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韶关市始兴县城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创建教育强镇建设幸福红草——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doc
![创建教育强镇建设幸福红草——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121b81c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8.png)
创建教育强镇建设幸福红草——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doc创建教育强镇建设幸福红草——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汕尾市城区红草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五年五月三十一日创建教育强镇建设幸福红草——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创建省教育强镇,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有力手段。
汕尾红草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全面改善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充分利用自身各种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事业,不断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全镇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基本情况红草镇位于广东省汕尾市城区北部,距市区中心约11公里,东接城区东涌镇,香洲街道,西靠长沙湾,北与海丰县陶河镇接壤,南临城区马宫街道,是城区的政治、经济、交通、商贸、农业中心镇。
全镇总面积69.73平方公里,海岸线13.6公里。
2014年总户数8455户,总人口39124人,其中外来人口4456人;从业人数23636人,其中外来从业人员4209人。
下辖14个村和1个社区。
红草镇依山傍海,气候温和,是汕尾市城区的工农业大镇。
近年来,我镇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将交通方便,丘陵台地面积比较充裕的埔边村周边区域规划总面积为1.09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至现全镇有企业692家,其中个体590家,法人102家,主要生产、销售电子元件、电机、汽车、食品加工等高技术产品,年创税3000多万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机械类及汽车销售已成为我镇主要产业支柱。
埔边工业区年均从业人员达到6000多人,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达2800元,2014年其中电子机械类相关企业年产值达到38.70亿元,约占全镇工业产值53.2%。
2014年红草镇被认定为广东省技术创新电子机械专业镇。
另外,红草工业园区已获得有关部门批准认定为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始兴县:教育创强新跨越
![始兴县:教育创强新跨越](https://img.taocdn.com/s3/m/1c233db151e79b8968022678.png)
始兴县:教育创强新跨越作者:黄日暖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3年第05期近年来,始兴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教育创强”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校安工程建设”“规范化学校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 等重点工程,全面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打造“广东省教育强县”。
目前,该县已有马市、顿岗、城南、澄江、司前、罗坝、沈所7个镇成功创建成“广东省教育强镇”,占全县教育创强乡镇总数的77.78%,并于2012年12月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县督导验收,实现了教育发展新跨越。
2013年2月,韶关市始兴县被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县”称号。
教育优先发展始兴县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教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优先谋划,教育投入在公共服务中得到优先保证,教育需求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得到优先考虑。
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出台了《始兴县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的决定》和《始兴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实施方案》两个纲领性文件。
建立起四套班子成员、县直单位联系挂钩学校开展创强工作的制度,将创强工作纳入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形成了“党委统揽、政府负责、教育牵头、乡镇主创、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强有力教育创强机制。
该县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坚持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办法,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改善办学条件。
近三年来,该县用于教育的经费4.37亿元,达到了教育经费“两个提高、三个增长”的要求。
全县创强投入累计1.84亿元,确保创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三年来,社会各界捐资助学2046.54万元,为创建教育强县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创新发展一是城乡联动,力促教育均衡。
三年来共选派130多名优秀年青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使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韶关市南雄市邓坊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韶关市南雄市邓坊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https://img.taocdn.com/s3/m/775cfb9a50e2524de5187e87.png)
韶关市南雄市邓坊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韶关市南雄市邓坊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三年八月十二日目录一、基本情况二、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一)党政高度重视,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1、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2、积极部署,大力宣传。
3、保障经费,确保增长。
4、尊师重教,捐资兴学。
(二)整合教育资源,确保均衡教育1、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创建规范化学校,提升办学综合实力。
3、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狠抓制度建设。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3、以人为本,尊师重教。
(四)打造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以生为本,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2、以生为本,大兴教育科研之风。
3、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4、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稳步推进全民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1、夯实基础教育,巩固“普九”成果。
2、发展幼儿教育,奠定“义教”基础。
3、加强成人教育,培养技术人才。
4、推进社区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三、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四、自评结果重教兴学谋强镇开拓创新促发展——南雄市邓坊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教育兴,人才兴。
人才兴,社会兴。
邓坊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全面提高我镇教育综合实力,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发展新高潮。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创强”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形成了优先发展教育、争创教育强镇的共识和合力。
一、基本情况邓坊镇地处粤北山区,位于南雄市西北部,东邻油山、黄坑,南通湖口,西接珠玑、梅岭,北望江西大余。
镇政府距县城雄州26公里,国道G323擦边而过,县道雄邓线、黄邓线、梅邓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邓坊属典型半山区丘陵地带,最高海拔850米。
辖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105个村民小组,人口15538人,其中农业人口14426人,总面积118.9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88.4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2.51万亩,耕地面积1.86万亩,自古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秉承了客家人诗书传家、崇文重教优良传统。
广东省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办法
![广东省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b7236ac281e53a5902ff5b.png)
广东省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步伐,根据《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强县(市、区)、强市的督导验收、复评适用本办法。
具有教育管理职能的非建制县级区、镇级农场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强县(市、区)、强市的督导验收工作在广东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条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强县(市、区)、强市的创建,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基础,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前提,遵循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软硬件并重、以质图强的原则。
第二章申报条件和达标要求第五条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强县(市、区)、强市需分别具备下列前提条件。
申报教育强镇(乡、街道):(一)辖区内中小学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调整按时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中公办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民办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60%以上(强镇复评时达100%)。
1页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含民办中小学校,下同),包括教学点、非完全小学、完全小学、初级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有1所以上公办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
(三)按要求设置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教室。
(四)教育重点工作按要求推进。
申报教育强县(市、区):(一)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督导评估或达到省级督导评估标准。
(二)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中公办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民办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60%以上(强县复评时达100%)。
(三)教育强镇覆盖率达到100%或教育强镇覆盖率达到80%以上并承诺2年内达到100%。
(四)近三年实现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逐年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逐年增长。
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
![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5c1fd6b14e852458fb5795.png)
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申报单位:申报时间:申报称号: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制2007年3月说明一、《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以下简称《验收方案》),是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制定的。
二、本《验收方案》既是镇、乡申报教育强镇验收的申报书,也是年终工作自评报告书。
本方案共包括六部分:一是指标体系(含加分);二是自评报告;三是统计表;四是县(区)、市教育局和县(区)、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意见;五是验收组意见;六是省教育厅和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意见。
其中自评报告独立成篇。
三、教育强镇(乡)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符合验收指标体系中的必达标准;(2)总分(含加分)达到450分以上(即达到满分500分的90%以上)。
四、关于指标体系一些概念的说明和界定。
(1)在指标中标有“★”符号者为必达标准。
(2)本指标体系也适用于与乡镇同级并具有管理教育工作职能的街道办事处。
(3)验收标准中有多个要素的一般以“分号”划分,每个要素的分值均在“评分操作方法”中作了规定,不达标的要素按照其分值扣分。
(4)验收标准中除有规定年限外,其余主要看当年,参考前两年。
(5)城市征收“三税”,系指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
(6)“教师学历合格率”(第15条),在计算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时,可包括取得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学历证书、取得相应专业合格证书和在1986年底前教龄满20年现已评聘了教师职务的教师。
(7)指标第14条的计算公式为:学年初小学适龄人口在校学生数①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学年初小学适龄人口总数初中阶段在校学生数②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13-15周岁人口总数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③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16-18周岁人口总数入学率按正常儿童、少年或残疾儿童、少年分项统计。
正常儿童、少年在校学生数系指在小学、初中上学、已毕业或在更高一级学校上学的学生数。
创建教育强镇复评目录答辩
![创建教育强镇复评目录答辩](https://img.taocdn.com/s3/m/bed3fb0d0b4c2e3f56276302.png)
(三 1.3.1按照省标准配齐配足幼儿园、中小 ) 学教师;6个班以上的非完全小学、教学 1-3-1-2 沙扒镇中小学师生比统计表及教师名册
一 师 点按照小学编制标准配备教师,6个班以
资 下的非完全小学、教学点班均教师不少
政 队 于1人;无代课教师。 府伍
9
责建 任设
第3页
(13
分)
(三 1.3.1按照省标准配齐配足幼儿园、中小
1-1-1-2 1-1-1-3
近三年沙扒镇、渔、村(居)主管教育 领导分工、年度考核相关资料
近三年沙扒镇党工委、办事处研究解决 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的决议、会议
氛围。
记录及有关资料
1-1-1-4
近三年沙扒镇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文件及 相关活动资料
1
近三年沙扒镇教育经费投入、强镇经费
1-1-2-1 和教育现代化资金投入统计表及相关资
1-3-2-1
沙扒镇中小学教师任科情况一览表及专 任教师名册
术以及小学英语、科学等学科教师满足课程开
设要求;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持证率达到 80%,且逐年提高比例。
1-3-2-2
近三年沙扒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持证情 况统计表及资格证复印件
2.4.1义务教育学校不设重点校和重点班 。
上级有关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相关 2-4-1-1 文件及各校义务教育规范办学行为自查
近三年沙扒镇各校扶贫助学情况相关资 料
近三年沙扒镇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名册
1-1-4-5 近三年沙扒镇留守儿童统计表
2 沙扒镇有关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相 1-1-5-1 关的文件有关措施制度、责任书及防流 控辍工作总结
1.1.5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 辍学;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无违法招用应当 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现象。
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档案2.4.6-①-2 ×× 初级中学师德标兵评选方案
![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档案2.4.6-①-2 ×× 初级中学师德标兵评选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c42c6c763231126edb116b.png)
××××初级中学“十佳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方案(20××稿)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弘扬崇高的师德风范,激励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学校决定组织开展“十佳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及表彰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依据,通过“十佳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传承“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师德风范,引领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评选原则(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坚持教书育人,以德为先,以教为本。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四)坚持评选标准,确保质量,宁缺毋滥。
三、评选范围及名额(一)在编在岗公办教师均可参加评选。
(二)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十佳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及表彰活动,每届十佳师德先进个人的名额10名。
四、评选条件(一)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二)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积极、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熟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治学严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效果优良。
(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将德育渗透到专业和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五)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具有丰富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经验,所带班级班风良好,班集体建设成绩突出。
(六)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师生中威信较高;不做有偿家教,不在外私自兼职,不给学生乱定资料乱收费。
(七)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从事教育教学期间,至少有1学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称号或年度考核优秀个人;2.近五年未发生过教育教学事故。
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
![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4a1688a45177232e60a247.png)
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粤教督〔2012〕22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现将《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反映。
广东省教育厅2012年7月31日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3 —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申报单位: .申报时间:年月日申报:初评()复评()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制2012年7月— 4 —说明一、《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以下简称《验收方案》),是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教育政策、法规以及《广东省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办法》(试行)制定的。
二、本《验收方案》既是申报教育强镇(乡、街道)(以下简称教育强镇)验收、复评的申报书,也可以作为年终工作自评报告书。
三、本《验收方案》包括六部分:(一)督导验收指标体系;(二)总评分统计表;(三)自评报告;(四)县、市审核推荐意见;(五)督导验收情况记录;(六)省教育督导室和省教育厅意见。
其中自评报告独立成篇。
— 5 —四、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满分为100分。
得分80分以上、且必达指标(用黑体字标示)全部达标,为通过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得分90分以上,且必达指标全部达标,为通过教育强镇复评验收。
五、督导验收指标体系评分具体操作请看《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指标评分操作说明》。
六、本《验收方案》和《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指标评分操作说明》中的“高于”、“大于”均含本数。
“逐年提高”是指近3年连续每年比上年有所提高。
《督导验收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由若干个要素构成,两个要素以上的,一般用“;”隔开。
(一)督导验收指标体系— 6 —— 7 —(二)总评分统计表— 8 —— 9 —(四)县、市审核推荐意见— 12 —(五)督导验收情况记录— 13 —(六)省教育督导室和省教育厅意见— 14 —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指标评分操作说明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共有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 27个三级指标。
小学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
![小学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a34768b84ae45c3b358cb9.png)
小学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永安镇总面积80平方公里,辖管2个居民委员会和16个村委会,总人口31069万多人.2804。
全镇共有小学9所,在校小学学生1711人,小学教师112人。
永安镇委、镇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主动承担教育责任,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目标任务为促进永安镇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现计划通过增加投入,调整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措施,力争达到省教育强镇标准,并在2010年12月底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三、主要工作任务(一)硬件方面1、改建校舍。
中心小学把原来的教师宿舍北楼改建成一幢四层16个室约1100平方米的幼儿园教学综合楼;教师宿舍南楼改建成一幢四层约1800平方米的教师学生混合宿舍楼;现教学楼改建成一幢四层24个室约20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
新村小学修建一幢二层8个室约600平方米的幼儿园教学楼,一幢二层的教师工作间及学生饭堂。
2、校园环境方面。
中心小学改造学校正门的花基,扩宽学校的门口,便于外来车辆、校车的来往及停放。
修建改造运动场。
改造中心小学的运动场,建成200米环形跑道的塑胶运动场。
3、创建一个音乐室和舞蹈室。
4、增添常规教学设备设施。
根据《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和《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方案》等标准,查漏补缺,需增添常规教学设施设备及教育信息化仪器,具体配备情况见《永安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配备教学设备设施规划》。
以上资金共需约700万元(二)布局调整1、按照省学校布局调整的有关文件要求,在1公里距离内不得办两所学校。
因此,拟把永安四股小学、永安江溪小学、永安四联小学撤并到永安中心小学;永安岐洲小学、永安长涌小学撤并到永安新村小学。
2、完成学校布局调整后,全镇有中心小学、新村小学、甫草小学、贝水小学4所;幼儿园有永安镇中心幼儿园及永安镇幼儿园2所。
桂岭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
![桂岭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https://img.taocdn.com/s3/m/0f357155e87101f69e3195c6.png)
桂岭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自评报告桂岭镇于2012年10月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并于2013年3月顺利通过初评验收。
四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机制和科教兴镇的方略,紧紧围绕科学规划,教育优先→夯实基础,重点“补短”→思路清晰,完善提升→内涵发展,特色建设这一主线,全方位谋划、攻坚克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夯实创强基础,推动了全镇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为迎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我们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查验收方案》,认真进行了自评,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概况桂岭镇是广东省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西北方向的一个山区农业镇,总面积31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73517人。
桂馥岭秀,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人文环境积淀厚重,这里有红色革命老区客洞村、潮汕著名古刹双峰古寺及动人美丽的石母娘娘传说。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打造“科教兴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现全镇有公办中小学校10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独立初中1所、完全小学8所,小学教学点9个;另有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1所和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
全镇现在校中小学生5859人,其中高中生1062人,初中生1489人,小学生3308人;全镇中小学校现有教职员工477人,其中中学248人,小学部229人,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有专兼职教职员工13人。
现有幼儿园10所,小学附设幼儿班9个,在园幼儿1515人,教职工156人。
全镇幼儿园规范化率达到80%,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逐年提高,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00%全覆盖,“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100%全覆盖。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科学规划,教育优先桂岭镇历届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纳入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府办[2005]27号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府办[2005]27号](https://img.taocdn.com/s3/m/b1717f2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9.png)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府办[2005]27号)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有关单位:《中山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四月十五日中山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方案根据《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精神,市委、市政府决定2005年下半年向省人民政府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
为确保2005年底顺利通过省政府的督导验收,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标准(试行)》为依据,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整体规划、周密部署,攻坚破难、扎实推进,确保我市2005年底建成省教育强市。
二、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根据《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标准(试行)》所列指标,结合我市实际,着力抓好以下16项工作:(一)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订并实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完善主管教育领导及党政主要领导发展教育的岗位职责,并纳入年度政绩考核内容;确保连续两年镇(区)党政主要领导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优秀率达80%。
(二)完善财政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的体制,教师福利待遇不低于本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水平,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
(三)落实一费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统筹安排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近三年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2.5%,及时划拨公用经费,没有出现克扣、挪用、错位使用教育经费现象,督促镇区严格按省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将学杂费全额返还学校,保证中小学正常运作。
韶关市浈江区十里亭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韶关市浈江区十里亭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d040909647d27284b7351ab.png)
韶关市浈江区十里亭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全力争创教育强镇全面促进教育发展韶关市浈江区十里亭镇人民政府2013年9月目录一、基本情况··1二、创建做法及成效··3(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合力创建教育强镇··3 (二)整合资源,统筹安排,促进教育均衡发展··4 (三)强化管理,创新机制,提升教育整体素质··7 (四)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0 (五)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构建全民教育体系·14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17四、自评结果··18全力争创教育强镇全面促进教育发展——韶关市浈江区十里亭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多年来,十里亭镇党委、政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克服重重困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学校管理趋于规范、民主、科学,教育质量稳中有升;为农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全民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现将十里亭镇教育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十里亭镇位于韶关市北郊十里亭,北与犁市镇五四新村相接,东与长坝交界,面临浈、武两江。
全镇行政面积5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5公顷。
辖有靖村、金凤坪、五里亭、良村、腊石、湾头6个村民委员会共49个村民小组,和黄岗、十里亭、五里亭、碧桂园西区、碧桂园东区5个居民委员会,全镇总人口3.8万人。
十里亭镇自2004年6月随北江区划归浈江区管辖后,紧紧抓住机遇,乘浈江城区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先进经验,大力创建有十里亭特色的“山水名镇”、“科技兴农大镇”,努力开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全镇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发展,2012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387万元,同比增长15%;全镇非税收入285.9万元,同比增长50%;全镇农业总收入12721万元,同比增长12%;农村人均收入9590.6元,同比增长9%。
韶关市翁源县坝仔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说明.doc
![韶关市翁源县坝仔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说明.doc](https://img.taocdn.com/s3/m/912cc057b84ae45c3b358c76.png)
韶关市翁源县坝仔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
评
说
明
翁源县坝仔镇人民政府
2015年9月
关于翁源县坝仔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资料的编码说明
序号说明:“1.2.3-04”:第一个数字表示一级指标序号,第二个数字表示二级指标序号,第三个数字表示三级指标序号;第四个数字“-04”表示佐证资料序号;如:1.1.1-01:表示“一、政府责任”中的第一个二级指标“(一)规划与机制”的第一个三级指标的第一份佐证资料:创建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如此类推。
翁源县坝仔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指标自查评分说明。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授予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等8个镇(街道)广东省教育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授予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等8个镇(街道)广东省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8ba9662cf84b9d528ea7ace.png)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授予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等8个镇(街道)
广东省教育强镇称号的决定
【法规类别】教育督导
【发文字号】粤教督[2015]31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5.05.27
【实施日期】2015.05.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授予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等8个镇(街道)广东省教育强镇称号的决
定
(粤教督〔2015〕31号)
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根据《广东省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办法(试行)》(粤教督〔2012〕15号),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验收并公示,决定授予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韶关市始兴县城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始兴县城南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十月巧借创强东风给力城南教育中共始兴县城南镇委员会始兴县城南镇人民政府2011年7月目录一、基本情况二、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党政高度重视,优先发展教育。
(二)扎实推进“创强”,发动全民参与。
(三)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1、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2、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设备设施。
(四)履行政府职责,推进教育发展。
1、落实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
2、坚持“防流控辍”,巩固“普九”成果。
3、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营造良好氛围,建立激励机制。
2、抓好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3、实施名师工程,着力人才培养。
(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1、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2、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七)协调各类教育,促进和谐发展。
1、规范办园行为,发展幼儿教育。
2、办好成人学校,提高农民素质。
3、完善社区设施,建设和谐家园。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四、自评结果巧借创强东风给力城南教育——始兴县城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城南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以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举全镇之力,积极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使全镇的教育走上了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体系,对我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作如下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城南镇位于始兴县中部,与县城只一河之隔,因在县城之南,故名城南。
东部与北部分别与顿岗镇、太平镇隔河相望,南与深渡水接壤,西与沈所镇相连。
墨江河从东往西流经城南镇东西全境,经墨江桥与国道323线连接。
全镇总面积53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8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044户,总人口20114人,其中农业人口17054人。
境内居住人口主要有汉、瑶两族,其中以汉族居多,瑶族主要分布在城南胆源村辖区内。
中部和东、西、北部一马平川,属墨江中下游平原,是始兴县的主要粮产区。
南部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主要有樟、枫、楠、酸枣、毛竹等,经济林有油茶、油桐、柑桔、茶叶、杨梅、青梅、沙梨、李子等,林木面积约为3.72万亩,耕地面积约为1.35万亩。
目前,城南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2所,教学点1个,在职中小学教师117人,在校中小学生1479人(其中小学生906人,中学生573人),幼儿园2所,混龄班3个,在园(班)幼儿487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
其中城南中学、城南衍屏中心小学和罗所镇明小学是韶关市“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韶关市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城南镇紧紧围绕“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业活镇、科技兴镇、平安立镇”的发展思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近年来,我镇获得了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省平安建设“先进镇(街道)”、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称号,韶关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2007年度“韶关市优秀基层团委”称号、2008年度“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09年度全市敬老院建设管理“先进单位”等各种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党政高度重视,优先发展教育。
我镇党政班子秉承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重视教育发展,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科教兴镇”和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加强对教育的领导,切实把发展教育作为社会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始终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我镇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教育管理责任制,建立了在镇委书记、镇长的领导下,由一名副镇长分管,一名文教助理协管,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管理的教育管理模式。
我镇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能,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
镇主要领导每年都主持召开两次以上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重点研究教育经费投入、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规范化建设、学生安全、学校食品安全等问题,出台了《城南镇关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城南镇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实施方案》、《城南镇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
二是建立了镇主要领导与中小学校挂钩联系制度。
镇主要领导每人挂钩一所学校。
书记、镇长、分管教育的领导经常深入各学校调研,现场办公,及时为学校排忧解难。
同时我镇把抓好教育工作列入镇主要领导的工作职责,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扎实推进“创强”,发动全民参与。
我县召开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动员大会后,我镇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决定举全镇之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接着召开了城南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动员大会。
镇领导班子成员还深入各村(居委)和学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城南镇掀起了创建教育强镇的热潮。
我镇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创强”工作,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张相高任组长,张国华镇长任常务副组长,朱丽珍副镇长和中小学校长任副组长。
三位镇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经常深入学校调研和现场办公,着力解决学校在“创强”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创建教育强镇,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我们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发放“致城南镇群众一封信”、各村设置创强宣传拦、悬挂创强横额、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科技兴镇,教育领先”、“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等先进理念深入民心,从而形成了全民办教育,全社会踊跃捐资办学的局面。
如城南籍爱心人士钟志明牵线的香港老板郑德星先生捐资10多万元,兴建了城南中学学生自行车雨棚、乒乓球场,捐赠3台电脑、100套学生桌椅和一批体育设备。
几年来,我镇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特别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心和帮助,同时,镇主要领导还多次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发达地区发动乡贤、老板捐资助学,共筹集资金150万元,全部投入在我镇的教育事业中。
(三)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1、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科学整合教育资源,是我镇教育创强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镇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多次深入各村小学调研,在此基础上,召开了乡贤、村干部及学生家长座谈会,宣传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意义。
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的原则,全力完成了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我镇原有7所小学,布局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功能场室欠缺,设备设施落后,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我镇对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学校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先后撤并了周前小学、胆源小学、杨公岭小学、东南小学等4所“麻雀”学校,只保留了2所完全小学和1个分教点,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2、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设备设施。
学校布局调整任务完成以后,我们对保留的中小学校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标准进行建设。
近几年,我镇先后投入资金79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及完善设备设施。
其中投入150万元,新建了城南中学学生食堂宿舍楼和厨房、冲凉房,投入30万元进行了广场改造和校道硬化,投入60万元进行教学楼、办公楼的穿衣戴帽工程;城南衍屏中心小学于2003年9月迁入新校舍,投入40多万元建设运动场、篮球场;投入94万多元新建衍屏教学楼,投入84万多元兴建科学楼,投入92万多元新建学生宿舍楼;投入212多万元兴建了罗所镇明小学;投入90多万元兴建城南镇中心幼儿园;投入150多万元购置130台计算机、22个电教平台、2个校园网,充实图书和教学仪器;投入20多万元用于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履行政府职责,推进教育发展。
城南是农业专业镇,第二、第三产业不发达,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镇、村两级集体经济收入比较低,处于保稳定、保运作的状态。
面对困难,我们迎难而上,积极履行政府职责,调整财政开支结构、拓宽经费来源,千方百计加大教育财政投入,提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依法“防流控辍”,巩固“普九”成果,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落实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
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基础上,镇财政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2008年至2010年,我镇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77.1万元、91.7万元、93.6万元,年均增长率达10.49%;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437.93万元、489.77万元、510.44万元,年均增长5.92%。
生均教育事业经费逐年增长:2008年至2010年,中学生生均教育事业经费分别为3233元、3654元、3661元;小学生生均教育事业经费依次为3255元、3698元、4294元。
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8年至2010年,中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514元、520元、551元,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依次为690元、743元、788元,达到了“三个增长”的要求。
教师月收入实现“两相当”、年均收入逐年增长:2008年至2010年,中学教师年均收入依次为20293.2元、21605.8元、23419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9%、6.48%、8.39%。
教师医疗福利、住房公积金等各项社会保险待遇逐一落实并实现逐年增长。
2、坚持“防流控辍”,巩固“普九”成果。
近年来,为提高我镇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创建教育强镇步伐,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做好“防流控辍”工作。
一是强化政府行为,制订了《城南镇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实施方案》。
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如宣传栏、镇村干部会议、学生家长会、校会、班会等,宣传《义务教育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送子女上学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敬业爱岗,用爱心吸引学生。
四是引导教师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的思想,努力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防止后进生辍学。
五是建立“留守生”管理机制。
六是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吸引力,以良好环境吸引学生就读。
如完善运动场、膳堂,为中小学校购置电脑、充实图书和各种教学仪器等。
七是建立扶贫助学机制,确保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如城南中学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资助了482人次家庭贫困的学生,城南镇中心小学资助了879人次家庭贫困的学生。
八是对辍学或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及时做好动员返校等工作。
九是开展帮教活动,如成立帮教小组,对学习困难、基础较差的学生开展帮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