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介绍手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至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术中低体温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感染、低心输出量和延迟伤口愈合等。

因此,预防术中低体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几种方法,包括手术室温度调节、热身措施和监测体温等。

方法1. 手术室温度调节手术室温度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常,手术室应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建议维持在23-25摄氏度。

如果温度太低,患者容易降温,增加低体温的风险。

2. 热身措施在手术开始前,给予患者热身以保持体温。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热身措施:•使用体温调节系统:体温调节系统可以通过输送热气流或热水循环来增加患者体温。

这种系统通常通过一系列可调节的管道和嵌入式控制器来实现。

它是一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能够在手术期间持续维持患者体温。

•使用加热毯:加热毯是一种可以放置在患者身上的电热毯,能够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增加患者体温。

使用加热毯需要注意避免过热,以免引起烧伤。

3. 监测体温在手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

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耳温计或肛温计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体温可以及时发现体温下降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4. 注意液体管理术中积极管理患者的液体平衡也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重要环节。

避免大量输液过早或过多,以免导致体温下降。

另外,应注意患者体内的失水情况,适时给予液体补充。

5. 使用合适的麻醉药物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也能帮助预防术中低体温。

一些麻醉药物会导致体温下降,而另一些则具有保温效果。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以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6. 提前做好术前准备提前做好术前准备也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关键。

在手术开始前,应确保患者处于温暖的环境中,并保持舒适。

适当给予患者温暖饮料或食物,提高体温。

结论预防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健康和手术结果至关重要。

通过手术室温度调节、热身措施、监测体温、注意液体管理、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可以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手术患者在手术中出现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这可能会对患者
的术后恢复和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采取一些护理措施,以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术前应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温评估。

通过测量患者术前体温,了解患者的基础体温情况,并判断是否有患者易感低体温的因素存在,如老年人、低体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如果存在易感因素,就需要在手
术过程中采取更加积极的预防措施。

其次,术前应保持手术室的温度适宜。

在手术室内设置合适的温度,
通常为20-24摄氏度,并保持空气流动,避免室内空气静止,以防止患者
在手术中受到寒冷刺激。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患者体表的热量散失。

可以使用保暖毯或温热器等设备,将患者身体的表面保持温暖。

特别是对
于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以使用体温监测设备,及时掌握患者体温的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保暖措施。

另外,手术室的护士和麻醉医生有责任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特别是
术中体温的变化。

如果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范围,护士应及时报告,
并与团队的医务人员一起采取措施,如调整手术室的温度、进行局部热疗等,以恢复患者的正常体温。

总之,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适当
的护理措施。

通过全面的评估、保持适宜的手术室温度、及时给予保暖等
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手术中低体温症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至低于正常范围的症状,通常定义为体温低于36摄氏度。

低体温会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感染风险增加、心血管变化和脑功能受损。

因此,在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症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预防措施。

1.术前良好的沟通和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和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低体温症风险。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情况和可能的术后复苏需要。

同时,医生还需要有充足的准备,包括准备合适的设备和药物。

2.术前保暖:术前保暖是预防低体温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在手术前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如穿着保暖的衣物和袜子,使用保暖毯等。

保暖措施能够减少热量丧失,提高患者体温。

3.避免寒冷环境:手术室内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水平,避免寒冷的环境。

同时,手术室内使用的液体和气体应该保持适当的温度,以避免患者在手术中体温下降。

4.预热技术:手术中使用预热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预热技术包括使用加热的毛巾、热水瓶、电热毯等对患者进行局部加热,或者使用全身预热设备进行全身加热。

预热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体温,减少热量丧失。

5.合理的麻醉管理:术中麻醉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症的一个重要方面。

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和手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一般来说,全身麻醉比局麻更容易导致低体温,因此在全身麻醉中应该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

6.高效的循环管理:术中的循环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麻醉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循环管理措施包括增加液体和血液的输注,使用加热的输液设备,使用加热的输注管等。

7.使用保温设备:手术中可以使用各种保温设备来减少热量丧失。

如加热输液器、加热输注器、加热毛毯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温暖的液体和气体,有效地避免患者体温过低。

8.围手术期独立检查:围手术期独立检查是指对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进行独立的评估和记录。

手术室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手术室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手术室低体温的预防措施熊义英,姚晓梅,刘颖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四川成都 611135)手术室低体温是手术室进行手术时常会出现的现象,是患者在手术中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身体低体温现象,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不仅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病症严重者还会造成死亡。

因此,要对其给予重视。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对手术室低体温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探讨出一些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避免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手术室低体温概念手术室低体温是指患者在手术期身体中心温度低于36℃,是目前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婴幼儿及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

人体的中心体温是指人体内部胸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正常中心体温是36.2℃~37.5℃,因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通常是比较稳定的,一般不会超过(37±0.5)℃。

但假如患者中心体温降低1℃,进入轻度低温时,机体就动员多种调节机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表现为寒战、血糖增高、延髓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性增强,还可直接损害免疫功能,使伤口感染率增加;体温再低时,氧利用率减少,但恢复期则短时间内氧耗量可达静息时的4 ~5倍,此时如果吸入氧浓度不够,就很容易出现低氧血症;更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手术室低体温是怎么形成的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因精神因素、恐惧、紧张、害怕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通常情况下,患者术前需禁食12 h左右,再加上灌肠等肠道准备,如果自身体质较差,会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导致抵抗力减弱,术中易引起低体温;另外,老年人术中低温是因为代谢率低、体温调节易受干扰,同时衰老时机体成分发生变化,有机成分下降,机体水含量减少,进而使机体热储降低,围手术期更易发生低体温;而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另外,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丰富、易散热等。

麻醉因素麻醉药物对中枢用于维持正常体温的自我调节系统有抑制作用,麻醉时周围血管扩张增加散热,肌松药通过消除肌震颤而阻碍产热。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首先,术前的准备非常重要。

医疗团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并采取预防措施。

例如,对于易患低体温的患者,可以使用温热毯、暖室、暖床等措施来保持患者的体温。

此外,患者术前需要禁食禁饮,避免因饥饿和脱水导致体温下降。

其次,手术团队应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调整手术环境。

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应适宜,以帮助维持患者的体温。

此外,围手术期低体温往往与麻醉药物和麻醉操作有关,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式,减少对体温调节的干扰。

再次,手术团队应采取有效的术中措施保持患者的体温。

例如,在手术操作开始之前,可以在患者的皮肤表面涂抹保暖药物,或者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局部加热。

同时,手术团队应在手术操作期间随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发现体温下降时立即采取措施,如:增加室温,调整麻醉药物和输液速度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在术后得到持续的护理和照顾,以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术后应尽快将患者移至温暖的恢复室,给予温热毯、热水袋等保暖措施。

同时,围术期低体温患者还应避免剧烈运动、大量出汗等活动,以减少身体散热。

最后,合理用药也是预防围术期低体温的重要措施之一、有些药物会导致体温调节失常,对影响体温的药物使用要特别关注。

此外,手术团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避免脱水导致体温下降。

对于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给予外源性热源,如在输液中加热。

在实施上述预防措施的同时,医疗团队还应积极教育患者和家属,在手术前和术后告知他们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危害和预防方法,使其能够主动参与预防工作。

总之,围手术期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准确评估和有效干预,医疗团队可以降低患者低体温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术中低体温预防

术中低体温预防
开发新型的保温设备和材料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开发新型的保温设备和材料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成本和费用
使用先进的保温设备和材料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费用,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 来说可能难以承受。
技术支持和培训
使用新型的保温设备和材料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否则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影响 手术效果。
监测体温有助于及时发现低体温及发热情况,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对症治疗和护理
对于低体温患者, 应积极复温并注意 保暖。
静脉输注的液体应 加温后使用,避免 与低体温叠加导致 体温进一步下降。
采用加温毯、暖风 机等设备进行复温 。
保温护理的注意事项
保温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烫 伤患者。
各种保暖设备应正确使用,不 要将设备放置在患者皮肤上直
温度传感器
02
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患者的体表或体内,监测患者的皮肤温度
或血液温度。
加温设备
03
使用加温设备,如电热毯、加温输液器等,对患者的体表或体内进行加温。 Nhomakorabea05
术后护理
术后监测患者的体温
1
术后需常规监测体温,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 。
2
采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测量部位包括口腔 、腋下、肛门等。
3
液体保温箱
液体保温箱是一种可以保持输注液体温度的设备,通过将液体存储在保温箱中, 以保持液体的温度。
04
麻醉期间的保温措施
全身麻醉患者的保温措施
1 2
预充加热毯
在手术床垫下放置加热毯,对全身麻醉患者进 行大面积的保温。
静脉输液加热
使用输液加热器,对静脉输液的液体进行加热 ,以减少热量散失。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引言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降低到低于正常范围。

术中低体温不仅会给手术进行过程带来困扰,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因此,正确的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方法。

1. 保持术前适宜的体温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术前必须保持患者体温在适宜范围内。

对于手术中产生低体温风险的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提供加热毯或暖气进行加热,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等。

2. 使用进一步保暖措施在手术中,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手术情况,可以采用进一步的保暖措施。

例如,对于长时间手术或有严重创伤的患者,可以在患者体表放置保温垫或使用加热灯进行保暖。

此外,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温暖的输液液体和预热输血也可以帮助预防术中低体温。

3.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手术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

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手术类型,可以适当调整手术室的温度。

在手术室中,可以使用加热装置或调节空调温度来保持适宜的温度。

4. 监测患者体温在手术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体温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红外线体温计等设备进行体温监测。

当患者体温降低到低于正常范围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暖化。

5. 使用保暖设备在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保暖设备来帮助预防术中低体温。

例如,可以在手术室中设置加热系统,如加热床或温暖气流。

此外,还可以给患者提供加热毯或加热垫等个人保暖设备。

6. 注意患者体表外露部位的保暖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表外露部位更容易受到低温影响。

因此,应特别关注这些部位的保暖。

可以使用透明覆盖物或保温套对这些部位进行防护。

7. 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和深呼吸患者的活动和呼吸可以产生热能,有助于体温调节。

因此,在手术前后,鼓励患者适度地进行主动活动和深呼吸,以帮助预防术中低体温。

8. 使用药物辅助预防某些药物可以帮助预防术中低体温。

例如,可以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温暖的液体,如温热的盐水,以提高体温。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要,通常建议控制在22-24摄氏度之间。
案例二:保温毯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结词
保温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保温措施,在手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详细描述
保温毯能够为患者提供额外的保温层,减少热量的散失。在手术过程中,将保温毯覆盖在患者的非手 术部位,如头部、躯干和四肢,有助于维持患者的正常体温。此外,保温毯还可以减少手术部位暴露 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加热输注的液体和血液
对于需要输注的液体和血液,应进行 适当的加温处理,以避免因输注低温 液体和血液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加温处理后的液体和血液应尽快使用 ,以免重新冷却。
加温处理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 污染。
使用保温毯等设备
对于手术时间长、暴露部位多 的患者,可以使用保温毯等设 备进行保暖。
保温毯等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 消毒处理,以免造成感染。
低体温对手术的影响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延长手术时间
低体温使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低体温可能导致麻醉恢复延迟,手术 时间延长。
影响止血效果
低体温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降低,凝 血功能异常,影响止血效果。
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
01
02
03
增加心血管负担
低体温可能导致心肌收缩 力减弱,心率增快,血压 下降等心血管系统的不良 反应。
案例三:低体温患者的护理经验分享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对于已经出现低体温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 要。
对于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患者,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如加 盖保温毯、提高室温、静脉输注温热液体等。同时,密切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此外,术后护 理也需关注患者的保暖需求,如保持病房温暖、提供温暖 的床品等。通过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 的体温,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手术中如何预防低体温

手术中如何预防低体温

低体温作为手术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并发症,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36℃。

由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手术室属于非常特殊的封闭环境,可能发生低体温情况,其中老年群体低体温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群体。

术中发生低体温不仅对麻醉药物代谢有影响,不利于患者术后苏醒,还可能引发各类严重并发症,导致围手术期死亡率升高。

术中为什么会发生低体温一是患者心理因素。

术前,患者缺乏对手术的认知,进入手术室后,因陌生的环境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回心血量和微循环产生影响,导致术中出现低体温。

二是与患者年龄有关。

患者年龄越大,各项机能减退明显,适应能力下降,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手术中容易出现低体温。

三是受术前禁食禁饮影响。

患者需要在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还有的患者需要服用泻药或者灌肠等,延长了空腹等待手术的时间,导致术中饥饿,引发低体温。

四是手术因素。

个别患者手术时间过长,引起患者体表热量的流失加快,体温下降。

五是麻醉因素。

部分麻醉药物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从而对调节温度的血管收缩功能产生抑制,影响了人体体温调节,引发低体温。

六是术中使用冲洗液导致的低体温。

冲洗液大多是室温环境下低于人体温度的液体,进入机体后会以热量交换的形式将患者身体中的热量带走,导致其体温降低。

如何预防低体温要想预防低体温,需要护理人员围绕导致低体温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第一,术前预防。

术前1天,手术室的巡回护士需利用术前访视机会,全面了解患者的基础情况,包含病情、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然后实施健康教育,重点询问患者对室温的需求,告知其低体温的基础知识,如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简单介绍本次手术医师的资历、手术经验等,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让患者观看手术室环境的图片,提前熟悉,消除其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并提前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特别是在冬天,温度较低,手术前护理人员可以将手术室的室温调节至26℃左右,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安装温度监测仪,以便随时监测手术室的温度。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术中低体温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的状态。

术中低体温不仅会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能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应该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评估。

对于容易产生术中低体温的高危患者,应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高危因素包括老年人、体重过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时间手术等。

2. 保持手术室温适宜手术室的温度是影响患者体温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术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应在22-24摄氏度。

如果手术室过冷,将会增加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3. 使用预温设备预温设备是一种有效的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

使用预温设备可以提前将患者的体温升高到正常水平,从而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常见的预温设备包括温热床和温热毯。

4. 避免脱水脱水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常见因素之一。

在手术前,医生应该确保患者的水分摄入足够,并避免术中过度失水。

术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输液,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5. 使用保温维持器械手术过程中,使用保温维持器械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低体温的方法。

常见的保温维持器械包括保温膜、保温袋等。

这些器械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体表散热,帮助患者保持正常体温。

6. 监测患者体温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如果发现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增加保温物品、调整手术室温度等。

7. 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手术前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注射免疫增强剂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感染会导致体温升高,可能遮蔽了患者真实的体温水平。

8. 术后保暖手术结束后,患者仍然需要保持体温。

手术室外应将患者迅速转移至温暖的恢复室,并使用保温毯等物品保暖。

同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温。

9. 教育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前,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术中低体温的风险以及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症及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症及预防措施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77262·经验交流·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症及预防措施周学会(贵州省肿瘤医院 手术室,贵州 贵阳 550000)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手术期间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人体核心温度的正常范围在36.5℃~37.5℃,而手术患者核心体温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手术患者在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概率为50%~70%,多发生在手术麻醉中。

由于手术患者本身身体及疾病的影响、手术室环境、开放体腔、使用温度过低的消毒液和冲洗液、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等都易使患者产热减少,散热增加而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产生。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产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如术后切口感染和住院时间的延长、免疫功能抑制、凝血障碍、术后渗血量增多、麻醉药物代谢减慢、寒战的发生率增加、心肌缺血等,低温对手术患者的危害大、范围广,愈来愈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手术患者;低体温;预防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77.2211 原因分析1.1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体质较差,手术前会有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术前一日禁饮食,这些原因使患者对冷刺激的敏感度增强,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概率增加,通常机体在应激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均导致机体散热加快,尤其是老人及小儿。

老年人术中低体温是因为代谢率低,体温调节易受干扰,同时,衰老时机体成分发生变化,有机成分下降,机体水含量减少,进而使机体热储降低,围术期更易发生低体温。

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病人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易致术中低体温。

1.2 环境因素。

低体温易发生在寒冷的冬、春季节,手术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应急预案

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应急预案

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应急预案引言手术患者低体温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

低体温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和康复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便在低体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

本文档将介绍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应急预案,其中包括应急响应流程、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应对低体温事件的能力,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应急响应流程步骤一:发现低体温事件1.手术室护士或监护人员应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以便及时发现低体温事件。

2.当患者的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一般为36℃以下)时,应立即报告给主刀医生和相关医护人员。

步骤二: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影响1.主刀医生和护士应立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2.判断低体温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代谢率降低、免疫系统受抑制等。

步骤三:迅速采取救治措施1.将患者移至温暖的环境,如室温适宜的恢复室或加强供暖的病房。

2.给患者穿上保暖衣物,并使用加热电毯或热水袋等方式加快体温恢复。

3.给患者提供温热的饮食,如热汤、温热水等,以提高体温。

4.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变化。

5.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进行输液、输血或药物治疗等。

步骤四:预防低体温再次发生1.手术室应提前做好预防低体温的准备工作,如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使用预热设备等。

2.在手术室进行手术前,应使用加热的输液和麻醉液体,以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降温。

3.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迅速移至恢复室或温暖的病房,并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预防措施为降低手术患者低体温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调整手术室环境:手术室的温度宜保持在适宜范围,通风和空调系统应正常运作,同时可使用加热设备提供恒温。

2.加热液体:术前将输液和麻醉液体加热至适宜温度,避免对患者产生降温影响。

3.使用保温设备:手术时,可使用保温垫、保温被、加热电毯等设备来保持患者体温。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也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原因之一。

麻醉药物会抑制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使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从而导致体温下降。

特别是使用挥发性麻醉药物,如异氟醚、七氟醚等,更容易引起低体温,因为这些药物具有强烈的降温作用。

2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2.1保暖措施术前准备时,要让患者穿上保暖的衣服和被子,以保持体表温度。

手术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2-26℃,相对湿度为50%-60%。

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保暖,可以使用加热毯、暖风机等保暖设备,以维持患者的体温。

2.2液体管理术前和术中要注意补充患者的液体,尤其是温暖的液体,如温盐水、温生理盐水等。

术中输液要控制速度,避免过快输液导致体温下降。

2.3麻醉管理手术中应尽量减少挥发性麻醉药物的使用,可以选择静脉麻醉药物,如异丙酚等,减少机体的降温作用。

麻醉医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麻醉深度,避免过度麻醉导致机体产热减少。

2.4监测体温术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低体温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以使用体温探头、耳温计等设备监测患者的体温。

总之,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十分严重,手术团队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麻醉药物会抑制中枢用于维持正常体温的自我调节系统。

肌松药会消除肌震颤,阻碍产热。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但全身麻醉时,全麻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对低温反应的阈值降低约2.5℃。

因此,麻醉后,患者的体温呈现下降的趋势。

气管插管后,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肺内,使中心体温下降1℃~2℃。

手术室建筑设施的发展,如空气净化层流设备,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手术室的温度过低,会导致病人体热过度散失。

因此体温下降的幅度与手术室环境温度有关。

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但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皮肤时,消毒液的蒸发会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迅速下降。

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管理制度

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管理制度

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管理制度一、目的为手术室护士提供手术患者体温护理管理的实践指导原则,以维持患者正常体温,防止围术期(尤其是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该制度针对计划外低体温的预防,计划内或治疗性低体温不在范围内。

手术患者低体温是指在手术中非计划性的对机体有害的低体温,患者核心温度(一般指直肠温度)低于36 ℃。

二、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1、手术室护士应和手术团队(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评估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风险,评估包括病人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影响围术期低体温的风险因素,采取术前、术中、术后全程的保暖措施。

2、设定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打开层流手术间风机,调节室温至适宜温度,应维持在21~25℃。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年龄等设定个性化室温,高危患者(婴儿、新生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患者等)在手术开始前适当调高室温。

3、严密关注手术进展,根据手术不同时段及时调节温度。

如手术区皮肤消毒时,室温应适当调高。

4、注意覆盖,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

根据手术部位,术中非手术区域如患者的四肢和躯干可用棉被、肩垫、手臂保暖棉垫等覆盖。

5、合理配置各种保温用具,包括保温毯、电热毯、恒温箱、加温输血器等。

6、使用安全的加温设备,并按照生产商的书面说明书进行操作,做好病情观察及交接班工作,尽量减少对患者可能造成的损伤。

根据环境温度、手术类型、患者实时体温及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档位,并与医生确认。

7、术中补液、冲洗液、皮肤消毒液应加温使用。

用于静脉输注及体腔冲洗的液体必须严格控制水温,宜加温至37℃。

在使用加温冲洗液前需再次确认温度。

加温后的静脉输液袋或灌洗瓶不应用于患者皮肤取暖,其保存时间应遵循静脉输液原则及产品使用说明。

血液输注如需加温时必须使用专用血液加温器。

8、科室配备体温计,加强术中病人的体温检测,以早发现患者体温过低的症状和体征( 如寒战、肢体末端冰冷),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

对于神经阻滞等术中清醒患者可询问患者感受并观察其状态,对全麻患者必须常规行体温监测。

防止手术患者低体温护理指引

防止手术患者低体温护理指引

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护理指引1、概述术中低体温是指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中心体温低于36℃以下,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50—70%,其中1/2病人术中体温<36 ℃,1/3病人术中体温<35 ℃。

2、护理目标预防或减少手术病人低体温的发生。

3、护理措施3.1 评估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对每个病人进行风险评估。

3.2 患者入手术室前的体温需保持在正常的体温范围内,冬天季节宜对使用的接送车床、盖被和手术床做好预先加温的工作。

3.3调节合适的室温,随时注意调节室温,病人入室时的温度宜为24 -25℃,术中保持22-24 ℃,不能过低。

3.4做好体温的监测,术中密切观察手术患者的体温变化,确保体温保持在36 ℃以上。

3.5覆盖体表防止暴露皮肤,应及时给患者盖被和穿衣,术中保持手、脚、颈等非手术部位的覆盖。

保持体表覆盖物的干燥,包括手术切口铺巾、病人衣服等。

3.6输注液和冲洗液加温,输入液体使用输液加温泵或干热恒温箱、干热恒温柜和电热恒温浴锅(箱)等加温至36~37 ℃方可使用。

如非手术特殊需要,手术创面、切口、体腔冲洗液宜加温至37~38 ℃后,方可使用。

新鲜全血和成分血应严格掌握温度,以37℃左右为宜。

3.7正确使用保温仪器设备术中能给患者直接保暖的仪器设备多种多样。

如加压充气式保温毯、加温床垫(循环水变温毯、立体加热垫)、保温暖水袋、保湿加温气道过滤器等。

其中加压充气式保温毯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可对体温下降的危害有起到预防作用。

4、护理评价能有效预防或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手术室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

手术室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

手术室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手术室是提供手术和抢救各类病症患者的主要阵地,与血库、麻醉复苏室等区域邻近。

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会维持在22至25℃之间,遇到特殊情况会降低室内温度,从而阻止手术室内繁殖大量细菌,避免让患者手术部位增加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若手术室温度过高会让患者出现脱水或者中暑迹象。

人们正常体温处在36至37℃之间,当受低温环境手术室的影响,少于36℃会成为低体温者,逐渐降低人体机体代谢率和耗氧量,容易给人体凝血机制带来阻碍,延长伤口愈合程度,低体温者会降低免疫功能。

因此,需在手术室中提前对患者做好低体温防护措施,这样才能避免给身体机能和生命带来危害。

一、手术室术中患者出现低体温主要原因调控人体体温主要由中枢肌肉操控散热和产热特性,让体温能够在0.2℃之间进行波动,但是手术中需要对患者打麻醉剂才能正常开展手术,这时会让患者的下丘脑出现抑制反应,难以让所处环境温度对体温加以调节,会让他肌肉增加产热现象,这样下去容易降低患者体温。

通常情况下会让患者的体温下降至1.6℃,在手术室术阶段需对患者进行冷药剂的静脉输入,成人每次的静脉输入量为1000ml。

或用冷藏库血进行输液,会让患者体温下降至0.25℃,短时间输入温度为4℃的血液。

患者因为体温低出现心律失常或者心脏骤停现象,出现低体温,容易给药物代谢和中枢神经以及内分泌系统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增加死亡概率。

二、手术室术中低体温预防方法(一)预先用药为手术患者打麻醉药容易让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可使用湿化加温下的麻醉气体让患者吸入该气体,避免出现体温降低问题。

还可对患者提前打麻醉药剂,扩张血管张力,使用硝苯地平帮助人体核心热量持续扩散到各个部位,通过储存好热量保证患者体温维持到正常水平。

在进行全麻诱导时,可使用咪达痤疮镇静剂,避免患者体温下降速度过快,同时可将手术室温度调控到22至24℃,湿度维持在40至60%范围内,从而能有效预防患者体温降低。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

方法:通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术中控制室温、控制皮肤散热、输入加温的库血和液体、覆盖肢体保温及加强术中低温的检测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结论:积极有效的预防是有效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原因;危害;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178-02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中心体温在37±0.4℃,身体中心温度(体核温度)低于36℃,称为低体温[1]。

现就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的危害,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导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1.1 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个人体质和年龄因素会影响体温。

尤其老人及小儿,老年人术中低温主要原因是因为代谢率比较低;同时,机体成分在衰老时发生变化,而使机体热储量降低,围手术期更容易发生低体温[2];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一些,皮肤很薄,血管也丰富,容易散热[3];另外,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也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术中易致低体温的发生;应激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均导致机体散热加快[4]。

1.2 产热不足手术前病人需要进食进水,69000机体能量不足,产热减少,术中易导致低体温。

1.3 麻醉因素在全麻过程中,患者意识消失,产热减少,肌肉松弛,麻醉药物会导致体温调节障碍,麻醉抑制血管收缩,病人只能通过自主防御反应调节温度的变化,全麻手术时间一般超过2小时,都可引起患者体温下降。

1.4 手术间的低温环境手术室温度过低,会导致病人体热散失,直接影响体温。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热调节反应可有效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但在麻醉创伤和手术情况下,患者机体丧失正常的热调节反应功能,使得患者体温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4]。

1.5 大量输血、输液,大量的冲洗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需要通过静脉通道大量的输入库血和液体,大量的快速的冷液体进入病人体内,更导致了低体温的加重。

术中低体温预防

术中低体温预防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卫生宣教,包括饮食、个人卫生、术前准备等方面的指导 ,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术前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减少术中应激反应的发生。
术中监测与控制的循证医学证据
在手术过程中,应常规监测患者 的体温,以及心率、呼吸、血压
等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和手术需要,合理使用各 种保温措施,如加温毯、保温输
04
特殊手术的术中低体温预 防
大型手术的预防措施
提前预热手术室
通过空调、加湿器等设备调节手 术室温度和湿度,使手术室环境
舒适宜人。
提前预热手术台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将手术 台温度调高,确保患者躺在温暖
的手术台上。
使用保温毯
为患者使用恒温毯或加温毯,以 减少身体散热和保持体温稳定。
微创手术的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预防
汇报人: 2023-11-25目 录• 术中低体温概述 • 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措施 • 术中低体温的监测与控制方法 • 特殊手术的术中低体温预防 • 术中低体温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 • 总结与展望
01
术中低体温概述
定义与原因
定义
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 核心温度低于36℃的现象。
低体温预防的未来研究方向
1 2 3
更加精准的预测模型
目前对于术中低体温的预测还缺乏精准的模型, 未来的研究应该探索更加精准的预测模型,以便 更早地发现并预防低体温。
更加有效的保温策略
目前对于术中低体温的保温策略还存在许多不足 ,未来的研究应该探索更加有效的保温策略,以 便更有效地预防低体温。
更加深入的机制研究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在患者康复期间,应保持 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因室 内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 患者体温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低体温症”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人体内产热少,体温调节功能差,在寒冷环境中从皮肤丢失的热量多,不能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特别是老年人和婴儿,对温度的变化不那么敏感,有时即使室温相当低,也可能感觉不到,因而保温防护能力差。

当体温下降到35℃以下时,就会发生“低体温症”。

严重的“低体温症”常有意识障碍、颈项强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

有人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在气候特别寒冷的冬季,死亡率要比一般冬季高60%,其中“低体温症”是一个重要因素。

低体温症症状,按逐渐加重的顺序为:
1. 控制不住的颤抖。

2. 无法完成复杂的动作,特别是手不听使唤,步伐不稳。

手指敏捷度下降60%左右,握力下降30%左右。

3. 神志不清,言语含糊。

4. 剧烈颤抖。

5. 不合常理的举动,例如,脱掉外衣而不知道其实很冷。

6. 停止颤抖。

此时进入非常危险状态。

7. 皮肤发白,变青。

8. 瞳孔放大。

9. 心跳和呼吸剧减。

10. 肌肉发硬。

11. 在32℃时身体进入“冬眠”状态,关闭手臂和腿部的血流,急剧降低心跳和呼吸频率。

12. 在30℃时身体进入新陈代谢几乎停止的“冰人”状态,看似死亡了,但仍然是活的。

术中低体温原因及预防
身体中心温度(体核温度)低于36℃,称为低体温。

手术患者心理紧张、焦虑,术中内脏或肢体大面积、长时间的暴露,大量室温液体的输注和反复长时间的术区的冲洗等均可导致术中患者体温的下降,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现就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及预防综述如下。

|
1 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患者自身的因素
手术前患者要常规禁食禁饮,加上病人自身体质较差,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了回心血量以及机体的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的发生;应激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均导致机体散热加快。

尤其老人及小儿,老年人术中低温是因为代谢率低、体温调节易受干扰;同时,衰老时机体成分发生变化,有机成分下降,机体水含量减少,进而使机体热储降低,围手术期更易发生低体温;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另外,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丰富,易散热。

麻醉因素
麻醉药物对中枢用于维持正常体温的自我调节系统有抑制作用,麻醉时周围血管扩张增加散热,肌松药通过消除肌震颤而阻碍产热。

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全身麻醉时,全麻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对低温反应的阈值降低约℃。

可见麻醉后,患者的体温呈现下降的趋势。

气管插管后,气体不经鼻腔、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作用,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肺内,使中心体温下降 1℃~2℃。

术中的低温环境
随着手术室建筑设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层流设备。

室内空气的快速对流,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手术室的温度过低,会导致病人体热过度散失,当室温<21℃时,患者散热增加,使用层流设备可使对流散热比例升高到61%,而蒸发散热为91%。

因此体温下降的幅度与手术室环境温度有关。


机体散热的因素
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完整的皮肤具有天然的屏障作用。

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皮肤时,消毒液的蒸发要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迅速下降。

开胸腹等手术使内脏器官暴露,内脏器官温度较高、散热快,手术时间长,暴露范围大,使水分从体腔散失,均可造成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术中使用常温液体冲洗切口使外周血管收缩,热量丢失。

覆盖在病人身上的无菌敷料被盐水浸湿,导致机体散热增加。

“冷稀释”的作用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输入大量与手术室等温的液体,则起到了“冷稀释”的作用。

库存血大多低温保存,比人的基础体温要低很多,由于情况紧急需要,大多数情况下来不及在室温放置就给患者输入,以至患者出现寒战、发冷等低体温症状。

因此,低体温也是大量快速输血、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医护人员的保暖意识淡薄
病人在进出手术室的过程中保暖措施不到位,在术前、术中执行各项技术操作时,没有注意给病人适当的遮盖保暖。

2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
低体温通过三种方式促进切口感染:第一,低体温引发体温调节血管收缩,显著降低皮下氧张力致组织缺氧,间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第二,低体温直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第三,低体温加重术后蛋白的消耗,使伤口愈合受到抑制。

影响机体凝血功能
手术期间发生的轻度低体温可使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功能受损,降低凝血物质的活性,降低凝血酶的活性,血液黏滞度增加,激活纤溶系统,严重的低体温可致DIC的发生,导致增
加术中失血量和对同种输血的需求。

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轻度的低体温由于每分钟通气量和氧耗量减少,通气/血流比(V/Q)比例失调而导致缺氧加重;低体温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低温可引起低钾,低钾是导致室速、室颤等心率失常的重要原因,严重可引起心衰,当中心温度低于正常37℃时,室速和心脏异常的发生率将增加2倍。

影响机体的基础代谢
体温每升高10℃,机体代谢率增加1倍,每下降10℃,代谢率下降一半。

低温可使麻醉药在体内的代谢减慢,影响全麻病人的苏醒时间。


3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心理护理
加强手术前对病人的心理疏导,有助于预防术中的低体温。

术前访视做到位,通过与病人面对面的交流,消除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缓减病人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对冷刺激的阈值降低。

减少热量的散失
适当提高室温,对病人体温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有研究报道,手术室温度维持在 22℃左右,既能有效地防止老年人围手术期核心体温过度下降,又能防止或减少微生物繁殖的同时满足工作人员舒适的要求。

采用手术薄膜巾覆盖手术切口,减少皮肤散热以及对冷的刺激。

手术中减少病人暴露的面积;对于手术时间长,体腔暴露时间长的患者,术中使用38℃盐水纱布和敷料擦拭、止血及覆盖肠管,并及时更换,保持纱布温度接近38℃;进行体腔、切口的冲洗宜选择温热的液体。

实验案例:将60例胃肠道穿孔探查手术并行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
例,使用38℃~40℃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组,其平均体温±℃,用室温下±℃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组平均体温±℃要高。

“人工鼻”在麻醉通路中减少热量丧失而有效维持体温,湿化瓶可防止蒸发散热,也是一条有效维持热量的途径。

预防“冷稀释”作用
,
对患者输注的液体和血制品进行加温。

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对62例术中老年患者输入两种不同温度液体后体温变化的研究,使用恒温干燥箱将液体加热至37℃,输入过程中用棉垫包裹输液瓶的实验体温±℃较输入室温液体(22℃~24℃)的对照组术毕体温±℃要高。

被动加温
用恒温干燥箱将被服、包布加温后使用,可减少体温的散失。

在手术过程中,在不影响无菌操作原则的前提下,用已加温的毛巾被或小棉被为患者保暖。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切口周围无菌单的干燥,减少散热和避免低温液体渗透入人体后吸收大量的热量而致血管收缩、寒战等不利情况的发生。

术中加强对病人体温的监测
对体温的有效监测调节是保证麻醉手术成功,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病人体温的监测,可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防止低体温并发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现在术中低体温的现象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低体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针对相关的因素,给予及时、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以减少手术患者的低体温并发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手术中的低温环境以及机体散热等因素是客观存在且无法改变的,所以唯有将手术中盐水、纱布、敷料和被服等辅助的物品进行加温,以降低低体温症的发生概率。

使用恒温箱加热液体和物品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安全:目前很多医院使用水浴锅或是电磁炉加热液体,容易燃起事故,对于医护人员的安全没有保障。

2.控温精准:恒温箱控温精准,并且每度可调可控。

3.便捷:只要将所需加热的液体或物品,放人恒温箱内,设置好温度就可以了。

4.安全锁设计:可实现专人专管
手术室恒温箱技术参数:
^
【型号】FYL-YS-280L
【容积】280L
【温度范围】2~48℃
【额定电压】AC220V
【额定频率】50Hz
【外形尺寸】595×570×1445mm
【商品重量】73kg
【气候类型】
【制冷剂用量】R600a(55g)
【额定输入功率】160W
|
【型号】FYL-YS-430L
【容积】430L
【温度范围】2~48℃
【额定电压】AC220V
【额定频率】50Hz
【外形尺寸】595×680×1805 mm 【商品重量】105kg
【气候类型】
【制冷剂用量】R600a(55g)
【额定输入功率】160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