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部编版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第三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3的倍数特征比较隐蔽,学生易受2和5倍数特征的观察定式、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教材中安排了2条指导语,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核心能力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1.复习引入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1)找3的倍数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准备怎样研究?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准备借助百数表,利用研究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的百数表。

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2)全班交流、讨论①发现问题学生展示圈好的百数表。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预设:只看个位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横着看:个位上的数0—9都有,竖着看:个位上的数也是0—9都有。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部编人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案教案1. 图形的旋转是第二个领域“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该课题从小学阶段至初中阶段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建构来说,前面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认识与图形的位置,在五年级设置图形的旋转,其一个目的就在于将图形的静态通过平移、旋转等手段使其转化为动态,为后面学到的更复杂的图形的旋转打下基础。

学到的更复杂的图形的旋转打下基础。

2. 本单元的内容是图形旋转的有关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1. 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之一。

五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旋转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2. 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还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同时还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1. 《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初步学会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

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观察物体(1)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三)》名师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三)》名师教案

《观察物体(三)》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页的例1和例2以及课后做一做。

观察物体(三)是在二年级观察物体(一)和四年级观察物体(二)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空间观念的又一次提升,也为第三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应放手于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并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以锻炼,空间观念得以发展。

(二)核心能力在拼摆小正方体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验证的过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根据从一个方位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立体图形。

(五)学习难点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观察物体(三)》名师教学课件、小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右边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连一连。

(2)有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例题做准备,同时认识到同一个物体,观察角度不一样,观察到的图形也不一样】(二)课堂设计1.导入出示课前复习(2)有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师:请问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只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同学们很难确定究竟摆的什么立体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观察物体”,即怎样通过看到的图形,还原图形本来的样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4他____了》作文范文五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4他____了》作文范文五篇

【导语】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某个人陶醉、生气、伤心、兴奋、陶醉……时的样子?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吧!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4他____了》作文范文一:他成功了下课时分,在只有寥寥几人的教室里,总是会有一个低头写字的身影。

他,就是近几个学期来成绩一直突飞猛进的学霸,他在近一次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全段十二个班级的分——99分!他还在好几次学校竞赛中频频获奖。

在这成功的背后,蕴藏着他的多少努力和奋斗。

在小学低年级时,他还只是个爱和同学打打闹闹的调皮学生,常常是老师办公室的“座上宾”,成绩也只在班级的中等偏上。

在小学中段时,他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大缺点,也曾经要努力学习,却是半途而废,依旧无所作为。

然而,在小学高年级时,他不再是那个顽皮的小学生了,他已经脱胎换骨,对待学习从懒散敷衍到认真专注。

他不断地思考着各个问题,提出各种问题,然后又一一解决。

他还参加了作文、奥数等数个课外辅导班。

奥数班已让他从那个连两位数加法都会算错的粗心学生,成为了一个会很多题型的“数学达人”,班上九成的同学遇到不会做的题目,都会去请教他。

而作文补习班,让他已俨然成为了一个文采斐然的人,他的作文几乎每次都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被语言老师誉为“很有深度的佳作”。

另外,他还非常精益求精。

有一次,他写了一篇只被老师扣两分的作文,但他却还觉得自己写得不好,要求自己重写。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惊奇地发现他居然捧着一本《初中优秀作文》在看,那一次,我终于知道了他背后的付出,我也知道了人不可能不劳而获,你努力了就肯定会有收获。

他成功了!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4他____了》作文范文二:他流泪了“谁让你作业没做的!去,拿着书后边站着听课!”随着严厉的呵斥,我知道又有一个学生被训了。

已经是第三个了。

今天,老师非常生气,原因何在?只不过是因为铃声响后我们依然吵闹罢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1、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2、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

(板书:观察物体三)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1)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摆法:解决问题(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1)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提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教学例2。

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

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精品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精品PPT优质课件

Thank you!
Good Bye!
纯牛奶:1 + 1 24

1= 8
7 8
(杯)
水:Βιβλιοθήκη 1 4+3 8= 5 (杯) 8
五 巩固练习
2.六月份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上半月加工了
这批零件的 5 ,下半月加工了这批零件的 4 。
8
7
李师傅这个月超额加工了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5 8
+
4 7
-
1=
11 56
六 拓展练习
小红看一本书,前天看了这本书的 1 ,昨天看
了剩下的
1 3
2 ,两天一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昨天看了
1 2

1 3
,即
3 6

1 3
,也就是
1 6

1 2

1 6

2 3
,一共看了这本书的 2 。 3
课堂作业
1.从书本练习中选择题目, 完成与本课时相关练习;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内容。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基本知识?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解题方法? 3、还有哪些知识和方法上的问题?
1
1
一共喝的纯牛奶: 4 杯 水: 4 杯。
二 探究新知
回顾与反思
可以怎样检验?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 键步骤利用了什么知识?
检验:看两次喝的奶和最后剩下的奶合起来 是不是1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 “1”;关键步骤是画图,借助几何直观帮 助分析数量关系。
三 对应训练
1.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
6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一 复习导入
1.一个西瓜,爸爸吃了一半,小明吃了剩 下的一半,小明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020春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堂作业设计-第3单元(001)

2020春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堂作业设计-第3单元(001)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一、填空题1、长方体有()个面,它们一般都是(),也有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有()条棱,每相对的()条棱算作一组,可以分成()组。

3、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5、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 cm,其中长是10cm,宽是7 cm,高是()cm。

6、把两个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7、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3 dm,宽是10 dm,高是9 dm,把它切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dm。

二、判断题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3、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4、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8厘米,高7厘米,把它切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厘米。

()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一、填空。

1、(a)图是()体,它的6个面是()形。

(b)图()体,它的6个面是()形。

(c)图是()体,它的6个面中,有()个面是()形,有()个面是()形。

2、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共有()条棱,这些棱长度(),正方体有()个顶点。

3、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5、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6、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

二、判断。

(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面、12条棱、6个顶点。

()2、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部编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约分》4课时【导学案】(含练习)

部编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约分》4课时【导学案】(含练习)

4.约分第1课时最大公因数(1)课题最大公因数(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各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相结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2.借助直观操作、有效理解概念。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借助直观的纸片操作,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学习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

3.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方格纸水彩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分钟)1.什么是因数?因数有什么特点?2.写出12和16所有的因数。

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总结因数的几个特点:(1)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因数的个数有限的。

(3)一个数除以它的因数,商一定是自然数(0除外)。

2.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检查。

3.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1.填空。

(1)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一位数是()。

(2)在50以内的自然数中,最大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答案:(1)3(2)47 42.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5和21 30和50 9和101二、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20分钟)1.探究概念。

(1)课件出示例1。

8和12公有的因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大因数是多少?(2)说一说你是怎么找出8和12公有的因数的。

(3)引导学生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部编】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4
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
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
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
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
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
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
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
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
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6.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六、课时安排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3、质数和合数………………………………………2课时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教材依据】《质数和合数》是2013年审定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六课时,教材第14页例1。

【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创设有效课堂教学和“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学习方式为指导。

本节课以概念教学为主,教学应以概念为载体,使学生思维获得发展,素质得到提高。

数学概念学习过程具有层次性、活动性,因此,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设置活动,组织引导。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观察比较、汇报交流、自学讨论、归纳概念、知识应用等教学方式。

(二)设计理念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把数学放进生活实际中,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为突破点,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着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教材分析《质数与合数》是《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

本部分知识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以及初步认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和2、3、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是学生后续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约分、通分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数论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知识整体结构和学生学习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按其所含因数的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并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四)学情分析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到本节课为止,已经出现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第一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把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本册书第四单元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根底。

〔二〕核心力量借助几何直观,自主探究知,在这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的力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三〕学习目标1.借助几何直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探究、同桌沟通,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含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过观看、争辩两个算式的共同点,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利用所学的学问解决问题,提升应用意识。

〔四〕学习重点把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学习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请能画图表示出3+1吗?8 8〔二〕课堂设计1.情境导入师:请你认真观看图片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①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块饼?②爸爸妈妈吃了多少张饼?③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④爸爸比妈妈多吃多少块饼?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提问要赐予确定,并指出对②③问题的解决是我们本节课引导小结:要计算 + 争辩的重点,从而提醒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中引入,通过观看图片提出数学问题,引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

】2. 探究知(1)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师:你能解决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这个数学问题吗?请先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并尝试用图示解释你的计算过程,完成之后同桌沟通你的想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同桌沟通后,找学生用展台呈现出图示和计算过程进展全班沟通。

学生沟通时围绕:①结合图示说明如何计算的。

②计算时的留意事项。

3 1 3 1 ,由于 和 的分数单位一样,所以可以直接把 3 8 8 8 8 1 1 个 和 1 个 直接加起来,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他__________了”习作范文和名师点评(11篇)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他__________了”习作范文和名师点评(11篇)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习作范文和名师点评(12篇)范文她感动了陈欣容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她内向、胆小,从不敢上台发言。

可有一次,她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的班会课,老师让我们每个人表演一个节目。

我们都表演了自己拿手的节目,轮到陈欣容了,她却不敢上台表演。

“陈欣容,别怕,我们相信你可以的!”不知是谁说了一句。

“对,陈欣容,加油!”加“油!”⋯⋯大家都开始为她鼓劲了,老师也面带微笑地看着她。

终于,陈欣容站了起来,她慢吞吞地挪到了讲台上。

“可有一次,她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就引出了下文。

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陈欣容的眼眶红了,她的脸也像染上了红霞似的,红扑扑的,手指微微颤抖着。

过了一会儿,她镇定了情绪,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小鸟和鸟妈妈》。

她的声音很甜美,普通话也很标准,同学们都被她讲的故事打动了。

教室里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看到陈欣容的眼眶湿润了,她站在讲台上,神色不再像之前那样紧张了,她缓缓地说:“其实,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爱,这个世界就充满了爱,整个大自然就会温馨、和谐。

今天,我感受到了你们对我的爱。

谢谢你们给我的鼓励,这一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说完,她向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

“终于”“慢吞吞”“挪”写出了她内心的斗争。

“眼眶红了”“染上了红霞似的”“手指微微颤抖”,抓住了她的神态、动作等细节,体现了她感动的心理。

④ 语言描写体现了她的感动。

台下的我们全都愣住了,连老师也睁大了眼睛。

我们忘记了鼓掌,忘记了喝彩,大家都静静地注视着陈欣容。

最终,还是老师打破了沉寂:“陈欣容真是好样的!我们再一次为陈欣容鼓掌吧!” 这一刻,掌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

⑤通过老师、同学的反应体现她的情绪。

陈欣容再次流泪了,与刚刚不同的是,此时她的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我知道,这次她流下的是高兴的泪水,是感动的泪水。

⑤结尾点题范文二:他伤心了王伟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乐天派,整天笑眯眯的,无论见到谁他都是笑脸相迎。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例 1 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例 2 教学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例 3 教学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教材在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时,去掉了可有可无的实际情景,直接给出除法算式,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看、去思考,而不再是时时处处都依靠生活阅历来帮助理解。

依据概念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也是让学生独立探究,然后抽象、概括出一般的结论。

〔二〕核心力量在生疏倍数和因数以及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加强探究力量和对觉察的规律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

〔三〕学习目标1.结合对整数除法算式的分类,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正确推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求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在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探究力量,对觉察的规律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

〔四〕学习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五〕学习难点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口算12÷28÷330÷619÷79÷526÷820÷1021÷2163÷9〔2〕请依据计算的结果把上面的算式分分类。

〔二〕课堂设计1.谈话引入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师:对,我是你们的教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在整数除法中,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2.问题探究(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①理解分类标准出示课前口算题目。

师:你们是怎样分类?预设 1:〔分类标准:有余数和没有余数〕①12÷2=6 9÷5=1.8 26÷8=3.25 20÷10=221÷21=1 63÷9=7 30÷6=5②8÷3=2......219÷7=2 (5)预设 2:〔分类标准: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①12÷2=6 20÷10=2 21÷21=1 63÷9=7 30÷6=5②9÷5=1.8 26÷8=3.25 8÷3=2......219÷7=2 (5)学生汇报后,比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引导分析预设 2 的分类,为什么商是小数没有余数、商是整数有余数这两种归为一类?9÷5=1.8 也可以写成9÷5=1……4。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时作业本一课一练习题1-4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时作业本一课一练习题1-4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时作业本一课一练习题(1-4单元)1 古诗三首课时练第一课时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一、陂浸归去信口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2祖父的园子课时练第一课时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掉,用来种菜。

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3长方体和正方体【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3长方体和正方体【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最多能看到3个面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7厘米,宽是6厘米, 高是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多少?
(7+6+5)×4=72(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 棱长总和是148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148-15×4-12×4=40(厘米) 40÷4=10(厘米)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练习册中选取。
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 1 课时 长方体
R·五年级下册
平 面 图 形 立 体 图 形
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 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长 方 体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棱:面与面相 交的线段
拿几个长方体的物品来观察,并说 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cm,它的棱长 总和是多少厘米?
8×12=96(cm)
2.用一根长48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 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5cm,宽是4cm, 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48÷4-5-4=3(cm)
3.小红为妈妈准备了一件生日礼物,下图是 这件礼物的包装盒,长、宽、高分别是15cm、 15 cm、8 cm。现在用彩带把这个包装盒捆上, 接头处长18 cm。一共需要多少厘米彩带?
面 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 棱 12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顶点
剪下本书附页中下面的图样做一个正 方体,再量出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棱长
想一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 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 有 6 个面、 8 个
顶点……
正方体的棱长度 都 相等,长方体相 对 的棱长度 相等。
(6)长方体有__8__个顶点。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扫描版可打印)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扫描版可打印)
教材习题 教材第 3 页练习一 1. 上 正 左
2.(1)(答案不唯一)
(2)(答案不唯一)
6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教材第 2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 3~7 题。
1.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 形的情况。 3.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4. 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师: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设计意图:几何知识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图形,是帮助 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 它的形状,感知到从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 3. 学生探究。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 5 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 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 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状,并画出三视图。这节课以这个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并利用学生个人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先让 学生画一画,再进行比较。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从两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 图形形状的,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 。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 2 个,有的说 3 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案(表格式,含教学反思、课后作业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案(表格式,含教学反思、课后作业及答案)

13.人物描写一组课题人物描写一组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3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12个生字,会写“跤、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挺脱、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登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5个生字,会写“搂、仗”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时使用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5)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谈话激趣:在祖国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是谁?简单说说理由。

(1)自我思考,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学生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意志坚强的刘伯承,勇武过人的武松,廉洁清正的方志敏……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2.导入课题: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并试着了解作者是怎样刻画出这样鲜明的人物形象的。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和的奇偶性》名师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和的奇偶性》名师教案

《和的奇偶性》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5页的例2。

例2是以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为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核心能力在探究和的奇偶性的过程中,获得举例、说理、图示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探究过程中积累分类、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解决问题经验。

(三)学习目标1.借助格表,通过举例验证,总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2.在老师的引导下,会用分类的思想思考问题,能把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规律推广到多数之和。

3.会从简单问题入手,通过猜想、验证、推理、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

(四)学习重点在探索两数之和奇偶性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学习难点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要性。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和的奇偶性》名师教学课件、学习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偶数是2的倍数,也就是除以2余几?奇数呢?(2)偶数可以用字母表示为2n(n是自然数),奇数呢?(3)用1个小正方形表示1,一个接一个摆成两行,偶数总能摆成一个什么图形?奇数呢?请你试着画一画。

(二)课堂设计1.复习引入(1)小竞赛:①快速判断下面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26 580 3471 531894(明确判断一个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只用看个位上的数)②快速判断下面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31+32+33+34+35+……+49+50师:像这样判一个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叫做和的奇偶性。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和的奇偶性”。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引入,从简单到复杂,引出探究和的奇偶性的必要性。

】2.问题探究(1)分类思考,理解题意师:你认为要从几个数的和开始研究?师:从最简单的两数之和开始研究,是数学中常常用到的思路。

为了方便,需要先分一分类。

师:两个数相加,如果按奇数偶数可以分成哪几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小结。

师:根据大家的回答,也就是我们要探求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师:这些问题还可以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火葭”五年级数学下册部编版课时作业一 观察物体(三)第 1 课时 观察物体、一个物体从左面、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如下图所示,请摆出这个物体。

、用小正方体搭建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正面看分别看到下面的两个图形。

摆摆这个图形,说一说你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看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搭建这个图形。

第 2 课时 观察物体(练习课)用 5 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下面的形状)1.从( )面、( )面和( 面看物体 B ,形状是相同的。

2.从右面与左面看物体 C ,形状(3.看一看物体 D ,再连一连。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面看物体 A ,形状是相同的;从( )面和();从正面与左面看物体 C ,形状( )。

从正面看 从右面看)。

.观察后完成练习。

第 1 课时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第 3 课时 因数和倍数(练习课)5.从上面看物体 C 的形状是)种不同的添法。

,如果添 1 个小正方体,从上面看形状不变,有因数与倍数一、填空。

I. 15 的因数有( ) . 2.24 有( )个因数。

3.一个数既有因数 2,又有因数 二、判断。

1. 24是倍数, 6是因数。

( ) 2.每一个大于。

的自然数都有因数。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三、一个数既是3,这个数最小是(4 的倍数又是 6 的倍数, )。

) ))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写 3 个)一、填空。

1.因为 72÷ 8=9,所以()是( )和( )的倍数,( 因数。

2.因为 42÷7=6,所以()是( )和( )的倍数,(因数。

二、下列的 4 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 4 和 12)和( ) )和( ) 6和 3611 和 445 和 25是( )的是( )的第 2 课时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填空。

1.一个数既是 24 的因数,又是 8 的倍数,2.在 3、4、 8、9、 24、25、 36 各数中,( ( )的倍数,又是( )的因数。

3.一个大于 1 的自然数的因数最少有(4.同时是 3和 5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二、已知 A=2X3X5,那么 A 的全部因数有哪几个 ?这个数是()是 100 的因数, )个。

)。

)。

4 的倍数有( )。

9 既是四、42 与72 共同的因数有哪些?第 4 课时2,5 的倍数的特征一、填空。

1. 个位上是()的数都是2 的倍数。

整数中,是2 的倍数的数叫(),不是2 的倍数的数叫()。

2. 个位上是()的数都是5 的倍数。

3 最大的两位偶数是(),最小的三位奇数是(),最小的三位奇数比最大的两位偶数大()。

二、判断。

1. 在所有的自然数中,除了偶数,就是奇数。

()2. 任意5 个自然数的和一定不是2 的倍数。

()三、按要求写数。

1. 在12,16,15,10,32,45,60,78,190 这些数中,2 的倍数有:()。

5 的倍数有:()。

既是2 的倍数又是5 的倍数的有:()。

2. 在15,10,1,19,0,12,74,7,13,87 这些数中,偶数有:()。

奇数有:()。

第 5 课时 3 的倍数的特征一、填空。

1. 3 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

2. 在78,252,3410,693,563,4422 这些数中,3 的倍数有()。

3. 既是3 的倍数,又是2 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4. 既是3 的倍数.又是2 和5 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二、判断。

1. 个位上是3,6,9 的数就是3 的倍数。

()2. 用2,5,3 这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都不是3 的倍数。

()3 一个数既是2 的倍数,又是3 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不可能是5 的倍数。

()第 6 课时2、5、3 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三、在方框里填上一个数字。

使这个数是 3 的倍数,想想有哪几种填法,将所有的填法填在括号里。

5□8 34□ 8 734□8□36()()()()一、填空。

1. 一个两位数同时是 3 和 5 的倍数, 这个两位数如果是奇数, 最大是( );如果是偶数, 最小是( )。

2.在 66,390,12,165,105,91这些数中, 2 的倍数有( },3 的倍数有(),5 的倍数有(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的有( ),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的有 ( )。

二、有3个小朋友和 34个梨。

若把梨分给 3个小朋友。

每个人得到的梨一样多吗 ?如果不一 样,那至少还要几个梨才能使每个小朋友得到的梨一样多 ?第 7 课时 质数和合数、分一分 .把下面的数填在适当的圈里。

、判断。

1. 两个自然数的积一 定是合数。

( )2. 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4. 2 的倍数都是合数。

( )三、按要求写数。

一个三位数的百位上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合数, 数也是质数,这个数是多少 ?第 8 课时 奇偶性一、不计算,直接在括号里填“偶数”或“奇数” 。

93+ 67( ) 34+ 66( ) 123+678( ) 256+ 45( )11+17( )26+ 88( )二、两个数相加的和是偶数,这两个数分别是什么数 ?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 1 课时 长方体一、判断。

1.黑板的表面是长方体。

( )2.长方体有 12 条棱、 8 个顶点。

( )3. 组成长方体的 6 个面只能是长方形。

( )4. 长方体的长、宽、高不能相等。

( )二、下图是用铁丝围成的长方体框架, 做这个框架共用了多少分米铁丝 ?(接头处忽略不计)十位上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个位上是偶53 65第 2 课时 正方体一、填空。

1.正方体是由2.正方体有( 每个面的面积(3.正方体是( 二、解决问 6 个( )的正方形围成的( )。

)个面、( )个顶点和( )条棱。

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 )形, ),12 条棱的长度( )。

)的长方体。

用一根长 84 cm 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框架的棱长是多少第 3 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一、填空。

1. 长方体或正方体( ),叫它的表面积。

2.右图中, 上、下两个面都是长 ( )cm 、宽( )cm 的长方形, 它们的面积都是 ( ) cm 2;前、后两个面都是长( ) cm 、宽( }cm 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都是( )cm 2; 左、右两个面都是长() cm 、宽( )cm 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都是()cm 2;上面、前面、左面三个面的面积之和是() cm 2;它的表面积是() cm 2。

、解决问题。

宽、高分别是: 5 dm ,4 dm ,3 dm 。

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用 第 4 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一、选择。

1. 正方体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36 倍,它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 )。

一个长方体的长、 两种方法计算)A. 3 6倍B. 6倍C. 12倍2. 将一个长 6 cm 、宽和高都是 2 cm 的长方体切成 3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 3 个小正 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 )。

A. 56 cm 2B. 64 cm 2C. 72 cm 23.将 2 个棱长为 5 dm 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A. 250 dm 2B. 125 dm 2C. 300 dm 2二、解决问题。

一个棱长是 8 dm 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 5 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1.将一个长 50 cm 、宽 40 cm 、高 30 cm 的长方体工具箱表面涂上油漆,需要涂漆的面积 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木盒的棱长总和为 96 cm ,这个木盒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 一根长方体木料长 4m ,宽和高都是 3 dm ,把它沿长锯成 2 段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平方分米 ? 4 一种长方体铁皮油桶(无盖) ,长 0. 8 m ,宽 0.6 m ,高 3 dm 。

做 50 个这样的油桶,至 少需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第 6 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一、填空。

1.物体所占()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3. 数学课本的体积是 300( )。

一间教室所占空间是 182( )。

4. 用 4 个 1 cm 3 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二、判断。

)。

电冰箱的体积约是 0. 27( )。

一个文具盒的体积是 300( )。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 ),体积是(1.一个粉笔盒的体积约是 250 dm 3。

( )2.长方体的表面积比长方体的体积大。

( )第 7 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求下面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解决问题。

单位: cm ))。

、计算下列图形的体积。

(单位: cm )第 9 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一、单位换算。

1L=( )mL 1000 mL=( )L2500 mL=( )=( )L1. 75 L=( ) mL0.8L=( ) mL6.7=()=( ) L二、一个油箱。

从里面量长 0.4 m ,宽 0. 3 m ,深 0.5 m 。

这个油箱能装油多少升?如果每升油重 0. 82 kg ,这个油箱能装油多少千克第 10 课时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一个棱长 9 dm 的正方体玻璃容器里面装有 6 dm 深的水,现放入一块石头,水面上 升了 8 cm ,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二、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宽均为2 dm ,向容器中倒入 5. 5 L 水,再把一 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15 cm ,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一根长方体木料,长 16 dm ,横截面的面积是 12 dm 2。

它的体积是多少 ?第 8 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填空。

1.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70 dm 3 =( ) cm 30. 2 m 3 =( )dm 3 2. 05 m 3 =()dm 3、解决问题。

25 dm 3 =( ) m 310. 6 cm 3 =( )dm 3 500 dm 3 =( ) m 3 =()cm 31.一个长方体衣柜,长 18 dm ,宽 5 dm ,高 22 dm 。

这个衣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2.一个形状为正方体的水泥塔基,高 泥块重 1. 8 t ,这个水泥塔基大约重多少吨12 dm ,这个水泥塔基占地多少平方米 ?(第二问结果保留整数)?若 1 m3 水第 11 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二、解决问题。

1. 一个长方体铁柜长 0. 8 m ,宽 0. 5 m ,高 0. 4 m 。

做这个铁柜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铁 板?2.一列火车有大小相同的车厢 20节,每节车厢从里面量长 13 m ,宽 2.5m ,装煤的高度是 1.2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