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
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73729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f.png)
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作为一种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旨在解释经济体系内部发展机制和增长动力。
通过分析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劳动力市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揭示了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和动力源泉。
本文将首先对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进行简要介绍,然后深入探讨其基本假设和主要特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经济学理论模型。
此外,我们还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最后,我们也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进一步研究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拓展其理论框架和实践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进行介绍,通常包括章节安排和内容概述等内容。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简要描述整篇文章的章节设置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了解文章的总体构架。
该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题和目的。
- 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包括其简介、基本假设和主要特点。
- 结论部分总结了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的重要性,并讨论了其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文章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分析其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对该模型的基本假设、主要特点以及应用前景进行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框架和实际应用。
同时,文章还将提出进一步研究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的建议,以促进该模型在经济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
步研究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的建议":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简介格罗斯曼内生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格罗斯曼(Paul A. Samuelson)于1964年提出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内生增长模型的分析及应用
![内生增长模型的分析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79eefb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1.png)
内生增长模型的分析及应用内生增长模型是现代经济学中一种新兴的增长理论,它主张经济增长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技术进步的加速,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本文将从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和应用三个方面对内生增长模型进行深入分析。
一、理论基础内生增长模型认为,投资、技术进步、教育等内生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经济准则概括为GDP=AF(K,L),其中A代表生产率,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力。
在内生增长模型中,生产率不再是外生的,而是内生的变量,增长率是由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决定的,因此,在内生增长模型中,生产率在增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解释。
内生增长模型的基本思路是,新的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而技术创新是由企业、政府和学术界共同推动的。
学界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有投资和人力资本积累、知识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政策和创业精神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具体的内生增长模型,比如罗默模型、Lueng-Trejos and Zhu模型和Aghion and Howitt模型等。
二、发展历程内生增长模型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罗默(Paul Romer)提出的第一代内生增长模型。
1994年,罗默的一篇题为“新的增长理论”(The New Growth Theory)的论文,成为内生增长模型的里程碑,他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溢出的增长模型,也就是罗默模型。
罗默模型重新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强调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
罗默认为,充分利用人类的的创造力和创新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本质。
随着研究的深入,内生增长模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内生增长模型不仅可以用来解释经济增长,也可以用来解释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影响。
内生增长模型还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估算技术外溢的效果、研究成本效益分析和判断技术创新政策的实用性等。
三、应用内生增长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处,这里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为例,简单分析内生增长模型在此方面的应用。
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7bb0e5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a.png)
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增长。
这些模型旨在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推动因素以及对经济体整体产出和生产率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
一、古典增长模型古典增长模型又称为劳动增长模型,是最早的一种增长模型。
该模型假设经济增长主要由人口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增加所驱动。
其核心假设是,随着劳动力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经济总体产出也会相应增加。
这一模型最早由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提出,并在其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得到详细阐述。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对古典增长模型的改进和扩展。
该模型引入了资本积累的概念,认为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古典增长模型将经济增长解释为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该模型中,资本积累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主要由罗伯特·索洛等经济学家提出。
三、内生增长模型与古典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不同,内生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而不是外部因素。
该模型将创新、研发和教育等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的考虑范畴。
内生增长模型认为,通过增加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经济体可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这一模型由保罗·罗默和罗默共同开发提出。
四、扩散增长模型扩散增长模型强调技术进步的传播和扩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该模型认为,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技术进步可以通过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员流动等途径进行传递和扩散,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增长。
扩散增长模型主要由保罗·罗默等经济学家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五、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拓展。
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远远大于传统模型所能解释的范畴。
新增长理论强调创新、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来促进经济增长。
二、内生增长理论
![二、内生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7e4bc1b55270722192ef7eb.png)
经济内生增长的简单代数模型(AK模型)
假定资本边际产量不变(产出与资本存量成比例)为 常数a,且假定资本K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故有 Y = aK 假定储蓄率s也不变,人口不增长,不存在折旧,所有 的储蓄都用于增加资本存量,则有 K = sY = saK 或 K/K = sa 由于资本边际产量不变,即产出与资本成比例,因此, 产出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 Y/Y = sa 这意味着,储蓄率越高,经济增长率也就越高。
卢卡斯: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型
1、两资本模型 卢卡斯把资本分为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两种形式,然后把劳动 分为纯体力的原始劳动和具有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两种类型,并提 出了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型: h’(t)= h(t)δ[1-µ (t)] 式中: h’(t)=人力资本的增量; h(t)=具有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 δ=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 µ =全部生产时间; [1-µ (t)]=脱离生产的在校学习时间。 模型表明,如果 µ =1,则 h’(t)=0,即无人力资本积累; 如 果µ (t)=0,则 h(t)按δ的速度增长,此时 h’(t)达到最大值。可见, 该模型强调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简单的两部门模型 在两时期模型的基础上,罗默把产出部门分为消费品生产部门 和知识积累部门(即研究与开发部门),两部门的产出分别为:
Y= F1 ( A, K1, L1 , H1 ) A’= F2 ( A, K2 , L1 , H2 ) Y表示消费品部门的产出水平; A’表示技术部门的产出水平,即技术进步率; A表示既定的技术水平; K1K2分别表示两个部门物质资本的投入; L1L2分别表示两个部门物质劳动的投入; H1H2分别表示两个部门具有专业化知识的人力资本的投入。 模型表明,技术进步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经济增长主要源于 知识积累。知识积累具有足够的溢出效应,足以抵消由于固定生产要 素的存在所出现的资本边际产量递减的趋势。从而使知识投资的社会 收益保持不变或递增的趋势。因此,知识积累过程不会中断,经济能 够实现长期的自我持续的增长即内生增长。
经济学名词解释-新增长理论与模型
![经济学名词解释-新增长理论与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298b77cf46527d3240ce07b.png)
经济学名词解释:新增长理论与模型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
它的基本的形式为:式中Y是工业总产值,At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单位是万人或人),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单位是亿元或万元,但必须与劳动力数的单位相对应,如劳动力用万人作单位,固定资产净值就用亿元作单位),α 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
从这个模型看出,决定工业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
根据α 和β的组合情况,它有三种类型:①α+β>1, 称为递增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
②α+β<1, 称为递减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得不偿失的。
③α+β=1, 称为不变报酬型,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
2、新经济增长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罗默(Paul Romer)和卢卡斯(Robert Lucas)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的出现,。
经济增长理论在经过20余年的沉寂之后再次焕发生机。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即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统称为“人力资本”。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1990年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他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
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是:(1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2)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3 )知识商品可反复使用,无需追加成本,成本只是生产开发本身的成本。
新增长理论Ⅰ:AK模型
![新增长理论Ⅰ:AK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bd08145a8956bec0975e334.png)
新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
1
索洛模型的缺陷
以索洛增长模型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索格模型描述了 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的 增长引起产出的增长。新古典生产函数决定了 在劳动供给不变时,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这 一生产函数与储蓄率不变的假设相结合,形成 了一个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
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假设自然引出结论:
首先,当资本存量增长时,由于边际报酬递减, 经济增长会减慢,最终经济增长将停止。在索洛模型 中,稳态的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产量,决定于储蓄率、 人口增长率和生产函数等因素。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这 一结论并不符合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现实。在过去的 100多年间,许多国家的人均产出保持了正的增长率, 增长率并没有长期下降的趋势。对于16个统计数据比 较完整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在1970年以来确实有 所下降,但是近代的经济增长率仍明显地高于1870年 以后早期的经济增长率。这一
6
7
新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
8
9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之
AK模型
10
与索洛模型的联系
消除边际报酬递减这一约束条件
储蓄率依然为外生变量 技术固定不变: 1.CR to K – the simplest version of production function without diminishing returns 2.growth through capital accumulation rather tha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
索洛模型在解释现实经济增长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 一些问题,关键在于模型中储蓄率、人口增长率、 资本折旧率和技术进步都是外生变量。资本折旧率 是外生常数容易理解,因为资本折旧速度不容易人 为控制,不同经济的资本折旧率不会有明显差距。 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是由人们的行为决 定的,也是可以通过政策等加以影响的,在不同的 经济中其水平很不相同。
cc17 新增长模型
![cc17 新增长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4ec9dcd233d4b14e85246844.png)
知识积累模型
扬格(Allyn Young,1928)在其发表的《递增报酬与经济进步》 一文中最早提到报酬递增问题.至于报酬递增的原因,阿罗 (Kenneth J. Arrow,1962)的边干边学(Learning by doing)思 想,把它解释为企业在不断的投资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更有 效地生产,这些生产的知识与经验一旦产生就会成本公共物 品,具有非竞争性(non-rivalry)和非他性 (non=excludability),即每个人都可以无成本地利用这个 经济中的所有知识.这样,行为人通过投资获得的知识不仅 可以提高自己的产出水平,也可以提高其他行为人的产出水 平,生产活动具有正的外部性.保罗罗默(Paul Romer,1986)的论文"递增报酬和长期增长" 正是继承了 这一思想,假定知识是一种具有递增边际产品的资本品,保 罗罗默(Paul Romer,1990)构造出了第一个内生增长模 型—知识积累模型.
(t ) = sY (t ) K
Finally, we continue to treat population growth as exogenous for simplicity, we do not consider the possibility that it is negative. Thus: dL/dt =nL
The procuction of new ideas depends on the quantities of capital and labor engaged I nresearch and on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Given our assumption of generalized cobbdouglas productions, we therefore write: 再假定,人力资本的变化服从如下规律: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daad86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5.png)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研究1. 引言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它试图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并提出了一种内部决定经济增长的机制。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
2.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概述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是一种延伸和发展了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强调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等内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与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相比,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中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影响因素。
3. 批判性综述尽管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在理论上更为完备,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论和批判。
一些学者认为该模型过于简化和割裂实际情况,忽视了经济增长的复杂性和多因素作用。
另外,该模型在解释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核心要素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主要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创新和制度环境等核心要素。
其中,技术进步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则是技术进步的关键驱动力。
制度环境则对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5.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研究许多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有效性。
他们使用各种经济数据和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实证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6.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政策启示在实际政策制定中,根据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可以提出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例如,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培养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改善制度环境等。
这些政策措施能够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7. 结论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作为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为我们解释经济增长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尽管该模型存在一些争议和批判,但通过实证研究和政策启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模型,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模型与解释
![经济增长模型与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e86e4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7.png)
经济增长模型与解释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理解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经济学家发展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个经济增长模型,并解释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
一、凯恩斯一般均衡增长模型凯恩斯一般均衡增长模型是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模型,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该模型主要关注于投资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在经济中,投资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通过增加投资需求,可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一般均衡增长模型强调了政府干预和公共投资的重要性,以推动经济增长。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以经济学家罗贝特·索洛为代表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主要关注于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生产率得到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自由竞争和资本积累,经济增长可以得以实现。
三、内生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是以经济学家罗默为代表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主要关注于知识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增长模型认为,知识和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通过增加知识和创新投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内生增长模型强调了教育和研发的重要性,通过投资于教育和研发,可以提高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模型对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型强调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如投资需求、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知识和创新等。
这些模型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实际经济政策制定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经济增长模型,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内生增长模型名词解释
![内生增长模型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d3acb4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2.png)
内生增长模型名词解释
内生增长模型是指通过内部经济因素的影响实现经济增长的一种理论
模型。
其中,经济增长是由于技术、人力资本、资本积累等内部因素的积
累和提高而产生的。
以下是相关名词的解释:
1.技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物品和服务,同
时实现资源利用的最高效率。
2.人力资本:指人们通过教育、职业训练等方式获取的知识和技能。
3.资本积累:指投资和储蓄在生产中的积累,包括实物资本(如工厂、机器设备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
4.内生增长:指经济自身增长所激发的技术、投资和生产效率等内部
因素的积累,是与外部环境因素相对独立的经济增长模式。
5.边际回报递减:指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额外产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6.人口增长:指人口数量的增加,通常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应用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fb412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4.png)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应用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内生增长理论便是其中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应用。
一、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概念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是指通过引入技术进步和知识作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长期持续的现象,阐述经济增长是否与生产要素和时期差异有关。
内生增长理论的核心是把技术进步作为增长的主要动力,即利用内部的研发机制、人力资本积累和利润的再投资等方式创造新的技术和知识,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主要包括罗默模型和贝尔卡利模型两种,其中,罗默模型基于人力资本增长的内在机制来解析技术进步的内生性;贝尔卡利模型侧重从分配机制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
二、罗默模型的应用罗默模型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最具实用性和影响力的模型之一。
罗默模型的核心思想是:技术进步不是一个外生决定变量,而是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和有意识的研究活动而实现的。
罗默模型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某些领域取得了著名的成功。
例如,罗默模型可用于解释美国与欧洲成因不同的增长差距,它把欧洲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定义为长期的落后原因(包括抵制教育、政治原因等)。
此外,罗默模型也能够解释“新经济”的崛起,帮助人们理解信息技术的内在机制,以及知识经济中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罗默模型还可应用于制定区域增长政策,促进知识型社会的发展。
三、贝尔卡利模型的应用贝尔卡利模型是与罗默模型并列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之一。
该模型的核心是基于分配制度的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认为经济增长是由于在一定的分配利润机制之下,投资和技术进步才得以增长。
贝尔卡利模型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在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中所产生的贫富差距问题时,就涉及到了分配制度的问题。
贝尔卡利模型使我们认识到,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促进增长,不考虑分配机制带来的差别,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
与罗默模型相比,贝尔卡利模型更强调分配的效应,重视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保证长期的可持续性。
内生增长模型及其经济学解释
![内生增长模型及其经济学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50aef1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b.png)
内生增长模型及其经济学解释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经济学家们在研究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其中内生增长模型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理论框架。
内生增长模型是指一种包括技术进步在内的内在因素推动下的经济增长模型。
这一模型认为,经济增长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技术转移,还受到内生因素的影响,如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创新活动。
内生增长模型的经济学解释,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人力资本的投资、技术进步和创新活动。
首先,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内生增长模型的核心之一。
人力资本是指投入在教育、培训、健康和研发等活动上的人力资源。
当一个经济体的人力资本较高时,其生产力也会相应提高。
因此,人力资本的投资是提高经济增长率的关键。
其次,技术进步也是内生增长模型中的核心因素。
技术进步是指一种或多种生产技术的改进,包括生产过程的创新、生产要素的升级以及整体流程的优化。
技术进步可以显著提高经济的生产效率,从而推动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水平。
最后,创新活动也是内生增长模型的重要方面。
创新活动是指有意识地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来创造商业机会或改善现有产品或生产过程。
创新活动可以创造新的市场机会,激发投资和消费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内生增长模型认为,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不仅需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等外部因素,还需要在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和创新活动等内部因素上下功夫。
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加强技术创新和集中力量加强创新活动,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可持续健康增长,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
总的来说,内生增长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和发展模式,使经济发展的视野更加全面和远见,在现代经济发展引领力问题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内生)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耿强)
![新(内生)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耿强)](https://img.taocdn.com/s3/m/993d96cf0c22590102029d4c.png)
1000 2000 2500 2500 2250 2000 1875 1875 1937.5 2000 2031.25 2031.25 2015.625
乘数—加速数理论
• 基本思想:模型描述了乘数和加速数交互 作用导致经济周期变化的过程。投资影响 了收入和消费(乘数作用);反过来,收 入和消费又影响了投资(加速数作用)。 • 经济中,投资、收入和消费的相互影响、 相互调节,通过加速数和乘数,靠经济本 身的力量自行调节,会自发形成经济周期。 政府的适当干预,可以改变或者缓和经济 波动。
• • • • • • • 推导 —— (1)现期收入Yt 由现期消费Ct 和现期投资It 决定,即 Yt = Ct + It ; (2)现期消费Ct 由上期收入决定,即 Ct = b· Yt-1 ; (3)现期投资It 由自发性投资I0 与诱致性投资Ii 决定, 即It=I0+Ii ; (4)诱致投资Ii 由加速数v以及本期消费与上期的差 (Ct - Ct-1)决定,即Ii = v(Ct - Ct-1); 将(2)(3)(4)式代入(1)式则有: Yt = b· Yt-1 +I0+ v(Ct - Ct-1) 如果v、b、I0已知,则可以根据上式推算出各期的收入, 从而说明乘数、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并解释经济周期 产生的原因。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 500 500 250 0 -125 -125 -62.5 0 31.25 31.25 15.625 0
1000 1500 1500 1250 1000 875 875 937.5 1000 1031.25 1031.25 1015.625 1000
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4390b0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e.png)
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数量表现。
在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学者们开发了多种经济增长模型,旨在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三种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型:李嘉图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
一、李嘉图模型李嘉图模型是最早的经济增长模型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于19世纪初提出。
该模型假设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存在着劳动力和土地两个生产要素。
李嘉图认为,经济增长只能通过增加土地利用效率来实现。
他的模型强调了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的压力,以及人口增长与生产率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增长模型。
该模型使用生产函数和资本积累的概念,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核心理论是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在这个模型中,投资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三、内生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发展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技术进步的内部因素,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力。
内生增长模型强调了知识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研发和创新来提高生产率和产出。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模型包括李嘉图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
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李嘉图模型强调土地利用效率,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资本积累,而内生增长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和创新。
这些模型为我们对经济增长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为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正文结束。
三大经济增长模型
![三大经济增长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bc2d5c6f524ccbff021843e.png)
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模型的三次大发展:(1)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资本在增长中的作用;(2)新古典增长模型:发现资本和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因素对增长的作用,强调技术进步的作用,将技术进步视为外生变量;(3)内生增长模型:将技术进步视为内生变量。
一、 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模型的假定(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2)储蓄S 是国民收入Y 的函数,即S=sY, 这里s 表示社会不变的储蓄比例;(3)生产过程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4)资本折旧为0,即I=△K ;(5)劳动力按照固定不变的速率 n 增长;(6)不存在技术进步;(7)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其中:V 为资本—产量比; G 为经济增长率。
经济均衡增长的可能性与稳定性(1)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 哈罗德认为,在长期中经济均衡增长的Vs G V s Y Y Y V Y s Y V I Y V K Y K V I S ==∆⇒∆⋅=⋅⇒∆⋅=⇒∆⋅=∆⇒==即条件是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等,即:GA=Gw=Gn 。
(2)经济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极小的原因:因为三种增长率取决于各不相同的因素,很难相等。
A 、实际增长率取决于实际投资或实际的资本—产量比,从而取决于实际的产品供求状况;B 、合意增长率取决于意愿的投资或合意的资本—产量比,从而取决于一定的技术水平;C 、自然增长率在技术水平既定条件下取决于人口增长率与储蓄率 。
(1)实际增长率(GA ):是指实际发生的经济增长率。
公式为:, VA 为实际的资本—产量比。
(2)合意增长率(GW ):是指资本—产量比合乎厂商意愿时的收入增长率,即指使厂商感到满意并愿意继续维持下去的增长率。
合意增长率也常常被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
公式为 , Vr 为合意的资本—产量比。
(3)自然增长率(GN ):是指技术进步与劳动力按一定比率增长条件下,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率。
内生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
![内生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5cdc1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b.png)
内生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经济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内生增长模型是以经济增长自身内在因素为分析核心,并通过考虑创新、人力资本等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现象的模型。
在实证分析中,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从模型的发展历程、基本框架和实证分析三个方面,对内生增长模型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模型的发展历程内生增长模型最早的构建者为瑞士经济学家Romer,在1990年提出的先进技术内生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被认为是一种自孕育、自生产的经济现象,是决定社会经济进步的内源动力之一。
该模型将生产函数的技术进步后移,引进了一个学习过程,并证明了技术进步是受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的。
而自2000年以来,经济学家们对内生增长模型的研究深入了解、推动了其发展。
Solow (1956) 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外生的,而内生增长模型则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创新等内生因素,对经济增长现象的解释更具全面性。
从此,内生增长模型成为了研究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二、模型的基本框架内生增长模型的核心理论框架包括:知识累积、创新和人力资本等三个因素。
1. 知识累积: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内生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是由知识的累积引起的。
通俗地讲,知识就是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生产实践的不断发展,社会总会积累更多的知识。
这些知识成为奠定未来产生更多、更好产品基础的“种子”。
2. 创新:创新是内生增长模型中的第二个核心概念。
创新指的是独创或结合现有知识创造出新知识。
在现代经济学中,创新代表了一种主动因素,不仅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源动力,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3.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指的是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资本积累。
在内生增长模型中,人力资本指劳动者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各种知识、技能和经验,对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模型的实证分析内生增长模型在实证分析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内生增长理论总结
![内生增长理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c2427131b765ce050814de.png)
1
k
k
1,
与现实情况不符。一种变通的解释是将 k 理解为包含了人力资本的“广义资本” 。 问题 2:A 是什么?由哪些因素决定?线性和渐近线性模型都没有解释。
A从何而来?(三)干中学模型
假定知识来源于物质资本投资(Arrow,1962;Romer,1986) ,存在无成本的知识外 溢。也就是说,单个厂商在投资和生产过程中得到的知识马上可以变成社会公共 知识的一部分。 设厂商 i 的生产函数 式 yi
构造汉密尔顿方程: 由一阶条件:①
c c
c
c
1
e
t
1
u
k Ak
( uh )
k
1
记 c k h B (1 u ) h h , ;④
k
h h
1
k h
和
Li
1
N j 1 X ij
,其中 X
ij
表示第 i 个最终品
厂商使用的第 j 种中间品的数量,共有 N 种中间品。 技术进步在此将表现为中间品种类 N 的增加,表现为社会分工 的深化和专业化程度的加深。
技术变迁与分工模型的解
最终品厂商 i 的最优化问题:将最终品的市场均衡价格 Pi 正规化为 1,最终品厂商 i 的目标利润为 ic 性均衡时有
。因此与线性的 AK 模型一样,在渐近线性
模型中:当 A 0 时,即使没有外生给定的技术进步,经济也可以实现长期增长。
渐近线性模型的主要结论
c c A Bk
内生性增长模型理论研究
![内生性增长模型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6ffcd0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d.png)
内生性增长模型理论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内生性增长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内生性增长模型是一种揭示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究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本文将着重探讨内生性增长模型的形成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内生性增长模型的起源内生性增长模型的形成主要始于1986年罗默提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于生产要素(资本、劳动、自然资源)的积累和外生技术进步。
而内生性增长模型则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于人类创新和技术进步,而非生产要素的积累。
罗默通过研究经济中创新与知识的外部性效应,证明人类创新是内部因素,可以通过公共政策的手段来激励。
随着内生性增长模型的发展,研究者们逐渐关注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和非商业服务领域,并将创新这一内部因素引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中,形成了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的内生性增长模型。
例如,1988年,霍普金斯教授提出了在内生性增长模型中加入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学家卢卡斯则通过人力资本积累的内生性因素推翻了传统的“增长与渗透”假说,进一步发展了内生性增长模型的理论框架。
二、内生性增长模型的主要特点内生性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不同,内生性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于人类创新和技术进步,而非生产要素的积累。
内生性增长模型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使用技术进步的内生模型,来解释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在内生性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互动关系,即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能进一步促进技术进步。
2.将人类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并通过对创新的内在机制和创新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深入揭示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微观联系。
3.提出了多元的增长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新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初步:AK 模型及其他
一、问题的提出
1.“难以令人满意的理论解释”: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如果外生的技
术进步的增长率为零,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也将为零。
因此,长期
中人均增长取决于模型未能解释的“假设增长”的技术进步。
2.“与现实经验不符的理论预测”: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的
变量表现为收敛性,即按照时间路径将最终到达某种稳定状态。
这与经济增长的某些现实数据不符合。
3.“沉闷和悲观的经济增长”:报酬递减的规律二、
新增长理论的内容与结构
1.AK 模型:假设不变的外生储蓄率和固定的技术水平,可以解释消除报酬递减后将如何导致内生增长。
2.研究与开发模型:强调是知识积累而不是资本积累导致了增长,
通过建立传统部门与研究开发部门的两部门模型解释增长的来源。
3.干中学模型:强调知识积累不是有意的,而是传统经济活动的副
产品,即经验的积累的结果。
它是研究与开发模型的一个变种模型。
4.人力资本模型:强调资本积累是增长的关键,但资本的含义更加
宽泛,包括了教育与人力资本。
5.扩展模型:内生储蓄与上述模型的结合。
三、AK 模型
1. AK 生产函数及其性质
设新的生产函数为Y=AK ,A 为反映技术水平的常数,K 为资本存量
则人均产出为y=Ak ,k 为人均资本存量。
图示:
Y(y)
K(k)
生产函数的性质:
(1))规模收益不变:λY=A( λK) 。
(2))资本的边际产
MP K A不变为常数。
品
2. 投入品的变动
(1))劳动力的增长:L(t) / L(t ) [ dL(t) / dt] / L(t ) n
(2))知识的增长:A(t) / A(t) [ d A(t) / dt] / A(t ) g ,g 为表示技术进步率的外生参数,由于假定技术为固定的常数,因此g=0
(3))资本的增长:K (t )[ dK (t ) / dK ] sY(t ) K (t ) ,其中s 为储蓄率,为资本折旧率,均为外生变量
3. 增长路径的动态
类似于索洛模型,有k(t) sf (k(t )) ( n )k(t)
则,k(t) sAk(t) (n )k(t )
令k 的增长率
k/ k ,则k sA (n )
k
当sA (n ) 时,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示1:
y Ak
消费
深化投资持平投资sAk
(n+δ)k
k
图示2:
y
sA
k
n+δ
k
图示3:
k
k
由于k 以稳定的速度
k
增长,k不会收敛于某一个稳态的值,因此k 与其他变量的增长是发散的。
各变量的增长路径如下:
变量含义平衡增长速度备注证明
基础k (K/L) 人均资本存量k k sA (n )
变量
K
L 绝A 资本存量
劳动力
知识或技术
k
+n
n
K=kL
对Y总产出
k
+n Y=AK
量C总消费
k
+n C=(1-s)Y y(Y/L) 人均产出k
相c(C/L) 人均消费k
对
K/Y 资本产出比
量
结论:在AK 模型中,假定技术进步率为零,人均变量也都以相同的速度增长,因此增长体现为“内生性”。
4. 比较静态分析
考虑s、A、n、δ的变动对
k
的影响
5. A K 模型与索洛模型的比较
索洛模型AK 模型生产函数的特征报酬递减报酬不变技术进步率外生,A 0 外生,A=0 储蓄率外生外生
稳态均衡有(k 收敛)无(k 发散)人均变量的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
步率
与技术进步率无关
收敛性有无
6. AK 模型的一个扩展:资本报酬不变与收敛性并存
考虑生产函数Y F (k, L) AK B K L1,它是AK 型生产函数与C-D 型生产函数的混合,体现了报酬不变和报酬递减的共同性质。
其人均形式可写为y f (k) Ak B k
则k 的增长率
k
sf (k)
(n
k
) s( A k (1 )) (n ) s k (1 ) [ sA (n )]
如果sA (n ) ,则增长动态为下图所示:
k
sf(k)/k
sA
n+ δ
k
四、其他新增长模型
1. 研究与开发模型(两部门模型)
传统生产部门:Y(t) [(1 K )K (t )] [(1 L)L(t)]1
研究与开发部门:A(t ) B[ K K (t )] [ L L(t)] A(t)
K (t )sY(t) K (t)
L(t ) / L(t) n
2. 人力资本模型
Y(t ) K (t) H (t) [ A(t )L(t)]1
K (t ) H (t) s K Y(t )
s H Y(t)
K (t)
L(t ) / L(t) n
A(t ) / A(t) g
3. 干中学模型
Y(t) K (t) [ A(t )L(t)]1
A(t) BK (t)
K (t )sY(t) K (t)
L(t ) / L(t) n
作业:
考虑劳动与资本之间不变替代弹性的生产函数(CES) :Y F (K , L) A{ a(bK ) (1 a)[(1 b) L] } 1 / ,
其中0<a<1,0<b<1, 1。
(1))证明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
为
1/(1 ) ;(2))证明增长是内生的,且具有收敛的动态性。
(提示:*sAba1/(n ) )
k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