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一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和呈示部,能区分长笛、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能哼唱主部主题。
2、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
3、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4、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通过聆听,记住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一、师唱《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今天我们欣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协奏曲的概念以及熟悉美丽传说。
1、出示题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作者简介。
3、简单介绍梁祝二人的性格特点。
4、看视频,真切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爱情。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十八相送)——展开部(封建势力、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再现部(仙境、化蝶、传颂)2、引子片段欣赏(1)欣赏引子1音乐感受长笛用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2)欣赏引子2音乐了解双簧管以宽广、厚重、圆润的音色,奏出优美的背景过门音调,取自越剧的过场音乐。
(3)再次欣赏引子部,加深感受。
3、呈示部片段赏析(1)小提琴奏出一段优美的爱情主题后,大提琴的低音与之形成对答,抒发了梁祝相爱的甜美。
这段音乐可谓全曲的中心。
4、随乐而动随音乐做古典神韵组合:提沉。
5、欣赏副部主题音乐。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调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跃,独奏与乐队交替,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通过欣赏课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意义,感悟爱情与命运的冲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梁山伯与祝英台》2. 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梁祝传说、越剧、民间艺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2.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民间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背景知识和相关艺术形式。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越剧、民间艺术等,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讲解梁祝传说、越剧、民间艺术等相关知识。
4. 欣赏与讨论:组织学生欣赏越剧、民间艺术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爱情与命运的冲突,拓展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欣赏能力:通过学生对越剧、民间艺术等的欣赏和分析,评估其审美能力。
4. 思考与感悟: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口头报告,了解学生对爱情与命运冲突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原文。
2. 影像资料: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相关民间艺术图片等。
3. 参考书籍: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越剧艺术的研究书籍。
4. 网络资源:相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网络文章、论坛讨论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文讲解与分析:2课时。
2.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1课时。
3. 欣赏与讨论:2课时。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优秀7篇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里是敬业的小编征途帮大家找到的7篇初中音乐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音乐教案篇一一、设计理念:本课时在所选材料上选取了《黄河船夫曲》、钢琴协奏曲《黄河》、歌曲《保卫黄河》。
通过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去理解歌词,感受跌宕起伏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鲜明的民族风格。
结合对歌曲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激起更多的情感投入。
领悟到更多的精神力量。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黄河船夫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通过学唱《保卫黄河》,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魄及中华民族奋进的的伟大精神。
3、通过欣赏《长江之歌》及音乐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音乐知识:乐句、乐段、分析乐曲的结构。
4、能够体会与分析乐(歌)曲的情绪表达。
二、学习重点、难点:a)重点: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合唱的'演唱形式之一轮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b)难点:正确的感受和体会乐曲,掌握乐句、乐段。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四、教学时间:1课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分为2课时)五、教学过程:1、课前音乐,营造轻松、和谐的学生学习环境。
播放《江河万古流》的伴奏音乐。
2、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演唱情绪演唱上节课所学歌曲《江河万古流》3、新课学习:(1)导入新课:“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默默地生活在这片苍凉贫瘠的土地上,与严酷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在贫苦中过着充实的生活。
他们唱着发自肺腑的歌谣,简单却真实,正如这辽阔的黄土地一样!”“听!黄河的船夫们唱起了悠扬的歌声。
”(2)学生通过歌词及多媒体播放的图片欣赏《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案:主题:传统文化与人生道理的探讨目标:通过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1. 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及文化内涵;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3. 探讨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析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并用现代的语言解释;2. 尝试将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2. 板书:主题和目标;3. 听力材料:电影《梁祝》片段。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话题(5分钟)将板书《传统文化与人生道理的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传统文化对人生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Step 2:学习故事(15分钟)1. 分发《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让学生阅读故事并理解其中的情节;2. 播放电影《梁祝》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多角度感受故事;3. 整理情节,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Step 3: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20分钟)1.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并总结出其中的人生道理;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共同分析并讨论。
Step 4:现代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2. 分组讨论并列举现代生活中可以应用这些道理的例子;3.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共同分析并讨论。
Step 5:小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主题。
教学资源:1.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2. 电影《梁祝》片段;3. 板书《传统文化与人生道理的探讨》。
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分享等形式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1教学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目标与简析1、通过欣赏此曲,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2、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音机、多媒体、小提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设问:大家听说过哪些传说?有没有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2、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1、作品介绍介绍作品、作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下面的欣赏做铺垫。
讲授:协奏曲的特点。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分段欣赏)A、介绍作品的曲式结构。
B、按照板书曲式结构图,分段欣赏爱情主题、梁祝共读共玩、英台抗婚以及化蝶的主旋律。
并回答:每一个片段所表达的情感?c、教师演奏爱情主题D、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表达的音乐思想。
小结:这首乐曲通过独奏小提琴与乐团的配合演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
并将中国戏曲的元素融入了西洋音乐中,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梁祝》赞颂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无情。
三、看谱学唱《梁祝》主题1、教师给学生发放《梁祝》爱情主题简谱。
2、学生根据教师弹奏,进行视唱、模唱。
3、学生展示。
四、课堂小结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2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本课教学内容1、运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神奇的中国民间越剧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简单导入课堂,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2、涉及两个名词解释⑴曲式⑵协奏曲;涉及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图式;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认识,学好必要有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用故事中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贯穿音乐欣赏中,让学生由难到易掌握音乐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三个部分,降低学生欣赏音乐难度,在轻松愉悦中体验音乐。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1、地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多方面艺术技巧的探索过程,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2、作用在国内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外国音乐家称之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曾改编为高胡协奏曲、清唱剧、舞剧,外国舞蹈家将它改编为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
《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国际乐坛的“彩蝶”。
(三)、教材重点、难点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唱音乐片断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大纲音乐教学大纲要求的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
要突出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欣赏中外优秀具代表性作品,开阔学生音乐视野,选择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弘扬祖国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掌握什么是曲式和协奏曲2、掌握奏鸣曲结构特点(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和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风格交响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学法、教法教会学生以下学法:1、创设良好问题情景,让学生获得知识。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2.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掌握小提琴协奏曲的基本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其他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案)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的、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40分钟)教具:音响、录音带、投影片、钢琴、小提琴教学过程(找教案?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下面请一位同学,用她那把心爱的小提琴来为我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
”(表演)提问:“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誉为“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
本课程旨在通过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情节及人物形象,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东晋时期,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
途中结识了梁山伯,两人结为莫逆之交。
在求学期间,梁山伯对祝英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祝英台始终未露真实身份。
2.2 情节发展祝英台回家后,托人告知梁山伯自己的真实身份,并邀请他前来提亲。
梁山伯欣然前往,却发现祝英台已被父亲许配给别人。
梁山伯悲痛欲绝,病倒身亡。
2.3 结局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
她请求父亲将自己葬在梁山伯的墓旁。
在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墓前,两人在阴间重逢,终于结为夫妻。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梁山伯梁山伯是一个诚实、善良、痴情的青年。
他对祝英台的爱情忠贞不渝,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坚定地相信两人的感情。
3.2 祝英台祝英台是一个聪明、勇敢、执着的女性。
她女扮男装求学,展示了古代女性追求知识的决心。
在面对家庭压力和世俗观念时,她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爱情。
第四章:艺术特色4.1 故事情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充满了戏剧性。
它以爱情为主线,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伦理观念。
4.2 人物形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代表性。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永恒的爱情象征。
4.3 文学价值《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梁祝故事源流、影响和意义。
2.了解《梁祝》中的旋律、曲式和表现形式。
3.能够用专业术语描述《梁祝》中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4.增强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梁祝》中的旋律、曲式和表现形式。
2.专业术语描述《梁祝》中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增强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
四、教学内容1. 梁祝故事背景梁祝故事起源于唐朝,发扬于明朝。
传说梁山伯和祝英台之爱情故事是一代又一代人文化传承的结果,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化中的佳话,也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2. 《梁祝》中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梁祝》以语言、音乐、舞蹈互相补充,反复交叉,产生出丰富的艺术效果,既有婉转动人的爱情描写,也有豪放洒脱的戏曲表达。
其中音乐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是制造氛围,表达情感和情节推进的重要工具。
在音乐方面,《梁祝》是一部富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
其运用了各种音乐手段,包括:1.旋律:《梁祝》音乐旋律优美动听,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音乐的韵味和内涵。
2.曲式:《梁祝》中的音乐曲式都是中国传统音乐曲式,如长调、仙曲等。
3.表现手法:音乐中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如音乐描写、音乐对比、音乐衔接等,为整个作品增色不少。
3. 《梁祝》中的旋律分析传统音乐的曲式和旋律是讲求和谐的,在《梁祝》这部作品中也不例外,旋律的温婉和优美恰到好处,恰当地体现了梁祝两人的情感和故事发展。
以《梁山伯和祝英台》为例,这首曲子的整首旋律都是以慢、中、快三部分构成的。
第一段慢板部分,旋律优美、简练、清晰、明朗、具有民族特点;第二段中板部分,旋律华丽,具有豪放的艺术性;第三段快板部分,旋律强烈,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味道,展现了梁祝的欢乐。
4. 《梁祝》音乐鉴赏在学习完各种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之后,让学生进行《梁祝》的音乐鉴赏。
教师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通过听音辨曲,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旋律特点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和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谈论学生对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了解和喜爱程度。
2. 提问:有没有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故事背景和情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识、相知、相爱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梁山伯的才情、祝英台的聪明和勇敢等。
3. 探讨故事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忠诚、孝顺、爱情等。
三、阅读活动(20分钟)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故事的一部分,并记录下关键事件和情节。
2. 合作讨论:小组成员分享各自阅读的内容,共同完整故事情节,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会成为中国古代爱情传说中的经典之作?2.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文化内涵,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写作任务(20分钟)1. 写作指导:要求学生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写作时间: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在一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分享与评价: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或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教案扩展:1. 观看电影或戏剧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进行讨论。
2. 邀请专家或文化爱好者来校进行讲座或讲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爱情观。
3. 组织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重新演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并进行展示。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案标题:《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这个故事的了解程度。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答案。
3. 整理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讨论。
三、文学鉴赏(15分钟)1. 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文学价值。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故事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探讨,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整合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分享和讨论。
四、口头表达(15分钟)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扮演其中的角色并进行对话表演。
2. 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其他组进行评价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引导学生思考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是否更深入。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文学价值。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估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表现。
3. 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提出建议和指导,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阅读完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进行更深入的文学分析和评论。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可以写一篇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或者改编故事的小说。
3. 进行相关的艺术活动,比如学生可以创作一幅插画,表达对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理解和感受。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
2.掌握音乐戏曲唱腔之一的昆曲,了解昆曲的唱腔技巧和表演艺术。
3.欣赏昆曲《梁祝》,了解唐诗水平美的表现手法。
4.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我们采用昆曲《梁祝》作为主要音乐教学内容。
在交替教学的同时,通过昆曲《梁祝》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宋代古典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问题启发和情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发挥思维的作用。
2.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影音、图像和文字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多传感器感知来了解昆曲《梁祝》。
3.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询问,并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想法和感受写在教学记录上,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一、启动新知识1.问:有没有听说过《梁祝》这个故事?2.教师简单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引入课程。
二、学习一:昆曲简介1.通过多媒体展现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昆曲特点和表演艺术。
2.利用图表化的方式展示昆曲音乐结构和基本唱腔技巧,让学生了解唱腔和演唱的技巧和要求。
三、学习二:昆曲《梁祝》的唱腔和表演1.教师简要讲解昆曲《梁祝》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唱腔并能更好地欣赏和表演。
2.教师利用CD播放唱腔,指导学生唱跟唱,然后让学生独唱。
3.教师讲解昆曲表演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讲解和展示。
四、学习三:欣赏昆曲《梁祝》1.教师播放音乐CD,组织学生一起感受音乐,通过视频展现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梁祝》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和唱腔,并指导学生听懂唐诗水平美的表现手法,比如:“鸣弦泪川短长池”等。
五、巩固知识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
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感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2.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真挚情感。
3.领悟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感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情感。
三、教学难点1.深入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性格特点。
2.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如《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的魅力。
2.故事梗概(1)教师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2)学生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人物形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形象,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感受他们的性格特点。
4.真挚情感体会(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真挚情感,如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悲剧的原因。
5.美好品质领悟(1)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如忠诚、勇敢、善良等。
(2)学生举例说明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喜爱。
7.作业布置(2)学生自主选择一部民间故事,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在分析人物形象和真挚情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美好品质,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故事情节理解: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哪个情节最打动你?”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这个情节为何感人,以及它如何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相爱、分离、化蝶等主要情节。
2. 人物形象:分析梁山伯、祝英台、梁山伯的母亲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在故事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故事所传达的爱情观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读修辞手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3. 实践法:模仿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 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4. 分析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5. 总结故事所传达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6. 布置作业:模仿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或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其他民间故事的爱情主题,探讨其独特性。
2. 艺术欣赏:组织学生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原文或改编版本。
2. 参考资料: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资料。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善与恶、忠诚与背叛等道德观念。
3. 让学生通过欣赏故事,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欣赏。
2. 故事中的道德观念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的古代文化和习俗的理解。
2. 故事中的道德观念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本或视频资料。
2.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3. 教学卡片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故事梗概: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3. 人物分析: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4. 冲突与解决: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讨论善与恶、忠诚与背叛等道德观念。
5. 文化理解:讲解故事中的古代文化和习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7.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讨论或表演活动,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欣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能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背景。
3. 学生能运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体验。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国古典民间故事,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3. 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本或视频资料。
2.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3. 教学卡片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4. 角色扮演道具和服装。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引言: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个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感动,也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以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为基础,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教育案例中,以促进学生的品格培养和情感教育。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唐代著名文学作品《长生殿》中的主人公,也是中国文化中一对著名的爱侣。
他们本是一对生活在不同社会阶层的男女青年,因为巧合结识,并渐生情愫。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导致了他们无法在一起的结局。
这个爱情故事中,承载了人们对真爱的向往和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反思。
第二部分:道德品质和人格培养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道德品质和人格培养相关的教育主题。
首先,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
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深情和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执着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追求。
教育案例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并培养对真爱的尊重和追求。
其次,梁山伯和祝英台在遇到困难时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们为了爱情放弃了各自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并经历了重重困难。
这表明他们具备坚持不懈的品质,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案例。
第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还强调了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思考。
他们因为身份不同而面临着无法在一起的问题。
通过讨论这一点,可以引导学生反思社会的不平等待遇,并培养对正义与公平的关注。
第三部分:情感教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
首先,这个故事强调了对爱情的珍视与尊重。
无论是梁山伯还是祝英台,在故事中都表现出了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这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对待爱情,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
其次,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中感人的情感描写可以用来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对他们在分别时的深情告别、思念和相忘的情节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培养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的良好素材。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选篇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选篇《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1__教学利用课前休息时间播放配乐风景Flas__短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片段)看动画片,听音乐,__活动。
让学生放松心情的同时吸引学生,把__集中到梁祝题材上来,为上课作铺垫。
教师导入1、教师配合课件(情节flash)简单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传说。
学生边看课件边仔细听教师讲故事。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被教师的故事和优美的音乐课件吸引,为新授课内容埋下伏笔。
新授课2、教师通过讲梁祝故事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先分析教材,再展示课件(完整的曲式结构图)并讲解“协奏曲"和"奏鸣曲曲式结构"。
3、教师播放课件并讲解音乐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们结合曲式结构图进行欣赏。
听完后谈谈自己在音乐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感受等。
4、教师点评学生回答的问题,然后复习协奏曲知识并__学生:"这首曲子的协奏乐器有哪些?乐器对表现音乐和叙述故事情节起了什么作用?然后播放课件并讲解,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认真听老师讲解的新知识,配合老师回答问题。
学生用心记住老师的问题,投入地去听音乐在音乐中寻找答案。
听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认真听音乐分析问题,准备接受教师以后的检验。
通过教师讲解,附带多__课件和奏鸣曲曲式结构图能清楚明白的掌握新知识。
边听边思考,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其次是明确乐曲所表现的故事情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品,在音乐中获得情感和体验。
复习协奏曲及带问题再次听音乐,让学生真正的从作品中感受到诸多协奏乐器的演奏和它们对整部作品所起的重要作用。
部分乐器的课件示意图能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它们。
即兴创作课堂总结作业5、检查学生听音乐后的回答问题情况,简单总结。
6、教师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鼓励学生根据《梁祝》故事情节进行"情境绘画创作"比赛,并到学生中间去指导大家创作。
7、绘画比赛结束教师小结(略)。
部编四上语文《梁山伯与祝英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梁山伯与祝英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研究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1.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3. 朗读和解读小说中的精彩片段;4. 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小说中的场景;5. 撰写读后感,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故事主题,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预测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可能的主题。
第二步:阅读与分析1. 学生自主阅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关章节,重点关注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2. 学生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讨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情感的转变。
第三步:朗读和解读1. 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情感表达;2. 分析和讨论个别情节和对话的含义和影响;3. 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解读小说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步: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小说中的场景;2. 鼓励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展示角色的情感和个性。
第五步:读后感写作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读后感;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3. 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读后感写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估学生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程度;3. 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材;2. 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3. 角色扮演道具和服装。
七、教学反思通过开展《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并通过角色扮演和读后感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梁山伯与祝英台》优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梁山伯与祝英台》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梁山伯与祝英台》,使学生能够:
- 了解中国传统爱情故事并理解其中道德、情感领域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并能够借此感受表演艺术的美;
- 提升学生听觉、语言、协调和表演等能力。
教学准备
- 《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录音;
-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故事背景
1. 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 分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对故事的第一印象。
第二课时:音乐欣赏
1. 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录音。
2. 聆听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联想。
第三课时:音乐表演
1. 从角色扮演的角度,让学生分组表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
部分情节。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进行表演。
第四课时:情感价值观讨论
1. 引导学生探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所体现的道德、情感价
值观。
2. 分组讨论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分享给全班。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并进行展示。
- 鼓励学生自行搜索了解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多样性,并进行
分享。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评估学生在音乐欣赏、表演和情感价值观讨论等方面的能力表现。
参考资料
-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
- 相关互联网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
教学重、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方法
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梁祝》片段。
(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
2、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
请同学
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
(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
(一)、呈示部
1、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使用了哪些乐器演奏?为什么用这些乐器来演奏为的是来表现什么呢?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
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
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
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
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
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
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五、结语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