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
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经济学的定义和起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应用领域1.3 教学活动引入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经济学的理解和认识1.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经济学应用领域的短文第二章:供需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2.2 教学内容市场需求的概念和原理供给的概念和原理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因素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图形表示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2.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原理进行解答第三章:价格机制让学生了解价格机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影响3.2 教学内容价格机制的概念和原理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影响价格控制和价格管制的效果分析3.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价格机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影响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价格控制和价格管制的效果3.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价格机制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四章:消费者行为4.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4.2 教学内容消费者行为的概念和原理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因素消费者需求的图形表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消费者行为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4.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消费者行为的原理进行解答第五章:生产者行为5.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生产者成本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5.2 教学内容生产者行为的概念和原理生产者成本的变动因素生产者成本的图形表示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5.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产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生产者成本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生产者行为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5.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5.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生产者行为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六章:市场结构与竞争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掌握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市场的区别6.2 教学内容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运行原理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和运行原理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和运行原理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和运行原理市场效率的概念和评估6.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不同市场结构的运行原理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市场结构的原理分析实际市场情况6.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6.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市场情况,判断其市场结构类型并评估市场效率第七章:生产要素市场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要素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7.2 教学内容生产要素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和运行机制资本市场的特征和运行机制土地市场的特征和运行机制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7.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产要素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生产要素市场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7.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7.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生产要素市场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八章: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政策8.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8.2 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和测量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和测量宏观经济政策的类型和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8.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8.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8.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经济问题,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的原理进行解答第九章: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9.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政策和影响因素9.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贸易政策的类型和目标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概念和原理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国际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和运行原理9.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国际贸易的政策和影响因素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国际贸易的原理分析实际国际贸易问题9.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9.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国际贸易问题,运用国际贸易政策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十章:经济学的应用与未来发展10.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在实际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10.2 教学内容经济学在实际领域的应用:如政策制定、企业决策、金融市场等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如行为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与经济学的关系10.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在实际领域的应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经济学的发展第十一章:行为经济学1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和补充11.2 教学内容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行为经济学中的主要现象:如参照依赖、心理账户、偏好反转等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如不完全理性、非静态偏好等行为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案例11.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和补充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行为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11.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1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行为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十二章:计量经济学1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应用12.2 教学内容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的概念和方法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和应用1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的演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12.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计量经济学软件(如R、Stata等)1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一个实际问题第十三章:环境经济学1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应用13.2 教学内容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的概念和原理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环境评估方法等环境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案例13.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实际环境问题13.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1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环境问题,运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十四章: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1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重要人物和理论14.2 教学内容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家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如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史的重要事件和变迁:如工业革命、大萧条、全球化等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1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重要人物和理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14.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1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经济问题,运用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十五章:经济学伦理与职业素养1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学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经济学家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15.2 教学内容经济学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家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经济学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和伦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涵盖了十五个章节的内容,包括引言、供需分析、价格机制、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与竞争、生产要素市场、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行为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以及经济学伦理与职业素养。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价格机制等基本经济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学基本概念:资源、需求、供给、市场、竞争等。
2. 微观经济学主要内容: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价格机制等。
3.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理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经济学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 第二课时:供求关系与市场均衡3. 第三课时:价格机制与市场失灵4. 第四课时: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5. 第五课时: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六、教学内容(续)4.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续):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
七、教学方法(续)1. 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现象,深入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原理。
2. 数据解析法:分析宏观经济数据,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以增强学生对宏观经济的感性认识。
八、教学安排(续)1. 第五课时: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 第六课时: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3. 第七课时: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4. 第八课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5. 第九课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九、教学评价(续)1.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2. 经济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经济学基础》教案了解收入分配
《经济学基础》教案了解收入分配经济学基础教案了解收入分配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收入分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理解收入分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3. 掌握收入分配的各种形式和方式;4. 分析不同收入分配制度的利弊。
二、教学重点1. 收入分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不同的收入分配形式和方式。
三、教学难点1. 不同收入分配制度的利弊。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2. 学生讨论和小组讨论。
五、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节:收入分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收入分配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经济产生的收入进行合理调配的过程。
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牵涉到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问题。
1. 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a. 劳动者获得合理报酬的原则:体现了对劳动价值的尊重和平等。
b. 以贡献为基础的分配原则:促进了创新和创造的动力,激发了个体和企业的积极性。
c. 保障和调节的分配原则:确保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2. 收入分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a. 促进经济增长:合理的收入分配激发个体和企业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推动经济的发展。
b. 社会稳定和和谐:合理的收入分配可以减少社会阶级和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c. 消费能力的提升:合理的收入分配可以增加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提升整体消费水平。
【第二节:收入分配的形式和方式】收入分配的形式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宜的方式。
1. 直接分配和间接分配a. 直接分配:由授权机关直接进行收入调配,如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
b. 间接分配:通过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进行分配,个体和企业凭借市场竞争力获取收入。
2. 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a. 资本收入:指通过资本投资和资本运作获得的收益,如股息、利息和房地产租金等。
b. 劳动收入:指通过参与生产和提供劳务获得的报酬,如工资和薪金。
3. 直接转移支付和间接转移支付a. 直接转移支付:由政府向社会弱势群体直接提供的金钱和实物援助,如社会救助和失业救济。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1.2 教学内容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1.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课堂讨论和提问第二章:市场与竞争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和竞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市场供需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的方法2.2 教学内容市场的定义和特征市场供需分析: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和市场均衡竞争的类型和影响竞争策略分析:价格战、差异化策略和市场定位2.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和分享2.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三章:消费者行为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需求曲线和价格弹性分析的方法3.2 教学内容消费者需求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价格弹性:弹性需求和非弹性需求消费者剩余和消费者福利3.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四章:生产与成本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和成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生产函数和成本分析的方法4.2 教学内容生产的定义和要素生产函数:劳动、资本和技术短期和长期生产分析成本的定义和分类: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短期和长期成本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4.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五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结构和竞争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竞争策略的制定方法5.2 教学内容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接受者和产品同质性垄断市场:市场垄断者和价格制定权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卖家控制市场竞争策略: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差异化策略和市场定位5.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和分享5.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六章:宏观经济学概述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基本工具6.2 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国民收入的测量、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供需平衡、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政策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6.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七章:供需平衡与市场机制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供需平衡和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供需分析、价格形成和市场出清的方法7.2 教学内容市场供需的基本原理价格形成和市场出清机制供给和需求的外部影响因素:政策、技术、消费者偏好等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7.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7.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测量8.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和分析8.2 教学内容国民收入的概念和重要性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生产方法、收入方法、支出方法GDP的经济解释和分析:GDP增长、GDP波动等8.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8.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九章:通货膨胀与失业9.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基本概念和原因让学生掌握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应对9.2 教学内容通货膨胀的定义、原因和测量失业的定义、原因和测量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经济效应:购买力下降、资源浪费等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应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9.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9.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0.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区别让学生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和战略选择10.2 教学内容经济增长的定义、测量和原因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层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人力资源、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战略选择: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10.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引言重点关注内容: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基础》课程设计
《经济学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市场、资源等。
2. 学生能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边际效应、机会成本、市场均衡等。
3. 学生能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及当前经济形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3. 学生能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进行经济学分析,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经济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经济行为习惯。
3. 学生能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经济学基本概念:介绍市场、供求、价格、资源等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石。
2. 经济学原理:讲解边际效应、机会成本、市场均衡等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
3. 经济学分析方法:教授图表、数据等经济学分析工具,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4. 我国经济发展概况:介绍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5.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组织,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章:经济学基本概念(第1-2节)2. 第二章:经济学原理(第3-4节)3. 第三章:经济学分析方法(第5-6节)4. 第四章:我国经济发展概况(第7节)5. 第五章: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第8-9节)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经济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3.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3.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起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
2. 讲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3. 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如供需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
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经济学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第二章:市场与竞争教学目标:1. 理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3. 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市场的概念和类型: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等。
2. 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
3.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垄断、外部性、公共品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基本构成。
2. 分析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
3. 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市场和竞争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市场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市场竞争的认识。
第六章:消费者行为教学目标:1.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掌握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3. 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内容:1. 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偏好、预算约束等。
2.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价格、收入、品味等。
经济学基础教案
第1章经济学概述(6学时)课题1.1 什么是经济学(2学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前提2.掌握经济学、经济资源、资源配置、机会成本等基本概念3.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模型4.计算机会成本5.运用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和分析现实问题6.提升节约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学、经济资源、资源配置、机会成本等基本概念难点: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练习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案例及实训资料六、教学进程课题1.2经济体制(2学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2.掌握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等基本概念3.掌握市场运行模型、价格机制4.能画出具体情况下的市场运行图5.能区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6.提升竞争意识、节约意识、大局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市场运行模型、价格机制难点: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案例及实训资料六、教学进程课题1.3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2学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2.理解学习经济学的意义与学习方法3.提升大局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2.学习经济学的方法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复习与测试资料六、教学进程第二章供求与价格理论(12学时)课题2.1 需求理论(2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需求的概念2.掌握需求定理3.掌握需求函数及其影响因素4.正确区分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5.能运用需求理论解释、分析现实问题6.提升竞争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需求定理3.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难点)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案例及实训资料六、教学进程课题2.2 供给理论(2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供给的概念2.掌握供给定理3.掌握供给函数及影响因素4.正确区分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5.能运用供给理论解释、分析现实问题6.提升竞争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供给定理3.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难点)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目的: 建立库房管理制度,保证物料在储存期安全储存。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适用对象:高中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3.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经济意识;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经济学的概念和分类2.供求关系与市场均衡3.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4.生产要素与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5.生产函数和生产率6.企业成本与成本函数7.市场形态与市场效率8.经济增长与发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经济学的概念和分类第一步:引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引入经济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经济学的概念和分类讲解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并介绍经济学的分类,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第三步: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经济学的特点和意义。
第四步: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经济学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供求关系与市场均衡第一步: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供给和需求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讲解供给和需求的含义,以及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并介绍市场均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三步: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解答问题的方式来巩固对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的理解。
第四步:课堂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第三课时: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第一步:引入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讲解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三步:示范演练老师通过多个实例,对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计算进行示范演练。
第四步: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在实际情境中应用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课时:生产要素与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第一步:引入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价格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生产要素与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讲解生产要素的种类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因素。
第三步: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和归纳,总结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关系。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 掌握经济学中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3.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经济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研究对象;3.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4. 生产要素的组合和生产函数;5. 需求与供给的基本规律;6. 市场均衡与经济效率;7.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8. 经济增长与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传递知识;2.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 演示法:通过图表、模型等形象化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和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介绍一个经济问题或案例,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和思考;2. 知识讲解:依次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假设和研究对象,并结合实际案例加深理解;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具体的市场场景,让学生进行需求和供给的分析,并给出市场均衡的解;4.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就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辩论;5. 演示与总结:通过图表或模型的演示,加深学生对市场均衡和经济效率的理解,总结课堂内容。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学PPT;2. 实际案例和图表资料;3. 学生讨论和互动。
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验:对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进行测试;2. 实际案例分析: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经济问题或案例,并基于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学反思:1. 经济学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结合案例和互动教学进行知识传授;2.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与概述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2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回顾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了解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1.3 经济学的分支学科阐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介绍其他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第二章:供需分析2.1 市场与竞争解释市场的概念和类型探讨竞争的作用和市场效率2.2 供给与需求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绘制供给和需求曲线图2.3 价格与市场均衡推导市场均衡的条件和结果讨论价格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3.1 边际效用与需求解释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与需求的关系分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2 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探讨生产要素的分类和作用计算短期和长期生产成本3.3 短期与长期成本分析比较短期和长期成本的差异分析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现象第四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4.1 完全竞争市场描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条件推导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决定4.2 垄断市场解释垄断市场的形成和原因分析垄断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决定4.3 竞争策略与市场效率探讨竞争策略的形式和效果评估市场效率的标准和条件第五章: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政策5.1 国民收入的测量介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分析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2 通货膨胀与失业解释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及其成因探讨通货膨胀和失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5.3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目标评估宏观经济政策的成效和局限性第六章:国际经济学基础6.1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介绍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6.2 国际贸易政策探讨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政策分析国际贸易组织和国际贸易规则6.3 国际金融市场描述国际金融市场的功能和结构探讨国际汇率的决定和国际金融政策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7.1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测量解释经济增长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介绍经济增长的测量方法7.2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索洛增长模型和新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7.3 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探讨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评估经济发展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第八章:财政与税收政策8.1 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解释财政政策的定义和目标探讨财政政策的工具和传导机制8.2 税收政策的设计与分析分析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类型讨论税收政策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影响8.3 财政与税收政策的案例研究研究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财政与税收政策案例评估案例中政策的成效和挑战第九章:货币与货币政策9.1 货币与利率探讨货币的定义和功能分析利率的决定和作用9.2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解释货币政策的目标和传导机制探讨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效果9.3 货币政策案例分析研究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案例评估案例中政策的成效和对经济的影响第十章:经济危机与经济政策10.1 经济危机的类型与影响分析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和滞胀等经济危机类型探讨经济危机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10.2 危机应对政策讨论危机时期政府的应对措施分析危机政策对经济恢复的作用和争议10.3 经济政策的长远挑战预测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讨论长远经济政策的方向和策略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经济学基础的全册电子教案,包括十个章节的内容。
《经济学基础》教学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经济学基础》教材的第五章第一节,主要讲述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知道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2.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
2. 教学重点: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经济学基础》、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供需关系。
2. 知识讲解:介绍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例题,如市场竞争对价格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竞争策略。
7. 板书设计: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解释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
2. 答案: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供求机制是指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供应与需求相互制约,形成价格。
竞争机制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式,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需要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全)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01
02
03
失业
阐述失业的类型、原因和 影响,探讨降低失业率的 政策措施。
通货膨胀
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影 响以及治理通货膨胀的政 策措施。
经济周期
介绍经济周期的含义、阶 段和特点,探讨经济周期 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阐述财政政策的工具、类型和效应,分 析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和局限 性。
垄断竞争市场
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 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
03
宏观经济学基础
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
01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介绍国内生产总值(GDP)等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阐述其含
义、计算方法和局限性。
02
经济增长
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影响因 素以及经济增长对国家和个人
的意义。
03
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学》(作者:XXX,出版社 :XXX)
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作者:XXX,出版社 :XXX)
02
微观经济学基础
需求与供给理论
03
需求定理
供给定理
均衡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 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 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需 求量越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 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 越高,供给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低,供 给量越小。
03
无差异曲线
表示在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
迹。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函数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 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5篇)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经济学基础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本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与思路1、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方式的设计本课程总学时为32,每周授课1次,每次3学时。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出勤占20%、作业成绩及课堂表现占20%2、各部分的学时分配与安排本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共计11章,具体各章学时安排见第二部分。
3、本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增补本课程最后选定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叶德磊编著),从其包含的章节内容看,涵盖了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内容深度也较适合非管理经济类的学生学习。
结合学时考虑,除5、7、13章内容大部分省略外,其他11章内容基本不进行过多的取舍与增补。
四、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本课程共包括11章内容,讲授时将采取先微观后宏观的顺序。
导论重点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章至第五章为微观经济学部分内容,其中第一章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第三章生产、成本理论和第四章不同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另一因素——供给的进一步解释;第五章分配理论研究商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六章至第十一章为宏观经济学部分内容。
第六章~第八章围绕国民收入决定核算和决定的内容展开,因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是各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将其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分析其效应与相互关系,以便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问题,以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第十一章财政与货币政策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具体的措施,4、各部分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讨论和习题巩固。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稀缺性、机会成本、边际分析等。
2、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弹性理论等。
3、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机会成本的计算和理解。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2、难点弹性理论的应用。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经济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与经济相关的现象,如商品价格的波动、就业选择等,引起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兴趣。
讲述一个简单的经济故事,如“一个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选择种植小麦还是玉米”,引出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概念。
2、经济学基本概念讲解(约 30 分钟)稀缺性:解释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强调这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机会成本:通过具体例子,如一个学生选择参加社团活动而放弃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理解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边际分析:以企业生产为例,说明企业在决定是否增加生产时会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3、经济学基本原理讲解(约 40 分钟)供求关系:详细讲解供给和需求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
通过绘制供求曲线,直观地展示供求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市场均衡:解释市场均衡的概念,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和数量。
分析当市场偏离均衡时,如何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自我调整。
弹性理论:介绍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数据让学生理解不同商品的弹性大小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
4、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约 30 分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5 人。
案例:给出一个关于市场供求变化的案例,如“猪肉价格的上涨与下跌”,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024年《经济学基础》教学教案
06
课堂互动环节与拓展思考
2024/2/29
27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思路
提问与回答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回答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 掌握。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经济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 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
设计经济学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演练,加深学生对经 济学原理的理解和体验。
贸易自由化政策
探讨降低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以及全球 化背景下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18
汇率制度及影响因素
汇率制度类型
介绍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等不同类型的汇率 制度及其特点。
汇率决定理论
分析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等理论对汇率决定的 解释。
汇率影响因素
探讨经济基本面、政策因素、市场心理等因素对 汇率波动的影响。
《经济学基础》教学 教案
2024/2/29
1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 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 • 经济学方法论与实证研究 • 课堂互动环节与拓展思考
2024/2/29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2/29
3
《经济学基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专业的 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
2024/2/29
19
国际金融市场及风险
2024/2/29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参与者和交易工具。
国际金融风险类型
分析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不同类型的国际金融风 险。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经济学产生初步的认识。
2. 教学内容:a. 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b. 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c.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d.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经济学家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学生讨论c. 案例分析4. 课后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著名经济学家的主要贡献。
二、第二章:供需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供需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市场均衡,能够运用供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a. 需求分析:需求的概念、需求曲线、需求弹性b. 供给分析:供给的概念、供给曲线、供给弹性c. 市场均衡: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d. 市场变动: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实验:模拟市场交易4. 课后作业:分析现实生活中供需变动的实际案例,运用供需理论进行解释。
三、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特点,掌握边际效用理论、生产要素组合原理等。
2. 教学内容:a. 消费者行为: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b. 生产者行为:生产要素、生产可能性、生产要素组合c.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d. 成本效益分析: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运用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4. 课后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行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实例。
四、第四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掌握竞争策略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a.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市场均衡b. 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价格歧视c. 寡头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竞争策略d. 完全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公共政策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竞争策略4. 课后作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竞争案例,运用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理论。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与内容概述1.2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3 经济学的分支与研究方法1.4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与主要经济学家1.5 课程学习指南与要求第二章:供需分析2.1 市场与竞争2.2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概念2.3 市场均衡与价格形成2.4 供求弹性2.5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3.1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3.2 边际效用与需求定理3.3 生产者行为与生产成本3.4 短期与长期生产决策3.5 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第四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4.1 完全竞争市场4.2 垄断市场与价格控制4.3 寡头垄断市场与竞争策略4.4 竞争策略与市场效率4.5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第五章: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政策5.1 国民收入的测量5.2 通货膨胀与失业5.3 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5.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5.5 宏观经济稳定与增长第六章: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6.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理论6.2 贸易政策与保护主义6.3 贸易收益与国际贸易模式6.4 经济一体化与欧盟6.5 国际贸易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七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7.1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与类型7.2 利率与资本市场7.3 金融机构的运作与风险管理7.4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7.5 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第八章:经济增长与发展8.1 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8.2 经济增长模型与因素分析8.3 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战略8.4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8.5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第九章:劳动经济学9.1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9.2 工资决定与就业波动9.3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率9.4 劳动政策与社会保障9.5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流动第十章:公共经济学10.1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10.2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10.3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评估10.4 政府间财政关系与财政分权10.5 公共经济学在政策分析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供需分析补充说明:深入讲解市场均衡的原理,包括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移动对价格的影响。
经济学基础教案完整版
03
国际经济学前沿动 态
如全球价值链、国际贸易规则重 构、数字货币与国际金融等最新 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的介绍。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03
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尊重市场规律,关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
发展。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导论、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包含若干章节和知识点。
课程时间
本课程共计36学时,每周3学时, 共12周。具体上课时间和地点由学 校安排。
生产者均衡
研究生产者在既定成本下如何实现产量最大化,或在既定产量下如何实现成本最小化的问题。
市场结构类型及特点
完全竞争市场
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是同质的,资 源可以自由流动,信息是完全的。在完全竞争市场 上,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市场价格由整个 行业的供求决定。
垄断竞争市场
市场上存在较多的卖者,产品具有差异性,厂商具 有一定的定价权。垄断竞争市场既有竞争又有垄断 因素,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 结构。
均衡价格理论
分析市场供求力量如何决定商品 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以及市
场失衡时的价格调整机制。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理论
研究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收入条 件下,通过选择不同商品组合来 实现最大的满足程度,即效用最
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阐述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 的增加,其从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 中所获得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01
经济全球化趋势
阐述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变革。
02
反全球化思潮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2、使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市场均衡等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需求与供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变动。
2、难点(1)弹性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商品价格的变动、市场上商品的供应与需求等,从而引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2、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约 30 分钟)(1)讲解经济学的定义,强调其是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以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学科。
(2)介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3)解释机会成本、边际分析等重要概念。
3、需求与供给(约 40 分钟)(1)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定义需求,即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分析影响需求的因素,如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以具体商品为例,如汽车,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需求。
(2)供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定义供给,即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分析影响供给的因素,如商品自身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以农产品为例,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供给。
(3)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画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直观展示价格与需求量、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解释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4、市场均衡(约 30 分钟)(1)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形成当市场上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生产者行为理论
本次授课的目的和要求:
明确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和两种具有替代性的要素投入与产量关系有关基本理论。阐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和规模报酬的变动规律。
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
1.生产函数
2.单一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3.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
4.规模经济
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学概念、稀缺性、机会成本、宏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作业:课后习题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示范操作□课堂讨论 □习题讲解□案例分析 □其他
其他:
本次授课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60分钟)
1.稀缺性
2.经济学的定义
3.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难点:无差异曲线,消费可能线
作业:课后习题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示范操作□课堂讨论 □习题讲解□案例分析 □其他
其他:
本次授课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 基本概念(15分钟)
1.欲望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参考资料: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30分钟)
1.效用
第三讲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次授课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掌握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了解影响消费者的其他原因。
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
1.欲望与效用
2.基数效用论
3.序数效用论
4.消费着行为理论的运用
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总效用、平均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作业:课后习题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示范操作□课堂讨论 □习题讲解□案例分析 □其他
其他:
本次授课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需求理论(2课时)
1.需求
2.需求量
3.替代品与互补品
4.影响需求的因素
5.需求定理
6.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参考案例:汽油与汽车 对房价的预期
第二节供给理论(2课时)
1.供给
2.总效用、平均效用
3.边际效用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消费者均衡
6.消费者剩余
参考案例:吃第三碗饭和第一碗饭的感觉
第三节序数效用论(30分钟)
1.消费者偏好
2.无差异曲线
3.边际替代率
4.消费可能线
5.预算线
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15分钟)
1.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
2.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重点:
1.需求与供给
2.市场理论
3.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政策
难点:
1.成本分析
2.国民收入的核算
参考
书目
及
资料
1.《宏、微观经济学(16版)》保罗.萨谬尔森华夏出版社
2.《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四版)》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
3.《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四版)》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
4.《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节单一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35分钟)
1.产量、总产量、边际产量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三节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35分钟)
1.等产量线
2.等成本线
3.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第四节 规模经济(20分钟)
1.规模经济
2.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3.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第五讲成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供需理论与供需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均衡原理以及均衡原理的应用,了解常用的价格政策。
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
1.需求理论
2.供给理论
3.均衡价格与均衡理论
4.需求弹性的应用
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需求、供给,需求弹性,供求定理
难点:需求量变动,供给量变动,供给、需求曲线的移动
2.供给量
3.影响供给的因素
4.供给定理
5.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均衡价格与均衡理论(1课时)
1.均衡价格的决定
2.供求定理
3.供求分析的运用
参考案例:5元电影票价的冲击
第四节 需求弹性的应用(1课时)
1.需求价格弹性和表达式
2.需求弹性的分类
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参考资料:薄利多销 谷贱伤农
经济学基础教案纲要
系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经济学基础
课程代码
学
时
分
配
总学时:48
学分
3
讲 授:34
课程类别
公共课( ) 专业课( ) 必修课( √ ) 选修课()
实 验:8
考核方式
随堂考试( ) 闭卷考试( √ ) 考查( )
课堂讨论:3
授课班级
习题课:2
选用教材
《经济学原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本次授课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关于成本的几组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各种成本的分析,了解成本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
1.成本和收益
2.短期成本分析
3.长期成本分析
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利润,利润最大化原则
难点: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规模经济
难点: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等产量线,等成本线
作业:课后习题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示范操作□课堂讨论 □习题讲解□案例分析 □其他其他:Biblioteka 本次授课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 生产函数(15分钟)
1.生产要素
2.生产函数
5.《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检查
情况
记录
第一讲经济学概述
本次授课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掌握宏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法,了解机会成本。
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选择与机会成本
参考资料:布利丹毛驴
参考案例:上大学的机会成本黄油和大炮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45分钟)
1.宏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0分钟)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2.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第二讲需求与供给
本次授课的目的和要求:
机 动:1
课程
教学
目的
与
要求
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一些简单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能够运用基本的图表来分析、解决问题,并能对一些经济政策有所了解。
要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按时完成作业,配合老师的教学管理。
课程
教学
重点
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