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8(第二课时)(人教版必修1)
钠着火的处理:
用砂子扑灭
把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
观察有哪些现象发生
思考
为什么实验室将钠保存在煤
油或石蜡油中
科学探究
铁不与冷、热水反响,能否与水蒸气反响
实验
铁与水的反响
请用三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及其他必要的仪器和物品,设计一个复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响的实验装置,画出装置简图。
二、金属与水的反响
实验3-3
1.钠与水的反响
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钠浮在水面
熔成闪亮的小球
向各个方向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
钠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溶液变成红色
解释:
密度比水小
反响放热,钠熔点低
剧烈反响,有气体生成
钠与水完全反响
产物溶液呈碱性
反响
2Na + 2H2O = 2NaOH + H2
钠的保存
性质
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CO2等反响
应考虑:①水蒸气的发生②水蒸气与铁粉的反响③气体产物的检验
反响方程式
3Fe+4H2O〔g〕== Fe3O4+4H2↑
思考
Na、Fe与水的反响哪个较易发生
小结: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前面〕的金属能与水反响。
金属越活泼,反响越易发生〔越剧烈〕。
作业练习:完成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感:
高一年级化学集体教案
备课时间
主备人
韩占银
课题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目的
1、了解钠与水的反响
2、根据实验探究和阅读资料了解铁与水的作用
重点
理解钠、铁与水的反响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内容分析在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点。
此前,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以及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对其中表现出的金属活泼程度的不同有所了解。
在这里安排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
能使学生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又能通过反应上的区别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和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及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三、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完成对金属活动性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四、教学方法12复习巩固──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仪器药品试管、烧杯,镊子、铁制小刀、铝丝、 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砂纸等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情景】课件展示一枚戒指,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高中化学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新编精品】人教化学必修一3.1《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2课时)【温故知新】1.(思考、讨论)在学习完金属钠的性质之后,某同学为探究金属钾的性质比金属钠更活泼,查阅相关资料并设计金属钾与水的反应来验证金属钾的金属活泼性。
请你帮助他完成部分实验并补充完整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⑴收集材料①煤油的密度0.76 g·cm-3;②金属钠和钾的相关数据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颜色和状态(常态)密度(g· cm-3)熔点(℃)沸点(℃)钠Na 11 银白色金属,柔软0.97 97.81 882.9钾K 19 银白色金属,柔软0.86 63.65 774.0⑵根据收集的材料分析得出:金属钾可保存在中;通常条件下金属钾是色、质地的态物质;从试剂瓶中取用豆粒大小的金属钾,正确操作是;判断金属钾比金属钠更活泼的依据是。
⑶预测及验证金属钾的性质。
向烧杯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金属钾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
完成下表:预测产生的现象、产生现象的依据实验中的现象和结论预测产生的现象预测的依据现象分析(或结论) ①②③④⑤①请将预测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产生现象的依据填入以上表格中;②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钾,投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盖上表面皿。
有何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③在探究金属钾比金属钠的学习活动中,运用了哪些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经历了哪些过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⑶①金属钾与水的反应预测产生的现象、产生现象的依据实验中的现象和结论预测产生的现象预测的依据现象分析(或结论)①金属钾浮在水面上钾的密度小于水②金属钾迅速融化成球状钾的熔点低,反应剧烈并放热反应放出气体,反应剧烈③球状的金属钾四处游动;燃烧,有轻微爆鸣声④球状的钾消失,溶液中滴入溶液中有碱性物质生成酚酞变红色有可燃性气体生产⑤将收集的气体点燃,发出“噗”声或有轻微的爆鸣声②金属钾浮在水面上,迅速融化成球状,球状的金属钾四处游动;燃烧,有轻微爆鸣声,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二课时)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置换反应。
三、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课时安排第2课时五、教学过程【小游戏】分别发给8个学生八种金属K、Na、Al、Fe、Pb、Cu、Ag、Au的卡片,请8位同学按金属活动性大小排序,规定左边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完成以后,再请其他同学补充其他的金属。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做些什么。
[演示]锌与稀硫酸反应,检验产生的气体。
[提问]除了生成氢气外,是否还生成其他物质呢?学生猜想,请2位学生上台操作:分别加热试管中硫酸锌溶液和蒸馏水,学生观察现象,并汇报。
师讲述。
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投影]教材P11卡通图,铁与硫酸、镁与硫酸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1、略2、略3、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投影]上面的三个化学方程式学生讨论,为什么锌、铁、镁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用途2[提问]对于以上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何特点?小组讨论汇报单质+化合物另一单质+另一化合物[归纳小结]置换反应:教材P11[过渡]我们知道Zn、Fe、Mg也能与盐酸(HCl)反应,它们也能置换出盐酸中氢[投影]文字表达式: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镁+盐酸氯化镁+氢气锌+盐酸氯化锌+氢气学生写化学方程式并讨论现象[演示]P11铝和硫酸铜铜和硝酸银铜和硫酸铝学生观察现象,能反应的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反应基本类型。
(提示):铝+硫酸铜铜+硫酸铝铜+硝酸银银+硝酸铜铜和硫酸铝不反应学生讨论:为什么铝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而铜不能置换出硫酸铝中的铝?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用途。
第八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合作探究:
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那锌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呢?…有什么规律?
1、对比实验:
实验
现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说明
锌粒浸入
硫酸铜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铜丝浸入
硝酸银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铜丝浸入
硫酸锌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2、结论:
①分析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②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出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两类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课本P12页)
A. 加盐酸 B. 测密度 C. 加硝酸银溶液 D. 看颜色
6、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能使铁片质量增重的物质是:
A. H2SO4B. FeSO4C. HCl D. CuSO4
7、X、Y、Z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ZCl2===Z+YCl2X+ZCl2===Z+XCl2Y+2HCl===YCl2+H2↑ X+HCl 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1)根据现有的条件,你认为只能测出_____________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 g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附导学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4.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教学重点】: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教学难点】:1.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会思路】: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教学准备】: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课后习题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 Zn > Fe > Cu 【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活动性:Mg、Al>Fe、Cu>Au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结论: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置换反应的应用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寻【教学反思】:本课以多层次科学探究为主线,渗透建构主义思想,以“猜金属”、“玩卡片”创设情景,互动评价激励探究热情,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参与主动,体验深刻。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教案
【长话短说】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请将本节课的内容绘制成心智图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将上一节课的内容同本节课的内容想联系,完成系统性知识体系
旧知回顾
引入正题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使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的快感。
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意见,让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创设轻松和谐的探究氛围,发展学生想象力,将真实事物以“图景“形式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协调。
将所学知识运用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来解决生活动的相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找到了鉴别真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的另一种方法呢?
方法三:取少量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等,位置排在金前面锌后面的金属盐溶液均可)于试管中,将少量样品放入其中,若样品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生回顾,讨论、总结。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生分组实验,分工明确,观察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归纳结论。
实验
现 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结论
铜丝浸入AgNO3溶液中
铜丝浸入AlCl3溶液中
铁丝浸入CuSO4溶液中(湿法炼铜)
【总结结论】
铜能把银从硝酸银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铜不能把铝从氯化铝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铁能把铜从硫酸铜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靠前的金属可以
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学习
目标
1.探究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掌握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
3. 探究铁、铜、锌等金属的化学性质;
4. 金属腐蚀现象及防护方法的介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运用其解释化学现象;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3. 培养学生证据意识,通过实验现象,推理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2.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1.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介绍与理解;
2. 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化学反应;
2. 金属与氧气的化学反应
- 了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如铁的氧化、铝的氧化膜形成等。
- 掌握金属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特点。
3. 金属与酸的反应
- 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如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 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特点。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 了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如铁与铜(II)硫酸溶液的反应。
八、课后作业
1. 请描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解释其在金属反应中的应用。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1.能进行探究不同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
2.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并表达自已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严谨求实、大胆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愉快学习。
教学重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及方法的总结。
教学难点培养比较、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环节二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思考] 通过镁、锌、铁、铜、银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可知活动性:镁、锌、铁>铜、银,铜和银哪个更活泼呢?思考、对比,联系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比较铜和银的活泼性也可用金属和某些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得出结论。
环节三方法总结并得出金 属的活动性顺序环节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的应用 环节五 归纳总结 环节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一、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Fe +CuSO 4=FeSO 4+Cu2Al +3CuSO 4=Al 2(SO 4)3+3CuCu +2AgNO 3=Cu (NO 3)2+2Ag 二、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
(实验较为麻烦) 2.金属与酸(盐酸或稀硫酸)是否反应。
3.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是否反应。
小结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可以通过金属与酸是否反应或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是否反应来判断。
给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
倾听、比较、理解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比较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在交流中辨别方案的正确与否,方案的实验操作是否简单,实验现象如何描述等。
[小结] 1.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三种方法。
2.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倾听、理解。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四、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展示。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摘要:B、K、、,、、Z、g,、、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化学问题()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化学问题、程与方法()课堂教师组织、引导和拔学生通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学习习惯和方法3、情感态与价值观()通对五彩纷呈化学现象观察激发学生奇心和知欲发展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识以及勤思考、勇创新实践、严谨实科学精神(3)了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能力()有趣实验与老师拨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快乐二、教学重、难重金属活动性顺序、认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难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判断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建构三、课安排课我们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证明不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呢?[问]还记得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吗?能不能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讲]铁比铜活泼所以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置换出[投影]活动性强金属能把活动性弱金属从它们化合物反应出[渡]下面我们通结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容].把根用砂纸打磨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把根洁净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3.把另根洁净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问]通这几实验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得出铝、铜、银金属活动性顺序?[结]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金属化合物和新金属[板]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投影]比较刚才实验用到这3种金属活动性[讲]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探究程人们进行了认真伪存真由表及里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溶液活动性顺序[板]二、金属活动性顺序[投影并讲]金属活动性顺序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些判断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它活动性就越强、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氢前面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氢3、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前面金属能把位面金属从它们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投影练习]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置换反应()银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3)铜与硫酸锌溶()铝与硝酸银溶液思考题波尔多液是种农业上常用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思考题黄金饰品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欺诈活动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外观很相似我们可用什么办法鉴别它们呢?[结]通课题学习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且不金属活动性各不相根据金属与酸或金属与另种金化合物反应可判断出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我们也了几种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我们也认识了种新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布置作业]习题368[回忆并写化学方程式]++[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表格]现象化学方程式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溶液蓝色变浅铝丝上附着层红色固体l+3l()3+3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铜丝上附有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g3(3)+g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无明显现象[答]实验说明铝活动性强铜实验说明铜活动性强银实验3说明铜活动性弱铝[思考回答]金属活动性顺序l>>g[答案]()(3)不反应;()()反应且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略[思考答案]、因波尔多液硫酸铜要与铁反应++从而腐蚀铁制容器;[思考回答]、“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下变黑黄铜不变色黄金、能更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黄铜不反应黄金3、黄铜与黄金密不测下它们密即可区别、黄铜与黄金硬不把它们相刻画硬黄铜黄金……设悬念引导学生思考温故而知新金属与盐反应做铺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先把这结论给出以便进步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这实验现象明显丰富学生感性材轻松地掌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进步增强学习化学兴趣每组派学生代表回答汇报提高学生把获取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归纳能力通节把金属与盐反应知识系统化轻松得出结论探究和讨论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然而然顺利突破难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喜悦系统地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能利用置换反应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化学问题把化学运用到生活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分析能力结课容知道课容课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分钟检测题、下列各组金属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是()、、、g B、K、、、、g、Z 、、Z、g、向含有g3、(3)混合溶液加入定量铁粉充分反应滤向滤出固体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固体定()、g、两种单质混合物B、、两种单质混合物、g、两种单质混合物、g、、三种单质混合物3、X、、Z三种金属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将放入X盐溶液表面有X析出则X、、Z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X﹥Z﹥ B、﹥X﹥Z 、﹥Z﹥X 、 Z﹥﹥X、能用铁制容器盛放试剂是()、盐酸 B、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酒精5、某金属单质R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反应但能跟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则R可能是()、 B、g 、g 、6、现有铁、铜、银三种金属限用种试剂次性就可验证它们金属活动性强弱则该试剂是()、Z溶液 B、溶液、K3溶液、稀硫酸。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特点。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反应实验,并能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够书写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加强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8.2节后的习题1、2、3,重点加强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三种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并分析其腐蚀原理,尝试用所学的金属化学性质知识进行解释。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金属反应实验,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将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整理成实验报告,下节课进行分享。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主动思考、提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4.作业布置既要注重知识巩固,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教师简要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防腐蚀、金属冶炼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金属与氧气反应:教师以铁与氧气反应为例,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金属与酸反应:介绍金属与盐酸、硫酸等反应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并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材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道了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到燃料的燃烧给人类会带来的幸福或灾难;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微观粒子概念,认识到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等。
也就是说:同学们已接触了较多的非金属元素的知识。
而本单元对“金属元素”的系统研究,是在初中阶段化学教材中首次出现的。
对“金属与金属矿物”的系统认识,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且与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金属——铁的研究,就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意义了。
本章内容主要是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围绕“金属的性质、金属矿物存在的形态、怎样冶炼、金属的特点和用途、如何防止金属腐蚀和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活动与探究”,使学生从熟悉身边的物质及现象入手,并通过相关资料的交流、动手实验、大胆猜测,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走向生活以及走向社会。
教师对这部分知识的处理,要突出实验教学,加强对典型反应和现象的感知,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地死记硬背有关物质的性质;有条件的话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将科学探究向深层次推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气,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初步了解到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学生已经学过了“镁带的燃烧”、“加热铜丝”、“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酸雨对金属制品的腐蚀”、“实验室制取氢气”、质量守恒定律中的“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等。
学生虽对金属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这些知识分散在教材中,而且以零散知识点的形式平铺直叙,学生的认知中缺乏方法论上的组织结构。
学生重感性的认知轻理性的归纳总结、重现象的感知轻原理的认识,因此,教师应通过联系生活、做实验、观察信息、思考过程让学生真正体验认识到金属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教案一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教学重点
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
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教学过程
详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钠被氧化后,其产物进一步与水反应生成NaOH,那么,钠能否直接与水反应生成NaOH呢?哪些金属能与水直接反应?条件如何?
新
知
学
习
实
验
探
究
1.在250mL的烧杯中加入约150mL水,
思考讨论
要求:设计一套简单的实验装置,完成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提示:从水蒸气的产生、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反应产物的检验等环节,讨论反应装置的设计。
思考交流,画装置图。
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续上表
活动探究
按照教材图3-8进行演示,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解释产生上述各种现象的原因,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验证
要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H2。
提示:从以下方面思考回答:
仪器:.
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回答问题.
思考交流
1.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若是,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2.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3.金属钠着火,能否用水灭?为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思考回答
归纳整理
1.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钠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
2.因为钠在空气中放置易与水和氧气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故保存在煤油中。
3.钠着火时不能用水灭,因为钠与水反应放热,且生成的氢气易燃,应该用沙子盖灭。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
2.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查、思考和交流等方法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过程与方法1.加强实验教学,按照观察、思考、分析、交流方式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报效国家的责任感。
2.通过介绍铝的冶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教学难点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课件、铝箔、酚酞、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架、试管、镊子、砂纸、导管、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介绍了钠、镁、钙、铁等金属与非金属、水反应的情况,请写出钙、铁分别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Ca + 2H2O====Ca(OH)2+ H2↑3Fe+4H2O(g)Fe3O4+ 4H2推进新课[板书](三)铝与盐酸及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3-4]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提问:实验中有何现象发生?回答:铝分别放入盐酸、NaOH溶液中后,铝逐渐减少且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
反应式:2Al+ 2NaOH + 2H2O====2NaAlO2+3H2↑2Al+6HCl 2====AlCl3+3H2↑小结:铝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注意:若要检验铝分别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是氢气,盐酸和NaOH溶液的浓度应稍偏大,如可用6 mol ·L-1的盐酸和30%的NaOH溶液。
还要保证氢气产生的一定速率和一定数量。
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但不明亮,用爆鸣的检验方法成功率比较高。
铝片不宜太纯。
在反应中可观察到开始反应较慢,后来渐渐加快,这是因为开始时是铝表面的氧化膜先发生作用,氧化膜反应完以后才有H2产生,而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也加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授课: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2、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竞赛等方式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对学生来说最熟悉,根据反应所需条件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但是,Zn、Fe之间的活动性强弱通过这个性质,就很难做出判断。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顺利进入中等层次,利用金属与酸的反应来解决。
在探究了金属与酸的反应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能够与酸反应的金属可以通过此方法来判断其活动性强弱,但是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其活动性又如何判断呢?这就要求学生再寻求新的实验方法和新的反应来判断,要求学生调动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进入第三种化学性质: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探究学习中。
这样,通过问题,将三个不同的层次串联在一起,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求知、探究活动之中,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并在此过程中,自主建立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最后利用小结,就可以将学生在三个层次中得到的活动性片断综合在一起,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活动性顺序。
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可以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完成对金属活动性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五)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方面:提出探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认可学生的探究行为并鼓励学生尝试;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提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学法方面:通过猜想、实验、合作交流、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并在技能、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的发展和学习。
(六)教学手段:据全班人数分为八个实验组:各组备: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粗丝或条),MgSO4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打印的表格。
预先制作好的”铁树”。
(七)教学过程:【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金属和氧气的反应,首先来回忆一下,Mg、Fe、Zn、Cu这四种金属,是否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如果可以,各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生】回忆思考、回答:Mg在空气中燃烧,Fe、Zn必须在纯氧中燃烧Cu不能燃烧.【追问】根据Mg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而Zn、Fe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Cu、Cu很难与氧气反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活动性强弱:Mg>Zn、Fe>Cu【过渡】如何判断更多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呢?这就要利用金属的另一个化学性质了。
【提问】金属还能与什么物质反应?【生】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来比较Mg、Zn、Fe、Cu的活动性。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活动性强弱:Mg>Zn>Fe>Cu【过渡】通过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可以得出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但是,如果两种金属都是不能和盐酸、稀硫酸反应的,例如Cu和Ag,那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活动性强弱呢?【生】思考讨论【展示事例】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设计意图)结合历史事实,强化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突破难点。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演示实验】将预先准备好的“铁树”放进盛有硫酸铜的大烧杯里,让学生观察现象。
【生】观察现象:“铁树”变成了“铜树”。
【追问】“铁树”为什么变成了“铜树”?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吗?【师】引导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引导】我们可以用铁和铜的化合物反应,可以得到铜。
那么其它的金属与金属化合物反应,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呢?【提问】桌面上有哪些金属?有那些金属化合物?它们之间是否像铁和硫酸铜一样,也能发生发应呢?我们下面就来试一试。
【学生实验】Mg、Zn、Fe、Cu分别和MgSO4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反应。
将每组实验现象填写在探究问题单上。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观察并记录现象【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和金属化合物都能发生反应?联系Mg、Zn、Fe、Cu活动性强弱,观察一下,能够发生反应的金属和金属化合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培养学生的从事实提取知识的能力。
)【生】讨论后得到规律:活动性强的金属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提取出来。
【过渡】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这个结论,设计实验来证明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你设计出了什么样的方案?(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什么现象,说明谁的活动性强?【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回答:A组:Cu+AgNO3溶液B组:Ag+CuSO4溶液思考,回答:活动性强弱:Zn>Cu>Ag(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获得成功的愉悦)【生】更深层次建构规律:【导思】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但规律还是零碎的,请同学们用卡片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来进行“玩卡片”游戏:学生互动,将卡片按自己分析、归纳的活动性顺序粘贴成序列展示、评价:Mg>Al>Zn>Fe>Cu>Ag(交流、讨论排序的理由和依据以“玩“的形式用卡片排序创设一个思维的载体,发展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进行信息处理的科学方法和能力。
并防止学生死记硬背。
)【规律建构导思】更多的金属活动性怎样呢?背景介绍:科学家类似于我们的探究,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插入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为何有“氢”以及“Na、Ca”活动性纠正等故事。
(以背景介绍启迪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究精神,形成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完整规律。
)【多媒体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启迪】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对判断金属活动性提供了什么依据?【生】讨论并确定简洁语言归纳: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寻。
(用简洁的语言转换和表述,解决记忆的困难并使认知深化。
)【运用与深化】问题:有X、Y、Z三种金属。
1.X、Y、Z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Z无变化;2.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3.Z放入Y的化合物溶液中有Y析出:(1)则X、Y、Z的活动性顺序如何?(2).科学家将氢的活动性与金属活动性进行比较并排序,当氢也排在里边时,活动性顺序如何?【生】完成问题的解答,互动评价:答案:(1)X>Z>Y (2)X>H>Z>Y【讨论】(1)氢的活动性排X之后,Y、Z之前的依据?(2)假如只告之“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能否得出结论?你是如何思维的?(发展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对认知的自省与反思.)【交流讨论、归纳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结反思】 1.知道金属主要化学性质:活泼金属多共性,与氧与酸易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以氢为界,五字断句。
3.活动性判断与应用。
三、关于“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一课的作业结构巩固性作业:实验室制氢气常选择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1)选用的依据是什么?(2)不选铜的理由?(3)猜想:为什么也不选钾、钙、钠?拓展性作业:1.设计在溶液中证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的实验有哪些方法?2.要证明铁、铜、银的活动性(1)提供一种单质两种溶液,如何设计?(2)提供一种溶液,两种单质,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性作业: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用新买的铝锅来烧水时,被水淹没过的地方常常发黑,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提示:饮用水中常常含有微量的亚铁盐)、四、板书设计1、金属活动性顺序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五、教学反思: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重视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化学实验,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而且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可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及观察、分析能力;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和合作精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引出本课活动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启迪学生去分析,结合学生实验的探究,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初步掌握其应用,使学生的协作精神、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以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个性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