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的小抄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小抄.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小抄.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1.从微观的角度看,人力资源:就是组织中的全体员工。

2.评价中心:不是一个评价机构,而是一种人才测评的方法。

包括面试、笔试、公文处理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企业决策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用以测评被测评者在相关方面的表现出的行为。

3.个性:(态度、兴趣、行为倾向)是一个人的全部内在与外在的独特品质的总和,是个人对别人施加影响与认识自己的独特方式。

4.信度:也叫测评工具的可靠性.是指测评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用两项类似的测试来衡量同一个人,得一结果应该基本相同;在不同的时间,用相同的测试去衡量同一个人,结果应该基本相同.5.效度:也叫测评工具的有效性.可分为准则的有效性和内容的有效性。

6.培训:是企业实施的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的学习行为或过程,目的是改变或调整受训人员的知识、技能、态度、思维、观念、心理,从而提高其思想水平及行为能力,使其有适当的能力去处理担任的工作,甚至是准备迎接将来工作上的挑战。

7.个人职业管理:是指个人对自己确立职业目标、进行职业规划、通过寻找机会、持续努力取得职业成本的过程。

8.绩效:是指与组织效率有关的能力、行为和结果。

9.报酬:是指员工为企业付出劳动所获得的回报与酬劳,包括内在报酬与外在报酬。

10.薪酬:是外在报酬中的主要部分,是因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而获得的直接和间接的货币收入人力资源的构成包括:体质、智质、心理素质、品德、能力素养和情商。

11.工资结构:是指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各个职务的相对价值及其对应的实付工资间的关系。

12.宽带薪酬:就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

13.从广义上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指根据组织发展战略、目标及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

电大【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小抄

电大【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小抄

1.人力资源:答案: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也称“人类资源”或“劳动力资源”、“劳动资源”。

这种劳动能力,构成了其能够从事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要素条件。

2.需要:答案:所谓“需要”,是指人们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一种“想得到”的心理状态,通常以对某种客体的欲望、意愿、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

3.组织结构:答案:组织结构,则是组织在解决分工关系、部门化、权限关系、沟通与协商、程序化五个问题所形成的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框架。

4.人力资源配置:答案:人力资源配置,指的是将人力资源投入到各个局部的工作岗位,使之与物质资源结合,形成现实的经济运动。

5.管理:答案: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人力资源P2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2、人力资源管理P6 在经济学和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和成员发展的最大化.3、人力资本P3 通过资本投资形成的,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品性和健康等.4、人本管理P22 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5、激励P27 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提高工作绩效,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6、人力资源战略规划P59 指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

1、职务P74 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

2、定额P101 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具体的计量形式,对生产(或工作)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限额。

2019年自考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重点笔记 小抄版

2019年自考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重点笔记 小抄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人力资源的概念和特点从内涵上看,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多选)包括数量和质量特点:1,不可剥夺性(最根本的特征) 2,时代性3,时效性4,生物性 5,能动性6,再生性7,增值性三.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1,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实施的管理是指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配置、开发和使用的过程2,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特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部门等各种类型的组织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研究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整、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协调以及人与事之间的匹配适应,以调动人力资源积极性,发挥人力资源潜能,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使得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的统称四、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功能目标: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目标的达成与组织战略的实现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功能: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五.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2,人力资源规划(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处于核心地位)3,招募与甄选4,培训与开发5,绩效考核6,薪资结构、奖金与福利六.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1,产业模式(20世纪50年代)2,投资模式(20世纪60-70年代)3,参与模式(20世纪80-90年代)4,高灵活性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1,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这一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来源是早期的工业心理学和以泰勒为代表的古典科学管理学派2,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这一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借助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强调的是人对工作的适应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二,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1,积累型战略:即用长远观点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人才的培训,通过甄选来获得合适的人才,以终身雇佣为原则,以公平原则对待员工,员工晋升速度慢2,效用型战略:即用短期的观点来看待人力资源管理,较少提供培训3,协助型战略:介于积累型与效用型之间,个人不仅需要具备技术性的能力,同时在同事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三,人力资源战略的特征1,人力资源战略提出总体方向,包括各种方案或者活动计划,涉及多种职能,有时时限会超过一年2,人力资源战略提出实现企业战略的行动计划的焦点3,人力资源战略与其他企业中的战略一样,一般也要经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来制定四,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类型:整体型,双向型、独立型第三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2,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3,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4,人才的激烈争夺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1,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参与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2,人力资源管理中事务性职能的外包与人才租赁3,直线管理部门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4,政府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渐趋一致三、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应具备的能力:经营能力、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变革管理能力、综合能力第二章:工作分析第一节:工作分析概述一,泰罗的工作研究是系统性的观察与分析,他对工作分析研究的主要贡献是:1,寻找最佳的工作方法2,采用物质刺激维持工人的积极性二,基本概念1,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即个人层面的相关概念:要素、任务、职责、职位、职务、职业、职业生涯第二部分即组织层面的相关概念:职级——指同一职系中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大小及任职条件十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职等——指不同职系之间,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大小及任职条件十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三,工作分析的定义工作分析是运用科学方法收集与工作有关的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该项工作应该承担的职责以及承担该项工作需要的任职资格等方面的信息,工作分析最终产出表现为职位说明书(包括工作描述与工作范围)1,工作分析的定义从三个方面进行:①工作分析是一个过程②这里的信息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工作本身的描述,二是关于任职资格方面的内容③工作分析的最终产出为职位说明书,采用书面的方式系统地表达出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的内容2,工作分析的八要素:who what whom why when where how how much四,工作分析的功用1,工作分析的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①为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功能决策提供基础②通过对人员能力、个性等条件的分析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③通过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的分析,达到“才尽其职“的效果④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设备的分析,使人与物相互配合,相互协调⑤科学评估员工的绩效,有效地激励员工2,工作分析的作用:①人力资源规划②招聘与甄选③员工的任用与配置④培训⑤绩效评估⑥薪酬设计⑦职业生涯设计五,工作分析原则:目的原则、职位原则、参与原则、经济原则、系统原则、动态原则第二节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流程一工作分析方法工作分析的方法主要是指工作信息的收集方法,工作分析的内容取决于工作分析的目的与用途1,收集工作信息的基本方法:①观察法:工作人员在工作现场运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观察特定对象的实际工作动作和工作方式,并以文字或图表、图像等形式记录下来,以收集工作信息的方法,适用于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容易观察的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一、名词解释10*3=30 二、选择10*仁10 三、简答4*5=20四、论述2*10=20 五、案例1*20=20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人力资源、人口资源、人才资源、人力资本2、人力资源管理含义:就是现代的人事管理,它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功能:吸纳、维持、开发、激励目标:最终目标一一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具体目标一一1保证价值源泉中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2、为价值创造迎建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3、保证员工价值评价的准确、有效4、实现员工价值分配的公平、合理基本职能:1人力资源规划;2、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3、员工招聘;4、绩效管理;5、薪酬管理;6培训与开发、7、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8员工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与基本职能的关系: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是一个平台;绩效管理是核心。

图示如下: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含义:以组织战略为导向,根据组织战略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与管理措施,以推动组织战略实现的过程。

基本特征:1、战略性(最根本特征)2、系统性3、匹配性(核心)4、动态性主要观点:1、普适性观点(正向线性相关)2、权变性观点(非线性)3、配置性观点。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考点:激励理论1、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EGR 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强化理论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1、承担的活动:战略性和变革性活动;业务性的职能活动;行政性的事务活动2、扮演的角色:业务合作伙伴、变革推动者、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专家3、要求的素质: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实施能力、思想素质4、组织结构:A、传统结构是按照直线职能制来设置的。

B、小企业:只有人事专员C、大、特大企业:单独设置,大企业部门层次只有一个,特大企业有多层。

精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精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精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1.本课程关于人力资源的观点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这个含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

2)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其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3)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1)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人口的总量、人口的年龄结构。

2)人力资源的质量a)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素质决定质量b)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素质和智能素质构成。

c)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中,智能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体能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智能因素中,科技知识的作用在不断上升,经验知识的作用相对下降。

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之父”——西奥多·舒尔茨4.人力资本投资1)人力资本投资的三种形式有:教育;迁移;培训。

2)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会考虑收益和成本两个因素。

只有当收益大于或等于成本时,人们才会去投资人力资本,否则就不会投资。

5.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1)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

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创造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财富,促进社会发展。

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

2)两者研究问题和关注的重点不同(重要观念)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人身上的价值凝结,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考虑投资成本带来多少价值,研究的是价值增值的速度和幅度,关注的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及其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课堂笔记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课堂笔记范文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总称。

人力资源管理:——对全社会(或一个部门)的各阶层、各类型的从业人员的招募、录用、培训、使用、周转、升迁、调动、直至退休的全过程的管理,研究他们在工作的全过程中,如何合理的调配、开发其智力,充分发挥其作用,并推动社会的迅速发展。

人力资源的构成内容体质:——身体素质、忍耐力、适应力、抗病力、体能、健美度;智质:-—学习速率、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心理素质:——情绪的稳定性、平常心、角色、应变力、爱人和被人爱;道德品质:--爱祖国、事业心、责任心、信任帮助他人、心胸坦荡;能力和素质:——学历、经历、阅历、心历;情商:—-认识、管理、激励自己、认识和处理好自己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1。

系统优化原理——对人力资源进行组织、协调、运行、控制过程中,应遵循群体的整体功效达到最优的原则.(注意协调、提倡理解、避免内耗)2。

激励强化原理-—企业管理者应对遵守企业行为准则并对企业做出贡献的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鼓励他们继续遵守企业行为准则并努力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

反馈控制原理——根据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而确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即通过正反馈或负反馈的运行,或者对某些人力资源的需求向正向强化或负向转化,从而使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控制。

4. 弹性冗余原理——人力资源在聘任、使用、解雇、辞退、晋升等过程中要留有充分的余地,应使人力资源整体原形过程中有弹性,当某一决策发生偏差时,留有纠偏和重新决策的可能。

5。

互补增值原理——通过团队成员的气质、性格、知识、专业、能力、性别、年龄等各因素之间的长处相互补充,从而扬长避短,使整个团队的战斗力更强,达到互补增值效应。

(共同的理想、追求;道德品质;动态平衡)6. 利益相容原理--当双方利益发生冲突使,寻求一种方案,该方案在原来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修改、让步、补充或者提出另一个方案,使双方均能接受从而获得相容。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研《人力资源概论》复习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研《人力资源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学习目标学习本章后,你应该能够:理解:人力资源的概念及意义;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历史沿革及特点;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构架。

一、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s)广义地说,人力资源是指智力正常的人。

狭义的说,人力资源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含义。

宏观: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系统中所拥有的所有能够参与经济活动、创造价值的人口或能力的总和。

微观:人力资源是指一个组织(包括企业、公共部门以及非营利机构)的全体成员所拥有的有助于实现组织战略、达成组织目标的潜在体力和脑力总和。

二、人力资源的特征双重性能动性持续性时效性社会性三、人力资源对经济活动的作用1、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2、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3、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4、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指人力资源管理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围绕选人、留人、育人、用人这一核心管理活动,所发挥的主要职责、功能和管理作用。

具体的职能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选拔、人力资源开发、薪酬和福利、安全和健康,劳动关系。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简史(一)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史1.人事管理萌芽阶段人事管理主要承担的是福利方面的工作2.科学管理阶段强调操作的规范化和差别计件工资制以及科学的挑选和训练工人,但并不认为福利是激发工人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3.人际关系运动阶段人成为了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关心员工的福利就能够提高他们的劳动效率满意的工人就是生产率最高的工人4.传统人事管理成熟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名词逐渐流行起来。

源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正式提出行为科学的发展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的投资》(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Ø完整的资本概念应当包括物力资本和与其相对应的人力资本两个方面Ø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的多Ø1927年到1959年,美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是33%X理论和Y理论这是美国学者麦格雷戈(D.Me Gregor)在1957年代所提出来的两种对立的典型的极端的人性假设或称管理价值观。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教案简本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的含义1、人力资源是指投入和即将投入社会财富创造过程的人力。

这个定义强调了以下几方面:(1)人力资源是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一项重要要素,离开了人力资源,也就无所谓社会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

(2)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创造财富的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劳动者身上。

离开了劳动者,也就无所谓人力资源。

(3)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人力资源的存量,表示该国该时期人力资源的多少。

人力资源的存量=劳动人口数×人均劳动能力水平。

(4)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有两种存在形式。

一是正在被使用的人力资源,它是由在业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构成;二是尚未被使用的人力资源,它是由劳动预备军、待业人员等的劳动能力组成。

2、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总人口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1)适龄就业人口,即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段围人口。

我国规定,男女16岁以后进入劳动年龄段,男的60岁、女的55岁以后退出劳动年龄段。

(2)未成年人口,即未达到16岁的人口。

(3)老年人口,即男的60岁以上,女的55岁以上,按国家规定达到退休年龄的人。

3、人力资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现实的人力资源,即现在就可以使用的人力资源,它是由劳动适龄(就业)人口中除因病残而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者外的绝大多数适龄劳动人口和老年人口中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口组成,包括正在使用的人力资源和暂时未被使用的人力资源两种。

另一部分是后备人力资源,即现在还不能使用但未来可使用的人力资源,它是由未成年人口组成。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1.能动性。

劳动者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

有目的地活动,是人类劳动与其他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

劳动者按照在劳动过程开始之前已确定的目的,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进行活动。

2.再生性。

从劳动者个体来说,他的劳动能力在劳动过程中消耗之后,通过适当的休息和补充需要的营养物质,劳动能力又会再生产出来;从劳动者的总体来看,随着人类的不断繁衍,劳动者又会不断地再生产出来。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手写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手写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手写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 人力资源的概念。

-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数量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质量则涵盖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

- 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时效性、社会性、可开发性等独特特征。

例如,能动性表现在人力资源可以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能够主动选择职业和工作方式,而不像自然资源那样只能被动地被开发利用。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 定义: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活动,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 目标:- 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绩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 具体目标包括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开发员工的潜能、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等。

例如,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来吸引人才,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来保留人才。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1. 人力资源规划。

- 含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科学地预测、分析企业在未来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以确保企业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使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

- 内容:-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数量、素质、结构等方面的规划。

例如,预测未来5年企业需要多少名不同专业和技能水平的员工。

- 人力资源业务规划,如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晋升计划等。

人员补充计划要明确补充的人员数量、来源、招聘方式等;人员晋升计划要确定晋升的标准、晋升的比例等。

2. 工作分析。

- 定义: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便对该职务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行为、条件、人员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整理版小抄

人力资源管理整理版小抄

1.人力资源的特征有哪些?P6○1人力资源局有双重性。

人力资源即具有生产性,又有消费性。

人力资源的生产性是指人力资源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人力资源的利用需要一定条件。

人力资源的消费性是指人力资源的保持与维持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财富。

○2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1)人具有意识,知道活动的目的,因此人可以有效地对自身活动作出选择,调整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2)人在生产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是支配其他资源的主导因素。

(3)人力资源具有自我开发性,在生产过程中,人一方面是对自身的损耗,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合理的行为,使得自己得到补偿、更新和发展,非人力资源不具有这种特性。

(4)人力资源在活动过程中是可以被激励的,即通过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动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人力资源的开发持续性。

人力资源的开发持续性是指人力资源是可以不断开发的资源,它不像物质资源那样,形成最终产品之后就无法继续开发了。

开发的持续性意味着,不仅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是开发的过程,而且培训,积累,创造过程也是开发过程,人力资源是可以多次开发的资源。

○4人力资源的时效性。

人力资源的时效性是指人力资源如果长期不用,就会荒废和退化。

○5人力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会受其社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既可能与企业所倡导的文化价值一致,也可能相互冲突。

2.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有哪些?(1)人力资源管理始终贯彻的主题是:员工是组织的宝贵财富(2)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共同利益”,并重视发掘员工更大的主动性与责任感。

(3)人力资源管理在理论上市跨多个学科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涉及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4)人力资源管理运作的整体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必须依赖整个组织的支持,而且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之间应当具有一致性。

3.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有哪些?(1)获取:包括招聘、考试、选拔和委派(2)整合:使员工了解企业宗旨和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指导,加强对企业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3)保持和激励:向员工提供奖酬,增加其满意感,使其安心和积极工作(4)控制和调整:控制和调整包括员工的素质,考核其效绩,作出相应的奖惩、升迁、辞退、解聘等决策。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读书笔记(写写帮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读书笔记(写写帮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读书笔记(写写帮整理)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读书笔记(写写帮整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程阶段考核之一:读书笔记书名:《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主编:董克用阅读时间:2012年10月22日至10月27日纵观全球,谋求综合国力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综合国力的增强要求一个国家在识人用人发面做到精准高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实力的增强,才能为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做出贡献。

在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第一、二、三产业必须打好配合,形成良性循环。

各大致力于谋求产业发展的企业只有正确利用人力资源,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可见,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今社会的重要性。

纵观第一至三章节,在第一章中,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人力资源的概念、发展、目标、作用、地位以及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对现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激励理论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将重心放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与部门上,并重点强调了管理者的角色、功能、职责及部门的结构、责任以及本部门的绩效评估。

读完三章节获益甚多,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多一些的了解,其中也有疑问与不解之处。

下面我将就阅读后对我有启发的以及我对其有其他见解的地方加以阐述说明。

第二章第二节详细的讲述了激励理论。

在我将其中内容型激励理论阐述的需要层次理论和ERG理论多次阅读比较之后,我发觉我更赞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进行内容上的区分,5个发展层次很符合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层层递进,从物质到精神,顺次向高位发展。

需要层次理论比ERG理论,在我看来,更容易理解接受且意思更加明确清晰。

我认为ERG理论层次划分过广,层与层之间的过渡并不明显。

但我赞成后来提到的两大区别中的观点,首先,可以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需求占主导,这一点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仍然适用;其次,需要若迟迟不能被满足,个体退而求其次。

马斯洛认为,需要层次机械上升,这一点我不甚赞同。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点整理(人大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点整理(人大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点整理(人大版)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1、约翰·R·康芒斯是第一个使用人力资源概念的人。

2、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3、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素质(包括先天的体质、后天的体质)、智能素质(包括经验知识、科技知识——通用知识、专用知识)、非智力素质(心理素质、积极性)。

4、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有三种形式:教育和培训、迁移、医疗保健。

5、人力资源的性质(给出描述会判断)1)能动性:人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

2)时效性: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的倒“U”形关系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时效性。

3)增值性4)社会性:人的体力和脑力明显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社会属性。

5)可变性6)可开发性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人力资源的概念是德鲁克首先正式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

怀特·巴乔首次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职能加以论述。

2、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现代的人事管理,它是指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各种相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管理过程。

3、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区别(P42表2-2)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1)管理视角:视员工为负担、成本视员工为第一资源2)管理目的:组织短期目标的实现组织和员工利益的共同实现3)管理活动:重视用、轻开发重视培训开发4)管理内容:简单的事务管理非常丰富5)管理地位:执行层战略层6)部门性质:单纯的成本中心生产效益部门7)管理模式:以事为中心以人为中心8)管理方式:命令式、控制式强调民主参与9)管理性质:战术性、分散性战略性、整体性4、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间的关系(见P51图2-8)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是其他各项职能实施的基础。

绩效管理在整个职能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第一章企业核心能力与人力资源管理1、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在实践中必然是外部途径与内部途径的统一,即一方面需要进行例行的外部行业选择和对行业竞争要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又需要依靠不断苦练内功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只有两者兼备的企业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2、企业核心能力典型代表麦肯锡公司:核心能力就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企业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同时,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一线执行能力构成。

(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国内的李悠诚等人的观点:核心能力就是无形资产,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

它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获得的能力。

识别某项因素是否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标准的四个特征:第一、价值性。

(价值=收益/成本)第二、独特性。

(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的差异性,是解释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第三、难模仿性。

第四、组织化。

核心能力:组织自主拥有的,能够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组合。

3、核心能力的来源————智力资本智力资本,是指一个公司两种无产自产的经济价值,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

组织资本是组织成员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协同工作而形成的,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资本形式,它根植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制度、知识管理系统、客户和公共关系系统之中。

人力资本,是指蕴藏于组织中、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人力资源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个性、内驱力、团队意识等各种因素的集合。

4、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从内涵与外在特征把握其特征)5、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A 、人力资源的价值有效性。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5篇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5篇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5篇范文)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1、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人力资本的概念:舒尔茨,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或者质量表现出来的资本,是通过投资才能获得的。

3、人力资源的性质:①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②时效性③增值性: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而增值④社会性:社会政治文化不同,人力资源质量也不同⑤可变性⑥可开发性4、人力资源的作用:①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

②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③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5、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

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践的管理活动。

求人、选人、育人、用人、留人。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取得人力资源的最大使用价值。

6、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7、工作满意度:反映了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他是由员工对工作的期望与工作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决定的。

(P103)8、职位分析的含义: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有关的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

9、胜任素质: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即鉴别胜任素质:以及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合格者与表现不合格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即基准胜任素质。

10、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也叫人力资源计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指导下,对企业在某个时期的人员供给和人员需求进行预测,并更加预测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人力资源的供需,一满足企业对人员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质合量的人力资源保证,为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利益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1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就是指对企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期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进行估计。

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概述》①基本定义:人力资源管理嘛,就是对企业里的人进行管理。

这包括招人、用人、培养人、留人这些事儿。

比如说一个公司,要找到合适的员工,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好好工作,还得给他们机会成长,同时想办法挽留住优秀的人才,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管的事儿。

②重要程度:在企业里超级重要呢。

要是人力资源管理没做好,公司就可能找不到合适的人干活,员工也没动力,好的员工都跑了,公司就没法很好地运营了。

这就像开饭店,要是厨师服务员啥的总请不好、管不好,那饭店肯定开不下去。

③前置知识:说实话得有点基本的企业管理知识,还得懂点人的心理啥的。

你得知道企业大概是咋运行的,然后员工们心里想什么才能更好地管理他们嘛。

像我之前在一个小公司工作,不懂这些的时候,看见员工辞职都不知道为啥,后来才明白这些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太多了。

从大公司到小创业公司都需要。

能让企业高效地利用人力,节省成本,提高竞争力。

拿街边的小咖啡店来说,要是老板懂人力资源管理,就能找个会做咖啡又热情待客的服务员,还能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至于瞎给工资,也能让服务员一直留下来好好工作。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学科里可是关键部分。

它和企业的其他管理模块像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啥的都有联系,像链条上的一环。

②关联知识:和组织行为学联系紧密。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在组织里的表现啥的,这对人力资源管理,比如如何激励员工很有帮助。

还有劳动法,人力资源管理得在法律的框架里行事,像裁员啥的都得遵守法律规定。

我以前呆过的公司,就因为不懂劳动法差点惹上官司,还好最后及时补救。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在于人才的甄选和激励。

甄选人才不好做啊,光看简历不行,面试的时候也可能看走眼。

激励员工也难,每个员工想要的东西不一样,奖金、表扬还是晋升,老费脑筋了。

比如有的员工就是想多休息,那你光给奖金可能他也没动力。

④考点分析:在人力资源专业的考试里,这是必考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知识点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 人力资源的概念。

-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质量则涵盖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等。

- 与其他资源(如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等)相比,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时效性、再生性、社会性等独特特征。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 其内涵包括:不仅要管理员工的“事”,还要关注员工的“人”的方面,如员工的需求、动机、满意度等;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招聘到离职管理等全过程。

3.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 人力资源规划。

- 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并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以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

- 工作分析。

- 对组织中各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说明书等成果文件。

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为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提供依据。

- 招聘与选拔。

- 招聘:组织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组织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

招聘渠道包括内部招聘(如内部晋升、岗位轮换等)和外部招聘(如校园招聘、网络招聘、猎头招聘等)。

- 选拔:采用各种测试方法(如笔试、面试、心理测试、评价中心技术等)从应聘者中挑选出符合组织要求的人员的过程。

- 培训与开发。

- 培训是指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者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改善员工在现有或将来职位上的工作业绩,并最终实现组织整体绩效提升的一种计划性和连续性的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复习材料.doc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复习材料.doc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与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有机系统,由劳动力的供给者(微观主体)、劳动力的使用者(用人单位)和劳动力的调节者(外部环境)所构成的。

提高收益型或收益率型效益(即常说的效益)是一切企业经济和管理活动的目标、出发点和归宿。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自有性。

2、生物性。

3、时效性。

4、创造性。

5、连续性。

人力资本的概念:(书本P7、P8)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格健康的总和,它反映了劳动力质的差别。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部分和重要内容,两者都是在研究人力作为生产要索在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中的作用而产生的,因而常有人将两者相提并论。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可分为:(书本P9)1、战略目标原理2、系统优化原理3、同素异构原理4、能级层序原理5、互补优化原理:知识互补,能力互补,年龄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地缘互补,学缘互补,关系互补6、动态适应原理7、激励强化原理8、公平竞争原理9、信息激励原理10、文化凝聚原理人力资本投资的途径:(书本P9)人力资本形成于对人力的投资,山于投资内容的广阔和形式的多样,人们借鉴舒尔茨的观念,通常将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和内容概括为:1、正规学校教育2、职业培训3、医疗保健4、企业以外的组织为成年人举办的学习项目5、迁移及成本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误区:晕轮效应,投射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偏见效应,马太效应,回报效应,妒忌心理,戴维心里,攀比心理第三章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书本P46)1、能力目标:即使员工拥有其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2、行为目标:即培养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满意程度,培养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和献身精神。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资源管理概论笔记第⼀章企业核⼼能⼒与⼈⼒资源管理第⼀节企业的核⼼能⼒要素与⼈⼒资源⼀、企业的核⼼能⼒1.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与核⼼能⼒2.3.(组织成员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协同⼯作⽽形成的、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资本形式,它植根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制度、知识管理系统、客户和公共关系系统之中)和⼈⼒资本(蕴藏于组织中、能够产⽣价值增值的⼈⼒资源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个性、内驱⼒、团队意识等各种因素的集合)⼆、⼈⼒资源以及⼈⼒资源管理1.⼈⼒资源管理及其主要功能:⼈⼒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这⼀特殊资源进⾏有效开发、合理利⽤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法的总和2.⼈⼒资源是形成企业核⼼能⼒的重要源泉:⼈⼒资源的价值有效性(核⼼⼈⼒资源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资源能够为企业持续性地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资源的稀缺性与独特性;⼈⼒资源的难以模仿性;⼈⼒资源的组织化特征(这种资源与整个组织系统相融合⽽成为整个组织的⼀个有机组成部分)第⼆节通过⼈⼒资源管理形成企业的核⼼能⼒与竞争优势⼀、战略—核⼼能⼒—核⼼⼈⼒资本模型1.模型的主题: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浪潮2.模型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研究的出发点——核⼼能⼒(价值、独特性、持续学习、可扩展性);企业核⼼能⼒的来源(企业内部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关系和流程);⼈⼒资本的分层分类与核⼼⼈⼒资本(核⼼⼈才、独特⼈才、通⽤型⼈才、辅助型⼈才);以核⼼能⼒为导向的战略⼈⼒资源管理的整体框架和运⾏机制(通过形成⼈⼒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存量来⽀撑企业的核⼼能⼒、通过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流动来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撑企业的核⼼能⼒、通过战略能⼒的变⾰来⽀撑企业的核⼼能⼒)核⼼⼈⼒资本通⽤型⼈⼒资本辅助型⼈⼒资本独特型⼈⼒资本价值⾼价值:直接与核⼼能⼒相关⾼价值:直接与核⼼能⼒相关低战略价值:操作性⾓⾊低战略价值:与核⼼接着间接联系独特性独⼀⽆⼆:掌握公司特殊的知识和技能普遍性:普通知识和技能普遍性:普通知识和技能独⼀⽆⼆:独特的知识和技能⼯作⽅式知识⼯作传统⼯作合同⼯伙伴雇佣模式组织为核⼼以⼯作为核⼼交易合作⼆、⼈⼒资源管理实践获取竞争优势模型 1. 模型的主题:将⼈⼒资源管理实践直接与企业竞争优势相联系2. 模型的主要思路与主要内容:竞争优势(成本领先、产品差异、集中化);⼈⼒资源管理实践;⼈⼒资源管理对竞争优势产⽣的直接影响;⼈⼒资源管理对竞争优势产⽣的间接影响(⼈⼒资源管理实践—以员⼯为中⼼的结果、以员⼯为中⼼的结果—以组织为中⼼的结果、以组织为中⼼的结果—企业竞争优势)三、国内⼈⼒资源管理学界的主要模型与观点1. 基于任职资格提升的战略⼈⼒资源管理模型(企业的KPI体系;企业的组织模式;企业的任职资格系统;通过任职资格的提升获得企业核⼼能⼒的提⾼)2. 基于GREP改进的战略⼈⼒资源管理模型:企业的竞争⼒可以通过以下⼏个⽅⾯来评价(企业的治理结构、资源、企业家和产品与服务)四、⼈⼒资源管理⽀撑企业的核⼼能⼒或竞争优势的实际证据1. 与企业市值正相关的五项措施:主题奖励回报系统;有校园氛围、灵活的⼯作场所;⼈员招聘与保留;充分的沟通;有重点的HR服务技术2. 与组织核⼼能⼒和成功关键密切相关的⼈⼒资源管理职能中,排在前五位的是:学习与开发、管理组织承诺的⼯作环境、吸引/甄选/维系⼈才、管理继承⼈的储备、绩效管理/薪酬设计⼈⼒资源管理系统以责任为基础的⼈⼒资源管理系统⽣产率为基础的⼈⼒资源管理系统以服从为基础的⼈⼒资源管理系统合作的⼈⼒资源管理系统⼯作设计授权、提供资源;因⼈设岗清晰定义;适度授权正确定义;圈定范围团队为基础;资源丰富/⾃主招募根据才能(学习能⼒);内部提升外部招聘;根据业绩⼈⼒资源外包;为特定的任务招聘能够合作;根据成绩开发在职培训;具有公司特⾊;限于公司的具体情况;关注短期效果限于规章、流程在职培训;根据公司具体情况考核关注对战略的贡献;开发培训效果;关注绩效服从性团队为核⼼;⽬标的完成情况薪酬外部公平(⾼⼯资);为知识、经验、资历付薪;持股外部公平(市场⽐例);为绩效付薪按⼩时或临时付薪团队为基础的激励;合同、年薪、为知识付薪第⼆章战略性⼈⼒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第⼀节传略性⼈⼒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的基础和依据战略性⼈⼒资源管理的最终⽬标,是要通过企业认知领域的整合来驱动企业核⼼能⼒的形成于保持。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总结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总结第一章1、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精神被以为是资源的四大要素2、人力资源:即企业所雇用的整个人是多有资源中最富有生产力具有多种才能同时也是最丰富的资源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劳动者身上具备的两种能力,一种是先天遗传得到的,一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得到的4、人力资源的性质:(1)能动性(2)时效性(3)增值性(4)社会性(5)可变性(6)可开发性5、人力资源的作用:(1)人力资源是财富形式的关键因素(2)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3)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6、管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保证以有效的方式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7、人力资源管理: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8、功能:吸纳维持开发激励“选,育,用,留”9、目标:最终目标:有助于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具体目标:(1)保证价值源泉中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2)为价值创造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3)保证员工价值评价的准确有效(4)实现员工价值分配的公平合理第二章1、激励:激发人内在的行为动机并使其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2、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成就3、双因素:激励、保健4、成就激励理论:权利需求,归属需求,成就需求5、意义:1、在人员选拔和安置上,测量一个人的需求体系的特征对于分配工作有重大意义2、可了解员工的需求体制,建立合理的激励体制6、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指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7、分析评价考虑的两方面因素:1、环境复杂性2、环境稳定性8、外部环境:1、政治因素:政治环境的影响政府管理方式和方针政策2、经济因素:1经济体制2经济发展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3、法律因素4、文化因素9、内部环境:1、企业发展战略: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相结合2、企业组织结构3、企业生命周期4、企业文化第三章1、管理者:管理活动和管理职能的承担者2、角色:社会学概念,指与人的某种社会地位相一致的权力、义务规范行为模式3、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事活动分三大类:1、战略性和变革性活动2、业务性职能活动3、行政性事务4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组织中要扮演一定角色而所有人资管理者角色的集合形成了人资管理部门的角色1、业务合作伙伴2、变革推动者3、人资专家4、领导者第四章1、职位分析:指了解组织内部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这种职位有关信息描述出来,使他人了解此职位的过程2、与职业分析相关的概念:行动,任务,岗位,职位,职业族,职业,职业生涯3、职业分析的目的:使管理者与员工正确理解职位,保证组织期望得以贯彻实施4、职位分析的作用:1、为其他人资管理活动提供依据2、对企业管理有溢出效应5、职位分析的时机:1、新企业刚成立2、从未做过职位分析3、需要调整战略、发展业务4、技术创新,生产率提高后重新定岗、定员4建立新制度6、职位分析原则:1、系统分析原则2、关注职位原则3、以当前工作为依据7职位分析步骤:1、准备2、调查3、分析4、完成8、职位素质模型:为完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职位素质的组成第五章1.人力资源规划;指在企业战略和经营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个时期的人员供给和人员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人力资源的供需以满足企业对人员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质合量的人力资源保证,为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利益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有一种其它资源所没有的特性:具有协调、整合、判断和想象的能力。

”“作为一种资源,人力能为企业所…使用‟,然而作为…人‟,惟有这个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发挥所长。

”——彼得·德鲁克2人力资本指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的并能够为其使用者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各种知识、技能等的集合。

涵义:A 人力资本并非指劳动者本身,而是指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以及体力等。

B人力资本的获取或存量的增加,必须经由有意识地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才能形成。

C人力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能力,即人力资本作为资本具有生产性。

3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组织通过各种政策、制度、技术和管理实践,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和科学管理,从而影响雇员的态度、行为和绩效,以期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①吸引:a、确认企业中的工作要求;b、确定任职者数量及资格;c、对有资格的申请者提供均等的选择机会。

②录用:据工作需要定最合适人选的过程。

③保持:a、保持员工有效工作的积极性;b、保持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④发展:提高员工KASOS以保持和增强其竞争性。

⑤评价:即对工作、工作表现以及人事政策的服从情况等作观察和鉴定。

⑥调整:试图让员工保持所要求达到的绩效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5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1954年,企业的目的:创造顾客。

企业的主要功能:营销与创新。

管理的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

三个经典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未来的管理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年,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修炼:A、掌握自己的时间;B、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成果,重视贡献(以服务对象为中心);C、利用优势作贡献;D、要事优先;E、善于做有效决策。

6企业竞争力:⑴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的、持续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张维迎《竞争力与企业成长》)。

⑵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企业内部积累的互补性知识;企业的信誉。

⑶基本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成本领先、差别化、重点集中。

7企业的核心能力:组织自主拥有的,能够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组合。

如:联想集团。

核心能力的特点:价值性、独特性、难模仿性、组织化。

来源: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有二:一是企业所拥有的独特资产,尤其是互补性知识资产;二是企业信誉(企业唯一的价值)。

8人力资源管理发展:①科学管理前阶段:亦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时期。

②科学管理阶段:“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③人际关系运动阶段:梅奥:“霍桑实验”。

④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

新趋势:人口是基础,人力资源是关键,人才资源是核心,人才是结果。

关键:激励。

9.职位分析:是一种应用系统方法,收集、分析、确定组织中职务的定位、目标、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业绩标准、人员要求等基本因素的过程。

——它是对某特定的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责任等资格条件的过程。

内容:①职位界定。

对工作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界定;再对岗位活动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岗位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关系等。

②任职者资格要求。

知识、经验、道德、心理、身体等。

③成果表述。

按规定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形式,制定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职位分析的最终目的:实现人—职匹配;促进人—组织匹配。

10KSAOs:①Knowledge 知识:指对信息,尤其是客观的、程序性的事物本质的理解,这种理解有助于成功地完成工作任务。

②Skill 技能:在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时,表现出的个体的熟练性和资格的级别。

③Ability 能力:更通用的概念,表示在开始完成一项任务时体现的持久的特性或工作能力,例如完成一项体力的或智力功能的能力。

④其它个性特点(other Personalities):包括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动机。

11职位分析的成果表现:⑴职位说明书:①工作描述(职位描述):规范职位本身的内涵和外延的描述性文件。

②工作规范(任职者资格)::与工作绩效高度相关的一系列人员特征。

任职资格的最低要求。

显性、隐性。

⑵职位分析报告:内容泛,主要阐述职位分析过程中所发现的组织管理的问题、矛盾及解决方法。

12职位分析的程序和方法:程序: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总结完成阶段、运用修订阶段。

方法:①通用方法:访谈法、问卷法、主题专家会议法(SMEs)、文献分析法、工作日志法、观察法;以人为基础的系统性职位分析方法;以工作为基础的系统性职位分析方法;传统方法。

13职位评价:⑴概念::职位评价是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所设岗位的难易程度,责任权限大小等相对价值的多少进行评价。

⑵特点:①评价中心是“事”“物”,而不是“人”②对各类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衡量的过程③对同类不同层级岗位相对价值衡量评比⑶原则:对岗不对人;参与原则;结果公开。

⑷基本功能:①为实现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②定性分析,定量测评工作岗位的综合特征;③使各岗位在客观衡量自身价值量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显示各岗位地位和作用;④为岗位归级列等奠定基础。

⑸职位评价方法:①非解析法(排列法、分类法):整个岗位的内容和其他岗位相比较并以比较的结果来确定该岗位在岗位序列中的位置。

②解析法(因素比较法、评分法):把一个工作岗位的内容划分为基本要素,进行要素之间的相互比较。

然后汇总把各部分比较结果来排列该岗位的名次。

排列法(适合规模小、生产单一、岗位少):简单排列法(序列法),选择排列法(交替排列法),成对比较法(两两配对比较);分类法——排列法的改进(适合岗位差别明显企业)。

因素比较法——评分法的改进(适合有薪酬调查企业);评分法——点数法(适合大中型企业)。

14人力资源规划:①广义: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筹划和安排的过程。

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

②狭义:对可能的人员需求、供给情况作出预测,并据此储备、调整或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

根本目的:寻求人力资源供需动态平衡。

15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①内部因素:企业目标的变化;员工素质的变化;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最高领导层的理念。

②外部因素: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政府相关政策、法律的变化;行业发展状况变化。

16迈克尔·波特:“钻石体系”。

影响宏观竞争优势的五个方面关键要素:生产要素,人为要素比自然条件重要;需求条件(产业冲刺动力),主要国内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即企业战略、结构、竞争;政府,致力于干预与放任的平衡,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17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①战略规划,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关键性规划。

②组织规划,整体框架。

③制度规划,重要保证。

④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HR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⑤费用规划,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

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控制。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人力资源数量规划、人力资源结构规划、人力资源素质规划。

具体表现:总规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分配计划;人员接替和提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工资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解聘计划。

18人力资源规划程序:三阶段:信息收集与处理阶段;总体规划与分析阶段;制订与实施计划阶段。

七步骤:①明确战略对HR规划的要求、HR规划对战略的支持;②现有人力资源盘点;③人力资源需求预测;④人力资源供给预测;⑤制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⑥执行并监控人力资源战略规划;⑦评估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19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层次:①企业层次(“一把手”亲自参与)::基于经营战略,确定指导方针、政策。

②跨部门层次(副总参与):对各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协调、监督、效果评估。

③部门层次:a.HRM部门:专家、制订者、指导者、销售者;b.其他部门:部门经理应参与规划制定。

20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者:专职部门推动执行,各级管理者合作。

有三种方式:HR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配合;某个具有部分人事职能的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协同负责;由各部门选出代表组成跨职能团队。

21HR规划的系统推进:①与招聘的关联性:招聘应在其指导下,形成合理人才梯队。

②与绩效评估关联性:完善的评估提供企业各员工平衡发展的信息。

评估结果体现在规划上,提高人员配置适应性和规划科学性。

③与薪酬管理的关联性:规划中的人工成本,体现薪酬管理策略。

④与培训的关联性:规划中涉及员工能力需求与现状差距分析,为现有员工培训指明目标与方向。

22素质:是驱动一个人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

素质是判断一下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素质构成要素:①动机是推动个体为达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②个性是个体对外部环境及各种信息等的反应方式、倾向与特性;③自我形象是指个体对其自身的看法与评价;④社会角色是个体对其所属社会群体或组织接受并认为是恰当的一套行为准则的认识;⑤态度是个体的自我形象、价值观以及社会角色综合作用外化的结果;⑥知识是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⑦技能是个体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23素质行为绩效的驱动关系:适合的素质+有效的行为=高绩效。

24素质模型:定义:承担某一特定职位角色所应具备的素质要素总和。

三要素:素质名称;素质定义:界定素质的关键性要素;行为指标等级:行为表现差异。

主要素质模型:①麦克利兰的素质模型:素质词典:三级:行为的强度与完整性(核心)、影响范围大小、主动程度。

6个具体的素质族。

21项素质要项。

②管理类通用素质模型:影响力,成就导向,培养人才,自信,团队合作。

③领导力胜任模型25员工素质模型建立:(1)建立流程:①准备阶段:明确企业战略与目标职位②素质研究与开发—五步骤:A选定研究职位。

关键职位。

方法:组织图、战略计划执行记录;高层访谈。

B明确绩优标准。

C任务要项分析。

分解绩优标准为具体任务。

D行为事件访谈。

寻找绩效差异关键特征。

E信息整理与归类编码。

③素质模型的评估与确认④素质模型的应用(2)构建方法A行为事件访谈:①开发者:麦克利兰②实施步骤(5步骤):a访谈准备——了解被访者、准备访谈提纲及设备、安排地点等;b访谈内容介绍说明;c梳理工作职责;d进行访谈,4-6个关键事件;e提炼与描述工作所需素质特征;f访谈资料整理与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