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案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是指在药品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情况。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是轻微的,也可能是严重的,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困扰,也会对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案例。
某市一家医院的一名患者因患有高血压,医生开具了一种降压药给患者服用。
然而,服用该药物后不久,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症状。
经过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确认是该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患者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最终康复出院。
这起事件引起了医院和药品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
医院立即展开了内部调查,对医生的开药行为进行了审查,并加强了药品使用的监管措施。
同时,医院还对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以确保患者的康复情况。
而药品生产企业也主动展开了产品质量调查,对该批药品进行了全面召回和检测,以排除安全隐患。
这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案例,反映了药品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医生在开药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避免因个体差异而引发不良反应。
其次,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控和管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外,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反应要及时就医。
通过这起案例,我们不仅要关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本身,更要思考如何预防和应对类似事件的发生。
只有医院、药品生产企业和患者共同努力,才能够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警惕药品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合理用药,遵医嘱服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药品,要及时向医生或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反馈,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药品安全事关每个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关注,共同维护药品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药物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案例分析-”欣弗“事件
P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安徽省有 关部门根据药品管理法和有关法规,对造成 “欣弗”不良事件的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 公司和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一、由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收该 企业2006年6月以来生产已销售“欣弗”药 品的违法所得,并处以2倍罚款;
PART ONE
04 思考与总结
思考与总结
∎ 有关部门重把“出生关”,轻把“监护关” ,重发证,轻管理,是主要原因。如此 ,不少GMP企业生产的药品事实上成了“ 免检产品”,一些企业“按规矩办事”的意 识因此变得麻痹,致使GMP这一原本具 有较强“质量自律”功能的规范,丧失了“ 保安”效能。
∎ “欣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事实证明 ,药品的安全性不在药价高低,而在于生 产者和使用者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流程生产 和使用。“欣弗事件”的警示意义在于: 当我们注意了医药领域销售环节的不正之 风之后,决不能忽略了药品生产者这一药 品安全性的最基础环节。
——以上信息源自新华网2008年对“欣弗”事件的回顾
PART ONE
02 “欣弗”事故原因分析
原因——①
TEXT
∎10月16日上午,安徽省通报了欣弗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并
TEXT
详细描述了“欣弗”事件的过程。
TEXT
TEXT
∎安徽省通报:由于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在生产克林霉
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过程中,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
“欣弗”事件
01 “欣弗”事件概述 02 “欣弗”事故原因分析 03 “欣弗”处理结果 04 思考与总结
PART ONE
01 “欣弗”事件概述
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欣弗注射液
名称: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813 性状: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ae
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ae
CTCAE即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是一个用于评估不良事件严重程度的标准。
它按照MedDRA(医学词典用于研发药品和医疗装置)初级系统器官分类进行分组,每个系统器官分类里,不良事件按照严重程度描述和罗列。
CTCAE将不良事件分为5个等级:
1. 1级:轻度,无症状或轻度症状,仅临床或日常生活活动(ADL)诊断发现,无需治疗。
2. 2级:中度,最小的、局部的或非侵入性的治疗指征,年龄相关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受限,或衣服、使用电话、理财等等自理性日常生活活动受限。
3. 3级:重度或重要医学意义,但不会立即危及生命,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自理性日常生活活动受限。
4. 4级:危及生命,需紧急治疗。
该事件不一定与接受的治疗或产品有关。
5. 5级:死亡。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评价标准可能因药物、治疗或研究目的而有所不同。
如有疑问,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
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药剂量下,药物引起的不良症状或体征。
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是一些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药品使用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阿司匹林过敏反应。
小王因头痛服用了阿司匹林片,结果出现了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
经医生诊断确认为阿司匹林过敏反应。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但也是一种常见的致敏药物。
过敏体质的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应先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案例二,抗生素肝损伤。
小李因感冒服用了抗生素,结果出现了恶心、呕吐、黄疸等肝损伤症状。
经检查发现是抗生素引起了肝功能异常。
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抗菌药物,但长期或过量使用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案例三,非甾体抗炎药胃溃疡。
小张因关节疼痛服用了非甾体抗炎药,结果引发了胃部疼痛、黑便等胃溃疡症状。
经胃镜检查确认为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的胃溃疡。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常用的镇痛消炎药,但长期或大量使用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患者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应避免空腹服用,同时注意保护胃部。
案例四,心脏药物心律失常。
小刘因心脏病服用了心脏药物,结果出现了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症状。
经心电图检查确认为心脏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
心脏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但不同药物对心脏的影响也不同。
患者在使用心脏药物时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情况。
以上案例提醒我们,药品不良反应可能随时发生,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其次,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最后,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应提前进行过敏试验,避免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总之,药品不良反应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谨慎对待,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导致身体健康受损。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了解,做到用药安全、科学、合理。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案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是指在使用药品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将通过一个真实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案例,来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影响和预防措施。
某市某医院的一位患者因患有高血压而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
然而,在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过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确认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这一事件引起了医院和药品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展开了调查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首先,通过调查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是由于医生在开药时未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其他病史,导致了错误的药品选择。
另外,患者自行购买药品时未向药师咨询,也是造成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影响,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对药物治疗产生不信任,影响治疗效果。
同时,对医院和药品监管部门来说,这样的事件也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降低患者对医疗机构和药品的信任度。
为了预防类似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再次发生,医院和药品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医院加强了医生的药品知识培训,提高了医生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其次,医院建立了完善的患者病史记录系统,要求医生在开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其他病史,避免因个体差异导致的不良反应。
同时,医院还加强了对患者的药品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醒患者在用药时要遵医嘱,不要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它不仅关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关系到医院和药品监管部门的声誉和社会信任度。
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深入分析和预防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关注,共同努力提升医疗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健康。
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区别
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区别大致关系图不良事件定义: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不良事件包括可预防的和不可预防的两种。
不良事件包含药品不良事件。
药品不良事件: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 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报应关系。
包括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失误以及药品滥用。
不良反应:(通常泛指药品,此外还有器械)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特征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事件1.药品质量使用的是合格药品;使用的是合格药品和(或)不合格药品。
2.用法用量按正常用法、正常剂量使用;不强调与用法、剂量的关系。
3.反应性质是有害且非期望的反应,不可避免;是不利的临床事件,部分可避免。
4.用药行为排除了意向性和意外性过量用药与用药不当的行为,即不包括药物滥用和治疗错误等;不排除意向性和意外性过量用药与用药不当的行为,包括药物常规使用、滥用、误用、故意使用、药物互相作用等所引起的各种不良后果。
5.因果关系是药物与不良反应有因果关系;是药物与不良事件未必有因果关系。
6.风险责任药物不良反应不属医疗纠纷,不承担赔偿责任;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常规使用药物,且药物与事件有因果关系,不属医疗纠纷;误用、滥用、故意使用、使用不合格药品等的后果因医方导致,属医疗纠纷并承担相应责任。
不良事件药品不良事件其他不良事件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失误等等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定义、鉴定方法和管理制度
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定义、鉴定方法和管理制度1. 引言1.1 概述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是指在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中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或意外事件。
这些事件和反应对于公众健康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准确定义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的鉴定方法和管理制度变得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进行定义并介绍其范围。
接着,将详细探讨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和影响。
然后,将介绍一系列可供选择的鉴定方法,包括追溯性鉴定方法、实验性鉴定方法以及报告申报制度。
最后,将阐述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不良反应管理制度以及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监测的管理制度(如适用)。
最后,文章将总结定义与鉴定方法,并强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管理领域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供关于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定义、鉴定方法和管理制度的详细信息。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各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更好地处理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保障公众健康和临床实践的安全与质量。
2. 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定义:2.1 不良事件的概念和范围:不良事件是指在药品、医疗器械等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危害、伤害或者死亡的任何医疗行为、产品缺陷、监管措施以及使用不当等。
它广泛覆盖了临床试验过程中、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各个环节。
2.2 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不良反应是指在给予药物治疗或者使用医疗器械时,发生的与该药物或者医疗器械相关联的有害反应。
根据严重程度和预期性可将不良反应分为常见(已知)不良反应和罕见(未知)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是已知并且常发生的剂量依赖性有害效果,如肠胃道不适、头晕等;而罕见不良反应则是一些非常少见甚至未曾报道过的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评估其原因和影响。
2.3 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和影响: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对于维护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国内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例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百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
回顾这些历史,可时时提醒我们密切关注药品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使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1. 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2. 磺胺酏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Massengill公司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来生产一种磺胺酏剂,供应该国南方的几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到这一年9~10月间,这些地方忽然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
经调查,由于服用这种磺胺酏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358人,死亡107人。
尸检表明肾脏严重损害,死于尿毒症,究其原因,主要是二甘醇在体内经氧化代谢成草酸致肾损害所致。
3.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6个护理不良事件记录范例
6个护理不良事件记录范例护理不良事件记录是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于改进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以下是一篇,共计900字以上。
护理不良事件记录一:事件描述:患者,男,65岁,因“心悸、气促”入院。
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吸氧、药物治疗等措施。
患者病情稳定后,护士为其进行床边交接班。
在交接班过程中,护士未注意到患者身上的引流管未妥善固定,导致引流管脱落。
后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病情加重,需再次进行紧急处理。
原因分析:1. 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发现引流管脱落的风险。
2. 交接班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导致遗漏。
3. 护理部对护士的培训不足,未能提高护士对引流管脱落的风险意识。
改进措施:1. 加强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
2. 增加护理部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士对引流管脱落等风险的认识。
护理不良事件记录二:事件描述:患者,女,70岁,因“车祸伤”入院。
入院后,给予石膏固定、止痛药物治疗。
患者在翻身过程中,自行将石膏拆掉,导致骨折部位移位。
后果:患者骨折愈合延迟,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患者痛苦。
原因分析:1. 护士对患者翻身时的指导不足,未能告知患者保持石膏固定的重要性。
2. 患者对石膏固定的知识缺乏,未能理解保持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3. 病房环境因素,如石膏不适、疼痛等,导致患者自行拆掉石膏。
改进措施:1. 加强护士对患者的指导,告知患者保持石膏固定的重要性。
2. 提高患者对石膏固定的认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减轻患者不适。
护理不良事件记录三:事件描述:患者,男,50岁,因“急性胰腺炎”入院。
入院后,给予抗炎、止痛药物治疗。
护士在给患者口服药物时,未注意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加重。
后果:患者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
原因分析:1. 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2. 护士对药物知识掌握不足,未能预见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区别
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和不
良反应的区别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区别
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受试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或研究时所发生的,未能预见的医疗事件,但与所用药物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事件可以是症状、体征和试验室异常。
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当一种不良事件经评价,有理由与所研究的药物有关,则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是否与试验用药物有关.
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AdverseEvent),指在任何剂量下发生的难以处理的医疗事件,无论与治疗有无关系。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死亡;
2.危及生命;
3.导致病人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
4.导致永久或严重残疾/功能障碍;
5.导致先天异常/畸胎;、影响工作能力、或、导致先天畸形;
6.其他。
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区别
药品不良事件药品不良事件( ADE ):世界卫生组织将不良事件也定义为不良感受, 就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得任何不幸得医疗卫生事件, 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报应关系、从药物治疗得角度出发, 我们可以得到药品不良事件得定义, 就是指与药物相联系得机体损害。
药品不良事件包括二个要素: 一就是不良事件得发生就是由上市药品引起得, 二就是产生得结果对人体有害。
药品不良事件就是药物治疗过程中得现象,从产生得成因出发, 可对药品不良事件作分类。
药品不良事件包括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失误以及药品滥用、从涉及得部门与人群瞧, 药品不良事件涉及到监管者、生产与研究者、流通商、药师、医生、护士、患者或消费者。
药品标准缺陷药品标准由药品质量标准与药品使用标准组成, 药品质量标准包括《药典》与部颁标准,药品使用标准包括国家药典委员会编著得《临床用药须知》与药品说明书。
技术水平得局限与内容修订得不及时会导致标准缺陷,而药品标准就是药品生产与使用得得指南,按照存在缺陷得标准进行生产与使用药品则会导致不良事件得发生。
药品质量标准缺陷质量标准缺陷会直接导致生产得药品本身具有局限性。
例如治疗咳嗽得复方甘草合剂含有酒石酸锑钾,该成分作药品时,长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会出现较为严重得心脏毒副反应, 故我国取消了该成分药用规格, 但就是, 作为口服复方甘草合剂仍继续使用, 取消了药用规格得酒石酸锑钾成分, 使其质量标准存在着缺陷。
药品使用标准缺陷潘丽华报道了4例药品说明书存在得问题。
有得说明书缺项很多,缺少得项目包括适应证、不良反应、禁忌证等; 有得叙述含糊; 有得英文对照说明书中禁忌项内容缺失; 有得使用方法说明不清楚。
药品质量问题生产企业得不合格药品生产企业出厂得不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得药品,用于临床则会导致药品不良事件得发生。
药品运输与保管中产生得不合格药品药品得流通可以理解为药品生产得延续。
如果说药品生产就是质量产生得过程,那么,药品流通则就是保质得过程。
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区别
药品不良事件药品不良事件( ADE ):世界卫生组织将不良事件也定义为不良感受, 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 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报应关系。
从药物治疗的角度出发, 我们可以得到药品不良事件的定义, 是指与药物相联系的机体损害。
药品不良事件包括二个要素: 一是不良事件的发生是由上市药品引起的, 二是产生的结果对人体有害。
药品不良事件是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现象, 从产生的成因出发, 可对药品不良事件作分类。
药品不良事件包括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失误以及药品滥用。
从涉及的部门和人群看, 药品不良事件涉及到监管者、生产和研究者、流通商、药师、医生、护士、患者或消费者。
成因分析药品标准缺陷药品标准由药品质量标准和药品使用标准组成, 药品质量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标准, 药品使用标准包括国家药典委员会编著的《临床用药须知》和药品说明书。
技术水平的局限和内容修订的不及时会导致标准缺陷, 而药品标准是药品生产和使用的的指南, 按照存在缺陷的标准进行生产和使用药品则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药品质量标准缺陷质量标准缺陷会直接导致生产的药品本身具有局限性。
例如治疗咳嗽的复方甘草合剂含有酒石酸锑钾, 该成分作药品时, 长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脏毒副反应, 故我国取消了该成分药用规格, 但是, 作为口服复方甘草合剂仍继续使用, 取消了药用规格的酒石酸锑钾成分, 使其质量标准存在着缺陷。
药品使用标准缺陷潘丽华报道了4 例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
有的说明书缺项很多, 缺少的项目包括适应证、不良反应、禁忌证等; 有的叙述含糊; 有的英文对照说明书中禁忌项内容缺失; 有的使用方法说明不清楚。
药品质量问题生产企业的不合格药品生产企业出厂的不符合药品质量标准的药品, 用于临床则会导致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
药品运输和保管中产生的不合格药品药品的流通可以理解为药品生产的延续。
药物不良反应8大事件
药物不良反应8大事件随着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显现,政府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成立药品食品安全管理与监督机构,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降低药物的危害。
1.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2001年,通过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发现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可能会引起白血病2. 苯甲醇可能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2002年,发现苯甲醇可能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3. 菌甲素注射液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2006年4月,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ADR监测和报告系统发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使用“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原因是二甘醇的肾毒性。
4. 欣弗事件2006年7月,青海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监测和报告系统发现患者使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后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
原因是安徽华源违反规定生产,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
该事件涉及15个省份,9人死亡,80人出现不良反应。
5.甲氨蝶呤引起神经损伤2007年7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部分白血病患儿,在使用甲氨蝶呤后陆续出现下肢疼痛,乏力,进而行走困难等症状——暂停使用部分批号注射用甲氨蝶呤用于鞘内注射。
6.刺五加注射液致人死亡案例2008年10月6日,云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6名患者使用黑龙江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之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3例死亡。
紧接着,红河州蒙自、泸西两县也相继出现了患者使用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7日,卫生部通知停用该注射液。
湖北累计150人发生不良反应。
全国多地发现不良反应事例。
同年10月,国家相关部门联合通报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部分批号的部分样品有被细菌污染的问题。
7.茵栀黄注射液严重过敏反应2008年10月19日上午,卫生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因使用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批号为071001)后,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出生9天的新生儿于10月11日死亡。
近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近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近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事件案例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良反应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中药的信任和使用。
以下是近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一些案例:1. 2016年,某种含有砒霜成分的中药制剂被发现在市场上销售,砒霜是一种剧毒物质,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2. 2018年,有报道称某种中药注射液在使用过程中引发了严重过敏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皮疹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3. 2019年,一些中药饮片被检测出含有重金属超标的情况,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4. 2020年,某些中药保健品被检测出含有禁用药物成分,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问题和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这些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药安全性和监管的关注。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一些中药制剂中可能存在掺假或掺杂的情况,导致药品质量不达标。
其次,一些中药成分具有毒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超量使用,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另外,中药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科学验证,导致患者在使用中药时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面对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中药生产流程的监管,确保中药质量安全。
加强对中药临床应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报告不良反应事件。
提倡合理使用中药,避免滥用或超量使用中药。
加强中药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中药安全的认识。
总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要对中药保持警惕,加强监管和科学管理,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
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目的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促进人们合理用药。
方法将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运用数学原理分别对来源、类型、分类、人群、药物分布、品种频次、处理结果以及相关性等进行统计处理,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及合理用药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不良事件住院多于门诊;报告类型以一般为主(75.60%);分类以皮肤反应为主(30.95%);老年(45.24%)较其他年龄段多;抗菌药物占首位(27.98%);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频次最高(12次);不良事件结果均为痊愈。
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使用的多少成正相关,合理用药能够有效减少与控制用药风险。
标签: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用药[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events,and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Methods reporte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o events,the use of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respectively on source,taxonomy,the crowd,the drug distribution,frequency of varieties,results and correlations for statistical processing,according to and rational use of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drugs,evaluation and analysis. Results adverse events in hospital more than out-patient;report to general based (75.60%);classification to skin reaction (30.95%);elderly (45.24%)than the other age group;antibacterial drugs account for the first (27.98%);of 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frequency was the highest (12 times);adverse events results all of the cases were cured. Conclusion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drug use,rational use of drug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and control the risk of drug use.[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Analysis;Rational drug use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区别
药品不良事件药品不良事件(ADE ):世界卫生组织将不良事件也定义为不良感受, 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 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报应关系。
从药物治疗的角度出发, 我们可以得到药品不良事件的定义, 是指与药物相联系的机体损害。
药品不良事件包括二个要素: 一是不良事件的发生是由上市药品引起的, 二是产生的结果对人体有害。
药品不良事件是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现象, 从产生的成因出发, 可对药品不良事件作分类。
药品不良事件包括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失误以及药品滥用。
从涉及的部门和人群看, 药品不良事件涉及到监管者、生产和研究者、流通商、药师、医生、护士、患者或消费者。
成因分析药品标准缺陷药品标准由药品质量标准和药品使用标准组成, 药品质量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标准, 药品使用标准包括国家药典委员会编著的《临床用药须知》和药品说明书。
技术水平的局限和内容修订的不及时会导致标准缺陷, 而药品标准是药品生产和使用的的指南, 按照存在缺陷的标准进行生产和使用药品则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药品质量标准缺陷质量标准缺陷会直接导致生产的药品本身具有局限性。
例如治疗咳嗽的复方甘草合剂含有酒石酸锑钾, 该成分作药品时, 长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脏毒副反应, 故我国取消了该成分药用规格, 但是, 作为口服复方甘草合剂仍继续使用, 取消了药用规格的酒石酸锑钾成分, 使其质量标准存在着缺陷。
药品使用标准缺陷潘丽华报道了4 例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
有的说明书缺项很多, 缺少的项目包括适应证、不良反应、禁忌证等; 有的叙述含糊; 有的英文对照说明书中禁忌项内容缺失; 有的使用方法说明不清楚。
药品质量问题生产企业的不合格药品生产企业出厂的不符合药品质量标准的药品, 用于临床则会导致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
药品运输和保管中产生的不合格药品药品的流通可以理解为药品生产的延续。
如果说药品生产是质量产生的过程, 那么, 药品流通则是保质的过程。
医疗不良反应事件分级及处理流程
医疗不良反应事件分级及处理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品的使用范围和数量也越来越广泛。
一些经典不良反应事件
一、黑龙江齐齐哈尔药业的“齐二药”事件,是我们制药界典型的案例!该药厂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漏洞。
在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工业用二甘醇,导致多名患者死亡!震惊全国!那么为什么使用了二甘醇呢?事实上,此药的辅料是丙二醇,物控部门在采购的时候,为了图便宜,就买了私人倒卖的丙二醇。
注意,此丙二醇非药用丙二醇,而是工业用的二甘醇,两者的分子式一样!但即使是这样,这个二甘醇也不会被投料。
这就出现第二个更严重的问题了。
药厂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来检测物料,绝不会出现差错。
但是质检部并没有检测,直接发合格报告单,导致二甘醇被投入使用,导致了悲剧!二、四环素牙四环素牙是由于牙齿发育阶段,牙齿表面釉质受到四环素药物的损害造成的,属于不可逆的损坏,因此四环素牙只能修复和改善,而无法完全复原。
由于四环素牙的牙质通常较脆,重度四环素牙通常会造成牙齿表面矿化而发黑或发灰,牙齿表面暗哑无光泽,由于保护牙本质的釉质受损,很容易出现牙齿脆化和牙本质过敏的症状。
三、沙立度胺引起的反应停事件背景:1959年,德国各地出生过手脚异常的畸形婴儿。
科学家对这种怪胎进行了调查,于1961年发表了“畸形的原因是催眠剂反应停”,使人们大为震惊。
反应停是怀孕的母亲为治疗阻止女性怀孕早期的呕吐服用的一种药物,它就是造成畸形婴儿的原因。
在怀孕一二个月之间,服用了反应停的母亲便生出这样的畸形儿。
这种婴儿手脚比正常人短,甚至根本没有手脚。
截至1963年在世界各地,如美国、荷兰和日本等国,由于服用该药物而诞生了12000多名这种形状如海豹一样的可怜的婴儿。
经过调查证实,母亲从停止月经算起,34~54天之内,服用此药后,迟早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
基因上的生命密码在正常情况下,手脚的长度,以用5个手指等等都应当按照指令有规律地形成。
可是反应停药物能使这种指令在某一部位受到障碍,其结果就产生畸形儿。
沙立度胺最早由德国的一家制药厂开发, 1957年首次被用作处方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8大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随着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显现,政府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成立药品食品安全管理与监督机构,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降低药物的危害。
1.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
2001年,通过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发现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可能会引起白血病
2. 苯甲醇可能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
2002年,发现苯甲醇可能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
3. 菌甲素注射液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2006年4月,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ADR监测和报告系统发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使用“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原因是二甘醇的肾毒性。
4. 欣弗事件
2006年7月,青海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监测和报告系统发现患者使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后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
原因是安徽华源违反规定生产,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
该事件涉及15个省份,9人死亡,80人出现不良反应。
5.甲氨蝶呤引起神经损伤
2007年7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部分白血病患儿,在使用甲氨蝶呤后陆续出现下肢疼痛,乏力,进而行走困难等症状——暂停使用部分批号注射用甲氨蝶呤用于鞘内注射。
6.刺五加注射液致人死亡案例
2008年10月6日,云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6名患者使用黑龙江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之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3例死亡。
紧接着,红河州蒙自、泸西两县也相继出现了患者使用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7日,卫生部通知停用该注射液。
湖北累计150人发生不良反应。
全国多地发现不良反应事例。
同年10月,国家相关部门联合通报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部分批号的部分样品有被细菌污染的问题。
7.茵栀黄注射液严重过敏反应
2008年10月19日上午,卫生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因使用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批号为071001)后,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出生9天的新生儿于10月11日死亡。
卫生部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该批号茵栀黄注射液的临床使用。
8.流感疫苗事件
据《京华时报》报道:“一婴儿接种流感疫苗后死亡”,2008年10月22日,云南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向相关部门报告,山东省聊城市一名四个半月的婴儿接种该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0709005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后,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死亡。
疫苗引起的不良事件暴光不断增加,如山西疫苗事件、江苏延申生物狂犬病疫苗事件等,其原因分析比药物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