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定义

合集下载

危险源文档

危险源文档

危险源1. 简介危险源是指能够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的因素或物质。

在工作场所、居住区域、交通路线等各个环境中都可能存在各种危险源。

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了解和识别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应对危险源的威胁至关重要。

2. 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2.1 物理危险源•机械设备:例如旋转部件、移动部件、切削部件等,存在夹伤、切割、撞击等可能。

•高处作业:存在坠落、高空物体掉落等危险。

•电气设备:存在电击、电弧等危险。

2.2 化学危险源•化学物品:例如腐蚀性、易燃性、毒性等。

•气体泄漏:例如气体泄漏产生的有害气体。

•污染物质:例如废水、废气和废物。

2.3 生物危险源•传染病:例如流感、疟疾、艾滋病等。

•有害生物:例如蚊虫、害虫等。

3. 预防措施3.1 管理措施•风险评估:对工作场所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对应的风险等级。

•安全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危险源识别、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危险源的能力。

•紧急预案: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包括事故应对措施、紧急疏散计划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3.2 技术措施•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使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减少危险源对人身的直接伤害。

•安全标识:标识危险源、安全警示等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危险源的存在。

3.3 个人防护措施•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安全程序和操作规程,如正确佩戴防护设备、遵守工作控制措施等。

•定期体检:定期接受身体检查,预防或及早发现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健康问题。

•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的危险源识别能力,及时避开危险源,保护自己的安全。

4. 应对措施4.1 应急预案•发生突发事故时,及时启动紧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并进行救援。

•配备应急设备和药品,如防毒面具、急救包等。

4.2 事故调查和分析•发生事故后,及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3 安全意识培养•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增加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知识,减少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

危险源是指

危险源是指

危险源是指1.第一类危险源控制方法: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和隔离危险物质、个体防护、应急救援。

2.第二类危险源控制,提高各类设施的可靠性,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改善作业环境,最重要的是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

一、危险源的分类、分级及辨识方法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就是指可能将导致人员危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毁坏或这些情况女团的根源或状态,由潜在危险性、存有条件和引爆因素形成。

危险源便是范围包括:(一)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企业员工、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人员。

(二)生产过程的危险有毒因素包含:严酷天气、道路状况、车辆技术状况、设施设备、违法违章操作等。

二、危险源的分类公司范围内生产经营及服务管理中的危险源按照影响范围分为道路运输、作业场所、设施设备。

危险源分级,危险源风险级别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两级,危险源依据风险级别分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一) 通常危风险就是指可能将引起轻微伤害事故的危险因素,一般风险的危险源公列入一般危险源。

(二)重大风险是指可能引发一般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可能引发道路交通一般以上事故的危险因素,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危险源。

三、关键性危险源分级作业活动场所类分成三级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

2、二级关键性危险源:可能将引发很大生产安全事故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危险源识别方法评价时应考量现有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环境条件;出现事故影响的范围和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有关人员曝露在该危险环境中的频密程度;法律法规的建议及严格遵守情况;引发事故或者紧急情况的可能性;以往出现事故的掌控情况等因素。

(一)公司各部门、管理科室危险源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辨识方法为1、轻易风险分析法:凡是具有以下条件的应认定为关键性危险源:一是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二就是员工存有合理埋怨和建议的;三是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四就是轻易观测至可能将引致危险的错误并无适度控制措施的。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概念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

简言之,就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或源头,凡是有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都称为危险源。

二、从导致事故和伤害的角度(即在事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它是造成系统危险或系统事故的物理本质,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或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失控,作用于人员、物质和环境的条件,它是系统从安全状态向危险状态转化的条件,是使系统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系统事故的触发原因,又称为触发型危险源。

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事故的发生是这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能量主体,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是促使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运动物危害、电磁辐射、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标志缺陷、信号缺陷、其它物理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4类):自燃性物质、易燃易爆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4类):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传染病媒介物。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辨识功能缺陷、负荷超限、从事禁忌作业、健康状况异常、心理异常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3类):操作失误、指挥失误、监护失误6、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消防安全危险源识别与分类常识大全

消防安全危险源识别与分类常识大全

消防安全危险源识别与分类常识大全消防安全是社会稳定和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必须准确识别和分类危险源。

以下是消防安全危险源的识别与分类常识大全。

一、危险源的概念及分类1. 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电击等消防安全事故的物质、设施、场所、活动或人员等。

2. 危险源的分类(1)自然危险源:如雷击、地震等自然现象;(2)物理危险源:如电流、高温等物理现象;(3)化学危险源:如易燃物、有毒物质等化学品;(4)生物危险源:如细菌、病毒等生物体;(5)人为危险源:如明火、违规操作等人为因素。

二、常见危险源的识别与分类1. 易燃物品的识别与分类(1)固体易燃物品:如纸张、布料等;(2)液体易燃物品:如汽油、酒精等;(3)气体易燃物品:如丙烷、乙炔等;(4)可燃粉尘:如木屑、煤尘等。

2. 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识别与分类(1)液化石油气:常见于居民区、商业建筑等;(2)天然气:常见于工业区、燃气管道等。

3. 电气设备的识别与分类(1)常见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机、冰箱等;(2)大型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等;(3)高压电缆:常见于电力供应系统;(4)充电器、电池:常见于移动电子设备。

4. 违章违法行为的识别与分类(1)乱扔烟蒂:易引发火灾;(2)违规使用明火:易引发明火燃烧;(3)违规操作电气设备:易引发电气火灾;(4)违反用电安全规定:易引发电气事故。

5. 交通工具火灾的识别与分类(1)汽车火灾:常见于机动车辆;(2)火车火灾:常见于铁路交通;(3)船舶火灾:常见于海上交通;(4)飞机火灾:常见于航空运输。

三、消防安全危险源的评估与控制1. 危险源评估的重要性危险源评估能帮助我们了解危险源的类型、规模和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 危险源控制的方法与措施(1)消除危险源:如及时修复电气设备故障、清理易燃物等;(2)隔离危险源:如设置隔离带、建立防护墙等;(3)减轻危险源:如减少易燃物存储数量、使用无毒替代品等;(4)警示标识和宣传教育:如设置消防标识、开展火灾预防宣传等。

危险源概念解释

危险源概念解释

危险源概念解释危险源的概念解释在探讨危险源的概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危险”。

简单地说,危险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而危险源,正是这种危险的源头,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1.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可以被定义为任何可能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地点、人物、事物或情况。

这包括了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社会心理的因素。

例如,一个未经批准的化学物质存储地点、一座高风险的火山、或一位带有潜在传染病的患者,都可以被视为危险源。

2.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其性质和来源,危险源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生产、生活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如建筑工地的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第二类则是那些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出现的,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3.危险源的特点危险源具有潜在性、触发性和可控性。

首先,危险源通常是潜在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实际的危险。

其次,危险源的触发通常需要某种外部因素,如地震或人为失误。

最后,危险源是可控的,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甚至消除其带来的风险。

4.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危险源虽然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但并不是所有危险源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只有当危险源与某种触发因素相结合,才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对危险源的管理和监控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

5.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对于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

首先,应当进行深入的风险评估,识别出各类危险源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其次,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确保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审计,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对于那些无法消除的危险源,应采取适当的隔离和保护措施,以降低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6.结论总的来说,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根源,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保障人员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关键。

危险源 名词解释

危险源 名词解释

危险源名词解释危险源是指存在于系统中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它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等三个方面。

一、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存在于系统中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它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等三个方面。

(一)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 Hazard)也叫做危险场所或危险区域,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又称为危险场所、危险区域,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几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有的形成于同一地点,有的则形成于不同地点,但它们都具有同一性质——潜在的危险性。

(二)危险源辨识的意义危险源辨识和分析对于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有重要作用。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或项目的工作人员更好的认识现有的活动及操作过程,提高人员安全技术水平;通过危险源辨识的过程可以评价出那些需要消除的危险源并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将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使员工的操作活动始终处于安全的条件下进行;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评价出那些被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并通过进行改进的方法来改善这些因素。

通过危险源辨识还可以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为最终实现零事故、零伤害的管理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危险源辨识的原则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思想。

在此前提下充分考虑工艺系统的结构、工艺参数、设备材料等因素,保证工艺系统稳定,避免盲目性。

要求充分收集国内外同类型企业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掌握本公司各装置和工艺的实际情况。

在整个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应对评价的风险进行分级,找出关键性的风险,从而制订出安全防范措施,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安全生产。

危险源的基本概念

危险源的基本概念

危险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等环节。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的基本概念,包括危险源的定义、分类、风险评估、管理及应急处理等方面。

1. 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来自于企业的管理、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也可能来自于自然环境或外部环境。

危险源管理就是对这些潜在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2. 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可分为两类:固有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

固有危险源是指由企业的生产过程、设备、工艺、技术等固有特性所决定的危险源,如化工企业的化学反应过程、煤矿的瓦斯等。

人为危险源是指由于管理不善、操作不当、维护不及时等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危险源,如员工违反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不到位等。

3. 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分级和管理的过程。

通过对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各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

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LEC法、风险矩阵法等。

4. 危险源的管理危险源的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和权限;(2)定期进行危险源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不安全因素;(3)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4)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预案制定,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危险源的应急处理对于危险源的应急处理,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流程、应急资源储备、应急演练和培训等方面。

同时,企业应当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的援助和支持。

总之,危险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

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定义
危害因素又称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内的积累作用)。
有时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在通常情况下,并不把两者加以区分,通称为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或者失效或者
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事件链
6、固有型危险源和触发型危险源
白勤虎等人从另外的角度将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随着生产系统的存在而必然存在的各种能量(通常是从能量的各种载体来判定能量是否存在及其性质和数量)和危险物质,它是造成系统危险或系统事故的物理本质,称之为固有型危险源;另一类是在生产活动进行过程中出现的,能使固有型危险源的安全存在条件遭到破坏的各种硬件或软件保障体系故障,它们是系统从安全状态向危险状态转化的条件,是使系统能量意外释放,即造成系统事故的触发原因。这些故障围绕固有型危险源而存在。它们的危险性主要由固有型危险源的性质决定,可称为触发型危险源。固有型危险源及由其性质决定的触发型危险源,构成了生产系统的危险源结构。
危险物质是指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如:易燃易爆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质。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属与同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是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按下式计算,若满足该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 、 、 …… 是各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 、 、 …… 是各种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储存区的临界量。
4、危险源分类
从目前情况来看,危险源通常分为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物质性危险源和非物质性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固有型危险源和触发型危险源以及固有危险源和变动危险源等类别。

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的定义一、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进一步描述,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及其位置、岗位、行为。

危险源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危险源的形式与种类是多样性的,从地域来说,可以是某国家、地区及某个地点,或就行业来说是某危险行业、某个单位(例如,某化工厂冒出有害气体),或就单位来说是某个部位(例如,危险试剂柜就是危险源),或是某件设备仪器其至其中某个部件,或是某个物品某瓶试剂,或是某个样体、某类人、某人的不安全思维、不安全观念、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活动,或是管理缺陷等。

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活动,以及管理缺陷,可能发展为安全隐患(见第二节安全隐患的定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危险源的定义其实是狭义的,仅是以危险源的危险性和负面作用来定义的,否定了一些物品危险源可以造福人类的真实性质及带来的正面作用和实际价值。

许多物品危险源在作用和意义上都有两重性,如果全是负面作用,那人类为什么还要生产它们呢?例如,公安部门管制的一百多种剧毒品,既有剧毒性的一面(危险源),但也是非常有用的物品,没有它们,药物研发生产、农药、日用化工等行业就支撑不起来,没有用这些剧毒品生产出来的药物,人类的基本健康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二、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如果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划分成两大类别。

(一)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事故发生的物理、生物或化学本质。

这里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的识别一、定义:1.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 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主要是对危险源的识别,对其性质加以判断,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进行提前进行预防,以确保生产的安全、稳定。

二、等级划分:按发生事故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性的程度,把危险源(点)划分为四级。

一级危险源(A级):事故发生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重大事故的地方;二级危险源(B级):事故发生潜在危险性较大,并较难控制,容易发生伤亡或多人伤害的地方;三级危险源(C级):虽然导致重大事故风险较小,但事故经常发生或潜伏有发生事故可能性较大的地方;四级危险源(D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地方。

三、依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四、种类: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和贮存区两种重大危险源。

1.生产场所: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类物质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A: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B: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C: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D: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2.贮存区: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五、适用范围:1.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2.工作场所设施;3.正常、非正常运行以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六、危险源管理:主要包括树形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单审批,专家组评审,按月风险评价等主要功能,它可以输出危险源清单建立统一危险源档案,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对危险源管理情况可随时了解查看。

危险源是指

危险源是指

危险源是指生产、经营或储存的任何一种物品,如果它们使用不当就有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或对财产造成损失,这样的物品即为危险源。

危险源的具体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危险源定义:危险源是指从事危险作业或操作的人员在进行工作前和工作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物质、能量、环境的状态。

危险源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一旦被激发,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因此必须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极易造成伤亡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甚至可能引起爆炸、火灾、爆炸、火灾、交通运输事故、建筑物倒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众性事件,酿成重大的恶性事故。

危险源包括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导致伤亡事故发生的场所、设施、设备、组织管理、作业活动、人的不安全行为等六类。

2、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第四章危害预防与控制中第十五条规定,危险源是指在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因素,如高处作业、悬空作业、爆破、雷电、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车辆伤害、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意外伤害等。

3、高处坠落是指从高处向地面下落的过程。

高处坠落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脚手架、平台、靠梯、交通工具、简易棚等处坠落;二是上下层处坠落,还有在攀登时发生坠落,如空调器安装维修等。

4、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第四章危害预防与控制中第十八条规定,坠落是指从高处跌落到低处或者地面上的过程。

本次调查的高处坠落事故按照在作业场所进行可能坠落到低处的高处作业分类,共计2人死亡、 4人受伤。

5、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第四章危害预防与控制中第二十条规定,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部件危害的总称。

机械伤害是生产作业环节中经常出现的损伤形式之一,在石油化工生产和建筑安装工程中,有些物体(如电气开关、支架)带电,造成触电事故;有些物体具有一定的棱角,或锋利边缘,可造成机械擦伤、碰伤等机械伤害事故。

同时,高处作业也是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一个主要危险作业。

危险源的概念

危险源的概念

危险源的概念危险源的概念一、引言危险源是指生产、作业或者其他活动过程中,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物质、设备、场所或者环境等因素。

危险源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了解危险源的概念及其分类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二、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能量、环境等因素。

它具有以下特征:1. 可能性:危险源并不一定会导致事故发生,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它可能会引发事故。

2. 隐蔽性:有些危险源并不容易被察觉或识别出来,需要通过专业技术和设备进行检测和评估。

3. 多样性: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范围。

三、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类:1. 物理性危险源:包括高温、高压、辐射等能量形式的危险源,以及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物质形式的危险源。

2. 化学性危险源:包括易燃易爆物、有毒有害物质等化学品,以及化学反应等化学过程。

3. 生物性危险源: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动植物的攻击或者毒性。

4. 人为因素:包括人员操作不当、管理缺失、安全意识淡漠等因素。

四、危险源的评估对于各种类型的危险源,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分类。

一般来说,评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危险识别:通过对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的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 危险分析:对已经确定的危险源进行细致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可能引发事故的原因和影响范围。

3. 风险评估:根据危险源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范围,综合考虑其发生概率及后果,确定其风险等级。

4. 风险控制: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防止事故发生。

五、危险源的防范对于各种类型的危险源,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般来说,防范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安全标识: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危险源存在。

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定义及其重要性
危险源定义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中可能对人身及财产造成不利或危害的因素。

它可以是一种物质,如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燃烧物质或者易燃物质;也可以是一种能量,如辐射、电磁辐射、激光辐射等;还可以是一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

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常见的人为危险源包括火灾、污染物、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和电磁辐射等,而自然危险源有地震、台风、洪水、海啸等。

另外,不同的危险源可能产生不同的危害,如:火灾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有毒物质可能造成污染,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癌症等。

危险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还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因此,对危险源的管理和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强对危险源的研究和监测,根据各种危险源的特性和危害性,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其次,要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此外,要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危险源是极其重要的,要加强危险源的研究和防控,为人类
建立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做出贡献。

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定义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危险源定义及其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DOCS
01
危险源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危险源的定义与性质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
• 能量或物质的不稳定状态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不安全的环境因素
危险源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
• 偶然性:危险源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但不是必然发生
• 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危险源状态
• 利用大数据分析危险源信息,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危险源管理的大数据应用
• 数据挖掘:分析历史数据,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 数据可视化:将危险源信息以图表形式展示,便于理解和分析
• 数据共享:实现危险源信息的跨部门、跨企业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完善
03
危险源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危险源在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应用
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识别
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危险源控制
•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释放
• 采用自动化控制降低操作风险
• 有毒物质的使用和储存
• 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 化学品泄漏和火灾爆炸风险
• 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
危险源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
•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危险源的信息收集
危险源的报告
• 现场信息:通过现场观察、检查收集危险源信息
• 定期报告:按规定时间报告危险源信息
• 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分析、监测收集危险源信息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概念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

简言之,就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或源头,凡是有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都称为危险源。

二、从导致事故和伤害的角度(即在事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它是造成系统危险或系统事故的物理本质,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或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失控,作用于人员、物质和环境的条件,它是系统从安全状态向危险状态转化的条件,是使系统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系统事故的触发原因,又称为触发型危险源。

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事故的发生是这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能量主体,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是促使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运动物危害、电磁辐射、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标志缺陷、信号缺陷、其它物理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4类):自燃性物质、易燃易爆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4类):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传染病媒介物。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辨识功能缺陷、负荷超限、从事禁忌作业、健康状况异常、心理异常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3类):操作失误、指挥失误、监护失误6、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iso危险源定义

iso危险源定义

ISO危险源定义1. 概述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伤害、破坏或危害的物质、装置、活动或条件。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危险源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分类,以便于在各个领域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对ISO危险源定义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2. ISO危险源分类ISO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类: ### 2.1. 物理危险源物理危险源是指物体、能量或环境条件,对人员、设备或环境产生直接的、可定量测量的危害。

常见的物理危险源包括: - 高温、低温、压力等环境条件 - 噪声、振动 - 辐射、电磁场 - 高度、重力等力量2.2. 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是指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

化学危险源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化学危险源包括: - 有毒物质 - 可燃物质 - 腐蚀性物质 - 爆炸性物质 - 放射性物质2.3. 生物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是指可以引起生物感染、中毒或过敏反应的生物体或其产物。

生物危险源包括: - 病原微生物 - 疫苗 - 动物毒液 - 毒菌毒素2.4. 人为危险源人为危险源是指因人为活动或行为导致的危险。

人为危险源包括: - 错误操作 - 过度劳累 - 忽视安全规定 - 不当维护等3. ISO危险源等级划分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ISO对危险源进行了等级划分,便于评估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

ISO危险源等级分为以下几级: ### 3.1. 一级危险源一级危险源指存在严重威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危险源。

针对一级危险源,必须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风险降到最低。

### 3.2. 二级危险源二级危险源指存在较大威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危险源。

对二级危险源,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 3.3. 三级危险源三级危险源指存在一定威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危险源。

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应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五类。

目录编辑本段范围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编辑本段构成要素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
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它和隐患一词经常被混淆。

其实两者的含义有本质的区别:隐患即潜藏着的祸患,是指某一系统已经具备了发生事故的不充分条件。

而危险源并不具备发生事故的不充分条件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的广义是危险之根源。

无论大系统还是小系统,无论是高能量的系统还是低能量的系统,都可以被理解为危险源,与事故、重大事故,隐患、重大隐患类似,危险源也有相应的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构成要素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分类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七类:
(一)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
(二)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
(三)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
(四)特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
(五)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
(六)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等;
(七)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重大危险源
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与监控,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是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来预防重大事故的具体体现,对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转移到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提高我国重大工业事故预防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

工业活动中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

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后者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

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监控是重大事故预防思想的进步,是从源头上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有效地控制重大事故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

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普查或申报)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第一步是确认或辨识重大危险源。

2000年9月我国发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GB18218-2000。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该标准应能代表本国优先控制的危险物质,并便于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和补充。

通过重大危险源普查或申报,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可以掌握重大危险源分布、分类及其安全状况,从而对事故预防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

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系统地收集设计、运行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尤其应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失误因素和预防重点。

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申报)和评价后,企业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

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其内容应包括危险设备、设施的情况,工艺过程,使用的危害物质的性质、数量,有关安全系统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等。

安全评价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新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检查和评审。

四、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场外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制定。

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

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材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众,并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每隔适当的时间应修订和重新散发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

五、工厂选址与安全规划
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公共设施、其他工作场所及其他危险源安全隔离。

六、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监督管理
根据重大危险源评价结果,按危险源级别,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体系。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派出经过培训的合格的安全监察人员,定期对所辖范围内相应监管级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监察。

七、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
在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辨识)、评价、分级管理和建立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建立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县、市、省、国家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

有条件的企业可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