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大学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1、城市设计基本评价标准。
定性标准:包括特色(可识别性)、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要素等则显然可归属对一个好的城市设计的定性评价标准。
定量标准:包括项目范围内的建筑容积率、覆盖率和日照、通风等微气候的要求,以及考虑一些由空间度量关系而引起的视觉艺术和功能组织单元的要求属于城市设计评价的定量标准。
2、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及阶段对照。
作用和地位: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缓冲期,它起到了联系城市规划于建筑设计桥梁的作用,是减震器。
阶段对照:总体城市设计——对应城市总体规划:着重研究在城市规划前提下的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形体结构、开放空间和景观体系、公共性人文活动空间的组织、地标性建筑布局等。
片区城市设计——对应城市详细规划:主要针对功能相对独立并具有相对环境整体性的城市街区,分析该地区对于城市整体的价值,保护、挖掘或强化该地区已有的环境特色和开发潜能。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对应城市详细规划:主要指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如街景、广场、交通枢纽、大型建筑物及其周边外部环境的设计等。
3、城市设计与哪些要素有关?政治要素:绝大多数城市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建设活动都曾收到过不同程度的政治因素的影响。
中国古代最初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就和政治统治与便于设防的建设目的紧密联系。
——保护、防御、布局、等级秩序。
有三方的关联:第一,政治作为一种有效的建设参与因素,通常贯穿了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第二,政治理想常常是城市建设的主导动力,也常常是城市设计需优先保证的要求。
对于设计者而言,只能理解、磋商、协同作用,而无法摆脱。
第三,政治干预方式的合适与否,对城市规划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
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在城市发展历史曾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各个时代的城市建设活动实质上也是建筑文化的创造过程。
城市设计概论
答:(1)以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形成空间组织特色;(2)以地方特色与文化精神,形成风格和风貌特色;(3)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4)以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渗透,形成亲切感与舒适性的氛围。
7、简述滨水区城市设计的主要原则。
答:(1)滨水空间共享;(2)建立亲水带;(3)注意可达性、特色和堤岸安全;(4)注重历史文脉和生态景观。
8、简要介绍城市公共活动中心选址的基本原则。
答:(1)符合城市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注意利用原有基础;(3)位置适中,交通方便;(4)考虑环境影响;(5)适应城市发展需要;(6)考虑工程建设的场地条件。
5、城市滨水区域:城市中路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路域三大部分组成。
6、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将城市各个子系统整合为城市空间大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各种功能活动对于不同区位的市场竞租曲线表示城市系统的构成机制。
7、城市形态:指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4、简述行政、文化中心的景观和环境设计原则。
答:(1)以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形成空间组织特色;(2)以地方特色与文化精神,形成风格和风貌特色;(3)以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4)以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渗透,形成亲切感与舒适性的氛围。
5、简述广场空间的水环境的表现手法。
答:(1)作为广场主题,水体占广场的相当部分,其他的一切设施均围绕水体展开;(2)局部主题,水景只成为广场局部空间领域内的主体,成为该局部空间的主题;(3)辅助、点缀作用,通过水体来引导或传达某种信息。
4、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山水意象设计的具体手法有对比,因借,诱导,主从。
城市设计概论知识点汇总2023年修改整理
名词解释1.都市:“城,郭也”,防备性概念,为社会的政治、军事目的而兴建,边界鲜亮,形态封闭,内向;市意味着市场,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的目的而兴建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2.都市空间:是承托与容纳都市活动的载体和容器。
都市空间表现为都市地域范围内一切要素分布及其相互作用,并随时刻动态进展的系统或集合,具有物质、社会、生态、感知和认知属性多种特性。
3.都市空间结构(都市结构):都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连接状态;也能够解释为都市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在都市生长过程中,在都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在营运过程中的状态。
4.都市空间形态(都市形态):都市在某一时刻内,在自然环境、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阻碍下,进展所构成的空间形态特征。
狭义的都市形态指都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空间物质形态。
5.都市设计:都市设计是人们为特定的都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承诺公示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6.田园都市:由英国人霍德华在1898年《Tomorrow,A Peace Way to Real Reform》(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的兼有都市和乡村有点的都市,其是为健康、生态和产业而设计的都市,规模提供丰富都市分散主义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①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②都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托付治理,其实质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并形成了一个“无贫民窟无烟尘的都市群”。
7.带形都市:基于一条连续的交通运输线,沿着这条线组织高密度的居住、生产、商业和服务设施而形成“带”一些低密度的用途则安排在交通线后面,一旦离开这条线,就进入乡村开敞空间8.广亩都市:由赖特在《宽敞的田野》(broadcres)中正式提出,注理论将都市分散进展推向最为极端的状态,依照这一理论,都市成为地球表面均匀分布的人类聚居地。
它的中心思想,将人类从都市中解脱出来,进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与就业相结合的新形势。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第⼀章】1、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的⽣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平为⽬标,以城市⽂化特⾊展⽰为特征的规划设计⼯作。
2、【古罗马的城市设计特点】:①在城市设计艺术上,古罗马城市更强调以直接实⽤为⽬的,⽽⾮是为了纯粹审美的艺术追求。
城市设计的最⼤贡献是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与城市秩序的建⽴。
他们将古希腊⼴场⾃由、不规则、多少有些零散的空间塑造为城市中最整齐、典雅、规模巨⼤的开敞空间,并娴熟的运⽤轴线系统和透视⼿法建⽴起整体壮观的城市空间秩序;②古罗马城市设计的最成功之处是不再强调和突出单体建筑的个体形象,⽽是使建筑实体从属于⼴场空间,扩展到照顾其与其四邻建筑的相互关系;③古罗马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体现政治⼒量和组织性,利⽤⼀组⽐例关系,使建筑本⾝的各组成部分达到相互协调,⽽不需要⼈的尺度。
3、【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①巴洛克城市设计有着明确的设计⽬标和完整的规划体系,是当时⼏何美学的集中反映;②在城市设计中,巴洛克的典型做法是彻底打破西欧中世纪城市⾃然、随机的格局,代之以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③宽阔笔直的⼤街穿起若⼲个豪华壮阔的⼴场,⼏条放射性⼤道通向巨⼤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潮。
4、【霍华德的“⽥园城市”与赖特的“⼴亩城市”的区别】:从社会组织⽅式上看,霍华德是⼀种“公司城”的思想,在花园城内试图建⽴劳资双⽅的和谐关系,⽽赖特则是“个⼈”的城市,每家每户占地⼀英亩,相互独⽴;从城市特性上看,“⽥园城”是⼀种既想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有相结合乡村⾃然优雅的环境,是⼀种折中⽅案,⽽赖特则抛弃城市的所有结构,真正融⼊⾃然乡⼟之中,从后市的影响上看,“⽥园城市”模式导致后来的新城运动,⽽赖特的“⼴亩城市”则成为后来欧美中资产阶级的居住梦想和郊区化运动的根源。
5、明北京中轴线: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钟⿎楼构成长达8km的中轴线,经过笔直的街道,九重门阙,直达三⼤殿,并延伸到景⼭和钟⿎楼。
城市设计 复习
城市设计复习1城市设计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2(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城市设计是以(城市形态塑造)为媒介,创造城市环境。
3.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三者之间的学科。
4按照人为力作用,依附某一阶层甚至个人的意愿和理想模式来设计和建造城市的办法,称为(自下而上)的城市设计,由此形成的城市被称为(人工城市)。
5按自然的力作用,遵循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原则,这种叠合,积累的方式称为(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由此而成的城市被称为(有机城市)或(自然城市)。
6(20世纪20年代),城市居住的阳光日照标准制定。
城市设计的历史加列尔和艾娜斯在《城市的形态》中把城市规划发展分为5个时期(城市化的黎明),(古典城市),(中世纪的城市),(新古典主义城市),(工业城市)。
1公元前(5)世纪,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人是(希波丹姆)。
2.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有(米利都城)和(晋南城)。
3.中世纪城市的布局类型分为(要塞形)、(城堡型)、(商业交通形)4彼得库克提出了(插入城市),赫仑提出了(行走城市)。
5菊竹清训提出了(柱状城市)和(漂浮城市)。
6(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他的著作是(城市发展史)。
7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有(宇宙城市模式),(人文城市模式),(机器城市模式),(生态城市模式)。
8(阿尔伯蒂)是文艺复兴时期以理性原则研究城市建设的先驱。
9提出“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理不必中准绳”的是(管子)。
10根据希波丹姆的规划理论,城市分为三个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私宅)。
11阿尔伯蒂的学生(罗塞力诺)设计的(意大利比恩扎)中心,被认为是第一座按照文艺复兴时期观念设计实施的城市。
当代城市设计思潮1、(美国)建筑师(沙里宁)倡导城市”有基秩序论”.2、沙里宁的的主要著作有(《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形式探索—艺术的基本捷径》)3、(沙里宁)创办了美国框溪艺术学院。
小龙整理-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小龙)题型:一、名词解释(5个,5分)二、不定项选择(12个,24分)三、连线题(1个,6分)四、简答题(5个,40分)五、论述(1个,15分)1.1城市设计的概念P5. 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城市设计的概念总结为: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1.2城市设计的三个层次(P2)一是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的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
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形体,但它们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如公路网,照明系统等三是城市或区域设计,这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如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
(其重要的意义在于界定了城市设计的可能工作范围)1.3城市设计的任务《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被称为综合环境设计”。
1.4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1)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2)尊重自然、结合自然3)体现历史的连贯性4)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5)突出特色与个性6)实行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1.5城市规划的含义(了解内容)P7--81985年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为城市规划给出的定义: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合理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用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作出的安排。
城市规划是为塑造或者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项政府职能、一种社会运动,或者是一门艺术,或者是三者的结合。
另: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相似之处都是将城市物质空间及其内容的安排座位主要的工作对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基本上内容差不多,都是社会、经济和空间(物质形态)发展并重,并赋予城市设计在形态设计、环境品质和景观艺术等方面的属性的预期。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第一章基本概念1.什么是城市?城市的本质: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空间环境为基础、以经济活动为支撑、以历史文化为认同、以社会关系为维系、以科学技术为动力的聚集体,是一个开放、复杂、动态的巨系统。
2.城市空间所具有的属性:物质属性、社会属性、生态属性、认知与感知属性3.城市空间结构: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也可以解释为城市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要素,在城市成长过程中,在城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营运过程中的形态。
4.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性:①可辨识性②持续性(系统性)③动态性(变化性)④阶层性(不对称性)5城市空间结构分类:①星形结构----华盛顿、莫斯科②带状城市----香港、常州、江南水乡城镇③卫星城④格网城市----北京⑤其他结构城市6.城市空间形态:是各种空间理念及其各种活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社会合法结构的外在表现。
7.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①城市物质要素的空间布置形式②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所形成的城市精神文明面貌③社会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城市社会生态结构8.什么是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师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也称综合环境设计。
任务是为你们各种活动出具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方面。
9.城市设计概念的释义:①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②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三维物质空间形态所做的综合的形体环境设计③城市设计不仅要运用一定得是设计理念和手法,还要注重设计与实践的的衔接实践中的操作方式10.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①就城市设计的定位而言,从最初的偏重景观——视觉艺术布局;经过强调重视感情——文化的理念;进而又经过关注环境——行为的相互作用②就城市设计的目标而言,从最初的单一目标,发展到现在追求多重综合的目标③就城市设计的范畴而言,从最初的单纯的物质空间到人类活动,到空间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④就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而言,从最初强调固定空间结果到强调发展建设的组织全过程第二章发展历程1.巴洛克风格的城市设计:采用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几条放射性大道涌向巨大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高潮。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城市设计概论第一章含义、目的、范围与内容一、城市设计的含义(1)、形体环境论:从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或对公共环境的设计。
(2)、建筑论: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或是建筑学的扩展。
(3)、规划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体化。
(4)、管理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5)、全过程论: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是解决经济、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
城市设计各种概念:a、近代城市设计的倡导者E.沙里宁论述“城市设计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广义建筑学问题。
城市三维空间是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对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一直是城市设计关注的焦点。
b、C.Sitte 《城市建设艺术》指出近代城市设计与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c、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1975年提出“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时,对人类新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城市设计赋予城市更加丰富空间概念,创造出新的、更加有人情的空间秩序”。
日本的土肥博至也认为“城市设计是指城市社会的空间设计”。
d、《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安排和艺术处理”。
“城市设计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型体,城市设计师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工作对象:A.工程项目设计;B.系统设计;C.城市或区域的设计e、E.DBocan在《城市设计》书中写到“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包括相关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置和设计”。
“好的城市设计能在城市的自然形态方面产生一种逻辑和内聚力,一种赋予城市及其地区以性格的突出特征的尊重”。
f、英国皇家城市协会1998年主席F.Tibbalds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为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游憩而随之受到大家关心和爱护的那些场所的三维空间设计”。
g、B.Goodey1987年指出“城市设计是在城市环境中创造三维的空间形式。
(完整word版)城市设计复习资料料
1.城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2.城市设计原则: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4考虑“空间—时间”效果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3.城市设计的三种理论研究方法:1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2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3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
4.城市设计过程1现场调查2资料分析3目标建立4设计评价5实施计划6维护管理1、用地现状调查研究内容:①气候②地形③地质④土地使用⑤交通运输⑥公用设施⑦周围土地使用⑧生态⑨公害⑩有关资料收集2、社会调查研究:包括当地的经济、技术可行条件调查及当地有关的人的行为特点调查两个方面。
人行为调查研究基本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城市设计的资料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分析—是最基本的分析内容。
2空间景观分析3使用活动分析4开发与保护分析5.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序列模式①前导空间。
是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的前奏,它在形式和空间环境上应有突出的提示作用,以吸引人们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
形式为广场、门式构件或牌楼、柱廊、过街楼等。
②演进空间。
步行商业街的主体,一般由街道、小巷等组成。
它是空间序列的诱导过程。
③高潮空间。
也称主题空间,一般由重要建筑物和广场构成,前导空间和演进空间输出的全部信息,在此进行整合、强化,使主题信息更为突出。
能否使空间进入高潮的关键:精心推敲实体与空间虚体的关系,突出主体;组织好人看人的共享环境。
④后叙空间。
是步行商业街高潮后的余音和补充。
一般也有街道、小巷等组成,在尽端处布置广场,以示结束。
6.城市设计的内容: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18.城市空间是城市各种活动的载体,各种活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和运动过程;19.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或是指城市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要素,在城市成长过程中,在城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在运营过程中的形态20.城市空间形态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活动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另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在地域上的呈现,其显着的表现就是城市活动所占据的土地图形21.城市色彩是指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成.22.城市开放空间指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开敞性共享空间,即非建筑实体所占用的公共外部空间及室内化的城市公共空间23.城市设计导则是总体城市设计的成果编制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总则,城市形态与空间体系,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和公共活动,城市运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和重要地段区,实施措施七个方面的内容;另解:是以文字条款和图表的形式将城市设计的理念、城市发展战略表现为以城市的精神气质和面貌为主要内容的具体的目标、功能和设计要求的城市形态环境二、简答题1、城市的本质是什么答:城市的本质是:人类将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载体2、城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①城市是人创造的,人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活生生的,有机的组成部分②城市是社会的延伸,是科学技术与人类历史文化、人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③城市是“类人体”,有其自身的生成——发展——衰亡规律,但这个规律又不同程度地受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④城市有自己的“波粒二重性”,即既是物质、科学技术的堆砌物,又是精神、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⑤城市中的物质与精神、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城市本体与自然环境、创造者人类与被创造者城市等诸多方面,具有多种互补性,是一个互相嵌套的整体3、城市巨系统构成包括哪些子系统及科学领域答:城市巨系统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城市建设系统;科学领域:城市地理学、城市环境学,城市经济学,城市人口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学4、城市系统复杂的根源是什么答:①城市变迁的人本动力②城市变迁中的人——社会系统③城市的生命周期5、唐山市城市设计运行体系模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唐山市城市设计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前者以具体方案设计为成果,一般都以规模比较小、内容比较具体的空间地段为对象,比如城市高层建筑布局、城市雕塑与标志、城市街道和广场等方案设计;后者则是以政策导引为成果,一般都是规模范围较大的去乃至整座城市为对象,比如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开放空间布局等;他们彼此通过政策、导引进行引导和控制;6、中世纪城市设计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一个建筑物的立面通常与左邻右舍都发生关系,作为孤立的实体与周围无关的情况是很少的,城市设计的要素包括:住宅和花园、广场、教堂、公共建筑,以及最重要的街道,中世纪城镇的平面图常常表现为毫无逻辑的迷宫形式7、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提倡人性、人权、人道,反对禁欲主义,蒙昧主义,提倡科学、理性,主张个性解放;主要特点:体现人文主义理想,早期文艺复兴只是对中世纪城市进行了十分有分寸的、恰到好处的修改,扩建了广场并新建了部分建筑群;16世纪以后巴洛克城市设计:设计有着明确的设计目标和完整的规划体系,是当时几何美学的集中反映,在城市设计中,巴洛克的典型做法就是彻底打破西欧中世纪城市自然、随机的城市格局,代之以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宽阔笔直的大街串起若干个豪华壮阔的城市广场,几条放射性大道通向巨大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高潮8、周代主要的城市设计理论是什么答:中国商周时期的城市,其设计是按“体国经野”规划体制来进行的,即根据封疆范围,按城的等级规模来规划郊野的土地、人民及各种生产基地,并布置“郊邑”和“鄙邑”,形成一个以城为中心、有国有野的城邦9、秦汉时期城市设计的主要特点答:秦咸阳都城设计突出体现其帝都的威严与壮丽及集天下财富于一家的观念;汉长安城的设计“览秦制,跨周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加以创新,其城市平面因地形及军事防御的要求曲折有致10、元明清北京城设计的特点答:元北京城元大都设计特点:①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重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②规则的供电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③完善的上、下水道④城市建设宫城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明北京城的特点:①明北京城的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②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③北京城内的街道,基本是元大都的基础④明北京城的商业区市集分布于元大都不同,元大都时商业中心偏北,在鼓楼一带,明时城市向南发展除鼓楼外,明代行会制度发展,同类商业相对集中⑤北京城的居住区在皇城四周,明代共划37坊⑥城市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饮用水多为挖井取水,下水道系统为明代整修的砖砌宫城,遗迹尚存11、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①对全市山、水、河流、湖泊、海岸、湿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②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农田与城市环境的适宜比例及协调关系③城市传统风貌与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地方特色的发扬④市民在全市范围内活动分布居住、工作、学习、商务、购物、文化娱乐、保健、旅游、观赏、出行交通、休闲等,以及其间的相互联络⑤全市各类主要公共空间的分布及其网络与层次⑥保证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措施⑦主要建筑群体及天际线的美学要求⑧全市主要景观的分布、保存与完善城市主次轴线、对景、借景、主要视廊、主要景点、园林绿化、建筑高度分布、建筑风格分布、滨海景观与水边小环境等12、分区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是什么答:①主要街区的环境质量与特色的保持和改善②地标建筑的性质与分布③主要道路沿街内容与景观④本分区内与近邻分区相互联通、相互借景的安排⑤本分区内市民的特点与安排,包括步行与机动车及大量人流换乘的安排⑥公园、街道、社区、住宅组团的绿化分布与体系⑦主要城市广场的选址、性质的确定、规模的规定⑧主要建筑群的群体轮廓,体量高度的控制,特色的确定,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等⑨文化、历史、文物特色的保存与利用13、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是什么答:⑴对片区和近邻的自然环境分析,明确其在分区的作用⑵对片区内有自然保护或历史性保护的保护区划定后,确定其四周的保护带宽度⑶在上述两条的基础上,划定允许建设和禁止建设的界限⑷对片区内已建的人工环境进行分析,从改善环境质量和宜人活动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造和利用的构思方案⑸按人的活动内容,将人的静态与动态活动在公共空间内的分布分别做出安排,包括对水环境的设计,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停留、观赏和进出集散、交通与换乘等提出构思方案⑹公共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包括广场系列、广场自身、通道、换乘空间、园林绿化等的位置和用地外形,同时按人的不同活动划定用地布局⑺公共空间的围合设计,包括主要空间的类型、造型与规模,地形标高的利用,铺装按空间的内容来分布,围合体设计建筑群、绿化、水面、山体、视觉围合体,空间开口设计等⑻地上、地下空间及与近邻空间的联络与区分,空间引导,主要标志,空间照明,雕塑、喷泉、水池、小品等⑼景观设计,包括主要景观视点的布置,近景与远景设计,地标建筑的数量、位置与高度,建筑群的总体轮廓、景点设计⑽城市文脉设计⑾其它相关专业的专项设计14、芝加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城市空间有何影响答:芝加哥学派的基本观点:⑴生态或区位⑵集中⑶集中化⑷分散化⑸隔离⑹入侵⑺迁移⑻支配⑼竞争⑽生态社区⑾自然与道德秩序⑿自然区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过程是竞争和共生,自然的经济力量把个人和组织合理地分配在特定位置上,使之各尽其才,各得其所,最终导致最佳的劳动分工和区域分化,使整个城市系统保持平衡;15、场所必须哪些要素特征答:①适合某种社会活动、人的行为发生所需要的空间,是人的行为活动的载体②这种社会活动和人的行为空间具有历史的或长时间的延续性③这种时空的连续性为所在城市或场所周围的人所认同④是整个社会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有效组成部分⑤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和关系维度16、绿色城市设计的包括哪些要素答:①自然环境与城市基础设施②开放空间③建筑空间④交通与停车⑤人行步道⑥社会活动及活动场所17、城市的尺度与人的运动速度如何变化的答:城市的尺度表现为动静结合以动为主,是以人自身的运动为参考坐标来判断认识周围事物的感觉印象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由于人自身的运动水平如速度等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城市的尺度的变化时人与自身的运动水平如运动速度相一致,随着人类运动速度的变化,人对外部世界的尺度感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人们的生存环境却相对缩小,即城市的尺度在缩小18、城市的基础空间包括的骨架空间与象征空间分别指什么内容答:骨架空间以“流动”和“服务”为特点,具体来说,“流动”可包括:①步行系统②汽车交通③铁路④舟、船⑤空中交通;象征空间指城市中具有“视觉焦点”特质的一些景观要素19、城市空间设计五个要素指什么答:①界面各种空间界面,包括建筑立面、轮廓、小品、植物等的设计②轴线空间轴线、地面、对景设计③核心广场、绿地、空间结点的设计④网络与原有环境的结合,空间结构等⑤群体运用连、封、重复要素、连续景观等进行设计20、城市空间的特征包括那些方面答:①城市空间的物质属性②城市的社会属性③城市空间的生态属性④城市空间的认知与感知属性21、城市形态演变的内在机制是什么答:城市形态与城市结构互为表里,城市形态的演变机制主要在于:①城市的现有结构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要求对于现有的城市结构进行调整或扩大,由此导致城市形态的演变②城市中新的功能不断取代旧的原有功能,导致城市形态不断变化③城市发展过程是一种不间断的连续的更新过程,尽管这种更新过程大小不等、随机性强,但同样导致城市形态的不断变化22、城市特色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答:①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②城市的格局③城市的道路网格、广场等④名胜古迹、历史性街区;园林、绿化⑤城市的色彩、城市的轮廓线等⑥城市的建筑群、中心区等⑦各类建筑小品⑧民俗民风、小吃、工艺品等23、城市设计如何体现城市空间特色答:①山水意象的培育②自然生态的保护③注重城市特色空间的展现④空间结构层次的把握⑤空间特色的表现技巧24、城市空间特色的设计对策答:①山水意象的培养②自然生态的保护③注重城市特色空间的展现④空间结构层次的把握⑤空间特色的表现技巧;25、凯文·林奇Kevin Lynch关于城市分析的五项要素是什么答:①边缘②街道③区域④节点⑤标志;26、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什么答:城市设计的目标应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强调为人服务的目的;27、城市设计的理念是什么答:①体现城市性质,注重文化传承②设计尺度应与城市规模相适宜③突出城市特色,重塑城市形象④强调以人为本,满足市民社会生活需要28、总体城市设计和局部城市设计的资料收集分别包括哪些答:⑴总体城市设计的基础资料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自然历史背景资料、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城市景观、城市公共活动与重要区域、城市运动体系及相关资料⑵局部城市设计的基础资料的基本内容可包括土地利用、道路交通、景观与环境、形态结构和相关资料三、作图题1、绘制克莱尔广场形态构成图解并加注说明;答:城市空间是由广场和街道两种要素构成,并且以广场空间的三种原型方形、圆形、三角形和街道关系来描述城市空间,通过他们之间的变形融合重合集合切除和变换等方式演变为多种多样的空间形式;2、中国传统的风水提出的山水城市格局概念图并加注说明; 答:中国传统风水在山水城市格局方面力求一种人工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首先以主山作为城市的背景与衬托,形成天际轮廓线,增加景深和距离感,其次以河流水面作为城市前景,形成平原开阔的观景视野;最后,总以案山或界水作为城门、楼阁、道路、轴线的对景或借景;其基本格局就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金带环抱”的模式;四、辨析题1、古希腊与古罗马城市设计思想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答:古希腊:建筑的群体和细部都是以人体做标准的,称其为尺度;主要设计思想是:城市的面积大小是有限的,在视觉上可以理解的,在政治上可以控制的;古罗马:更强调以直接使用为目的,并非为了纯粹审美的艺术追求;将古希腊广场自由、不规则、多少有些零乱的空间塑造为城市中最整齐、典雅、规模巨大的开敞空间,运用轴线系统和透视手法建立起整体壮观的空间秩序;不再强调突出单体建筑的个体形象,而是使建筑从属于广场空间,照顾四邻建筑的关系;它的设计思想是体现政治力量和组织性,利用一组比例关系,不需要人的尺度;2、北魏洛阳与唐长安城市设计的比较与评价答:总体看,北魏洛阳的城市设计采用了系统整体的设计方法;从城市骨架、总体艺术布局到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和道路系统的组织均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全盘考虑的,并且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而且,突出的城市主轴线的做法对后世城市设计影响极大;唐长安城:依据龙首塬北高南低的地貌形式,宫城居北,皇城南围,坊里外围的层次格局,体现“官民不相参”的规划思想,既符合自然地理形势,又符合汉“北为上”的礼制思想;在东西侧城门的布局上,并未采取均等对称的形式,而是依据交通流量的大小;3、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答: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如果说,城市的结构表现为城市发展中内在、隐性的动力支撑要素,那么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外部、显性的变化的状态和形式4、城市总体色彩与局部色彩规划设计的侧重点与差异性比较答:城市总体色彩规划设计与城市的总体设计相对应,根据调查掌握的城市的性质,规模,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因素,以及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资料,结合城市未来发展的总构想,明确城市总体色彩规划设计的方向和工作;城市局部色彩规划设计是在完成城市总体色彩设计之后,需要针对城市各个不同特点的区域将设计的总体策略进一步细致化,深入化,具体化;并且配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将城市色彩局部设计和分区设计做出“量”的分析和规定.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空间过程中,如何处理两者关系答:唐山市城市设计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前者以具体方案设计为成果,一般都以规模比较小、内容比较具体的空间地段为对象,比如城市高层建筑布局、城市雕塑与标志、城市街道和广场等方案设计;后者则是以政策导引为成果,一般都是规模范围较大的去乃至整座城市为对象,比如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开放空间布局等;他们彼此通过政策、导引进行引导和控制;6、城市设计中如何体现空间就是建筑的主角答:空间指由建筑师创造的建筑内部空间,建筑是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的“实体”;建筑以体量大小、高低、色彩、质感、外部形态,以及各自不同的形体语言和各种不同的组合形式,构成了各个城市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7、试将旧金山与堪培拉的城市设计进行比较,并辨析其优缺点答:相同点:1,旧金山与堪培拉均强调了环境因素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2,都重视新建筑与原有建筑和周围环境的一致性;3都对交通体系进行了改造.4,都对滨水区规划改造.不同点:1旧金山是在原有基础上规划改造的,而堪培拉是在一片原始山野上建立起来的,两座建城几处不同;2旧金山设计从城市形态入手,堪培拉利用山峦和水面,确立了3条城市主要轴线;3,旧金山市提出了邻里环境和尺度,堪培拉注重放射轴线和环境整体性;4堪培拉开发了卫星城8.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答:①构成城市的基本骨架与建筑虚实相生②人流、物流的交通功能③与宗教建筑、宫殿官署等构成古代城市的主要景观轴线④与商业中心、行政中心、车站码头交通中心、古代遗址、大型广场、古筑公园等构成现代城市的主要景观轴线;⑤是人们认知城市的主要途径;⑥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开放空间9.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要点包括那些方面答:①把提高环境的吸引力作为创造高质量开放空间的重要目标②现代开放空间设计应重视。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城市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①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的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完全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
②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形体,但它们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如公路网、照明系统、标准化的路标系统等。
③城市或区域设计,这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如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
2、中国城市设计应该明确以下要点:第一,以城市空间为对象,通过城市设计创造高质量的,三维的物质形体环境;第二,城市设计要重视研究使用者(人民大众)的需要和愿望,研究人们的行为规律和爱好,为人民提供舒适、方便、安全、清洁、悦目的城市空间;第三,城市设计要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各种经济活动提供空间和场所,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活动和竞争力;第四,要创造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人工环境,设计要不破坏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好自然生态;第五,要保护城市的历史遗存,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继承、延续和发展;第六,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框架和各种专项规划相衔接。
3、城市设计的定义: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科学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4、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①定性标准:特色(可识别性)、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要素等;②定量标准:建筑容积率、覆盖率和日照、通风等微气候的要求,以及考虑一些由空间度量关系而引起的视觉艺术和功能组织单元的要求属于城市设计评价的定量标准。
5、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整体性原则(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及与规划的关系)②生态优先原则(自然要素及其系统性与城市建设的关系)③人本原则(使用方便、安全、舒适、多样性)④场所塑造和时空连续原则(历史、文化内涵)⑤美学性原则(格局清晰、特色、景观、空间形体组合等)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的关系:①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但城市设计比较偏重空间形态,而详细规划则比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②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而城市设计更侧重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山建成人高等教育城市设计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建成人高等教育城市设计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课程名称:城市设计概论年级:2019级(答案见卷后)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硬质界面2软质界面3尺度4城市空间5城市空间结构6城市空间形态7城市开放空间8总体城市设计9城市设计10工业城市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20个空格,每个空1分,共20分)1.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有,,,。
2.城市设计的四个基本特征是,,,。
3.城市空间的“质”即功能看,分为两类,一类是,一类是。
4.城市开放空间的特征包括三个层次,十个方面,具体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如何理解文脉的概念?谈谈你的看法。
2.史前人类聚居地的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从城市设计的发展史,试评价历史上的城市与近代城市的差异性。
4.世纪两份纲领性文件是什么?分别从哪些问题上对城市设计问题进行阐述?5.“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 运动的兴起在城市设计方法上三.分析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个小题10分,共40分)1试分析传统与导则城市设计的主要区别?功能?体现在?并举例说明.2试论述城市设计如何以轴线组织城市空间?并举例说明。
3试论述如何通过滨水区的设计体现城市空间特色?并举例说明。
4城市设计中如何强调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并举例说明。
一.名词解释12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3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4城市空间是城市各种活动的载体,各种活动要索及其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并制。
(完整word版)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1城市设计的三个层次:城市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
2城市设计:是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3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生态优化为先原则人本原则场所塑造和时空连续原则美化性原则4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1)定性标准格局清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和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要素2)定量标准建筑的容积率覆盖率和日照通风等微气候的要求以及考虑一些有空间引起的视觉艺术和功能组织单元的要求。
5 城市规划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用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做的安排。
城市规划是为了塑造或者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项政府职能,一种社会运动,或者一门专门技术,或是三者的结合。
5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的关系(1)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城市设计片中空间形态,详细设计注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
(2)从重点上讲详规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
城市设计则重于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的布置。
(3)内容上讲详规涉及到工程技术问题,体现规划实施的步骤和建设项目的安排,考虑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投资和建设量的配合;而城市设计更多设计感性认识及其人们的行为,心理的影响,表现为具体空间环境设计。
(4)从工作探究上讲详规常表现为二维内容,偏重于法律的性质条款政策,而城市设计的成果更为细致,具有充分的三位直观效果。
6 广义建筑学就其学科内涵说,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观念上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地景,城市规划学科的精髓合为一体————吴良镛6希波丹姆——格网布局(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城市规划设计之父。
这种模式以方格路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
7古希腊城市设计的特点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究几何和数的和谐,已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几个街坊,解放面积一般比较小。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城市设计:①是对城市体型和三维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开放空间:指城市的外部公共空间。
单一功能体系:以一种类别的形体或自然特征为基础形成的空间体系。
多功能体系:大多数开放空间体系其实都是集多功能与一身的。
建筑色彩:指城市色彩中众多建筑物的群体色感、分为主色调、辅色调。
场所色彩:相对建筑色彩而言,与之互补的环境色。
环境设施:指城市外部空间中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服务的一些设施建筑小品:在功能上可以给人们提供休息、交往的方便。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
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公园、休闲空间等步行区:即人车分离,没有机动车辆行走的区域。
城市空间:是由城市内建、构筑物、道路、绿地、小品等组合而成的,包括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整体。
基本构成要素:是指限定基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和其他较大尺度的构筑物。
副辅助构成要素:是指用来形成附属空间以丰富基本空间的尺度和层次的较小尺度的三维实体。
开敞空间:相邻空间视觉通透感强,无压抑,是一种明快、开放的空间。
封闭空间:其开口面积小,有大片实体界面,封闭感强,内向,是一种有安全感的空间。
积极空间:完全由面围合的空间称为积极空间消极空间:由点或线所暗示围合的空间称为消极空间。
明空间:通常的城市外部空间,无天棚、屋顶等遮挡暗空间:室内空间灰空间:常作为室内外空间的中界,过渡空间静态空间:是一种被完全限定的,由静态的水平和垂直界面构成的,动线上不通的空间。
动态空间:是由曲面、学、折面构成的,暗示方向,具有一定动向的空间。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与联系:(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都需要面对处理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质空间规划设计议题,其差别主要是在于对象、尺度、程度等等的差异。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空间形式理论:(1)卡米洛西特的视觉有序”理论:主张将城市设计建立在对于城市空间感知的严格分析上,并通过大量的典型空间实例考察与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列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批评了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的刻板模式,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倡导了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揭示了城镇建设的内在艺术构成规律。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提要第一讲:城市设计的基本观念1.试从不同角度阐述“城市"及“城市化”的不同含义;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城市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密集性经济性,社会性粮食剩余,农业劳动力剩余形成了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是促使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1. 人口学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在36%左右,因此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2。
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3。
经济学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
在现在看来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工业化会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工业扩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落后也会不利于城市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城市设计概论讲稿09考试重点
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述第一节城市的形成1.1对城市的理解最早的“城”是用来防御的。
其建成的目的是为军事上和政治上的需要。
特点:边界鲜明,有着严格管理下的城市人口;其总体形态是封闭的而且是内向的。
“市”的概念主要体现了贸易、交易的含义,是生产活动、经济生活所需要的。
特点:边界模糊,其形态是开放的、外向的。
1.2城市形成的两种形态一类是有规划的城市,即“自上而下”形成的城市;另一类是自由生长的城市,即“自下而上”形成的城市。
1.2.1自上而下——“人造城市”“自上而下”的城市是指按人的主观作用、人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或某一统治阶级的理想模式建设的城市,也称之为“人造城市”。
形成背景主要是集权统治的社会制度。
1.2.2自下而上——“自然城市”“自下而上”的城市是指预先没有一个单一的目标和总体构思,主要是按自然或客观规律的作用,按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多年叠合积累形成的城市,也称为“自然城市”。
形成背景主要是与经验性文化传承机制有关。
第三节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内容3.1对城市设计的理解3.1.1理论性概念专家学者比较重视城市设计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建立理论模型,力求从本质上揭示城市设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它较多地反映研究者个人的价值理想和信仰,不依附于其他的看法和观念,也不受政治、经济等现实因素的制约。
3.1.2工程实践性概念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则更多地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和案例研究来理解和认识城市设计的定义,更加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在涉及内容上,更注重城市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理论性概念和工程实践性概念的共同点:两者都认为城市设计与人的认知体验和城镇建筑环境有关,可以说,它们是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来看城市设计的。
3.2城市设计的定义及评价标准3.2.1城市设计定义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
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
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
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
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18.城市空间是城市各种活动的载体,各种活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和运动过程。
19.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或是指城市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要素,在城市成长过程中,在城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在运营过程中的形态20.城市空间形态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活动)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另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在地域上的呈现,其显着的表现就是城市活动所占据的土地图形21.城市色彩是指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成.22.城市开放空间指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开敞性共享空间,即非建筑实体所占用的公共外部空间及室内化的城市公共空间23.城市设计导则是总体城市设计的成果编制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总则,城市形态与空间体系,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和公共活动,城市运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和重要地段(区),实施措施七个方面的内容。
另解:是以文字条款和图表的形式将城市设计的理念、城市发展战略表现为以城市的精神气质和面貌为主要内容的具体的目标、功能和设计要求的城市形态环境二、简答题1、城市的本质是什么?答:城市的本质是:人类将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载体2、城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①城市是人创造的,人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活生生的,有机的组成部分②城市是社会的延伸,是科学技术与人类历史文化、人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③城市是“类人体”,有其自身的生成——发展——衰亡规律,但这个规律又不同程度地受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④城市有自己的“波粒二重性”,即既是物质、科学技术的堆砌物,又是精神、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⑤城市中的物质与精神、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城市本体与自然环境、创造者(人类)与被创造者(城市)等诸多方面,具有多种互补性,是一个互相嵌套的整体3、城市巨系统构成包括哪些子系统及科学领域?答:城市巨系统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城市建设系统;科学领域:城市地理学、城市环境学,城市经济学,城市人口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学4、城市系统复杂的根源是什么?答:①城市变迁的人本动力②城市变迁中的人——社会系统③城市的生命周期5、唐山市城市设计运行体系模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唐山市城市设计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
前者以具体方案设计为成果,一般都以规模比较小、内容比较具体的空间地段为对象,比如城市高层建筑布局、城市雕塑与标志、城市街道和广场等方案设计;后者则是以政策导引为成果,一般都是规模范围较大的去乃至整座城市为对象,比如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开放空间布局等。
他们彼此通过政策、导引进行引导和控制。
6、中世纪城市设计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一个建筑物的立面通常与左邻右舍都发生关系,作为孤立的实体与周围无关的情况是很少的,城市设计的要素包括:住宅和花园、广场、教堂、公共建筑,以及最重要的街道,中世纪城镇的平面图常常表现为毫无逻辑的迷宫形式7、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提倡人性、人权、人道,反对禁欲主义,蒙昧主义,提倡科学、理性,主张个性解放。
主要特点:体现人文主义理想,早期文艺复兴只是对中世纪城市进行了十分有分寸的、恰到好处的修改,扩建了广场并新建了部分建筑群;16世纪以后巴洛克城市设计:设计有着明确的设计目标和完整的规划体系,是当时几何美学的集中反映,在城市设计中,巴洛克的典型做法就是彻底打破西欧中世纪城市自然、随机的城市格局,代之以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宽阔笔直的大街串起若干个豪华壮阔的城市广场,几条放射性大道通向巨大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高潮8、周代主要的城市设计理论是什么?答:中国商周时期的城市,其设计是按“体国经野”规划体制来进行的,即根据封疆范围,按城的等级规模来规划郊野的土地、人民及各种生产基地,并布置“郊邑”和“鄙邑”,形成一个以城为中心、有国有野的城邦9、秦汉时期城市设计的主要特点?答:秦咸阳都城设计突出体现其帝都的威严与壮丽及集天下财富于一家的观念;汉长安城的设计“览秦制,跨周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加以创新,其城市平面因地形及军事防御的要求曲折有致10、元明清北京城设计的特点?答:元北京城(元大都)设计特点:①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重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②规则的供电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③完善的上、下水道④城市建设宫城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明北京城的特点:①明北京城的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②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③北京城内的街道,基本是元大都的基础④明北京城的商业区市集分布于元大都不同,元大都时商业中心偏北,在鼓楼一带,明时城市向南发展(除鼓楼外),明代行会制度发展,同类商业相对集中⑤北京城的居住区在皇城四周,明代共划37坊⑥城市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饮用水多为挖井取水,下水道系统为明代整修的砖砌宫城,遗迹尚存11、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①对全市山、水、河流、湖泊、海岸、湿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②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农田与城市环境的适宜比例及协调关系③城市传统风貌与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地方特色的发扬④市民在全市范围内活动分布(居住、工作、学习、商务、购物、文化娱乐、保健、旅游、观赏、出行交通、休闲等),以及其间的相互联络⑤全市各类主要公共空间的分布及其网络与层次⑥保证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措施⑦主要建筑群体及天际线的美学要求⑧全市主要景观的分布、保存与完善(城市主次轴线、对景、借景、主要视廊、主要景点、园林绿化、建筑高度分布、建筑风格分布、滨海景观与水边小环境等)12、分区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是什么?答:①主要街区的环境质量与特色的保持和改善②地标建筑的性质与分布③主要道路沿街内容与景观④本分区内与近邻分区相互联通、相互借景的安排⑤本分区内市民的特点与安排,包括步行与机动车及大量人流换乘的安排⑥公园、街道、社区、住宅组团的绿化分布与体系⑦主要城市广场的选址、性质的确定、规模的规定⑧主要建筑群的群体轮廓,体量高度的控制,特色的确定,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等⑨文化、历史、文物特色的保存与利用13、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是什么?答:⑴对片区和近邻的自然环境分析,明确其在分区的作用⑵对片区内有自然保护或历史性保护的保护区划定后,确定其四周的保护带宽度⑶在上述两条的基础上,划定允许建设和禁止建设的界限⑷对片区内已建的人工环境进行分析,从改善环境质量和宜人活动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造和利用的构思方案⑸按人的活动内容,将人的静态与动态活动在公共空间内的分布分别做出安排,包括对水环境的设计,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停留、观赏和进出集散、交通与换乘等提出构思方案⑹公共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包括广场系列、广场自身、通道、换乘空间、园林绿化等的位置和用地外形,同时按人的不同活动划定用地布局⑺公共空间的围合设计,包括主要空间的类型、造型与规模,地形标高的利用,铺装按空间的内容来分布,围合体设计(建筑群、绿化、水面、山体、视觉围合体),空间开口设计等⑻地上、地下空间及与近邻空间的联络与区分,空间引导,主要标志,空间照明,雕塑、喷泉、水池、小品等⑼景观设计,包括主要景观视点的布置,近景与远景设计,地标建筑的数量、位置与高度,建筑群的总体轮廓、景点设计⑽城市文脉设计⑾其它相关专业的专项设计14、芝加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城市空间有何影响?答:芝加哥学派的基本观点:⑴生态或区位⑵集中⑶集中化⑷分散化⑸隔离⑹入侵⑺迁移⑻支配⑼竞争⑽生态社区⑾自然与道德秩序⑿自然区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过程是竞争和共生,自然的经济力量把个人和组织合理地分配在特定位置上,使之各尽其才,各得其所,最终导致最佳的劳动分工和区域分化,使整个城市系统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