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是指人们在思维、情绪和行为方面出现异常的病理现象。
由于个人差异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精神障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这些障碍,国际上制定了一套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在精神医学领域,最常用的分类系统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所制定的《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国际分类手册》(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
这本手册目前已经更新到第十版,简称为ICD-10。
根据ICD-10,精神障碍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如精神分裂症与相关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适应障碍等。
在ICD-10以外,另一种广泛应用的分类系统是由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制定的。
目前最新版为DSM-5。
DSM-5的分类标准主要由美国精神医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发布。
DSM-5与ICD-10在精神障碍分类上有很多的重叠与对应,但也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分类标准尽管有着普遍的适应性和国际性认可,但在实际运用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精神障碍本身具有复杂的特性和非连续性。
这意味着将精神障碍仅仅分为几个离散的类别可能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病例。
其次,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精神障碍的诊断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
某些症状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被视为正常或可接受的,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病理性的。
因此,将分类系统应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时需要考虑这种差异。
此外,随着精神科学的进步,人们对精神障碍的理解也在不断演进。
以DSM-5为例,它与以往版本相比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类别,例如自闭症谱系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一演进的过程也反映出对精神障碍的研究和诊断方法的不断深入。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制定,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的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的影响以及新药研制、临床评估和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
精神障碍的分类是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据拟定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
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的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的转归。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分类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的方法。
疾病分类的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是医学各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的精神障碍病例的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的病例则病因不明。
因此精神障碍的诊断和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的原则。
目前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主要是依据症状表现。
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的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的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的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的对症治疗。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不同的医师对同一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的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和难以解释,这一直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制定统一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
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
下面以我国目前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为例,说明各种标准的意义。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详解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
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
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
1第一节精神障碍的病因(一)生物因素(内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
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即使是单卵双生,同病率也不到50%。
正常人的终生患病率约1%,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终生患病率也只有10%左右。
2.性格因素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外在表现。
性格的形成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现代医学认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的性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精神病的早期常出现性格改变为主的症状,而且不大被人们注意,以致耽误早期医治的机会。
精神病人的性格变化是有发展过程的,只要周围的人详细观察是能够识别的,容易诱发精神病的不良性格主要有这几方面。
导致精神障碍性格1.暴发性格:又称为“癫痫性格缺陷”。
这类人常为很小的精神刺激暴发强烈的愤怒和冲动行为,短时间发作后,一切恢复平静。
平时常表现黏滞,凝重,没有灵活性,一旦暴怒发作,自己完全失控,情绪行为变得异常粗暴,有很强烈的攻击性,不顾后果,不考虑影响,与平日判若两人,这类人间歇期正常,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家族中常有类似病人,分娩时受损伤,难产窒息,头部外伤,脑炎,儿童多动症,幼时被遗弃,缺乏正常家庭温暖等情况是导致暴发性格的重要因素。
精神病学-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经过研究认为是引起个体入院的主要 状况
门诊患者 主要诊断
个体此次就诊接受门诊医疗服务的主要 状况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4. DSM-5包含的疾病
(1)神经发育障碍
(9)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17)神经认知障碍
(2)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10)喂食及进食障碍
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病因
的诊断
同一病因可有不同综合征,如酒 精急性中毒与酒精戒断表现完全 不同。
同一症状或综合征可有不同病因,如 脑肿瘤、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的痴呆综 合征,幻觉妄想综合征
有利于病因治疗
有利于对症治疗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CD系统)
1. ICD-11的修订、维护及使用
二、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排除标准 需除外的疾病如下:
1.分裂型障碍(7A52) 强度或持续时间未满足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或妄想症的诊断 要求。 2.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7A53) 其特征在于在没有其他精神障碍病史的个体中,在没有前驱症状 的情况下出现精神病症状的急性发作,并且在两周内达到其最大严重性。发病通常与社会和职业 功能迅速恶化有关。症状可能包括妄想、幻觉、思维过程紊乱、混乱或迷惑、情感和情绪失调。 可能存在紧张性精神运动障碍。每天,甚至一天之内,症状通常会在性质和强度方面迅速变化。 这段时间不超过3个月,最常见的是从几天到1个月。
ICD是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英文书名的缩写,简称国际分类。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是一类临床病症,其特点是患者的认知、情感或行为功能出现异常。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是基于国情和文化特点制定的,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将精神障碍分为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官能症等多个类别。
每个类别下又包含了不同的亚型,如精神分裂症下包括了偏执型、紧张型、混合型等不同亚型。
这种分类方式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进行准确的诊断,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还对每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比如对于精神分裂症,其诊断标准包括了持续存在至少一个月的幻觉、妄想、语言紊乱、情感平淡等症状。
而对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其诊断标准则包括了情绪低落或情感持续高涨等症状。
这些诊断标准的详细描述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此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还强调了对患者的个体特点和环境因素的综合考虑。
在诊断精神障碍时,医生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症状表现,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和生活环境对其病情的影响。
比如对于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如果其家庭环境不稳定或存在严重的心理创伤,其症状可能会加重。
因此,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强调了对患者的全面评估,有助于医生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是一份详细而全面的标准,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准确理解和应用,医生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康复率。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不断提高医生对其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一、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
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大麻、催眠药、抗焦虑药、麻醉药、兴奋剂、致幻剂和烟草等。
精神活性物质可由医生处方不当或个人擅自反复使用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症状标准】(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说明】如应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鼓励作出一种以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并分别编码。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指来自体外的某些物质,虽不产生心理或躯体性成瘾,但可影响个人精神状态,如产生摄入过量所致的中毒症状(过去称为中毒性精神障碍)或突然停用所致的停药综合征(如反跳现象)。
【症状标准】有非成瘾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由此引发心理或躯体症状,如中毒、智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样症状,或人格改变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非成瘾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标准: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中国制定了一套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
首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等,而精神障碍则包括精神发育迟滞、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精神发育异常等。
这些分类的设立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其次,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还包括了诊断标准的具体内容。
例如,对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包括至少持续六个月的持续性或周期性的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
而对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包括情感异常、活动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这些具体的诊断标准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加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症状,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另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还强调了对患者的全面评估。
在诊断精神障碍时,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史等进行全面评估,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同时也有助于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这种全面评估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精神障碍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为医生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精神障碍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同时,这也为精神健康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有助于推动精神健康事业的发展。
希望在未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能够不断完善,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的心理健康发展。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适时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 果。
心理治疗原则及方法
心理治疗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通过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认识自己、改
变不良行为模式、提高应对能力。
人际关系疗法
通过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 模式和行为习惯,以减轻症状和改善 生活质量。
评估工具及量表在精神障碍
05
中的应用
量表评估法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01
包含90个项目,涵盖多个症状群,用于评估患者近一周的心理
症状情况。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02
包含14个项目,用于评定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03
包含24个项目,用于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家庭治疗
将家庭成员纳入治疗过程,帮助患者 改善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提高家庭 支持度。
物理治疗原则及方法
物理治疗原则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法, 以缓解症状、改善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利用磁场刺激大脑皮层,调节神经递质和受体功能,以达 到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该治疗方法适用于抑郁症、焦虑 症等患者。
强调社会功能评估
重视社会功能评估在精神障碍诊断中的作用。
诊断原则与注意事项
全面评估
在诊断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病史、症 状、体征、社会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
个体化原则
由于每个人的症状表现和病程发展不 同,因此诊断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排除器质性病变
在诊断精神障碍前,需排除器质性病 变的可能性,避免误诊和漏诊。
精神病学——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病学——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障碍的科学,它通过对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研究,来了解和识别精神障碍的类型和症状,进而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在精神病学中,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精神障碍的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其症状和特征。
最广泛使用的分类系统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和《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
这两套分类系统都是由专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制定的,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使用,并且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
DSM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一套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它的最新版本是DSM-5。
DSM-5根据每种精神障碍的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分类,如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情感障碍、焦虑障碍等。
每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都非常详细和具体,且包括必备症状和可选症状,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ICD是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一套疾病分类系统,它的最新版本是ICD-10。
ICD-10将精神障碍分类为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几大类,每个类别下还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精神障碍。
ICD-10的诊断标准更加简洁,主要根据症状的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除了DSM和ICD,还有一些其他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例如中国的《中国临床心理学病例诊断分类标准》、法国的《国际精神疾病分类系统》等。
这些分类系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整体上还是以DSM和ICD为主流。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不仅是分类的基础,也是治疗的依据。
医生通过对患者的面谈、观察和测验等多种手段,来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然后根据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第2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浙医高 冯怡)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冯怡
心理因素
(一)生活事件
•如离婚、丧偶、失败、失恋、失学、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紧张、 事业失败、经济问题等,均可促发心身疾病、神经症或应激相关 障碍,也可通过削弱机体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功能性精神障碍或 躯体疾病。
生活事件 自然灾害
12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冯怡
躁狂症、忧郁症、痴呆症、白痴
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克雷佩林:
早发性痴呆(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妄想狂
21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冯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前,就全部精神障碍而言,约10%的病例属于病 因和病理改变比较明确的,而90%左右的病例都属于 病因不明的精神障碍。因此,使整个精神障碍的诊断 和分类,不能贯彻病因学分类的原则。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仍停留于症状学水平,而不 能像其他内外科疾病一样按病因或病理学特征进行分 类。各种诊断标准主要依靠精神症状间的组合、病程 的演变、严重程度等来确定。
心理因素
(二)自然灾害
•突然、强烈而急剧的精神应激。如地震、火灾、洪水、爆炸、 滑坡、交通事故、面临战争、抢劫、亲人突然死亡等严重事 故,均可能出现应激反应或直接引起精神障碍。
生活事件 自然灾害
13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冯怡
社会文化因素
三、社会文化因素
1 2 3
环境因素
文化因素
8
遗传因素 性格因素 性别年龄因素 器质性因素 神经生物改变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冯怡
生物学因素
感染
(四)器质性因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PPT课件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 诊断标准
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CCMD-3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三)病程标准 ()排除标准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国际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CCMD-3的特点
1.大 叶 性 ( 肺 泡性 )肺炎 为肺实 质炎症 ,通常 累及肺 大叶的 全部或 大部, 并不累 及支气 管。病 原体现 在肺泡 引起炎 症,继 之导致 部分或 整个肺 段、肺 叶发生 炎症改 变,致 病 菌 多 为 肺 炎 链球菌 。本病 多见于 青壮年 ,临床 起病急 ,主要 症状为 寒颤高 热、咳 嗽、胸 痛、呼 吸困难 和咳铁 锈色痰 。
3.间 质 性 肺 炎 以肺间 质炎症 为主, 病变累 及支气 管壁及 其周围 组织, 有肺泡 壁增生 及间质 水肿。 可由细 菌、支 原体、 衣原体 、病毒 或卡氏 肺囊虫 等引起 。 病因 学分类 1.细 菌 性 肺 炎 如肺炎 链球菌 (即肺 炎球菌 )、金 黄色葡 萄球菌 、甲型 溶血性 链球菌 、肺炎 克雷白 杆菌、 流感嗜 血杆菌 、铜绿 假单胞 菌、埃 希大肠 杆菌、 绿脓杆 菌等。 2.非 典 型 病 原 体所致 的肺炎 如军团 菌、支 原体和 衣原体 等。
二、国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CCMD(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CCMD)
(一)CCMD-3主要分类类别
1.器质性精神障碍
2.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病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在于把各种不同表 现的精神疾病,依照其病因、临床特点、 病程和预后,划分出病类、病种和病型, 作为临床诊断、合理治疗、科学研究的 依据。有利于彼此相互交流、临床评估、 合理用药、预防和预测疾病的转归。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是指把一个患者的具体病症纳 入疾病分类中某一类别的医学过程。
分类所用的诊断名称可能是:疾病 综合征 障碍
疾病:病因明确或不很明确的特殊的结构或功 能改变,其病程和转归有一定的规律。
综合征:原因未明,偏离某个生理常模,出现 一系列体征和症状的比例症 状表现,也就是根据临床症状特征进行 分类,可将精神疾病划分为精神病性与 神经症性。
根据症状学特征所进行的诊断与分类通常具有 如下特点:
(1)症状学诊断,即将症状相同的病例集中 在一起,不论病因是否相同,根据共同的主要 症状命名,建立诊断;(2)状态性诊断,诊 断名称只说明疾病当时所处的状态,在病程中 随着主要症状的变换,诊断亦随之改变;(3) 症状学诊断有利于临床对症治疗。
精神疾病的分类原则
病因学分类是根据疾病的病因与病理改变建立 诊断,一旦症状、体征确立,诊断不应发生改 变,但同一病因可出现不同症状,此分类有利 于对因治疗。
症状学分类是根据共同症状或症状群组合(综 合征)建立诊断,当症状或综合征发生改变时, 临床诊断也会相应改变;同一症状或综合征可 由不同的病因所致,该分类有利于对症治疗。
9.做作性障碍 10.分离性障碍 11.性及性身份障碍 12.进食障碍 13.睡眠障碍 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 15.适应障碍 16.人格障碍 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得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得制定,就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得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得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得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得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得影响以及新药研制、临床评估与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ﻫ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精神障碍分类得目得疾病分类学得目得就是把种类繁多得不同疾病按各自得特点与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
精神障碍得分类就是将纷繁复杂得精神现象,根据拟定得标准加以分门别类得过程.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得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得转归。
ﻫ二、精神障碍分类得基轴ﻫ分类就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得方法.疾病分类得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就是医学各科所遵循得基本原则.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得精神障碍病例得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得病例则病因不明。
因此精神障碍得诊断与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得原则。
目前精神障碍分类得基轴主要就是依据症状表现。
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得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得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得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得对症治疗。
ﻫ三、精神障碍得诊断标准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得诊断指标,不同得医师对同一疾病得理解与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得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与难以解释,这一直就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得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制定统一得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就是将疾病得症状按照不同得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得一种标准化条目.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与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就是最基本得,又分必备症状与伴随症状。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一、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
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大麻、催眠药、抗焦虑药、麻醉药、兴奋剂、致幻剂和烟草等。
精神活性物质可由医生处方不当或个人擅自反复使用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症状标准】(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说明】如应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鼓励作出一种以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并分别编码。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指来自体外的某些物质,虽不产生心理或躯体性成瘾,但可影响个人精神状态,如产生摄入过量所致的中毒症状(过去称为中毒性精神障碍)或突然停用所致的停药综合征(如反跳现象)。
【症状标准】有非成瘾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由此引发心理或躯体症状,如中毒、智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样症状,或人格改变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非成瘾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标准: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石大精神医学习题附答案02精诊断标准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一)选择题【A型题】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A.提高诊断一致性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E.CCMD-3也是五轴诊断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E.CCMD-3中仍保留了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名称5.首次取消了精神病与神经症的严格划分,取消了神经衰弱的诊断类别,肢解了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A.DSM-Ⅲ B.RDC C.DSM-Ⅳ D.ICD E.CCMD-36.关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彼此间进行交流B.有利于对精神障碍进行合理的治疗和预防C.有利于认识疾病的规律,预测疾病的转归D.A、B、C都对E.A、B、C都错7.下列关于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描述,错误的是A.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B.内涵标准包括症状学指标、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功能损害指标、病期指标、特定亚型指征、病因学指标等C.内涵标准中以病因学指标为最基本D.是将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按照不同的组合形式,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的条目E.诊断标准的制定是近期精神医学的一个重大进展8.关于CCMD-3,下列描述哪项不对A.CCMD-3以前瞻性现场测试结果为编制的依据B.兼用症状分类和病因病理分类的方向C.向ICD-10靠拢,取消了神经症、反复发作躁狂症、同性恋等精神障碍或亚型D.根据我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和传统,对某些精神障碍暂不纳入CCMD-3 E.CCMD-3将癔症和抑郁性神经症从神经症中分离出来9.DSM系统取消了精神病与神经症的界限,是从哪一版本开始的A.DSM-ⅠB.DSM-ⅡC.DSM-ⅢD.DSM-ⅣE.DSM-Ⅲ-R10.DSM系统弃用“器质性精神障碍”术语,是从哪一版本开始的A.DSM-ⅠB.DSM-ⅡC.DSM-ⅢD.DSM-ⅣE.DSM-Ⅲ-R11.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是A.将器质性精神疾病与功能性疾病分开诊断B.将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分开诊断C.多轴诊断就是等级诊断D.自DSM-III后,美国的DSM系统一直是5轴诊断系统E.CCMD-2-R也是五轴诊断系统【X型题】1.关于CCMD-3,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是国际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系统B.主要借鉴了美国最新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系统编制而成C.主要借鉴了ICD-10的结果编制而成D.其编制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修改E.可以普遍应用到各国、各种族人口精神疾病的诊断和分类2.精神疾病分类的目的主要是A.找出具有相似临床特征的病人群体B.有利于相互交流C.有助于合理的治疗与预防D.有助于预测疾病的转归E.以上都不对3.在哪些分类系统中,不再将同性恋视为精神障碍A.CCMD-3 B.DSM-Ⅱ C.DSM-Ⅲ-RD.DSM-Ⅳ E.DSM-Ⅰ4.DSM-Ⅳ的多轴诊断系统包括A.轴Ⅰ:临床症状群、全面或特殊发育障碍B.轴Ⅱ:个性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C.轴Ⅲ:躯体疾病或状况D.轴IV:社会心理刺激E.轴V:一年前最高适应功能水平5.DSM-Ⅲ及ICD-10取消了精神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划分原因在于A.同一原因的精神疾病可以表现神经症性,也可以表现为精神病性B.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概念不够明确C.传统的情感障碍属于精神病性的障碍,但实际上有许多轻躁狂和抑郁患者并不表现为精神病性的症状D.神经症与精神病之间本来就没有多大的区别E.传统神经症分类中有癔症,但癔症病人可能短时间出现幻觉妄想【填空题】1.目前在我国使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系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国际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ICD(《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ICD) 2、DSM(《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aorders DSM)
(一)CCMD-3主要分类类别
1.器质性精神障碍
由脑部疾病或躯体疾 病导致的精神障碍
2.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来自体外的精神活 性物质反复使用导 致依赖综合征和其 他精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 起病,具有思维、情感、 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 神活动不协调。
4.心境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明显 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 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 改变。可忧精神病性症 状,如幻觉妄想。
5.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神经症
• 癔症是一种以接力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 精神障碍,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
•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会(环境) 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袋子的精神障碍, 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 分类与诊断标准
主要内容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ICD-10 DSM-Ⅳ CCMD-3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
• 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投入点和 从属关系,分类、分型,一边规程系统。
• 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治疗与预防 及预测疾病的转归。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
• 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行为障碍
10.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情况
• 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 其他心理卫生情况 • 其他精神障碍
(二)CCMD-3的特点
1.以前瞻性现场测试结果为依据,同时参考以前的 CCMD 版本和ICD-10、DSM-IV。 2.分类更进一步向ICD-10靠拢。 3.保留某些精神障碍或亚型,如神经症、反复发作躁 狂症、同性恋等。 4.根据我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和传统,某些精神障碍暂 不纳入CCMD-3 5.CCMD-3编写时,注意了文字表达和写作格式的规 范,要求条目分明、规范,以增强可操作性。
•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 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 精神障碍。
6.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一组与心理社 会因素有关的 以进食、睡眠, 及性行为异常 为主的精神障 碍
7.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 性心理障碍
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 正常,使病人形成了 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 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 常行为模式。
• 特发于儿童的情绪障碍:童年的焦虑、恐惧、强迫、羞 怯等情绪异常,与儿童的发育和境遇有一定管,与成人 期神经症无连续性。
• 儿童社会功能障碍:一组起始于发育过程中的社会功能 异常,但没有明显的侵害说领域的功能的体质性社交能 或缺陷作为原发特征。
• 抽动障碍:一种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 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躯体情况
• 轴III用于记录目前的躯体情况,它与 认识和处理病人的精神障碍可能有关。
多轴诊断
• 轴IV: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
轴IV用于报告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它 可能影响精神障碍(轴I和轴II)的诊断、 处理和预后。
多轴诊断
• 轴V:全面功能评估
轴V用于医师对病人的整个功能水平的 判断。
王熙凤
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 理发育障碍
一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的 综合征,智能低下和社会适 应困难,起病于发育成熟之 前(18岁以前)。可伴有 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
9.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 碍、情绪障碍
多动症:儿童期明显的注意 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 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 组综合征 品行障碍:反复而持久的反 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平 行。
多轴诊断
• 从不同层面或维度进行疾病诊断。
• 轴I:临床障碍 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 轴I用于记录除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 外的各种障碍,轴I也包括可能成为临床注 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多轴诊断
• 轴II:个性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轴II除记录报告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 滞以外,亦记录突出的适应不良的人格特 征和防御机制。
等级诊断
• 以等级高为诊断:器质性障碍、精神分裂 症、情感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
• 以治疗的疾病紧急程度来诊断
二、国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CCMD(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CCMD)
• 无法观测病因学分类。 • 基轴:依据临床表现。 • 注意:1、目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但是的状
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 2、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的不同疾病会得出 相同的诊断。 • 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的对症治疗。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CCMD-3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
是基本的 分为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 内涵标准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三)病程标准 (四)排除标准 内涵标准: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 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