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能力-《杜甫诗三首》(含答案)

合集下载

答案版杜甫诗三首练习 2

答案版杜甫诗三首练习 2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一、基础知识的积累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2.文学常识填空:(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与、一起合称为“三吏”,其中诗是作者在早年时期的作品。

按要求默写诗句:(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C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C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粗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B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

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

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参考答案 (1)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参考答案 (1)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决眦()老妪()不胜簪()泣幽咽()邺()城戍()青未了()3.阅读《春望》,根据提示填空。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根据你对《望岳》这首诗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语句是:(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4(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阅读《石壕吏》,根据提示填空。

《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6.根据诗意,用“/”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巍巍五岳,举世闻名。

早在古代,歌咏五岳的名言佳句就不胜枚举。

请任意写出其中完整的一句,并注明作者。

二、阅读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诗三首教案及课后习题答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及课后习题答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及课后习题答案杜甫诗三首总体设计教材概述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的又一颗璀璨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座”。

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这决非过誉。

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

这篇课文选取了杜甫的三首律诗,都是他的后期作品,写于他寄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期。

《秋兴八首(其一)》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感情强烈。

《咏怀古迹(其三)》是歌咏王昭君出塞之作,沉郁苍凉。

《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之作。

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交融关系,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潜心涵泳的鉴赏习惯。

思路方法本课教学在感受、品味诗歌意境时,应引导学生明确意境的准确定义,可回顾意象的知识,明确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诗的境界。

由于作者生活年代与我们今天相距甚远,教学难点当定位在对作者隐晦的情感的把握上。

要让学生在诵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教师也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创造情境。

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主要的解决办法如下:1.指导朗读,强化背诵。

建议学生课前完成三首诗的背诵任务,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以便较快进入对诗作的理解,将教学重点放到把握、分析意境方面。

2.提出问题,重视体悟。

精读课要解决四个问题: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

联想和想象是填补艺术空白、品赏意境的好办法。

就这一点,教师在精读课上要做出示范。

3.补充史料,做好总结。

论世知人,有利于理解诗歌。

教师可提供适当的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背诵三首诗歌,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2.5《杜甫诗三首》过关习题必修3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2.5《杜甫诗三首》过关习题必修3及答案

第5课杜甫诗三首【业达标评价】一、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1~4题。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南宋词人姜夔的咏梅名作《疏影》中这样写道:“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化作此花幽独。

”它是对《咏怀古迹(其三)》中哪几句从形象上的丰富提高?答:答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2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有何效果?答:答案:“一去”与“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木三分。

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对比反衬: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3“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字如何理解?答:答案: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也是徒然的。

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位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4《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答:答案:不是。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1. 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2. 、①“凋伤”更能表达伤心、伤感;②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所以,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3. 思念故乡4. 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催刀尺”,即催动刀尺“白帝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 一许孤独、忧伤之感5. 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天高,反衬出人的渺小,孤单哀猿,烘托出悲凉飞鸟,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寻找失散的鸟群诗人借六种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气氛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很宏大的气势逼显出个人的渺小6. 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做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什么叫登台呢?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六层了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7. 《秋兴·其一》和《登高》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首先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丑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其次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再次,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如《秋兴·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涛”对“塞上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思”《登高》颔联“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当然,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比如感情表达方式上,格律上,特别是在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在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丹和《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8. 怨恨9. “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两千多年前,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10. 颔联写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颈联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写她生前不遇的原因,并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相对照,文字对仗工巧,又蕴含着无穷感慨:生前已经错过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同时,诗人在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也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11.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12. (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能力测试五杜甫诗三首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能力测试五杜甫诗三首 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五)杜甫诗三首(时间:45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萧.森(xiāo)暮砧.(zhēn)塞.上(sài) 秋兴.(xìnɡ)B。

妃.嫔(fēi) 朔.漠(sù)青冢.(zhǒnɡ) 万壑.(hè)C.单.于(chán) 潦.倒(liáo)凋.伤(diāo) 省.识(xǐnɡ)D。

霜鬓.(bìn) 渚.清(zhū)环珮.(pèi) 一系.(xì)2。

下列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舟一系.故园心系:牵挂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C。

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悲秋常作客..多病独登台 B.万里C.艰难苦恨..曲中论..繁霜鬓D。

分明怨恨4.下列对诗句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B。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登高》中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反映了自己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2)《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兴八首》(其一)中,诗人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22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11分)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二)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凋伤漂泊渚清沙白鸟飞回B. 落魄箫瑟万里悲秋常做客C. 文藻逶迤无边落木萧萧下D. 慨叹朔漠艰难苦恨繁霜鬓2、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中学毕业后去了海外,后来一直________澳大利亚,将近三十年了,我和他没见过一面。

②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乔治•奥巴马多年来住在肯尼亚的贫民窟里,生活穷困________。

③今晨,北京突然刮起4级北风,气温也出现小幅下降,秋风________,凉意袭人。

A. 作客落寞萧瑟B. 作客潦倒萧瑟C. 做客潦倒萧森D. 做客落寞萧森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 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 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察看D. 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 《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 《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文中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6、对《登高》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 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

B. 三、四句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杜甫诗三首答案

杜甫诗三首答案

§25、杜甫诗三首一、默写填空(每空2分)1《望岳》中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 《望岳》中写细望泰山景色句是: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3. 《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望岳》5. 《望岳》忧国思乡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 《望岳》首联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7. 《石壕吏》说明当时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8. 《石壕吏》最能概括凄惨情景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9.《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0《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2.《桃花源记》中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其中的两个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怡然自乐、鸡犬相闻、与世隔绝、老死不相往来。

(只写两个即可)13.《陋室铭》中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4.《陋室铭》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5.《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6.《陋室铭》中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7.《陋室铭》中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9.《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20.《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2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22请写出有关战争的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4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配套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配套练习及答案

第5课 杜甫诗三首——诗圣的忧思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凋.零/尾大不掉. 萧.瑟/哀猿长啸. 丛.菊/流水淙.淙B.砧.板/饮鸩.止渴 潦.草/穷困潦.倒 朔.漠/横槊.赋诗C.千载./怨声载.道 江渚./锱铢.必较 明妃./杞.人忧天D.歌曲./是非曲.直 和.诗/群山万壑. 霜鬓./文质彬.彬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B.⎩⎪⎨⎪⎧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生长明妃尚.有村C.⎩⎪⎨⎪⎧ 独留青冢向.黄昏向.吾不为斯役D.⎩⎪⎨⎪⎧不与.秦塞通人烟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丛菊两开他日..泪B.万里悲秋常作客..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6.名句默写及文学常识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4)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5)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________”。

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________”的风格。

杜甫诗三首答案

杜甫诗三首答案

杜甫诗三首答案《又呈吴郎》阅读答案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

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

(2)吴郎:作者的一个亲戚,辈分比作者小,在此作者却用了平辈之间的“呈”让人更易接收。

郎是对人的爱称。

(3)扑:打。

(4)任:放任,不拘束。

(5)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6)不为:要不是因为。

(7)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

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 8)只缘:正因为。

(10 )恐惧:害怕。

(11)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

亲:亲善。

(12)即:立即,马上。

(13)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

(14)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15)便:就。

(16)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

(17)甚:太(18)征求:指赋税征敛。

(19)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20)戎马:指战乱。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劝告吴郎的?请简要概括。

(4分)答:(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答:《又呈吴郎》阅读答案:(1)(4分)答:①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

②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

③妇人扑枣的心理:心怀恐惧,更应该体贴。

④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

⑤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活得都不容易。

(答出任意四点即可)(2)(2分)答:心系黎民、忧时伤世的诗人形象。

译文:草堂前打枣任由西邻,她是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一位妇人。

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反过来只因为怕她恐惧却要显得可亲。

那贫妇人见换了新主人您就防着您虽属多事,但您来了就插上稀疏的篱笆却好像是太认真。

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贫穷到骨,我由此联想到现在战乱不息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

《杜甫诗三首》综合能力测试

《杜甫诗三首》综合能力测试

《杜甫诗三首》综合能力测试1.《杜甫诗三首》综合能力测试篇1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岱()眦()簪()逾()二、文学常识填空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

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3.《》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和《》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三、默写1.岱宗夫如何?________。

2.________,浑欲不胜簪。

3.暮投石壕村,________。

________,老妇出门看。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

天明登前途,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造化钟神秀()决眦()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五、阅读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词语。

附书至()新战死()未去()犹得()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________ 戌()________ 戎()________(2)衰()________ 哀()________ 衷()________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4.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_______”,揭示主题。

六、阅读下诗,回答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诗三首》赏析有答案[修改版]

《杜甫诗三首》赏析有答案[修改版]

第一篇:《杜甫诗三首》赏析有答案《杜甫诗三首》赏析一、望岳①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望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高大雄伟___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06徐州市) ②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B )('12泰安市)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③写出本诗的韵脚字:__了__,__晓__,__鸟__,__小__。

('03邵阳市)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①“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巍峨(高大)__的特点。

('03河南省) ②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03河南省)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11湛江市) 高大巍峨④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高大雄伟”)的形象。

(2分)('09襄樊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12泰安市)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D )('12泰安市)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分)('09襄樊市) 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一、1、回答本题,先要了解故事发展的全过程,进入诗的意境中。

这样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

原来的情形很可能是这样: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无人最后是差吏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

2、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可以有多种解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望的'角度不同。

第一联写远望所见,第二联是近望所见,第三联实景是细望所见,第四联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二、改写注意: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三、《春望》前三联都是对偶句。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5杜甫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5杜甫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5杜甫诗三首本课话题——和朗诵——课文中的名段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傍晚。

这简洁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写尽了昭君一世的悲情,同时也颂扬了她为民族友善所达成的“和亲”的伟大使命,她的伟大力动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和”文化。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古语云:天地和而万物生。

正是由于有“和”,日月才能够撒播光明于乾坤,大地才“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正由于有“和”,山川才能演绎“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传奇,才能表现“山如眉黛凝,水若眼波横”的柔美;正是由于有“和”,风雨雷电才能奏响宏伟的交响,春夏秋冬才能循环往复地循环。

“和”,使自然界漂亮而多姿,神奇而多彩。

“和”,如阳光,能够溶解心中的坚冰;如春风,能够拂去心中的阴霾;如火炬,能够照亮人际的天空。

“ 和”令人与人交流更为有效,更为通畅。

“和”不单折射出我们心灵领土的宽广与否,更映照出我们心灵宇宙的广博和深沉的程度。

“和”,以其深刻的内涵与广博的包含,化育着人类,发散出迷人的馨香,旷远而长久,神圣且可贵。

1.将相和战国期间,赵国文有相如,武有廉颇,两人“和”在一同,使秦不敢加兵于赵。

假想,假如没有相如的宽容,没有廉颇的负荆请罪,那么赵国早已成为秦国疆土。

是“和” 使赵国在那个充满硝烟的时代生计得更久。

2.求同存异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看法,倡导以和为贵,终于使会议圆满结束。

在国际风云变化的局势中,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此起彼伏,“以和为贵” 的看法显得何其重要。

背诵——有关名言警语看不见的和睦比看得见的和睦更美。

——赫拉克利特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君子和而不一样,小人同而不睦。

——《论语·子路》时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美的真理应当是和睦。

这类和睦表此刻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此刻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合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万语千言总关音萧森 ()暮砧 ()青冢 (...环珮 ()琵琶 ()() 猿啸(....渚清 ()落魄()..) )【答案】xi āo zhēn zhǒnɡpèi pí pa xi ào zhǔ li áo 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去一去紫台连朔漠(动词,走开).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动词,距离)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杜甫诗三首习题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习题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习题及答案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史之王”。

他的诗作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被广泛地传诵和研究。

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我们可以通过习题来加深对他的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下面是三道关于杜甫诗歌的习题及答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杜甫的诗歌世界吧。

1. 题目:《月夜忆舍弟》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解释其意义。

答案:《月夜忆舍弟》是杜甫写给自己已故的弟弟的一首悼念之作。

其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一句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景色。

这句诗通过描绘月光倾洒在水面上形成的倒影,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疏影横斜的倒影意味着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水清浅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整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 题目:《登高》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解释其寓意。

答案:《登高》是杜甫写给好友的一首登高作品。

其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描绘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

白日依山尽意味着太阳已经西斜,山脉的轮廓清晰可见,给人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感觉。

黄河入海流则暗示着大自然的伟力和壮阔景象。

整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寓意着人生如白日西斜,时光匆匆,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顺应自然,不负韶华。

3. 题目:《春夜喜雨》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气氛?请解释其意义。

答案:《春夜喜雨》是杜甫写给友人的一首赞美春雨的作品。

其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一句描绘了春夜中的阴雨天气。

风雨如晦意味着天空阴沉,暗示了大自然的变幻无常。

鸡鸣不已则暗示了夜深人静,春雨细密的气氛。

整句诗通过对气氛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欣喜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寓意着即使在阴雨的夜晚,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通过以上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作品。

杜甫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杜甫诗三首阅读答案(精选5篇)

杜甫诗三首阅读答案(精选5篇)

杜甫诗三首阅读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杜甫诗三首阅读答案篇一:杜甫诗三首阅读答案《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_初二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_初二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杜甫诗三首》的导学案,有答案。

【学习目标】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预习。

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2、杜甫“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6)老翁逾墙走逾:走:(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望岳1、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

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2、朗读诗歌,探究:(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2)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春望1、写作背景:公元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唐都长安也被叛军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

《杜甫诗三首》答案

《杜甫诗三首》答案

《杜甫诗三首》答案1.答案C(A项,“啸”应读“xiào”;B项,“朔”应读“shuò”;D项,“渚”应读“zhǔ”。

)2.答案C3.答案:A (现实主义)4.答案C(省:曾经。

)5.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6、C(“故园心”兼有故国之思、家国之痛之意。

)7.B(“去”是离开的意思,“紫台”是宫廷,是离开宫廷到朔漠。

)8.D(“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当面—对应反了)9.B(没有“拟人”手法)10.前四句写登高见闻,描写了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猿猴哀啸,飞鸟盘旋、巫山落木萧萧、峡中江流滚滚的凄清萧瑟、雄浑苍凉的秋天景色。

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都可以),抒发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凄凉孤单,个人之于天地渺小的慨叹和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11.(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6)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2.D(诸葛亮功业难成与“北伐军务繁重,其积劳成疾,最终病死五丈原”不构成因果关系,上句还说到了蜀汉“气数”已尽的原因)13.参考答案(1)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

(2)对诸葛亮功业未遂深切叹惋。

(3)寄托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悲伤之感。

(4)抒发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

(6分)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垂宇宙”“失萧曹”“志决身歼”分析情感。

赏析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

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

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第5课《杜甫诗三首》达标测试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第5课《杜甫诗三首》达标测试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萧.森(xiāo) 暮砧.(zhēn) 塞.上(sài) 秋兴.八首(xìnɡ) B .妃.嫔(fēi) 朔.漠(sù) 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 C .单.于(chán) 潦.倒(liáo) 凋.伤(diāo) 省.识(xǐnɡ) D . 霜鬓.(bìn) 渚.清(zhū) 环珮.(pèi) 孤舟一系.(xì)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 .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C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D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 .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 C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 D .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B .万里..悲秋常作客 C .人事..音书漫寂寥 D .分明怨恨..曲中论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 B.⎩⎨⎧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生长明妃尚.有村 C.⎩⎨⎧ 独留青冢向.黄昏向.吾不为斯役 D.⎩⎨⎧ 不与.秦塞通人烟微斯人,吾谁与.归5.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能力-《杜甫诗三首》
一、[2018河南郑州七中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孤雁【注】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

由于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笔下的孤雁,不饮不啄,飞着叫着,呼唤着同伴。

“飞鸣声念群”可谓一诗之骨。

B.颔联用“一片影”衬托“万重云”,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执着、勇敢。

C.颈联写孤雁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D.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诗人以孤雁自喻,感情真切,符合“沉郁顿挫”的风格。

2.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2018湖北武汉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兴八首(其八)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①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①彩笔:五彩之笔,喻指华美艳丽的文笔。

②干气象:喻指诗人曾于天宝十载上“三大礼赋”,得唐玄宗赞赏。

3.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通往渼陂的道路曲折,高耸的紫阁峰倒映在渼陂河里。

B.“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的倒装,表现了渼陂当
时物产的丰美。

C.“佳人拾翠春相问”以抒情的笔调,回忆昔日长安美好的春景,游春女子采拾起美丽的羽毛相互赠送,其乐融融。

D.“仙侣同舟晚更移”是描写眼前之光景,表现游赏之快乐,即便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处,以尽游赏之兴。

4.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2018河北正定中学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酌酒与裴迪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注】。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弹冠:指将出来做官。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先说自己胸中郁积愤藏,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愁,再解释原因,表明内心感受。

B.颔联写白首相知尚且反目成仇,“先达”者侮笑“弹冠”者,可见世态炎凉,人心不古。

C.颈联描写景物的视角从户内转向户外,为诗人酌酒时举目所见。

D.尾联两句借景抒情:世事如浮云,不足挂齿,还不如“高卧且加餐”。

6.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犹”“笑”两字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帝【注】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了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作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净尽、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8.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 “用‘一片影’衬托‘万重云’”错误,应该是“用‘万重云’衬托‘一片影’”。

2.【答案示例】(1)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情感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2)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感慨,以及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苦痛,表现了他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诗歌鉴赏】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

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可谓绝佳之作。

首联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非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对同伴的想念!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颔联境界顿开。

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两相交融,浑然一体。

经历了安史之乱,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颈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形象,这两句诗饱含血泪,情深意切,哀痛欲绝。

尾联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

“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无聊的心绪。

3.D 描写的不是眼前之光景,而是昔日之光景。

本诗前三联均为回忆过去的生活。

4.【答案示例】诗人借用典故回忆当年向唐玄宗献赋而获得赞赏的情景,而现在却是白发苍苍,面对着京城的方向独自低头叹息,通过对比,流露出昔盛今衰的伤感。

【诗歌鉴赏】本诗通过对洪陂一带的回忆想象,抒发昔盛今衰之感,也是对“秋兴八首”这一组诗的总结。

漾陂是当时长安郊区的一大旅游胜地。

诗人曾与岑参等人在此泛舟、饮酒、吟诗等,并有《渼陂行》一诗记载当时盛况。

本诗首联点明通往渼陂的纤长道路,经过昆吾亭、御宿川,那儿山川形势曲折连绵,高耸的紫阁峰倒映在渼陂河里。

这是诗人熟悉的美好景象。

颔联写渼陂当时物产的丰美。

有深林佳木、异鸟珍禽,香稻喂鹦鹉,啄之有余,碧树招凤凰,栖之安稳,一片太平景象。

这联采用倒装句法,意象华贵,辞
彩典雅,对仗精工,代表了诗人晚年诗律的审美高度。

颈联插入对春景的描写,重现往日的美好,是诗人陷入对长安昔日太平景象的深深忆念中情不自禁地挥笔所成,以轻快欢乐的抒情反衬现时的落寞哀伤。

尾联由以上回忆引起无限感慨。

诗人曾用那生花妙笔歌颂过太平盛世的美好,现在却流落天涯,长吟远望,在抚今追昔的沉思之中,独自低头叹息。

这首诗极写诗人对开元盛世长安太平景象的追忆,寄托其哀世伤时、感叹兴衰的深情,感情深沉抑郁,对仗工稳,声韵铿锵,总收了整个组诗,完成了“身居菱州而心系长安”的组诗主题。

5.D “借景抒情”错,应是直抒胸臆。

6.【答案示例】“犹”字表明即便是“白首相知”的朋友,也会因利害冲突按剑提防,反目成仇。

“笑”字表明即便是好友,“朱门先达”者也会讥讽嘲笑后“弹冠”者,形象地说明了人情之反复、人心之难测。

【诗歌鉴赏】本诗首联先说自己胸中郁积愤薄,需与挚友一起借酒解愁,再说“人情翻覆似波澜”,解释原因,表明心中的愤激之情。

颔联紧承上联,铺叙友人间反目成仇、世态炎凉之事。

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先达”者侮笑后“弹冠”者,可见世态炎凉,人心不古。

颈联视角从户内转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

尾联两句直抒胸臆:世事如浮云,不足挂齿,还不如“高卧且加餐”,过属于自己的逍遥自在的生活。

7.B “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首联“雨翻盆”表明大雨已至,颔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上句“雷霆斗”指水声雨声夹杂在一起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故气氛“紧张激烈”,而非“沉寂”。

8.【答案示例】(1)诗歌的颈联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即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

(2)颈联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进行对比,用“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以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进行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

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诗歌鉴赏】诗的首联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

颔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表现了雨势的急骤。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

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原野。

颈联即所见:荒原上闲留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

尾联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了黑暗的现实。

孤苦无依的寡妇,终日哀伤,有着多少忧愁和痛苦啊!她的丈夫或许就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净尽,那么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写荒原中传来阵阵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可以想见。

“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营造了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

诗歌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之乱后国家的疮痰满目。

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