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机电专业管理制度

机电专业管理制度

机电专业管理制度一、总则1.1机电专业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机电专业的学习、教学和管理工作,实现机电专业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1.2机电专业管理制度适用于全体机电专业学生和相关教师。

1.3机电专业管理制度由机电专业教学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并报学院批准。

1.4机电专业管理制度的执行主体是机电专业教学管理委员会。

二、学习要求2.1机电专业学生应按时参加教学活动,认真听讲,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2.2机电专业学生应按规定课程安排进行学习,每学期至少修读18个学分,确保学习进度。

2.3机电专业学生应按要求完成实验、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并及时提交相关报告。

2.4机电专业学生应按照学院规定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合格方可顺利进入下一个学期。

三、教学管理3.1机电专业教师应有教学责任心,积极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3.2机电专业教师应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按时发布教学内容和作业要求。

3.3机电专业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4机电专业教师应按照学校规定参加教学培训和教学竞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实验室管理4.1机电专业实验室应根据教学需要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4.2机电专业实验室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维护设备,制定使用规定,并保证实验环境的安全。

4.3机电专业学生使用实验室设备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并按规定使用和保管设备,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4.4机电专业学生进行实验时应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严禁做与实验无关的行为,如打闹、抢夺实验设备等。

五、管理流程5.1机电专业教学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机电专业的教学和管理问题。

5.2机电专业教学管理委员会应建立健全机电专业学生档案和教师档案,确保学生和教师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归档。

5.3机电专业学生应定期进行学业评估,评价和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向辅导员和教师反馈问题和困惑。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申报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申报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

附件: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申报书申报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单位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推荐省份浙江省填表日期2019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9年4月制填写要求•一、申报学校须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并对内容真实性负责,封面加盖学校公章。

•二、申报表中标“*”部分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中自动提取,不需学校填报。

•三、申报表中有关资金的数据口径按自然年度统计。

•四、申报表中,表1-4基本条件要求的各项指标截止时间为2019年2月28日;“近五年”指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

•五、申报表中不得插入图表,如需图表可注明“详见建设方案第xx页图xx或表xx”。

•六、申报书须通过“双高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打印,单独成册。

内容真实性责任声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申报书》《建设方案》及相关佐证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特此声明。

单位名称(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名):年月日一、学校申报表1.学校基本情况企业2.建设方案综述2-1 学校办学基础学院致力于培养先进制造业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先后实施国家、省级重大项目,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1.拥有高职教育七张国家级“金名片”⑴世界职教院校联盟“高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金奖⑵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⑶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院校⑷全国重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⑸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⑹首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⑺中国职教学会高职分会会长单位2.建成与“浙江智造”高度契合的六大专业群服务智能制造产业,建成智能制造、智能控制等6大专业群、23个专业、70个专业方向。

其中,国家重点专业6个,占26%,省优势特色专业12个,占52%,处于领先地位。

3.建成专业教育与核心岗位能力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双层次多方向+核心岗位能力”培养模式,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和课程模块。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推荐办法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推荐办法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推荐办法(2021年12月6日)为适应学校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根据国家和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精神,积极探索人才分类评价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学校教学改革等工作,突出线场课程开发、线场教学、线场思政、线场科研等线场建设业绩,为学校第三次创业提供人才保障。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学校在编、人事代理、自主择业等可从事专业技术岗位人员。

三、推荐名额(一)结合当年岗位设置空岗情况、申报人员情况及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数量,确定当年评审计划,经学校党委会研究后上报省教育厅、省职改办审批备案。

按照河南省职改办公布的当年度我校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计划数量执行。

(二)推荐名额实行教师(实验人员)系列、其它系列(图书、会计、工程、经济等)指标分开核算。

教师(实验人员)系列推荐名额分配以计划数乘以当年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占学校总人数的百分比核算,其他系列推荐名额为总计划数减去教师(实验人员)系列推荐名额。

(三)教师(实验人员)系列评审计划由组织人事部根据资格审查通过人员向各基层推荐小组分配推荐指标。

正高级按各基层推荐小组通过学校资格审查人数的100%推荐;副高级按各基层推荐小组通过学校资格审查人数的70%(四舍五入)推荐;中级按教师(实验人员)系列分配的评审指标总数乘以各基层推荐小组通过学校资格审查人数占中级通过学校资格审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四舍五入)推荐。

教师(实验人员)系列推荐指标实行总额划拔各基层推荐小组,各基层推荐小组可根据本基层申报人员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推荐。

(四)人事代理、自主择业人员根据岗位设置情况、申报情况,经校党委研究,确定当年评审计划。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规定(试行)院教〔2005〕7号实验教学是学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会和掌握本学科的实验研究方法,训练和培养实验技能及严谨的科学作风的基本教学手段。

为加强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一、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一)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计划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和实验项目、内容、要求、学时数的确定要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二)各系要根据教学计划所规定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制定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作全面、系统的安排,形成自己的实验体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训和训练。

1.实验教学计划要提出对实验教学所应承担的任务和要求,实验教学的阶段划分,实验项目的选定,学时分配和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组织和安排,以便指导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2.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阐明实验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规定本课程开设实验教学的任务;应明确:验证哪些基本理论;训练哪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哪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提高那些能力,联系哪些理论的应用等;(3)制定本课程实验教学应达到的质量标准,(4)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特点与学时分配;(5)实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6)实验指导书和主要参考资料(7)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选定,明确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项目以及各应达到的教学要求,要按照课程内容和学科发展精选一定数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实验,适当安排综合设计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顺应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引进代表本学科(专业)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研究手段,注意把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3.凡实验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和要求以及分批安排,经确定后不得随意变动,如需增减实验项目、实验时数和更改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应当经系部审批,报教务处备案。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基本情况(2007-2010)为彻底落实国家教育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学院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突出专业对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才配套,推进农业产业化,服务社会发展,形成了以专业必须对接产业为指导思想,把师资力量强、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就业好的专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的新思路。

一、专业对接产业,重点专业带动相关专业1、综述学院四年期间,按照对接湖南农业产业链,服务社会发展的专业设置、调整基本原则,调整专业布局,形成与农业产业链对接的“种、养、加、机、贸”五大专业群。

确定种子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水产养殖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方向)、畜牧兽医(健康养殖方向)、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农业机械方向)6个教学条件好,与农业行业与湖南农业产业化紧密对接,学生就业形势好、就业率高的专业,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进行重点建设,分别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机械装备业专业群共同发展。

同时确定电子商务专业作为现代农业服务与贸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农业信息的领头专业加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服务、农产品物流与贸易、农业信息产业发展。

(重点专业群结构见表)健全专业设置管理制度,按照“调研、论证、评审、实施、评估”的程序进行设置、调整、改造专业,建立专业设置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按照稳定规模、适度发展的原则,动态设置与调整专业。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与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专业布局紧贴农业现代化的人才需要,拟将森林生态旅游并入旅游管理,停办文秘、金融保险、物业管理专业,使学院专业稳定在36个左右。

2、重点专业简介⑴专业一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负责人:刘唐兴(教授、高级农艺师)项目组成员:李益锋(副教授、高级农艺师)、雷冬阳(高级农艺师)、蔡冬元(副教授)、宾秋实(副教授)、陈家武(副教授)、刘东辉(讲师)、徐一兰(助理讲师)、周丹(袁隆平高科技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人事行政总监)、杨远柱(亚华种业科学院院长)、唐平徕(万象德农种业公司育种技术员)。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创特色、树品牌、谋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根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我校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资源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发展现状(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1.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学校专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数量由2015年的28个发展到2020年的43个,涵盖九个专业大类,其中,工科类专业25个,占58.14乐经管、文科类专业14个,占32.56%,艺术类专业4个,占9.30%。

学校现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I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东省民办教育特色专业1个,己形成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线,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等特色专业为龙头,构建与产业紧密对接的高水平专业群,学校现已逐渐形成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品牌专业和办学特色。

学校重点专业群建设发展迅速,由2017年的2个(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专业群、智能制造控制技术专业群)发展到2020年的6个校级重点专业群,它们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专业群、工程造价专业群、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

2020年12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

2.办学条件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学校加大投资力度,五年内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二千多万元,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至2020年底,学校固定资产达7589.69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4729.84万元),建筑面积254980平方米,教学用计算机3580台,图书77.68万册,各专业实训室166个,多媒体教室381间。

学校机电系管理制度

学校机电系管理制度

学校机电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机电系的管理,促进学校机电系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保障校园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学校机电系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机电类专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其宗旨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训。

第三条学校机电系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机电系的教职工、学生以及相关行政人员。

第四条学校机电系管理制度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学校机电系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第五条学校机电系管理制度由学校机电系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执行,校园机电系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

第二章学生管理第六条学生在入学后必须遵守学校机电系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管理。

第七条学生必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得迟到早退或旷课。

第八条学生在校园内不得擅自离校,不得在校园内吸烟、打架斗殴等有违规行为。

第九条学生必须爱护校园环境,不得随意毁坏学校财物,不得进行任何损坏校园设施的行为。

第十条学生必须尊重师长,不得对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辱骂、歧视等不文明行为。

第十一条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增强综合素质。

第三章教职工管理第十二条教职工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熟悉授课内容,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第十三条教职工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努力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第十四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言行举止,不得辱骂、歧视学生。

第十五条教职工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机电系的各项工作,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十六条教职工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十七条学校机电系领导小组应当定期对教职工的工作进行评估,对优秀教职工给予奖励,对表现不佳的教职工进行补救和纠正。

第四章行政管理第十八条学校机电系办公室是学校机电系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学校机电系的日常事务管理。

第十九条学校机电系办公室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项目负责人:刘晓魁(教授)项目组成员:王少华(副教授)、黄建科(讲师)、龙瑜(教授)、谢庆华(教授)、陈越(副教授)、刘国庆(高级政工师)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猛,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

目前,与机电技术紧密相关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保持了持续增长。

“十五”期间机电产品出口据海关统计五年来平均增长了33%以上。

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今后还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出口力度。

到2010年,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再增加4个百分点,占外贸总额的60%,其中高新科技产品要占机电产品的55%,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占到整个世界机电产品的10%。

在整个行业的迅猛发展下对机电人才的需求旺盛。

湖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湖南未来五年努力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着力扶持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六大优势产业集群。

到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4100亿元,年均增长22%;增加值达到1230亿元,年均增长21%;销售收入38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长株潭产业群分析:2006年长株潭三市的三产结构比例为9.2 :45.8 :45,二、三产业比较发达。

长沙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株洲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制品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湘潭形成了以黑色冶金、机电及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工业、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体的产业体系,2006年三市经济规模工业增加值达746.5亿元,占全省的37.3%。

三市集中了全省大部分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2006 年三市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达902亿元,同比增长26.1%,占全省47.6%。

机电系管理制度

机电系管理制度

机电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机电系的管理,规范机电系的运行,保障机电系的正常运转,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机电系的组织机构机电系的组织机构包括系领导、教师团队、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等部门。

1. 系领导机电系的系领导包括系主任、副系主任等,系领导负责机电系整体的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推动机电系的发展。

2. 教师团队机电系的教师团队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等,教师团队负责教学工作,指导学生的学习,开展学术研究。

3. 教务管理机电系的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学生的选课、考试安排、成绩管理等工作,保障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

4. 学生管理机电系的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章机电系的管理制度1. 机电系的工作安排机电系的工作安排由系领导统一安排,确保各部门的工作统一协调,保障机电系的正常运转。

2. 教师的管理机电系的教师要遵守教学规范,认真备课,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

3. 学生的管理机电系对学生实行全面管理,包括学习管理、生活管理、行为管理等,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4. 教学质量评估机电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章机电系的学术研究机电系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支持教师、学生的学术研究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项目,支持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五章机电系的教学改革机电系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机电系的实习实践机电系重视实习实践环节,设置合理的实习实践项目,积极联系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七章机电系的思想政治工作机电系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专业建设五年规划

专业建设五年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五年建设规划一、专业建设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思想改革为先导,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内涵,努力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教学装备现代化建设,系统规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二、专业建设目标2007年将该专业建成江苏省中职示范专业, 到2010年将该专业建成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高水平专业。

三、专业建设思路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争取2007年达到江苏省中职示范专业建设标准,2010年将该专业建成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高水平建设标准。

为达到目标,将采取以下措施:1.注重调研,加快专业设置开发,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要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产学结合”的办学思路。

2003年,机电专业成立了专业咨询委员会,2005年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实习组织与指导、毕业生就业等。

学校成立了专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机电一体化行业标准,紧跟市场需求,根据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协作委员会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建设, 修订人才培训方案,及时提高专业对社会的适应性,重新对专业方向进行定位,开发专业特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修订后,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具备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能进行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制造及装配调试、运行操作、维护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机电专业规章制度范本最新

机电专业规章制度范本最新

机电专业规章制度范本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机电专业的管理,规范学生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就读本校机电专业的学生,学生必须遵守规定,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机电专业负责人。

第二章学生管理第四条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老师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指导。

第五条学生应当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六条学生应当爱护校园环境,保持教室和宿舍的整洁,不得随意涂写、刻画或毁坏公共设施。

第七条学生不得在校园内吸烟、酗酒、打架斗殴或从事任何违法活动。

第八条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学习纪律,不得抄袭、作弊,否则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第三章教学管理第九条学生应当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

第十条学生在实验环节应当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不得随意操作或擅自更改实验方案,以免发生意外。

第十一条学生应当尊重老师的教学安排,不得迟到早退,不得干扰授课秩序。

第十二条学生应当尊重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得对工作人员进行言语或行为上的侮辱。

第四章处分措施第十三条学生因违反学校规定而受到处罚的,将按照学校规定予以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批评教育、警告、记过、记大过、劝退等处理措施。

第十四条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学校有权采取停课、劝退等较严厉的措施。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学生必须遵守。

第十六条对于本规章制度中未尽事宜,由机电专业负责人和学校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

第十七条本规章制度最终解释权归本校机电专业负责人和校方。

以上就是机电专业的规章制度,希望全体学生认真遵守,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氛围。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项目总结报告一、项目建设目标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任务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三个方面。

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确定课程体系,落实课程发展规划以及建设计划,对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使之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体系理论实践相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

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创新工学结合的机电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创新工学结合的机电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贯穿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开展一体化教学,建立学历教育与认证培训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敬业精神,培养职业能力与素质。

打破按照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设置课程的惯例,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按照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三个专门化技能平台,进而完善“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实用性、可操作性,在构建、实施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并具有较强示范性和指导推广作用。

2.构建“学练一体化”的动态循环课程体系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群,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与“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练一体化”的动态循环课程体系。

建设以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的模块化专业课程,构建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结构。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建成7门网络课程,7门核心课程。

论高职机电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的构建

论高职机电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的构建
a d o ti e t e y r ,a d c n tu tt e p oe so a o e e c ri i g s se .Th s b v r f ce t o t d n r — n u s h a d n o s r c h r fs in c mp t n e tann y t m d l e ea o e a e ef in rs u e t o i f p fsi n l h r t ra d s i . eso a a a e n kl c c 1
【 w 州s Ee r mcai l p f s nlo pt c; yt s os utn 0 】 lt — e n a r e i acm e ne s e nt co c o h c ; o so e sm c r i
[ 中图分 类号 ]G 1 7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1 1 ( 06 0 —0 1 0 6 1 0 7 2 0 ) 1 0 6— 2
[ 收稿日期] 20 —1 — 9 0 5 1 2
[ 作者简介 ] 牟志华 (9 9一) , 16 男 日照职业技术学 院党委宣传部 , 讲师 、 硕士 。
E etoMeh nc l jra g e o ain l ee lcr- c a ia o tHih rV c t a v l Ma o L
M oU — h a Z u
【 bt c】 E c o e ail j m l a n r tapr ne a h hr o tnl v1 h poe et A s at l t — c n aMa r s tu i t gp cc e onl t i e v aoal e r e r m h c o a a c t i a il s g c i .T e m rvm n l v e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校专业建设与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专业设置与调整
第二条基本原则
1.符合产业发展需要。

紧贴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主动适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交叉、新兴职业与技术进步开发新专业。

2.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准确定位产业服务域,加强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关注学生及家长对所学专业的需求,将社会人才需求作为是否新增专业的重要依据。

3.符合学校办学实际。

专业设置要符合学校专业发展规划,符合学校办学特色,避免同质化设置。

鼓励跨学院联合申报和建设新兴、交叉专业。

第三条设置条件
1.符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符合专业建设规划,有良好的产业背景和稳定的人才需求。

2.有三年的招生规模、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课程与教材开发建设等方面的建设目标、任务与举措的专业建设规划,有拟设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应的教学文件。

3.具备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含兼职教师),教师的知识、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数量满足教学需要。

4.具备该专业必须的相应教学设施,如实训室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实训场所等办学基本条件。

5.对于批准设立的新增专业,学校将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同时鼓励行业企业提供配套经费用于专业建设,促使专业加快提高水平。

第四条申报程序
1.各二级学院按照专业发展规划,开展调研与论证,确定新设置专业、拟招生专业,并报学校审批。

2.跨二级学院增设专业大类,由教务处、发展规划处负责组织和协调。

3.每年拟招生专业的报备工作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和管理。

4.各二级学院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会议,进行专业论证,形成论证报告,向教务处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1)《学院年拟招生专业汇总表》(附1);
(2)《新设置专业申请表》(附2);
(3)人才培养方案;
(4)专业调研论证报告(要求:主题鲜明、内容详实,包含:专业现状分析、行业背景及用人单位调研论证、人才需求分析、办学基础分析等内容);
(5)《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论证意见》(附3);
(6)新设置专业建设规划;
(7)其它补充说明材料。

5.由教务处汇总申报材料,报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审议结果进行公示;公示结束无异议,提交校长办公会审批。

6.教务处根据上级要求和校长办公会的批示及时上报材料。

第五条专业调整
1.实行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变化、招生、就业等情况,可调整或撤销已设置的专业。

2.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初次就业率未达到80%、年终就业率未达到90%)以及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提供的就业竞争力、专业相关度、教学满意度等指标分值较低的专业列入预警专业名单,并酌情调减预警专业的招生计划。

3.建立招生专业淘汰制度,根据当年一次性录取情况,各专业按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一次性录取率(不含调剂和征集志愿录取)达不到80%的,列入预警专业名单,并酌情调减预警专业的招生计划。

4.连续2次列入预警名单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将实行退出机制,停止招生。

5.对于需要调整或撤销的专业,应由专业所在二级学院提出书面报告,申述理由及相应的论证材料,报学校审批。

第三章专业建设与评估
第六条专业建设内容包括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

第七条专业建设基本要求
1.专业建设规划:是专业建设发展的依据,是学校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

学校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各二级学院每个专业须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并负责具体落实。

2.培养目标: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遵循国家教育方针,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特色。

3.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由学校组织专家制定,并根据社会形势发展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

4.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保证。

通过多种形式相结合,建立一支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科研能力较强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梯队,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注重选拔优秀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充实教学一线力量,同时,根据专业办学实际,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

5.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

要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等,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加强课程系统建设;重视优质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体系改革,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坚持课程建设中评建相结合,促进课程质量和水平提升;完善课程建设中教学基本文件的管理。

6.教学文件:是保障专业建设效果的重要因素。

要制订并完善涉及专业的各项教学基本资料,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授课计划等。

7.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

要加强教材的规划与建设,重视教材质量;鼓励选用适合办学需要的优秀教材,并结合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建设,抓好自编教材建设工作。

8.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

坚持校内外相结合,全面规划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尤其要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本着互惠互利原则,积极寻求社会力量对专业办学的支持;实践基地建设要与专业建设相匹配,突出重点,加强过程管理与检查评估,优化资源配置,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提高资源利用率。

9.教学研究与改革:是专业建设水平的主要体现。

鼓励各专业以多种形式开展富有特色的多样化教学改革,通过实施教研教改立项制度和教学奖励制度,依托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调动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第八条鼓励和提倡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专业建设。

加强特色建设,建成一批品牌专业。

第九条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学校实施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围绕专业建设实施要素,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形成常态化专业诊改运行机制。

第十条建立学校专业评估体系,指导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

落实对专业建设的常态化评估,逐渐形成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良性互动长效评估机制。

第十一条专业建设实行学校、二级学院二级管理制度。

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教务处、发展规划处、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等组织的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全校各专业建设工作。

二级学院成立由院领导、教学团队主任、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各专业建设的规划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专业建设实行专业负责人制度,专业所含各门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

各类负责人遴选、职责等按学校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教务处是学校专业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各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提出增设或调整专业的建议,组织开展专业申报工作;组织开展校级、省级品牌专业等项目的申报、评审和推荐工作等。

第十四条学校不单独设立专业建设相关评议委员会机构,其职能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行使。

第四章现代职教体系项目管理
第十五条学校成立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总体方案审定、项目实施指导与监督等。

第十六条各二级学院主动与合作学校加强联系,在招生办公室统一组织下,做好当年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开发准备工作。

教务处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按时组织各二级学院做好申报工作。

第十七条督导室定期组织相关二级学院对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执行情况、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等开展教学视导工作。

第十八条招生办公室组织各二级学院进校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告知升学政策,争取多吸引合作中职校的应届毕业生升学到对口的专业。

第十九条教务处负责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制定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的转段考试实施方案,并上报教育厅,其中各课程考核实施细则由各二级学院提供。

第二十条教务处在学生报名结束后,下载转段学生报名信息表,组织转段考核考务工作,并将达到要求的成绩信息及拟录取名单导入网上管理系统。

招生办公室根据拟录取名单及录取要求,完成转段学生的录取。

第二十一条转段入校的学生由学工处负责组织各二级学院做好入学接待工作,教务处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教学安排工作,各二级学院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学校原有文件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三条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