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和站及场站布置标准化建设要求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1.1 拌和站建设1.1.1 每个合同段所有用于桥梁、隧道(不含初支喷射混凝土)、通道涵洞等永久工程所采用水泥混凝土必须进行集中拌和。
1.1.2 拌和站建设应参照3.8条规定。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占2。
地面积不宜少于10000 m拌和站场区设计应综合考虑,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1.1.3材料计量区、材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
拌和站内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1.4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站内场地宜设置不小于a15cm水泥混C20采用不小于石灰改善土,10cm厚的30cm于的5% 凝土进行硬化。
15cm)站内行车道的基础应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b石灰改善土,采用5%的厚碎石垫层或选用厚度不小于30cm 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C2015cm不小于厚的、重型车辆行车便道基础应)大型作业区(如拌和站)c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20cm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于4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1.1.5 集料仓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砂石集料仓应按待检区和已检区设置,料仓的大小、数量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设置。
b)砂石集料仓应设置防雨棚,防雨棚下部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瓦,四周应有围护,能遮挡雨雪,棚高不小于7.5m。
防雨棚设计须充分考虑到雨雪和强风的影响,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c)料仓之间应采用砌墙体或水泥混凝土墙体隔开,顶宽不小于30cm,高度以集料不串料为原则,但不小于180cm,墙体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墙体端部设置黄黑警示标线;仓内地面应设不小于4%的单向排水坡,不得积水;仓外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度不小于20cm,深度不小于20cm,沟顶宜用格栅网覆盖。
搅拌机料仓及配料斗上方需搭设防雨棚,配料斗棚高1.1.6 度以满足装载机作业为宜,防雨棚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板。
1.1.7 原材料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散装水泥、粉煤灰应使用储存罐储存,不同厂家、品种、标号、批次应分罐保存,严禁混装。
拌和站及场站布置标准化建设要求
5.1 拌和站5.1.1 一般规定1一个标段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地形、施工便道及混凝土运输距离可设一个或两个(每个拌合站都必须满足标准化要求)大型拌和站2 拌和站设置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拌和料的运输距离;尽量远离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减少对周边的干扰。
3承包人须在限期内完成拌和站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围墙、排水系统、水、电、场区内道路、场地、功能分区及拌和楼等。
蒸汽养生所用锅炉、管线、用电、消防等设施提前规划并安装预埋。
4 拌和设备拌和能力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在施工高峰期拌和料不间断供给。
同时,配备足够的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机械设备。
5 每个标段段所有用于桥涵工程的混凝土采用具有自动计量功能的拌和设备集中拌和。
严禁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6 拌和站由项目部直接管理,不得分包、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7 使用商品混凝土须经监理人审查、发包人批准,并明确发包人和监理人对商品混凝土的具体管理、监理措施和相关责任人。
8 拌和站所有的安装设备设置不低于C30水泥混凝土基座,保证安装设备稳定、牢固;必要时,采取桩基础或扩大基础基座,以及设风缆拉绳等防倾覆措施。
大型设备的安装提前要有规划及设计并报筹建处验收。
5.1.2 场地建设1 封闭式管理。
封闭式管理。
拌和站四周要设置砖砌围墙(24墙,高1.85m,内外砂浆抹面,刷白色涂料,写项目部驻地精神文明标语)或绿色金属隔离栅围栏(高速公路标准),设置10m宽一扇推拉栅栏铁门(门跺高2m,门高1.5m、门跺两边设置斜墙,斜墙上写标语)门跺上挂钢质白色门牌(公司简称+拌合站)效果图如下:2 合理分区。
拌和站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生活区、拌和作业区、材料区及设备停放区等。
生活区和其它分区用砖墙等隔开。
拌合场站与施工现场如果有劳务队伍,宿舍规划要与场站整体协调,劳务队用房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化建设,材质采用岩棉,平顶蓝色屋顶,宿舍及走道要干净整齐,清洗衣物有固定点晾晒;劳务队伍宿舍外用砖墙(24墙、1.85m高、墙体涂白色涂料并写标语)与拌合场站隔开。
预制梁场标准化建设
预制梁场标准化建设预制梁场的标准化建设包括拌合站、预制场和钢筋加工场的标准化建设。
具体要求可参考《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工地建设》。
首先,拌和站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如下:1.场地要分为梁板预制场、钢筋加工场和小型构件预制场,每个区域要进行分开或隔离。
场地外围要修筑隔离围墙,并设立材料堆放区、拌和区、作业区和模板、钢筋制作区等区域。
整个标段的桥梁梁板及其它预制构件,应在预制场统一预制。
2.拌和场地要有良好的排水和防水措施,不允许出现积水的情况。
3.堆料场地和场区道路要采用水泥砼或沥青砼进行硬化处理,杜绝产生弹簧、翻浆现象。
同时,要设专人对场区道路进行及时清扫,减少灰尘。
4.拌和场地内应设有安全防护措施,并配备消防设备。
其次,材料堆放区、梁板存放区、拌和区、模板及钢筋制作区和主要业区及场内道路等也要进行标准化建设。
1.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原材料必须分类堆放整齐,界限分明,分界墙要有足够高度和强度。
堆放场地应整平、硬化和围砌,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将原材料堆放于公路用地范围内。
已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和待检原材料要分开堆放,不许随进随用。
为防止石料离析,堆放石料不宜过高且应分层退台存放。
2.钢材和水泥等应上苫下垫,防雨防潮。
钢筋存放、加工场地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硬化,场地周围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场地不应存水,钢筋存放台高度不低于50CM,分批次、型号存放,钢筋加工场、半成品存放场应搭设钢筋棚。
使用袋装水泥必须搭建符合规范要求的水泥库,不同标号的水泥分库存放。
3.原材料采用分类堆放的储存方式,并做好分类标识。
并及时补齐损坏或丢失的标志、标识牌。
4.原材料场地硬化要求:必须至少采用20厘米厚硬化做基层,上面铺设10厘米以上水稳碎石或水稳砂或浇筑足够厚度的混凝土。
最后,砂石材料的堆放也要按照规格分隔堆放,不允许混堆。
钢材、水泥等要存放在雨棚内,禁止露天堆放。
预制(拌和)场地内不同规格砂石材料要严格分档、隔离堆放,严禁混堆;砂石材料应堆放成梯形,做到“条直层平”,并设置细集料覆盖设施。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
1.AC-8沥青混合料采用0-3、3-6、6-9的筛孔,AC-13 沥青混凝土采用0-3、3-6、6-9、9-11、11-16筛孔,要求筛孔无破损现象,
2.拌和站应采取封闭式管理,材料堆放区、拌和区、作业区应分开或隔离,进出场道路设置纵横向排水沟和盲沟等排水设施,做到雨天场地不积水、不泥泞,晴天不扬尘。
3.工程所用的砂石材料必须按照配料要求,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仓堆放,不得混堆或交叉堆放,粉料仓隔墙不低于 2.0m;严格按照规定对现场材料进行统一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进场日期、检验状态、进场数量、使用部位等;粗、细集料仓应搭设遮阳防雨棚等设施,混凝土拌和机输送带要设封闭装置,料仓设置防尘防雨棚,料仓之间隔板高度不小于50cm;
4.拌和站大门位置必须设置详细的现场布置图,拌和机操作房前醒目位置应悬挂混凝土配合比标识牌,包括以下内容:混凝土设计与施工配合比(含外加剂),粗细集料的实测含水率及各种材料的每盘使用量等。
5.拌和站的计量设备应通过有相应资质的计量部门标定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计量准确;
6.沥青拌和站配备计算机及打印设备,可实现逐盘打印功能,冷料仓的数量必须满足配合比需要,料仓间隔板不小于50cm,加高挡板不低于1.5m。
驻地、拌和站、预制场和材料加工场建设相关要求
附件:驻地、拌和站、预制场和材料加工场建设相关要求驻地标准化工地建设细则一、项目部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驻地建设,要从便于施工、交通便利、安全及环保等方面进行选点,驻地必须和生产区分开,必须确保有可靠的通讯条件,项目部驻地选点还须征得监理单位的同意,并经建设办检查同意。
二、办公要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各办公室要接入宽带,业余学校要安装激光投影仪,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局域网,实现办公数字化。
各办公室要根据需要配备固定电话、传真、电脑、打印机和复印机、数码摄像机和照相机,需要对所有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建立完整的数字化摄像,图像资料以及新闻、宣传资料。
三、项目部本着环保,便于组织管理的原则,可租用当地已有的房屋或建设临时活动房(采用彩钢活动板房),但建筑面积必须满足使用要求及招标文件要求,场地必须硬化,房屋进行粉饰,取消标明原有建筑用途的一切标志。
四、项目部办公房分设项目经理(其中项目经理办公室面积不得小于16平方米,便于接待和召开小型座谈会等),总工(技术负责人)、质检办公室、党支部、试验、设备材料、财务办公室、安全保卫办公室、会议室(至少容纳30人、匹配的空调),职工活动室、食堂、男女厕所及其它。
五、项目部驻地设立大门和门墩,设置钢结构拱门,拱门口≥500 cm×500cm,两边设砖砌门垛,门垛尺寸为80×80cm,高度为300cm,颜色为贴红色墙砖,大门左侧悬挂项目经理部铭牌(不锈钢牌匾45cm×240cm),施工单位公司名称+蚌埠至固镇公路改造工程0X标项目经理部。
拱门上方设置有明显的施工单位名称和项目经理部标志。
在门墩位置悬挂项目部铭牌;项目部、预制场、料场、钢筋加工车间之间的主要通道及材料堆放场地全部硬化,便于进行区化管理;各施工单位必须在各自标段起点位置附近的主线上(路线离主干线较远者可在项目经理部附近合适位置)设立门架,门架由建设办统一招标制作,统一格式,费用由施工单位自理;全线统一公示牌、图表、宣传栏:项目经理部廉政公示牌;项目部公示牌项目部工程简介牌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主要工程数量、建设单位名称、设计单位名称、监理单位名称、施工单位名称、开竣工日期、驻地、总监、施工单位三大负责人、安全责任人的姓名及应急联系电话等,规格为180х150cm;项目部会议室墙上悬挂图表,施工平面图表原则上应按规定大小制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项目经理部会议室的大小适度调整,施工平面图应按比例绘制,尺寸自定,要求美观大方清晰,须标明路线走向、桥梁、涵洞、交叉等主要构造物,施工现场及周围主要地形、地物、施工现场运输线路布置(包括便道、便桥)、办公区(经理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作业区、生活区平面位置,水源、电源、供电设施位置,永久性施工坐标点、高程控制点位置等;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框图;项目部组织机构框图;工程简介;本合同段工程网络计划图(如怀洪新河特大桥、浍河特大桥等重点工程必须单独制作网络计划图);投资完成柱形图(形象进度图);总体计划网络图以上图表尺寸为84х124cm,带框,字体醒目,图底自定,以浅色为主。
标准化建设拌和站建设
武汉新港阳逻港区三作业区一期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法(拌和站篇)武汉新港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阳逻三作业区项目建设管理部二〇一三年一月三、拌和站建设1 场地建设1.1 设置原则1.1.1 每个道路施工合同段原则上只设置一座集中拌和站。
1.1.2 拌和站建设,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符合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遵循“因地制宜,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安全可靠,规范有序,功能完备,布设合理,方便生活,满足生产”的原则。
1.1.3 每个道路施工合同段所有用于本工程的混凝土必须由集中拌和站统一供应,严禁在施工现场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1.2 选址基本要求1.2.1 选择交通、水电便利的位置,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地带。
1.2.2 严禁设置在泥石流、滑坡体、洪水位下等危险区域,避开取土、弃土场、坍方、落石、危岩等地段。
1.2.3 避开高压线路及高大树木。
与通信、天然气等地下管线保持一定距离。
1.3 硬件设施要求:1.3.1 总体要求(1) 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生活区、拌和作业区、材料存放区及机械设备停放区等,必须严格分开,各功能区面积满足规定要求,区内场地及主要通路应做硬化处理,排水设施完善。
(2) 拌和站内合理配备消防设施,并按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3) 拌和站必须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尽量减少对附近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1.3.2 具体要求1)面积(1)每座水泥砼拌和站场地占地面积一般不少于2000㎡。
(2)每座基层拌和站的占地面积(含备料场)不少于10000㎡。
2)场地处理(1) 拌和站的所有场地必须进行砼硬化处理,硬化厚度必须是不小于15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不小于10cm厚的C15砼面层,拌和站的一般行车道路硬化必须是不小于15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不小于10cm厚的C20砼面层;大型作业区、重车行车道路硬化,必须使用不小于15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不小于20cm厚的C20砼面层。
拌合站建设标准化
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化拌和站应满足集中拌和与运输的相关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主要应考虑是否满足高峰期生产进度的要求及节能减排要求。
1.总体要求1.1 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合理、节约用地、满足施工生产要求。
1.2环境整洁卫生、标识标牌齐全、材料堆放整齐、设备机具停放有序,符合环保要求。
1.3 拌和站产能适当,以满足施工高峰期生产进度的最大需求为原则。
1.4 砂石料等材料的储备能力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料场供应能力、运输条件、季节影响、成本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应不低于15天的需要量(受场地条件限制的,可以酌情减少)。
2. 一般规定2.1 一个标段原则上可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地形、施工便道及混凝土运输距离可设一个或多个大(中)型拌和站,必须保证在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到达并完成浇筑,且符合混凝土浇筑的相关规定。
2.2 混凝土生产应采用集中拌和方式。
拌和站设置要有规划,有设计,有图纸,拌和站设置应遵循节约和实用的原则。
2.3 拌和站设置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拌和料的运输距离,做到运输便利、经济合理;尽量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减少对周边的干扰,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的下风向。
2.4 施工单位应在限期内完成拌和站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围墙、排水系统、水、电、场区内道路、场地、功能分区及拌和楼等。
2.5 拌和设备拌和能力必须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在施工高峰期拌和料不间断供应。
同时,配备足够的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机械设备。
2.6 每个标段所有用于桥涵、隧道等工程的混凝土必须采用具有自动计量功能的拌和设备集中拌和。
严禁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2.7 拌和站由项目部直接管理,不得分包、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2.8 使用商品混凝土必须经监理单位审查、项目建设单位批准,并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商品混凝土的具体管理、监理措施和相关责任人。
2.9 拌和站所有的安装设备应设置不低于C30水泥混凝土的基座,保证安装设备稳定、牢固;必要时,采取桩基础或扩大基础基座,以及设风缆拉绳等防倾覆措施。
拌和站(堆料场)的建设要求
拌和场标准化建设要求为落实省厅“工程质量安全年”活动和省厅、局“路面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关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局干线公路建设的施工环境、管理模式,以提高拌和场生产的成品料质量,同时为了防止出现拌和场安全事故,对拌和站(堆料场)的建设做如下具体要求,请各参建单位严格执行。
一、一般规定拌和场数量应综合考虑基层工程量、地理地形环境、运距等因素。
对于水泥稳定稳类粒料拌和场,一个标段设置一个至两个(至少一个);对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场,可一条线路设置一个,但线路特别长时可设置多个。
石料临时堆放的场所根据需要具体设置。
拌和场应尽量设置在主题工程附近,减少拌和料的运输距离,尽量远离集镇、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减少相互间的干扰。
场地还应选择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避开坍塌、滑坡、低洼水淹等不良地质灾害地区。
承包人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时间表完成拌和场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排水系统、供水和供电设施,场内道路及分区,拌和楼等。
如拌和场建设在集镇、居住区还应砌筑围墙或其它隔离设施。
拌和场的生产能满足施工需要,保证施工高峰期能不间断供给。
因此,拌和场内堆料场面积、供电能力、拌和楼的产量均要与施工能力相匹配。
拌和场由标段承包人直接管理,不得出租、租借、分包、转包,不得与其他标段共建、共管、共用。
二、场地建设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0000平方米,水泥稳定类混合料拌和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5000平方米。
当条件限制需缩减场地面积是需经监理和业主同意。
场地选址后,根据场内地形和施工生产需要,合理划分生活区,拌和作业区、材料堆放区、设备停放区等。
拌和场其它内生活生产配套设施、标志标牌设置、内业管理等参照项目部标准化建设要求配置。
其中,材料堆放区应根据各档集料使用比率,将堆料场用砖墙或其它支挡构造物分隔成不同区域,防止堆料时各档集料混杂。
场地要有必要的防排水设施,选址后应对原地面及周围水系进行疏通,并将场地按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整理,场地四周开挖0.5米深排水沟,确保“雨无积水,雨停水尽”。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doc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拌合站应采用封闭式管理,四周设围墙,入口设置彩门和值班室。
2、拌合站应合理划分拌合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运输车辆停放区、试验区、集料堆放区及生活区,内设洗车池(洗车台)、污水沉淀池和排水系统。
3、拌合站场地面积、拌合机组配置要求如下:拌合类型占地面积最低配置混凝土拌合站5000㎡1个拌和机(4个单罐不小于100水泥、掺合料罐、4个集料仓)4、场地,堆料区、加工区硬化处理、主要运输道路采用不小于20cm厚C25砼硬化,四周设排水沟,确保排水良好。
5、拌合站及罐体应成为一体,并安装缆绳和避雷设施,所有罐体应喷涂成统一颜色,并绘制高速公路项目名称及施工单位简称,两者竖向平行绘制,颜色采用白底蓝字,字体醒目。
6、原材料堆放要求:a、砂石料堆放按级配要求,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场存放,每区醒目位置设置材料标识牌,挡墙采用不小于30cm厚砼或者不小于60cm的浆砌片石隔墙分割,隔墙高度不小于2.5m,确保不串料。
碎石储料仓的走向宜与拌和楼冷料仓的排列平行一致,并预留一定空间方便机械上料。
b、储料场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
料仓底应高于外部地面,修筑成外顺坡(不小于3%),并在料仓口设置水沟,防止积水。
c、储料仓设置顶棚,禁止太阳直射或雨淋,顶棚采用轻型钢结构,高度应满足机械设备操作空间(一般不小于7m),并满足受力、防风、防雨、防雪要求。
d、所有拌和机的集料仓设置防雨棚、设置隔板、隔板高度1m,确保不串料。
e、集料水洗设备2套f、不小于8m³砼罐车8台7、拌合设备具体要求:a、单机生产能力不小于100m³/hb、拌合设备采用质量法自动计量,水、外加剂全部采用自全动电子称量计量,(专项条款:必须使用可自动计量且有逐盘打印功能的拌合设备,外加剂必须有单独的计量称重装置)禁止采用流量或人工计量方式,具备电脑控制及打印功能。
减水剂罐体应加设循环搅拌水泵。
c、拌合站计量设备需通过当地有权部门标定后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复检,确保计量准确。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1.1 拌和站建设1.1.1 每个合同段所有用于桥梁、隧道(不含初支喷射混凝土)、通道涵洞等永久工程所采用水泥混凝土必须进行集中拌和。
1.1.2 拌和站建设应参照3.8条规定。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占地面积不宜少于10000 m2。
1.1.3 拌和站场区设计应综合考虑,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
1.1.4 拌和站内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a)站内场地宜设置不小于15cm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于3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1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b)站内行车道的基础应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15cm 厚碎石垫层或选用厚度不小于3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15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c)大型作业区(如拌和站)、重型车辆行车便道基础应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20cm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于4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1.1.5 集料仓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砂石集料仓应按待检区和已检区设置,料仓的大小、数量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设置。
b)砂石集料仓应设置防雨棚,防雨棚下部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瓦,四周应有围护,能遮挡雨雪,棚高不小于7.5m。
防雨棚设计须充分考虑到雨雪和强风的影响,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c)料仓之间应采用砌墙体或水泥混凝土墙体隔开,顶宽不小于30cm,高度以集料不串料为原则,但不小于180cm,墙体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墙体端部设置黄黑警示标线;仓内地面应设不小于4%的单向排水坡,不得积水;仓外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度不小于20cm,深度不小于20cm,沟顶宜用格栅网覆盖。
1.1.6 搅拌机料仓及配料斗上方需搭设防雨棚,配料斗棚高度以满足装载机作业为宜,防雨棚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板。
1.1.7 原材料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散装水泥、粉煤灰应使用储存罐储存,不同厂家、品种、标号、批次应分罐保存,严禁混装。
搅拌站及驻地标准化建设方案
搅拌站及驻地标准化建设方案注:用量为堆积方,其中沥青砼松铺系数为1.2,其他为1.25。
三、选址依据1、水稳站选址依据本着“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人本化”的选址原则,我标段计划在K59+900右约200米S210省道边,靠近现有十五标砼搅拌站建设水稳站,计划水稳站占地面积约23.5亩。
1)安全要求(1)该区域地势条件优越,不受降雨影响,自然排水状态良好,各类临时排水渠道可经过污水集水池滤清后排出;(2)附近无溪流、水道和农田不会产生淤积或堵塞的情况;(3)不受洪水、泥石流威胁,周边无塌方、落石、滑坡、危岩等地段;(4)远离居民生活区约2公里,干扰小,利于进行封闭式管理;2)施工管理要求(1)场平方便,现有场地内已堆放部分碎(块)石土,平整碾压处理后即可使用;(2)施工用电可就近接驳高压电通过1250KVA、630KVA变压器接入站区;(3)施工用水通过新修一口水井解决,水量能达到20方/小时,为保证连续施工用水,另外在距拌和机9米处修建一座8米×8米×3米水池蓄水,能满足施工生产;(4)该处位于路面No3标中部,靠近施工现场,运距适中,标头、标尾均可兼顾,而且紧邻210省道交通便利,材料运输通畅。
石料供应方面:就近倒运十五标采石场石料,其余约3万方就近外购百隆石场石料,运距约11公里。
2、沥青砼拌和站选址依据本着“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人本化”的选址原则,我标段计划在K59+900右约200米S210省道边,临近规划水稳站一侧建设沥青砼拌和站,计划沥青砼拌和站占地面积约53.5亩。
1)安全要求(1)该区域地势条件优越,不受降雨影响,自然排水状态良好,各类临时排水渠道可经过污水集水池滤清后排出;(2)附近无溪流、水道和农田不会产生淤积或堵塞的情况;(3)不受洪水、泥石流威胁,周边无塌方、落石、滑坡、危岩等地段;(4)远离居民生活区约2公里,干扰小,利于进行封闭式管理;2)施工管理要求(1)现有已征地场地不足的部分通过新征地解决,目前已与所属村沟通征地事宜,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2)施工用电可就近接驳高压电通过1250KVA、630KVA变压器接入站区;(3)施工用水通过新修一口水井解决,能满足施工生产、生活使用;(4)该处位于No3标中部,靠近施工现场,运距适中,标头、标尾均可兼顾,而且紧邻210省道交通便利,材料运输通畅。
拌和站建设与验收标准
拌和站建设与验收标准为规范拌和站建设,确保混凝土制品质量,按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程及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 ( 工管办函〔 2013〕283号),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建设标准1.拌和站命名拌和站名称按“施工单位简称+顺序号 +拌和站”格式命名,如:中铁十四局 2 号拌和站。
2.拌和站生产能力和规模总装机能力以满足最大批混凝土数量需要为原则,应与施工组织相适应,均衡生产能力满足施工进度指标要求。
拌和站应配备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备用发电机。
3.拌和站应达到自动计量标准,拌合站计量偏差、搅拌时间等参数采用信息化监控管理,满足《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要求。
4.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骨料存放区、试验检测区、保障系统、生活区和办公区等。
5.拌和站应根据标段内工程情况集中设置,实施封闭式作业;骨料仓应设置棚架,结构应牢固可靠,具备一定的防雨、雪、风能力;拌和站应设置除尘设备或洒水车。
6.拌和站建筑物与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防雷接地措施,建筑物与设备的防雷接地应采用等电位连接;防雷设计和安装应将主体钢构的防雷装置、内部电气防雷装置、拌和站外部环境与场区的系统防雷装置统一考虑。
7.拌和站内应具备及时进行骨料筛分、含水量、含泥量试验,掺合料细度试验,水泥净浆流动度,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的能力。
8.所用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应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生产区的储料存放应满足已检和待检的需要。
9.拌和站应配备必要的保暖、加热、降温设施,确保冬期、夏期施工混凝土温度满足要求。
水池应设置防晒或保温设施。
10.拌和站的场地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⑴拌和站的所有场地应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硬化承载力满足场内作业要求。
场坪内应合理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抹面,保持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
⑵应将集水池、沉淀池和污水过滤池纳入场区规划,与拌和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办法
中铁三局集武广客运专线第五工程总队拌合站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办法为深入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混凝土拌和站管理,推进我单位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和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根据铁道部质量信誉评价办法和公司拌和站的设臵要求以及客专线拌和站验收细则,确保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拌和站前期规划1.拌和站选址原则1)拌和站的场地应根据拌和站生产数量确定规模,一般不应小于20亩,生产的混凝土其运输距离不宜大于10公里。
2)拌和站选址应优先选择在建设项目用地界内。
有条件时,宜选择在需要转变功能或闲臵的既有铁路用地范围内。
3)拌和站宜设臵在地势较平坦,具有良好施工水源的地带。
且应排水、排污良好,避开易积水和严重不良地质的地点,并远离生态敏感区。
2.拌和站设计原则1)拌和站设计应体现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环保节能、永临结合、合理实用的原则。
2)拌和站设计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生产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清洗区等。
生活设施和办公设施应与生产区分离。
3)拌和站的位臵和规模应根据运输和工程条件、混凝土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和高峰强度、拌和物使用时间要求(供应半径不宜大于10km),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4)拌和站设计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统筹考虑,根据地形条件提出规划设计方案。
用地应根据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堆放能力等因素确定。
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混凝土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和高峰强度确定,并考虑备用。
1二、拌和站场地设施建设1.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工程特点、地形条件等合理规划拌和站,提出可行的规划方案并绘制拌和站场地平面布臵图,经监理单位审查后报项目管理机构审批,规划方案审批后方可实施。
2.拌和站应采取围墙封闭式管理,应有围墙,有大门,门口有标识,场区有环形通道。
场地必须硬化,整洁无扬尘,有排水明沟或暗沟,应设臵沉淀池和污水池,配备消防设施,悬挂各种安全警示标牌,场区道路标识清晰。
拌和站建设的标准化
拌和站建设的标准化混凝⼟集中拌制,对混凝⼟的原材料、拌和质量进⾏集中管理,是提⾼混凝⼟质量、消除结构⼯程混凝⼟质量通病的有效途径。
各⾼速公路项⽬重视混凝⼟拌和站建设,根据各⾃⼯程规模和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选址,统⼀规划,注重环保,建成的混凝⼟拌和站的总体布局、场地硬化、排⽔系统、料仓防⾬和分隔、堆料、拌和设备及环保措施等均符合“双标管理”要求,且各具特⾊,达到混凝⼟⽣产专业化、标准化的⽬的。
总体布局地势平坦且混凝⼟⽤量⼤合同段,混凝⼟拌和站建设规模⼤,场地开阔。
⼭区且⽤地受限合同段,混凝⼟拌和站建设因地制宜,布局合理。
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布局合理,各功能分区明确清晰。
集料仓根据⼯程需要,拌和站设置多个容量满⾜要求的集料仓,不同规格材料分区堆放,并在隔墙上清晰标识各种材料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状态等信息;集料仓均搭设防⾬棚,采⽤⽔泥混凝⼟硬底化,设置不⼩于4% 的地⾯排⽔横坡,仓内排⽔系统完善,场地⼲净整洁。
根据需要设置集料仓,并设有待检集料仓。
在隔墙上设置堆料线和清仓线,控制堆料⾼度和及时清理仓底材料。
进料⽃拌和机进料⽃设置封闭式防⾬棚(有的进料⽃防⾬棚与集料仓⾬棚相连),防⽌集料在进料⽃上被⾬⽔淋湿,保证集料含⽔量稳定;并在进料⽃和防⾬棚上设置显眼的集料规格和集料仓号,便于对应装料,防⽌错误装料影响混凝⼟质量。
根据进料⽃宽度,采取收窄铲车上料⽃宽度的⽅法使之与拌和机进料⽃宽度相匹配,防⽌铲车上料时出现串料问题。
进料⽃与料仓⾬棚相连。
进料⽃封闭式防⾬棚。
料⽃标识清晰。
收窄铲车上料⽃宽度,使之与拌和机料⽃宽度相匹配。
⽔泥降温措施为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泥拌和时温度超⾼⽽影响混凝⼟质量的问题,部分项⽬的主要采取了如下做法:混凝⼟拌和站均配置有拌和⽤⽔冷却循环系统,以降低混凝⼟出仓温度。
在⽔泥储料罐外设置淋⽔降温系统,定时向⽔泥罐外壁淋⽔以达到降低罐内⽔泥温度的⽬的。
每台拌和机配套6 个⽔泥储料罐,循环使⽤,通过延长⽔泥储存时间来降低⽔泥的温度。
公路工程施工拌和场建设标准化
公路工程施工拌和场建设标准化1、场地面积要求满足拌和设备安装、材料堆放、运输要求。
沥青混合料拌合站面积不宜小于20亩,无机结合料拌和场与水泥混凝土拌和场面积应满足拌合设备安装、生产、材料堆放、运输要求;因地制宜选择较宽敞拌和场地。
2、场地位置要求拌合站建设应考虑到沥青混凝土辐射运输,应远离居民区,不干扰民众生活,不污染环境。
3、场地建设及有关要求⑴拌和场场内地面必须进行水泥混凝土硬化拌和场地站内场地采用“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砂砾垫层”硬化;确保场地使用的耐久性及清洁环保。
各类机械底座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底座设置图进行混凝土机械及各种预埋件的施工,保证机械的顺利安装。
若为临时拌合站时,在不污染原材料和拌合物的前提下,应就地取材对场地进行硬化,满足运输、环保和农田复耕的需要。
⑵场地布设相关要求①拌合站应设置场区平面图、安全生产警示牌、安全生产宣传牌、消防保卫牌等。
拌合站出入口、拌合楼控制室应设置禁令、警告和指令标志。
②拌合站应悬挂“操作规程”和主要技术指标,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标识牌应悬挂于醒目位置。
③站内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⑶完善排水系统场地应有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周边应设置排水沟,以便将降水引出场地外。
同时,应将集水池、沉淀池和污水过滤池等纳入场区规划,与拌和场场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严禁将拌和场内废水直接排放。
⑷材料储存与堆放①石灰、粉煤灰等材料应覆盖,防止雨淋与污染。
②集料应堆放于经过水泥混凝土硬化的场地。
不同品种、规格的集料应分隔堆放,分隔墙高度不宜小于2m,以各种集料不串混为度。
③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应设置防雨、隔潮设施。
袋装水泥应库存,与地面间隔高度不应小于20cm,堆放高度不应超过10袋。
钢材应进行覆盖,不得就地堆放,隔离高度不小于20cm、且钢材不得接触地面。
④材料堆放地须设立标识牌。
标识牌应竖立或悬挂于醒目处,标明材料名称、规格和型号等。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1.1 拌和站建设1.1.1 每个合同段所有用于桥梁、隧道(不含初支喷射混凝土)、通道涵洞等永久工程所采用水泥混凝土必须进行集中拌和。
1.1.2 拌和站建设应参照3.8条规定。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占地面积不宜少于10000 m2。
1.1.3 拌和站场区设计应综合考虑,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
1.1.4 拌和站内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a)站内场地宜设置不小于15cm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于3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1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b)站内行车道的基础应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15cm 厚碎石垫层或选用厚度不小于3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15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c)大型作业区(如拌和站)、重型车辆行车便道基础应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20cm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于4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1.1.5 集料仓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砂石集料仓应按待检区和已检区设置,料仓的大小、数量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设置。
b)砂石集料仓应设置防雨棚,防雨棚下部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瓦,四周应有围护,能遮挡雨雪,棚高不小于7.5m。
防雨棚设计须充分考虑到雨雪和强风的影响,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c)料仓之间应采用砌墙体或水泥混凝土墙体隔开,顶宽不小于30cm,高度以集料不串料为原则,但不小于180cm,墙体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墙体端部设置黄黑警示标线;仓内地面应设不小于4%的单向排水坡,不得积水;仓外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度不小于20cm,深度不小于20cm,沟顶宜用格栅网覆盖。
1.1.6 搅拌机料仓及配料斗上方需搭设防雨棚,配料斗棚高度以满足装载机作业为宜,防雨棚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板。
1.1.7 原材料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散装水泥、粉煤灰应使用储存罐储存,不同厂家、品种、标号、批次应分罐保存,严禁混装。
施工标准化建设-拌和站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自检情况详细说明
1
总体布置
1、拌和站临建方案上报并经审批。
2、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区域功能分明。
3、变压器、电线设置符合规定。
4、场地面积、生产能力、料仓数量满足要求。
5、办公、生产房屋设置满足要求。
6、水泥罐安装避雷装置,基础安装接地设施。
2
场地处理
1、拌和站站界应用围墙封闭,围墙采用40cm砖砌厚或用彩钢瓦或彩钢板封闭,高度不小于2.5米。
3、安装避雷设施,接地要满足综合接地系统要求。
4、拌和楼要求用彩钢房进行封闭,上料仓和输送带顶部要求用彩钢瓦进行半封闭。
5、拌和站必须达到4仓式自动计量标准料仓,顶部设置半封闭防雨装置。各标准料仓之间隔板高度不小于50cm,保证不窜料。自动计量料仓要设置防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料仓前要设置钢板进行防漏。
5
料仓设置
2、所有场地(含场内道路)使用不小于15cm厚的碎石垫层铺底,面层使用C20混凝土进行硬化,行车区采用不小于20cm厚C25混凝土,非行车区采用不小于15cm厚的C20混凝土。
3、合理规划混凝土运输道路、装载机上料道路以及材料运输道路,保证生产高峰期各运输车辆能有效正常运行,不会出现拥堵情况。
4、集水池、沉淀池和污水过滤池规划合理,满足使用要求。
5、粗集料分级存放,粗、细集料存放应分为合格区和待检区,用隔墙隔开。
6
机械设备
1、有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并有设备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
2、运输车辆数量及运输能力符合要求。
3、计量设备及时检验标定。
7
施工用电
1、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并经审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拌和站及场站布置标准化建设要求5.1 拌和站5.1.1 一般规定1一个标段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地形、施工便道及混凝土运输距离可设一个或两个(每个拌合站都必须满足标准化要求)大型拌和站2 拌和站设置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拌和料的运输距离;尽量远离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减少对周边的干扰。
3承包人须在限期内完成拌和站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围墙、排水系统、水、电、场区内道路、场地、功能分区及拌和楼等。
蒸汽养生所用锅炉、管线、用电、消防等设施提前规划并安装预埋。
4 拌和设备拌和能力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在施工高峰期拌和料不间断供给。
同时,配备足够的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机械设备。
5 每个标段段所有用于桥涵工程的混凝土采用具有自动计量功能的拌和设备集中拌和。
严禁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6 拌和站由项目部直接管理,不得分包、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7 使用商品混凝土须经监理人审查、发包人批准,并明确发包人和监理人对商品混凝土的具体管理、监理措施和相关责任人。
8 拌和站所有的安装设备设置不低于C30水泥混凝土基座,保证安装设备稳定、牢固;必要时,采取桩基础或扩大基础基座,以及设风缆拉绳等防倾覆措施。
大型设备的安装提前要有规划及设计并报筹建处验收。
5.1.2 场地建设1 封闭式管理。
封闭式管理。
拌和站四周要设置砖砌围墙(24墙,高1.85m,内外砂浆抹面,刷白色涂料,写项目部驻地精神文明标语)或绿色金属隔离栅围栏(高速公路标准),设置10m宽一扇推拉栅栏铁门(门跺高2m,门高1.5m、门跺两边设置斜墙,斜墙上写标语)门跺上挂钢质白色门牌(公司简称+拌合站)效果图如下:2 合理分区。
拌和站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生活区、拌和作业区、材料区及设备停放区等。
生活区和其它分区用砖墙等隔开。
拌合场站与施工现场如果有劳务队伍,宿舍规划要与场站整体协调,劳务队用房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化建设,材质采用岩棉,平顶蓝色屋顶,宿舍及走道要干净整齐,清洗衣物有固定点晾晒;劳务队伍宿舍外用砖墙(24墙、1.85m 高、墙体涂白色涂料并写标语)与拌合场站隔开。
3 场地硬化(1)拌和站场地。
拌和站场地。
基底进行碾压,要求压实度达到90%,用不小于20cm厚的级配碎石基层,不小于15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硬化处理,保证不被进出重型机械破坏。
(2)场地内行车道。
场地内行车道。
路宽不小于6m,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硬化处理。
进出拌和站50米范围内的施工便道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硬化处理;进站口处配备轮胎冲洗设备及冲洗平台,设置排污池,防止进场车辆对施工场站造成污染。
4 场地面积。
满足: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不小于10000m2;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场地面积不小于30000m2;路面用基层、底基层等混合料拌和站场地不小于35000m2。
拌和站建设规模经监理人同意可适当调整。
5 拌和设备。
(1)拌和站拌和设备采用质量法自动计量,水、减水剂计量采用全自动电子称量法计量,禁止采用流量或人工计量方式。
按相关要求定期标定,并经发包人(或监理人)验收。
拌和设备具有自动记录和打印功能。
(2)拌和设备控制室安装空调,以保证各部电气元件正常工作。
(3)拌和设备料斗数量要满足混凝土配合比用料数量;料斗顶要安装防止超大粒径材料进入的钢筋网盖;料斗三面及顶部要搭设必要的防雨雪轻型钢结构棚;上料铲车铲斗宽度和料斗宽度匹配;料斗间焊接高度不低于80cm的钢板,防止串料。
(4)搅拌站设避雷针;搅拌主机立柱涂刷或粘贴10cm长红白相间反光漆警示标线。
(5)拌和站采取封闭防尘措施。
(6) 配备至少4个存储罐,其中2个水泥存储罐,1个矿粉存储罐,1个粉煤灰存储罐。
(7)拌和站设置拌和数据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监控拌和情况。
(8)料斗内未用完的原材料及时排放处理。
6 场内排水。
场地硬化按照分区设置排水横坡,场地内合理设置矩形盖板排水沟(30cm×40cm),沟底用砂浆抹面,并确保场内排水系统完善、通畅。
设置的污水池、沉淀池,四周用高度不小于1m砖墙围护,并加盖钢筋网池盖。
站区内要做到雨天不积水、不泥泞,晴天不扬尘。
7 设置信号管理系统,保证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搅拌系统与控制室联系通畅。
8 配备发电机组备用电源。
9场站建设电力、监控、养生等预埋管线提前设计、科学合理规划,吸取其它在建高速先进经验,提升石安高速改扩建工程场地建设水平。
5.1.3 拌和作业管理及监理旁站要点1 拌和站拌和作业期间执行承包人试验员和监理人旁站制度。
承包人试验员不到位时,监理人可要求拌和站不得开始拌和作业。
2 拌和作业前准备工作。
(1)各种用料抽取的检测材料经检验合格。
检测含水量,提供施工配合比,向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并指导操作人员输入施工配合比。
(2)查验料仓、上料爬斗的材料规格。
(3)查验水、外加剂等计量设备是否良好、准确。
3 记录拌和机开盘时间,检查、记录拌和料拌和情况、铲斗上料情况、停拌时间、交接班情况及异常情况处理等。
4 留取试样,及时标识、储存和养生。
5 水泥混凝土拌和时,检测、记录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
冬季施工时,检查、记录集料、拌和用水温度,拌和温度、出料温度、车号等。
6 沥青混凝土拌和时,检查、记录混合料拌和温度、出料温度、车号、装载量等。
5.1.4 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1 安全生产(1)建立和健全拌和站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安全保证体系,配备足够的专(兼)职安全员。
(2)站内各区在明显位置设置消防设施,每个区灭火器不少于5个,并至少设置一个消防水池。
(3)临时用电办理正规的报批手续,规范用电,实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
①配电房(室)、变压器等固定场所设置明显的禁止、警告标志。
②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与地面的垂直距离控制在1.3~1.5m。
③所有配电箱设专人负责管理,开关箱编号配锁,标明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张贴安全警示标志。
④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最小距离符合以下要求:a 外电线路电压为1kv 以下时,最小距离为6m。
b 外电线路电压为1~10kv 时,最小距离6.5m。
c 场内线路距离地面不小于4.5m,电线穿红白相间的绝缘管并悬挂警示标牌。
(4)人员安全保障措施。
施工、操作人员须进行岗前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现场施工、操作人员要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5)现场照明设施齐全,配置合理,满足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
(6)材料储存罐不得负载装卸。
上料爬斗不得负载维修,爬斗坑不得在爬斗负载时清理。
(7)拌和主机等维修时,切断电源,并有专人负责看管电源。
2 文明施工。
(1)标志标牌。
①拌和站大门醒目位置设置场地平面布置图、项目工程简介、进场须知、拌和站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保证体系等5块公示牌。
拌和站等施工场站公示牌规格及内容见附录B。
②在拌和机前醒目位置设置混合料动态配合比公示牌,注明拌和料配合比,技术负责人,试验负责人、监理负责人,拌和站负责人;设置安全操作规程公示牌。
③拌和站出入口、拌和机控制室设置禁止、警告、指令标志等标志。
④拌和站内施工机械定点停放。
(2)环保措施:①拌和楼设置粉尘回收装置,有效控制烟尘污染。
②拌和楼出料仓下停放运输车的两侧设置矩形盖板排水沟;设置污水池。
严禁将站内生产废水直接排放。
③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处于噪声环境下的施工人员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
5.3 料场及库房5.3.1 料场建设1 一般规定(1)靠近使用地点,方便运输、卸料。
(2)各种材料要合理分区,隔离墙隔离存放,并设置明显的标识牌;存放场留有足够宽度的通道,便于装运。
(3) 所有进场材料存放区搭设三面及顶部封闭的轻型钢结构顶棚。
顶棚高度不小于7米。
白色钢结构,红色顶棚。
(4)各种材料的堆放做到一头齐,一条线,砂石成堆,材料标识牌规范齐全。
(5)各种原材料进场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单等质量证明资料。
(6)所有材料分批验收,验收合格的材料方可进场。
(7) C40(含C40)以上标号的混凝土,以及预制梁板所用砂、粗集料全部采用机械水洗,并二次过筛,严禁冲水及水池投洗。
要单独设置排水良好的水洗区及污水处理池、沉淀池,洗料后废水至少沉淀三次达到使用标准后可重复使用。
水洗后的砂、石料,按不同种类、规格存入料仓。
(8)现场存放的砂砾、石灰等其它工程材料,不得进入料场,随用随运,堆放整齐。
2 场地建设(1)场地硬化。
用不小于15cm厚的C20混凝土全部硬化。
(2)分区隔离。
用于工程的砂石料按不同状态、规格、不同品种分仓堆放,并设置明显的标识牌。
料仓隔离墙采用双墙中空加支撑式(37墙、墙距50cm),高度不小于160cm。
(3)集料料仓的容量满足最大单批次连续施工的需要,同时满足运输车辆和装载机等作业要求,并留有一定的余地。
集料仓夏季有降温设施,冬季有保温设施,冬季集料储存棚内温度保持在5℃以上,集料温度出库达到0℃度以上。
(4)场内排水。
场地硬化按照料仓“里高外低”的原则合理设置,并合理设置矩形盖板(30cm×40cm)排水沟,沟底采用砂浆抹面,并设不小于1.5%的排水纵坡,与场区外排水沟等连同,确保场内排水系统完善。
必要时,在合理位置设置集水池,四周用高度不小于1m砖墙围护。
3 材料存放(1)严格控制集料堆放高度,不得超过5m,防止离析。
(2)水洗砂、石集料存放使用,如图5-2所示。
未 洗 材 料 堆 放 区水洗机XX粗集料水洗后存放仓洗后用通道洗后存图5-2 水洗砂、石集料存放使用布置图(3)钢材存放。
钢材存放。
钢材存放在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气体和介质的轻型钢结构仓库内。
采用不低于50厘米高的混凝土墩台支垫,支垫墩台牢固,两支点距离不大于2m 。
成品、半成品分类支垫存放,支垫高度不小于30cm ,并悬挂标识牌。
(4)其它材料、构件存放。
存放钢板及钢杆件高度不得超过lm ;易滑落的材料堆放捆绑牢固;钢模板存放时,有可靠的防倾倒措施。
(5)预应力材料存放。
要符合钢材存放要求。
钢绞线盘除有防锈措施外,还需有方便转动的法兰及防崩设施;钢绞线盘现场存放时,设置四周密闭的移动式防雨棚,已运至施工现场的钢绞线用高度15cm 的方木、间隔1m 通长支垫,并用苫布临时覆盖,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三天。
锚垫板、夹片、连接器等要入库存放。
严禁钢绞线、锚垫板、连接器、夹片等预应力材料露天存放。
(6)支座等构、配件要入库存放,并采取防污、防腐等措施。
不得露天存放。
5.3.2 库房1 一般规定(1)库房选择合理的地点设置,方便使用,并满足安全要求。
(2)库房道路及库房地面须硬化处理。
(3)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远离施工现场、居民区,设明显标识和围挡设施。
(4)危险品库须具有良好的通风、防爆照明设备和防静电措施,符合防爆、防雷、防潮、防火、防鼠、防盗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