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小故事
经典古代民间故事大全(精选10篇)
![经典古代民间故事大全(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37b62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0.png)
经典古代民间故事大全(精选10篇)经典古代民间故事大全 (精选 10 篇)古代民间故事流传至今,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珍贵的智慧和快乐。
下面将为您介绍精选的古代民间故事,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娱乐。
1.《忠犬八公》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一座小城镇,有一只聪明勇敢的狗,名叫八公。
八公的主人遇到了困难,但八公始终与主人并肩战斗,最终克服了困难。
寓意:忠诚和友情的力量是无穷的。
2.《孔融让梨》故事梗概:孔融是一个聪明的小孩,他常常能够为别人着想。
一次,他在野外见到了一位老人,主动让给了老人一片鲜美的梨,并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和尊重。
寓意: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3.《卧薪尝胆》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580年。
楚国国君子胥为了粉碎秦国的入侵,装疯卧薪,表现出自己弱小无能的一面。
最终,楚国战胜了秦国。
寓意:用智慧和策略应对困境。
4.《白蛇传》故事梗概:白蛇和青蛇是两条仙蛇,她们化身成人类,并与人类相爱。
但人类不能接受蛇的身份,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寓意:爱情可以超越一切,但也需要面对和克服困难。
5.《牛郎织女》故事梗概:牛郎和织女是两个仙人,他们相爱并结成夫妻。
然而,因为众神的不满和嫉妒,他们被迫离开彼此。
通过牛郎母亲的帮助,他们得以相会于七月七日,并以桥为界度过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节。
寓意:真爱可以战胜一切,即便困难重重。
6.《刘备与诸葛亮》故事梗概:刘备是一个有心人,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所以找到了聪明智慧的诸葛亮担任自己的谋士。
有了诸葛亮的帮助,刘备在乱世中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寓意:团结合作,寻求智慧和技巧的帮助。
7.《哪吒闹海》故事梗概:哪吒是一位勇敢的小儿神,他在东海中拯救了人们被海妖欺压的情景。
最终,他成功地彻底摧毁了海妖,保护人们的安全。
寓意:勇敢与正义可以战胜邪恶。
8.《愚公移山》故事梗概:愚公是一个有决心和毅力的普通老人,他决定移山,以便给家人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尽管面对巨大的困难,但他坚持不懈,最终得到了山神的帮助。
文言小故事50则
![文言小故事50则](https://img.taocdn.com/s3/m/4a6e5afba1c7aa00b52acb40.png)
文言小故事50则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0c1024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6.png)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1.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鲍叔牙为了救父亲,割股献血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鲍叔牙的父亲被敌军俘虏,敌人要求他出示自己的高德,否则就将杀死他的父亲。
鲍叔牙辗转思考,最终决定割下自己的股肉,用以证明自己的孝心,救父于危难之中。
2. 战国时期,孟子为了教育学生,选择在梁山伐木的故事战国时期,孟子作为一位优秀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选择在梁山伐木来教育他的学生。
孟子选择这个地方因为梁山上风景秀丽,飞瀑泉声,希望学生在如此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能够更加专注和用心学习。
3. 汉朝时期,刘备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汉朝时期的刘备,为了求援于曹操,放弃了所有的随从和兵马,独自骑着一匹马千里走荆襄。
刘备的独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忠诚和担当。
4. 相国寺,唐代玄奘取经的故事唐代唐太宗年间,佛教高僧玄奘出生在陕西宝鸡,为了取经,他穿越沧海,踏过山川,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到达了印度。
在他取经之路上,有一个重要的地点就是位于西安的相国寺,这个寺庙成为了他向西方求取佛经的起点。
5. 宋朝时期,岳飞对抗金军的故事北宋时期,南方遭受金国的威胁,岳飞作为南宋的将领,奋勇抵抗金军的入侵。
他率领军队一次次与金军激战,展现了坚守家国的决心和勇武精神。
6. 五代十国时期,杨家将的英勇事迹五代十国时期的杨家将,是指杨业及其家族的后代。
他们以忠诚、聪明、勇敢而闻名。
在他们的带领下,他们一次次在战场上打败敌人,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7. 明朝时期,钟馗降妖伏魔的故事明朝时期,钟馗作为一位神仙,专门降妖伏魔。
他经常在夜晚巡逻,保护百姓的安宁。
钟馗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形象之一。
8. 清朝时期,岳阳楼的传说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是古代文化遗址之一。
岳阳楼有一段传说,说是岳阳楼的“开山之祖”萧照被水怪吞噬,他的爱人陆李义丧失双眼后,借下载郡字写得一副对联:“开山设法定湖神,哀哭无知声月近”,让人感叹历史的沧桑变化。
9.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古代的小故事
![古代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559a3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2.png)
古代的小故事在古代,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它们或许发生在古老的宫殿,或许发生在平凡的乡村,但它们都承载着古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智慧。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古代小故事吧。
故事一,愚公移山。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翁,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做北山,一座叫做南山。
这两座山挡住了愚公家的去路,使他的生活十分不便。
于是,愚公决定动手移山。
他对家人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不断地挖土运石,总会把这两座山挪走。
”于是,愚公和他的家人开始挖土运石,虽然有人嘲笑他们的愚蠢,但愚公却坚定地说,“只要我们不停地努力,总会成功的。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有神仙被他们的坚毅所感动,决定帮助他们。
于是,两座大山被挪走了。
故事二,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做武王的人,他因为受到了姬昌的冤屈,被迫逃亡在外。
他决心要报仇雪恨,于是他在火山旁边的一片草地上卧薪尝胆,发誓要报仇。
他每天都在火山旁边的草地上卧薪尝胆,经过了三年的时间,他终于筹集了兵力,成功地推翻了姬昌,成为了一国之君。
故事三,三打白骨精。
传说中有一个叫做唐僧的和尚,他带着徒弟们去西天取经,途中遇到了三个妖怪,它们分别是白骨精、蜘蛛精和黄眉老妖。
唐僧和徒弟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三打白骨精,化解了危机,继续了他们的取经之路。
古代的小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它们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勇气,就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愚公移山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卧薪尝胆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三打白骨精告诉我们,只要勇敢面对困难,就能战胜一切妖魔。
这些古代小故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更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了启示。
愿我们能够在生活中,不断汲取这些智慧,勇敢面对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69e303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e.png)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古代典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它们蕴含着数千年中华民族的智慧、历史、文化和民俗,继承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在古代典故之中,有些是较为知名的,也有一些则更为冷门。
本文收集了20个小故事,旨在让读者了解更多的古代典故。
一、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出自北宋爱国词人苏轼的《赤壁怀古》,据史料记载,太守到访,苏轼请其听曲,拨起琴来弹奏了一曲古琴:“高山流水”。
曲罢众人反复纳闷:“苏子久不归,何以今日而至此?” 苏轼淡淡笑道:“吾闻此山乃名山,有高山流水之胜景,在此一晤,使余忘归。
便今晚赖此而宿。
”二、盲人摸象“盲人摸象”出自《庄子·外物》。
庄子的故事说,一天,盲人手摸大象,一个人握住大象的腿,认为是棕榈树,抱住它的耳朵,认为是团扇,抚摸大象的鼻子,更以为是口袋,他们彼此争执不下。
这则典故寓意认知和经验的局限性、相对性的重要性。
三、三位求学者“三位求学者”是唐朝人李群威的故事,讲述了三个人争相留在墓碑上,以寻求墓主人的教诲(因为那里埋葬了一位贤士)。
墓主人的妻子出现并告知三人:“有徐子陵在,何必尔等扰我的恳思?”四、追风逐电朱自清《背影》中的“追风逐电”,原意是形容母亲迅速离开的样子。
在这个故事里,母亲离家时告诉儿子:“向南走,到人家问路,到吉庆街十字路口买饭吃。
”从此留下了对儿子一生的影响和成长。
五、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唐朝诗人陈陶所写的,描绘一个好饮酒的老人,借酒消愁,有时喜欢在山林间游荡、写诗作画,也许失意形如醉醺,但他的精神境界却很高尚。
六、“蒿庵训徒”著名文学大家刘复的《蒿庵训徒》讲述了一名武生到隐者处学艺,但隐者只教他了“文艺”,而不是武艺,这让武生很困惑,但他在奋斗中最终悟出了很多道理,从而成为了一名有远见的艺术家。
七、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一,讲述了七仙女化身为织女,遇到了牛郎,并相爱了。
他们结合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世人,并成为中国古代的重要的爱情传说。
中国古代智慧小故事
![中国古代智慧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d57c3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a.png)
中国古代智慧小故事
1. 曹冲称象: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手下的人都没有办法。
这时,曹操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办法,利用船的浮力和石头的重量来称大象。
曹冲让人把大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后,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
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然后称出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2. 司马光砸缸: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
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3. 刻舟求剑: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 田忌赛马: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的三匹马都不如齐威王的三匹马快。
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主意,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结果田忌以2比1赢了齐威王。
5. 晏子使楚: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古代简短的小故事
![古代简短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fd9977aa76e58fafab00380.png)
古代简短的小故事1多言何益【译文】子禽问老师:“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
今晨看到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2墨子怒耕柱子译文: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
”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可以负得起责任。
”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负得起责任的。
”3岂辱马医译文:齐国有个穷人,经常在城中讨饭。
城中的人讨厌他经常来讨,没有人再给他了。
于是他到了田氏的马厩,跟着马医干活而得到一些食物。
城外的人戏弄他说:“跟着马医吃饭,不觉得耻辱吗?”要饭的人说:“天下的耻辱没有比讨饭更大的了。
我讨饭还不觉得耻辱,难道跟着马医吃饭会觉得耻辱吗?”4鲁侯养鸟译文: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让人驾车迎接它,并且在宗庙里对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
于是海鸟眼花了,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就死了。
这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5耳闻不如目见译文:耳听到的事情不如亲眼看到更清晰准确,眼见到的事情的不如用脚行践在上更清晰准确,用脚行践不如用手辨别来得准确。
人刚刚开始做官,就好像刚进入一个晦暗的屋子,过的久了眼睛才会明晰起来,(做官)能明确把握才能治理,治理了才能有所作为。
这就是讲做官又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你得对于事情有清晰明了的认识才能行,不能两眼一抹黑就做。
至于说苑政理讲了很多个故事,都是一些古代贤人讲述的为政的道理。
你所说的这句取自于其中一个魏文侯使西门豹往治于邺的对话,是魏文侯要求西门豹(估计你应该有印象,小学时一篇语文课文上讲他治水灭巫婆的故事)仔细明了邺的情况而后治理的对话。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de9fa6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1.png)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经典的历史故事流传至今。
这些故事或讲述了英雄人物的事迹,或述说了中国文化的智慧,或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带您一起探索中国的丰富历史背景。
故事一:愚公移山故事背景:在遥远的古代中国,有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的北边。
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高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这两座山挡住了他家门前的去路,他无法通过。
故事梗概:愚公觉得山挡住了他家的去路,使他的生活非常不便。
他决定和儿子一起,用铁锹挖掉山体,以便能够畅通无阻地过山。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愚公和儿子终于成功地挖了两座山的一部分,山变得矮了很多。
虽然有人嘲笑他们的愚蠢,认为他们这样做是完全无用的,但愚公和儿子坚定地继续下去。
他们的坚持感动了神仙,一对由神仙组成的夫妻路过此地,被愚公和儿子的行动深深震撼。
神仙夫妻决定帮助愚公实现他的愿望,将两座山搬到别的地方去。
故事意义:《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坚毅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任何困难和障碍,只要我们有正确的信念和坚定的决心,就一定能够克服。
故事二:白蛇传故事背景:《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杭州市,讲述了一段关于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故事梗概:白娘子是一条化成人形的白蛇。
她和青蛇、小青一起修炼成精,拥有了人类的外貌和智慧。
某天,白娘子在西湖游玩时遇到了许仙,两人一见钟情,相爱并结婚。
然而,因为白娘子本质是一条蛇精,地仙法力高强的观音菩萨认为他们的爱情违背了天道,于是派了法海来对付白娘子。
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白娘子终于战胜了法海,拯救了许仙。
故事意义:《白蛇传》讲述了一段跨越种族的真爱故事。
白娘子为了和许仙在一起,不惜放弃了她作为蛇精的本性,表现出了对爱情的坚持和牺牲。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19f0b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8.png)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故事一:愚公移山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脚下。
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巨大的高山,一座叫北山,一座叫南山。
每天愚公都需要绕过这两座山才能离开家门。
由于山势险峻,路程非常远。
但愚公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就能移山。
终于,上天被他坚定的信念所打动,派来了两个仙人帮助他移山。
在愚公和仙人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时间,北山和南山终于被移走,愚公的家门前留下了一片平坦的大地。
故事二:孟母三迁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母亲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
据说,孟子小时候住在一个陋室里,周围的环境很不好。
为了给孟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次迁居。
第一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市场的喧嚣,第二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墙上的鼓声,第三次迁居是为了远离邻居家的猪叫声。
孟子的母亲希望通过改善孟子的学习环境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最终孟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故事三:韩非子的破釜沉舟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他在战国时期为齐国的宰相。
据说,在韩非子被秦国俘虏后,他下令将船上的锅全部铲掉,并烧毁了船只。
他的目的是告诉敌人,自己已经不再有后路可退,必将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这种坚决的态度和决心使得敌人望风而逃,最终韩非子成功逃脱,并在后来为齐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事四:琴棋书画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被称为四艺,是文人士大夫必修的学科。
这四项技艺代表了高雅的文化修养和人才素质。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们都会精通其中的一项或多项。
他们通过研习琴棋书画,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在琴棋书画的交流中增进友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故事五: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之一。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写楼上楼下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范仲淹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仿佛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激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故事六: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c7362b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2.png)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1、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 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
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妃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结果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2、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3、负荆请罪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廉颇听说后,便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4、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
回国后,他立志报仇雪耻,睡在柴草上,每天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激励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5、三顾茅庐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
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6、望梅止渴曹操率领部队行军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
于是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暂时缓解了口渴,得以赶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7、指鹿为马赵高想要叛乱,恐怕朝中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
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
古代民间小故事简短【5篇】
![古代民间小故事简短【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3634f8cfc789eb162dc80c.png)
古代民间小故事简短【5篇】【篇一】古代民间小故事简短宋徽宗(公元1101—1126年在位)平日酷好工艺器皿。
一次,他得到十只玲珑剔透的胆形玻璃瓶,觉得不算精致,为了增加其观赏价值,便将它们交付一个太监,要他督促工匠把瓶子里面镀上金粉。
工匠们见了,都束手无策,对太监说:“要想在瓶里镀上金,必须用烧红的铁篦熨烙,才能妥贴。
不过瓶子口小腹大,铁篦难以进入,而且这种玻璃瓶又薄又脆,即使铁篦能伸进也难以作业,硬要敲击,瓶儿必破无疑。
”太监只好把十只瓶子暂时放在箱子里。
过了几天,他到街市的店铺溜达,忽然看见一位锡工在店里扣陶器,那手艺十分精巧,太监想:“何不拿一只瓶子让他试试?”一会儿,太监回宫拿了瓶子给锡工道:“请用金子把这瓶里镀贴好。
”锡工看也不看,让他明天来取。
第二天,太监去取货,那只瓶子果然成了金光闪闪的了。
太监大喜过望,说:“看来,你的手艺可称一绝,水平远远超过宫里的工匠。
”太监高高兴兴地带着锡工进宫,并将此事奏明宋徽宗。
徽宗见一只胆形瓶已按要求镀了金,正赞不绝口地玩赏着哩,听说是宫外一个高明的锡匠干的活,便亲自来到后苑,还传令宫内所有工匠都到庭列队观摩。
那个锡工见皇帝亲临观赏,不敢马虎,独自用特别榔头敲击小金块,直至锻成像纸那样又薄又匀的金纸,把它紧紧地裹包在瓶外。
那些内心不服的宫内工匠,顿时哄笑道:“像这样的敲击,锻制金纸,谁人不会啊?”那个锡工也不答话,将裹在瓶上的金纸轻轻地剥下,小心地夹在银筷上,再将它插入瓶中,又适当放进一些水银,把瓶口盖住,持着瓶儿上下左右晃动。
过了半个时辰,锡工将瓶儿传示给众人,嘿,那金纸竟妥妥贴贴地附粘于瓶里内壁,完全没有什么缝隙。
他用小指甲把瓶颈内壁的金纸捺压匀称平伏,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这时候,工匠们才惊愕地睁大了眼睛,看呆了。
徽宗惊奇地问道:“你怎么晓得用这种办法镀金啊?”锡工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玻璃器皿都是十分娇脆易碎的,怎能让坚硬的东西在它上面锤击作业呢?唯独水银性子柔和可又沉重,进入瓶内晃动不会损伤玻璃,虽然它会稍稍销蚀金纸的表面,但这种损伤肉眼是绝对看不出来的。
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六篇
![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2af93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a.png)
【导语】世界总是千变万化的,⽽我们恰好能从⼀些⼩⼩的故事之中,去感悟这个世界上的某些道理。
下⾯是分享的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 《世说新语》中有这么⼀则故事:管宁和华歆是⼀对⾮常要好的朋友。
他们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成天形影不离。
有⼀次,他们在⽥⾥锄草。
管宁挖到了⼀锭⾦⼦,但他对此没有理会,继续锄他的草。
华歆得知后,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摸来摸去,爱不释⼿。
管宁见状,⼀边⼲活,⼀边责备他:“钱财应该靠⾃⼰的⾟勤劳动获得,⼀个有道德的⼈,不可以贪图不劳⽽获的财物。
”华歆听了,不情愿地丢下⾦⼦回去⼲活,但不住地唉声叹⽓。
管宁见他这个样⼦,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次,他们两⼈坐在⼀张席⼦上读书。
这时⼀个⼤官在窗外经过,敲锣打⿎,前呼后拥,威风凛凛。
管宁对外⾯的喧闹充⽿不闻,好像什么都没发⽣⼀样。
华歆却被这种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看不清楚,⼲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跑到街上去看热闹。
管宁⽬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中的失望。
等到华歆回来后,就当着他的⾯,把席⼦割成两半,痛⼼地宣布:“我们的志向和情趣太不⼀样了。
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割开的草席⼀样,再也不是朋友!”这即是历有名的“管宁割席”。
⼼得:《弟⼦规》中说:“不亲仁,⽆限害,⼩⼈进,百事坏。
”如果不肯亲近有道德的仁者,⽆形中会给⾃⼰带来⽆限的危害。
⼀旦让⼩⼈有机可乘,你所做的⼀切会⼀败涂地,甚⾄有可能堕⼊罪恶的深渊。
【篇⼆】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 《史记》中记载,舜的⽗亲是个瞎⼦,⽣母去世后,⽗亲⼜娶了⼀个妻⼦,并⽣了⼀个⼉⼦。
⽗亲喜欢后妻的⼉⼦,总想杀死舜,遇到⼩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
但舜却孝敬⽗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
舜⾮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亲就在下⾯放⽕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笠保护⾃⼰,像长了翅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了。
古代小故事简短
![古代小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c9d54e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9.png)
古代小故事简短
古代小故事:
1.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来自吕不韦的“凿井得人”。
一个愚昧的渔夫,在船上打鱼时不慎将剑掉入水中。
在船行进的过程中,他想用剑在船上刻下记号,来寻找掉落的剑。
但最后他却是徒劳无功,因为剑并没有被刻在船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死板,要灵活变通。
2.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来自庄子的“屠龙之技”。
有个小偷,偷了别人的一口大钟。
他为了不让别人听见钟的声音,想了个办法,就是用东西把自己的耳朵捂住。
结果,钟的声音还是传到了其他人的耳朵里,小偷也被抓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自欺欺人,要实事求是。
3. 东郭先生与狼:这个故事来自刘向的“猫头鹰搬家”。
东郭先生救了一只受伤的狼,但狼却恩将仇报,想要吃掉他。
东郭先生慌忙逃走,狼紧追不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那些看似可怜的人,要学会辨别真伪,保护自己的安全。
4. 鹬蚌相争:这个故事来自杨慎的“按图索骥”。
一只鹬和一只蚌在河边争斗,互相咬住对方的肉。
这时,一个渔夫过来,渔夫抓住了鹬和蚌,并煮了他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互相争斗,应该注重合作和共赢。
5.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来自刘元卿的“兄弟争雁”。
有一个农民,在田里干活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一棵树桩上,摔了一跤。
他发现这棵树桩上有一只兔子,于是他便决定坐在树桩上等待更多的兔子。
结果,他什么也没等到,反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要脚踏实地地努力。
古代民间故事大全
![古代民间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0c8b9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2.png)
古代民间故事大全古代民间故事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源远流长,承载着古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智慧。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乐趣,更是对古代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的生动展现。
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古代民间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世界,感受那些古老而美好的故事。
1.《愚公移山》。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的去路。
愚公决心要移山,于是他每天都带着儿子用小铲铲土,用篮子运土,搬运到远处去。
有人笑他愚蠢,但愚公却义无反顾地坚持着。
终于,上天感动了,派神仙来帮助愚公,把两座大山移到了远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2.《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才子,他年幼时就聪明过人。
有一天,孔融和朋友一起吃梨,他故意把最大最甜的一块梨留给了朋友。
朋友感动不已,赞叹孔融的慷慨大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懂得分享和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3.《白蛇传》。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情故事,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白娘子是一只化身为人的白蛇,她和许仙相爱并结为夫妻。
但是,他们的爱情却遭到了人类和神仙的反对。
最终,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险阻,终于修成正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伟大的,它能战胜一切。
4.《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情节。
故事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打败了妖魔白骨精,最终保护了唐僧师徒一行人顺利取经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和黑暗。
5.《柳毅传书》。
柳毅是南朝宋代的一位忠臣,他为了救国图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敌营传递军情。
在一次传书的过程中,他被敌人发现,最终被杀。
但是,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却感动了后人,成为了一代忠臣的楷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牺牲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介绍的一些古代民间故事,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乐趣,更是对古代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的生动展现。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96380e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d.png)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典故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这些典故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 20 个古代典故的世界。
1、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诸侯们见烽火燃起,纷纷率兵赶来救驾,却发现这只是一场玩笑。
后来,犬戎真的攻打过来,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诸侯们却不再相信,最终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随意戏弄他人,否则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导致严重的后果。
2、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战败后,被吴国俘虏。
在吴国期间,他受尽屈辱,但始终不忘复国之志。
回到越国后,他睡在柴草上,每天品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强大起来,勾践一举灭掉了吴国。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忍辱负重,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3、三顾茅庐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茅庐拜访。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最终决定出山,帮助刘备成就帝业。
这个典故体现了求贤若渴的精神,以及真诚待人的重要性。
4、完璧归赵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从秦国带回赵国。
他在秦国大殿上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成功保护了赵国的国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强敌要勇敢机智,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危机。
5、负荆请罪廉颇因为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而心怀不满,蔺相如却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他计较。
廉颇得知后,感到十分惭愧,便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从此,两人成为了刎颈之交。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
6、纸上谈兵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
在长平之战中,他按照兵书上的理论指挥作战,结果导致赵军大败。
这个故事警示我们,不能空谈理论,要注重实践,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7、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为了报效国家,每天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
他们的勤奋和爱国精神令人敬佩。
古代典故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5b8c51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b.png)
古代典故个小故事古代典故是流传至今的珍贵文化遗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许多经典的故事仍然引人入胜。
这些典故中许多都是小故事,虽然简洁明了,但却能深刻地体现出古代人们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些有趣的古代典故小故事。
1.鸟笼和胡同有一户人家住在胡同里,胡同很窄,鸟笼也很大。
一天,鸟笼被卡在了胡同口,人们都无法通过。
这时,有一个聪明人指出此时应该先解决鸟笼,因为它占据了胡同的大部分空间。
于是,在众人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把鸟笼拆开,大家便能自由出入了。
2.半块糖和蜜蜂有一个人在外面途中,路上他突然发现在一个猫头鹰脚下,猫头鹰叼着一块糖块,正要飞走。
他随手夺下了糖块,当他仔细观察时,他发现那快糖已经被蜜蜂吸干了一半,他直接就丢掉了,这时他意识到,他拿到自己的不一定是一块完整的糖。
3.出门在外有一个人出门在外受到了不好的对待,他很生气,但他很明智地决定了不予反击。
后来,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然而当他重新在自己的家乡生活时,他却发现自己原来认为敌对的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
因为他没有流露出自己的情绪,他得到了这个人的尊重并赢得了他的友谊。
4.踩影子有一天,一位山村老人在夕阳下踩着自己的影子,他的孙子问他在干什么。
老人微笑着说:“不踩自己的影子,我们怎么知道自己走的是正路?”这个微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前进,不要照搬别人的道路或想法。
5.蚂蚁搬家有一只蚂蚁正在向家搬运食品,然而食品太大了,它无法将其运回巢穴。
这时,其他的蚂蚁看到了这个情况,他们都走出来,对大食物进行了协作运输,最终成功将其运回了巢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完成更重要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五个关于古代典故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人们的智慧和生活,也能够学习到他们积累的道德经验和生活哲学,增加对未来的反思与思考,成就智者的智慧。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392fca483d049649b6658a1.png)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典故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欢迎查看!1.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10个经典小故事
![10个经典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023262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b.png)
10个经典小故事1、塞翁失马在古代的边塞,有一位名叫塞翁的老人。
一天,他的马突然走失了。
邻居们都来安慰他,说这是件不幸的事。
塞翁却笑笑说:“这未必是坏事。
”没过多久,那匹马竟然带着一匹骏马回来了。
邻居们都来祝贺,塞翁却说:“这也许会带来灾祸。
”塞翁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腿。
邻居们又来安慰,塞翁说:“这说不定是好事呢。
”不久,边境发生战争,村里的年轻人都被应征入伍,很多人战死沙场。
而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不能当兵,得以保全了性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所以面对得失,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2、掩耳盗铃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想把它偷走。
可是他的手一碰到铃铛,铃铛就会发出响声。
他想:“如果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于是,他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结果当场被人抓住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他们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3、刻舟求剑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岸后,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却不会随船移动,用这种方法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能凭主观想法去做事。
4、狐假虎威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饥饿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
这时,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立即扑上去抓住了狐狸。
狐狸心慌面不慌,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它问老虎:“你敢吃我吗?”老虎疑惑地问道:“为什么不敢?”狐狸说:“我是上天派来管理百兽的,如果你吃了我,那就是违背了上天的旨意。
你现在跟着我走一圈,看看百兽见了我,有谁敢不逃跑?”老虎半信半疑地跟着狐狸走进森林深处。
果然,当百兽看到它们时,都吓得纷纷逃窜。
老虎以为百兽真的害怕狐狸,于是就灰溜溜地走了。
其实百兽害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
这个故事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古代小故事短篇
![古代小故事短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48f48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e.png)
古代小故事短篇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一些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本文将为您带来几个精彩的古代小故事,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神奇的时代。
故事一:《桃园结义》过江猴子山,过了桃花穿柳,便是桃李满门。
吕布前夫人吕布二姐吕小姐带着刘备二老爷刘备二少爷来到桃园村小镇。
小镇上到处都是繁花似锦,空气中弥漫着桃花的香气。
吕小姐带领着刘备二少爷逛遍了整个桃园,他们陶醉在桃花的海洋之中。
正当二人意犹未尽时,突然从树后跳出一位英勇威猛的关二爷。
关二爷以高大魁梧的身材和鹰钩鼻子著称,他的武艺也是出类拔萃。
关二爷向吕小姐和刘备二少爷敬了一个军礼,表示自己愿意与二人结为生死之交。
吕小姐和刘备二少爷也非常欣赏关二爷的英勇和忠诚,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
这一天成为了三人一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他们在这个桃园结成了两情相悦的朋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终生。
故事二:《孟母三迁》古代中国的故事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孟母三迁。
孟母是一位非常爱孩子的母亲,她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希望他成为一个有用之人,决定多次迁居。
第一次迁居是为了让儿子远离坏朋友的影响,第二次是为了离贫穷的环境更远些,第三次是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师资和教育。
为了给儿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次迁居的决定并没有经济的支持。
孟母靠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和智慧,带领儿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最终,因为孟母的努力和儿子的刻苦学习,孟母的儿子学有所成,成为后来齐国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故事三:《百折不挠的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爱国诗人。
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为了保护国家不受外敌侵犯,他多次上书给君王,告诫他注意外交政策和内政治理。
但他的忠告没有被君王所采纳,他深感国家危机,无法忍受。
屈原选择了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无私的爱。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举行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活动。
这个传统活动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并且驱逐恶鬼以求祈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经典小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很高明的画家,这天被请来为齐王画像。
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比较起来,什么东西最难画呢?”
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与马,都是最难画的,我也画得不怎么好。
”
齐王又问道:“那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
画家说:“画鬼最容易。
”
“为什么呢?”
“因为狗与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只要画错那怕一点点,
都会被人发现而指出毛病,所以难画,特别是动态中的狗与马难画,因为既有形又不定形。
至于鬼呢,谁也没见过,没有确定的形体,也没有明确的相貌,那就可以由我随便画,想
怎样画就怎样画,画出来后,谁也不能证明它不像鬼,所以画鬼是很容易的,不费什么神。
”
画家的高论证明:如果没有具体的客观标准,就会容易使人“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
唯心论最省力,因为它不受客观实际检验,可以瞎说一气,而唯物论则要接受客观
实际的检验,所以很费工夫。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
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
个尺子。
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
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
”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
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
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
经散了。
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
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a href='//' target='_blank'>
奶瓶尚Φ氖吕础?/p>
有一次,齐桓公在出外打猎时忽然看到一只鹿从前面飞快地跑过,于是他策马紧追不舍,一直追进了一个山谷里。
齐桓公正不知此山谷为何处,恰好遇一老者齐桓公就问老者:
“这里叫什么谷?”
老者回答说:“这里叫愚公谷。
”
齐桓公又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老者说:“这是用我的名字来命名的。
”
齐桓公朝老者仔细看了看,疑惑不解地问:
“我看你的相貌,毫无愚蠢之状,为什么说是用你的名字来命名的呢?”
老者回答说:“让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您吧。
我曾经喂养了一头母牛,母牛下了一头小牛。
后来小牛慢慢长大了,我便卖了牛买了一匹小马。
一个年轻后生看到我牵着一匹小马,上前便喝斥道:‘你养的是一头牛,牛是不能生马的,你这马是哪来的?莫不是偷来的!’于是强行把我的马牵走了。
后来乡邻们知道了这件事,都说我真愚蠢。
他们把我叫做愚公,而把我住的这个山谷就叫做愚公谷。
”
桓公听后也说:“依我看,你也的确愚蠢。
既然那小马是你用辛勤喂养的牛换来的,你为什么要让那个年轻人把它牵走呢?”说完,齐桓公不去继续追赶鹿,调转马头回宫去了。
第二天上朝时,齐桓公把这件事讲给他的相国管仲听了。
管仲一听,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郑重地整了整自己的衣襟,向齐桓公两次下拜请罪说:
“在君王的属土之内竟然出现这样的事情,应该算做我的过错啊!假如是尧帝时候,皋陶为掌管刑狱的官员,哪里还会有人胆敢强抢人家的马驹子呢?即使有这样的情况,那被欺凌的老者也决不会轻易撒手,而是要找地方跟抢马的人评理的。
如今那老者知道处理诉讼案件不公正,遇到巧取豪夺的人,惹不起、躲得起,只好把小马给他算了。
看来,这不是一个老头愚蠢的问题,而是社会治理不力的问题。
回头让我好好整顿一番吧。
”
齐桓公十分赞成管仲的意见,支持他放手整顿法治,惩治邪恶,伸张正义。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愚公在年轻人以强凌弱的情况下舍弃利益求得平安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要想根本改变社会的治安状况和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关键还在于领导的严于律己、认真治理和万众一心的积极参与。
古代寓言故事及寓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