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读《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后感(九)
读《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后感(九)
这个星期的星期二,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这篇课文里主要讲的是一个叫魏格纳的人,因病住进了医院,到了医院,魏格纳坐卧不安,天天观察世界地图,后来发现地球上所有大陆原来都是连在一起的,他的发现,引起了世界地质界的震动。
我真佩服魏格纳,他很聪明,很细心,不像我又笨又粗心。
魏格纳天天观察,不像我天天看格林故事书,我现在连作文书都不看一下。
以后,我要天天看脚科顺,向魏格纳学习,随时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
要把粗心改成细心,考试的时候,做完了多看几遍,不要粗心。
平时要多看资料,多观察,多动脑筋,多举手发言。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世界地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创新,它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世界。
几千年来,人们通过不断地绘制和更新地图,不断发现了新的领域和文化,这使地图成为了人类了解世界、探索未知和实现科学发现的一种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世界地图引出的一系列发现。
1. 地理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地理发现。
通过地图,人类了解到了世界上的新大陆、新洲和新海洋。
14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穿过印度洋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展开了探险。
随后,西班牙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通过交通航线标识和制作海图,发现了美洲大陆。
此外,地图还揭示出了许多隐蔽的海湾、河流和城市。
伦敦地图上反映出的泰晤士河是一个好的例子,它展示了城市对该河的重要性,作为城市交通和商业生活的主要渠道。
这种地理发现加深了人类对世界的了解,也为其他领域的探索打下了基础。
2. 政治发现地图也揭示了人类政治和国际关系上的一些重要事实。
19世纪,欧洲列强(英国、法国等)帝国逐步扩张,地图作为一种工具,展示了各帝国之间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世界地图不仅揭示了国家的边界和领土,也揭示了关键的经济资源和战略港口。
这些信息和细节使得政治领袖能够预测国际事件,并更好地制定决策和战略。
21世纪,使用地图工具比如Google Maps,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浏览各国领土和边界。
这种公开的数据和信息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国际关系,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为各国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数据。
3. 文化发现地图也能发现与文化有关的事实。
18世纪末,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欧洲各国之间民族和文化存在的差异,他认为不同文化的人们需要遵守相应的道德、法律和政策规则。
这些差异在地图上得到了体现。
地图上不仅标记着各国的宗教、语言和历史,还揭示出了各国之间的文化隔阂和交流的可能性。
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地图上的文化隔阂逐渐消失,人们开始探索全球文化的更多共同点和相似之处。
地图也逐渐从文化上向政治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成为人类了解和探索全球各领域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2024年《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读后感
2024年《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读后感《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本令人惊叹的读物,这本书揭示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多么有限。
通过全面的研究和详细的地图,作者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地球,并揭示了一些令人惊讶的发现。
首先,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地球上丰富的自然景观。
作者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壮丽山脉、广袤的平原、蜿蜒的河流以及壮观的瀑布。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上的精确标注,更好地了解这些景观的位置和分布。
阅读这本书,我被这个世界的美丽所震撼,也更加珍惜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
其次,书中关于人类活动的部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告诉我们,人类活动的痕迹遍布世界各地,并对地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农业和城市化活动导致了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和改变,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我们的行为对地球的影响,并开始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与世界历史和文化相关的发现。
作者指出,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地理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这让我对世界各地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能够通过旅行和交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注意到这本书反映了地理学的发展。
作者使用了最新的卫星图像和GIS技术,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了地球。
这让我对地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这个领域,为未来的地理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2023年的《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本令人惊叹的读物。
通过地图和详细的研究,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地球的自然景观、人类活动以及历史文化的发展。
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地球,增长了我的知识,并对地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相信,我将会深入研究地理学,并在未来为保护地球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13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1【A】总结课文时,还可以让学生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还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B】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他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他成功的条件。
【C】四年级学生接触地理知识的机会还不多,教学中的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为此,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
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大屏幕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
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D】针对学生对地理知识不熟悉,课前安排了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文中出现的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否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难点:第七自然段,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过程,觉得学生对课文不熟悉。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2《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教学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即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的。
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所以,在上课前,我就准备了一个地球仪,打算让学生在了解了魏格纳的奇妙想法之后,让学生借助地球仪观察是不是跟作者说的一样,是那样惊人的吻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麦哲伦环球航行的伟大壮举和其对世界地理认知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信息提取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树立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展开,讲述麦哲伦根据世界地图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揭示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世界地图、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等。
2. 学生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查阅麦哲伦及环球航行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展示世界地图和提问“谁是首位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回顾预习内容,朗读课文,找出关键信息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绘制航行路线图,并分享交流。
4. 深度解读:教师讲解麦哲伦环球航行背后的地理学原理,以及对当时乃至今日世界的影响。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模拟麦哲伦航海探险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当时的探险历程。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外拓展作业,如搜集更多关于麦哲伦或其他伟大探险家的故事,或尝试制作一张描绘自己理想中的未来世界地图。
六、教学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明确麦哲伦环球航行对人类地理认知突破的重要性,强化科学探索精神的价值观教育。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主动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反馈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外拓展作业,评价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知识掌握情况测试:通过小测验或随堂问答的形式,检验学生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具体细节及其重要意义的掌握情况。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简短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引言世界地图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地球上的国家、地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世界地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直观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各地的差异和联系。
本文将通过分析世界地图的使用情况,总结教学中的一些发现,并对教学进行反思。
世界地图的使用情况在教学中,世界地图可以用来展示以下内容:1.主要国家和地理特征:通过标记主要国家和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等,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结构和布局。
2.国家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标记国家的位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个国家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比如哪些国家是相邻的,哪些国家之间有海洋相隔等。
3.自然资源分布:世界各地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分布,通过标记地图上的自然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比如石油在中东地区的分布,煤矿在中国的分布等。
4.人口分布:通过标记地图上的主要城市和人口密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口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压力和发展情况。
教学中的发现在使用世界地图进行教学时,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1.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通过使用世界地图展示地理知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得到了提升。
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并展示出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地理知识的印象深刻世界地图展示了地理知识的空间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概念。
通过观察地图上的国家、地理特征等,学生可以形成更加直观和深刻的印象,使地理知识更加牢固。
3. 培养跨文化意识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联系。
他们可以通过地图上的国旗、语言等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增加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世界地图展示了世界的广阔和复杂性,激发了学生探索世界的欲望。
学生开始主动了解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展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年级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知识点
四年级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知识点在四年级的学习中,“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对地理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发现的背景。
故事的主人公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有一天,他生病住院,在无聊中对着墙上的世界地图仔细观察。
这一看,就看出了不寻常之处。
从地图上看,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形状似乎能够完美地拼合在一起。
这一发现让魏格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难道这两块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魏格纳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他开始搜集古生物学、地质学、气候学等方面的资料。
他发现,在非洲和南美洲,都能找到相同的古代生物化石,比如中龙。
中龙是一种淡水爬行动物,无法跨越海洋。
这就说明,在很久以前,这两个地方很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中龙可以在同一片土地上生存。
此外,在两块大陆对应的地层结构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进一步证明了它们曾经是一个整体。
通过这些观察和研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他认为,在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被称为“泛大陆”。
后来,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泛大陆逐渐分裂、漂移,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格局。
那么,对于四年级的同学们来说,从这个发现中能学到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第一,要学会观察。
魏格纳就是通过仔细观察世界地图,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第二,要有大胆的想象和假设。
当魏格纳发现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形状相似时,他大胆地提出了大陆曾经相连的假设。
这种敢于想象的精神是非常宝贵的。
第三,要学会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魏格纳不是仅仅依靠想象,而是通过搜集各种资料和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大陆漂移假说。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用事实说话,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第四,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通过这个发现,同学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在漫长的岁月中是不断变化的,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的心胸。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世界地图的认知和理解。
(3)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课文内容和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哪些国家?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本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边读边思考。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人类是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世界地图是如何演变而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知识拓展(1)教师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演变过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原文
及赏析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原文:
魏格纳是德国的一位科学家。
一天,他坐在椅子上,突然发现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上,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和非洲西海岸的轮廓似乎可以吻合在一起。
这个发现让他非常惊讶。
他仔细看了看地图,又做了许多研究,最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两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连在一起,后来因为大陆漂移,才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个设想在当时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和反对,但是魏格纳没有放弃。
他继续收集证据,进行深入研究。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大陆漂移理论最终被人们接受,并对地质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赏析:
这篇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讲述了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提出大陆漂移理论的故事。
首先,文章通过描述魏格纳的偶然发现,展示了科学研究中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魏格纳只是坐在椅子上看着世界地图,却能从中发现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的吻合,这体现了他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其次,文章展现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挑战。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的设想后,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和反对。
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坚持收集证据,深入研究,最终使自己的理论被人们接受。
这体现了科学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最后,文章揭示了科学发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理论对地质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也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的来说,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题,教育孩子们要善于观察、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同时也展示了科学研究的魅力和价值。
【部编版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简说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简说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
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
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语文新课标深度解读从2017年秋季起,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
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沪教版”等版本逐步被替代,教材版本百家争鸣的时代过去了,进入大一统时代。
部编版教材2012年3月启动编写,历时5年多才编写完成,是教育部直接领导的,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最终面世的一套教材。
究竟部编版教材与之前的教材有什么不同?我们来看一下:“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体特色1、“部编本”语文的立意和眼界是比较高的。
重视体现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价值观的体现注意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为语文的“血肉”。
这套教材处处都注意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不那么“说教”。
这是第一点。
2、注重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使教材编写更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
四年级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读后感
四年级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读后感《四年级<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读后感》最近读了四年级语文课本里的《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文章,心里真是感慨万千呐!这篇文章讲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
他生病住院的时候,无聊中就对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看呀看,结果看出了大问题。
他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就像拼图一样能拼在一起。
这可把他的好奇心给彻底勾起来了,于是他就开始不断地研究、考察,最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我就想到了我自己的经历。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整理书架。
书架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有小说、漫画、科普读物等等。
我一本一本地把它们拿下来,擦干净,再重新归类放好。
就在我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本旧相册。
这本相册是我小时候的,封面都有点泛黄了。
我好奇地打开相册,里面的照片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过去。
我看到了小时候过生日时,脸上沾满奶油的自己,笑得那叫一个开心;还有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耍,每个人都跑得满头大汗;还有第一次去动物园,看到大象时那惊讶的表情……看着这些照片,我突然有了一个发现。
我发现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笑,几乎每张照片里的我都是咧着嘴在笑。
那笑容是那么纯真,那么无忧无虑。
可再想想现在的自己,好像笑容变少了,烦恼变多了。
我就开始琢磨这是为啥呢?是因为学习的压力?还是因为和朋友相处时的小矛盾?又或者是对未来的迷茫?想了半天,我觉得可能都有点吧。
但看着那些小时候的照片,我又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下去。
生活中肯定会有不如意的事,但也有很多值得开心的瞬间啊。
就像魏格纳,从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里都能发现那么重大的秘密,我也应该从自己的生活里去发现那些美好的东西。
于是,我把这本相册好好地收了起来,决定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要多笑笑,要像小时候一样快乐。
回过头来再想想魏格纳的故事,我觉得他真的太厉害了。
就那么盯着地图看,就能有那么伟大的发现。
这说明啥?说明我们得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还得有一个爱思考的脑袋。
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原文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我也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旧大陆’!”魏格纳兴奋不已。
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
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一次,他看到一份材料中提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上的古生物化石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显然,这些动物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否则,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
这个重要的发现大大鼓舞了他。
他充满信心,又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1912年,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地质学会上,魏格纳作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
赏析:《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篇充满科学探索精神的课文。
文章讲述了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发现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最终在科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故事。
文章以魏格纳的性格特点为引子,展现了他豪放、好动的天性,为后文他的发现做了铺垫。
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魏格纳在病房中观察世界地图的过程,通过他的心理活动,展现了科学发现的瞬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科学发现的惊喜与激动。
在证据收集的过程中,魏格纳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他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大量的资料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文章也通过描绘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证明了魏格纳的假说的合理性,使得读者更加信服。
最后,文章通过描述魏格纳在地质学会上的演讲和他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他的科学成果对科学界的震动,也体现了科学探索的重要性。
整篇文章语言流畅,叙事生动,通过讲述魏格纳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探索的魅力和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_人教新课标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52021/8/52021/8/ 5Aug-215-Aug -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52021/8/52021/8/ 5Thursday, August 05,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52021/8/52021/8/ 52021/ 8/58/5/2021
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
自己想法的人。他开始在各 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 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 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 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 非常丰富。
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 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 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 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 这个学说的证据。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5日星期 四2021/ 8/52021/8/52021/8/ 5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52021/8/52021/8/58/5/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 52021/ 8/5August 5, 2021
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可以推 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 的证据, 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当时,地球上所有的陆地是连在一起的
拓展延伸
1.交流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 启示。
2.从魏格纳身上我们学到什 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8课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重点)3.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难点)魏格纳: 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
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
在书中,他综合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事实,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大陆漂移的观点和论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静谧( mì bì) 枉(wǎng wáng )费心机 召( zhào zhāo )开 精神大振(zhèn zhèng )√√√√禁jìn(禁止、禁闭)jīn(禁不住、情不自禁)兴xìng(高兴、兴致勃勃)xīng(兴奋、兴旺)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写了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都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出,在古代地球上所有的陆地是连在一起的。
豪放:静谧:消磨:吻合:气魄大而无所拘束。
造句: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安静。
本课指病房里非常安静。
造句:山村的冬夜十分静谧。
本课指魏格纳以看地图来打发时间。
造句:勤奋者抓紧时间;懒惰者消磨时间;有志者珍惜时间。
完全符合。
造句:他的陈述和事实完全吻合。
端详:坐卧不安:不可思议:仔细地看。
造句:我俯身捡起一片银杏树叶细细的端详起来。
形容十分担心、焦虑的样子。
造句:家乡地震的消息传来 他担心家人的安危感到坐卧不安。
本课指魏格纳的发现无法想象。
造句:你这次能够拿到这个名额真的是不可思议的。
枉费心机:浩如烟海:白白地耗费心思。
造句:犯罪分子妄图腐蚀拉拢我们的领导干部,那是枉费心机。
本课形容魏格纳查找的资料非常多。
造句:在浩如烟海的名著中,我独爱《三国演义》。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参考3份)
(教学反思参考1)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有关的地理知识。
这篇课文我连续读了几遍后,发现学生对文中出现的地理名称及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理解如不结合实物很难弄清楚。
于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1、课前准备世界地图,教学中让学生在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的过程中读懂课文内容,并最终理解魏格纳的假想。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的预习、自读是关键。
教学前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如:在地图上找一找巴西与几内亚湾的位置。
像魏格纳一样在世界地图上用手指画一画大陆海岸线。
说说你对魏格纳假想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学生在质疑与讨论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3、总结课文时,我让学生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还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反思参考2)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不管是文本内容还是写作技法,它都是相对比较简单一些的。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我上这节课时,先是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大地图:世界几大洲、几大洋的位置与形状图。
学生很好奇:这是什么啊?少数课外知识丰富的同学了解这是什么,但是大部分同学不知道这是什么。
学生读了两遍全文之后,对本文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我再来让学生看黑板上的这个图,对照课本里的相关内容,讲解、分析,然后让学生观察,回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自读、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地图、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性,老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1620年英国人法西斯·培根在他提出了西半球曾经与欧洲和非洲连接的可能性.1668年法国R.P.F.普拉赛认为在大洪水以前﹐美洲与地球的其他部分是结合的。
到19世纪末﹐奥地利地质学家修斯.E.注意到南半球各大陆上的岩层非常一致﹐因而将它们拟合成一个单一大陆﹐称之为冈瓦纳古陆。
•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作了论证。
由于不能更好地解释漂移的机制问题﹐当时曾受到地球物理学家的反对。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随着古地磁与地震学﹑宇航观测的发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获得了新生﹐并为板块构造学的发展奠(dian)定了基础.地球表面迁移之主因•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角加速度,都不能否认,一幕全球规模的地壳运动之前地球转速的加快。
当转速增加时,海洋和陆块便向低纬移动之势。
陆地虽然多少具有弹性,最终将破裂;山脉必不可免的升起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巨大的能量消耗是由地球的旋转能供给的,所以地球转速必然要暂时慢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潮汐的制动作用的效能也便直接的明显起来了。
•由于外力作用,升起部分降低下来,再加上一贯存在得更为重要的内部原因,又将迫使地球以较高的速度旋转对大陆漂移说的反思?•大陆漂移说虽然解释了从中生代全球唯一的泛大陆随着地质历史的演绎和时间的推移演化成了现今的大陆。
•但是他是怎么漂的,怎么移的呢?以及他的最初原动力来自于哪里?•根据魏格纳的理论,轻的硅铝质大陆在重的硅镁层上漂移,即两种刚性的物体难道真的可以随便漂移而且漂移这么遥远吗?何况这么如此重量级的物体根本就不符合动力学常识。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还得后来发展起来的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与固定论者之间进行了激烈地论战:•weigena(魏格纳)-月球潮夕力和地球离心力。
•硅铝层在硅镁层上移动不可能。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篇一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四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所带四年级三班,总计有学生51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7人。
其中大部分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
但是同学的学习主动性较低,他们大多要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之下被迫学习。
有将近10名同学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语文显得较吃力。
3.教学内容分析这是第七册第二单元安排的一篇略读课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主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稍加引导和点拨。
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整合,所以对于难点的突破有了更好的选择。
4.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5.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6.教学课时一课时7.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板书课题《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齐读)(师拿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2、提出学习目标(1)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枉费心机:白费心思。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坐卧不安:形容因为难受、忧虑而不安的样
子。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也不可理解。
飞渡重洋:渡过一重重的海洋。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魏格纳观察世界地图时
发现 巴西东部和西非这两地的海岸线惊,人吻合
有了这个发现以后,魏格纳做了些 什么?
自由朗读课文第六段, 1.找出著名科学家柯彭的看法和建议是什么? 2.思考“也曾有人提起过”说明了什么?
魏格纳放弃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来?
他具体做了什么? 有了什么重大发现?
中龙的化石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 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能 飞渡重洋
。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于是他 进行了艰难的考证
,
最后提出 大陆漂移假说
。
巴西
西非
魏格纳是在 有了惊人的发现的?
时候,
默读第1——5自然段,用横线划出 文中
1.“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 地吻合!”
2.“果然……都能……又能……找到相应的突 出部分。”
3.“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 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 起。”
所以,巴西和美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 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 象? 从这件事中妮感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