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生活
大学《儒学与生活》各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儒学与生活》的答案第1章问题:《论语》、《孟子》、《大学》和()合称四书。
答案:《中庸》问题:从《孟母三迁》,我们可知()的作用。
答案:环境问题: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分别是()。
答案:分析哲学#现象学#后现代主义问题:“三纲领八条目”是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
()答案:正确问题:孔子认为,居仁由义是大学精神。
()答案:错误第2章问题:以下()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答案:朱熹问题:“博爱”一词是韩愈在()里提到的。
()答案:《原道》问题:以下谁的观点是“知行合一”?()答案:王阳明问题:立德和爱人是大学之道主要表现的两方面。
()答案:正确问题:立德是现代大学的宗旨。
()答案:错误第3章问题:()是近代哲学的开创者。
答案:笛卡尔问题:()提出来的主张“良能、良知、良心”。
答案:孟子问题:下列不是顾炎武的名言的是()。
答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知识就是智慧。
()答案:错误问题: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诚意正心”与“格物致知”。
()答案:正确第4章问题:“日不落帝国”指的是()。
答案:英国问题:()是欧洲的文明传统。
答案:基督教问题:以下选项是中国思想界三大派的是()。
答案:唯物史观派#自由体派#文化保守主义问题:中国思想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1919年。
()答案:错误问题:在“中国有56个民族”这句话中,民族是一个前现代概念。
()答案:正确第5章问题:第一个提出来单子的概念是()。
答案:莱布尼茨问题:西方()的创始人是弗莱格。
答案:分析哲学问题:中国最早的最大的自由主义的代表是()。
答案:严复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西方人实现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的现代化。
()答案:错误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中国谋求现代化就是走向现代性。
()答案:正确第6章问题:()中有“不诚无物”的说法。
答案:《中庸》问题:()提出的“存在论区别”是20世纪,哲学达到的最高成就。
儒家思想在生活中的例子

儒家思想在生活中的例子
1、诚与信。
儒家思想强调最根本的君子人格,就是诚信。
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诚实守信,不仅是儒家君子人格的重要修养,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做人原则,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2、和为贵。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和气相待,和睦相处。
儒家思想认为,“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正所谓“和也者,天之达道也”。
把儒家的“和为贵”的伦理道德思想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就要提倡“和谐”,构建和谐的自觉性。
3、节且俭。
儒家思想提倡节俭,反对奢侈腐化。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目前,在我们的办公、生活中,铺张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儒学与生活

儒学与生活
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修养。
它不仅是一种学说,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
儒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教导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更好的人。
在儒学的理念中,人的修养是十分重要的。
儒家提倡“君子修身,以立德”,
强调个人修养和品德的培养。
这种修养不仅体现在行为举止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儒家强调孝道,要求子女孝敬父母,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此外,儒家还提倡礼仪之道,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待人有礼。
这些都是儒学对生活的指导和要求。
儒学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儒家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要懂得尊重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
这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家庭中,要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在社会中,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与他人和睦相处。
这种和睦相处的态度贯穿于儒家的生活理念之中。
除了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儒学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儒家认为人应当顺应
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日常生活中,儒家提倡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这也是儒学对生活的一种指导。
总的来说,儒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儒学教导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
更好的人,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学的理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和行为。
在当今社会,儒学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生活中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例子

现代社会有很多儒家思想,比如说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儒家思想,我们现在也都在遵守着,尊师重教,孝顺父母,关爱他人等。
比如扶贫工作,就是基于儒家的仁爱百姓思想。
百姓祭祖过节活动也多是基于儒家祭祀之礼。
公交车辆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也是儒家仁义思想。
公务员考试是借鉴了科举制度。
文化上,中国人相信德不孤必有邻,注重与人为善。
西方人畏惧的除了利益就是耶稣,更信仰拳头。
中国人更加包容,三教九流可以共处,不同民族也能共处,都能吸取其合理处;西方人对异教徒,对不同民族视如仇敌,必欲去之而后快。
对社会,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各种艺术思想以及规范,伦理道德,现代的法制,经济建设,政治活动,甚至军队建设都有影响,应该说儒家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中了~~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奉儒学为官学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帝国被民国取代以后,儒家思想受到了外来新文化最大限度的冲击,不过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世界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标记。
儒家的思想和主张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

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当下社会,儒家文化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儒家文化对当下生活的影响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准则和处世态度上。
儒家强调孝道、礼貌、诚信、忠恕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贯穿于中国人的行为表现和社交交往中。
尊敬长辈、关心他人、遵守规矩、守信用,这些都是儒家文化的体现。
在当下的生活中,儒家文化对人们的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礼仪、尊重他人,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儒家文化对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儒家重视教育,提倡“读书为礼,学习为仁”,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和对学子的要求。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教育体制,注重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操,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会根据儒家的思想进行教育,教育子女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提倡正直诚实,注重学习和修养。
这些教育观念和方式,都是儒家文化对当下生活的深刻影响。
儒家文化还对家庭观念和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注重家庭和谐、家族传统,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和睦。
在当下生活中,很多中国人仍然重视家庭观念,把家庭放在首位,尊重长辈,关心家庭成员的生活和感受。
儒家文化也影响了社会关系,提倡亲和、和谐的社交关系,强调以德服人,以诚待人。
在当下社会中,这种传统的社交方式仍然存在,人们注重维护社会关系,重视人际交往,提倡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
儒家文化对政治观念和治国理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提倡君子之治,注重政治家的仁德和治国理政。
在当下中国政治体制中,儒家思想仍然有所体现,政府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民心,提倡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追求民主、法治,注重公平正义,尊重人权和尊严。
这些政治理念与儒家思想有着深刻的渊源,体现了儒家文化对当下治国理政的影响。
儒家思想与现代生活

儒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元素。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探讨儒家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践行儒家思想。
一、仁爱之心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之心”,即应该以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
在现代社会,人们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冷漠,甚至是敌视和仇恨。
因此,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践行“仁爱之心”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以坦诚、包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同事。
在家庭中,我们应该以关爱、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家人。
在社交中,我们应该以尊重、察言观色、关心他人的心态对待朋友。
二、礼仪之治儒家思想还强调礼仪之治。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之治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和实践价值。
在家庭中,我们应该遵守家规,尊重长辈,讲究礼节。
在学校和社会中,我们应该注重仪式感,讲究礼貌和礼仪,在与人交往中展现出自己的风度和气质。
礼仪之治还可以预防各种社会问题的发生。
例如,在社会治安问题上,加强公共卫生的宣传,培养人们的卫生意识,制定合理的社会规范和法律,以及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都是在践行礼仪之治。
三、学问之道儒家思想还强调学问之道。
在现代社会中,学问之道尤为重要。
我们要勤于学习,在学问中追求真理,探求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学问之道还包括教育方法和理念。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信心。
四、和合之道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它所强调的和合之道。
在现代社会中,和合之道的实践意义尤为重要,它关乎着社会和谐和个人幸福。
实现和合之道,需要我们摒弃狭隘的个人主义和利益固化观念,培养广阔的胸怀和协调的关系。
要注重和谐的沟通,注重和谐的共处,不断增强社会各界之间的互信和合作,从而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五、自我修身之道最后,儒家思想还强调了自我修身之道。
现代社会充满了诱惑和挑战,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修身养性,保持内心的平衡和清明。
论“生活儒学”与“生活的儒学”

论“生活儒学”与“生活的儒学”最近韩国成均馆大学国际学术会议的主题“生活儒教”实际上就是“生活儒学”。
“生活儒学”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大陆以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为代表,台湾以龚鹏程的“生活的儒学”为代表。
“生活的儒学”主张将既有的儒学运用到当代生活中去,但会带来严重的问题:既有的传统儒学由形上学和形下学两个层级构成,其形下学的帝国伦理政治哲学是原教旨主义的,而其形上学的心性论人性论则是先验论的,都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生活。
因此,“生活儒学”主张超越传统帝国儒学的“形上→形下”架构,揭示更为本源的“生活存在”观念,在这种“大本大源”上重建儒家的形上学、形下学,从而有效地解决现代社会问题。
标签:生活儒学;生活的儒学;儒学的重建一、缘起最近,笔者出席了在韩国成均馆大学召开的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生活儒教”实际上就是“生活儒学”①,因为在韩国儒家的话语中,“儒教”()与“儒学”()在用法上通常没有什么根本区别。
在这个意义上,此次会议的主题其实就是“生活儒学”。
对此,笔者感到非常亲切,因为笔者十多年来建构的儒学理论正是“生活儒学”②。
但是,在其他地方,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儒教”与“儒学”却是含义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③所以,成中英先生在会议开幕的主题演讲中明确区分了“生活儒学”与“生活儒教”④;笔者本人在会议的总结发言中也特别强调了“儒学”与“儒教”的区别。
⑤不过,此次会议本身并没有“生活儒教”和“生活儒学”的区分;韩国儒教学会会长金圣基教授在会议最后的致辞中,用汉语称笔者为“‘生活儒学’的先行者”,他所说的“生活儒学”指的就是会议主题“生活儒教”。
此次会议另外一处未加区分的地方,则是两种不同意义的“生活儒学”。
这是本文将要详加辨析的两个概念。
众所周知,“生活儒学”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其中,台湾地区的代表是龚鹏程教授,大陆地区的代表就是笔者本人。
⑥此次会议以“生活儒学”为主题,标志着中国学者所提出的“生活儒学”已经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或者说正在国际化。
“生活儒学”导论

“生活儒学”导论生活儒学,是一种将儒学思想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理论体系。
作为一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相关的学说,生活儒学旨在帮助人们通过儒学的智慧去建立自我,思考人生,处理人际关系,探索自然等诸多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什么是生活儒学,并且提供五个例子来证明这一学说的可行性。
生活儒学与传统儒学的区别是什么?生活儒学的关注点是现代人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与生活方式,是一种旨在借助儒学思想,解决现实问题的学说。
相比于传统儒学强调思想独立性与举世无敌,生活儒学更加强调与社会的互动性,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实践儒家学说的思想方法,使之成为更加实用与可行的个人修养方式。
生活儒学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儒学的基本价值观——仁、义、礼、智、忠信。
仁,是指对他人的关注与关怀;义,是指要保持道德与公正的原则;礼,是指要尊重个人与社会的规范与常规;智,是指要保持理性与审慎;忠信,是指要保持忠诚与诚信。
如果一个人能够将这些价值观贯彻在生活中,那么他必将成为一名成功的儒生。
下面,让我们通过五个例子展示“生活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1、生活儒学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必须任务。
通过生活儒学,我们能够建立一个儒意家庭,营造和谐、睦邻,做一个懂得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家长。
儒家的家庭教育认为,人生的开始就是从家庭教育中开始的。
做一个懂礼、懂仁、懂社交、懂公正、懂忍耐的人,从而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好孩子。
2、生活儒学与工作生活儒学强调的是做事的智慧和行为的品德。
儒家提倡有过程和有效果之成功,而不是单纯追求成功本身。
要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既不可过于得意自满,也不可自我贬低。
在工作中,我们要注重与同事的关系处理,遇到困难或者是问题,要保持心态平和,理智做出处理。
做一份让自己开心、同时又获得实质成就的工作,从而形成一种正能量的效果。
换句话说,这是在工作中运用儒家思想去处理人际关系,做出最终的成功。
3、生活儒学与伦理生活儒学有强调追求伦理上正确和合乎道德的原则,要有社会责任的意识。
儒学与生活(1)

论儒学与生活的关系付清为物理学院201317100141当我们论及传统礼俗社会时,自然地便联想到古老的东方文明,一个盛行着儒家文化的国度,在这里礼的作用被无限的放大。
在当今的生活中,我们必须要重视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因为无可否认,其中的它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儒学与我们当今现实生活存在关联的。
其实这也是哲学上的一个客观的真理,文化上不可否认的客观规律。
我们现在着重应该从它的功能来认识儒学对我们当今生活的关系。
传统儒学是根植于落后保守的封建地主经济或者说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自从儒学在汉武帝时期被董仲舒改造而成为新儒学之后,儒学更是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若想去做官则必然要熟读四书五经,其为封建专制统治者服务的本性更是暴露无遗。
因此,传统儒学中必然地存在着一系列的封建糟粕,需要我们去识别并否定它。
凡是与社会积极、向上的的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体理性价值追求相适应的,是我们可以保留并用来为今天的经济基础所受用的;凡是与社会健康的价值观、社会主体主流愿望与期待相违背的,是我们应该否定的——对传统儒学我们应该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予以批判的继承。
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宏观意义的层面上,我们更加需要对传统儒学给予改造,才能使其适应于今天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儒学对今天时代下衍生出的不利的附属品还存在很多,譬如儒家义务本位下个人价值被埋没被忽视的情况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等糟粕,在一度仍然被在我们社会中潜藏着,需要不断地在文化的熏陶下通过同化,才能使我们的新的儒学文化逐步的深入人心。
当然,儒学在中国历经两千多年生生不息并且不断地发展壮大,与道家、法家、佛家、阴阳五行家曾经多次的融合、取长补短,已经在这个土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不论是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断儒学文化传承的步伐。
儒学提倡孝,我们今天也提出孝,然而今天我们所应该否认的便是传统儒学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愚孝,也不是传统三纲五常中的这种“父父子子”的孝,我们应该给予儒学中的孝一种新的内涵,使其能够顺应我们的时代精神与时代发展的潮流,而推出的《新二十四孝》便是对这一义理的最佳的实践,值得我们提倡。
儒学与生活

儒学与生活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学术思想,更是一种生活
态度。
儒学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儒学的理念中,人应该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以和谐的方式生活和相处。
在现代社会中,儒学的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儒
学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要善待他人,要体谅他人。
这种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适用,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交场合,都能够带来和谐与幸福。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儒学强调的是责任和义务。
一个人不仅要为自己的利益
考虑,更要为社会、为他人着想。
这种责任感和义务感,不仅可以使个人更加成熟和稳重,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儒学提倡的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现代社会的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儒学所强调的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对于解决环境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因此,儒学的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学术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儒学的理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
儒学与生活,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智慧,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儒学的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儒学与生活

阐述孔子的仁爱思想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仁”即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基本精神,也是孔子思想的理论基石。
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人爱人是“仁”的本质内涵,《论语·颜渊》载: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爱人是具有双重性质的,即“爱亲”和“爱众”。
1.爱亲。
爱人是由“爱亲”开始的,《论语·学而》中谈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可以看出孝悌是“仁”的根本。
“仁爱”的品德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爱自己的亲人是最基本的。
百善孝为先,孝是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君子笃亲,则民兴于仁”。
孝悌是爱人的根本,孝悌是“仁”的前提、基础,“仁”是孝悌的发展、扩充。
2.爱众。
孔子认为应该把爱亲之情推广开,以至于爱朋友、爱周围的更多的人,达到从“爱亲”到“泛爱众”的目的。
爱众是把爱亲的对象扩大化,由爱亲人到爱更多的人。
孔子所说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是把爱博施于众。
(二)忠恕之道从仁爱思想出发,孔子提出了“忠恕”之道。
“忠恕”之道是施行仁的根本途径。
“忠”主要是真心诚意,积极为人。
“恕”就是将心比心,宽恕待人。
所谓“忠”是从积极方面讲,即“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从自己的“欲立”“欲达”出发想到别人,进而去“立人”“达人”。
所谓“恕”是从消极方面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自己的“不欲”想到别人的“不欲”,因此不能将自己不想承受的强加给别人。
”“忠”是对自己的要求,表现为一种认真、虔诚的态度;恕是对他人的要求,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宽容。
忠恕之道是仁爱精神的具体化,是行仁之方。
(三)克己复礼为仁孔子以克己复礼为求仁之道。
在孔子看来一切按照礼的要求做,就做到了仁。
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密切配合、融为一体。
克己复礼包括了两个方面,克己是个人修养的功夫,复礼是这种修养的标准和要达到的目标,孔子希望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使人们自觉遵守礼的规定。
关于“生活”“儒学”的几点困惑

关于“生活”“儒学”的几点困惑刘琳娜(苏州大学讲师)各位老师好!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可以来学习一下黄玉顺老师的“生活儒学”这一套理论体系,可以来聆听大家的高论。
确实比较惭愧,在此之前,我没有太多机会了解黄老师的思想,对生活儒学理解得不是很深入;因为这个会议的机缘,才在这几天稍微读了一下黄老师的几本著作,理解得比较粗浅。
我尽量简短地来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如果有偏颇和错误的地方,请黄老师指正;后面还想问几个问题,请黄老师进一步指教。
我们可以看到,黄老师的“生活儒学”,其实是成系统地、非常全面地建构了一个关于儒学如何应对现代生活、现代性问题的体系;从中也可以看到黄老师具有很深刻的现实关怀。
在这一点上,我是非常“心有戚戚焉”的,我本身做的是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阳明心学研究,关心的是生死的问题,只是还没能把它跟现实、现代生活直接联系起来,但是我觉得,对现实性的思考其实也应该是一直贯穿于我的儒学研究的。
提到“生活儒学”的概念,其实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生活”这个词汇。
关于“生活”这个词,在黄老师的论述中是很有中西哲学的深度在里面的,包括把现象学的一些理论吸纳进来解释何为“生活”。
它跟我们一般理解的日常生活的“生活”是不太一样的,所以,这个“生活”的概念,我读的时候感觉是最难把握的。
怎么去理解黄老师所说的“生活”?这里一个比较核心的观点是“生活即存在”,就是用“存在”这个概念来理解生活。
黄老师虽然说了,“生活”这个词比较难以界定,而且很难用言语描述,但是,我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好地理108解,还是试着去体会了一下这个“存在”的概念(黄老师谈到,他是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人之所以为人的本真生活状态中来理解人之存在的。
从这个概念上来讲,其实没有脱离于人之存在的生活,生活是在人之存在的显现状态中体现出来的。
在这个情况下,它是一个有点儿像“即事即物”的概念,就是说,生活不是一个物化的对象,而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动态的、总体的集合(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想到:关于生活,为什么它比较难以描述?因为它其实没有一个真正所谓的“实体”,它是在一个动态运行、进行的过程中才能把握到的。
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

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下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核心理念是仁、礼、义、智、信,这些价值观贯穿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社会活动。
儒家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和道德,尤其是对家庭关系和长辈的尊重。
在当今社会,尽管价值观不断变化,但儒家的尊重长辈和孝敬父母的观念依然存在。
无论是过年回家还是平时家庭聚会,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交流与尊重都是非常重要的。
儒家崇尚教育和学问。
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修养。
在当下的中国,教育依然被视为人类进步的关键,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儿童从小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观念。
儒家还认为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
儒家认为,一个人应该充满爱心和责任感,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这种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可以体现为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
许多人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帮助弱势群体,呼吁社会公平与正义。
这种精神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儒家还注重和谐统一的人际关系。
"君子和而不同"是儒家的思想核心之一,强调在差异中寻求共识和和谐。
中国人讲究和谐相处,尽量避免冲突和争斗。
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和谐的思想更需要被传承和弘扬,倡导网络和谐和互相尊重的言论环境。
儒家的道德和伦理观对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儒家强调诚信和忠诚,认为商人应该诚实守信,推崇"信义立身"的原则。
今天,在商业领域,儒家道德的影响仍然存在。
不少成功的企业家在商业活动中坚持诚信,注重社会责任,通过自己和企业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密不可分。
儒家的价值观和思想对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社会活动有着深远影响。
儒家文化注重人际关系、教育、社会和谐和诚信,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于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儒学与生活考试答案

1、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不包括以下哪种思想()。
D、马克思主义2、《孟母三迁》体现了()的作用。
C、环境3、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
B、《中庸》4、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是“三纲领八条目”。
()对5、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C、朱熹6、韩愈在()里提到了“博爱”一词。
()A、《原道》7、大学之道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立德和爱人。
()对8、现代大学的宗旨是立德。
()错9、以下哪个是顾炎武的名言?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0、近代哲学的开创者是()。
D、笛卡尔11、“诚意正心”与“格物致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对12、知识就是智慧。
()错13、中国思想界的三大派不包括()C、文化保守主义14、通常说的“日不落帝国”指的是()。
B、英国15中国有56个民族,这里讲的民族是一个前现代概念。
√16、1919年,中国思想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17、()是中国最早的最大的自由主义的代表。
D、严复18、弗莱格是西方()的创始人。
C、分析哲学19、中国谋求现代化就是走向现代性。
√20、西方人实现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的现代化。
()×2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的名言。
B、老子22、“不诚无物”出自于()。
C、《中庸》23、20世纪,哲学达到的最高成就是()提出的“存在论区别D、海格尔24、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最根本的共同点是一个存在着的东西。
()√25、以下属于冯梦龙的作品是()。
D、《情史》26、毛泽东在()上提出中国有两种命运。
A、七大27、在()年,蒋介石写了《中国之命运》。
C、1943.028、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是中国社会形态及其观念形成的第一次大转型。
()√29、以下哪个国家不是君主立宪制?()C、美国30、孟子推崇()为“圣中之圣,集大成者”。
B、孔子31、《孔子改制考》是谭嗣同的作品。
()错32、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三大儒之一。
儒学与生活

儒学与生活第一篇:儒学与生活1.阐述孔子的仁爱思想答:以“仁”为核心的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础理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仁”。
1.仁者“爱人” 翻读《论语》,可以发现对“仁”的经典解释莫过于“爱人”二字,“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二字可以被看做是孔子的“仁”的基本含义。
“爱人”即是说要有仁德之心,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因此,“爱人”是仁德的情感基础。
孔子讲的“爱人”不是指特定的群体,而是指爱一切人;但同时他的爱是由近及远、由亲至疏的。
这表现为“爱人”的“起点”是爱亲,即孝悌之情--对父母兄弟的爱;而“爱人”的终点则是爱众,即天下之“民”。
这样孔子就通过“爱人”将家国天下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对后世儒家仁政学说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2.“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仁”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但人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若放而任之而不以礼为之约束规范则可能陷入邪恶,故孔子以礼释仁,把符合礼之规范的情感视作仁。
首先,“克己复礼”重在“克己”,“克己”即要学会自己约束、自我控制。
其次,“克己复礼”之“礼”,贵在中和。
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而是要以礼节制之。
同时,人的情感无论喜怒哀乐都要适中而不过分,这才符合礼。
最后,“克己复礼”还须以仁充实礼,他认为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制度无从谈起。
因此,任何礼乐都只是流于外在的形式,要建立起真正的礼乐文明还必须以“仁”作为作为内在的情感基础,以仁充实礼,从而实现仁德。
3.“忠恕之道”孔子从“仁”的基本内涵出发,既提出了如何达到“仁”的境界的内在要求,又阐发了如何实行“仁”的外在行为原则即“忠恕之道”。
“忠”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要自立有成就也必须使他人也自立有成就,即所谓“尽己之谓忠”,自己所希望的,别人也同样希望,故应尽己之力帮助别人、启发别人,让别人去实现希望。
儒学与生活(讲课文字版)

儒学与生活▪引言:生活?儒学?▪一、儒学是生活类型的学问二、儒学的生活智慧三、儒学开展的方向是生活1、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指人们每天普普通通的生存活动。
人们生存活动多种多样,广义上指人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用、产等,诸如出行、劳动、上班、休闲、社交、学习、文体、艺术、娱乐、为善等,这些生活大体上可划为三类:[1]“物质生活”:人们对衣食住行用等生活资料的消费。
[2]“精神生活”:人们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活动。
[3]“公共生活”: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
2、什么是儒学?通常情况下,一种学说应具备:谁提出(主体)、基本主张(核心思想)、文本根据(经典)、传承了什么(思想资源)、根本目标(实现什么)等要素。
如下两段资料基本上可以满足定义儒学的要求:▪A、“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汉书·艺文志》)▪B、“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之学生焉。
”(《淮南子·要略》)▪C、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就这两段话看,儒学产生的要素有:有创立主体(孔子),有思想传承(尧、舜、文、武、周公思想),有经典(六经),有核心观念(仁义),有目标(教化社会、富裕百姓、强大国家)。
这样,我们大致可将儒学定义为:▪由孔子创立,继承尧、舜、文、武、周公思想,以“六经”为经典,以仁义为核心,以教化民众为任务,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和建构理想社会为目标的学说。
▪▪一、儒学是生活类型的学问《论语》第一章第一段话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处事)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儒学浓浓的生活气息。
南开大学《儒学与生活(尔雅)》在线作业3

《儒学与生活(尔雅)》在线作业孔子的全部思想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兴于诗B:立于礼C:成于乐D:主张仁参考选项:D西方近代哲学的开创者是哪位哲学家?A:笛卡尔B:牛顿C:达芬奇D:苏格拉底参考选项:A《大学》提出的与立德、爱人相对应的纲目共有几条:()A:6B:7C:8D:9参考选项:C大学的“三纲领”中统领性的纲领是:()A:亲民B:明明德C:止于至善D:以上答案都正确参考选项:C“爱有差等,施由亲始”体现的是哪个学派的思想:()A:儒家B:道家C:法家D:佛家参考选项:A孟子出生于现在的哪个省:()A:山东B:山西C:河南D:河北参考选项:A《中庸》认为,天地万物的本质是:()A:德B:仁C:诚D:智参考选项:C下列哪一项观念在西周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A:神人格化B:人被神化C:人神合一D:人神分离参考选项:D一个现代性民主国家内部的主体是谁?A:宗族B:家族C:公民个体D:家庭参考选项:C下面不属于《诗经》中的表现手法的一项是:()A:赋B:比C:对偶D:兴参考选项:C20世纪以来的三大哲学思想运动都是什么?A:分析哲学,现象学,后现代主义B: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现象学C: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后现代主义D: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中心主义参考选项:A孟子认为“行王道”的根本是:()A:德治B:专制C:法政D:仁政参考选项:D。
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

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承之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
在当下的生活中,儒家文化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呈现出多种面貌。
一、倡导家庭和睦儒家思想非常注重家庭和睦的价值观念。
儒家文化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睦是保证社会和谐的基础。
在当下社会,人们忙碌于工作和社交,常常忽略了对家庭的关注。
儒家文化的理念提醒我们,要重视家庭和睦的价值观念,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并将家庭和睦的理念传承给下一代。
二、弘扬仁爱之道儒家文化提倡“仁爱之道”,即以仁爱为中心的思想。
在当下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呈现出利己主义的心态,缺少仁爱和关爱。
儒家文化提醒我们要弘扬仁爱之道,要学会关心别人,尊重他人的利益,不追求一己之利,而是将家庭、社会、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三、追求和谐儒家文化一直强调“和谐”,这是一种对人性的理解,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对自然生态的呵护、对社会风气的熏陶。
在当下,人们往往在工作、生活中出现不和谐的情况,造成了可能避免的矛盾和不必要的损失。
儒家文化的理念引导我们要追求和谐,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将和谐的价值观念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四、传承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其理念和价值观念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心灵中。
在当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了全民意识的事项。
儒家文化的传承就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儒家文化的理念提醒我们,要尊重传统文化,弘扬正义、正义、正义的价值观念,将它们传承给下一代,在当下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塑造人格儒家文化非常注重人格的塑造,它认为,人的性格应该是高尚、优美、完美的。
在当下,人们的生活和道德需求日益增强,儒家文化的理念引导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弘扬尊重和传承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念,将儒家对人格塑造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使自己更美好。
总之,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承之一,它对当下的生活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阐释学的“生活儒学”

作为阐释学的“生活儒学”“生活”与“儒学”都是两个大概念,各自俱微言大义的深度和纷纭复杂的广泛理解,但这两者是可以相互阐释的:以儒学来阐释生活,生活就是中国文化的现实;以生活阐释来儒学,儒学就得到了现代性。
这种阐释也使中国传统的学术方法既能吸收西方学术理论的既有成就,也能发挥中国学术自身的特征。
黄玉顺先生的“生活儒学”所做的工作,正是这样一种阐释学的努力。
一、“生活儒学”的层级与阐释层级或层次是阐释学的核心,因为层级区别于一般实证方法的平面性,不同于实证的分解归类与分析演绎,才使阐释学成为独特的学术理论和方法。
层级或层次好像X光片(这里与病人无关),普通人看是模糊的单层影像,但专业医生可以看到相互重叠但层次不同的实体,甚至不同的医生也可以有不同的结论。
但这种阐释学层级的困难在于,它也是最能导入无谓的论争的原因。
阐释是一个全面、整体性的工作,阐释学的困难往往不在于一个概念、一个论点或一个用语的对与错,而在于你的阐释焦点的掌控和阐释的先后过程。
生活儒学的层级是这样的:观念的层级:本源情感(存在)→本体(形而上存在者)→人伦物理(形而下存在者)[1]或者:本源情感→形而上主体性→形而下主体性[2]“生活儒学”作为阐释学,是关于所有这些层级的,“哲学形而上学不过是生活儒学当中的一个层级、而且远非本源层级的问题”;“有人误认为生活儒学是一种‘哲学'或者‘形而上学',殊不知,生活儒学首先是破解一切传统的哲学形而上学。
但这并不意味着‘拒斥形而上学',因为根据观念层级之间的奠基关系,任何形而下学(伦理学、知识论),都必须建基于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例如作为形而下学之成立的前提的范畴表,必须建基于某种本体论。
所以,生活儒学的工作就是:解蔽→溯源→建基”。
[3]但“生活儒学”目前的工作主要还是处在本源这个层级。
作为一个哲学家,“生活儒学”作者的解蔽工作是从形而上学开始,走向本源的生活。
但这时的这个“生活”很容易被先验化,这是“生活儒学”遭质疑的一个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母三迁》体现了(环境)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不包括以下哪种思想:马克思主义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
韩愈在(原道)里提到了“博爱”一词。
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
“良能、良知、良心”这是谁提出来的主张。
(孟子)
以下哪个是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近代哲学的开创者是(笛卡尔)
欧洲的文明传统是(基督教)
中国思想界的三大派不包括(文化保守主义)
通常说的“日不落帝国”指的是(英国)
(严复)是中国最早的最大的自由主义的代表。
弗莱格是西方(分析哲学)的创始人。
单子是(莱布尼茨)第一次提出来的概念。
20世纪,哲学达到的最高成就是(海格尔)提出的“存在论区别”。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老子)的名言。
“不诚无物”出自于(中庸)。
在(1943)年,蒋介石写了《中国之命运》。
毛泽东在(七大)上提出中国有两种命运。
以下属于冯梦龙的作品是(情史)。
以下属于洋务派领袖张之洞的名言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孟子推崇(孔子)为“圣中之圣,集大成者”。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君主立宪制?(美国)
据统计调查,近年来,西方的宗教信众的数量是(上升的)。
对待中国文化的基本态度应该是(继承和转换)。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的言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
以下不属于对孔子称谓的是(亚圣)。
中国第一篇“自觉的文论”是(曹丕)的《典论论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名著(红楼梦)。
六经到今天还传下来的著作不包括(乐)。
音乐通常给人的感觉是(和谐)
只要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或一个仪式里面就会有一套规则,这套规则叫做(礼)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出自(论语)
中国轴心时代是(战国)时代相当与西方的轴心时代是古希腊哲学建构时代。
《哲学全书》是(黑格尔)的作品。
西方现象学的大师之一(舍勒)构造了“情感现象学”。
据调查,世界上只有(中国)和朝鲜两个国家没有“容隐制”的立法。
忠恕之道”中“忠”的含义是(尽己谓之忠)。
从孔子开始,(仁爱)观念成为了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传统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观念。
所有的社会规范基础都是(法律)
以下不属于孟子的“四端学说”是(罪恶感)。
秦始皇统一天下主要是采用(韩非子)的思想
西方谈的“博爱”的原义是(无私的爱)
《水龙吟》是(苏东坡)的作品。
(墨家)主张“兼爱”。
(孟子)提出的“仁者无敌于天下”。
中国的主流哲学是(儒家)的“心性论”。
道家的处事方式是一种(逃避)的态度。
现象学的创始人是(胡塞尔)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孟子提出的(良好)
以下哪种思想是孟子所主张的(民贵君轻)
世界三大文明中心不包括(美国)
《周易》共有64卦,第一卦是(乾卦)
《周易本义》是(朱熹)的作品。
《周易》古经里面的言字全部都是(千)的意思
据历史文献记载,商王朝的创立者是(契)。
基督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周易》只有(两)卦谈到龙。
“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这段话出自(易乾)。
(左传)中首先提出君子四德是元亨利贞。
一分为二是(毛泽东)的思想。
(易经)被称作“群经之首,百行之源”。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于(中庸)。
《中庸》属于(礼记)中的一篇。
佛教禅宗里分为两派,一派是顿悟派,另一派是(渐悟派)。
在上古时代,汉语里面对“庸”最常见的一种解释是(需要)。
《中庸》最核心的一个范畴是(诚)。
马克思认为天地万物的本质是(物质)。
思无的“无”就是儒家所讲的(大本大源,本真的情感)。
《中庸》认为宇宙天地万物的本质是(真诚无望)。
《中庸》强调适宜性的问题,这通常叫做(时中)。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存在总是存在着的存在。
笛卡尔怀疑某些具体存在着的存在,除了怀疑(存在者的存在)。
以下属于笛卡尔的所提出的命题的是(我思故我在)。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许慎)的《说文解字》。
中国哲学特别是(道家)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
“存”字最古老的含义是(存在)。
“自己如此”是古代汉语(自然)的原义。
孟子认为“性”是(先验的道德上的主体性)。
孟子认为性与情的关系应完整表述为(情性情)。
“诚者自成也”的意思是诚是自成的。
√
“体”、“用”乃是中国哲学形而上学的一种基本架构,其中“体”是形而下者。
×孔子认为大学精神就是居仁由义。
×
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是“三纲领八条目”。
√
现代大学的宗旨是立德。
×
大学之道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立德和爱人。
√
“诚意正心”与“格物致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
知识就是智慧。
×
中国有56个民族,这里讲的民族是一个前现代概念。
√
1919年,中国思想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
中国谋求现代化就是走向现代性。
√
西方人实现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的现代化。
×
现象学不主张回到事情本身,面向事情本身。
×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最根本的共同点是一个存在着的东西。
√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三大儒之一。
√
《孔子改制考》是谭嗣同的作品。
×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是中国社会形态及其观念形成的第一次大转型。
√国民党和共产党对儒学的态度是一样的。
×
二希传统”指的是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
√
“三纲”指的是“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
×
儒家基本上是关注生命个体。
×
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个人是孔子和老子。
√
《论语》是孔子编写的。
×
孔子的全部思想可概括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儒家所讲的教化是对社会的教育。
×
所有的社会规范在儒家的话语里面叫做“礼”。
√
可以下定义的东西一定是形而上的东西。
×
世界万物都是由本体所生成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肯定意义上来表达“忠恕之道”。
×现在法律进步性的表现就是对情感的尊重,对亲情的尊重。
√
知识和智慧不是一个层次,拥有知识不一定拥有智慧。
√
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是人生的两个阶段。
×
朱熹是北宋人。
×
儒家把仁、义、礼、智叫做“四德”。
√
上梁在中古古代话语里叫立极。
√
儒家的“仁爱”思想超越了爱的差等性。
×
儒家的“本体论”和西方的“本体论”是无区别的。
×
“仁民”就是仁者爱人。
√
一个人要修炼需要“求其放心”。
√
孟子对君主专制持肯定的态度。
×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二者属于同一个时代。
×
《周易》最早的时候是占卦的书。
√
卦词就是对整个卦的吉凶占卜√
《荷马史诗》时代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神分离。
×
关于龙的话题现在学界已有定论。
×
春秋时代被称为疑神疑鬼的时代。
√
所谓德性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品质。
×
从孔子以后,《易经》这种占卜之书变成了一部哲学的书。
√
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中庸之道。
√
朱熹对《中庸》的解释叫做《四书集注》。
×
“发而皆中节”表示一种和的状态。
√
儒家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
×
中庸实际上就是指遇事没有原则。
×
凡是上当受骗的人的共同点是爱占便宜。
√
怀疑和思想是一回事。
×
理性主义的开启着是笛卡尔。
√
笛卡尔所确信的“毕竟有物存在”的这个“物”就是“我思”之“我”√佛学本质上是“情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