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合集下载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合集三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其核心问题是教育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势在必行。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合集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1一、教育案例分析1.“我当官了”。

班上有一名学生辉,性格倔强,有点偏激,比较厌学,由于贪玩,作业经常拖拉,考试成绩不理想。

在班上他是老师经常批评的对象。

因此对学习没有多少积极性。

一次偶然的机会,生活老师让辉当上了“生活小组组长”,这让他激动不已,并有了出色的表现。

由此,我发现这些被教师忽视的学困生群体,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

因此,我以此为契机,在班级好好地表扬了他,他格外的兴奋,表现更好了。

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后进生”,由于偷懒、调皮、不守纪律等,使得这些学生成绩不理想。

在老师和别的同学眼中,他们是“坏孩子”,看到的尽是缺点,没有优点,因此他们经常感到自卑,没有信心。

如果老师长期训斥他们,批评他们,那只能是让他们感到更加自卑,破罐子破摔,越走越远,最终对家庭和社会带来无穷的问题。

与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教育方式呢,用我们充满智慧的双眼,及时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点滴进步,适时地给予表扬和赏识,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让他们看到自己努力的希望。

2.“妈妈,您在哪儿”。

班里婷娟同学,来自“单亲”家庭,平时比较孤独、自卑、胆怯。

在她的记事中,妈妈总是痴痴呆呆的,更别提对母爱的诠释了。

由于父亲忙于生活,经常外出打临工,因此无法在家照料她,懂事的她除了学习还要照看生病的妈妈,帮干家里的农活。

生活艰苦的她,穿着比较俭朴,同学都不愿与她交往,甚至都不喜欢和她坐同桌,这使得她总是独来独往,不太合群,感到无比的孤独、自卑。

一次我看到了她的日记《妈妈,您在哪儿》。

日记中写道:每到过年时,看着别的人家都开开心心地过年,我心里就非常难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3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3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3篇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变革,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1案例一:与老师对立,逃学上网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曾经教过的男生。

他是一个朋友的孩子——轩。

我见到他时,一个人在大街上溜达,身上背着书包,嘴里还吸着烟。

他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我,当我喊他的名字时,先是一愣,后急忙扔掉香烟,站在那呆呆得看着我。

也许是老师的身份,让他当时的表情就是诚惶诚恐。

我并没有批评他,只是嘱咐他早些回学校,因为那个时间段是学生在校上自习的时间。

第二天,他主动来到我的办公室,说出了他昨天逃课的原因。

轩本来是个不错的学生,好多老师都说他聪明,给我的印象也很好。

可在高一下半年学校重新调整了班级,轩离开了原来的班级。

新的环境让他感到很陌生,新的同学和老师让他感到很不适应,没能够很快的调整心态,融到新的集体中去。

有一天轩迟到了,新的班主任批评了他,这让他感到很不快。

第二天轩又迟到了,这次他是故意的,他不愿向老师认错,老师很生气,就请了他的家长,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轩不仅没有改正,而是选择了逃避,逃学去网吧待了一个上午。

后来就出现了开始我讲的情况。

轩对我说自己很想回到原来的班级,对原来的老师和同学很留恋。

自己非常担心在新的环境中和同学们处不好,怕被老师和同学们瞧不起,心情非常焦虑,产生了对立情绪。

案例分析:轩的行为是因为心情焦虑时间过长,自己长时间处于无缘无故又无法摆脱的紧张状态引起的。

通过和轩谈话了解到,其实到了新环境中后,他并没有和别人发生矛盾,而是自己过度担心、紧张的情绪使自己产生了焦虑心情,从而导致行为失常。

辅导态度及方法:一是理解接纳他,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

尊重他,信任他,宽容他,告诉他相信他讲的话都是实话,产生这种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绪。

初中生心理问题案例

初中生心理问题案例

初中生心理问题案例初中生是一个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群体,他们面临着身体、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下面我将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探讨初中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应对方法。

案例一,学习压力过大。

小明是一个初中生,他每天都要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午上课,下午补习班,晚上还要做大量的作业。

他感到压力山大,常常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头痛、失眠等症状。

这是因为他的学习压力过大,缺乏放松和娱乐的时间。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负担,鼓励他们适当放松身心,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或者兴趣班,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休息平衡。

案例二,人际关系问题。

小红是一个外向活泼的女孩,但她在班级中却总是感到孤独和排斥。

她常常因为同学之间的小摩擦而烦恼,甚至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教育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

案例三,自我认知问题。

小李是一个内向害羞的男孩,他总是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感到自卑。

他在班级中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这影响了他的人际交往和成长。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家长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积极。

综上所述,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案例是多种多样的,但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帮助。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初中生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心理上更加健康、积极地成长。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初中生走出心理困境,迎接美好的未来。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案例一:压力管理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一直是班级里的优等生,研究成绩优秀。

然而,随着研究任务的增多和压力的累积,小明开始感到焦虑和压力。

解决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安排了一次压力管理的活动。

在活动中,小明研究到了减压的方法,如运动、呼吸练和健康的饮食惯。

他也学会了调整研究任务和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以减轻压力。

结果:通过参与压力管理活动,小明学会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压力。

他不再感到焦虑,研究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案例二:情绪调节背景:小红是一名初中生,她经常情绪波动大,容易情绪失控。

这影响了她的研究和人际关系。

解决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组织了情绪调节的培训。

在培训中,小红学到了情绪的认知和管理技巧,如情绪表达、积极思维和冷静应对问题的方法。

结果:通过参与情绪调节培训,小红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她能够更好地控制情绪,提高了自己的研究效果和人际关系。

案例三:自我认知与自尊建设背景:小李是一名初中生,他对自己缺乏自信,经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优秀。

这影响了他的自尊和心理健康。

解决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进行了自我认知与自尊建设的训练。

在训练中,小李学到了的优点和长处,培养自信的方法和管理负面自我评价的策略。

结果:通过参与自我认知与自尊建设训练,小李逐渐建立了对自己的自信。

他学会了正视自己的优点,减少了自我负面评价,提升了自尊和心理健康。

以上是几个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通过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心理健康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许多中学生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

本文将针对其中一个案例展开分析,探讨其成因和解决办法。

案例一:小明(化名),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从小明的老师和家长反映来看,小明的表现日趋消极,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出现了自卑、情绪低落等问题。

小明是一个比较内向、敏感的孩子。

从他的家庭环境分析,可以发现,小明的父母长期忙于工作,无法关注到他的内心需求,导致小明在生活中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另外,由于学业压力增加,小明对自己的要求较高,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

面对这种情况,教育机构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来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教育机构可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机制,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沟通渠道,让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困扰和不安,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家长在培养子女心理健康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应该主动与孩子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和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和温馨的成长环境。

同时,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调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以提高心理素质和抵抗力。

除了教育机构和家长的努力,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学校、社区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充实中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播正能量,减少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

针对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教育机构、家长、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供综合性、多层次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第一,小明的学习压力过大。

小明所在的学校对成绩有很高的要求,课业繁重,考试频繁,导致他感到压力山大。

他认为自己必须取得好成绩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赞扬,否则会被他人看不起。

第二,小明在学校中遭遇了一些负面事情。

他曾被同学当众嘲笑和羞辱,这让他感到非常难过和自卑。

他开始害怕和他人交流,生怕再次受到伤害。

1.支持和接纳小明的情绪。

让小明知道他的感受是被理解和尊重的,让他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案例二:
第一,小红对学习的目标模糊。

她不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觉得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完成作业。

第二,小红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她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并且拖延做作业,加重了学习的压力。

总结:。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1. 张某:家庭缺少安全感
张某是一位15岁的男孩,家庭背景贫困,父母夫妻异地分居,时常心情低落,容易情绪反应明显。

孩子的平时成绩一直不佳,经常被老师批评。

经过心理辅导师及时有效的沟通后,张某走出了困境,开启了新的希望。

2. 李某:思维失控
李某是一位16岁的中学生,学习一直属于一流,但最近几个月却思维失控,行为越来越怪异,经常会无端生气,对家人发生口角,学习、社交成绩大幅度下滑,引发家庭冲突。

通过深入的沟通,心理辅导师让李某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受情绪因素影响,走出了心理的困境。

3. 王某:学习焦虑
王某是全班表现最好的学生,学习成绩总是稳居前三,但由于父亲对学习成绩的要求特别高,且经常批评,导致王某越发焦虑,害怕不能及时完成升学考试,甚至两次出现自残行为,心理辅导师通过陪伴王某,多次解开心理纠结,并教导其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处理,从容应对学习压力。

4. 刘某:精神不安
刘某是一位15岁的男孩,由于压力大,表现出精神不安的表现,出现时常头痛、夜间失眠、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甚至有发脾气的情况发生。

经心理辅导师的帮助,刘某开始有了自己排解压力的方法,以及正确的心态调节,降低自己不安的程度。

5. 吴某:社交困难
吴某是一位16岁的男孩,一直受到欺凌,不敢参加课外活动,觉得自己无法混进社会,经常望穿秋水,精神极度抑郁。

心理辅导师让他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被喜欢和尊重,了解了自己的内心需要,并对自己进行安全感建立,并且给欺凌他的同学进行宽恕和原谅,最终使他社交能力得到了改善。

中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中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中学生心理问题案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中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压力过大、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案例一,高考压力过大。

小明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由于学业压力过大,他经常感到焦虑和紧张。

每天除了上课和做作业,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班,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和娱乐。

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学习,小明的身体状况也开始出现了问题,经常感到疲劳和头晕。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负担,合理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放松。

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案例二,人际关系紧张。

小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生,她在班级里很少和同学交流,经常一个人独自玩耍。

由于缺乏交流,她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帮助她建立自信心,鼓励她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同学们多交流。

同时,学生自己也要主动和同学们交流,学会主动融入集体,扩大自己的人际圈子。

案例三,情绪波动。

小华是一个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学生,有时很开心,有时又会情绪低落,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

经过了解得知,小华的家庭环境比较复杂,父母经常吵架,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适当倾诉,寻求帮助,不要把情绪压抑在心里。

总结:中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学生本人要学会自我调节,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案例介绍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

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

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

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

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

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

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

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

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

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案例介绍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

中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及对策中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及对策如下:案例1:普度众生症这是一个较为少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学生以天下任为己任,看到任何自己认为不符合现实的事,都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好而形成的抑郁症。

对于这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认真倾听对方的宣泄,指出事情的后果,让对方放弃过度的责任感,告诉对方这个世界中可以是任何人都能离开,也包括你。

先做好自己的事情,从“普度众生”走向“众生渡我”,要求对方每天检查自己是否过度关注他人,发现一下别人对你的关心程度,感觉一下自己不管的事是否有人管,最终明白其实那些事跟自己无关。

坚持一个月左右会有所好转。

案例2:考试焦虑症这是现在社会压力下的学生面对考试时普遍存在的心理行为。

平时学习认真踏实、努力,但总想在考试中展现自己的实力,久而久之造成了盼考试、又怕考试的不良心理。

对于这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正确看待考试的意义,明确考试不是衡量自己价值的唯一标准。

同时,也需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自信心,适当放松自己,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案例3:学科厌学症某中学三年级学生,其问题是该生物理学习严重困难,并且曾经在最近一次物理考试只得了27分。

尽管该生是努力学习的学生,曾经在班里是学习相当不错的学生。

但由于某次考试成绩下降,老师把好的座位向后排了一排,这导致该生的消极情绪,一上物理课或见到物理教师都情绪低落、无精打采。

后来该生的座位再次被排到最后一排,她的考试成绩也降到了班级最低分27分。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应该和老师进行沟通,理解学生的困难和压力,避免因为成绩下降而采取过于严厉的惩罚措施。

其次,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辅导来调整学生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除了以上几个案例外,还有诸如学习动力不足、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问题也需要关注和解决。

中学生心理咨询经典案例

中学生心理咨询经典案例

中学生心理咨询经典案例案例一:考试焦虑的小A。

小A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

但一到大型考试就掉链子,成绩总是不理想。

他来到咨询室的时候,整个人看起来都很紧张,坐立不安的。

我就问他:“小A啊,你跟老师说说,考试的时候你都在想啥呢?”小A皱着眉头说:“老师,我一进考场就开始担心,要是考不好可咋办啊。

我爸妈对我期望那么高,同学们也都很努力,我就觉得自己肯定要考砸了。

然后看到那些题目,脑袋就一片空白,本来会做的题也做不出来了。

”我一听,这典型的考试焦虑啊。

我就笑着跟他说:“小A啊,你这就好比背着一个大包袱爬山,还没开始爬呢,就被包袱压得气喘吁吁了。

你爸妈的期望是一回事,你自己的能力又是另一回事。

你平时成绩不错,就说明你有实力啊。

考试就像一场游戏,你把它当成一场和知识的有趣挑战,而不是生死决斗。

”然后我给他讲了一些放松的小技巧,比如考试前深呼吸,在心里默默给自己打气。

还让他平时多做一些模拟考试,把每一次模拟都当成真正的考试,慢慢地习惯那种紧张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A在后来的考试中表现越来越好,他说现在进考场也没那么害怕了,就把考试当成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

案例二:被孤立的小B。

小B是初三的学生,是个有点内向的孩子。

他找到我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在班上被孤立了。

他坐在咨询室的椅子上,低着头,声音小小的。

我轻声问他:“小B,你能和老师说说,为什么会觉得被孤立呢?”小B说:“老师,同学们下课都在一起玩,可是没人叫我。

我感觉自己融不进去,我也不知道该和他们说什么。

”我了解到小B平时喜欢看一些科幻小说,但是他的同学们大多喜欢聊游戏或者明星。

我就给他出主意:“小B啊,你看你这个科幻迷,就像拥有一个神秘宝藏一样。

你可以试着从你的宝藏里拿出一些有趣的东西分享给同学们呀。

比如说你可以跟他们讲讲那些超级酷炫的科幻故事,说不定他们听了就会被吸引呢。

而且你也不用强迫自己去迎合他们聊游戏或者明星,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表达一下你的兴趣,也许会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哦。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3篇教育案例研究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我们可把中国古代举一反三的实践思想视作教育案例研究法的一种雏形。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1案例介绍:王某,女,17岁,住校。

各科成绩较好,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喜欢画画、舞蹈、运动,有较好的艺术天赋,身材容貌较好,感情细腻,给人一种充满青春活力、漂亮文静的感觉。

父亲在某公司任中层干部,母亲为一般工人,家庭条件不错。

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过后不久,原来各方面不错的她,出现了迟到、旷课,甚至夜不归宿的现象,据观察,以及同学反映,王某中午、晚上、周末经常和别班某男生在一起,上街、上网、看电影,变得特别爱打扮。

赵某的这一系列行为,成了同学们议论关注的焦点,任课老师对此也有了许多意见。

后来,还从她的初中同班同学那里了解到她在初中时就曾经与男生交往甚密,被老师多次教育过。

案例分析:该生的行为是因身材和心理发育,以及客观环境等影响,性意识的萌芽而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情绪体验,有意识地爱慕异性,这种早恋现象是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心理的需要,陷入恋爱关系的青少年,十分敏感,生怕被家长,老师和同学知道,所以,往往是私下偷偷地接触和往来。

由于早恋带有幼稚性、盲目性、朦胧性和幻想性,加上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在浪漫的接触中忘了时间,以至造成夜不归宿。

辅导方法:1、个别会谈。

教师经常与王某个别进行轻松谈心。

一般从关心王某的生活入手,真诚赞美她的优点和长处,教师也主动谈自己的经历,以朋友的身份答应她谈话内容绝对保密,让她放心。

这样王某逐渐敞开心扉,主动讲出自己的烦恼,家长及以前学校的老师同学不理解她,总认为她有越轨行为。

家长对她要求很严,周末和假期外出玩,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回家稍晚些就会受罚。

她觉得自己家和别人家不一样,她不喜欢回家。

教师在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况后,和她一起认真分析,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定出计划,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改变自己。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3篇
情境案例一:学业压力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最近在学校的考试中表现不佳,导致他产生了很大的学业压力。

他觉得自己无法应对这种压力,开始出现焦虑和失眠的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给予小明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引导他正确应对学业压力,避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情境案例二:人际关系问题
小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初中生,她在班级中很难融入集体,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

这种人际关系问题使得小红感到孤独和无助,严重影响了她的心理健康。

学校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红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提高她的社交能力,让她能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情境案例三:家庭问题影响
小华的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和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导致小华在家中感到压力很大,心情低落。

这种家庭问题对小华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家庭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能够更加快乐和健康地成长。

以上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的简要描述,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并给予关注。

青少年心理卫生案例分析六则(收集较全)

青少年心理卫生案例分析六则(收集较全)

青少年心理卫生案例分析六则(收集较全)青少年心理卫生案例分析(已整理,较全)(一)案例分析:某市高二年级男生,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他说自己道德品质很坏,经常梦见自己和女教师发生性关系,甚至还有梦见和自己的小姨发生性关系。

他很想控制这种梦,还经常打自己的耳光,但是没有作用。

后来一见到女教师就紧张、害怕,就避开,更不愿见自己的小姨,现在发展到不敢睡觉,怕梦中又发生那些事情,自己不知道怎么办。

1.这个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什么?答:性压抑。

2.如何进行心理辅导?对手淫问题的辅导,一般只要通过性知识教育,使青少年明白手淫是正常的、无害的,并且手淫并不是个别人的行为,就可以卸下由手淫引起的沉重心理负担,手淫的欲望和行为也会从此减少。

第一:树立对手淫的科学认识,消除心理障碍。

第二:注意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培养广泛的兴趣,转移注意力。

第四:提高自我的分析鉴别能力。

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此时的青少年好奇心强,思想感情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影响。

因此,青少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分析鉴别能力,有选择地阅读健康书刊,对黄色书刊要自学抵制.(二)案例分析:在一次咨询电话中,一位中学生的母亲,打来求助电话,焦急地说:发现自己的孩子学坏了。

原来孩子的母亲一次偶然发现孩子有手淫的毛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孩子的母亲留意发现,孩子手淫的次数还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有,而且还发现孩子近一段时间在网上频繁浏览一些有黄色图片和内容的网站……这一切都让孩子的母亲焦急万分,不知道该怎么办?情急之下,母亲求助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母亲所提供的孩子的基本情况:年龄15岁,男,初三,在班级学习成绩也较好,平常没有什么不良的表现,有时候喜欢上网,周末的时候也玩一些游戏,但是,基本上是在家长控制的范围内。

(1)什么时手淫?(2)青少年产生手淫的原因?(3)如果你是学校心理辅导员,对孩子的母亲有何建议?答:手淫:指用手抚弄自己的生殖器官以引起性快感、获得性满足的行为,是个体的一种自慰行为。

最新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资料

最新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资料

最新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资料案例分析一:现代中学生焦虑症案例
患者:一名17岁的女孩R
主诉:R一度认为自己遭受了爱、安全地感和被接纳的欲望的摧残,
导致心理和情感疲劳,曾经晚上做的梦都会带着恐惧,考试前会出现担心
和焦虑,常常担心朋友会被伤害,感觉自己被压得太沉,心情烦躁,常感
到害怕,还有极度的疲劳和情绪低落,也会有自我攻击倾向,情绪波动起
伏大,睡眠障碍也时有出现。

诊断:一名17岁女孩疑似发生了焦虑症。

治疗:通过生物化学、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来帮助R改善现状并减少焦
虑症状。

治疗方案:
1. 调节生物化学: R摄入socvalen、薰衣草油、维生素B和维生素
C来帮助缓解情绪的波动以及害怕的感觉。

2.心理学治疗:通过和R沟通,帮助她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特别
是当她犯下错误时。

接着,再给R提供技术指导,教她去控制及处理情绪;对R的思想和情感,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解释,引导R发展正确的认知模式;在谈话中,重点聊提出R对未来的担忧,帮助R面对和接受这些无法
控制的现实,最后,鼓励R发展主动性和自信,逐渐让R自己调节自己的
情绪。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案例分析案例1:时间:2019年12月的一天下午第一节课地点:教室事件:上课不久,教室靠后的一个男生MP3的音乐声音放得很大,老师说现在是上课时间,你在放音乐,影响不影响大家学习呀?“嘘嘘嘘”学生嘴里发出厌烦的声音用手向老师挥了挥说“上课吧”。

案例2:时间:2019年12月的一天晚自习地点:教室事件:大多数学生正在安静的上晚自习,教室后面有三个学生在后面吃瓜籽,辅导老师说了三次,仍有一个学生还在吃,我把他叫了出来,问他:“老师说了三次你怎么还吃呀,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个学生说:“我吃完了就不吃了,”案例3时间:2019年上半年地点:校内事件:有一个学生特别聪明,学习很好,但是他上课特别随便,和同学关系也不好,目中无人,课余时间经常去网吧玩,最后自己不想念了,家长和老师怎么劝也不行,就是不念了。

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现在有一些学生到底是怎么了呢?为什么会表现出自卑、自私、自负、逆反、忧郁、疑虑、嫉妒的心理,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经常表现出不良的思想和心理。

一、学生良的思想和心理(一)、有的学生缺乏责任心。

班上有几个学生,每天都在犯着各种各样的错误。

从常规管理上的迟到早退旷课,到抽烟打架,到上课就睡觉或者看些卡通书,考试也不当回事,甚至于题都懒的答。

分析其具有如此心理行为的原因,撇开其他因素不看,不难发现,最为重要的便是无责任心,是“不为”而非“不能”。

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学习责任,对学习就视同儿戏;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道德责任,对纪律和义务就视若无物;同样还是因为没有责任心,所以他们不顾及其他人的存在和感受,丁点小事就能采取一种极为极端的手段。

归结产生这种无责任心“不为”心理行为的根源,则或是因为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或因为家长的溺爱放纵,或由于经受了挫折打击,或由于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有畏难心理。

有一个学生字写得较差,我让她多练练,她却说:“我我这个字,练不好啦。

心理问题教育案例分析(2篇)

心理问题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5岁,某中学初中生。

小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进入初中后,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尤其在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时,小明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小明开始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表现(1)焦虑:小明在考试前会变得非常焦虑,经常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现象。

(2)情绪低落:小明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难题或考试不理想,就会变得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3)社交障碍:小明在与同学交往中,常常因为害怕失败而回避交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2. 原因分析(1)学业压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小明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从而产生焦虑。

(2)家庭期望:家长对小明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这种期望给小明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3)自身性格: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导致他在面对压力时,无法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

三、教育对策1. 心理健康教育(1)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小明了解心理压力的来源和应对方法。

(2)组织心理团体辅导,让小明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理困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 家庭教育指导(1)家长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3. 学校教育支持(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2)学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四、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和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小明的心理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他不再焦虑,能够积极面对学习压力,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变得融洽。

在中考中,小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五、启示1.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2.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3. 学生要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案例一:小 A,女,15 岁,初中三年级学生。

小 A 性格内向,平时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

进入初三后,学习压力增大,她开始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

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逐渐下滑。

在家里,她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紧张,经常因为学习问题发生争吵。

经过与小 A 的深入交谈和心理测评,发现她存在以下问题:1、过度焦虑:对中考成绩过度担忧,害怕自己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从而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

2、自我认知偏差: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无法应对学习的挑战,缺乏自信。

3、家庭沟通不良:父母对她的期望过高,只关注学习成绩,缺乏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针对小 A 的情况,采取了以下干预措施:1、心理疏导:帮助小 A 正确认识中考的意义和压力,引导她学会合理宣泄焦虑情绪,如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式。

2、认知调整:协助小 A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自信心。

3、家庭干预:与小 A 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调整对孩子的期望,注重情感交流和鼓励。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 A 的焦虑症状明显减轻,学习状态逐渐恢复,与父母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案例二:小 B,男,14 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小 B 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最近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动手打架。

老师多次批评教育,但效果不佳。

同时,他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小 B 存在以下问题:1、情绪管理能力差:容易冲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时往往采取暴力方式解决。

2、社交技巧缺乏:不懂得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意识。

3、家庭环境影响:小 B 的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氛围不和谐,导致他缺乏安全感和稳定的情绪支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案例介绍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

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

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

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

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

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 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

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

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

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 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 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

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案例介绍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

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

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

常常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包庇同伴,或者为对方打抱不平,也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很冲动的做出一些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行动。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 首先明确真正的好朋友不仅仅是讲“义气”。

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2.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要敢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合理观点,保留自己的正确观点,最好能够采用一切合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3. 真正的好朋友应该为对方的健康成长着想,对方的不当行为我们都应该勇敢而委婉的提出,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如果不方便直接说也可以通过他信任的老师或者同学来转达。

4. 当好朋友在做伤害自己的事时,应该大胆提出,并表明只原谅第一次,再也不愿意看到有第二次。

如果他还是不能改过就应该向相关老师反映情况,老师会帮他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让大家来帮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

5. 面对不良行为的影响,应该主动向家长或者老师寻求帮助,毕竟咱们处在一个法制较健全的社会,一切不良的和不合法的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的惩罚的,正义终究会压倒邪恶的。

三、认知发展咨询案例案例介绍几个初一女生来咨询室询问同性恋是怎么一回事,她们因为不知道而害怕同时还问黄色书指的是哪些书?言情小说算不算黄色书?看言情小说对不对?还附带问了许多其它问题,父母打子女对还是不对?有些后妈为什么对养女不好?如何交到更多的新朋友?案例分析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

他们对事物的种种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加之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逐渐喜欢用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去评论周围的人和物,例如,父母、老师、同伴、小说中的人和物以及社会现实问题等。

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这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总带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表现为固执己见,蛮不讲理,有时还会轻率的下结论。

在咨询时我主要从认知方面去引导并为她仔细分析,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 首先让她们知道同性恋指的是同性之间的性器官的亲密接触,例如,口交,肛交等。

国际上对同性恋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接纳了它,并在法律上承认了它的地位,而我国对它还没有一个定论。

但应该知道这种随意的性接触容易传播疾病。

因此一般同性好朋友的关系是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的,大可不必恐慌。

2. 黄色书是指那些会影响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引诱他们做出不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或者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夸大异性之间正常关系的书籍。

而言情小说不一定是黄色书,有的是在对人类异性之间的美好情感做深入细致的描述。

但是,青少年如果沉溺于其中,就会转移自己的学习注意力而影响学习。

3. 对父母打孩子的问题要辨证的看待。

不能说它全对也不能说它全错,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应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请求原谅,并保证以后不再犯错误。

父母也应该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也有的是因为父母心理上的其它原因而把更多的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

4. 后妈对养子不好有多种原因。

有的是因为她自己生活不顺或者要求过高,有的是因为孩子对后妈本身就带有偏见,对后妈的态度不好等。

5. 交到新朋友是需要你的观察和真心付出的。

对方有困难就应该立刻伸出援助之手。

四、个性发展咨询案例案例介绍一名姓钱的初一学生前来咨询说,我在班上学习很刻苦,经常拿第一,如果有时当不了第一。

就感觉会被别人说而感到很难受,我该怎么办呢?案例分析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对别人的关于自己的评价特别在意,如果有人评价不合事实或者不公正就会引起某种愤怒情绪。

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一般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因而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偏高,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吹毛求疵。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肯定自己的优点。

好学,有上进心强永远都是对的,值得大家学习的。

2.要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

可以在一张纸上分别写上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优点和不足。

对照着找到自己的差距,要看到身体条件的差异,起点高低等种种原因。

多给自己一些肯定,从而争取下一次赶上去一、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

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

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1.反抗性与依赖性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但是,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

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初中生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存在于少年身上的反抗性也带有较复杂的性质。

有时是想通过这种途径向外人表明,他已具有了独立人格;有时又是为了撑起个样子给自己看,以掩饰自己的软弱。

实际上,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他们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

2.闭锁性与开放性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

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

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

因此,初中生在闭锁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在某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 初生牛犊不怕虎' 的特点。

这是因为,首先,他们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在主观意识中.不存在着过多的顾虑,常能果断地采取某种行动;其次,由于他们在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经常不能立刻辨析出某一危险情景。

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

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见的。

这种行为上的局促是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分不开的。

4.高傲和自卑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