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咏鹅
咏鹅原文翻译赏析

咏鹅原文翻译赏析咏鹅原文翻译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鹅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咏鹅原文翻译赏析篇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代·骆宾王《咏鹅》译文及注释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鉴赏三《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咏鹅原文翻译赏析篇2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赏析: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学习这首诗歌,可以依循鹅的形象→声音→色彩→动态的思路来理解:形象生动诗歌一开始就以“鹅,鹅,鹅”的连续反复,突出了描写对象。
鹅在禽类当中,体大身健,尤其是长长的颈项更是别具特色,所以诗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鹅的“曲项”——鹅的颈项长长的,本来并不弯曲,因为它要唱歌,这才弯曲着颈项,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了。
古诗咏鹅全诗解读

古诗咏鹅全诗解读: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鹅的优雅姿态和美丽外观。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1. “鹅,鹅,鹅,”:诗的开篇连续三次呼喊“鹅”,既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也唤起了读者对鹅的注意。
2. “曲项向天歌”:描绘了鹅伸长脖子,仰望天空,欢快地歌唱的形象。
表现出鹅的自信和快乐。
3. “白毛浮绿水”:描绘了鹅羽毛的洁白,以及在水中游动的美丽景象。
这里的“白毛”指的是鹅的羽毛,而“浮绿水”则形象地描绘了鹅在水中游动的姿态。
4. “红掌拨清波”:描绘了鹅在水中划动红色脚掌的情景。
这里的“红掌”指的是鹅的脚掌,“拨清波”则形象地表现了鹅在水中游动的动态。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鹅的形态美、色彩美和动态美。
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使得鹅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同时,诗人通过对鹅的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被认为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创作的作品,展现了他早慧的才华。
通过对鹅的细腻描绘,诗人将鹅的形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印象深刻。
《咏鹅》古诗赏析

《咏鹅》古诗赏析《咏鹅》古诗赏析《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咏:用、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鹅。
2、项: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
赏析:《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咏鹅原文及赏析

咏鹅原文及赏析《咏鹅》是唐代大诗人骆宾王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儿童文学的瑰宝,内容简洁明快,语言质朴,充满童真和乐趣。
下面是《咏鹅》的原文及其赏析。
《咏鹅》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咏鹅》是一首四行诗,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似乎与鹅无关,但实际上通过鹅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下面我们来分析赏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开头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有力。
这两句描绘的是自然界的壮丽景色,白日依山尽表现出夕阳西下的美景,黄河入海流则传达出大自然中宏伟的气势。
这里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为后面的思想表达做了铺垫。
其次,第三句“欲穷千里目”是诗人表达自己追求卓越的愿望。
这句诗用“欲穷千里目”这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自己渴望超越现实的心情,渴望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可以看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人类无限的精神追求。
最后一句“更上一层楼”是对实现理想的鼓励和呼唤。
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继续向前进取的决心,显示出诗人愿意继续挑战自我的品质。
总的来说,骆宾王的《咏鹅》以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将一种朝气蓬勃、追求卓越的心态展示在读者面前。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理想境界的追求,鼓励读者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超越自我。
以上是《咏鹅》原文及其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推动人类进步的意义。
诗中简洁风趣的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让我们一起向骆宾王致敬,继续追逐我们的理想!。
《咏鹅》古诗全诗赏析

《咏鹅》古诗全诗赏析《咏鹅》古诗全诗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鹅鹅鹅古诗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咏:用、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2、项: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
《咏鹅》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咏鹅》创作背景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
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咏鹅》鉴赏一《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骆宾王《咏鹅》的意思及赏析

骆宾王《咏鹅》的意思及赏析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①向天歌。
白一毛一浮绿水,红掌拨②清波。
①项:脖子。
②拨:推动。
这里指鹅在水中划行。
鹅弯曲着脖子,似乎在向天歌唱,通体洁白的羽一毛一,轻一盈地浮在绿波上,红红的脚掌在水中来回划动,来去安详。
【灵动之美】
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创作的,是他对水中白鹅的“观察笔记”。
这首诗并不深邃,但是传神动人,让人读完感受到灵动之美。
与以往的诗不同的是,他开头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出他对白鹅的喜一爱一之情,自然而又可一爱一。
“曲项”、“白一
毛一”、“绿水”、“红掌”、“清波”等,都是他对鹅和鹅周围的事物的观察,这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细致入微的。
【赏析】
我们在动笔写文章之前,要先问一问自己“我认真观察了吗?”骆宾王七岁便写出这样的好诗,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天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观察仔细。
同样是去观察鹅,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注意到水中的红掌。
写文章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细致观察,你也能写出这样的诗来,不妨试一试吧。
【启示】
只看水面的部分,很多人以为白鹅只是安闲地呆在水中,但是从水底来看,你会发现它在不停地拨动两掌,以推动自己前进。
生活中也有白鹅这样的人:看起来安详自得,毫不费力就能做好一件事情,但是当你走进他的生活中,你会发现,任何进步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有收获,必然会有付出在里面。
咏鹅译文及赏析

咏鹅译文及赏析《咏鹅》是中国现代伟大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儿童诗。
这首诗以童真纯净的语言将孩子对大自然生活的感受传达出来,诗意营造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
下面是《咏鹅》的译文及其赏析。
《咏鹅》的译文:白天乌鹅游过湖泊,踏雪鸭子撕饲料。
饭后绿野剩余些,雄鹅独踏整座营。
感谢苍天怀我意,跳跃其中心意呈。
土地肥沃毋须种,雪山滋润是真情。
对《咏鹅》的赏析:骆宾王以他独特的文字表达了孩子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白天乌鹅游过湖泊,踏雪鸭子撕饲料的情景。
这些描绘了鹅群生活的一幕幕,展示了它们的活泼和机智。
作者用简洁的词语表达了鹅群活泼的形象,使读者感觉到了小动物们的欢乐和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饭后绿野剩余的食物,雄鹅独踏整座营的场景。
这里,作者通过雄鹅独自一人踏入剩余的食物上,既展示了它的勇敢,又凸显了它的威严和独立性。
这样的描述增添了整首诗的趣味和情感。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感谢苍天怀抱下自己的意愿。
这样的表达使读者感觉到作者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也折射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两句表达了大自然的恩泽和给予。
作者用土地肥沃与雪山滋润相对照,强调了雪山的滋润是真正的爱,也象征着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这样的描写使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温暖与关怀。
总之,《咏鹅》这首诗用朴实的文字,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让读者对大自然生活产生了共鸣。
它富有童真和欢乐,通过诗意的表达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咏鹅古诗全文意思解释

咏鹅古诗全文意思解释原诗全文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释义】:那白鹅游泳的时候,抬着头,挺着胸,曲着颈,高傲地叫着,仿佛正在骄傲地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开清清的水波。
【译文】:那白鹅在水中嬉戏,一会儿把头伸出水面,一会儿又潜入水中,美丽的身影映在清澈的水面上。
【原文】: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一群白鹅浮在绿水上,红掌轻拍着清清的水波。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白鹅,咏的是白鹅的形态。
诗人抓住鹅的外形特征,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不仅给鹅活的生命和感情,而且注入了诗人的心理和情绪,从而创造出一种生气勃勃的艺术形象来。
“白毛”、“红掌”,十分形象,白鹅的“鹅”字也别具匠心,让人感到新鲜有趣。
读完这首诗,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年看过的那只惹人喜爱的小猫。
它长着雪白的绒毛,像一团团棉花一样柔软;长长的尾巴,就像那朵朵盛开的梅花;圆圆的眼睛嵌在脸上,活泼机灵,多么可爱!小猫贪睡贪玩,它要是困了,你怎么逗它,它都一动不动地趴在你的脚边呼呼大睡,弄得你哭笑不得。
如果它饿了,你怎么给它鱼吃,它也决不在乎。
它总是一个劲儿地舔着嘴唇,瞪着亮晶晶的眼睛,翘着鼻子嗅闻着。
如果你轻轻抚摸着它那光滑的皮毛,你会发现它的毛是那样的柔软,舒服,令你舍不得离开。
还记得那一次,我喂完小猫后,它一蹦三跳地围着我打转,好像对我说:“谢谢你的鱼。
”于是,我带着对它的喜爱和依恋走进了梦乡。
【原文】:红掌拨清波,鹅掌拨浊波。
【翻译】:红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鹅掌拨动着厚厚的水波。
【赏析】:这是写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开头一句以“白毛”写鹅的长身玉立,与“红掌”相衬映,使整个画面绚烂夺目。
接下来两句极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鹅掌”拨动着“清波”,“清波”摇荡着“鹅掌”。
那悠然自在的神情,那矫健的身姿,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原文】: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小学生古诗三百首之《咏鹅》赏析

小学生古诗三百首之《咏鹅》赏析白鹅浑身的羽毛像雪一样白,头上戴着一顶红冠帽,一双黑豆般的小眼睛被细细的桔黄色边包围着,细细的脖子一伸一伸的,大翅膀一扇一扇的,走起来一摇一摆的,像在跳芭蕾舞。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关于骆宾王的《咏鹅》,希望大家喜欢!小学生古诗之《咏鹅》赏析1《咏鹅》朝代:唐代作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咏:用诗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鹅鹅鹅:这里是描摹鹅的叫声。
曲项:项,是脖子的后部。
弯曲脖子的后部,就是昂着头。
歌:唱歌。
向天歌:朝着天空叫,诗人将它比作唱歌。
浮:在水上飘浮。
红掌:鹅的红色的脚掌。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清波:清清的水波。
拨清波:拨弄清澈的水波。
【译诗】鹅,鹅,鹅,弯着脖子向着天空唱歌。
它雪白的羽毛飘浮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轻轻地划动着清澈的水波。
【诗意】池塘里的白鹅正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着,好像在唱歌似的。
那一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创作背景】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
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
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赏析】这首诗原题叫“咏鹅”。
“咏”,用诗歌等来叙述。
这首诗相传是骆宾王府七岁时写的,描写白鹅在绿水中浮游荡漾、快乐呼唤的情景,写得通俗易懂,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不仅写出了鹅的一般特征,而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清新悦人的“鹅戏清波”图。
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位天真的小作者欢快的心情。
第一句,选用了三个“鹅”字,运用摹声的手法,把鹅的鸣叫声送到人们的耳朵里,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咏鹅古诗译文及赏析

咏鹅古诗译文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鹅古诗译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原文大意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骆宾王(约640—684以后)唐代诗人。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早年丧父,家境穷困。
龙朔(唐高宗年号,公元661—663年)初,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
后拜奉礼郎,曾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
返京后,任武功主簿,转明堂主簿,迁侍御史。
被诬入狱,遇赦后出为临海丞。
为徐敬业草讨武檄文,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其为五律,精工整炼,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古诗赏析1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咏鹅原文及赏析

咏鹅原文及赏析咏鹅原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鹅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赏析: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学习这首诗歌,可以依循鹅的形象→声音→色彩→动态的思路来理解:形象生动诗歌一开始就以“鹅,鹅,鹅”的连续反复,突出了描写对象。
鹅在禽类当中,体大身健,尤其是长长的颈项更是别具特色,所以诗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鹅的“曲项”——鹅的颈项长长的,本来并不弯曲,因为它要唱歌,这才弯曲着颈项,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了。
声音嘹亮如上所述,鹅儿弯曲起长长的颈项,大概憋足了内劲吧,突然爆发出来——“向天歌”,向着高高的天空鸣叫,唱的什么“歌”只有鹅儿自己知道,但这鸣声激越嘹亮,发散四方,使我们如同直接听到,而且仿佛回荡在耳际,经久不歇……色彩分明色彩分明,美丽和谐,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
“白毛”和“绿水”映衬分明,“红掌”和“清波”相映尽致,鹅儿的白毛使绿水更绿,而一潭绿水又使白毛更白;同样,鹅儿的红掌与绿水的清波互相映现,多么美妙。
如果诵读诗篇,体味色彩,你就会感到“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不仅色彩分明,而且和谐统一,让人觉得很美很美呢。
动态逼真这首诗歌固然把鹅儿的形态描绘得非常生动,而形态与动态又紧密关联,“曲项”是在绘形,何尝不是写动?鹅儿长长的颈项弯曲起来了,为的是爆发出嘹亮的鸣声。
骆宾王《咏鹅》诗歌鉴赏

骆宾王《咏鹅》诗歌鉴赏骆宾王《咏鹅》诗歌鉴赏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骆宾王《咏鹅》诗歌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古诗《咏鹅》鉴赏

古诗《咏鹅》鉴赏
4.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
骆宾王《咏鹅》古诗赏析

骆宾王《咏鹅》古诗赏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
【译文】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解析】《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空出特征来迕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迖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的情景,表现出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不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咏鹅》原文及翻译

骆宾王《咏鹅》原文及翻译骆宾王《咏鹅》原文及翻译《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
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咏鹅》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翻译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之上,用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咏鹅》注释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动,拨开。
《咏鹅》赏析鉴赏一:骆宾王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他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7岁时就能写诗作文。
正因为这个原因,家中的一些客人来了之后,都爱试试他的才艺。
有一次,家中远道而来的一位客人,对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能作诗,不太相信,就问他:“听说你会作诗,是真的么?”小宾王一听,有些生气:“这还有假,你请出题吧。
”客人心想:这娃娃口气不小,大概是真有些学识,何不出一题考考他呢?于是就说:“那我就出个题目,看你能不能做出来?”小宾王毫不胆怯的回答道:“可以,什么题目?”客人四下一看,见池中几只白鹅在戏水玩耍,说:“就已这鹅为题吧!”小宾王对客人挑剔的口气,有些不满,正想露一手,于是点点头,思索片刻,便高声吟诵出了《咏鹅一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鉴赏二:《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咏鹅》诗词鉴赏

咏鹅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色的脚掌拨动了清清水波。
鉴赏:
《咏鹅》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老少皆宜,耳熟能详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生动的表现鹅形象: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描写出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第1页共1页。
咏鹅诗意解析

咏鹅诗意解析一、原文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字词解释1. 咏这里是用诗词等来描写、赞颂的意思。
2. 鹅诗的描写对象,家禽的一种。
3. 曲项弯曲着脖子。
项,颈的后部。
4. 向天歌朝着天空鸣叫。
歌,在这里是鸣叫的意思。
5. 白毛白色的羽毛。
6. 浮漂浮。
7. 绿水碧绿的水。
8. 红掌红色的脚掌。
9. 拨划动。
10. 清波清澈的水波。
三、诗意解析1. 整体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鹅在水中嬉戏的生动画面。
诗人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将鹅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充满了童真童趣。
2. 诗句解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开篇连用三个“鹅”字,生动地模拟出鹅的叫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到鹅的情境之中。
“曲项向天歌”则描绘了鹅弯曲着长长的脖子,朝着天空引吭高歌的姿态。
这两句诗从鹅的叫声和动作入手,先声夺人,让鹅的形象初步树立起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两句诗进一步细致地描写鹅的外形和在水中的活动。
“白毛浮绿水”描绘了鹅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白色与绿色相互映衬,色彩鲜明。
“红掌拨清波”则特写了鹅红色的脚掌在清澈的水波中划动的情景。
“拨”字用得极为精妙,生动地表现出鹅掌划水时的动态感,使整个画面仿佛动了起来。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1. 白描手法全诗采用白描手法,没有过多的修饰词,简单几笔就勾勒出鹅的形态、颜色和动作。
如“白毛”“红掌”直接写出鹅的颜色特征,“浮”“拨”简单而准确地描绘出鹅在水中的状态。
2. 色彩对比鲜明诗中“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使鹅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3. 富有童趣从三个“鹅”字的连用,到对鹅的形象生动的描写,整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很可能是诗人童年时期对鹅的观察和喜爱的真实写照。
五、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通过对鹅的生动描写,展现了鹅的活泼可爱,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热爱。
《咏鹅》赏析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赏析:
诗的开头连用三个“鹅”字,不仅模拟了鹅的叫声,还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这种重复手法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鹅在水面上欢快的叫声;“曲项向天歌”一句描写了鹅弯曲着脖子,仰天长鸣的姿态。
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鹅的优雅和自在。
用“歌”来形容鹅的叫声,赋予了鹅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显得亲切而富有情趣;“白毛浮绿水”通过色彩对比,描绘了鹅在清澈的水面上悠然自得的情景。
白色的羽毛与绿色的水面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红掌拨清波”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了鹅用红色的脚掌拨动清澈的水波的画面。
这一动态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还表现了鹅的活力和自在的生活状态。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赞美之情。
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赏析古诗《咏鹅》

赏析古诗《咏鹅》咏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知人论世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
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二、注释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三、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四、赏析《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观察力。
上两句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
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下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
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
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咏鹅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wù)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
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
向天:朝着天空。
清波:清清的水波。
拨:划。
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名句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
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
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
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
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
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
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第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