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盐化工区域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划

盐化工区域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划首先,盐化工区域的发展现状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在过去几十年里,盐化工区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发展。
这些区域拥有丰富的盐资源,并且在化工加工领域有着较高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这些因素为盐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盐化工区域的发展规划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盐化工区域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以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首先,该规划需要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其次,该规划需要确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以确保盐化工区域的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在盐化工区域的发展规划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加强盐资源的综合利用。
盐化工区域应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盐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其次,需要推动盐化工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盐化工产业在与石化、化工等行业的结合中具有重要的潜力和机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优势互补。
此外,还需要加强盐化工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改进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实现盐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
最后,盐化工区域的发展规划需要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
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和支持,可以为盐化工区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也可以在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进一步推动盐化工区域发展的步伐。
总的来说,盐化工区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只有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才能够实现盐化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目标。
陕西省科技计划申报指南(2024年)

2024年度陕西省科技支配项目申报指南本次发布的科技支配申报指南包括:陕西科技统筹创新工程支配和陕西省科学探讨发展支配,指南内容如下:陕西科技统筹创新工程支配一、重点产业创新链依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总体思路,结合全省重点产业规划和布局,凝炼煤化工、石油自然气化工等重点产业创新链,以攻克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或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需求为目标,部署创新工作。
(一)重点方向工业领域1.煤化工产业(1)低变质煤中低温热解关键技术示范及产业化(2)低变质烟煤的分质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技术(3)粉煤及粉煤中低温热解固体产物半焦的综合利用(4)煤合成自然气技术(5)中低温煤焦油的高效回收和深加工利用(6)煤制油关键技术(7)煤基合成化学品的生产技术和应用的探讨(8)氯碱化工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和应用的探讨(9)煤化工工业示范装置关键技术产业化(10)超临界水煤气化制氢耦合发电技术2.石油自然气化工产业(1)炼厂副产烃类提取转化关键技术开发(2)丙烯下游产品开发制备关键技术(3)甲醇下游产品开发制备关键技术(4)石油自然气芳烃类下游产品开发制备关键技术(5)丙烯酸及酯类化合物合成关键技术(6)自然气干脆转化利用关键技术(7)丙烯干脆氧气环氧化合成环氧丙烷关键技术产业化(8)低表面能氟硅聚合物的制备技术及应用(9)含氟液晶中间体的探讨开发(10)国Ⅴ标准干净油品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3.新能源汽车产业(1)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研发(3)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研发(4)自然气(CNG、LNG)汽车关键技术(5)HPDI LNG重卡关键技术(6)替代能源汽车关键技术(7)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8)动力与储能电池研发(9)电动汽车平安性关键技术研发(10)电动汽车复合制动技术研发4.软件产业(1)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核心软件研发(2)支持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移动互联网软件研发,如中间件及大型应用(3)煤炭、石油、电力、通信等领域装备智能化嵌入式软件研发(4)移动电子商务标准研发(5)电子商务平台中智能搜寻引擎等核心技术研发(6)移动互联网中隐私爱护关键技术研发(7)才智政务、才智交通、才智公共平安、才智教化等大型才智应用(8)基于移动终端的云服务关键技术应用示范(9)移动互联网络平安认证及平安应用中关键技术(10)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控防治系统部署方案及关键技术5.集成电路产业(1)4G移动通信芯片及支持现有4G标准的SOC芯片(2)面对高端SOC芯片的高速接口和高效限制IP核研发(3)平面显示器配套集成电路开发(4)绿色节能电源管理芯片、专用智能计量芯片、电子安防芯片的研发(5)大功率MOSFET和IGBT器件设计及生产(6)驱动组网限制LED才智照明SOC芯片开发(7)基于GPS/北斗的卫星导航SO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8)基于互联网应用的超低功耗智能传感芯片、基于物联网应用的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芯片系统研发(9)高速大容量存储技术研发及相关产品设计(10)模拟、数模混合、MEMS、高压电路、GeSi等特色工艺开发(11)高密度小体积封装和3D封装工艺技术6.航空、航天及位置服务产业(1)先进通用飞机设计及发动机关键技术(2)先进通用飞机机载设备及航电关键技术(3)通用飞机地面导航设备(4)高精度天线等核心组件,以及导航传感一体化核心部器件研发(5)室内外定位融合服务平台及终端设备研发(6)兼容型北斗导航终端、北斗高精度授时设备及其组件的研发及产业化(7)高辨别率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遥感一体化综合处理和分发应用等关键技术研发(8)面对深空探测应用的抗辐射集成电路芯片7.新材料产业(1)高效钼精矿焙烧关键技术及装备探讨(2)高品质二硫化钼制备技术探讨及产业化(3)高性能钼及钼合金的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4)宽幅钼及钼合金板片材产业化(宽度≥600mm)(5)高性能低氧TZM合金制备及产业化(D含量低于200PPa,拉拉强度高于710MPa)(6)钼酸铵制备过程清洁生产技术探讨及产业化(7)石煤钒矿中的钒、碳的高效富集技术探讨(8)矿湿法冶金过程中的废水综合治理及清洁生产(9)高纯金属钒制备工艺探讨及产业化(10)氮化钒制备高效关键技术的研发(11)大尺寸电子级超导磁控直拉法单晶硅制备关键技术及装备(12)高端金属镁产品研发及产业化8.城市轨道交通产业(1)机车电气限制装置、变流装置、传感器、轮对、转向架等机车车辆配件(2)轨道交通装备整机技术(3)轨道交通装备驱动系统技术(混合动力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快速轨道车辆装备技术)(4)轨道交通装备牵引与限制系统关键技术(5)机车车辆网络限制关键技术(6)钢轨的探伤、打磨、检测技术(7)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及运维起重、作业装置、状态检测关键技术(8)地下轨道勘察与设计技术(9)地下轨道交通空间信息化施工关键技术(10)地下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的自动化监测技术与设备9.现代服务业产业(1)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2)基于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微小型电子商务群运营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3)健康服务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4)面对公众财宝管理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5)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研发与应用示范(6)科技金融合作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1.29•【字号】•【施行日期】2021.01.29•【效力等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1月29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陕西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五年。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意见》,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全省“十四五”发展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5年2月和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五个扎实”“五项要求”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陕西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也是全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的总遵循、总依据。
“十四五”规划由《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专项规划和市(区)规划组成。
本《纲要》是基础性、战略性规划,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省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方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的任务安排,是完善全省经济治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和经验,科学审视省情特征趋势,准确把握发展环境复杂深刻变化特征,明确指导方针,确定合理奋斗目标,开启新的历史征程。
盐化工的发展趋势

盐化工的发展趋势盐化工是指将天然盐矿资源进行提炼、加工和变性,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行业。
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盐化工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以下是盐化工的发展趋势:1. 环保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法规的逐渐完善,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环保问题,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节能减排: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影响,盐化工企业需要不断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采用热泵、余热利用等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3. 产品升级换代: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盐化工产品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例如,传统的氯化钠产品逐渐向高纯度、微细化方向发展,可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
此外,盐化工企业还可以通过深加工、改性等手段,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功能性的化工产品。
4. 科技创新:盐化工企业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盐化工技术的突破和升级。
例如,利用新型催化剂、新工艺等技术,改进传统的盐化工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5. 国际合作:盐化工企业需要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盐化工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实现产业国际化。
6. 多元化发展:盐化工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
例如,与石油化工、冶金、纺织等行业合作,开发出更多新产品。
此外,盐化工企业也可以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工产品。
7. 健康与安全:盐化工企业应更加重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同时,注意化学品的安全储存和运输,防止事故和污染的发生。
8. 人才培养:盐化工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技术人才,推动盐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第六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第六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14•【字号】陕政发[2008]21号•【施行日期】2008.05.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第六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纪要的通知(陕政发(2008)21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第六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纪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陕西省人民政府二○○八年五月十四日第六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纪要2008年4月27日至29日,省委、省政府在榆林召开第六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省委副书记、省长袁纯清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省委常委、副省长洪峰出席会议。
省级有关部门和延安、榆林、西安、渭南市负责同志,延安、榆林两市县区负责人和有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举行了府谷皇甫煤化工园区暨大唐煤电化一体化项目、府谷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公司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产业园暨延长150万吨甲醇、王圪堵水库、华电榆横电厂、榆天化公司140万吨甲醇等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的开园、开工和奠基仪式,举行了榆林榆阳机场落成启用仪式和榆林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揭牌仪式,召开了兰炭产业“关小上大”结构调整工作现场会。
座谈会在全面总结2007年基地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当前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推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跨越发展的工作措施,这必将有力地推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陕北已步入跨越发展轨道,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已初具形态会议认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方面根据基地资源禀赋和国内外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始终坚持“三个转化”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工作方法,始终坚持项目推进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创新共建基地、共享成果的合作机制,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一派生机、日新月进、其势迅猛、必成大业的发展态势。
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路径及建议

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路径及建议作者:张鸿施磊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5期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迁方向,是基于全面剖析我国现阶段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背景下,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本文立足于陕西资源禀赋,深度剖析产业发展现有布局,探寻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地域优势,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三方面入手,为陕西锚定产业转型关键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突破路径,推动陕西依托自身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与竞争点。
当前,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为生产力的跃迁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成为可能。
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升级与变革。
当前,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积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是陕西面临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因此,探索陕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路径,是陕西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
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版图下所孕育的全新经济引爆点,是传统生产力的跃升与进步,是以技术攻关为抓手、创新驱动为支撑、质量牵引为纽带,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规律的新生产范式。
第一,技术攻关夯实生产力基础。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数字技术的攻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关键性颠覆性技术通过搭建全新应用场景、赋能传统工艺升级和转变生产经营模式,为打造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生产力提供转型思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应运而生。
第二,创新驱动引领生产力变革。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自主自强创新能力,筑牢竞争优势,创新成为驱动生产力向“新”、向“优”变革的重要引擎,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三重维度为核心,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作为任务导向,为新质生产力的打造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榆林盐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调研报告

xx 盐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调研报告榆林地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岩盐资源,并且储量大、品位高,是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又一大优势资源。
盐是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以盐为原料,可生产工业和农业用产品达15000 种之多。
传统观念认为,不包括海水淡化和水处理技术,以原盐为原料的化工和制盐后的苦卤工业称为盐化工,其产品主要是两碱行业的纯碱、烧碱、液氯、盐酸等大宗基础化工原料,还有钾、镁、溴等系列产品,但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逐渐扩展到盐化工领域,而盐化工也逐渐向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领域渗透。
这些大宗基础化学品还可进一步深加工形成产品系列,如有机氯产品系列、无机氯产品系列、氯酸盐系列和氢气产品系列等,它们可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肥皂、染料、冶金、陶瓷、玻璃、塑料、医药等领域,也可用制造漂白粉、有机化工中间体、合成树脂、香料、除草剂、防腐剂、灭火剂等,在可以创造出庞大的下游产业的今天,盐资源当之无愧地成了可以与石油、天然气等并驾齐驱的项目引擎之一。
所以大力开发榆林岩盐资源,发展以盐为原料的化工工业,形成煤、气、油、盐全面发展格局,既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能源化工基地的战略抉择,也是全面加快南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
为了更好地促进岩盐资源的开发利用,科学有序地发展榆林盐化工产业,我对榆林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参考和吸收了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参阅。
、xx 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榆林是陕西省唯一的盐产区,除没有海盐外,岩、湖、井、土硝盐均有,特别是岩盐资源储量丰富。
根据长庆油田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见盐钻孔资料分析,榆林岩盐分布区域北起神木尔林兔陕西内蒙交界,南至延安,西至靖边,东至佳县,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远景储量达6 万亿吨,是一个特大岩盐田。
2000年11月国土资源部《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绥德盐矿勘察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国土资认储字[2000]51 号)认定,勘探区内资源储量合计8854 亿吨。
陕西省盐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陕西省盐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作者:钱虹周立秋任佳妮杨程凯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02期摘要:本文分析了陕西省盐化工产业现状,结合陕西的资源及环境特点探讨了陕西省盐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alt chemical industry status of Shaanxi,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salt chemical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haanxi and proposed development proposals.关键词:盐化工;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Key words: salt chemical industry;sustainable development;cyclic economy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042-021 陕西省盐及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陕西拥有丰富的井矿盐资源,占全国岩盐总储量的26%,是一个特大岩盐田。
目前陕西省原盐产量为3万吨/年,占全国总产量的0.43%,据2009年统计局数字,陕西省2008年烧碱产量28.05万吨,纯碱为2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1.52%和1.48%。
表1说明了近几年陕西省两碱产量和全国的两碱产量,数据显示陕西省的盐和盐化工没能合理协调的发展。
随着外围环境的发展,陕西省逐渐加大对盐化工产业的投资力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渐提高。
截止2011年底,陕西省全省规模以上盐化工企事业共有12家,总资产82.5亿元,职工总数1.2万人。
2011年盐化工产业完成总产值56.74亿元,同比增长32.3%;完成销售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28.1%;实现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3.2%。
主要产品产量:烧碱41.46万吨,纯碱27.6万吨,聚氯乙烯47.7万吨,氯化铵28.9万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5.18•【文号】发改产业[2015]1047号•【施行日期】2015.05.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石油及石油工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发改产业[2015]10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有关咨询机构,行业协会,中央企业:经国务院同意,我委印发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发改产业[2014]2208号,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石化产业布局进行了总体部署,旨在通过科学合理规划,优化调整布局,从源头上破解产业发展的“邻避困境”,提高发展质量,促进民生改善,推动石化产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
与此同时,国务院出台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等文件。
为做好《方案》及相关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近年来,国内陆续发生多起因PX等项目建设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不仅严重损伤了政府公信力,而且损害了石化产业声誉,对产业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
今年4月6日古雷石化基地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PX装置发生爆炸燃烧事故,再次引起了民众和媒体对石化产业发展的关注。
这些事件的发生,既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松懈、地方监管缺失密不可分,也与民众对PX等石化产品认知不足、舆论宣传引导不够密切相关。
为此,各有关方面要加强石化知识的科普,提高民众认知水平;要重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凝聚社会正能量,为《方案》实施及重大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作用,分级分类做好专题宣传、公益广告和形象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及时发布产业发展动态,积极回应舆情热点和公众合理关切。
陕西榆林原盐及盐化工进展

盐化工总厂是江汉 油田的用 电大户 , 电费支 出占总变动 成本的 6 5 %。湖北省 电网实 行新 的“ 峰平 谷 ” 分 时 电价 方 案, 将 一天分为 6 h的峰段 、 1 0 h的平段 、 8 h的谷段 , 对各 时 段分别制订不 同的基本 电价。可离子膜 电解槽 是从 国外 引 进 的精 良设备 , 价格 昂贵 , 装置 负荷与峰 谷时段 稍微调节 不 到位 , 就会造成停车 , 甚至损伤设备 。 连续几天 , 江汉油 田盐化工总厂氯碱厂分管生产 的总调
第 2期
氯
碱
工
业
月2 8日投产 ; 第 2期 1段 1 5万 t / a烧碱 装置 于 2 0 1 0年 l 0
将 电解装置 电流负荷从 5 0 k A提升到 8 1 . 7 k A 。
月2 5日投产 , 第 2期 2段 1 5万 t / a烧碱 装置 于 2 0 1 1 年1 1 月2 8日投产 , 第 2期第 3和第 4段共 3 0万 t / a烧碱装 置于
除烧 碱装置之外 , 企业 目前配套 氯产 品主要 为商 品氯、 氯苯等。该企业 目前正在紧张施工 的 3 O万 t / a 烧碱 工程 已 进入核心设备安装阶段 , 预计投产时间为 2 0 1 3年 9月 。
华 星化工将建 3 0万 t / a烧碱 项 目
安徽华 星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发布公告 , 该公司将在控股
元。
计2 0 1 3年第 3季度建成投产 ; 已建成投产 的 2 4 0万 m L N G ( 液化天然气 ) 项 目, 填补 了国 内同行 业 利用合 成氨 尾气 加 工L N G的空 白。同时 , 投资 3亿元 的循 环园 区尾气 综合 利
陕西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陕西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一、背景介绍陕西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为了推动陕西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制定陕西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发展目标1. 建立完善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推动陕西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3. 提高新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4. 加强新材料产业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重点1. 建设新材料研发创新平台,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材料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2. 加强新材料产业链的整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陕西新材料产业的竞争力。
3. 加强新材料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新材料专业人才。
4. 加大对新材料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5. 加强新材料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国际先进的新材料技术和项目引进。
四、政策措施1. 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2. 建立健全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为新材料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3. 加强新材料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4. 加强新材料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
5. 加强新材料产业的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发展。
五、预期效果1. 到2025年,陕西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成为陕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 新材料产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高陕西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 提升陕西新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品牌。
4. 推动陕西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陕西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总结陕西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旨在推动陕西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综放工作面矿山压力监测研究

中图分类号 : F 4 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4) 0 2 - 0 0 4 2 — 0 2
1 陕西省盐及 盐化 工产 业发展 现状
陕 西 拥 有 丰 富 的 井 矿 盐 资 源 , 占全 国 岩 盐 总 储 量 的 2 6 %, 是 一 个 特 大 岩 盐 田。 目前 陕 西 省 原 盐 产 量 为 3万 吨/ 年, 占全 国 总 产 量 的 0 . 4 3 %, 据 2 0 0 9年 统 计 局 数 字 , 陕 西 省2 0 0 8年 烧 碱 产 量 2 8 . 0 5万 吨 , 纯碱 为 2 8万 吨 , 占 全 国 总产 量 的 比重 分 别 为 1 . 5 2 %和 1 . 4 8 %。 表 1 说 明 了近 几 年
3 2. 7 9 41 . 3l
2 1 . 5 9
2 2 _ 3 4 2 8 . O 5 2 4 . 6 2
2 5 . 3 8
2 6 . 7 2 8
5 9 5 2 . 7 8 1 8 5 2 . 1 5 8 45 . 1 1 8 9 1
致 煤 矿 开 采 工 作 无 法顺 利 的进 行 。
・
4 2・
价值工程
陕西省盐化 工产 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T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a l t C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i n S h a a n x i Pr o v i n c e
钱虹⑩ QI A N H o n g ; 周 立秋②Z H OU L i — q i u ; f  ̄ 佳 妮②P E N J i a — I l i ; 杨 程凯②Y A N G C h e n g — k a i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6.09.13
•【字号】陕发改高技〔2016〕1159号
•【施行日期】2016.09.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十三五”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陕发改高技〔2016〕1159号
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西咸新区经济发展局,各国家级开发区(基地),有关企业、高校、科研单位: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将《陕西“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9月13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西部[2014]296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西部[2014]296号](https://img.taocdn.com/s3/m/4b672b9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9.png)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正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西部[2014]29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请陕西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2号)批复精神和《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要求,依法依规组织编制西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报我委备案后实施。
附件: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年2月19日附件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8 号)和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有关要求,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探索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特制订本方案。
一、设立西咸新区的重要意义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包括两市 7个区县的部分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引领大西北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打造向西开放重要枢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建设西咸新区有利于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
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具备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基础条件。
盐化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化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项目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项目承办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建设地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建设规模及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建设条件及厂址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主要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建设地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自然地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社会经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5抗震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6交通条件及外部协作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瞻远瞩 争创一流 守土夯基 创誉塞上

高瞻远瞩争创一流守土夯基创誉塞上(引)榆佳工业园区跨越领跑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主)(有图)有经济学家说榆林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是南北经济的巨大差异和不平衡,在榆林、佳县两座古城之间,一片产业新区正拔地而起。
这里是塞上榆林规划以“一大三小一特色”五个产业集群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新区,这里是推动城镇化发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又一处高地——它就是位于佳县王家砭镇的榆佳工业园区。
它以数百亿元的投资规模引领陕西企业群发展规模,以创新开拓的思路跨越领跑县域经济,成为榆林南部县域经济升级的成功典范。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小标)佳县自然条件差,气候干旱少雨,一直以农业为主,基本上没有工业。
2006年,佳县王家砭镇勘探出富足的岩盐资源,这个消息让佳县人民喜出望外。
于是,佳县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提出建设盐化工集中区,这个计划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佳县由此揭开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2010年,榆林市政府将“佳县盐化工集中区”更名为“榆佳工业园区”,同时成立榆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园区重点构建以盐化工、新材料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装备制造、特色轻工和房地产业为辅,文化休闲产业化为补充的“三大三小一补充”的产业发展体系。
园区总规划控制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面积约40平方公里。
用地整体分为三个片区,西北片区为综合服务基地,中部及东南片区为工业生产基地。
大部分工业经济较发达的县份,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破坏。
而佳县则不同,因为工业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目前,佳县仍然拥有着完好的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这是佳县建设工业园区非常宝贵的优势。
由此,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以保护环境为目标,以清洁生产为手段,以综合利用为目的,积极落实环保措施,严格实施安全生产,打造循环经济,坚持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让效益与环境协同并进。
在发展中保护自然生态,努力建成全市唯一的绿色生态工业园和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8.30•【字号】陕政发[2004]39号•【施行日期】2004.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陕政发[2004]39号2004年8月30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西部大开发工作,今年3月份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6号)。
为了更好地把我省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根据国发〔2004〕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贯彻实施意见:一、继续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要继续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在5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在200亿斤以上。
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广良种、地膜覆盖、复合肥料、生物农药等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减负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收购市场,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
认真做好土地管理工作。
贯彻有保有压的原则,既要坚持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又要落实国务院明确允许的用地政策,缓解一些地方合理、急需用地的压力。
继续大力开展以小型水利工程和淤地坝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努力增加耕地面积。
发挥我省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坚持“稳粮、优果、兴牧”的方针,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一批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中心和市场流通等项目的建设,增加农业综合效益。
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开拓农民增收空间。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榆横工业区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榆横工业区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7.08.28•【字号】陕环函〔2017〕637号•【施行日期】2017.08.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榆横工业区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陕环函〔2017〕637号榆横工业区管委会:2017年7月25日,我厅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名单附后),在西安市召开了《榆横工业区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技术审查会。
根据修改后的报告书和审查小组的评审结论,提出审查意见如下:一、榆横工业区包括榆林经济开发区、榆阳区部分区域和横山区部分区域,总面积为914平方公里。
规划核心区包括榆林高新区和榆横工业园区两部分。
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二、《报告书》在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识别了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开展了规划区开发回顾性调查与分析、规划协调性分析,预测和评价了规划实施可能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带来的影响,开展了环境承载力分析和公众参与等工作,提出了规划优化调整建议以及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报告书》基础资料基本详实,评价方法总体适当,提出了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初步的减缓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三、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榆林市国土空间综合规划(2015-2030)》、陕西省和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等相关规划基本协调一致,发展目标、布局、结构和规模基本合理。
区域水环境容量有限,且已成为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应按照报告书要求和审查意见进一步优化规划方案,提高废水回用量,降低园区废水排放量。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榆政发〔2017〕49号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榆政发〔2017〕4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榆林市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榆林市人民政府2017年12月28日榆林市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17〕3号),全面深化盐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盐业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
以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为核心,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依法治盐,创新管理模式,健全食盐储备,严格市场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监管到位的市场环境,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逐步建立市场化食盐运营体系和新的盐业管理体制。
(二)基本原则。
突出食盐安全。
完善食盐监管体制,加强企业规范条件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食盐储备体系,拓宽碘盐供应渠道,保障食盐质量,实现科学补碘。
释放市场活力。
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全面放开食盐价格,非食用盐运销管理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鼓励企业自主经营、产销一体,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做优做强,为我市盐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注重统筹兼顾。
把确保食盐安全和激发市场活力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各项改革措施,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工作指导和效果评估,确保盐业体制改革稳妥推进。
坚持依法治盐。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创新管理方式,实施依法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盐化工是指利用盐或盐卤资源,生产纯碱、烧碱、盐酸等相关化工产品以及进一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化学工业。
盐化工产品用途极为广泛,主要应用于化工、建材、轻工等多个行业。
为适应我省能源化工产业迅猛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提高我省盐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水平,推动我省盐化工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实施期为2012-2015年,展望至2020年。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产业现状我省盐化工起步于1958年的西安化工厂,经过多年发展,产业规模已处于全国中游水平。
截止2011年底,全省规模以上盐化工企事业共有12家,总资产82.5亿元,职工总数1.2万人。
2011年盐化工产业完成总产值56.74亿元,同比增长32.3%;完成销售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28.1%;实现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3.2%。
主要产品产量:烧碱(折纯)41.46万吨,纯碱27.6万吨,聚氯乙烯47.7万吨,氯化铵28.9万吨。
(二)发展优势我省盐化工产业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是盐资源储量丰富。
我省盐资源以岩盐为主,集中在陕北地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内伊陕斜坡的东部,在早奥陶纪形成的米脂凹陷内。
分布区域北起神木、南至延长、西至靖边、东至佳县,主要分布于榆阳、米脂、绥德、佳县、清涧、吴堡、横山等县(区),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远景储量达6万亿吨。
2010年我省盐保有储量8857亿吨,位居全国第一。
二是能源供应充足。
盐化工产业属于高载能基础产业,陕北地区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能源化工基地,电力、煤炭等能源供应充足,具有发展盐化工产业得天独厚的能源优势。
截止2010年底,全省电力装机总量达到2542万千瓦,预计2015年电力装机将达到6000万千瓦(含“西电东送”2370万千瓦);煤炭保有储量1654亿吨,居全国第4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2.49亿吨,居全国第6位;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5628亿立方米,居全国第4位。
三是发展潜力较大。
陕北地区处于我国承东启西的结合部,已形成“一纵两横”的铁路骨架格局和“一纵三横”的高速公路格局,交通便利,市场辐射半径大,具有发展盐化工产业的区位优势。
陕北地区将建成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相比,我省盐化工产业的规模和水平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十二五”期间,随着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陕煤化集团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延长石油精细盐化工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陕北地区将形成较为完善的盐化工产业链,盐化工和煤化工协调发展前景广阔。
虽然有着诸多优势,但目前我省盐化工主要产品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存在着资源勘探力度不够、企业规模较小、以初级产品为主且产品结构单一、新技术研发不够等一些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全国盐化工产业将进入注重结构调整、提升增长质量的新阶段。
盐化工产业及相关上下游企业间的资源重组、高附加值新产品制造技术的研发推广、环境友好型生产工艺的广泛应用等将成为这一阶段盐化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这也为我省盐化工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快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促进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将拉动我省投资的大幅增长,包括盐化工产品在内的基础工业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
三是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初具规模,从基础设施、资金、人才等多方面为盐化工产业提供了加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四)面临挑战与此同时,我省盐化工产业发展也面临挑战。
一是低端盐化工产品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我国不仅是世界盐化工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和消费地,同时也是重要的产品输出国。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减小加剧了国内盐化工产业间的市场竞争,不利于我省盐化工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现代盐化工产业体系亟需建立。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盐化工产业逐渐形成了以两碱、聚氯乙烯为核心,以有机氯化物、无机氯化物及精细化工产品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盐化工产业体系,具有产业链长、产品多样化、精细化工产品高附加值等特点,我省在发展精细化工产品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三是高新技术研发应用成为制约盐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
陕北地区常年属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资源短缺、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只有坚持研发并应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最大限度的实现节水和减排,这样才能保障我省盐化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资源优势,按照规模化、园区化、基地化和循环经济的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盐化工与能源化工等产业协调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大力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坚持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发展,实现盐资源大省向盐化工强省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1、科学规划与市场导向相结合。
发挥科学规划的引导作用,综合考虑资源质量、环境容量、水资源总量以及国内外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应用示范工程。
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盐资源就地转化和深加工,坚持以氯的消耗量确定氯碱产业的发展规模,限制单纯生产低附加值原料性产品,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2、盐化工发展与能源化工发展相结合。
充分发挥盐、煤、油、气资源的综合优势,以与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规模相配套为基础,依据园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下游产业链的不同需求,合理布局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推动盐化工产品与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产品相结合,实现盐化工和能源化工一体化协调发展。
3、做大做强与做精做细相结合。
依托延长石油集团、煤化集团等骨干企业,采用先进盐化工技术,建设大型盐化工项目,提高盐化工产业整体规模。
同时,依托“两碱”向下延伸产业链,向精细化工产品、高端盐化工产品发展,实现资源深度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4、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加强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
坚决贯彻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清洁生产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资源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实现资源、产业、环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1、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到2015年,盐化工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40%。
主要盐化工产能有较大增加,2015年实现烧碱产能185万吨,聚氯乙烯产能200万吨,纯碱产能110万吨。
2020年达到烧碱产能420万吨,聚氯乙烯产能380万吨,纯碱产能160万吨。
在满足省内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2、平均规模进一步扩大。
“两碱”装置规模显著扩大,到2015年烧碱平均规模达到50万吨/年以上,联碱法纯碱达到50万吨/年,氨碱法纯碱达到120万吨/年。
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平均规模达到50万吨/年。
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生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氯化聚氯乙烯等高端盐化工产品。
聚氯乙烯要逐步减少电石法规模,利用煤化工产出的乙烯生产聚氯乙烯。
到2020年盐化工精细化工产品和高端产品占30%以上,原料就地采卤率达到85%以上。
新建项目进入盐化工园区建设达到100%。
4、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水平显著提升。
盐化工产品单位能耗显著下降,到2015年,吨烧碱综合能耗0.53吨标煤(45%液碱)、水耗6.5吨;吨聚氯乙烯(电石法)综合能耗0.24吨标煤,水耗8.5吨;吨纯碱综合能耗氨碱法0.44吨、联碱法0.3吨标煤,水耗小于10吨(氨碱法)、小于7吨(联碱法)。
单位产品的废水量、固体废物量、化学需氧量下降10%。
纯碱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8%,烧碱氯水回收利用率100%,聚氯乙烯废水回收率90%。
三、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一)产业布局陕北地区利用当地丰富的岩盐资源和煤、油、气相结合,实现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以及电力工业一体化发展,逐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全国性盐化工生产基地。
重点建设榆神、榆横、榆(鱼)米绥、延长、延川五个盐化工工业园。
1、榆神工业园盐化工园区。
位于神木县、佳县,包括清水化工区、神木锦界工业园和佳县工业园。
重点发展氯碱与煤制甲醇烯烃结合、有机氯产品甲烷氯化物、环氧氯丙烷、乙烯法聚氯乙烯、三氯氢硅等,以及清洗剂、有机硅、环氧树脂、单晶硅等深加工产品。
2、榆横工业园盐化工园区。
位于榆阳区、横山县,包括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重点发展与榆横煤化工相结合的氯碱深加工产品、乙烯法聚氯乙烯以及金属钠深加工产品等。
3、榆(鱼)米绥盐化工区。
位于榆阳区、米脂县、绥德县。
重点发展多品种、多牌号聚氯乙烯及深加工氯化聚氯乙烯、纯碱深加工产品、绿色制冷剂等。
4、延长县盐煤气化工工业园区。
位于延安市延长县周家湾。
园区包括天然气化工、盐化工以及油气装备制造等产业,重点发展就地采卤生产工业盐,氯酸钠深加工产品,金属钠和氯乙酸等。
5、延川县贾家坪盐化工园区。
位于延安市延川县贾家坪。
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产品为原料,重点发展氯酸钠深加工产品、氯化聚氯乙烯、氯化聚丙烯、三氯乙烯、氯丁橡胶、甲烷氯化物和下游深加工产品以及层状硅酸钠等,成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产业接续地。
关中地区主要依托老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着重发展盐化工下游深加工产品,重点抓好西化搬迁改造、陕西红星化工改造扩建等项目建设。
陕南地区依托商丹工业园区,适度发展盐化工及下游深加工产品,重点抓好商丹工业区聚氯乙烯项目建设。
(二)发展重点以陕北就地开采的盐卤为原料,重点延伸五大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建设十五个重点盐化工工程。
1、五大产业链(1)聚氯乙烯产业链。
主要包括从盐卤—氯碱—乙烯法聚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深加工的管、板、型材、薄膜。
以省延长石油集团、陕煤化集团、省能源投资集团、江苏盐业集团公司等骨干大型企业为依托,采用先进无汞催化技术和大型装备,生产多品种、性能优异、替代进口、填补空白的PVC产品,进一步开发PVC的深加工氯化聚氯乙烯等市场短缺、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把陕北建成我国重要的聚氯乙烯生产基地。
烧碱采用零极距、氧阴极等离子膜烧碱电解槽节能技术。
(2)有机氯产品产业链。
主要包括从盐卤—氯碱—氯气(或氯化氢)—甲烷氯化物、环氧氯丙烷、三氯氢硅、氯乙酸、氯化亚砜、光气,有机硅、环氧树脂、单晶硅、MDI、TDI等多种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
同时应采用先进技术处理好副产盐酸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3)纯碱深加工产业链。
主要包括从盐卤—纯碱(联碱法、氨碱法)—小苏打或过碳酸钠。
就地采卤,采用氨碱法或联碱法生产纯碱,并加工成过碳酸钠、小苏打、工业氯化钙、洗涤剂、软化剂、助溶剂等深加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