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海洋学5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大洋环流
3)西风漂流:与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相对应的是自 西向东的强盛的西风漂流,即北太平洋流、北大 西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极绕极流,它们也分别是南 北半球反气旋式大环流的组成部分。暖流 4)东边界流:大洋的东边界流有太平洋的加利福尼 亚流、秘鲁流,大西洋的加利那流、本格拉流以 及印度洋的西澳流。由于它们从高纬流向低纬, 因此都是寒流,同时都处在大洋东边界,故称东 边界流。 5)极地环流:北冰洋中的环流和南极海区环流。寒 流
第五节 大洋环流
4、大洋中尺度涡(mesoscale eddies) • 自70年代以来,海洋科学工作者相继在 各大洋中发现了一种水平尺度约为100~ 500km,时间尺度约为20~200d的流涡,它 们广泛地寄居于总的大洋环流之中,且以 (1~5)×10-2 m/s的速度移动着,这些 流涡称为“中尺度涡”。与强流相互关联, 至少部分地驱动回流的形成。
Ocean Currents and Sea Ice from Atlas of World Maps (1943)
世界大洋环流
第五节 大洋环流
2、世界大洋上层的铅直向环流
• 在世界大洋表层的这些环流之间,特别 是在赤道海区,由于海水运输有南北分量, 导致了海水的辐聚下沉或辐散上升运动。
第五节 大洋环流
第一节 海流的成因及表示方法
海流的成因:海洋中的等压面与等势面不一致(等 压面倾斜,海面增密效应)。
(a)等压面与等势面平行 (b)等压面与等势面相对倾斜
第一节 海流的成因及表示方法
海流的分类:
1、按成因来分:由风引起的海流:风海流或漂流 (表层,外压场);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热盐环 流(深层,内压场) 2、从受力情况可分为:地转流、惯性流 3、按发生区域不同分为:洋流、陆架流、赤道流、 东西边界流等
第四节 风海流
三、风海流的体积运输
• 虽然由风引起海水流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各层都不相 同,但自表面至流动消失处的海水总运输量可由积分 计算。对于无限深海漂流的体积运输,在北半球方向 与风矢量垂直,且指向右方。 • 对于浅海风海流的体积运输,偏角<90°,水深越浅, 偏角越小。
四、上升流与下降流
上升流:海水从深层向上涌升; 下降流:海水自上层下沉的铅直向流动。 产生原因:赤道附近的信风、大洋中风场的不均匀 和大洋上空的气旋与反气旋(如台风)。
第一节 海流的成因及表示方法
1.表示方法
随体法
描述方法 当地法 2.比较 •
拉格朗日法
欧拉法
质点轨迹: r (a,b,c,t ) r
参数分布:B = B(x, y, z, t)
拉格朗日法
表达式简单
欧拉法
同时描述所有质点的瞬时参数
直接反映参数的空间分布
分别描述有限质点的轨迹
表达式复杂 不能直接反映参数的空间分布
海流运动方程:
第二节 海流运动控制方程
质量连续方程:
体积连续方程:(不可压缩)
边界条件:运动学/动力学边界条件
第三节 地转流
一、地转流的成因
• 在忽略湍流摩擦力 作用的较深的理想 海洋中,由海水密 度分布不均匀所产 生水平压强梯度力 与科氏力平衡时, 海水的定常流动, 称为地转流。
在北半球垂直于压强梯度力指向右方
第三节 地转流
四、地转流的动力计算方法
• 借助于海洋调查中的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 资料,根据海水状态方程,首先计算海水的密度 或比容,进而计算等压面之间的位势差,再进行 地转流的计算。
海兰-汉森公式
适应于内压场引起的地转流。 海底为流速参考零面。
第四节 风海流
一、埃克曼无限深海漂流理论
1、基本假定 • 在北半球稳定风场长时间作用在无限广 阔、无限深海的海面上,海水密度均匀, 海面(等压面)是水平的;不考虑科氏力 随纬度的变化(但受其作用);只考虑由 铅直湍流导致的水平湍切应力,且假定铅 直湍流粘滞系数KZ为常量。当湍切应力与科 氏力取得平衡时,海流将趋于稳定状态。
3、大洋表层以下的环流 • 大洋表层以下的环流以经线方向为主,其分布
的深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的密度,因此仍以热盐效 应起主导作用。 1)次表层水的运动和分布 • 大洋表层以下与大洋主温跃层以上的海水称为 次表层水。高盐、高温,大部分流向低纬一侧 2)大洋冷水区的环流 • 冷水区的环流指大洋主温跃层以下与极锋向极 一侧水域内的环流,包括中层水、深层水、底层 水的运动与分布情况。低温、高密度
中尺度涡
第五节 大洋环流
5、世界大洋的水团
• 世界大洋中存在着五个基本水层,即大洋暖水 区的表层水,次表层水;大洋冷水区中的中层水、 深层水和底层水。可将其视为第一等级的5个水团。 根据所在位臵及特征可划分为第二、第三等级的 水团
–表层水:高温、低盐、低密度 –次表层水:高温。高盐 –中层水:低盐(某些水体高盐) –深层水:低温、贫氧 –底层水:具最大密度
第三节 地转流
二、地转方程及其解
科氏力
压强梯度力
重力
第三节 地转流
三、地转流场与密度场、质量场之间的关系
• 海洋中的密度变化是连续的,因此,由于海水 密度分布不均匀产生斜压场引起的地转流场的变 化也应当是连续的。 • 当海水上层流速大于下层流速时,我们顺流而 立,则在北半球密度小的海水在右侧,密度大的 海水在左侧,等压面自左下向右上倾斜。在南半 球则相反。 • 可以根据大洋上层等温面(线)或等盐面(线) 的倾斜方向定性推断地转流的方向。
基 础 海 洋 学
Fundamental Oceanography
第五章 海洋环流 Ocean Crrculation
• 海流是指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是海水 重要的普遍运动形式之一。 • 习惯上把海流的水平运动分量狭义地称为海流, 而其铅直分量单独命名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 海洋环流一般是指海域中的海流形成首尾相 接的相对独立的环流系统或流旋。就整个世界 大洋而言,海洋环流的时空变化是连续的,它 把世界大洋联系在一起,使世界大洋的各种水 文、化学要素及热盐状况得以保持长期稳定。
第二节 海流运动控制方程
• 运动方程:所谓海水运动方程,实际上就是牛 顿第二运动定律在海洋中的具体应用。
dV dt
F
dw dt
在直角坐标系中,它的三个分量方程为:
du dt
Fx ,
dv dt
Fy ,
Fz
第二节 海流运动控制方程
显然,只要给出作用力,便可由方程了解 海水的运动状况。 作用在海水上的力有多种,归结起来可分 为两大类: 一是引起海水运动的力,诸如重力、压强 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等; 另一类是由于海水运动后所派生出来的力, 如地转偏向力(Coriolis力,亦称为科氏力)、 摩擦力等。
不适合描述流体元的运动变形特性
拉格朗日观点是重要的
适合描述流体元的运动变形特性
流体力学最常用的解析方法
第二节 海流运动控制方程
海水的各种运动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产 生的,其运动规律同其它物体的运动规律 一样,遵循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 为达到定量地研究海水运动规律,以下将 简要地介绍一下海水的运动方程及连续方 程。
第五节 大洋环流
一、风生大洋环流(上层)
• 1948年,斯托梅尔 (H.Stommel)——均质 大洋环流结构。 后来,蒙克 (W.H.Munk)——视北 太平洋为三角形大洋, 获得了如右图的流线分 布。
•
第五节 大洋环流
二、热盐环流
• 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常被称为热盐环流。在大 洋中下层占主导地位。相对风生环流而言其流动 是缓慢的,具有全球大洋的空间尺度。
第五节 大洋环流
三、世界大洋环流和水团分布
1、世界大洋上层主要水平环流(风生环流)
1)赤道流系:与两半球信风带对应的分别为西向的南赤 道流与北赤道流,亦称信风流。赤道流的特点:高温、高 盐、高水色、透明度大。 2)上层西边界流、湾流和黑潮: • 上层西边界流:指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流, 包括太平洋的黑潮与东澳流,大西洋的湾流与巴西流以及 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流等。 • 湾流(Gulf Stream):佛罗里达流、湾流和北大西洋流 合称为湾流流系。最大的暖流 • 黑潮(Kuroshio Current):也称日本暖流。黑潮、黑潮 续流和太平洋流合称黑潮流系。第二大暖流
第四节 风海流
2、运动方程及其解
科氏力
湍切应力
在海面合成流的方向右 偏于风矢量方向45°
埃克曼螺旋线
第四节 风海流
二、浅海风海流的基本特征
• 实际海洋的深度是有限的,特别在浅海 中海底的摩擦必须考虑。这就导致了它与 无限深海漂流结构的差异。 • 水深越浅,从上层到下层的流速矢量越 是趋近风矢量的方向。 • 水深(h)> 0.5 摩擦深度(D)时,则与无 限深海相似。(D与风速和纬度有关)
第二节 海流运动控制方程
1、重力: G=mg
2、压强Biblioteka Baidu度力:
第二节 海流运动控制方程
3、科氏力:研究地球上的海水或大气的大
规模运动时,必须考虑地球自转效应, 或称为科氏效应。
科氏力
第二节 海流运动控制方程
4、切应力 : • 当两层流体作相对 运动时,由于分子 粘滞性,在其界面 上产生的一种切向 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