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检测与控制系统》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习时间:课程类型:0110098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32选修英文名称:课程成绩:课程性质:预存课程:课程系: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2专业课程电气与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机电工程学院应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自动化课程术语:1、第六学期课程的地位、目标和任务本课程的状态:测试技术和控制工程是高等院校机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着重介绍机电系统中传感器、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应注重设计理念、创新意识和设计技能的培养。

本课程的目标是:1.学生获得传感器、自动检测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将所学的自动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灵活地应用于未来的工作和生产实践。

本课程的任务:1.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2.具备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和实现技术;5.初步形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以前的课程:电气和电子技术,C语言编程。

后课程:创新机械设计等。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导言教学要求: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和发展趋势。

要点: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难点: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的教学内容;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素(3)机电系统的分类(4)机电系统的特征第二节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1)机电一体化理论与技术基础(2)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3)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第三节机电一体化的历史和趋势(1)机电一体化的历史(2)机电一体化的趋势第二章传感器和检测技术教学要求:理解传感和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应变和应力、压力、位移、流量、温度等典型物理量的检测技术及相应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高纲2024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7239 计算机控制系统大纲

高纲2024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7239 计算机控制系统大纲

高纲2024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239 计算机控制系统苏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专接本)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离散化设计方法和模拟化设计方法,初步掌握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领会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建立其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的整体概念,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开发计算机控制系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为七章。

在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概念、组成、分类和信号的刺痒与恢复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Z变换和Z传递函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离散化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化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分类等。

2、理解并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信号的采样与恢复、Z变换及Z传递函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离散系统的过渡响应分析等。

3、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离散化设计方法和模拟化设计方法,包括最少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数字控制器的计算机实现、模拟控制器的离散化、数字PID控制及其算法改进、数字PID参数的整定等。

4、掌握离散系统状态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线性离散系统的状态方程、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距阵与特征值、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判断、可控性与客观性的判断等。

5、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原则、步骤、输入输出通道和抗干扰技术等(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等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具有纯滞后一阶惯性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具有纯滞后一阶惯性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具有纯滞后一阶惯性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目录一、设计任务 (1)1.1 题目 (1)1.2内容与要求 (1)二、设计思想与方案 (2)2.1控制策略的选择 (2)2.2 硬件设计思路与方案 (2)2.3 软件设计思路与方案 (3)三、硬件电路设计 (3)3.1温度传感器输出端与ADC的连接 (3)3.2 ADC与单片机8051的连接 (4)3.3 单片机8051与DAC的连接 (4)3.4 整机电路 (5)四、系统框图 (7)五、程序流程图 (8)5.1 主程序流程图 (8)5.2 子程序流程图 (9)六、数字调节器的求解 (11)6.1 基本参数的计算 (11)七、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13)7.1 θ=0时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13)7.2 θ=0时系统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性分析 (14)7.2 θ=0.4461时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16)7.3 θ=0.4461时系统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性分析 (17)八、设计总结与心得体会 (20)参考资料 (21)一、 设计任务一、题目设计1. 针对一个具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1sKe G s Ts τ-=+的温度控制系统和给定的系统性能指标:✧ 工程要求相角裕度为30°~60°,幅值裕度>6dB✧ 要求测量范围-50℃~200℃,测量精度0.5%,分辨率0.2℃2. 书面设计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布线连接图,并转化为系统结构图 具体要求:✧ 温度传感器、执行机构的选型✧ 微型计算机的选型(MCS51、A VR 等等)✧ 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其它扩展接口电路(主要是输入输出通道)✧ 利用Protel 绘制原理图,制作PCB 电路板(给出PCB 图)3. 软件部分:✧ 选择一种控制算法(最少拍无波纹或Dalin 算法)设计出控制器(被控对象由第4步中的参数确定),给出控制量的迭代算法,并借助软件工程知识编写程序流程图✧ 写出主要的单片机程序4. 用MATLAB 和SIMULINK 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对象确定:K=10*log(C*C-sqrt(C)),rand(‘state ’,C), T=rand(1)考虑θ=0或T/2两种情况,即有延时和延时半个采样周期的情况。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_第1章 [兼容模式]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_第1章 [兼容模式]

退出
《计算机控制技术》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形式
1.2.1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 缺点是要由人工操作,开环结构,控制的实时性差,不能 控制多个对象。
退出
《计算机控制技术》
1.2.2 直接数字控制(DDC)系统
闭环结构,控制的实时性好,可以控制多个回路或对象。
《计算机控制技术》
1.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两大部分 组成。
1.工业控制机 (1)硬件组成: (2)软件组成: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2.生产过程
退出
《计算机控制技术》
1.1.3 常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主机 1. 2. 3. 4. 5.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工控机(IPC) 单片机 DSP 智能调节器
《计算机控制技术》
RS-232C信号状态 状态 逻辑状态 信号条件 功能 -15V<V1<-5V 1 传号(MARK) OFF +5V<V1<+15V 0 空号(SPACE) ON
RS-232C电平转换及接口电路
退出
《计算机控制技术》
2)USB串行通信总线
(1)具有热插拔功能 (2)USB采用“级联”方式连接各个外部设备 (3)适用于低速外设连接
退出
《计算机控制技术》
3)PCI总线信号定义
主控设备49条,目标设备 47条,可选引脚 51条(主要 用于64位扩展、中断请求、高 速缓存支持等),总引脚数 120条(包含电源、地、保留 引脚等)。
4)Compact PCI总线
退出
《计算机控制技术》
2 外部总线
1)RS-232串行通信总线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操作系统》是信息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

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和涉及面广,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又往往难于理解。

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实施管理,是所有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唯一接口,所有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得到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

因此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如UNIX、xinux)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了解它是如何组织和运作的,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先修课要求,本课程在学习之前最好具有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操作系统发展过程、新技术的应用。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及它们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为今后的进修、应用实务作好技术准备。

掌握:基本概念包括:多道程序设计、并发、分时、作业、进程、互斥与同步、周转时间、吞吐量、重定位、连接、虚拟存储、虚拟设备、死锁、线程。

基本知识:计算机系统资源(处理机、存储器、设备、文件)的管理策略。

基本技能:管理系统资源的常用命令、系统配置与维护的方法和技术。

理解重点:进程概念、存储管理(尤其虚拟存储)的各种策略、文件系统的管理、设备的管理和配置。

结合具体现代操作系统加深理解。

了解难点:进程的概念及其与程序的区别、进程间同步与互斥的正确实现、虚拟设备与虚拟存储。

Unix,Windows NT的系统结构、功能特点。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1、本课程概念多、较抽象、涉及面广,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

约佔80%。

实验与自学约佔20%。

教师应该提供自学提纲并适当辅导。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进程管理12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存储管理12第五章设备管理10第六章文件管理8第七章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UNIX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性和共享性、虚拟和异步性。

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设备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

5. OS结构设计。

第二章进程管理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现代的操作系统中程序并不能独立运行,作为资源分配和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都是进程。

操作系统所具有的四大特征也都是基于进程而形成的,并可以从进程的观点来研究操作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件第一章(10下)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件第一章(10下)

1.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控制技术—
常规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比 前者连续不断地测量, 较:前者连续不断地测量,经过反馈及 补偿后对生产过程产生连续不断的控制。 补偿后对生产过程产生连续不断的控制。 后者是采样控制系统, 后者是采样控制系统,微机每隔一个采 样周期T才对被控参数进行一次测量, 样周期T才对被控参数进行一次测量,根 据一定控制规律计算出控制量后, 据一定控制规律计算出控制量后,去控 制生产过程。在两次采样时刻之间, 制生产过程。在两次采样时刻之间,微 机对被控制参数不测量, 机对被控制参数不测量,其输出控制量 自然也保持不变。 自然也保持不变。
1.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控制技术—
上述过程不断重复, 上述过程不断重复,使系统能够按 一定的动态品质指标进行工作, 一定的动态品质指标进行工作,并对被 控参数和设备是否出现异常情况进行监 以便作出迅速处理。 督,以便作出迅速处理。 所谓“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 所谓“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运 算处理和输出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算处理和输出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即要求微机对输入信号要以足够快的速 度进行测量和处理, 度进行测量和处理,并在一定的时间内 作出反应或产生相应的控制。 作出反应或产生相应的控制。超出了这 个时间就会失去控制时机。 个时间就会失去控制时机。
第一章 绪论 本章的主要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 1.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1.4 计算机控制理论
—计算机控制技术—
1.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本节的主要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 1.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控制技术—
它与闭环控制系统不同, 它的控制器直 它与闭环控制系统不同 , 接根据给定信号去控制被控对象工作。 接根据给定信号去控制被控对象工作 。 被控制量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对控制量不 产生影响。 与闭环控制系统相比, 产生影响 。 与闭环控制系统相比 , 它的 控制性能较差。 控制性能较差。

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College Computer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总学分:3学分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实验32学时课程性质:通修课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形成较具体的认识,建立起计算机应用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培养计算思维,具备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

“大学计算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又要具备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数据编码、数据存储、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软件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等。

(一)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组成一、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通常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现代计算机采用冯若依曼结构,由五大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CPU的构成、性能指标及常见产品。

存储器的功能及其性能指标。

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常见的I/O接口。

二、软件系统软件的定义及分类。

操作系统的功能及分类。

常见的操作系统。

第二节计算机的应用一、计算机在商业中的应用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商务。

二、计算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三、计算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四、计算机在制农业上的应用农情监测。

专家系统。

农业生产实时控制系统。

农产品质量检测。

农业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

五、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医学专家系统。

远程医疗系统。

数字化医疗仪器。

医院监护与健康护理。

医药研究。

第三节计算模式一、高性能计算模式高性能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及我国超级计算中心。

高性能计算的应用领域。

二、分布式计算模式分布式计算。

分布式计算的应用领域。

三、普适计算普适计算。

普适计算的应用领域。

四、网格计算网格计算。

课程教学大纲 大连交通大学 教务在线

课程教学大纲 大连交通大学 教务在线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电气信息学院分册)大连交通大学教务处二○○七年十二月目录1.《电工与电子技术(A)Ⅰ》课程教学大纲 (1)2.《电工与电子技术(A)Ⅱ》课程教学大纲 (4)3.《电工与电子技术(B)》课程教学大纲 (7)4.《电工与电子技术(C)》课程教学大纲 (10)5.《电工与电子技术(D)》课程教学大纲 (13)6.《电路原理(A)Ⅰ》课程教学大纲 (16)7.《电路原理(A)Ⅱ》课程教学大纲 (19)8.《电路原理(B)》课程教学大纲 (21)9.《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4)10.《数字电子技术(A)》课程教学大纲 (27)11.《数字电子技术(B)》课程教学大纲 (30)12.《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3)13.《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 (36)14.《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9)15.《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42)16.《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45)17.《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48)18.《牵引供电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50)19.《电力牵引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53)20.《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56)21.《电力电子变流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58)22.《远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61)23.《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64)24.《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67)25.《接触网》课程教学大纲 (69)26.《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72)27.《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74)29.《交流调速》课程教学大纲 (79)30.《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81)31.《控制电机》课程教学大纲 (83)32.《电气工程文献检索与新技术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86)33.《自动控制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87)34.《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90)35.《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93)36.《工业电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96)37.《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99)38.《系统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101)39.《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04)40.《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07)41.《工业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10)4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3)43.《数字信号处理(B)》课程教学大纲 (115)44.《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7)4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课程教学大纲 (120)46.《接口技术(A)》课程教学大纲 (123)47.《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126)48.《调速系统MATLAB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128)49.《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31)50.《智能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33)51.《DSP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6)52.《现代控制系统集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38)53.《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40)54.《自动控制原理(B)》课程教学大纲 (143)55.《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 (146)56.《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C)》课程教学大纲 (149)57.《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52)59.《数字信号处理(A)》课程教学大纲 (158)60.《通信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161)61.《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164)62.《电子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168)63.《程控交换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71)64.《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174)65.《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177)66.《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180)67.《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183)68.《数字图像处理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186)69.《DS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89)70.《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91)71.《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94)72.《接口技术B》课程教学大纲 (197)73.《射频识别(RFID)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00)74.《软件无线电》课程教学大纲 (203)75.《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教学大纲 (206)76.《语音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208)7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10)78.《电磁场》课程教学大纲 (213)79.《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16)80.《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19)81.《网络分析与综合》课程教学大纲 (222)82.《微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24)83.《信号检测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226)84.《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28)85.《电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31)86.《遥感遥测》课程教学大纲 (234)87.《天线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37)8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B)》课程教学大纲 (240)89.《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大纲 (243)90.《通信原理(B)》课程教学大纲 (246)91.《计算机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249)92.《扩频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252)《电工与电子技术(A)Ⅰ》课程教学大纲Electrotechnics课程编号:0040801001 适用专业:本科非电专业执笔:孙艳霞适用年级:06-09级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040129计算机测控技术

040129计算机测控技术

《计算机测控技术》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若连续信号的最高频率为ωmax ,按采样定理要求采样频率ωs应大于()。

答案:2ωmax2.采样定理的描述为:若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max,只要采样频率f大于最高频率的()倍,采样信号就能唯一复现原信号。

实际应用中,一般取f>5~10fmax。

答案:23.若系统欲将一个D/A转换器输出的模拟量参数分配至几个执行机构,需要接入()器件完成控制量的切换工作。

答案:反多路开关4.DAC的分辨率指()电压与最大输出电压之比答案:最小输出5.在10位A/D转换器中,设满量程为±5V,试写出模拟量为0V时,所对应的数字量为()H。

答案:2006.在10位A/D转换器中,设满量程为±5V,试写出模拟量为-2.5V时,所对应的数字量为()H。

答案:1007.由于计算机只能接收数字量,所以在模拟量输入时需经()转换。

答案:D/A转换器8.ADC0809是一种带有8通道模拟开关的8位()式A/D转换器。

答案:逐次逼近9.8位的A/D转换器分辨率为()。

答案:1/(28-1)10.变送器输出的信号为()或4~20mA的统一信号。

答案:0~10mA11.步进电机的()指的是完成一个磁场周期性变化所需脉冲数。

答案:拍数12.步进电机的相数指的是()。

答案:线圈组数13.按动力区分,执行机构最常用的类型是()。

答案:气动型14.按动力区分,()型的执行机构相对价格昂贵,体积较大。

答案:液动型15.DAC0832的工作方式有()、单缓冲方式、双缓冲方式。

答案:直通方式16.微机的三总线是()、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答案:数据总线17.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监控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实时决策、实时控制。

答案:实时数据采集18.采样保持器可实现以下功能:在采样时,其输出()输入;而在保持状态时,输出值不变。

答案:等于19.控制系统的()指的是响应的最大偏移量与终值的差,与终值比的百分数。

《电脑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材

《电脑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材

第4章Win98优化和维护4-1 Win98优化当你安装了大量的应用软件和硬件设备后,即使在配置较高的机器上,Windows 98的启动速度也会变得较慢,因此应尽可能地优化系统,把系统性能调整到最佳状态。

4-1-1 优化系统设置,加快机器启动速度1. 优化CMOS配置当你打开机器电源,就进入了启动阶段,此时系统会检测内存、IDE硬盘等硬件设备。

为了加快启动速度,我们可以进入CMOS设置来优化CMOS参数:关闭不用的硬件和不必要的硬件检测,如关闭多余的IDE通道、USB设备等硬件、不进行内存检测;可将“Quick Boot”设为Enable,这样可使有些类型的机器启动时不检测1MB以上的内存,修改完后,保存并退出CMOS参数设置。

由于主板的CMOS设置不尽相同,以下仅列出一般主板所共有的几项:设硬盘IDE端口为“USER”模式,没接硬盘的IDE端口设成“None”设“Boot Up System Speed”为“High”;设“Boot Sequence”为“C Only”;设“Boot Up Floppy Seek”为“Disabled”;设“System BIOS Cacheable”为“Enabled”;设“Video BIOS Cacheable”为“Enabled”。

2. 修改Win98下的MSDOS.SYS文件,删去系统启动时有些不必要的东西。

去掉C:\MSDOS.SYS文件的只读属性后用“笔记本”打开,在[Options]节中增加一行“Logo=0”,以跳过启动Windows98时的画面;再将“AutoScan=1”改为“AutoScan=0”,可跳过Windows98非正常关机后自动执行的ScanDisk命令。

增加以下一行命令:“BootDelay=0”或“BootDelay=1”,可使机器重新启动速度加快。

(记住:对于系统文件的更改,最好做好备份。

)3. 修改注册表(1)加快“开始”菜单显示速度单击“开始”按钮,选择“运行”,在“打开”框中输入regedit,打开“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选择“编辑\新建\字符串值”,输入“MenuShowDelay”,双击之,设其值为“0”;(2)关闭“开始”菜单中不用的选项在“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 er”中新建一个名为“NoRecentDocsMenu”的DWORD值,设其值为“0Χ00000001(1)”,以关闭“文档”项;新建名为“NoFavoritesMenu”的DWORD值(其值同上),以关闭“收藏夹”项;新建“NoLogOff”的DWORD值(值同上),以关闭“注销”项;(3)快速关闭没有反应的程序我们常常会碰到应用程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响应的情况,最终系统弹出一个对话框,询问你是要等待呢,还是结束任务,还是取消!这时如你希望系统继续处理没有处理完的工作,以正常的方式退出的话,你可以更改这个程序的等待时间来实现快速关闭,方法如下:运行“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展开“HKEY-CURRENT-USER\ControlPanel\Desktop”分支,在右窗口中新建字符串值键名“WaitToKillAppTimeOut”,双击该键名,在出现的“编辑字符串”对话框中设置键值为“1000”(单位为毫秒,系统默认值为20000毫秒)。

盛立军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盛立军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盛立军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盛立军教授所著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一书,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该书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协议层次、网络设备、网络互联、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在介绍过程中,作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解,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盛立军教授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联、网络协议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技能,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该书还介绍了许多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应用,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技术的介绍和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现代社会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一书是一本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通过学习该书,读者可以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原理,提高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技能,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同时,该书还介绍了许多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应用,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和应用空间。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种集合了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它能够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分类、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协议和网络软件的协同作用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7001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课程类别:通识教育类修习类别:必修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32、上机学时24)先修课程:无授课对象: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也是第一和第二学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首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机环境的能力,为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及实际工作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应全面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软硬件构成、信息数字化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

重点讲授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和Internet的实际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常用信息编码与数据处理方法、常用的数制转换和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能自己动手组装微型计算机;重点掌握Windows 7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常用办公软件的功能和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和Internet基本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学生考级提供帮助。

三、基本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常用的数制及其转换(3)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基本特征、应用领域。

掌握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数制转换、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微型计算机组装知识。

难点:数制及编码。

第2章 Windows 7教学内容:(1)概述 (2) 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3) 文件与存储管理 (4) 进程与软件管理 (5) 设备管理与个性化设置 (6) Windows 7的常用附件。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个性化设置和Windows 7的常用附件。

机电一体化专业选修课大纲总汇

机电一体化专业选修课大纲总汇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目录《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控机床故障与维修》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特种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代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时数:3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着重介绍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和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为学生从事一般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造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及发展;2、了解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及应用;3、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应用。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课题一绪论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及含义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及发展3、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4、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教学要求:了解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及相关技术。

课题二机械技术1、机械传动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2、机械结构因素对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3、机械传动技术教学要求: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

课题三伺服传动技术1、直流伺服系统2、交流伺服系统3、步进电机控制系统4、电液伺服系统教学要求: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各种伺服系统技术及应用。

课题四传感器与检测技术1、传感器及应用2、常用调理电路测试信号的基本分析方法3、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测试系统分析与系统辨识教学要求: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中传感器技术、测试原理与方法。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3G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总学时数:72实验(实训)或上机学时:18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硬件基础》、《数据结构》后续课程《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是为信息工程(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计算机管理(专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的一门必修课,是学习其它网络及信息安全类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原理,提高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能起到重要作用,是一门对学生网络能力培养起到关键、基础作用的课程。

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为学习其他课程以及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开发、管理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介质访问控制;以太网的原理及扩展;IPv4协议的工作原理;路由器及IP数据转发原理;RIP协议原理;OSPF协议原理;TCP与UDP协议原理;DNS、HTTP、SMTP、POP3、DHCP、Telnet、FTP协议及原理;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原理;无线网络基本原理;下一代因特网协议;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常用网络故障诊断工具;常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及使用方法;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能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的发展;(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及结构;(3)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分层和工作原理;(4)熟悉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技术;(5)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协议及工作原理;(6)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各层的硬件设备、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7)熟悉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及扩展方法;(8)掌握应用层协议和因特网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熟悉网络管理的含义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原理;(9)了解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概念;了解无线网络原理;了解IPv6协议。

教学大纲模板(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教学大纲模板(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是我系专业及其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并有极广泛的实用性。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实践知识,同时通过大量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程任务:1.使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

2.结合实际介绍常见计算机网络的组网和网络管理方法。

3.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际网络关系的深刻理解。

4.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

5.掌握组建网络和进行网络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

6.奠定学生对未来计算机网络开发和应用基础。

二、本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目标:培养学生在处理网络工程方面的规划、安装、管理、维护等一般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熟练使用 TCP/IP 协议知识对网络的配置与管理。

掌握局域网基本特点、网络互联设备的使用、常见网络的组建方案。

掌握 WINDOWS2000 网络操作系统。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措施。

掌握几种常见网络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管理和维护技能。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Internet 技术应用等内容。

能够熟练进行Windows 2000 的系统安装、管理及维护,了解并掌握 Windows 2000 网络服务的安装与设置,能够胜任一般网络工程方案设计、组建、网络维护以及简单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四、先行课程要求本课程的先行课有:《计算机文化基础》。

五、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1、本课程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实验课时不少于 36 学时。

建议在 WINDOWS 2000 或兼容的系统中完成实验。

3、对关键性概念、整体实现思想方面的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检测与控制系统》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计算机检测与控制系统
课程名称(英文):Computer Testing Technology and Control system
课程编码:YD
开课单位:电气信息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任课教师:蒋冰华
学时:32 学分: 2 学期:3
考核方式: 开卷
先修课程:数字信号处理;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计
课程简介: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50字以内)
了解、掌握现代检测技术与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提法,熟悉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了解、掌握传感器的组成原理和基础效应;熟悉计算机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型式和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了解微型计算机与传感器接口的常规处理方法;熟悉感测信号的计算机处理方法,能够设计基本的计算机检测系统。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1、课程主要内容:
1)、传感技术与计算机检测技术概述
2)、传感器的基础理论
3)、传感器的基础效应
4)、计算机测试系统
5)、计算机总线技术与测控总线技术
6)、虚拟仪器技术
7)、现场总线与测控网络技术
8)、计算机检测系统设计方法
9)、计算机检测系统设计实例
2、课程具体安排:(按教学章节编写,重点章节下划线)
三、实验、实践环节及习题内容与要求
大型作业,编程仿真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文献(顺序为:文献名,作者,出版时间,出版单位):
1.现代传感技术,李科杰等. 2005. 电子工业出版社
2.微型计算机在检测技术及仪器中的应用. 阙沛文.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3.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导论. 刘凤新.黄玉金.潘小莉. 电子工业出版社4.计算机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 周明光等. 2005. 电子工业出版社
撰写人:蒋冰华
学位分委员会签字:
学院主管研究生教学院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