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
《桃花源记》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 分)
A.便舍船,从口 入
竭其庐之 入(《捕蛇者说》)
B.复 行数十步
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C.屋 舍俨然
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 )
D.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 辍耕 之垄上(《陈涉世家》)
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
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注】断断:争论不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愚溪之上买小丘 / 为愚丘 / 自愚丘东 / 北行 / 六十步得泉焉 /
又买 / 居之为愚泉。
B. 愚溪之上 / 买小丘 / 为愚丘 /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 得泉焉
(2)( 4 分)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 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是、得、家、焉” 翻译正确各 1 分)
附【《愚溪诗选》参考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有个
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 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 还有人说, 溪水可以用来染色, 按照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 我因愚犯罪, 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 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 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 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改名为 愚溪。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陶渊明C. 李白D. 杜甫答案:B2.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A. 迷路B. 寻找水源C. 逃避战乱D. 寻找食物答案:A3. 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看待外界的?A. 非常好奇B. 完全不了解C. 有所了解但不愿接触D. 非常向往答案:C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发现那里的人们生活得非常______。
答案:安逸2. 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桃花源中的人告诉他不要向外界透露______。
答案:这里的情况三、简答题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答案:渔人沿着溪水行船,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什么再次寻找却找不到了?答案: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沿途做了标记。
但当他带着其他人再次寻找时,却迷失了方向,无法找到原来的入口。
这可能是因为桃花源是一个理想化的地方,不存在于现实世界,或者桃花源中的人不希望外界的人再次找到他们。
四、论述题1. 请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分析“桃花源”所代表的寓意。
答案:《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化的乌托邦,代表着人们对于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
在桃花源中,人们远离尘世的纷扰,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反映了作者陶渊明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同时,桃花源的难以寻找也象征着理想生活的难以实现,表达了一种对现实无奈的情感。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集锦
西中九语《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班级姓名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10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答: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答: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文:四、读下面文言文(17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答: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答: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答:六、阅读文言文(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2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3)诚不可缺诚:(4)卒亡天下卒: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译文: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答: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2.翻译下面句子(4分)(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文:(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译文: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答:十五、文言文阅读(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②今吾子又死焉译文: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
(完整版)桃花源记中考题汇总(含答案).docx
桃花源记中考题汇总一.( 2004·肇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 .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 .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二.( 07 重庆市, 15 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一.(2004·肇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二.(07重庆市,15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经典试题汇编
《桃花源记》经典试题汇编(一)【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小国寡民(选自《道德经》)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2.解释加点的字词。
(4分)(1)豁然....开朗(2)阡陌交通(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4)虽有甲.兵1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4.【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二)(2014·常州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苏杭多产梅。
或曰:“梅以曲、以欹①、以疏为美。
”固②也。
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③之隐明告鬻④梅者,斫⑤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⑥:而江浙之梅皆病。
中考试题汇编桃花源记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二零二零—二零二壹年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2021年阅读桃花源记,答复以下问题。
(10分)1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1分)12.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芳草鲜美() ②屋舍俨然()③便扶向路() ④寻病终()1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2分)1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参考答案:11.晋代(东晋).陶渊明1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1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
或者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妙场所或者境地。
或者环境幽美的地方。
1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
例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详细表达,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2021年黔东南课改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8分〕1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屋舍俨然:(2)便要还家:1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语句。
(6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1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⑵同“邀〞邀请(1分)12、(6分)〔每一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②“妻子〞“绝境〞能正确译出给2分。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快乐兴,显得心满意足。
⑵〔他们〕带着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2021年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篇一:21 《桃花源记》中考真题汇编】s=txt>一,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2题。
桃花源记晋( )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 )业,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 ),落英( )缤纷( ),渔人甚( )异( )之。
复前行,欲穷( )其( )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 )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 )大( )惊,问所从来。
具( )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 )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 )出,得其( )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之。
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 )人随其( )往,寻( )向( )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 )病终。
后遂无问津( )者。
7,解释上文中的重点字,写在括号内。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桃花源记》04-09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共计45个试题(教师版+学生版)
《桃花源记》(教师版)(共计44个试题)《桃花源记》04—09年6年中考题一网打尽2009年《桃花源记》中考题一网打尽(7题)1广东省(0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2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
(3分)2乐山市(09四川省)9. 文言翻译。
(3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译文:9.(3分)3娄底市(09湖南省)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
是O精选题《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2004 •肇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2 .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 ①遂与外人间隔 C .①此人—为具言所闻 D .①停数日,辞去(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二.(07重庆市,15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2)此人--- 为具言所闻。
译文: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完整版)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锦集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 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 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 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4.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中考试题汇编《桃花源记》参考答案
中考试题汇编:《桃花源记》参考答案一、1、①邀请②妻子儿女③于是,就④都,全⑤值得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①余人)皆出酒食。
(②渔人)停数日,(③渔人)辞去。
3、第一问如:桃花源人过的是人们和睦相处、与世隔绝的生活。
第二、三问略。
二、1、D(2分)2、知了长久不停地叫,猿猴接连不断地啼。
(2分)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4、田园生活(乡村生活)(1分)采菊东篱下(1分)悠然见南山(1分)5、奇(清急)(0.5分);异(高、险)(0.5分);沉缅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1分);安宁、闲适(1分)三、1、①整齐的样子②田间小路③寻找④随即,不久(2分,每个0.5分)2、厌恶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逃禄为耕。
(1分,意思对即可。
)3、第一句是反映出避乱而出走,明曰“秦时”,实为东晋,战乱频仍,不堪重税,民不聊生;第二句是渔人就桃源人的“问今”而答,而且是“具言”,怎一个“乱”字了得,从听者的“皆叹惋”既与“秦时乱”相呼应,又可反映出“具言”的沉重;第三句是一种嘱咐、叮咛,如与“外人道”,这块静土何以独存,再一次表现出对外面的时局的恐慌。
(4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分)5、围绕“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赋役沉重,民不聊生;从陶渊明追求无富无贵,无君无臣的社会思想,少有大济苍生之愿望,现实的黑暗使他难以施展其志,只能是憧憬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来考虑即可。
(3分)四、1、3分 D 2、2分不足为外人道也。
3、3分(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能准确完整通顺地译出全句的给满分;字句不必拘泥相同;漏译或错译句中的“今”、“是”、“何世”、“乃”、“知”、“无论”任何一个扣0。
5分,扣完为止。
)五、1、.⑴交错相通⑵有时(2分,答对一处给1分)2、⑴渔人进入桃源,发现桃源中人生活美满。
⑵写洞庭湖春天的景色,同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
中考试题汇编:《桃花源记》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①便要.还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遂.与外人间隔()④咸.来问讯()⑤不足.为外人道也()2、下面句子有三处省略,请用序号标出来,并对应写出省略的内容。
(3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3、你认为桃花源人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你喜欢这种生活吗?为什么?(4分)二、[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原,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屋舍俨然..自乐:愉快的样子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整齐的样子怡然B.水皆缥碧..:平和的心态窥谷忘反.:同“反”,返回..:青白色望峰息心C.有时见.日:同“现”互相轩邈..:高大横柯.上蔽:树木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负.势竞上:凭依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2、翻译句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分)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陶渊明D. 王维答案:C2. 《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迷路B. 跟随蝴蝶C. 跟随鸟群D. 跟随蜜蜂答案:A3.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入口是什么?A. 瀑布B. 山洞C. 悬崖D. 河流答案:B二、填空题4.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发现那里的居民生活非常_________,与外界隔绝,自给自足。
答案:安逸5. 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桃花源的居民告诉他不要_________。
答案:泄露三、简答题6.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再次寻找桃花源却未能找到的原因。
答案: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桃花源的居民告诉他不要泄露桃花源的秘密,并且渔人沿途做了标记。
但当他再次寻找时,却找不到了,可能是因为桃花源本是虚构的,或者是因为桃花源的居民不希望被外界打扰,所以故意让渔人找不到。
四、阅读理解题7. 阅读《桃花源记》全文,回答问题:(1)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桃花源的居民是如何对待他的?答案:桃花源的居民热情地招待了渔人,邀请他到家中做客,并告诉他桃花源的由来。
(2)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他做了哪些事情?答案: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他沿途做了标记,并向太守报告了自己的经历。
太守派人跟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但最终没有找到。
五、作文题8. 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略)注:作文题答案略去,考生需根据题目要求自行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汇编:罗化清2015年(2015·济宁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垂髫,并怡然自乐。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借指老人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无助的境地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全,部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延:引领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
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欧阳修《归田录》)答案:1.A2.D3.(1)(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2)(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4.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2015·锦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2-14题。
(12分)【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小国寡民(选自《道德经》)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2.解释加点的字词。
(4分)(1)豁然....开朗(2)阡陌交通(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4)虽有甲.兵1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4.【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答案:12.(4分)(1)开阔是样子(2)互相通达(3)迁徙(4)铠甲13.(4分)(1)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2)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意思对即可)14.(4分)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甘其食③安其居④乐其俗2014年(2014·汕尾市)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B.寻.向所志/寻.病终C.悉.如外人/悉.以咨之D.便舍.船/屋舍.俨然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8.从桃花源的景的角度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摘录原句并加以概况)(5分)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内景色优美,人民生活和睦幸福,是作者追求的理想社会。
B.桃花源与外界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当时是个幸福、美好而真实的社会。
C.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选文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答案:6.C7.不再出去,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B(2014·安顺市)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3-17题。
(18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①渔人甚异.之( ) ②寻向所志.( )③阡陌交通..( ) ④便要.还家(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2分)16.“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4分)17.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答案:13.①对……感到诧异②标志,标记③交错相通④通“邀”邀请14.①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天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一类的东西。
(重点词: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②竟然不知道还有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两个朝代了。
(重点词: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1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找出一句给一分,找出两句给满分。
)16.“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1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3分)17.成语是:世外桃源。
(1分)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和乐富足,宁静和谐的社会理想)意思对即可。
(2014·毕节市)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3~16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便要.还家(2)遂.与外人间隔(3)寻.病终(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4.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汗,无论魏晋。
15.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A.渔人甚异之B.具答之C.忘路之远近D.闻之,欣然规往16.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答案:13.(1)通“邀”,邀请(2)于是,就(3)不久(4)妻子儿女(每小题1分,共4分)14.(每小题2分,共4分)(1)老人和小孩都怡然自得,无比快乐的样子。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5.C(2分)16.描绘了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自由、快乐的社会。
(2分)(2014·株洲市)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便要.还家②乃.不知有汉21.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22.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