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探索更小微粒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7.3探索更小的微粒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7.3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曾经就有人想象原子核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中,而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嵌在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原子内部究竟是怎样的结构?
关于原子的内部情况在历史上也争论了较长时间,但实验证明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比较符合实际。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式结构的行星模型。
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
2.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绕核高速运转。
教具
1.活动器材:塑料尺、碎纸屑、玻璃棒、丝绸、塑料绳。
2.各种物质的分子模型、图片资料、原子行星结构的模型课件。
3.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资料。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一、




二、




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物质的微小结构的那些知识?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
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丝绸和玻璃棒相比,哪个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毛皮和橡胶棒呢?
生:丝绸和玻璃棒相比,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毛皮和橡胶棒相比,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一些。
师:从以上的结论,你能不能总结出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摩擦起电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1)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有关
为了检验盖尔曼所提出的设想,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了使粒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人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将粒子的运动速度加至极快,于是人们便不断地改进加速器,可见加速器是我们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3页。
夸克可不可以再分呢?
如果想找到更小的微粒,该怎么做?
师:很好。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发明探测工具,由放大镜到显微镜再到加速器,这些工具拓展了人们的视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还会继续深入下去。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3探索更小的微粒》word教案 (3)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3探索更小的微粒》word教案 (3)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是可以由更小的微粒组成。

二、【学习重点】: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学习难点】:微小粒子层次结构三、【自主学习】1、1911年物理学家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2、在探究微小粒子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后来又发现了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质子带电荷,中子,电子带电荷3、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四、【合作探究】:1.学习课本:(原子结构模型)从静电现象开始,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原子模型,谁的最有说服力呢?2、学习科学家探索物质微粒的进展。

A、自学课本:(1)、在探究微小粒子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后来又发现了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质子带电荷,中子,电子带电荷(2)、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B、(形象比拟)把一滴水一分两半,再把余下的一半一分两半,这样不断的分下去,分到只剩下一个水分子时,再分下去,物质就不再是水了,水分子将变成三个微粒,分别是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还可以接着再分、、。

3、学习生活、物理、社会。

了解加速器在科研、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达标巩固】:1、1911年物理学家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2、在探究微小粒子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后来又发现了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质子带电荷,中子,电子带电荷3、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4、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微小粒子,且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请任选两位,在横线上写出他们名字及主要贡献。

如下图:;5、什么是分子,有人提出以下三点看法,请将其中错误的地方改正:①分子就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粒子;②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小粉末;③分子是由原子和原子核组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

7.3 探究更小的微粒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经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构成。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领悟人类在揭穿微观世界神秘所获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类探究还要连续进行下去。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课难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前准备玻璃棒、丝绸、毛皮、橡胶棒、小纸屑等。

教课过程教课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1.物质的微观世界师:物质是由大批的分子构成的,那生:(说说分子后回答总结):分分子是否是最小了呢?还可不可以再子是有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不显电分?性的。

师:比方水分子H2O 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CO2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组成的。

师:既然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呢?[ 摩擦起电实验] :1)用丝绸摩掠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屑2)用毛皮摩掠过的橡胶棒可以吸引小纸屑师;从刚刚的实验可以看出什么?(摩擦可以使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发问]1)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与此近似呢?2)既然原子是不显电性的,为何摩擦能起电呢?[ 启示 ]:原子是可以再分的(阅读课本 P31 并观看录像,观看录像后发问)师: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师:我们此刻来共同解析一下以上的微粒都表现如何的电性?原子是不显电性的,而构成原子的电子是带负电的,因此原子核必定带正电;而中子是呈中性的不带电,因此质子必定的是带正电的。

总结:物质是由大批的分子构成,分子是由不显电性的原子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大学生思虑后回答。

生: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对电子有必定的约束作用,使得电子环绕中央的原子核作圆周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有好多的夸克构成的。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三、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三、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设计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探索更小的微粒”部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组成以及电子的发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组成,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能够解释一些与原子结构有关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难点:原子核的结构,质子、中子、电子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原子结构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由什么组成?分子又由什么组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更小的微粒。

2. 课堂讲解:(1)介绍原子的结构,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通过模型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核的结构,讲解质子、中子、电子的作用。

3. 课堂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原子的结构2. 原子核的结构3. 质子、中子、电子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原子的结构,并说明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简述质子、中子、电子的作用。

答案: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质子、中子、电子的作用: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质子和电子相互吸引,使原子保持稳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模型展示、实验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掌握了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索更小微粒教案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索更小微粒教案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师:很好。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发明探测工具,由放大镜到显微镜再到加速器,这些工具拓展了人们的视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还会继续深入下去。
②观察课本第32页的“信息快递”,你从中可以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呢?
这节课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探索了更小的微粒,并进一步学习了:先建立模型,再利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的科学方法。当然,摆在人类面前还有很多未知的问题,比如夸克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的带电性如何等,都需要人们不断地继续探索。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教法
学法
1、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及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物理学家探索原子内部世界的过程。
2.通过对各种物质分子模型的展示和图片资料的观看,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了解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探索了更小的微粒,并进一步学习了先建立模型,再利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的科学方法。当然,摆在人类面前还有很多未知的问题,比如夸克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这就有待于在座的各位同学继续探索下去!
体会科学家在探讨其他粒子的情况时采用的科学方法。
那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呢?这个问题也是卢瑟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卢瑟福对原子内部结构早就建立了一个模型,他认为原子核是由粒子组成的,可是如何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呢?假如我给你一个核桃,你要想看到里面的东西,你会怎么办?
所以卢瑟福就想用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原子核的方法,把粒子轰出来。谁来说说看他是怎么做的?他通过这种方法发现了什么粒子?

八下物理7.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苏科版

八下物理7.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苏科版

探索更小的微粒课题§7.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重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观察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水分子图片,从颜色、结构、形状、体积大小等角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学生答案得到初步结论:水分子中有更小的微粒,科学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观察生物分子,你又会有什么发现?观察富勒稀分子,对比前面的观察结果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总结得:单质分子: 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再来观察酒精分子,你又有什么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酒精分子中有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有构成富勒稀分子的碳原子。

)进一步谈谈为什么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请同学们思考: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单质是否完全相同呢?分析书本图7-11中的三种物质结构,结合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能得到什么结论?得结论:微观上原子排列的顺序不一样,导致宏观上物质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差异。

Ⅱ.原子的内部结构(按照科学史的发展过程进行教学)(1)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回顾上节内容,你有何感想呢?(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微粒和带负电的微粒组成,正电荷量与负电荷量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介绍:19世纪末,电学兴起,这提供了破坏原子的方法。

在低压气体下放电,原子被分为带电的两部分。

1897年,美国的汤姆生在研究该两部分电荷时,发现其一带负电(称为电子),而另一个较重的部分则带正电。

这一事实说明原子不再是不可分割的。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更小的微粒,从而加深对微观粒子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原子内部结构,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原子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

难点: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原子内部结构。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显微镜、原子模型道具、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原子结构(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原子模型,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实验器材观察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是一个不断研究和发展的过程。

四、课后拓展延伸(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后资料,进一步了解原子结构的研究历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重点:原子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

难点: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原子内部结构。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索更小的微粒,加深了对微观粒子的理解。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课后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对物理学研究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激发,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关注。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索更小的微粒_教案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索更小的微粒_教案
3.为下列粒子填上适当的数量级:
大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m 原子:__________________m
原子核: __________________m 质子: __________________m
请你给以上的粒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1)电子围绕____________作高速运转。
2)原子核带正电的电量和电子带负电的电量____________。
3)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_____上。
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____________。
5) 既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一样,有没有可能电子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家出走”呢?
课堂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按照“循环-差异教学”课堂结构组织教学,为能让活动更有序、探究更深入,以学生为主体,将六个环节层层递进的进行下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讨论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展示的空间。
利用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有助于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和方向。学案的学习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学习的惯差,不爱动脑筋,“循环—差异”的课堂上给学生时间,既有学习的氛围,又有老师和同学的督管。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提服务者、帮助者,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学生可以查阅资料,翻看课本中的定义,或主动请教老师、同学等多种获得知识的途径,让学生学习的途径变得多元化。
2、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教学准备】
第一次集体备课(通案)
第二次备课(个案)
【导入课题】
1.物体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
2.什么样的微粒叫分子,分子的大小和相互间的关系怎样?

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新版)苏科版

四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学习指导用书 家庭作业: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探索更小的微粒 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 夸克构成质子和中子。 摩擦起电:静电现象。 教后感:
分子。将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结合到一起就构成二氧化碳分子。大家都知道氢气可以 燃烧,氧气可以助燃,二氧化碳可以灭火。而水是容易燃烧还是不容易燃烧呢? 生:不易燃。 师:也就是说他们的化学性质不一样。所以说分子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同时分子是可以再分的。从这几个分子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分子是由更小的原子构成。 师:这是石墨分子模型,石墨是什么材料主要成分?这是金刚石分子模型,金刚石就 是我们俗称的钻石,这是富勒烯分子模型,富勒烯是很好的超导材料。它们都是由一种原 子即碳原子构成的。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铅笔芯。 生:石墨分子成层状,金刚石分子成塔状,富勒烯分子像足球。 师:很好,它们原子的构成形式不一样,同时导致了某些性质也不一样,如石墨较柔 软便于书写,金刚石很硬,能用来刻划玻璃。但这几种物质都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它们 是单质,构成它们的分子叫单质分子。 生:人们把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把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叫单质分子。 师:刚才我们提到的分子,哪些属于化合物分子?哪些属于单质分子? 生:水,二氧化碳分子,属于化合物分子。 师:大家再看这个分子模型,它是大家所熟知的 DNA 分子模型,它是由原子构成的, 那么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呢? 生:不是。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它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是不是构成物 质的最小微粒呢?、知道分子由原子组成,知道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相同 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 教学目标 2、通过摩擦起电等活动,了解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3、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重点: 知道分子由原子组成, 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 相同原 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 教学设想 难点:通过摩擦起电等活动,了解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教法:实验探究式 教学准备 教 一 课题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小结构,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在不 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那么,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 最小微粒呢? 师:首先,我们来看几个物质结构的分子模型。 生:分子中还有更小的微粒。 师: 那么, 分子是不是可以无休止地分下去呢?今天, 就让我们来继续探索更小的微粒。 二 讲授新课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比如我们喝的水就是由水分 子构成的。那么,水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让我们来结合这个水分子模型谈谈为什么 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这里,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化学性质。你 们认为什么是化学性质? 生: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师:同学们对化学性质这个名词比较陌生,其实我们平时看到或听说过的一些情况都 与化学性质有关,如棉花可以燃烧,铁会生锈,火药会爆炸等,这些都是化学性质的范畴。 如果将两个氢原子结合到一起就组成了氢气分子,将两个氧原子结合到一起就构成了氧气 学 过 程

苏科版八年级下《7.2探索更小的微粒》板书设计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7.2探索更小的微粒》板书设计教案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苏科版八年级下《7.2 探索更小的微粒》板书设计教案。

该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小的微粒,探索微观世界,同时通过设计板书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实践探索。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更小的微粒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类方法;2.了解原子和分子的构成、性质和运动规律;3.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和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1.更小的微粒的分类方法及特性;2.原子和分子的构成及基本概念;3.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4.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引入环节:板书设计: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如原子模型、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内容:(1)更小的微粒的分类方法及特性:板书设计“更小的微粒”,引导学生了解原子、分子、离子、原子核等微小微粒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加深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2)原子和分子:板书设计“原子和分子”,引导学生了解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构成、性质和运动规律,通过“拼图”游戏等实验活动,加深对原子分子的认识。

(3)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板书设计“元素和化合物”,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形式和规律。

(4)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实际应用:板书设计“化学反应”,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实际应用,如氧化、还原等。

3.实践拓展环节:板书设计:微观世界的进一步探索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如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样品的微粒、分析不同元素的特性等,进行实际应用和实践探索。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索更多有趣的微观现象。

4.总结环节:板书设计:微粒世界,奥秘无穷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的总结和思考,加深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激发科学探究的热情。

四、教学评估方法与标准通过课堂实验和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主要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估标准为:1.掌握更小的微粒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类方法;2.熟悉原子和分子的构成、性质和运动规律;3.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和探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苏科版)
总课题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总课时
第课时
课题
二、探索更小的微粒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通过阅读讨论了解科学家探索更小微粒的历程。
教学重点
知道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可以分的。
教学难点
不同物质相互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课札记
带电体。
5、质子、中子是最小的粒子吗?它们是更小的什么粒子组成?
6、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地研究探索更小的微粒,请按发现微粒的先后顺序,写出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梳理出答案,并以板书的形式建立知识体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用塑料尺(或塑料笔)摩擦头发,吸引小纸屑,验电羽等,做摩擦起电的实验。
问:(教师从原子的电中性引导学生讨论摩擦起电的实质)
问:在生活中有与此相似的现象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三、巩固练习
四、课外作业:
查阅资料写150字左右的小论文《微观世界探秘》并交流。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学生可以回答出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自然过渡到“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
二、新授课
科学家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在微观世界探索微小粒子,已经取得了辉煌成果,下面大家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本节内容了解一下科学家的探索历程。
问题:(投影)
1、有的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什么物质?

苏科版八年级下《7.2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师备课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7.2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师备课教案

近年来,人类的科技水平飞速提升,我们不断地在探索各种未知领域,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个世界。

其中,探索微观世界是科学家们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在这个领域里,物理学家们发现了许多神奇的现象,如光的波粒二象性、波尔-玻姆效应等等。

作为初中物理的教师,我们应该教授学生相关的物理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灵感与思辨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篇文章将聚焦于苏科版八年级下《7.2 探索更小的微粒》这一教材,介绍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备课方案。

一、教材主要内容苏科版八年级下《7.2 探索更小的微粒》这一章节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介绍了人类如何探索微观世界。

在教材中,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谈谈光的波粒二象性;2.解释波尔-玻姆效应的实验原理与结果;3.介绍超导物理的相关知识。

在学习上述内容时,学生需要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概念、波尔-玻姆效应的实验原理以及超导电性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或模拟来探讨相关知识,并通过讨论与交流来整合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备课方案1.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掌握光的波粒二象性、波尔-玻姆效应和超导电性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模拟演示等方式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教学方法:(1)听、讲、讨论:通过讲解、互动问答、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波尔-玻姆效应和超导电性的基础概念和实际应用,掌握相关公式和实验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观察、实验:通过观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探究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

(3)探究、综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原因与规律,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推理和综合分析。

3.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资源:选择质量高、内容丰富的视频、动画、图像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关物理概念和实验原理。

07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07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07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探索更小的微粒”。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物质的构成、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电子的发现以及元素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掌握原子的结构,认识电子,并理解元素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理解元素的概念。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微观构成,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元素的概念。

难点:原子核的结构,元素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空气、桌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更小的微粒。

2. 课堂讲解(1)讲解物质的构成,介绍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以及电子的发现。

(2)讲解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3)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如氢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而氦原子核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3. 课堂讨论(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4. 随堂练习(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原子的结构。

(2)请列举三种元素,并说明它们的共同特点。

(3)根据氢原子和氦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判断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了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以及元素的概念。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物质的微观构成2. 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3. 电子的发现4. 元素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原子的结构。

苏科版物理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教学案设计

苏科版物理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教学案设计

苏科版物理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教学案【课前预习】1.原子是由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2.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是 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是 电荷。

4.原子的结构又是什么呢?电子与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分?【课堂导学】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提出问题:原子是可分的,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以再分?阅 读课本,交流下列问题: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____________ 的核式结构模型。

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构成的, 位于原子的中心, 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

若把原子核看成是一个小球,则小球的半径约为 m ,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乒乓球,那么原子核只有 般大小。

原子核虽小,但几乎集中了整个原子的质量。

二、百年来科学家探索物质微粒的进展1.阅读课本,交流下列问题: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_______带正电,________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 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23①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②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③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氦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④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⑤1964年,盖尔曼提出质子和中子是由一种叫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4.阅读课本“图7-19 粒子世界的外貌”,请将组成物质的微粒按照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大致排列出来。

三、加速器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交流下列问题:1.什么是加速器?它有什么作用?2.我国在加速器方面有什么贡献?3.加速器在科学技术中有什么重大作用?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课堂练习】1.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 的构成的, 位于原子的中心, 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高速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7章第3节,主要内容包括:1. 原子的结构2. 原子核的组成3. 电子的发现4. 质子、中子的发现5. 原子、分子和物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原子核的组成,知道质子、中子的存在。

3. 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知道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原子核的组成,电子的发现过程。

2. 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组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组成,电子的发现过程,质子、中子的发现,以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3. 课堂讲解:a. 讲解原子的结构,强调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b.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介绍质子、中子的存在。

c.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解释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4.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原子结构模型的绘制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原子结构模型,并简要描述原子核的组成。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原子核的组成,电子的发现过程,以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7. 布置作业:a. 绘制原子结构模型,并写出原子核的组成。

b.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六、板书设计1. 原子的结构2. 原子核的组成3. 电子的发现4. 质子、中子的发现5.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绘制原子结构模型,并写出原子核的组成。

答案: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为它们在化学反应中不会被分裂成更小的粒子,但可以在核反应中被分裂。

《第七章 三、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三、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如原子、分子等)构成的,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历史演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微观粒子的行为,学习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微观世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索精神,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探究它们在物质中的作用和行为。

2. 教学难点:了解微观粒子结构模型的历史演变,理解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并能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微观世界。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显微镜、演示实验器材、分子运动演示器等。

2. 准备教材和参考书:用于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教学内容。

3. 安排教学时间:大约两小时,包括讲解、演示和互动讨论。

4. 准备教学场地:确保教室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便于学生观察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老师将介绍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让他们发现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

学生将被要求了解这些科学家们的发现过程,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 基础知识我们将讨论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将观察到物质的变化是如何由微小的粒子引起的。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到分子的运动和热能的产生。

3. 实验和活动学生们将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如让水蒸发、让冰融化、让火焰熄灭等。

这些实验将帮助学生理解原子和分子的运动如何影响物质的性质。

同时,学生也将参与小组讨论,讨论他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以及他们的猜想和假设。

4. 案例研究我们将展示一些具体的案例,如病毒、纳米技术等,这些案例将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将有机会讨论这些案例,并了解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5. 家庭作业和扩展阅读学生将被要求在家中复习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寻找一些与微观世界相关的有趣的事实和故事。

此外,他们还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原子和分子的科普读物,以增加他们对微观世界的了解。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等奖教案】新版苏科版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等奖教案】新版苏科版

7.3《探索更小微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2.过程与方法知道模型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及原子的结构教学难点:原子行星模型的理解三、教学资源塑料尺、毛皮、纸屑、塑料绳四、教学设计自主空间师:由上节课可知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是不是最小的呢?可不可以再分呢?师生共同观察课本P31。

得出结论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师:比如水分子H2O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石墨、金钢石、富勒烯都是碳原子组成的.现在我们知道了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呢?就让我们来进一步探索吧!大家请看,我这边有一根塑料尺,这里还有一些纸屑,现在当我用塑料尺靠近纸屑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师:你能不能凭借讲台上的仪器使这根塑料尺能吸引纸屑呢?学生结合小学自然课上的知识尝试完成实验.师: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师:我们可以看到摩擦后物体与物体之间有了某种作用,这种作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师:下面请大家利用带来的塑料绳做这样一个实验:用一只手抓住绳的一端,用另一只干燥的手自上而下的摩擦几次塑料绳.实验前大家猜猜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师: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什么?(摩擦可以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提问]1)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与此类似呢?2)既然原子是不显电性的,为什么摩擦能起电呢?师:1897年,汤姆生借助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知道原子中含有电子,后来人们经实验研究还发现原来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呢?这个问题也是卢瑟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卢瑟福对原子内部结构早就建立了一个模型,他认为原子核是由粒子组成的,可是如何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呢?卢瑟福就想用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原子核的方法,把粒子轰出来.谁来说说看他是怎么做的?他通过这种方法发现了什么粒子?师:假如当时他认为原子核是像实心球一样的,可能质子就不会是他发现的了.师:原子核里面还会不会有其他粒子呢?师:如果有是怎么被发现的呢?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曾经就有人想象原子核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中,而电子就像西瓜籽一样嵌在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你会怎样想象它们在原子内分布呢?师:关于原子的内部情况在历史上也争论了较长时间,但经过实验证明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也叫核式模型)比较符合实际.课本图7-14师:质子、中子能不能再分下去呢?如果能,它们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师:谁来说一说夸克的设想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我们知道了当时为了检验盖尔曼所提出的设想,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了使粒子获得巨额的能量,人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将粒子的运动速度加至极快,于是人们便不断的改进加速器.可见加速器是我们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质子、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那么夸克可不可以再分呢?师:如果想找到更小的微粒,假如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做?师: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发明探测工具,由放大镜到显微镜再到加速器,这些工具拓展了人们的视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还会继续深入下去.五、教学反思《9.3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意义,知道并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怎样运动,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怎样运动..教学难点: 知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怎样运动.三、教学设计自主空间(一)引入新课(交流与讨论)通过第八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那么力除了使物体发生形变,还能对物体产生什么效果呢? 请同学举例说明(二)新课教学1.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物体运动状态的几种表现形式有:(1)速度的改变;(2)方向的改变.3.(师生活动)(1)把粉笔由空中静止地释放,则它受不受力?受的是不是平衡力?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把粉笔由静止弹向空中,离手后,它受不受力?受的是不是平衡力?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一辆自行车,突然它的侧面受到了一个力的作用,则它还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吗?4.总结(1)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如果合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做;如果合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做,如果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将做 .(2)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是的;(3)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不受力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力平衡力静止状态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是改变的5.完成“WWW”第1、2、3题.(三)发《巩固案》四、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二、探索更小微粒
南京市文枢中学张恺宁
[设计说明]
本节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展示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世界:第一方面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制作水分子的模型,结合学生在有关科学、自然等课程中所获得的对原子、分子方面的基本认识,是学生认识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第二方面展示了比原子更小的世界,通过学生探究摩擦起电的活动,得出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使看起来很深奥的知识通过巧妙的探究活动来体会认识。

第三方面是展示了人们在探索原子内部的粒子世界所做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激励学生献身科学的志向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4、通过对微观粒子的了解,知道自然界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人类不断去探索、研究,感知微观世界的丰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教具学具]
石墨、金刚石分子模型;DNA分子模型;反映原子模型的课件;玻璃棒、纸屑、丝绸;阴极射线管;纸风车、水分子模型、塑料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2、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
课前研究(学习)的问题]
1、查阅资料,了解水分子的构成,并制作模型
2、了解一些微观世界中的粒子的基本知识
[保留板书]
二、探索更小的微粒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3.人类探索更小粒子的历程
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1919年,卢瑟福——发现了质子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1961年,盖尔曼——提出夸克的设想
[教学评价]
1、本节课的教学建立在老师与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第一节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分
子模型,接触到微小粒子,但深入到分子的内部去研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课前要安排学生搜集与阅读关于这一方面的资料,在课前与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与讨论。

2、本节是对微观世界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微观世界的奥妙,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建立“小”的概念,了解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3、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如多媒体得展示、观看教学碟片、采用网络教学等渠道来呈现,帮助学生认识微观结构和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究历程。

[教学资源]
从原子到基本粒子
寻找基本粒子之路:
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以后,原子研究成为物理学家的热门研究领域,原子不可分的观点消声匿迹,物理学家们不仅不再相信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组块,而且认为比原子小得多的原子核也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家族。

物理学家们全力以赴探讨原子学中的三大问题:第一,如何描绘可供人们直观想象的原子核蓝图。

第二,原子核中的作用力是何种性质的力第三,原子核中的各种成员受什么力学规律支配回答这三个问题都牵涉到原子核中的一些更小的微粒,也就是原子核物理中所说的基本粒子。

物理学家们尽管已抛弃了原子不可分的观点,但忍不住还是要问物质究竟是由哪些基本粒子组成的呢这个问题提出本身就隐含着一种在认识论上尚有分歧的假设,即物质可以被分成最基本的单位。

因此基本粒子的提法受到了许多哲学家的批评,但寻找基本粒子却成了世界物理学家共同的目标。

物理学家认为,在一定层次结构范围内,寻找基本粒子仍然是有意义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