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防雷与接地培训课件(共74张PPT)
合集下载
《电气防火与防雷》PPT课件
危险性大的设备应分室安装,并在隔墙上采取封堵措施。变、配电室 与爆炸危险环境或火灾危险环境毗连时,隔墙应用非燃性材料制成;孔洞、 沟道应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门、窗应开向无爆炸或火灾危险的场所。
电气装置,特别是高压、充油的电气装置应与爆炸危险区域保持规定 的安全距离。变、配电站不应设在容易沉积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的地方。
漏电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装置或能发出声、光双重信号的报警装置。
h
8可能
是带电的,扑救时要防止人员触电;(2). 充油电气设备着火后可能发 生喷油火爆炸,造成火势蔓延。
1. 先断电后灭火 如火灾现场尚未停电,应设法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应注意以下问题:
h
7
三、消除引燃源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按爆炸危险环境的特征和危险物的级别、组别选用电气设备和设计电
气线路。 2.保持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安全运行。安全运行包括电流、电压、温升
和温度不超过允许范围,包括绝缘良好、连接和接触良好、整体完好无损、 清洁、标志清晰等。
在爆炸危险环境应尽量少用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一般情况下不应 进行电气测量工作。
工作时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火花;事故火花是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 时出现的火花。
h
2
第二节 危险物质和危险环境
危险物质是指在大气条件下,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气 体、蒸汽、薄雾、粉尘或纤维。所谓爆炸性混合物是指一经点燃,即在 充有混合物的范围内极为迅速地传播燃烧的混合物。这类爆炸危险物质 分为三类:Ⅰ类指矿井甲烷;Ⅱ类指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Ⅲ类指 爆炸性粉尘、纤维。
(1)切断部位应选择得当,不得因切断电源影响疏散和灭火工作; (2)在可能的条件下,先卸去线路负荷,再切断电源 (3)因火烧、烟熏、水浇,电气绝缘可能大大降低,切断电源应配用绝 缘的工具; (4)应在电源侧的电线支持点附近剪断电线,防止电线断落下来造成电 击或短路; (5)切断电线时,应在错开的位置切断不同相的电线,防止切断时发生 短路。
电气装置,特别是高压、充油的电气装置应与爆炸危险区域保持规定 的安全距离。变、配电站不应设在容易沉积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的地方。
漏电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装置或能发出声、光双重信号的报警装置。
h
8可能
是带电的,扑救时要防止人员触电;(2). 充油电气设备着火后可能发 生喷油火爆炸,造成火势蔓延。
1. 先断电后灭火 如火灾现场尚未停电,应设法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应注意以下问题:
h
7
三、消除引燃源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按爆炸危险环境的特征和危险物的级别、组别选用电气设备和设计电
气线路。 2.保持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安全运行。安全运行包括电流、电压、温升
和温度不超过允许范围,包括绝缘良好、连接和接触良好、整体完好无损、 清洁、标志清晰等。
在爆炸危险环境应尽量少用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一般情况下不应 进行电气测量工作。
工作时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火花;事故火花是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 时出现的火花。
h
2
第二节 危险物质和危险环境
危险物质是指在大气条件下,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气 体、蒸汽、薄雾、粉尘或纤维。所谓爆炸性混合物是指一经点燃,即在 充有混合物的范围内极为迅速地传播燃烧的混合物。这类爆炸危险物质 分为三类:Ⅰ类指矿井甲烷;Ⅱ类指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Ⅲ类指 爆炸性粉尘、纤维。
(1)切断部位应选择得当,不得因切断电源影响疏散和灭火工作; (2)在可能的条件下,先卸去线路负荷,再切断电源 (3)因火烧、烟熏、水浇,电气绝缘可能大大降低,切断电源应配用绝 缘的工具; (4)应在电源侧的电线支持点附近剪断电线,防止电线断落下来造成电 击或短路; (5)切断电线时,应在错开的位置切断不同相的电线,防止切断时发生 短路。
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培训讲座PPT
雷电对电气设备的危害
总结词
雷电对电气设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个方面。
详细描述
直接雷击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设备或线路,造成设备损坏或引起火灾。感应雷击是指雷电放电时,在附近 的导体上产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使设备受到损坏。雷电对电气设备的危害还表现在高电位反击和地电位升高, 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
防雷接地系统的原理
01
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或附近时,接 闪器将雷电接收并将其通过引下 线引入接地装置。
02
接地装置将雷电电流引入地下土 壤,并通过大地散流,从而避免 雷电对建筑物、设备和人员的危 害。
02
防雷接地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防雷接地系统的安装
01
防雷接地系统的安装是 确保建筑物和设备免受 雷电危害的重要措施。
智能建筑的需求增长
随着智能建筑的普及,对建筑内的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系统的要求 将更加严格和复杂。
国际化合作与交流增强
加强国际间的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技术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 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防雷接地系统可以保护电子设 备免受雷电的电磁脉冲和过电 压的危害,从而保证设备的正 常运行。
在电子设备中,应选择合适的 防雷接地系统和采取相应的防 护措施,以确保设备的安全。
06
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的未来 发展
防雷接地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监测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 实时监测雷电活动和接地 系统状态,提高预警和防 范能力。
电力系统是易受雷电攻击的设施之一,因此防雷接地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
防雷接地系统可以保护电力设施免受雷电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 正常运行。
《接地与防雷》PPT课件
2.保护接地 各种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线路的金属管,电 缆的金属保护层,安装电气设备的金属支架等, 由于导体的绝缘损坏可能带电,为了防止这些不 带电金属部分产生生过高的对地电压危及人身安 全而设置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示意图见图1所示。 保护接零示意图见图2所示。
10
3.保护接零 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 电网的零线(或)中性线紧密地连接起来称为保 护接零。
19
20
2.TN系统
21
2.TN系统
22
TN--S系统(b)
2.TN系统
23
TN-C-S系统(c)
3.TT系统
如图所示,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与用电 设备接地无关。PE为保护接地,设备的金属外壳也直接 接地,且与电源中性点相连。
TT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接 地电流经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和电源的工作接地装置所 构成的回路流过。此时,若有人触摸带电的外壳,则由 于保护接地装置的电阻远远小于人体的电阻,因此大部 分的接地电流被接地装置分流,从而对人体起到保护24 作 用。
6
▉ 中性点、零点和中性线、零线
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电器的绕组中以及串联电 源回路中有一点,它与外部各接线端间的电压绝对值相 等,这一点就成为中性点或中点。
当中性点接地时,该点则称为零点。由中性点引出的 导线,称为中性线;由零点引出的导线,则称为零线。
7
▉ 接地线和接地—接地线
一般有中性线(代号N)、保护线(代号PE)或保护中性
3.TT系统
25
TT接地系统
3.TT系统
但TT系统在确保安全用电方面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在采用TT系统的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接 地电流并不很大,往往不能使保护装置动作,这将导致 线路长期带故障运行。 2)当TT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只是由于绝缘不良引起漏电 时,因漏电电流往往不大(仅为毫安级),不可能使线 路的保护装置动作,这也导致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长期 带电,增加了人体触电的危险。
电气安全、防雷与接地培训课件(ppt93页)
❖
2006年6月6日星期二
EXIT
表7-1 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交流有 效值)(v)
选用举例
额定值
空载上 限值
42
50
在有触电危险的场所使用的手持式电 动工具等
36
43
在矿井、多导电粉尘等场所使用的行 灯等
24
29
工作空间狭窄,操作者容易大面积接 触带电体,如在锅炉、金属容器内
12
15 人体可能经常触及的带电体设备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6
8
2006年6月6日星期二
EXIT
❖ 触电及防护
❖ 触电的概念及其危害
人体也是导体,当人体不同部位接触不同 电位时,就有电流流过人体,这就是触电。
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与“电伤”两类。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 呼吸系统与神经系统,重则危及生命;
❖电伤是指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 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它可伤及人体内部,甚 至骨骼,还会在人体体表留下诸如电流印、电 纹等触电伤痕。
❖ 严格遵循设计、安装规范;
电气设备、线路的设计、安装,应严格遵 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做到精心设计,按图 施工,确保质量,绝不留下事故隐患。
2006年6月6日星期二
EXIT
❖ 加强运行维护和检修试验工作
应定期测量在用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及接 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确保处于合格状态; 对安全用具、避雷器、保护电器,也应定 期检查、测试,确保其性能良好、工作可 靠。
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PPT课件
§8.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8.1.1 过电压及雷电的有关概念
1.雷电与过电压
防雷就是防御过电压,过电压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出现超过正常工作要求 的电压升高。在电力系统中,按照过电压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内部过电 压和雷电过电压两大类。
(1) 内部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又称操作过电压),指供配电系统内部由于开关操作、参数 不利组合、单相接地等原因,使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突然改变,从而在其 过渡过程中引起的过电压。
(4) 对净距离小于100mm的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管道,每隔20~30米用金属线 跨接,避免因感应过电压而产生火花。
§8.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3. 雷电侵入波的防御
架空线
1)对6~10kV架空线,如有条件就采用30~50m的电缆段埋地引入,在架空 线终端杆装避雷器,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与电缆金属外壳相连后直接接地, 并连入公共地网。 2)对没有电缆引入的6~10kV架空线,在终端杆处装避雷器,在避雷器附 近除了装设集中接地线外,还应连入公共地网。
§8.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当避雷针高度h>hr时,在避雷针上取高度hr的一点来代替避雷针的顶尖作 为圆心,其余与避雷针高度h≤hr时的计算方法相同,读者可自行分析。
8.1.3 雷的防御
直击雷的防御 防御直击雷的方法:
(1) 装设独立的避雷针;
(2) 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 (3)在建筑物屋面铺设避雷带或避雷网。
§8.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表8-2 阀式避雷器至3~10kV主变压器的最大电 气距离
§8.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8-4避雷针结构示意图 1- 避雷针 2- 引下线 3- 接地装置
图 8-5避雷器装置示意图 1- 架空线路 2-避雷器 3-接地体 4- 电力变压器
8.1.1 过电压及雷电的有关概念
1.雷电与过电压
防雷就是防御过电压,过电压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出现超过正常工作要求 的电压升高。在电力系统中,按照过电压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内部过电 压和雷电过电压两大类。
(1) 内部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又称操作过电压),指供配电系统内部由于开关操作、参数 不利组合、单相接地等原因,使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突然改变,从而在其 过渡过程中引起的过电压。
(4) 对净距离小于100mm的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管道,每隔20~30米用金属线 跨接,避免因感应过电压而产生火花。
§8.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3. 雷电侵入波的防御
架空线
1)对6~10kV架空线,如有条件就采用30~50m的电缆段埋地引入,在架空 线终端杆装避雷器,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与电缆金属外壳相连后直接接地, 并连入公共地网。 2)对没有电缆引入的6~10kV架空线,在终端杆处装避雷器,在避雷器附 近除了装设集中接地线外,还应连入公共地网。
§8.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当避雷针高度h>hr时,在避雷针上取高度hr的一点来代替避雷针的顶尖作 为圆心,其余与避雷针高度h≤hr时的计算方法相同,读者可自行分析。
8.1.3 雷的防御
直击雷的防御 防御直击雷的方法:
(1) 装设独立的避雷针;
(2) 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 (3)在建筑物屋面铺设避雷带或避雷网。
§8.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表8-2 阀式避雷器至3~10kV主变压器的最大电 气距离
§8.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8-4避雷针结构示意图 1- 避雷针 2- 引下线 3- 接地装置
图 8-5避雷器装置示意图 1- 架空线路 2-避雷器 3-接地体 4- 电力变压器
防雷与接地优秀课件
12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适用范围如下: (1)额定电压为1000V及以上的高压配电
装置中的设备,在一切情况下均应采用 保护接地。 (2)额定电压为10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装 置中的设备,在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 应采用保护接地;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 电网中,应采用保护接零。在没有中性 线的情况下,亦可采用保护接地。
22
一、避雷针
1、用途 为了防止设备免受直接雷击,通常采用 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的措施,避雷针高 于被保护物,其作用是将雷电吸引到避 雷针本身上来并安全地将雷电流引入大 地,从而保护了设备。
23
2、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1)单支避雷针
24
按下式计算 :
当hx h2时,rx (hhx)p
当hx
13
三、防雷接地
这是针对防雷保护的需要而设置,目的 是减小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时的地电位 升高。主要特点是雷电流的幅值大和雷 电流的等值频率高。
14
1、输电线路的防雷接地 高压输电线路在每一杆塔下一般都设有 接地装置,并通过引线与避雷线相连, 其目的是使击中避雷线的雷电流通过较 低的接地电阻而进入大地。 高压线路杆塔都有混凝土基础,它也起 着接地体的作用,称为自然接地电阻。 大多数情况下单纯依靠自然接地电阻是 不能满足要求的,需要装设人工接地装 置。
单相接地时,接地网电压规定不得超过 2000V,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为
RE
2000 IE
当接地装置仅用于高压设备时,规定接
地电压不得超过250V,即
250 RE IE
9
当接地装置为高低压设备共用时,考虑
到人与低压设备接触的机会更多,规定
接地120 IE
1000V以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接地电 阻一般不宜大于4;当变压器容量不超过 100kV·A时,中性点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可不大于10。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适用范围如下: (1)额定电压为1000V及以上的高压配电
装置中的设备,在一切情况下均应采用 保护接地。 (2)额定电压为10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装 置中的设备,在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 应采用保护接地;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 电网中,应采用保护接零。在没有中性 线的情况下,亦可采用保护接地。
22
一、避雷针
1、用途 为了防止设备免受直接雷击,通常采用 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的措施,避雷针高 于被保护物,其作用是将雷电吸引到避 雷针本身上来并安全地将雷电流引入大 地,从而保护了设备。
23
2、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1)单支避雷针
24
按下式计算 :
当hx h2时,rx (hhx)p
当hx
13
三、防雷接地
这是针对防雷保护的需要而设置,目的 是减小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时的地电位 升高。主要特点是雷电流的幅值大和雷 电流的等值频率高。
14
1、输电线路的防雷接地 高压输电线路在每一杆塔下一般都设有 接地装置,并通过引线与避雷线相连, 其目的是使击中避雷线的雷电流通过较 低的接地电阻而进入大地。 高压线路杆塔都有混凝土基础,它也起 着接地体的作用,称为自然接地电阻。 大多数情况下单纯依靠自然接地电阻是 不能满足要求的,需要装设人工接地装 置。
单相接地时,接地网电压规定不得超过 2000V,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为
RE
2000 IE
当接地装置仅用于高压设备时,规定接
地电压不得超过250V,即
250 RE IE
9
当接地装置为高低压设备共用时,考虑
到人与低压设备接触的机会更多,规定
接地120 IE
1000V以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接地电 阻一般不宜大于4;当变压器容量不超过 100kV·A时,中性点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可不大于10。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电压保护
雷电的危害: (1)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雷电附近的导线上将产 生感应过电压,会使电气设备绝缘发生闪络或击穿, 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造成人身伤亡等; (2)强大的雷电流流过导体时,会产生很大的热 量而使导体严重变形或熔断; (3)雷云对地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会产生机械 效应而使杆塔、横担和建筑物等损坏; (4) 雷云对地放电时,有时也能击中人,对人造 成严重伤害。
操作票制度是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时,在
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作人员必须执行的操作制度。
也是人身安全和正确操作的重要保证
(3)工作许可制度 该制度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 责任感。工作许可人员负责审查工作票所列安
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条件。
(4)工作监护制度
该制度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和操作正确的
证工作人员安全的可靠措施。在装设临时接地线 时,必须先接接地端,再接设备端;拆除时顺序 应相反。 (4)悬挂标志牌和装设临时遮拦
标志牌是用来对所有人员提出安全警告和应
注意事项的,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高
压危险”等;临时遮拦是为了防止工作人员误碰
或靠近带电体。
2.常用的组织措施 (1)工作票制度 工作票是准许在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作的书 面命令,也是执行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书面依据。 (2)操作票制度
组成。体内电阻较小(约500Ω),而且基本
不变;人体电阻主要由肌肤电阻决定,且与多
种因素有关,正常时可高达数万欧以上。而在
恶劣的条件(如出汗且有导电粉尘)下,则可 下降为1200Ω左右。安全工程计算时,从安全 角度考虑,人体电阻一般取1700Ω。
安全电流:我国一般取30 mA(工频交流)为安
全电流。
一般情况下,人体触电的主要原因是:
1)工作时没有遵守有关安全规程,直接或过分靠近
带电体;
2)人体触及到了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电气设备外壳 和与之相连的金属体。
3)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有关规程要求,带电体对地
距离不够;
4)不懂电气知识,随便乱拉电线、电灯等造成触电。
要点 提示!
3.安全电压和人体电阻
(1)安全电压
第八章 电气安全、防雷与接地
8-1 电气安全 8-2 大气过电压与防雷
8-3 电气设备接地
8-1 电气安全
一、触电及有关概念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所谓触电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对人体产生 的生理和病理伤害。这种伤害是多方面的,主 要分为电击和电灼伤两种类型。
(1)电击
电击是由于较小的电流通过人体体内而
安全电压:在无高度危险的环境为65V,有高度
危险的环境为36V,特别危险的环境为12V。 人体电阻:一般取1700Ω。
要点 提示!
4.触电防护
(1)直接触电防护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对人能直接接触正常带
电部分的防护,例如对带电体加隔离栅栏或加保
护罩等的防护。
(2)间接触电防护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对正常时不带电,而故 障时可带危险电压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防护,例 如将正常不带电的可导电部分接地等的防护。
措施。监护人的主要职责是监护操作人员是否
按规定的要求操作。
3.触电急救 (1)脱离电源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提示:一旦发生触电 事故,一定要沉着冷
静的应对。
(2)急救处理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将其移至干燥
通风的场所,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治,同
时赶快通知医务人员并做好送往医院的准备工
(2)触电时间
触电致死在生理险象是心室颤动。电流通过人
体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触电的后果 也越严重。 (3)电流性质 人体对不同频率电流在生理上的敏感性是不同
的,具体说,直流、工频交流和高频交流电流通过
人体时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直流电流对 人体的伤害较轻;工频交流对人体的伤害最为严重。
2.影响人体触电后果的因素
(1)电流强度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强烈,
对人体的伤害也越严重。按照人体对电流的反应的
程度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可分为:感知电流、
摆脱电流和三级。一般对健康成年人来说,感知电
流为1mA,摆脱电流为10mA,致命电流为50mA
(电流持续时间在1s以上)。我国一般取30 mA (工频交流)为安全电流。
(4)电流路径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随着路径的不同,程度也
不同。电流流经心脏、中枢神经(脑部和脊髓)和
呼吸系统是最危险的。所以电流从手到脚,特别是 从一手到另一手是最危险的。 (5)人体状况
经试验研究表明,触电危险性与人体的状况有
关。健康人的心脏和衰弱病人的心脏对电流损害的 抵抗能力是差别很大的;触电者的年龄、精神状态 和人体电阻等都会使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有所差 异。
造成的内部器官在生理上的反应和病变。如
针痛感、灼痛感、痉挛,严重时可以出现昏
迷、心室颤动或停跳、呼吸困难或停止等现 象。
(2)电灼伤
电灼伤是较大的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外伤,
这种触电多数发生在人体尚为接触到带电体时
肌体受到高温电弧的灼伤。如人体组织烧焦、
炭化、坏死等现象。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高压
触电造成的。
二、电气安全措施及触电急救
1.常用的技术措施 (1)停电
停电时,必须把来自各途径的电源断开,且保
证至少有一处明显断开点。检修时,工作人员应与
带电部分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 (2)验电
停电后,通过验电设备可以明显地验证停电设
备是否带电,从而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3)装设临时接地线
这是为了防止在维修过程中突然来电,以保
所谓安全电压 ,是指人体触电后,不能使
人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作用人体的电压越高,
人体电阻越小,则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触
电的危害程度就越严重。因此,我国根据不同
的环境条件,规定安全电压为:在无高度危险
的环境为65V,有高度危险的环境为36V,特别 危险的环境为12V。
(2)人体电阻
人体电阻是由体内电阻和肌肤电阻两部分
作。
返回
8-2 大气过电压与防雷
一、大气过电压
1.雷电的形成
气过电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雷云放电引起 的。在雷雨季节里,太阳把地面一部分水分蒸发 为蒸汽,并向上升起,由于太阳不能直接使空气 变热,所以上部空气为冷空气。上升的蒸汽一旦 遇到冷空气,立即凝结成水滴,随着水滴的增多 逐渐形成积云。它们受到强烈气流的吹袭,产生 摩擦和碰撞,形成带正、负不同电荷的雷云。
雷电的危害: (1)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雷电附近的导线上将产 生感应过电压,会使电气设备绝缘发生闪络或击穿, 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造成人身伤亡等; (2)强大的雷电流流过导体时,会产生很大的热 量而使导体严重变形或熔断; (3)雷云对地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会产生机械 效应而使杆塔、横担和建筑物等损坏; (4) 雷云对地放电时,有时也能击中人,对人造 成严重伤害。
操作票制度是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时,在
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作人员必须执行的操作制度。
也是人身安全和正确操作的重要保证
(3)工作许可制度 该制度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 责任感。工作许可人员负责审查工作票所列安
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条件。
(4)工作监护制度
该制度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和操作正确的
证工作人员安全的可靠措施。在装设临时接地线 时,必须先接接地端,再接设备端;拆除时顺序 应相反。 (4)悬挂标志牌和装设临时遮拦
标志牌是用来对所有人员提出安全警告和应
注意事项的,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高
压危险”等;临时遮拦是为了防止工作人员误碰
或靠近带电体。
2.常用的组织措施 (1)工作票制度 工作票是准许在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作的书 面命令,也是执行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书面依据。 (2)操作票制度
组成。体内电阻较小(约500Ω),而且基本
不变;人体电阻主要由肌肤电阻决定,且与多
种因素有关,正常时可高达数万欧以上。而在
恶劣的条件(如出汗且有导电粉尘)下,则可 下降为1200Ω左右。安全工程计算时,从安全 角度考虑,人体电阻一般取1700Ω。
安全电流:我国一般取30 mA(工频交流)为安
全电流。
一般情况下,人体触电的主要原因是:
1)工作时没有遵守有关安全规程,直接或过分靠近
带电体;
2)人体触及到了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电气设备外壳 和与之相连的金属体。
3)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有关规程要求,带电体对地
距离不够;
4)不懂电气知识,随便乱拉电线、电灯等造成触电。
要点 提示!
3.安全电压和人体电阻
(1)安全电压
第八章 电气安全、防雷与接地
8-1 电气安全 8-2 大气过电压与防雷
8-3 电气设备接地
8-1 电气安全
一、触电及有关概念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所谓触电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对人体产生 的生理和病理伤害。这种伤害是多方面的,主 要分为电击和电灼伤两种类型。
(1)电击
电击是由于较小的电流通过人体体内而
安全电压:在无高度危险的环境为65V,有高度
危险的环境为36V,特别危险的环境为12V。 人体电阻:一般取1700Ω。
要点 提示!
4.触电防护
(1)直接触电防护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对人能直接接触正常带
电部分的防护,例如对带电体加隔离栅栏或加保
护罩等的防护。
(2)间接触电防护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对正常时不带电,而故 障时可带危险电压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防护,例 如将正常不带电的可导电部分接地等的防护。
措施。监护人的主要职责是监护操作人员是否
按规定的要求操作。
3.触电急救 (1)脱离电源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提示:一旦发生触电 事故,一定要沉着冷
静的应对。
(2)急救处理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将其移至干燥
通风的场所,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治,同
时赶快通知医务人员并做好送往医院的准备工
(2)触电时间
触电致死在生理险象是心室颤动。电流通过人
体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触电的后果 也越严重。 (3)电流性质 人体对不同频率电流在生理上的敏感性是不同
的,具体说,直流、工频交流和高频交流电流通过
人体时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直流电流对 人体的伤害较轻;工频交流对人体的伤害最为严重。
2.影响人体触电后果的因素
(1)电流强度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强烈,
对人体的伤害也越严重。按照人体对电流的反应的
程度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可分为:感知电流、
摆脱电流和三级。一般对健康成年人来说,感知电
流为1mA,摆脱电流为10mA,致命电流为50mA
(电流持续时间在1s以上)。我国一般取30 mA (工频交流)为安全电流。
(4)电流路径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随着路径的不同,程度也
不同。电流流经心脏、中枢神经(脑部和脊髓)和
呼吸系统是最危险的。所以电流从手到脚,特别是 从一手到另一手是最危险的。 (5)人体状况
经试验研究表明,触电危险性与人体的状况有
关。健康人的心脏和衰弱病人的心脏对电流损害的 抵抗能力是差别很大的;触电者的年龄、精神状态 和人体电阻等都会使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有所差 异。
造成的内部器官在生理上的反应和病变。如
针痛感、灼痛感、痉挛,严重时可以出现昏
迷、心室颤动或停跳、呼吸困难或停止等现 象。
(2)电灼伤
电灼伤是较大的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外伤,
这种触电多数发生在人体尚为接触到带电体时
肌体受到高温电弧的灼伤。如人体组织烧焦、
炭化、坏死等现象。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高压
触电造成的。
二、电气安全措施及触电急救
1.常用的技术措施 (1)停电
停电时,必须把来自各途径的电源断开,且保
证至少有一处明显断开点。检修时,工作人员应与
带电部分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 (2)验电
停电后,通过验电设备可以明显地验证停电设
备是否带电,从而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3)装设临时接地线
这是为了防止在维修过程中突然来电,以保
所谓安全电压 ,是指人体触电后,不能使
人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作用人体的电压越高,
人体电阻越小,则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触
电的危害程度就越严重。因此,我国根据不同
的环境条件,规定安全电压为:在无高度危险
的环境为65V,有高度危险的环境为36V,特别 危险的环境为12V。
(2)人体电阻
人体电阻是由体内电阻和肌肤电阻两部分
作。
返回
8-2 大气过电压与防雷
一、大气过电压
1.雷电的形成
气过电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雷云放电引起 的。在雷雨季节里,太阳把地面一部分水分蒸发 为蒸汽,并向上升起,由于太阳不能直接使空气 变热,所以上部空气为冷空气。上升的蒸汽一旦 遇到冷空气,立即凝结成水滴,随着水滴的增多 逐渐形成积云。它们受到强烈气流的吹袭,产生 摩擦和碰撞,形成带正、负不同电荷的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