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概况

合集下载

食用菌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销形势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1、面积、产量、产值、种类我市各种食用菌栽培面积合计168万m2,总产量19715吨,总产值5602万元。

栽培种类有双孢菇、平菇、鸡腿菇、香菇、小平菇、金针菇、木耳、白灵菇和杏孢菇等十余种,其中主栽品种是平菇和双孢菇,约占栽培面积的95%。

2、栽培分布及特点我市食用菌栽培分布十分广泛,全市均有栽培,共3731户。

面积在10~30万m2,产值100~400万元之间。

由于多数为农民自发引种、互相效仿,所以分布格局总的是大分散小集中。

有的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比较连片集中的乡、村。

3、栽培方式我市栽培食用菌之初,是在简易菇房进行夏秋季栽培;通过探索、改进,栽培方式逐渐以冬春季利用日光温室栽培为主。

温室栽培有的是菇菜立体种植,有的是食用菌单种。

4、销售情况我市所产食用菌大部分做为应市蔬菜在区内销售,生产集中且规模较大的除本地销售外,销往兰州、西安、西宁,乌海、上海、广州、深圳、福州、成都等地。

二、我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做法和经验(一)、积极引进,大力推广我市食用菌栽培最早进行过食用菌栽培研究,推广双孢菇、平菇、凤尾菇等的栽培技术,但栽培数量很少,维持时间也不长。

后引进栽培技术和技术人员,种植双孢菇,从此,开始了我市有组织、并且持续栽培食用菌的局面。

安排专人负责食用菌栽培技术指导和菌种制作,通过示范户带动、办学习班培训,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二)、政策鼓励,资金支持近几年来,在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思想的指导下,对食用菌生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重视并大力支持食用菌发展。

为了促进食用菌发展,出台扶持政策:连片建30个以上蘑菇棚的自然村,并且搭好菇架,计划连种3年蘑菇的,每一个棚补助2000元。

对菌种制作和技术指导工作也是给予大力支持,陆续购置高压灭菌锅、菌种瓶、菌种架、无菌接种台等。

对技术人员,带工资承包制作菌种工作,销售菌种的收益归自己。

通过以上措施,食用菌生产有较大的发展,并且带动周边县的发展,同时给新发展的县市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

立足生态科学发展闽北食用菌产业

立足生态科学发展闽北食用菌产业
土 、 护环 境 、 贫开 发 、 持续 发展 战 略 的实 施 等 方 面发 挥 着 重要 作 用 。 因此 , 快 研究 、 保 扶 可 加 推
3 2 加快 研 究推广 非木 材原 料替 代 品 . 科 学栽 培食用 菌 , 仅 能让 经济 与 环 境 和 睦共 处 , 可 “ 不 还 变废 为 宝 ” 。改 变 用 木 材生 产 食
用 菌 的传统 方式 , 采用 各种 野草 、 农作 物秸 杆栽 培食 用菌 、 药用 菌 的综 合技 术 , 为菌业 可持 续发 展 开辟 新途 径 。由于菌 草业 的发 展 可 以实现生 态 效 益 、 济效 益 、 会 效 益 的统 一 , 治理 水 经 社 在
维普资讯
立 足 生 态 科 学 发 展 闽 北 食 用 菌 产 业
王爱仙
( 南平 市农 科 所 ) 1 闽北 森林 资源与食 用菌 生产现 状 闽北 素有 “ 南方 林海 ” “ 、 绿色 金库 ” 的美 誉 。森林 资源 十 分丰 富 , 根据 20 05年森 林 资 源建 档 数 据显示 , 市现有 林地 2 0万 h , 立木 蓄积 量 1 1 全 6 m。活 .8亿 m , 占全 省 的三分 之一 。毛竹林 3. 5 1万 h 占全 国 的十分 之一 , 提供 毛竹 3 0 m, 年 5 0余 万根 。闽 北农业 自古 以水 稻种 植 为主 , 其 它产业 较 为薄弱 , 改革 开放 以来 , 别是 19 特 9 0年 以后 , 闽北 食 用 菌 产业 得 到 迅猛 发 展 , 为福 成
重。
3 和谐 发展 。 进 菌林 两 旺 促
面对 天然林 砍 伐殆 尽 的现状 , 须采 取相 应措 施 , 争做 到菌林 两 旺 , 必 力 持续发 展 , 出 以下 提 几 点建议 :

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

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

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食用菌产业是指以食用菌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主要经营活动的产业。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产业。

食用菌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人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种植食用菌。

最早的记录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书中详细描述了食用菌的种类、栽培方法和药用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了不断的总结和改进,食用菌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食用菌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球食用菌产业年产值已超过数百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国家,每年的食用菌产量占全球的40%以上。

食用菌已成为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食用菌的品种多样化。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金针菇等,还有一些新兴的品种如黑木耳、鸡腿菇等。

其次,食用菌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技术创新,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再次,食用菌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食用菌营养价值的认可,食用菌的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到两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食用菌产业将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设备的更新换代,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种植规模将不断扩大。

其次,食用菌产业将向多元化、差异化发展。

随着人们对食物口味和营养需求的不断变化,食用菌的品种和加工方式将会更加多样化,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食用菌产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食用菌的种植、加工和销售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带动农村就业。

其次,食用菌产业可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食用菌产业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调研报告食用菌是一种可食用的大型真菌,蛋白质含量在13~46%,比普通果蔬高3~10倍,氨基酸多达18种,因其营养价值高,生产周期短,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在调整优化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明确食用菌产业在我市的发展定位和方向,采取发放调查表、实地查看、现场交流、座谈研讨等形式,对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一)总体形势1.总体形势。

我国食用菌产业已成为继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产业。

2021年总产量4061.6万吨、总产值3466亿元,加工企业4.06万家,主栽品种80余种,商品化生产50多种,规模化栽培30多种,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菇、毛木耳产量居前6位,占总产量的80%,形成了大宗品种稳步发展、珍稀菇类较快发展、药用菌类异军突起的百菌争艳局面。

食用菌年产量达到200万吨的有河南、福建、山东、黑龙江、河北、吉林、江苏、四川8个省,产能占的68%;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县有500多个,亿元以上的县有100多个,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人。

形成了河南省西峡县、福建省古田县、黑龙江省东宁县等一批知名产地。

庆元香菇、古田银耳、通江银耳、五营黑木耳、泌阳花菇、姚庄蘑菇等获得地理标志认证,东宁黑木耳和房县黑木耳获得欧盟地理标志认证。

2019年发布的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有15个村镇;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中以食用菌为特色的有7个。

我国食用菌生产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品牌化转变。

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杏鲍菇、白玉菇等品种摆脱自然环境约束,向大城市周边聚集,产品无需预冷保鲜,可直接供应市场,物流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蘑菇的新鲜度、品质品相更好。

2.我市食用菌产业优势。

一是环境优势。

我市气温凉爽、气候适应,昼夜温差大,生产出的食用菌与南方产地相比具有肉厚、干物质高、品质优、营养价值高的优势,市场认可度高,吸引东南部客商来宁发展食用菌产业。

2024年食用菌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食用菌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味道独特的食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2024年,食用菌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产业规模、市场需求、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展望食用菌行业的前景。

首先,2024年中国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的食用菌总产量达到了500万吨,较2024年增长了10%。

食用菌产业不仅在农村地区有着广泛种植,在城市地区也有一定规模的生产。

目前,中国的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

其次,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饮食观念的改变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使得食用菌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食用菌不仅可以当作主食或者副食,还可以制作成各种菜肴和加工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食用菌作为营养食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为一种美容养颜的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市场需求。

再次,食用菌行业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2024年,不少企业开始研发和推出一些新品种的食用菌,如黑木耳、松茸、香菇等。

这些新品种除了丰富了市场供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对食用菌的兴趣。

同时,一些企业也在产品加工和包装方面下功夫,推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食用菌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便利性的需求。

然而,食用菌行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供需失衡问题比较严重。

尽管食用菌产量不断增加,但是市场上仍然存在供应过剩的情况。

部分原因是因为一些地区的食用菌种植规模过大,导致市场上的价格下跌,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此外,一些食用菌企业也存在产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使得消费者对于食用菌的信任度降低。

另外,食用菌行业的发展还受到一些环境污染的影响。

由于食用菌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所以土壤质量对于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会引起一些安全和品质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于食用菌的疑虑。

综上所述,2024年食用菌行业在市场需求和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供需失衡和环境污染的挑战。

福建省南平建阳区蔬菜、食用菌和茶叶产量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福建省南平建阳区蔬菜、食用菌和茶叶产量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福建省南平建阳区蔬菜、食用菌和茶叶产量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序言本报告剖析南平建阳区蔬菜、食用菌和茶叶产量重要指标即蔬菜总产量,食用菌总产量,茶叶总产量等,把握南平建阳区蔬菜、食用菌和茶叶产量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南平建阳区蔬菜、食用菌和茶叶产量洞察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

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南平建阳区蔬菜、食用菌和茶叶产量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南平建阳区蔬菜、食用菌和茶叶产量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第一节南平建阳区蔬菜、食用菌和茶叶产量现状 (1)第二节南平建阳区蔬菜总产量指标分析 (3)一、南平建阳区蔬菜总产量现状统计 (3)二、全省蔬菜总产量现状统计 (3)三、南平建阳区蔬菜总产量占全省蔬菜总产量比重统计 (3)四、南平建阳区蔬菜总产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南平建阳区蔬菜总产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蔬菜总产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蔬菜总产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南平建阳区蔬菜总产量同全省蔬菜总产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南平建阳区食用菌总产量指标分析 (7)一、南平建阳区食用菌总产量现状统计 (7)二、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南平建阳区食用菌总产量占全省食用菌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南平建阳区食用菌总产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南平建阳区食用菌总产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食用菌总产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食用菌总产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南平建阳区食用菌总产量同全省食用菌总产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南平建阳区茶叶总产量指标分析 (11)一、南平建阳区茶叶总产量现状统计 (11)二、全省茶叶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南平建阳区茶叶总产量占全省茶叶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南平建阳区茶叶总产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南平建阳区茶叶总产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省茶叶总产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省茶叶总产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南平建阳区茶叶总产量同全省茶叶总产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南平建阳区蔬菜、食用菌和茶叶产量现状统计表 (1)表2:南平建阳区蔬菜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蔬菜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3)表4:南平建阳区蔬菜总产量占全省蔬菜总产量比重统计表 (3)表5:南平建阳区蔬菜总产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南平建阳区蔬菜总产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蔬菜总产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蔬菜总产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南平建阳区蔬菜总产量同全省蔬菜总产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南平建阳区食用菌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南平建阳区食用菌总产量占全省食用菌总产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南平建阳区食用菌总产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南平建阳区食用菌总产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食用菌总产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食用菌总产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南平建阳区食用菌总产量同全省食用菌总产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南平建阳区食用菌总产量同全省食用菌总产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南平建阳区茶叶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茶叶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南平建阳区茶叶总产量占全省茶叶总产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南平建阳区茶叶总产量(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南平建阳区茶叶总产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茶叶总产量(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省茶叶总产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南平建阳区茶叶总产量同全省茶叶总产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

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

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

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市食用菌产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全市栽培面积4937.6亩,总产量2万吨,总产值1.98亿元,分别增长323.2亩、0.5万吨和0.23亿元,为丰富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栽培品种上,以平菇、香菇、双孢蘑菇等品种为主,其中平菇、香菇栽培面积最大,占56.4%,其他品种还有杏鲍菇、羊肚菌、榆黄菇、秀珍菇等二十余个品种。

在生产方式上,以日光温室栽培为主,大中拱棚、工厂化生产和仿野生栽培为辅。

栽培模式以站立式、床架式、袋装墙式覆土栽培为主,菌菜间作、林菇间作为辅。

栽培方法主要有生料、发酵料和熟料袋栽三种。

在流通销售上,市生产鲜菇1.58万吨、干菇0.32万吨,区内销售1.17万吨,占58.5%;区外销售0.83万吨,占41.5%,主要销往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及周边市场。

二、发展形势分析(一)全国产业发展形势。

全国食用菌总产量4065万吨,产值3200亿元,工厂化生产企业417家。

主要栽培种类70-80种,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蘑菇、毛木耳产量居前六位,占总产量的80%,白灵菇、羊肚菌等小众品种成为市场新宠。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东部地区起步早、发展快、产能高,西部地区发展缓慢,产量偏低。

河南、福建、山东、黑龙江、河北、吉林、江苏、四川等8个省产量均超过200万吨,产能占全国的68%,形成了河南省西峡县、福建省古田县、黑龙江省东宁县等一批知名产地。

目前,食用菌生产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转变。

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杏鲍菇、白玉菇等品种基本摆脱自然环境约束,向大城市周边聚集,产品无需预冷保鲜,可直接供应市场,物流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蘑菇的新鲜度、品质品相更好。

(二)我市产业发展形势。

优势方面,我市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环境污染少,食用菌产品品质好,具有夏季生产优势,适宜于发展以人工栽培为主的品种;葡萄、苹果枝条、作物秸秆等为食用菌栽培提供了相对丰富的原料;对口协作为我市丰富菌种资源、提升栽培技术、加快人才培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市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概述市场食用菌产业是指通过种植和加工食用菌产品获得的产业。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且具有药用价值的食品,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不断增加,市场食用菌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本报告对市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市场规模市场食用菌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市场食用菌产业的年销售额在2019年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了XX%。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三、主要品种市场食用菌产业主要有香菇、金针菇、平菇、松茸等品种。

其中,香菇是最主要的品种,占据了市场食用菌产业的较大份额。

其他品种如金针菇、平菇等也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

四、市场需求市场食用菌产业的需求主要来自餐饮行业、家庭消费以及食品加工业。

随着饮食文化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食用菌被认为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五、市场竞争市场食用菌产业的竞争主要来自产品质量、价格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

市场上存在着一些规模较大的食用菌企业,它们通过品牌建设、生产技术创新以及市场渠道的拓展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

六、发展趋势1. 持续创新:市场食用菌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在产品品质、加工技术、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2. 加强合作:市场食用菌产业需要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高集体竞争力。

3. 增加附加值:市场食用菌产业可以通过延伸产业链,将食用菌产品进行加工开发,增加其附加值。

4. 加强市场监管:市场食用菌产业需要加强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七、建议1. 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产品质量。

2. 建立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

3. 加强与餐饮行业、食品加工业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食用菌行业概述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

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

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

(一)、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从事食用菌菌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贸易的相关人员已达三千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中国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

(二)、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

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

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据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到1400万t,占全球产量的70 %,总产值在全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占全球总产值的70%以上,产值590个亿,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300个亿(含餐饮及深加工),安置和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矿区失地农民、林区转产工人2500万人。

福建省食用菌产业情况报告

福建省食用菌产业情况报告

现代钢架设施菇棚
2、工作成效
二是提升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水平。2011年以来, 通过现代农业食用菌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我省共 补助了34家企业(专业合作社)用于瓶栽自动化 生产线建设和设施设备的改造等,促进了我省食 用菌工厂化生产水平的提升。目前我省有食用菌 工厂化生产企业285家,位居全国第一,其生产 品种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产量 比重持续增加,2015年我省有望完成50万吨工厂 化生产产量的目标,即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产量比 重有望超过全省总产量的20%以上。同时,涌现 出厦门如意情、漳浦万辰、顺昌神农、尤溪祥云 等一批设备先进,日产达50吨以上的产业龙头企 业。
2、工作成效
三是大力发展食用菌标准化生产。2008以来,共 扶持52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 加上2013年和2014年承担的15个农业部食用菌 标准园创建项目,2008-2014年,共创建食用菌 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7个。通过开展农业部食用 菌标准园创建和省级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有效地促进了我省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提升了我 省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今年农业部质量安全抽 检和本省组织的质量安全自查结果,食用菌基地 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100%。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食用菌产业升级换代
——福建省食用菌产业情况报告
报告内容
前言 1、主要做法 2、工作成效 3、存在问题 4、“十三五”发展目标
前言
食用菌是福建省优势农业产业,也是十大重点特色农产品之一。近年 来,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坚持以推进现代设施化栽培,促进专业化生产 发展,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水平为主线,优化结构布局, 突出科技引领,在稳步发展传统大宗品种的同时,大力开发珍稀品种, 不断提升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使食用菌产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 势头。随着食用菌产业化水平的不断增强,还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 的协调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和海西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福建食用菌产量有望进一步扩大,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福建食用菌产量有望进一步扩大,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福建食用菌产量有望进一步扩大,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一、产值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

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

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福建农村农业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2019年福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636.6亿元,2020年上半年福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833.5亿元。

福建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随着改革开放和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八十年代福建食用菌开始得到迅猛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农业、食品加工业、药业和外贸于一体的综台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9年福建省食用菌产值达到229.4亿元,较2018年的216.8亿元同比增长5.79%,占福建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95%。

二、产量作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菌品种,而且产量也相当高,目前可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60多种。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数据显示:中国食用菌产量由2014年的3270万吨增加至2018年的3842万吨。

福建山多地少,发展食用菌资源丰富,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都把食用菌生产作为重点开发项目,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019年福建省食用菌产量为133.4万吨,较2018年的126.3万吨同比增长5.61%。

近年来,福建省成功选育驯化并推广的食用菌种类多达40多种,其中,规模栽培的近20种,蘑菇、香菇、木耳已成为福建省食用菌的当家品种。

一些价值高的食用菌“新贵"如杏鲍菇、真姬菇、金福菇等珍稀品种也开始批量进入市场,而且生产规模呈现扩增态势。

2019年福建蘑菇产量为38.54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0.21万吨;福建香菇产量为13.49万吨,较2018年减少了0.54万吨;福建白木耳产量为4.51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0.08万吨;福建黑木耳产量为7.11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0.75万吨。

2024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总结汇报

2024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总结汇报

2024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总结汇报一、产业整体发展情况2024年,食用菌产业在我国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值超过XX亿元,同比增长XX%。

行业从业人员达到XX万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二、产业政策支持2024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

政策出台主要涉及市场准入、财税支持、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食用菌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三、品种创新和技术进步2024年,食用菌品种创新和技术进步得到了进一步推动。

新品种的培育和应用不断增加,为市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同时,技术创新在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2024年,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各地在土壤净化、水质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了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

同时,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在生产设施和技术支持方面也有所提升,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五、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2024年,食用菌产业在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各地积极开展产品宣传和推广,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同时,产业通过电商渠道和线下市场的拓展,不断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2024年,食用菌产业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

各地与国外食用菌产业相关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促进了技术交流和市场对接。

通过参加国际食用菌展览会和论坛等活动,推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七、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在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波动,由于消费者需求变化较快,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其次是质量安全问题,食用菌是一种易腐败的农产品,对质量安全的管理和保障要求较高。

另外,食用菌产业还面临着竞争激烈和品牌建设难度大等问题。

八、下一步发展方向及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培育和应用力度,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

食用菌产业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调研报告一、引言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之一。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食用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食用菌产业的调研及分析,全面了解该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食用菌市场概述1. 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食用菌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年销售收入已超过数千亿元。

2. 消费趋势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提高,食用菌作为营养丰富、健康无公害的食品,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接受,并成为中高收入群体的必备品。

3. 区域分布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山东、云南、福建、湖南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

三、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1. 产业链条食用菌产业涵盖了从菌种繁育、栽培、加工包装到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2. 品种种类食用菌品种丰富多样,包括香菇、金针菇、平菇等常见品种,以及松茸、牛肝菌等高端品种。

3. 生产技术现代化的食用菌生产离不开先进的栽培技术和设备,如自动化控制、环境调控等技术手段,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四、食用菌产业面临的挑战1. 品质安全问题由于食用菌属于快速生长的真菌,容易受到环境污染和病虫害的影响,品质安全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市场竞争激烈食用菌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有限,企业利益受到挤压。

3. 包装和物流不完善食用菌易腐烂,包装和物流环节不完善导致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较大。

五、食用菌产业未来发展趋势1. 加强品质管理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加强菌种繁育和栽培管理,提高食用菌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

2. 拓宽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外,食用菌企业应积极开拓电商、线上线下整合等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 加强产业合作通过与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新品种、新工艺,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六、结论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南平市食用菌产业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南平市食用菌产业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南平市食用菌产业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作者:黄晓丽来源:《中国果菜》 2017年第4期摘要:食用菌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

南平市是福建省食用菌主产区,食用菌产量和销量均较高。

本文从供给侧的角度分析了南平市食用菌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对南平市食用菌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供给侧改革;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038(2017)04-0047-03The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ushroom Industry in Nanping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 Side ReformHUANG Xiao-li(Agricultural Bureau of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353000, China)Abstract: Mushroom are rich in nutrients and contain protein, amino acids and mineral elements and so on. The city of Nanping is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Fujian province, the production and sales of edible fungus and mushroom are high.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side,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in Nanping city,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Nanping city,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edible fungi industry supply side reforms in Nanping city.Key words: Mushroom industry; supply side reform; problem; countermeasures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果的几倍到几十倍。

古田的特产食用菌作文

古田的特产食用菌作文

古田的特产食用菌作文
古田,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境内,是一个美丽的山区县。

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一个适宜生长各种食用菌的地方。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古田银耳了。

古田银耳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被誉为“菌中之王”。

它的外形像一朵白色的云彩,质地柔软细腻,口感鲜美爽滑,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

在古代,它就被列为皇家贡品,是皇帝们的专享之物。

古田银耳的生长环境非常苛刻,只能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中生长。

由于其生长周期长、繁殖难度大,因此价格十分昂贵。

但是,正是这种稀缺性使得古田银耳成为了一种珍贵的食材,备受人们的喜爱。

除了古田银耳之外,古田还有许多其他的食用菌品种,如松茸、牛肝菌、茶树菇等等。

这些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古田的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民增收致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环境等问题的出现。

总之,古田的特产食用菌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和传统。


们应该珍惜这份宝贵的资源,保护好它们的生态环境,让它们继续为我们带来美味和健康。

南平菌类特产介绍作文范文

南平菌类特产介绍作文范文

南平菌类特产介绍作文范文
南平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其中菌类特产更是闻名遐迩。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南平的菌类特产,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要介绍的是南平的香菇。

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它的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南平的香菇以其独特的品质而闻名,它们生长在山区的森林中,吸收着大自然的精华,因此味道更加鲜美。

香菇可以用来烹饪各种美食,如香菇炖鸡、香菇油菜等,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南平还有一种著名的菌类特产——竹荪。

竹荪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它的形状像一个小喇叭,颜色洁白如雪,口感鲜美。

竹荪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滋补身体、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等功效。

竹荪可以用来烹饪各种美食,如竹荪鸡汤、竹荪炒肉等,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除了香菇和竹荪,南平还有一种菌类特产——红菇。

红菇是一种天然的食用菌,它的颜色鲜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红菇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血养颜、强身健体等功效。

红菇可以用来烹饪各种美食,如红菇鸡汤、红菇炒饭等,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南平的菌类特产丰富多样,每一种菌类都具有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南平,一定要品尝一下这些美味的菌类特产,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们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概况
金志强
摘要通过对南平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和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建议和措施,为将来南平市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作用。

关键词食用菌生产现状发展前景
一发展现状
•南平市俗称闽北,其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是福建食用菌主产区,在全省占有重要的地位。

过去长期依赖庆元、龙泉等地菇民前来生产,当地人极少介入,到了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发展阶段,90年代发展速度加快。

“2012年食用菌总产量达26万t(鲜品),总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已成为闽北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约占全省食用菌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1)食用菌生产具有一定规模,已形成产业南平市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90年代中后期,南平市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规模逐年扩大,食用菌在南平市农业总产值中仅次于粮食、畜牧,居第三位,成为闽北农业八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南平市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多菌类发展南平市食用菌生产菌类繁多,90年代初期以香菇、毛木耳为主,近十年来,经过南平市广大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和菇农的共同努力,不断开发生产了竹荪、灵芝、银耳、蘑菇、金针菇、杏孢菇、茶薪菇、鸡腿菇、榆黄蘑、姬松茸、真姬菇、大球盖菇、鲍鱼菇、灰树花等十几个品种,其中竹荪、灵芝、杏孢菇、茶薪菇产品成为福建省重要的出口货源之一,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韩国、日本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3)周年化、规模化生产南平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有利于周年化生产食用菌,生产的菌类多,香菇、茶薪菇可周年供应鲜品,利用品种温型的合理搭配,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食用菌鲜品供应,有些高海拔乡镇,利用气候优势进行反季节生产食用菌,大大丰富了食用菌市场,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南平市食用菌产业已初具规模,涌现出一批生产规模超亿袋的县、市,如建阳市、政和县;
生产规模超千万袋的乡、镇,如政和登源、建瓯龙村、建阳漳墩等;生产规模超百万袋的食用菌专业村,如建阳小湖贵源百万毛木耳村、建瓯小松镇大庙百万茶薪菇村等;同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如政和香菇县、松溪灵芝城、建瓯东游镇杏孢菇生产基地、顺昌大历乡姬松茸和竹荪生产基地等。

•(4)培植了一批食用菌初加工和深加工企业一个产业能否稳步、健康持续发展,还需取决市场的相对稳定和加工企业的建立。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南平市食用菌已初步形成了产品初加工、精加工体系。

二存在问题
•(1)食用菌总量大,单户规模小栽培品种以香菇、竹荪、毛木耳为主,虽然实际栽培品种达23个,但单一品种的规模特色不明显。

食用菌从业户数达13.6万户,从业人员近20万人。

食用菌年总产值虽然突破10亿元,但年生产规模10万袋以上的不足百户,年生产规模上百万袋的不足十户。

产品质量不稳定,抵御不良气候及市场波动的风险较弱。

•(2)菌业结构不尽合理,菌林矛盾突出香菇、木耳等木腐菌类所占的比例过大,
占三分之二以上,每年需消耗大量阔叶树资源和林产品下脚料,局部地区出现无序采伐、过度砍伐,甚至乱砍滥伐,菌林矛盾突出,影响可持续发展。

•(3)没有专业市场,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南平市虽是食用菌生产大市,但产品生产零星分散,全市没有一个大型的专业交易市场。

产品多依赖于古田、屏南、庆元及当地的流动商贩转手,市场价位波动过大,影响菇农的生产积极性。

流通加工的龙头企业不多,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企业几乎没有,且与农户基地相脱节,所有市场风险均由菇农承担,经常出现周期性“菇贱伤农”现象,影响了生产规模的扩大。

•(4)菌证管理力度不够,菌种市场混乱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农业部虽然成立了食用菌站(办),但人员、技术力量、经费缺乏,管理力量不足,力度不够。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普及,食用菌制种厂家遍地开花,由于技术力量不足,设备不齐,品种来源混乱,菌种质量参差不齐,从而严重损害了菇农的利益。

•(5)科研力量不足,科技经费缺乏在品种选育上投入严重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的当家品种很少,当家菌株有出现退化现象,对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缺乏系统研究,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开发力度不足,一般多为试验示范推广,把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风险直接转嫁给菇农,近年食用菌缺乏新的增长点。

•(6)生产观念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南平市食用菌生产还处于低水平开发,一方面生产观念落后,管理粗放,广种薄收,投入产出比低,如目前的毛木耳生产资源利用效益就不高。

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在食用菌项目开发上,走的还是低水平的初级资源开发,仅仅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其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多大竞争力。

•(7)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生产缺乏宏观调控粗放的生产管理,造成南平市食用菌产品质量普遍偏低,市场竞争力低,食用菌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严重超标。

生产缺乏宏观指导和调控,处于生产、经营、销售三无序的状况。

三可持续发展对策
•(1)大力调整菌类结构总体上要逐步缩减香菇、木耳、灵芝等典型木腐食用菌的发展规模,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增长效益上做文章,充分利用谷壳、竹产品加工下脚料大力发展竹荪,同时充分利用稻草、牛粪等资源大力发展蘑菇、姬松茸、大球盖菇等草腐生食用菌,加大对茶薪菇、杏鲍菇、白灵菇等珍稀食用菌的试验示范力度。

•(2)加大科研投入,培植新的增长点培育扶持南平市农校、市农科所等科研院所,组织力量对境内武夷山脉、武夷山大自然保护区野生菌类资源的考察,以及野生菌类资源的驯化、选育工作,加大对香菇、竹荪、毛木耳等主栽品种的当家菌株的选育和复壮工作。

根据南平市气候,系统研究各当家菌株的栽培模式,加大对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力度,重视对当地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攻关,诸如“花菇菌筒越夏烂筒”、“竹荪老产区病虫为害”、“竹荪宿地种植低产”、“毛木耳菌袋烂口”等难关的攻坚力量,解除广大菇农的后顾之忧。

•(3)建立品牌,提高食用菌加工附加值南平市食用菌产品品种多、数量多,但相对分散,产品档次相对较低,今后要加强对香菇、竹荪、茶薪菇等主要栽培品种品牌的建立,如《闽北竹荪标准综合体》、《闽北茶薪菇标准综合体》、《闽北香菇标准综合体》的制定,并打大武夷品牌,提高知名度。

同时积极鼓励企业、菇农申报“无公害食用菌产品”、“绿色食用菌产品”及食用菌的有机认证,并逐步与食用菌的国际认证相接轨,提高产品质量,突破技术壁垒。

要积极引进培植食用菌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特别是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建立以企业为龙头,用基地加农户的方式,规模化、标准化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4)通力协作齐抓共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食用菌产业的领导,组织专家开展调查
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协调产业发展政策和各项优惠措施。

科技局、财政等部门要在科研经费、示范、推广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县食用菌站(办)要加大菌政管理、技术服务、菌种监管力度;要充分调动市食用菌协会、市食用菌产业服务组的作用,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充当菌种厂家与菇农纠纷的调解作用。

各地要依托流通或种植大户成立合作组织,统一把好产品质量、统一菌种、统一种植技术、统一价格销售,充分保障广大菇农的利益。

•(5)逐步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之路闽北食用菌种植户多、规模小、抵抗不良气候影响和市场波动的能力弱。

2005年顺昌农办池茂连等,利用新屯旧的闲置茶场改造进行工厂化设施栽培取得成功,并取名为“海鲜菇”,随后在五年的时间里顺昌发展到近40个厂场,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

南平市和意食品有限公司引进韩国技术进行杏鲍菇工厂化瓶(袋)栽设备和技术,日生产5万瓶(袋),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规模厂家,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规模化、工厂化栽培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实行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增强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做强做大闽北食用菌产业。

•(6)保护生态环境要保护利用好现有林木资源,加速营造食用菌专用林,把合理砍伐菇木资源与封山育林有机结合;要节约炊用薪柴,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灶、液化气灶;注重代用料的开发研究,如松木屑、落叶枝条、稻草、芦苇及企业加工下脚料的综合利用;要调控资源,对外要控制南平市资源流往周边食用菌产区,对内要合理安排,调剂余缺。

参考文献
[1]刘振祥,张胜. 食用菌栽培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3]赵占春,姜新良.北虫草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6(6):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