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在前现代社会中国拥有先进的“现代”制度,导致较快的技术 发明和传播,但由于中国人的传宗接代观念鼓励早婚、早育和多生多 育,导致人均土地不断下降
• 机制1:人口增加,人均耕地下降,剩余越来越少,所以缺乏对新技术的需求; • 机制2: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存在,抑制了对节约劳动技术的需求(赵岗);
•问题:技术是不变的吗?(林毅夫)
讨论4:国家体制的形成
• 只有在技术不变时(或技术变化慢于劳动力增加的速度时),劳动力增 加才会导致剩余的不断减少; • 对于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劳动的成本同样取决于该技术的 成本。如果技术进步的速度足够高,新技术的成本下降的速度可能会超 过由于人口增长导致的劳动成本下降速度。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技术进步慢?
讨论2:科学革命的障碍
History of England 1541-187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 李约瑟之谜:科学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前现代科技成果 辉煌的中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7卷,参见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3-03/10/content_5290257.htm)
– 为何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
•好奇心与生俱来,但数学和可控实验是人力资本,需要投资。 •欧洲国家由世袭封建贵族所统治;中国由官僚阶层统治。当官是中国最光宗耀祖 和利润最高的职业,对有聪明才智之士很有吸引力。 •科举考试通过以后,还要逐级晋升官员的阶梯; •官僚体系、儒家思想和“锁定”效应
讨论3:答案指向"上层建筑"
• 顾准:“重读《资本论》与《共产党宣言》”(1972)
• 控制论、系统论、耗散论(复杂演化理论); • “斯密动力”与“布劳代尔钟罩”; • 增长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
讨论1:对新技术的需求
•“ 高 水 平 均 衡 陷 阱 ” (Mark Evlin , 1973 : The Pattern of China’s Past):
进一步梳理问题
• 据李约瑟,在第8-12世纪,中国的技术变迁非常快速, 到13世纪时,中国已经达到了全面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的门槛(threshold level);可惜中国没有“破门而 入”. • 据安格斯.麦迪森的《中国经济的长期绩效》(1992)
• 公元0年,中国的汉朝与欧洲的罗马帝国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 12-13世纪之际,中国人均GDP被西欧拉开了距离,到1850年也 没有多少增长; • 但在总量上,1700年整个欧洲的GDP和中国的GDP差不多相等; 在1700-1820年的一个多世纪中,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4倍于欧 洲;以至于在1840年前,中国不仅从经济规模上说在当时的世 界六大区域中最大,而且增长速度也是世界第一。
面对最基本的事实
• 公元400-1200,中国有过人均收入水平领先世 界的辉煌; • 13世纪后,西欧开始在人均指标上拉开与中国 的距离; • 但是直到1850年,中国仍然是全世界经济总量 第一、增长速度第一的国家; • 至迟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不但人均收入水 平落后、而且经济总量也开始落后于西欧、北 美和日本;整体看,中国的衰落与落伍与 西方 世界的兴起,是同一个过程。
“停滞”,始于何时?
• 1766年,亚当 · 斯密发现:“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裕 的国家,即是说,是一个土地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 最多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它似乎长久已经处于停滞 状态了。……也许在马可波罗的时代以前,中国的财富 就已经达到该国的法律和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
• 黑格尔等西方学者,一直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停滞的“木 乃伊式的国家”,而明清(特别是清代)则最能体现这 种停滞的时代。
• 李约瑟本人的答案(见《中国科技史》第7卷): “中国是官僚体制,欧洲是封建贵族体制。封建贵族 体制有利于重商主义精神的培养;随着封建贵族体 制的崩溃,就出现了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
•点评
中国的小商品经济发达,但大商业受抑制(现代以前,跨省 的远程贸易比例极低,见帕金斯,1969),皇家历来对“富可敌 国”巨商的警觉; “好奇”转为研究活动要耗费资源,自由流动的资源很重 要。
•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
百花齐放的理论
• 唯物史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 筑); • “高水平均衡陷阱”(伊懋可,Mark Elvin, 1973
《中国过去的模式》:中国经济历史的“量之增长 和质之停滞”)。
• 李约瑟之谜底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韦伯) •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专制主义”(魏特 夫);
• 林毅夫解“李约瑟之谜”(1995,2007,2008):
–中国在前现代社会具有优势是因为它的巨大人口数量,通过“试 错”收获颇丰;8到12世纪的技术发明加速是因为人口南移,从生 产活动从旱作区移向稻作区,等于是可用物资增加。 –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明可能曲线的面积越来越小,技 术变迁的速度也就越来越低。 –欧洲的相对优势在 16 世纪科学革命之后,因为实验方法开始采 用,以科学来突破发明的瓶颈;这也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前提。
• “资本主义萌芽”之谜:为什么中国资本主义不发展?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3卷),社科文献出版)
中国与西欧的人均GDP: ——公元400年起点相当; ——400-1200/1300:中国 领先 ——14世纪到19世纪中, 中国停滞,西欧增长; ——1850-1950:中国西欧 差距显著扩大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 经济千年史》,第30页
我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中国经济史之迷 制度变迁与增长的一般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经济史之迷
• 中国多山少地,何以却成为一个农业国、而没有早早成 为一个工商业主导的经济? (许倬云,《汉代农业:中国农业
经济的起源及特性》,英文1979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中译本, 200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人口之谜(E.A.Wrigley & R.S.Schofield, The Popu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