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阅读专题
专题1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解析版)-五年(2016-2020)高考语文真题分项详解(浙江)
专题1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020年】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6分)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注】①居:居心。
②行:做事。
③大:同“太”。
1.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________为本。
“敬事”的意思是________。
(2分)2. 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民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2. ①“居敬而行简”,“居敬”也就是“敬事”。
凡政事居心于敬,思虑周密;而行事简约,把握重点,不敢烦扰百姓。
这样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宁之福。
②“居敬而行简”,居心简单,处处生怕多事,不肯尽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图简单,敷衍塞责。
这样百姓就会受其苟且草率之弊。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解读,难度较大。
考生首先要读懂论语选文的意思,还要结合孔子的思想等来对选文加以分析。
考查的方式也有多中,浙江卷主要偏向于对句子本身内容的解读。
依据“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以及孔子对仲弓“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的肯定,可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民”为本。
“敬事而信”的意思是:恭敬谨慎地对待政务,并且讲究信用。
所以“敬事”的意思是“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
【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观点的能力。
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读懂文句,再结合对人物的生平、思想的积累进行分析总结。
“居敬而行简”的意思是:态度严肃认真,而办事简约不烦。
其中“居敬”也就是“敬事”。
“居简而行简”的意思是:敷衍塞责,态度马虎,办事简单。
福建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精编:文化经典阅读专题
(2)庄子在本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社会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还没有问到你,你不知道什么是急躁;已经你的时候,你却不知道什么是隐瞒.
C. 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
D. 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你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出隐瞒的事情.
7、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躬身求之,乃今也得( )
【注】①讧: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③转:弃尸的意思。④慢:轻慢。⑤残:残
害。⑥尤:责备、归罪。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
尽节。孟子认为这根子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注释】
①填填:稳重的样子。 ②颠颠:专一的样子。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3分)
译文:
②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3分)
孟子对日:“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
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④而残⑤下也。曾子日:‘戒之戒之!出乎尔者,
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梁惠王下》)w.w.w.k.s.5.u.c.o.m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有司与百
初中语文记叙文专题阅读 传统文化类文专题训练附答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专题阅读传统文化类文专题训练附答案(一)阅读《时尚之美与传统文化》,回答1-4题。
(11分)时尚之美与传统文化张凡○1近日,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言夜宴》成功“出圈”、惊艳四方,一时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话题。
(1)②河南卫视将舞蹈《唐宫夜宴》(初名《唐俑》)搬上辛丑牛年河南春晚可谓意义不凡,不仅令亿万观众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给“舞”活。
该节目力求将盛唐的风采和少女的灵动搬上舞台,再现盛唐时期的大国气象和以“唐三彩”为代表符号的唐韵之美,从而为社会、为大众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
无论是舞蹈人物的服饰、表情、妆容、色彩以及手中乐器,还是作品的创意内涵展示及启迪意义,均以新颖的艺术表现方式,完成了古老的艺术在当下社会的时尚化、年轻态展现。
③很大程度上,舞蹈《唐宫夜宴》的爆红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④形式时尚新颖和内容传统厚重并不矛盾。
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以更理想的荧幕呈现实现“1+1>2”的综合效应,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锻造现代文艺的精彩。
当前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打造的文艺节目已成为一种时尚,文艺创作者体察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多样化观看体验与审美诉求,以一众优质的传统文艺节目回馈社会与大众。
⑤优秀传统文化具备引发共鸣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根脉熔铸于每一位华夏子孙的血脉中,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不仅应和了当代国人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更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开在当代中国文化土壤的高光时刻。
尤其在这提笔忘字的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足以让国人在欣赏经典的同时忆起传统之美、拾起传统之味。
让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让更多的年轻人“穿越时空”去体验、触碰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促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里越发时尚和年轻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年青一代的内心深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2)⑥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既要接地气,又要“高大上”。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习题汇编(附答案)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习题汇编(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1.儒家所谓的“礼”是建立在_____的基础之上的,礼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分)2.根据以上文段,概括并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
(6分)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17)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3.对于子夏在莒父理政,孔子提出的忠告是:不要____________(请用四字成语概括)。
(2分)4.综合上面两章内容谈谈儒家的为政主张。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
(6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020版高考语文第六章经典文化阅读专题二群文通练六君子之道(含解析)
群文通练六君子之道主题解说在《论语》中,所谓君子,有时指王孙、士人,是属于人群分野的范畴的概念;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德才兼备堪为人生楷模的道德化的人,是属于道德范畴的概念。
孔子论君子,重在强调理想人格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他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即“文质彬彬”。
所谓“文质彬彬”,就是有才有德,内则德充,外则文采,文、智、仁、勇、礼、义、信、孝、悌、忠兼备。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2)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1.孔子告诉学生,不断地________可以帮助自己到达君子的境界。
2.结合材料简析君子“不忧”或“不惧”的内涵,并说说它的现实意义。
答: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及席,子曰:“席也。
”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论语·卫灵公》) 其未有烛而有后至者,则以在者告。
道瞽亦然。
(《礼记·少仪》)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礼记·坊记》)3.这几段文字讲的是一个“________”字,其核心归之于一个“________”字。
4.有人说,这三则语录的实质是讲为人处世需要遵守的一个原则,扩而大之,就是治理的原则。
你同意吗?为什么?答: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2)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5.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专项训练
《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专项训练》(温州中学朱思吴)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颜渊死,颜路①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②。
以吾从大夫之后③,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注】①颜路:颜渊的父亲。
②吾不徒行以为之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替他买椁。
③从大夫之后:在大夫行列之后随行的意思。
(1)颜渊身上有哪些品格让孔子非常欣赏?至少写两点。
(2分)答案:(1)为人勤奋好学;非常尊重、拥护孔子,重师道;生活贫困、却以苦为乐,积极乐观;道德高尚、践行仁德;性格谦虚内敛;有君子风范等(大意符合即可)(2)评析孔子不为颜渊做椁的行为。
(3分)答案:(2)析:孔子这样做不是舍不得自己的车,而是因为他自己成为一个大夫之后,他平时坐车出行,这样才符合一个士大夫的身份,而这样做才能维护礼制。
评:在这个两难选择前,孔子选了维护周礼(社会制度),而放弃了自己的情感倾向,可见他不为个人私欲而放弃自己坚守的原则。
(一点2分,两点3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①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②,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程子曰:‚知之眀,信之笃,行之果,天下之达德也。
若孔子所谓‘成人’,亦不出此三者。
……若今之成人,有忠信而不及于礼乐。
则又其次也。
‛(朱熹《<论语>集注》)【注】①文:纹饰,这里作动词,引申为增加。
②久要:长久的穷困生活。
言:诺言。
③程子:即程颐,宋代理学家。
(1)两个材料中多处出现‚成人‛一词,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说明成人的意思。
(2分)答案:(1)成人指的是德术兼备、内外兼修的全人。
文化经典阅读2
2013~14学年(下)翔安一中高三年语文补充练习文化经典阅读2 班级姓名号数阅读以下《孟子》选段,回答问题1. (孟子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①文王之谓也。
子②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滕文公》上三【注】①其命惟新:新接受了天命。
②子:指滕文公。
问:本章中,不同的朝代,政府设立学校,名称虽不同,却有其共同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其共同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对国家起何作用?(3分)答:2.孟子曰:‚中也养①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离娄》下七【注】①中、养:合于法度;教养,教育。
(1)在孟子看来,有才德的人,哪种情况等于没有才德?(2分)答:(2)此外,孟子还强调了什么问题?(2分)答:3. 徐子曰①:‚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说:‚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③浍④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离娄》下一八)【注】①徐子:姓徐,名辟,孟子弟子。
②“混混”即“滚滚”,泉水涌出的样子。
③沟:水渎,深、广各四尺的田间水道。
④浍:深二仞、广而寻的田间水道。
(1) 此章的最后孟子把有本有源的活水同七八月间的大雨相对比,用来启示徐子什么问题?(3分)答:(2)结合文本说说为何为学..要如流水,“盈科而后进”?答:4.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①;学者亦必志于彀。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告子》上二十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尽心》上四十一【注】①彀(gòu):把弓拉满。
文化经典阅读 考点提升练
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 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 子曰: “行己有耻, 使于四方, 不辱君命, 可谓士矣。 ”曰: “敢问其次? ”曰: “宗 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 “敢问其 ① 次?”曰: “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 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 “今之 从政者何如? ”子曰: “噫!斗筲之人 ②, 何足算也! (《论语· 子路》) 孟子曰: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 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 离娄下》) 【注】 ①硁硁然:小石头坚固的样子, 形容人浅薄固执。②斗筲之人:见识短 浅、器量狭小的人。
参考译文
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 一样。” 孔子说:“如果追求富贵而不违背道义,即使是赶车,我也 干。” 孟子回答说: “大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到那利呢?只要讲仁义 就行了。”
考点提升练 文化经典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孔子:富贵与义的冲突,以义为先。孟子:选择仁义, 舍弃利欲。 (2)人处社会,追求富贵是人之本性,不谈富贵,是不尊重人 性的客观现实。但追求富贵,不能违背良知,君子爱财,取 之有道。
参考译文 再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 “说话一定守信用, 办事一定 坚决果敢,就算是一个浅薄 固执的小人,也可以称为更 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 “现 在的执政者如何呢? ”孔子 说:“唉! 这些见识短浅、 器 量狭小的人, 算得了什么! ” 孟子说: “有德行的人说 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 一定有结果,只要合乎道义 就行。”
考点提升练 文化经典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 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 去, 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 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 (《论语· 颜渊》)
文化经典阅读专题
文化经典阅读专题高三2011-03-03 18:56文化经典阅读专题(一)孔孟思想的比较与继承“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建立了以“仁”为中心,“仁”“义”“礼”三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一个道德学说整体。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道德思想,他倡导持志养气,重视立志,反求诸己,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孔子首开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对儒家学派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孟子的学术思想一部分继承于孔子的思想,另一部分则是孟子自己的创造,而这后一部分内容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孔子。
1、孔孟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共同点在“仁”方面,孔孟都主张“仁者爱人,人恒爱之”。
也就是说,他们二人不约而同的认为“仁”对一个人的情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身的“仁”,才能靠这种魅力影响和感化他人的,也才能又凭此效力于社会奉献于他人的,否则“为人者难成君子”,“为王者难得天下矣。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2、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4、仲弓问仁。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在轻名利重节操、反战争求和平、兴学堂去愚昧等诸多方面孔孟都有相同理念。
继承孔子这种将心比心、由己及人的思想在孟子的思想中得到继承与发展。
1、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之。
爱人者,人常爱之。
敬人者,人常敬之。
(《孟子·离娄下》)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孟子“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对孔子思想的超越。
2、孔孟思想主张的不同点主要方面不同观点人性问题孔子主张“仁”为根本,而孟子主张“义”为首要。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综合练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综合练(一)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墨子·非乐上》)(1)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继承了其“仁”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发展为思想,他被后人称为“”。
(2分)参考答案:仁政亚圣(每空1分)(2)结合材料,谈谈儒家和墨家义利观的区别。
(4分)答:参考答案:儒家重义轻利,认为义和利是对立的;墨家贵义尚利,认为应兼顾两者。
(每点2分)参考译文: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晓得的是利。
王!何必讲利?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仁人做事,必须讲求对天下有利,为天下除害。
将以此为天下的准则:对人有利的,就做;对人无利的,就停止。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材料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材料二: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1)在孔子看来,修身的最终目的是。
(1分)解析:根据第二则材料中孔子最后的回答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使百姓安定(1分)(2)综合两则材料,可以得出孔子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5分)答:解析:两则材料都涉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都是由自己到他人,此外,第二则材料还涉及“为百姓服务”的观点,由此可以得出孔子推己及人的观点,结合两则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要能推己及人。
(2分)在孔子看来,推己及人是践行“仁”的方法,要能从自己做起,到为他人服务,再到为百姓服务,逐层推进,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3分) 参考译文:材料一:所谓仁,是说自己想站得住,于是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于是也使别人行得通。
高考语文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题答案
2021**高考语文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题答案—现代文
阅读及答案—
二、(2021**卷)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ﻭ
(一) (2021**卷)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ﻭ
A、宝玉挨打后,黛玉前来探望,两个眼睛肿得桃子一般,满面泪光,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ﻭ
B、屠维岳使用软化、开除、升迁等多种手段,“**解决"了厂里的怠工闶潮,暂时解除了吴荪甫的。
(《子夜》)
C、觉慧创办了《黎明周报》,被祖父责骂,祖父吩咐觉新严加看管.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执意要办下去。
(《家》)ﻭ
D、在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抬上囚车时,伽西莫多借助绳子从圣母院墙上滑下,刽子手的助手,把她抱进圣母院.(《巴黎圣母院》)ﻭ
E、涅赫柳多夫认识了许多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但还www.是鄙视他们。
他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不快.(《复活》)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识记,要求学生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ﻭ
【解析】C项《黎明周报》并非觉慧创办,觉慧只是参加其中的工作。
祖父责骂的是觉慧参加学生运动。
E项涅赫柳多夫并不鄙视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他是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高兴.本题一易一难。
易的是E选项,这是对情节完全的,学生容易;难的是C选项,该选项从事件发生的顺序来看是
出现了情节替换,考生若不认真识记,会有所犹豫。
ﻭ【答案】CEﻭ。
文化经典阅读 考点针对练
4. 阅读下面的 《论语》 选段, 回答问题。 ①季康子 [注]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 正?” (《论语· 颜渊》) ②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 曰: “苟子之不欲, 虽赏之不窃。 ” (《论语· 颜渊》) ③季康子问: “使民敬、忠以劝, 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 敬 ;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 则劝。” (《论语· 为政》) 【注】 季康子:鲁哀公时任上卿, 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② ①
参考译文
公孙丑问: “请问什么叫 浩然之气?”孟子说: “这很 难说清楚啊。 这种气极为浩 大, 极为刚强, 用正直培养 而不损害它, 它就能够充满 于天地之间。这种气,必须 与正义和正道相配合; 没有 这些,它就会软弱无力了。 这种气是通过蓄养正义而 生成的, 而不是一时的正义
考点针对练
1 2 3 4 5
以礼治国”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针对练
1 2 3 4 5
文化经典阅读
6 7 8 9 10 11
5.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 “众恶之, 必察焉; 众好之, 必察焉。 《卫灵公》 ”( ) ②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
③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 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阳货》)
(1)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培养 “浩然之气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 概括。 答:孟子认为,要靠正直来培养浩然之气,即要与正
义、正道相辅而行;孟子还认为,培养浩然之气要靠日 积月累,而不能急于求成。
考点针对练
1 2 3 4 5
文化经典阅读
6 7 8 9 10 11
人教版届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试题专题二文化经典阅读二《孟子》限时作业
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①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①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诗》曰:‘天生蒸民②,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③,好是懿德。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则;民之秉彝也,好是懿德。
”(《孟子·告子上》)②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尽心上》) 【注】①蓰:五倍。
②蒸民:众民。
③彝:常。
(1)下列对以上两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就具备了仁义礼智的本质,“善”是“在我者”,而非“在外者”。
B.孟子认为,按人们的性情是能够为善的,而有的人变得不善,不是天生资质的罪过。
C.文中孔子对《诗经》的赞叹说明,孔子也认为万物皆有其本然,人性的善完全是天性使然。
D.孟子所说的“在外者”指的是诸如功名之类身外之物,即便求之有道,毕竟受“命”的支配。
【解析】孔子说:“作这篇诗的人,恐怕懂得大道呀!所以事物必定有法则规律,民众把握了常规,故而崇尚那美好的德行。
”此话并不能说明他也认为“人性的善完全是天性使然”。
【答案】 C(2)综合两段内容,请简要谈谈你对孟子所说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理解。
【答案】示例一: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主张人要向自身探寻这些美德,并且坚持不舍,就会成就“懿德”;而如果舍弃了,就可能沉沦为不善之人。
示例二:孟子说过“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仁义礼智”是人本身具有的,而不是外部给予的,对它的探求,如果寻求就能得到,舍弃就会失去,那么对“仁义礼智”的探求就属于有益于得到的探求。
高考语文传统文化经典练习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八传统文化经典(A)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齐①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②,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③;唯酒无量,不及乱。
”(《论语·乡党》):通“斋”,祭祀时的斋戒。
②饐而餲:指食物腐败变味。
③食气:气同“饩”,食气指主食。
1.小如饮食者也常蕴含着大道理,如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孔子认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简析其中蕴含的孔子的思想。
2.上述材料中,孔子一方面明确批判“耻恶衣恶食者”,大加赞赏颜回“箪食瓢饮”;另一方面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饮食极为讲究。
你认为这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宪问》)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礼记·大学》)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
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
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孝经·谏诤章》) 1.从上述材料来看,儒家为什么要推崇孝道?2.联系现实,结合材料,简述如何做到“为人也孝弟”。
专题十四 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试题部分)
专题十四 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 探考情 悟真题 【考情探究】考纲要求五年考情 出处 常考题型考点年份 理解分析 评价 正确解读传统文化经典 2019 2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 。
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 的说法。
2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
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
《论语》 《孟子》 填空题 简答题 2018 2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论语》 2017 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 ,子贡属于 。
2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
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论语》 2016 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不超过6个字)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自选模块,材料选自《墨子·节用》 2015 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
24.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自选模块,材料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预测热度 ★★★★★ ★★★★★分析解读1.从2017年起,《<论语>选读》被列入限定性选修,在全国上下重视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这种变化也是大势所趋。
与前几年泛泛考查传统文化不同的是,题目中必定会出现《论语》的内容,出题者可以考查《论语》课内与课外材料的互证与比较,也可引《论语》中的一则或一段后人对其进行研究、讨论的材料,亦可将《论语》中的内容与其他诸子百家的著作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总之,这类题往往针对传统文化经典中有现实意义的观点,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和个人修养等,要求学生依据文段,联系现实,回答问题。
高二语文文化经典阅读《孟子》专题训练
高二语文文化经典阅读《孟子》专题训练高二文化经典《孟子》专题训练二(二)齐人伐燕。
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
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
彼然而伐之也。
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
’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
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
’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注释】①沈同:齐国大臣。
②为天吏:奉行天命的天子。
(1)从选段看孟子认为讨伐燕国,但必须由“□□”去讨伐,杀人犯该杀,但必须由“□□”去杀,如果一个无道的国家去征伐另一个无道的国家就叫“□□□□”。
(2)孟子是认为燕国可以讨伐,杀人犯可以杀掉么?为什么?(三)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④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⑤: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①诚:真是。
②熄:同“息”。
他们不活动,则天下平息无事。
③冠:男子承认后戴的帽子,这里用作动词,开始戴上承认的帽子;命之:主持典礼,给予训词。
④女:同“汝”。
⑤淫:乱;移:变;屈:挫抑。
富贵不能乱其心,贫贱不能变其节,威武不能挫其志。
(1)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称不上“□□□”是因为他们“□□□□,未能“□□□□□□”。
(2)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四)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1)一个人丧失本心叫“□□”,把本心找回来就叫“□□”,“哀哉”指的是“□□□□□□□”(2)孟子的“求放心”和现代人所说的“放心”,意义有无差别?(五)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文化经典阅读专题(含答案解析)
文化经典阅读专题(含答案解析)文化经典阅读专题(一)1.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②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
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1)孟子以“大匠”“羿”为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严格讲“大匠”“羿”是喻而不是例,在原文中,“大匠”“羿”的比喻都是孟子对公孙丑的回答,因此,只要清楚公孙丑问的是什么,就可以推断出孟子这一比喻的目的是什么。
由于公孙丑的问题是:道高,不可及,希望使彼为可几及。
所以孟子的观点就是:不能降低“道”的标准。
第(2)题,本题的难点在于理解“中道而立”的含义,从第二则材料可知,“中道而立”强调的是“示范”而不是“代替”“降低”,联系第一则材料的“中”,就可以推断出“中”其实就是“中庸”。
明确了“中”的含义后,结合两个语段的教育方法,略加阐述即可。
答案:(1)是要说明教学不能降低“道”的标准。
(2分)(2)①“中道而立”就是做事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②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从学者才智水平的高低传授相应的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正是中道的体现。
③孟子要求教育既要启发到位又不要包办代替,这种恰到好处的指导也是中道的体现。
(每点1分,语言表达1分)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文化经典阅读 第二章 高频考点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答案
(1)孔子:人应该知错改错。子贡:人不必回避错误。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解析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第(1)题孔子对“过”谈了两点:“苟有过,人必知之”;“过而不 改,是谓过矣”。实际上是说有过错,别人一定会知道;有过错,不 改正,这就叫错。子贡用了一个比喻,说明他对“过”的看法,他认 为过错是常见的,有错能改,令人敬仰。考生在回答此题时,首先要 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然后分说二人的观点。
答案
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要成为君子,就 要文质兼修,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 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2. (2011· 福建)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 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人皆仰之。”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卫灵公》) (《论语· 子张》)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经典阅读专题(一)1.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②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
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1)孟子以“大匠”“羿”为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④。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②公孙衍:著名的说客。
③张仪:纵横家。
④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训导他。
⑥广居、正位、大道: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以上语录加以阐述。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6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1)用原文词语填空。
(4分)民不“犯上”、不“作乱”,即季康子所想要得到的“”、“”的结果;为了避免百姓犯上作乱,有子提出了“务本”的主张,这里的“本”对于所有人而言即“”的修养,对于君王而言,则是“”的态度。
(2)这两章都共同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治国理念?(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分)敬忠孝弟孝慈(每处1分,不用原文词语不给分)5.(2012·莆田质检)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孟子·告子上》)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②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尽心下》)[注]①或:同“惑”,奇怪。
②介然:经常。
(1)从选段一来看,“王之不智”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孟子认为君王要做到“智”,应该远离“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3分)答案: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寒之者(每格1分,不用原文回答不给分)(2)以上两个选段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请简要概括。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②哀公问:“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雍也》)③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述而》)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1)填空题(2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儒家重要的处世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表达,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孔子看来,颜回“舍之则藏”的表现有哪些?请结合上述语段简要概括。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①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②,心勿忘,勿助长也。
”(《孟子·公孙丑上》)[注]①慊:快,痛快。
②正:预期。
(1)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培养“浩然之气”?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下两句话都是孟子说的,它们能否体现孟子的浩然之气?请作简要分析。
(3分)①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
回答问题。
(6分)①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1)下列对选段的分析概括,不符合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克制自己、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B.孔子认为修养仁德,既在于自己的态度,也在于别人的帮助。
C.孟子认为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
D.孟子认为君子如能践仁存礼,也就是一个懂得爱与敬的人。
(2)结合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和孟子在“仁”和“礼”的关系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经典阅读(二)(时间:40分钟满分:48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6分)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①而已矣。
”[注]①运:转。
(1)对战争的目的与成败,齐宣王有哪些认识,请简要概括。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孟子以“水火”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孟子曰:“易①其田畴②,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上》)[注]①易:修治,耕种。
②田畴:已耕种的田地。
(1)画线处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方法,阐明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分)(2)以上语段阐述了孟子对经济与道德关系的看法,这与他的“以义治国,何必言利”(《孟子·梁惠王上》)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道不行,乘桴①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②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③哀公问:“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③。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雍也》)④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④,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⑤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⑤,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论语·述而》)[注]①桴(fú):小木筏;②由:即仲由,孔子学生,字子路;③贰过:重犯同一过失;④舍之则藏: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⑤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过河不借助工具,即徒步涉水过河。
(1)子路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为什么称赞颜渊“贤哉”,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