宋代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赏析:这首词为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作 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幼安自此起兴。”上片寓情于景,写登台远眺时产 生的种种复杂 情感。前两句以虚笔写山河破碎的憾 恨,后两句写对砟国的无限思念。下片以江水为喻, 抒写抗金复国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苦闷。青山遮不 住,毕竟东流去。“青山 ”二句突出了了青山之遮 与江水之流的对立和冲突,它写出客观规律不可抗 拒,历史毕竟要发展这一深遂的哲理而千古名句有 鼓舞人心的作用。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 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 (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 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 较多的接触。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 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 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 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 天凉好个秋! 赏析: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 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 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 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 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 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 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原文翻译及赏析引言:《卜算子·漫兴》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表现了作者语言艺术的功力。
小编整理了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卜算子·漫兴》原文: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卜算子·漫兴》翻译:千古扬名的李将军,能够在战斗中夺得匈奴的战马。
李蔡的人品才干都极平常,却被封侯拜相,这多么不像话!我在田里锄草,把老根挖扒,剖开竹筒,刮制成新的竹瓦。
如朝廷诏令举荐“力田”,则非我莫属。
《卜算子·漫兴》赏析:题曰“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的自我解嘲之作,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胸中有郁积,腹中有学养,一触即发,一发便妙,不可以寻常率笔目之。
此词通篇都是在发政治牢骚抒发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但上下两阕的表现形式互不相同。
上阕用典,全从《史记·李将军列传》化出,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西汉名将李广四十余年中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英名远播,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小令篇制有限,不可能悉数罗列这位英雄的传奇故事,因此词人只剪取了史传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元光六年),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广军败被擒。
匈奴人见广伤病,遂于两马间设绳网,使广卧网中。
行十余里,广佯死,窥见其傍有一胡儿(匈奴少年)骑的是快马,乃腾跃而上,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归汉。
匈奴数百骑追之,广引弓射杀追骑若干,终于脱险。
斯人于败军之际尚且神勇如此,当其大捷之时,英武犹胜。
司马迁将此事写入史传,可谓善传英雄之神。
作者从史料中选取这一片断,是见其匠心独运。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史记》叙李广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为反衬。
辛弃疾最好的四首诗
辛弃疾最好的四首诗辛弃疾是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中流露出了对家国冷落和自身不幸命运的痛苦抒发。
他的词风炽热而激昂,融情思切、抒怀家国、悲切离愁于一炉。
以下是辛弃疾最好的四首诗。
1. 《鹧鸪天·辋川闲居初夏》这首词描写了辛弃疾在离京时的心情,词中洋溢着对故乡江山的怀念之情。
这是辛弃疾最早的思乡之作,他在此作中表达了对家国的深情厚意。
他以辋川之景作为诗的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家乡柔美的山河景色,以及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全词中用典生动,意境优美,真实表达了他的离愁别绪。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他的战友陈同甫的,表达了他对陈同甫的思念和对当时战争的痛惜之情。
辛弃疾以陈同甫事迹为切入点,深入描述了壮士意气、抱负和忧国忧民之情。
词中用字精确,抒发出慷慨激昂的情怀,再次表现了他对家国苦难的关切和智慧的追求。
3. 《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辛弃疾描写元夕情景的作品,通过描绘元夕夜晚的繁华景象,以及对离故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在此夜寄托无限思恋、无限愁绪的离愁别绪。
词中情景交融,抒发出对别离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殷切期盼,词调悲怆而激昂,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4. 《鹧鸪天·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写登上建康赏心亭,远眺故乡的景色,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既有描述景色的细腻描写,又有饱含深情的离愁别绪。
辛弃疾通过想象重现故乡的景色,再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词中彰显出对家国的忧虑之情。
辛弃疾最好的四首诗,都充分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他的词中情感真挚,用语精炼,充满了激情和对美好的向往。
他的词作富有时代特色,具有强烈的批判和反抗色彩,既是一种文学表达方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家国苦难的关切和对时代命运的思考。
辛弃疾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更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和对生活的感悟。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注释:①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兜鍪: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
⑦休:停止。
⑧曹刘:指曹操、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
’”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⑩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
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66岁做江苏镇江知府时写的《南多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1140-1207),山东济南人。
在他出生前13年,金兵南侵,徽、钦二帝被掳,中原陷入敌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狠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战苦,扬州一带遭荼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古诗满江红·中秋寄远翻译赏析
古诗满江红·中秋寄远翻译赏析《满江红·中秋寄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前言】《满江红·中秋寄远》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
此词主旨是表述望月怀人之情。
上片先以“快”字点急切之情,又以“怕”字出担心之意,再以“怜”字表爱月之心,上结一问妙语双关,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暗中感伤自己之幽独。
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冀月圆说团圆,情溢字里行间。
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注释】寄远:寄语远人。
就词意看,这个远人可能是词人眷恋过的歌舞女子。
“但唤取”两句: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
按:此暗用吴殊中秋赏月事。
玉纤:洁白纤细,指美人的手。
横管:笛子。
冰壶:盛冰的玉壶。
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
玉斧修时节: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
“问嫦娥”两句:想来月中嫦娥,孤冷凄寂白发。
此暗用丰商隐《嫦娥》诗意:“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孤令:即孤零。
“云液”四句: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
云液满:斟满美酒。
琼杯:玉杯。
咽:指歌声OrG凄清悲咽。
“叹十常”两句:叹明月十有八九津人心意,欲圆还缺。
此即苏轼“何事常向别时圆”(《水调歌头》)之意。
磨:修磨,指把月修圆磨亮。
“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
此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看承别:别样看待。
【翻译】快上西楼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
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
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
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应该有很多白发。
辛弃疾的诗词集_辛弃疾的代表作_古诗大全
辛弃疾的诗词集_辛弃疾的代表作_古诗大全辛弃疾(1140-1207)宋朝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的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的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姜夔。
其古诗全文如下: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西江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蝉叫声。
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行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欢叫声。
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清平乐·村居》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
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1] 。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代表作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部分词作《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鹧鸪天·戏题村舍》、《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鹧鸪天·送人》、《鹧鸪天·代人赋》、《玉楼春·戏赋云山》、《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西江月·遣兴》、《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露天晓角·旅兴》、《卜算子·修竹翠罗寒》、《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生查子·游雨岩》、《生查子·漫天春雪来》、《生查子·去年燕子来》、《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南乡子·舟中记梦》、《南乡子·好个主人家》、《定风波·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千年调·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新荷叶·和赵德庄韵》、《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汉宫春·立春日》、《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满江红·暮春》、《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水调歌头·舟次扬洲和人韵》、《水调歌头·盟鸥》、《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念奴娇·赋雨岩》、《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贺新郎·赋水仙》、《贺新郎·赋琵琶》、《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蝶恋花·送祐之弟》、《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一剪梅·中秋元月》、《瑞鹤仙·赋梅》辛弃疾人物评价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辛弃疾是哪个朝代的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辛弃疾最气势磅礴的一首词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辛弃疾的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辛弃疾是什么派的代表人物?1、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
2、辛弃疾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实践中把宋词的思想艺术水平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他是自苏轼后,宋代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
他是宋代写词最多,也是最有成就的词人。
在词坛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现存词600余首,汇集于《稼轩长短句》。
他的词善于把记事、状物、抒情和议论融会贯通,集豪放、激励、沉郁、明快和妩媚一体,形成了辛词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为后世所推崇。
辛弃疾的简介:早年生涯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字幼安,号稼轩。
在南宋时期女真族占领了北方成为了金国的一部分,可以说辛弃疾也出生在金国。
但是辛弃疾并不喜欢金国,骨子里还是一名汉人。
他的祖父辛赞也是不得已才留在金国为官的。
辛弃疾从小在祖父的影响下,雄心壮志,有着民族英雄的气魄。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诗意赏析
⾟弃疾《清平乐·村居》诗意赏析⾟弃疾《清平乐·村居》诗意赏析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词⼈⾟弃疾的词作,描绘了农村⼀个五⼝之家的环境和⽣活画⾯,整理了⾟弃疾《清平乐·村居》赏析,⼀起来看看吧! 清平乐·村居 作者:⾟弃疾 茅檐低⼩,溪上青青草。
醉⾥吴⾳相媚好,⽩发谁家翁媪? ⼤⼉锄⾖溪东,中⼉正织鸡笼。
最喜⼩⼉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由于⾟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年之久。
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
所以在《稼轩词》中有⼀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活的。
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
这⾸《清平乐》,就是⼀幅着⾊的农村风俗画。
上⽚勾勒环境烘托⽓氛。
开篇⽤素描⼿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为⼈物的出现安排下⼴阔的背景。
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公公和⽼婆婆,他们讲话的声⾳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到他们⾯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是⽩发皤皤的⽼年⼈了。
"醉⾥",可以看出⽼年⼈⽣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集中写这⼀农户的三个⼉⼦,⽐较全⾯地反映了当时农村⽣活的各个⽅⾯,画⾯在继续扩展。
整劳⼒在溪东的⾖地⾥锄草,半⼤的孩⼦在编织鸡笼。
⼈着⼒于"⼩⼉"的描绘,共⽤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篇幅。
"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忧⽆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对此,词⼈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词具有浓厚的农村⽣活⽓息,字⾥⾏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活的喜悦&向往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暗官场⽣活的憎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和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和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 咏田园风光的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翻译和原文,欢迎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 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 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山路一转, 曾经那记忆深刻 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 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 1181 年 (宋 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 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 岭高约十五丈, 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 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 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 》(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 《西江月》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 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 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清平乐古诗词全文
清平乐古诗词全文
任务中的“清平乐”应该是指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清平乐·村居》。
作品选入选四年级下册教材,是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下边整理分享这首词的原文和译文。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今吴语)。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同“无”。
卧:趴。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南宋-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年至年间。
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辛弃疾中年后曾长期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博山是他经常游玩的地方。
他有两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这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词以“登高说愁”为议题,写出了少年与成年两种人生感受。
少年时代,不谙世事,喜欢登高,为写“新词”,没有愁苦,勉强“说愁”;成年以后,历尽世事艰难,满腔愁苦,却无从诉说。
“却道‘天凉好个秋’”,生动地表现了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作者反复品味着“愁滋味”,在自嘲自讽之中,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原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翻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想当年年少时我不懂什么是忧愁,闲来时喜欢登上高楼,我喜欢登上高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为写新词无愁也要勉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现在尝到了悲伤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来。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想说却说不出来,但说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注释:注释校对自《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博山,在今江西广丰西南。
辛弃疾是诗人还是词人
辛弃疾是诗人还是词人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那么辛弃疾是诗人还是词人?下面是为你搜集辛弃疾是诗人还是词人,希望对你有帮助!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豪放派的著名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庆超合称“济南二安”,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辛弃疾出生于公元1140年,彼时的宋朝北方已经沦陷,其祖父辛赞虽然在金朝任职,但时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希冀有一日能与金人决一死战,恢复中原。
辛弃疾不断目睹在金人的统治下,汉人所受的屈辱与痛苦,于是立下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公元1161年,辛弃疾参加了起义军反金,次年与南宋朝廷取得了联系,后以其勇敢与果断得到了宋高宗的任用,授为江阴签判。
辛弃疾虽有着出色的才干,但其豪迈倔强的性格与执着北伐的热情却成了他在仕途发展的最大障碍,且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使他始终得不到重用,官职最高也仅为从四品的龙图阁待制,因而其大部分时间都在闲居中度过。
后被免职,辛弃疾便到上饶隐居,其后也曾出山做过两次官,但其满腔爱国热情却始终没有发展之地。
公元1207年,朝廷决定再次起用他,但彼时六十八岁的辛弃疾已身染重病,带着爱国之心与忧愤之情离开了人世,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是什么样的人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词不仅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更是擅长借古说今。
不只是有着英雄末路的悲壮,还有不少休闲的田园风光。
在苏轼之后又大大的开阔了词的题材范围,拔高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地位使得词可以和诗相提并论。
辛弃疾不只是一个优秀的词人,还是一个有着优秀的军事才能的帅才。
辛弃疾早年的时候生于金国的殖民地之中,但是从小就立志恢复中华,还我华夏大好河山。
在金国大举南侵的时候,辛弃疾带着2000多人起兵反金,后来辛弃疾和南宋接触,受到南宋的礼遇,也就留在的南方。
但是那儿是主降派的地盘,辛弃疾毕竟是一个渴望杀敌报国的人,和那群整天想着求和的人并不相投,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及其对后世词坛的影响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及其对后世词坛的影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宋朝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突出的才华成为了宋代文坛上备受关注的重要人物之一。
本文将探讨辛弃疾的写作风格以及他对后世词坛造成的深远影响。
辛弃疾的写作风格辛弃疾在词人中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他的词作大多充满激情和豪气,并富有雄壮和奔放之感。
以下是辛弃疾写作风格的几个主要特点:1.情感奔放:辛弃疾笔下的情感激荡而不羁,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真挚而复杂的情感体验。
他常常通过丰富多变、极具震撼力的描写来展现爱国主义情怀、对遭遇逆境时坚持不懈奋斗精神等。
2.抒写现实:辛弃疾善于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来抒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他通过词作中对民生百态、政治动荡等现象的描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3.意境深远:辛弃疾的词作给人以意境深远之感。
他通过精心选用的词语、隐喻和象征手法,将词的表达提升到一种更高层次,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领略到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意义。
辛弃疾对后世词坛的影响辛弃疾不仅在宋代文坛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词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他对后世词坛造成影响的几个方面:1.开拓了豪放派风格:辛弃疾开创了一种极具豪放特色的写作风格,并为后来一系列豪放派诗人提供了模范和借鉴。
2.探索了新形式:辛弃疾尝试了许多新的词体形式,例如“骚体”和“赋格”,推动了词的发展和变革。
3.影响了后世作家:辛弃疾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在词坛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多后来的词人都以他为榜样,受到他写作风格和创作手法的启发。
4.传承了爱国主义精神:辛弃疾在其作品中表达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对后世对国家、社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积极影响。
总之,辛弃疾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卓越的才华对宋代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为后世词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启迪。
他对于豪放派风格的开拓以及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也是后世文人应当学习与尊崇的榜样。
辛弃疾简介
• 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 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和陆游 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 人物。他还能用以民为本的思想看待北伐 事业,他说:“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 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 之士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 (《九议》)他还能用战略家的眼光,根 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抗敌救国的 三原则:“一日无欲速,二日宜审先后, 三日能任败。”(《九议》)
• 谢谢!
• 26岁时,向孝宗上奏《美芹十论》,分析敌 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体现其深 谋远虑,智略超群。
• 31岁,进献《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 论》的思想,陈述任人用兵之道,谋划富国中 兴的大计,但未被实施。 33岁,预言金朝 “六十年必亡,虏王则中国之忧方大”(周密 《浩然斋意抄》)见其远见卓识。
•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 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 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 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 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 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 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 至此亦足矣。”
•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辛弃疾自幼就决心为民 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1161年,辛弃疾22 岁,率领2000多家乡父老兄弟起义抗金,后 20年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23岁,南归之初,被任命为小小的江阴佥 (qian)判,自符离之役(1163年)失败后,南 宋王朝甘心俯首称臣,身为“归正人”的辛弃 疾更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六年后才逐步升迁, 但都在地方任职。
• 46岁,即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北伐 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 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 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慷慨 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 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辛弃疾是诗人还是词人
辛弃疾是诗人还是词人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那么辛弃疾是诗人还是词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辛弃疾是诗人还是词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豪放派的著名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庆超合称“济南二安”,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辛弃疾出生于公元1140年,彼时的宋朝北方已经沦陷,其祖父辛赞虽然在金朝任职,但时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希冀有一日能与金人决一死战,恢复中原。
辛弃疾不断目睹在金人的统治下,汉人所受的屈辱与痛苦,于是立下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公元1161年,辛弃疾参加了起义军反金,次年与南宋朝廷取得了联系,后以其勇敢与果断得到了宋高宗的任用,授为江阴签判。
辛弃疾虽有着出色的才干,但其豪迈倔强的性格与执着北伐的热情却成了他在仕途发展的最大障碍,且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使他始终得不到重用,官职最高也仅为从四品的龙图阁待制,因而其大部分时间都在闲居中度过。
后被免职,辛弃疾便到上饶隐居,其后也曾出山做过两次官,但其满腔爱国热情却始终没有发展之地。
公元1207年,朝廷决定再次起用他,但彼时六十八岁的辛弃疾已身染重病,带着爱国之心与忧愤之情离开了人世,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是什么样的人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词不仅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更是擅长借古说今。
不只是有着英雄末路的悲壮,还有不少休闲的田园风光。
在苏轼之后又大大的开阔了词的题材范围,拔高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地位使得词可以和诗相提并论。
辛弃疾不只是一个优秀的词人,还是一个有着优秀的军事才能的帅才。
辛弃疾早年的时候生于金国的殖民地之中,但是从小就立志恢复中华,还我华夏大好河山。
在金国大举南侵的时候,辛弃疾带着2000多人起兵反金,后来辛弃疾和南宋接触,受到南宋的礼遇,也就留在的南方。
但是那儿是主降派的地盘,辛弃疾毕竟是一个渴望杀敌报国的人,和那群整天想着求和的人并不相投,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
秋月何时了的完整诗句
秋月何时了的完整诗句
秋月何时了,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全文如下:
瑶草碧,琼花白,翠带缠,黄金翅。
争夸丽,日边斜。
飘飖吹涛临翠浪,急湍凌流翻碧瀑。
好一夜、花须溼,人半醉。
清尊高卧不知曙。
朝雨分香、残蕊倚香袂。
秋月何时了?花共泪。
人共泪。
清尊高卧不知曙。
朝雨分香、残蕊倚香袂。
这首词以中秋之夜为背景,描绘了秋月、花草、美酒等景象,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生活中无奈的感慨。
在文学史上,这首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厚的意蕴,展现了宋代词人的风采。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文学家,和陆游、苏轼并称“宋词三大家”。
他的词作具有鲜明的个性,既有豪放奔放的气势,又有婉约柔情的味道。
《青玉案·元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佳节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整首词中,“秋月何时了”这一句,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词人对中秋佳节的留恋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这句词句意深远,寓意着人生如梦,时光荏苒,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同时,这句词也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其优美的词句和的意境,成为了宋词的经典之作。
总之,《青玉案·元夕》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代表了宋代词人的艺术成就,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这首词以优美的词句和意境,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悦,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业
题目:辛弃疾词分析
姓名:陈景
学号:U201117181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苏轼开创了宋词中豪放派的词风后,并不为当时文人的接受,他们觉得苏词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不是词的本色,直到100年后辛弃疾的出现,继承发扬了词中豪放一格。
辛弃疾的词引领了陈亮,刘过等后人的创作,使豪放派真正能够和婉约派分庭抗礼,不相上下。
辛弃疾词感情深沉,境界宏大。
早年参加抗金起义,后来投奔南宋。
他一生以男儿自许,以英雄自许。
在文学史上他不择不扣是一流的大词人,他的词集收入作品有600多首,在宋代词史上是流传作品最多的词人。
但是但凡对辛弃疾一生遭遇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辛弃疾首先是要做一位战士,其次才是一位词人。
后人总结辛弃疾词最为突出的有两方面:
(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自《永遇乐》
表现了他豪迈的英雄气概。
(二)、“恨之极,恨极消磨不得”—出自《兰陵王》
表现了他一生壮志未酬的失意悲愤。
要了解辛弃疾的词,可以从辛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着手。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为:
1.歌颂抗金斗争,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失意悲愤。
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是他送给友人陈亮的,辛弃疾在这首壮词中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军中的生活,写出了一位带兵打仗将军的英勇,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不过词中最后一句“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
”壮志未酬的悲愤不言而喻。
2.借登临江山、咏怀古迹抒写感时忧国的内心。
主要代表作有: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过剑南双溪楼》这句话总结了辛弃疾对历史兴亡的反思及个人遭遇的感慨。
想到辛弃疾咏怀古迹的词就不能不说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二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气魄宏大借古代英雄的事迹表明了希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又借南
朝宋文帝草率北伐,导致打败的历史事件,以惊醒当朝君主。
3.伤春悲秋、离愁别恨、男女恋情等内容。
代表作有:《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是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往湖南任职途中,他的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在酒席上所写。
先是感叹春光流去,再劝春留下,接着怨春不语。
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留恋惋惜之情。
最后写自己境遇不佳。
表现处辛弃疾在政治上不为众人所容,被压抑的苦闷。
4.抒写救国理想,表现英雄失意之悲的遣兴抒怀之作。
代表作有: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晓,眼前万里江山。
”—选自《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一生以拯救天下的男儿自居,渴望实现救过理想。
这句词写在辛弃疾晚年,说明他一直没有忘记救国理想和男儿抱负。
5.描写农村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表现村居生活情趣。
辛弃疾晚年在农村生活了20多年,对农村生活别有体会。
主要代表作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作朴素生动,体现了辛弃疾对农村生活的喜爱,洋溢浓郁的生活情趣。
总结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可以归纳为:词境的开拓和风格的创新;善于运用幻想、夸张和拟人化等手法,构成丰富多彩的形象,展现出一种瑰丽、奇特的境界;擅长于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隐微曲折地抒写内心;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多采用散文化的语言及典故,以文为词;
王国维评价辛词“有性情,有境界”。
辛弃疾在词作上的成就是少有人比的,前人把辛弃疾称作词中之龙,可以说这个评价,辛弃疾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