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农作学第三版张明炷 期末复习思路

合集下载

《土壤学》复习大纲-18页文档资料

《土壤学》复习大纲-18页文档资料

《土壤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土壤的定义: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岛屿,广义的还包括海洋。

是土壤,气候,地貌,岩石,生物和水文因素构成包括人类劳动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母质向土壤演化过程中,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团粒结构是基础》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是成土作用的产物人为肥力:在耕作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是劳动的产物有效肥力:指在生产上表现出来的肥力。

潜在肥力:指在生产上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章:土壤矿物质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主要是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A.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土粒B. 提供养分:有的矿物风化产生大量的养分次生矿物:是在风化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主要为粘粒,所以,也叫粘土矿物或粘粒矿物,它们是成土过程和成土条件的反映--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粘粒矿物的同晶替代作用:粘粒矿物晶格中的组成离子被另一种大小相近而且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替代而晶格不变的现象(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主要是Fe、Mn、Al、Si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氧化物组矿物粘土矿物的分布:中国南方地区温度高,风化强烈,以高岭石为主,其次为氧化铁铝矿物;北方气候干旱,淋溶弱,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

粘土矿物的形成:粘土矿物是一次生矿物,由母岩风化产生。

自然合成学说,由化学风化产生的简单风化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沉淀而成。

土壤学农作学第三版张明炷 期末复习思路

土壤学农作学第三版张明炷 期末复习思路

土壤学农作学第三版张明炷期末复习思路武汉高校张明炷版《土壤学与农作学》考试复习思路绪论1.土壤: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具有一定肥力得疏松层。

2.马克思曾说过“土壤就是世代相传得人类所不能出让得生存条件与再生产条件。

3.农业生产得任务就是什么?土壤在农业生产中有何重要作用?4.为什么要学习《土壤学》?5.土壤学:就是讨论土壤得形成,演化,组成性质……第一章1.土壤肥力就是什么?答:所谓肥力,就就是土壤同时得不断得满足与调整植物对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要求得能力。

土壤肥力就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得综合反映。

土壤肥力就是各种土壤所共有得,也就是区分于自然界其她物质得最本质得特征。

2.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地形、时光、生物。

3.土壤就是由固相、液相与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得疏松多孔体。

其中固相物质主要就是矿物质与有机质。

液相物质主要就是土壤水与溶于水中得物质。

气相包括氧、二氧化碳、氮及其她气体。

4.土壤质地地划分:沙土类、壤土类、粘土类。

5.不同质地类型得肥力特征综述如下:沙土类:物理性沙粒含量占80%以上,因此粒间孔隙大,毛管孔隙少,不保水,渗透性强,通气好,有机质分解快而累积少,不保肥,不耐肥,昼夜温差大。

所以沙性土常展现有气、缺水、营养不足、土温不稳得冲突状态。

粘土类:物理性粘粒含量占60%以上,因此粒间孔隙小,毛管孔隙多,保水、保肥性强,但通气透水性差,易旱易涝,昼夜温差小,土性偏冷,粘性塑性强,所以耕性不良,适耕期短。

壤土类:沙粒与粘粒得含量比例较合适,因此兼有砂土类与粘土类得优点。

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水、肥、气、热情况比较协调,耕性良好,适耕期长,相宜于大多数作件物生长,就是农业生产上比较抱负得土壤质地。

6.“蒙金土”:上沙下粘得“蒙金土”则托水托肥,有利于作物得生长。

7.土壤有机质得组成?简答题[1]各种形态得动、植物残体。

[2]腐殖质[3]土壤微生物。

8.土壤有机质得矿质化过程(了解//)9.土壤有机质得腐殖质过程(了解)10.土壤有机质得转化条件?简答题思量题第五题11.土壤空气与土壤溶液(具体瞧一瞧)12.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组成有何区分?灌排措施对土壤空气得组成有何影响?思量题第八题。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一、名词:土壤土壤圈土壤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土壤生产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动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土壤肥力:具有供应与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影响包括土壤本身的肥力和发挥肥力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5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

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的肥力人为肥力:是耕作熟化过程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二、思考题1、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何重要性?一: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的作用3雨水涵养的作用4生物支撑作用5稳定、缓冲环境变的作用二:保持生物多样性、生产性、活性;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有过滤、缓冲、定和解毒的作用;具有贮藏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

2土壤由哪些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组成如何?自然界的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决定了土壤具有孔隙结构特性3.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

肥力—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4.土壤重要性(作用):1.生产功能;2.生态功能;3.环境功能;4工程功能;5.社会功能(P4—P8)5、土壤肥力的分类?按照肥力因素的有效性分为:(1)有效肥力:在当季作物生产上能够表现出来的肥力叫有效肥力。

有效肥力已经产生了经济效益,也有人叫经济肥力。

(2)潜在肥力:在当季作物生产中不能直接表现出来的肥力叫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二者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条件是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

按照肥力的来源分为:(1)自然肥力:在自然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肥力。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

;.期末考试要点第一章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松散表层土壤的主要功能:一、生产功能—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二、生态功能—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三、环境功能—环境的缓冲净化系统四、工程功能—工程基地与建筑资料五、社会功能—支撑人类社会生计和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的特征:土壤资源数目的有限性;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资源空间变异及相对固定性。

土壤学的几个学派: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地质土壤学看法(土壤是岩石经风化而形成的地表松散层,即岩石风化的产物);土壤发生学派(五大成土要素:母质、天气、生物、地形、时间)第二章土壤是独立的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构成物质,占95%-98%,其他为土壤微生物体占5%以下。

土壤矿物分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直接根源于母质的矿物,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分解转变而成,以结晶层状硅盐粘土矿物为主,其粘土基本构造但我是硅氧四周体和铝氧八面体。

同晶代替:指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同样,大小相像的离子所代替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粘土一般以带负电荷为主的原由:土壤粘土矿物常发生同晶代替作用,此中同晶代替最广泛的是晶体中的中心离子被廉价的离子取代,正是这类作用致使了土壤粘土矿物一般带负电荷。

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蛭石、绿泥石在晶体构造上的差别:种类晶层构造膨胀性电荷量(同晶代替现象)胶体特点1高岭石1:1型非少(少)较弱2蒙脱石2:1型是大(广泛,发生在铝片)突出3蛭石2:1型是大(广泛,发生在硅片)突出4水云2:1型非大介于母1、2之间5绿泥石2:1:1型----大居中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全部含碳的有机物,它包含了土壤中的各样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样有机物质。

;.';.有机质的碳氮比对其在土壤中分解速率的影响:当C/N降至25:1以下,微生物不再利用土壤中的有效氮,相反因为有机质较完整的分解而开释矿质态氮,使得土壤中矿质态氮的含量比本来有明显的提升。

土壤学第三版复习要点总结

土壤学第三版复习要点总结

土壤学复习1,土壤的概念p3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主要功能p4(1)生产功能——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2)生态功能——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3)环境功能——环境的缓冲净化体系(4)工程功能——工程基地与建筑材料(5)社会功能——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3,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各种比例类型p18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物质组成,其余为有机质,土壤微生物。

元素含量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土壤的矿物组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

次生矿物则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来的。

原生矿物主要是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4,粘土矿物p20粘土矿物分为:(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基本结构单位: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两种晶片的配合比例不同可构成1:1(高岭石)、2:1(蒙脱石)、2:1:1三种晶层同晶替代现象: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土壤中粘土矿物的类型和数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很大。

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征:(1)高岭组1:1型,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较弱(2)蒙蛭组2:1型,膨胀性大,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3)水化云母组2:1型,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大(4)绿泥石组2:1:1型,同晶替代现象较普遍,颗粒较小(2)非硅酸盐粘土矿物氧化铁、氧化铝、水铝英石、氧化硅5,土壤有机质p29种类:微生物、动植物残体、半分解物质、腐殖质(腐殖物质和非腐殖物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百分之二十为有机质土壤,反之则为矿质土壤。

耕作土壤表层的有机质通常低于百分之五。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土壤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固体部分的形成、发展和功能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我将对土壤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土壤的定义及主要组成:土壤是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作用下形成的,含有有机质、无机质、水分、气体和生物体等成分的固体地球表层。

2.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母岩、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其中,母岩决定土壤的物质组成;气候影响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生物通过根系和分解有机物质等活动促进土壤形成;地形和时间影响土壤的堆积和发育速度。

3.土壤发生的过程:土壤发生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三个方面。

物理作用包括冲刷、风化、膨胀、收缩和淋溶等;化学作用主要包括氧化、水解、交换、溶解和沉淀等;生物作用包括植物的根系作用、土壤动物的活动和微生物的作用等。

4.土壤发育因素的评价指标:(1)土壤剖面的形态及土壤的层次性,即土壤剖面的土层结构与层次及土壤特征。

(2)土壤化学性质,如有机质、可交换性离子、土壤酸碱度等。

(3)土壤物理性质,如容重、质地、结构、持水性等。

5.土壤分类与命名:土壤分类是将土壤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与命名。

常见的土壤分类体系有国际土壤分类法(ISCS)和中国土壤分类法(CCS)。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1.土壤质地:指土壤颗粒的粒径分布和比例。

质地的主要组分有砂、粉砂、粘土等。

2.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有团聚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等。

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

容重是反映土壤致密程度和通气性的重要指标。

4.土壤孔隙度:指土壤中未被固体颗粒填充的空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孔隙度是影响土壤保水能力和透气性的重要因素。

5.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残体、分泌物以及微生物产生的物质组成的。

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6.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指土壤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

土壤学期末复习重点

土壤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其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发生改变的原始成岩矿物。

2.黏化过程是指土体中的矿质颗粒由粗变细而成黏粒,以及黏粒在剖面中积聚的过程,主要有残积黏化和淀积黏化两种。

3.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4.盐化过程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体毛管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的过程。

5.淋溶土是指湿润土壤水分状况下,石灰充分淋溶,具有明显黏粒淋溶和淀积的土壤。

6.诊断层是用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7.高寒土指高山和亚高山草甸和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寒性土壤温度状况和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1的暗色表层的土壤8.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风化后分解或重新形成的矿物,其化学组成、构造和性质都发生了改变。

9.诊断表下层位千表层之下,但有时因侵蚀等原因可以出现在或接近地表。

10.旱耕熟化在原来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人为平整土地、耕翻、施肥、灌溉,以及其他改良措施,使土壤向有利千作物生长方向发育、演变。

11.富铁铝化过程指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用,12.表面侵蚀是指由于雨滴(风力)的撞击径流水搬运而引起的表面土壤侵蚀二、简答题1.简述土壤空气的特点;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气压高于大气,还原性气体高千大气,氧气的气压低于大气,水汽的质量分数总是多于大气,土壤空气成分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2. 简述原始成土过程;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的岩石风化物上着生低等植物,如地衣、苔鲜及真菌、细菌等做生物。

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累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

3. 何谓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指土壤高级分类单位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依次发生更替并且环绕地球分布的规律性。

如果不考虑地势起伏变化和海陆分异的影响,自赤道向两极分布的土壤类型依次为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土和冰沼土等4. 何谓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指土壤高级分类单位大致沿经线南北方向延伸,按经度东西方向依次发生更替并纵跨大陆分布的规律性。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培训讲学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培训讲学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土壤2.土壤肥力3.自然肥力4.人工肥力5.潜在肥力6.经济肥力(有效肥力)7.农业8.农业生产9.再生作用10.农业生态系统11.历史自然体12.大气圈13.生物圈14.岩石圈15.土壤圈16.水圈17.土被18.风化壳19.光合作用20.养分库21.矿质营养学说22.腐殖质学说23.归还学说24.土壤肥力递减肆25.发生学学说26.土地生产力27.土壤生产力28.土壤剖面29.土宜30.土壤基本物质组成。

(二)填空题1.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2.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3.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4.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

5. 一般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种物质构成。

6.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_____%占土壤容积的_____%,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_____%占土壤容积的_____%。

7.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_____%,其中水分占_____%,土壤空气占_____%它们二者是同处于_____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_____。

8.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共同决定的。

9.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_____、_____和_____组成的。

10.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1.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_____或_____。

12. 地壳表面以上是_____圈,以下是_____圈,其中表面有_____圈_____圈和_____圈。

13. 土壤圈位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_____。

14. 农业土壤是_____、_____和_____综合作用的产物。

《土壤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土壤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土壤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1.土壤的重要:○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土壤是陆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4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是持续农业的基础2.土壤在植物生长的作用:○1营养库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3.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厚度一般在2m左右作用:○1支撑植物生长○2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水、肥、气、热等要素○3人类生存的资源4.土壤环境:指岩石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侵蚀和风化作用,以及地貌、气候等诸多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土壤生态环境组成:○1固相(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烂分解产生的有机物质)○2液相○3气相作用:○1净化功能(实施污染土壤的清洁生产)○2肥力功能(保障粮食与食品安全)5.环境保护: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6.土壤资源的现状:○1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均衡○2耕地损失不断增加,土壤资源整体质量下降○3土壤退化严重(在各种不利自然因素及人类对土壤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的影响下,土壤的质量和生产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的过程)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经过长期的积累后,超出土壤的自身净化能力,导致土壤的性状和质量发生变化,对农作物产品和人体健康构成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长期积累性、不可逆性和难治理性的特点8.土壤污染表现在几方面:○1对水体的影响○2对空气质量的影响○3导致严重经济损失9.土壤环境有机物存在形式:挥发态、自由态、溶解态和固态10.有机物进入地下水阶段:○1包气带渗漏○2包气带向包水带扩散○3进入包水带污染地下水11.污染物迁移的分类:○1物理迁移: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于土壤矿物颗粒表面进行水迁移的过程,以及吸附和解吸作用○2化学迁移:重金属难溶电解质在土壤固相与液相之间的离子多相平衡,包括重金属与土壤胶体结合,发生非专性吸附或专性吸附,络合或螯合作用,以及重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和沉淀作用○3生物过程:是指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或对植物的有效性12.环境背景值:在未受或者少受人类活动及及工业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中,各类化学元素的组成结构及其含量○1影响因素:母岩、气候、地形、植被、淋浴、沉积等○2土壤环境背景值是一个范围值,不是一个确定值○3在目前环境条件下、研究区域内相对清洁区化学元素的含量及能量值研究的意义:○1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2研究和确定土壤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3研究污染元素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化学行为的依据13.环境本底值:环境要素在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以及环境中能量分布的自然值14.区分环境本底值和背景值:○1土壤环境背景值在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它可以作为环境污染的起始值,也可以作为衡量环境污染程度的基准,由于该数值比较容易获得(相对清洁区环境监测结果的统计平均值),并且也客观地反映着目前全球环境普遍遭到不同程度污染的状况,因此该值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2本底值即严格按照土壤背景值研究方法所获得的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原始含量○3土壤背景值指一定区域和时间范围内土壤中某些成分的代表性背景含量15.背景值异常在找矿上的意义:土壤背景值元素来源于母岩、母质,因此,土壤背景值是母岩、母质化学特征的反映,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背景值异常,可能是成矿元素的指示标志,是区域找矿的依据16.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与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未造成环境污染时,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其数量等于土壤污染物最大允许含量和本底值之间的差值分类:○1静容量: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允许量或负荷量○2动容量: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研究意义:○1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2土壤环境容量是对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限制人类破坏土壤资源的主要指标○3是联结土壤容纳污染物能力和污染源允许排放量的纽带13.环境污染监测的主要目的:○1了解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或收到污染的程度○2分析土壤污染与粮食安全,地下水污染及对生长其上和周边生物的关系○3对人类的危害监测类型:○1区域土壤污染环境背景监测○2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3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监测土壤○4土壤污染事故监测14.土壤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是指利用污染物与土壤颗粒之间、不同土壤颗粒之间物理特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实现污染物从污染土壤中的分离与去除15.基本的物理分离技术:借助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土壤胶体上分离开来的技术。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引言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特征与功能的学科,对于农业、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学期末复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和巩固,本文将提供一份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二、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由矿质颗粒、有机质、水、气和生物组成的地球表面的自然体系。

2. 土壤形成的过程:物质的来源、迁移、转化和沉积等过程是土壤形成的关键。

这些过程受到气候、母岩、生物和时间的影响。

3. 土壤发育的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三、土壤的物理性质1. 容重:土壤单位体积的重量。

2. 孔隙度:土壤中孔隙的占据体积。

3. 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4. 土壤颗粒分布:砂、粉砂、粘土和壤土的含量和比例。

5. 平均颗粒直径:反映土壤颗粒的大小。

四、土壤的化学性质1. 土壤酸碱度:土壤的pH值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2. 土壤养分: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阴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中阴阳离子的吸持与释放能力。

4. 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五、土壤的生物学性质1. 微生物的作用: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和养分转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土壤动物:土壤中的蚯蚓、昆虫、线虫等有助于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

3.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土壤生物群落、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等过程。

六、土壤与植物的相互关系1. 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分泌物对土壤结构和养分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2.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直接影响。

3. 植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土壤植被系统,对于土壤的保持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七、土壤与环境的关系1. 土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土壤保护与修复:采取适当的土壤保护措施和修复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污染。

土壤学与农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学与农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学与农作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2、课程目的:土壤学与农作学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农业水利有密切关系的土壤和作物合理用水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农田水利学和从事农业水利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工作打下有关的初步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理解土壤学﹑农作学与农业水利的关系;掌握土壤学与农作学的性质和任务。

本章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第二章土壤的形成与组成2学时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土壤与肥力;理解和掌握土壤的组成。

本章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第三章土壤的基本性状 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土壤胶体与土壤的吸收性能、土壤的酸碱反应;理解土壤的空隙性与结构性、土壤的通气性与氧化还原状况;掌握土壤的热状况与土壤养分状况。

本章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第四章土壤水分 4学时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土壤水分的形态和性质;理解和掌握土壤水分常数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的能态。

本章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第五章主要低产土壤的特性与改良2学时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盐碱土、渍害水稻土、红壤土的形态和性质。

本章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第六章作物与水4学时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作物需水规律及对灌溉排水的要求;理解和掌握作物水分生理、作物与水的生态关系土壤水分常数。

本章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第七章主要农作物的合理用水4学时本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基本生长过程、特性,需水特点;几种主要农作物合理灌溉排水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措施。

本章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土壤学期末复习 提纲

土壤学期末复习 提纲

土壤学水解作用(P26)水解作用是指水电解离出的H+对矿物的分解作用,它是化学分解的主要过程,可使矿物彻底分解。

根据矿物在水解过程中的分解顺序可划分为:脱盐基阶段、脱硅阶段、富铝化阶段脱盐基阶段:K2Al2Si6O16+HOH=KHAl2Si6O16+KOHKHAl2Si6O16+HOH=H2Al2Si6O16+KOH脱硅阶段:H2Al2Si6O16+5HOH=H2Al2Si2O8.H2O+4H2SiO3富铝化阶段:H2Al2Si2O8+4HOH=2Al(OH)3+2H2SiO3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的产物,故不同的土壤及其发生层都具有一定的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类型:单粒结构、粒状结构、片状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棱柱结构、大块状结构。

氮有机物的分解: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P48)土壤腐殖质的形成(P49)土壤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转化的同时,其部分分解产物又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重新聚合形成腐殖质,有关土壤腐殖质形成的生物化学过程归纳起来有3种学说:①木质素-蛋白质聚合学说;②生物化学合成学说;③化学催化聚合学说。

土壤腐殖质形成过程图式土壤腐殖质(P43)●土壤腐殖质(soil humus)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65%。

●它是一种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分为胡敏酸、富里酸、棕腐酸和胡敏素●土壤腐殖质主要由胡敏酸和富里酸组成土壤腐殖质的作用(P45)●土壤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对土壤结构体、保水保肥性能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富里酸对促进土壤矿物风化和矿质养分的释放都有重要作用。

●胡敏酸和富里酸能多次与次生黏土矿物紧密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构成良好的土壤结构体,对土壤肥力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最新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最新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1.农业生产包括植物生产(种植业)和动物生产(饲养业)两大部分。

2.基本条件:水、肥、气、热、光。

3.农田水利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调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所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5.肥力是土壤同时地不断地满足和调节植物对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要求的能力。

6.土壤形成条件: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主导)。

7.土壤分布规律: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区域性。

8.土壤矿物质的种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无机化合物。

9.土壤中养分的种类与含量与矿物的化学组成、风化程度及气候条件有关。

10.粒级(土粒大小的不同级别):物理性沙粒(0.01~3.0)、物理性粘粒(0.0001~0.01)、石砾和沙粒、粘粒、沙粒。

11.土壤机械组成:不同粒级组合的相对比例;土壤质地是根据不同机械组成所产生的特性而划分的土类。

12.土壤质地:沙土类、粘土类、壤土类。

13.改良:掺粘、掺沙、客土调剂、施用有机肥。

14.蒙金土:上啥下粘,托水托肥,有利于作物生长。

15.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形态的动植物残体;腐殖质;土壤微生物。

16.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矿质化和腐殖质化过程。

17.转化条件:植物有机质的碳氮比;土壤环境条件(通气、水热状况);酸碱反应、气候条件、耕作灌排等措施。

18.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是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能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腐殖质在植物营养中有明显的间接作用。

19.土壤空气的特点:不连续,空隙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很高,季节性;水汽含量高;组成和数量不均。

20.土壤溶液组成:难溶性(迟效性)养分;有效性(速效性)养分。

21.土壤中有效养分的迁移转化途径:形成难溶性化合物,重新迟效化;随水分从土体中淋失;转化成气体散失;被土壤胶体所吸附;被植物所吸收。

22.吸收方式:向根液流;离子扩散作用;根系的拦截作用。

(整理)土壤学复习重点要义

(整理)土壤学复习重点要义

绪论一、土壤及重要性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A、土壤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土壤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C、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资源数量的有限性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质量的可变性二、土壤基本组成三、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营养条件:养分,水分环境条件:热,气,水四大肥力因素:水、肥、气、热。

自然肥力:指土壤在自然(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

人工肥力:指人类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耕作,熟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肥力。

有效肥力:在当季生产中能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的肥力部分。

潜在肥力:在当季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部分。

土壤生产力:即土壤能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

土壤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区别是: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条件、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所共同决定的。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土粒⏹形成土壤母质的矿物和岩石⏹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土壤矿物质土粒的组成与特性一、主要的成土矿物和岩石原生矿物:来自火成岩或变质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火山灰或各种风化产物通过化学或生物作用转变主要成土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二、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物理风化(大多属于热力学风化)风化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氧化)生物风化(根系机械破碎、生物化学作用)土壤母质:裸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

残积物(山地丘陵顶部较高部位)坡积物(重力雨水冲刷,坡脚、谷地)洪积物(洪水引发,沿山麓成带状分布)河流冲积物(成层性,成带性,成分复杂)湖积物(湖水泛滥,湖周围)我国主要成土母质海积物(海边海相积物,海岸上升、江流入海)风积物(风搬运;沙质、黄土)黄土状沉积物(第四世纪时期黄土经冰水、洪水搬运)冰渍物(冰川夹杂物质搬运沉积)土粒按成分可分为:矿质土粒、有机质土粒土粒按粒级可分为:石粒、砂粒、粉粒、粘粒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质量分数叫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

土壤学与农作学课程复习总结

土壤学与农作学课程复习总结

• • • • • •
砂粒大于50%; 通气透水, 养分少,不保水肥; 易耕, 温度变化快,暖性土; 发小苗不发老苗
粘质土壤主要特性: • 粘高于30%, • 通气透水不良; • 保水保肥, • 养分含量高; • 升温慢,冷性土 • 耕性差,发老苗不发小苗,适合于禾谷类 作物。
壤质土壤主要特性: • 粉粒大于30%; •性质介于黏土与砂土之间; •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既通气透水,又保 水保肥; •耕性良好,适耕期长,适宜于大多数作物生 长。
土壤质地
粉粒 颗粒中次生矿物增加,石英减少。比面较砂粒 大,吸持性能增强,养分含量比砂粒高,具有一定的 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和涨缩性,通气透水能力比 砂粒差,雨后易板结,应注意松土。 粘粒 以次生矿物为主,粒径小,比面巨大。具有 很强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涨缩性和吸附能 力,矿质养分丰富。但粒间孔隙极小,通透性能极 差,常表现为湿时粘韧,干时坚硬。 总之,随着土壤单粒由大变小,各粒级土粒的粘结性、 粘着性、可塑性、涨缩性以及吸附能力由弱到强。
粘壤土类
粘土类
中国制土壤质地分类
不同粒级的颗粒组成(%) 质 地 类 别 质 地 名 称 粗砂土 细砂土 面砂土 砂粒(10.05mm) >70 ≥60-≤70 ≥50-60 粗粉粒(0.05细粘粒 0.01mm (<0.001mm) -
砂 土
砂粉土 粉土
壤 土 砂壤土 壤土
≥20 <20
≥20 <20
大块岩石及粗大风化物经机械崩解变为细小颗粒 的过程。
(二)生物过程 包括氮的固定,有机质转化等过程。
(三)化学过程
两个特征:一是土壤形成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 生变化;二是有新的化学组分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张明炷版《土壤学与农作学》考试复习思路绪论1.土壤: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具有一定肥力得疏松层。

2.马克思曾说过“土壤就是世代相传得人类所不能出让得生存条件与再生产条件。

3.农业生产得任务就是什么?土壤在农业生产中有何重要作用?4.为什么要学习《土壤学》?5.土壤学:就是研究土壤得形成,演变,组成性质……第一章1.土壤肥力就是什么?答:所谓肥力,就就是土壤同时得不断得满足与调节植物对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要求得能力。

土壤肥力就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得综合反映。

土壤肥力就是各种土壤所共有得,也就是区别于自然界其她物质得最本质得特征。

2.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

3.土壤就是由固相、液相与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得疏松多孔体。

其中固相物质主要就是矿物质与有机质。

液相物质主要就是土壤水与溶于水中得物质。

气相包括氧、二氧化碳、氮及其她气体。

4.土壤质地地划分:沙土类、壤土类、粘土类。

5.不同质地类型得肥力特征综述如下:沙土类:物理性沙粒含量占80%以上,因此粒间孔隙大,毛管孔隙少,不保水,渗透性强,通气好,有机质分解快而累积少,不保肥,不耐肥,昼夜温差大。

所以沙性土常呈现有气、缺水、养分不足、土温不稳得矛盾状态。

粘土类:物理性粘粒含量占60%以上,因此粒间孔隙小,毛管孔隙多,保水、保肥性强,但通气透水性差,易旱易涝,昼夜温差小,土性偏冷,粘性塑性强,所以耕性不良,适耕期短。

壤土类:沙粒与粘粒得含量比例较合适,因此兼有砂土类与粘土类得优点。

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耕性良好,适耕期长,适宜于大多数作件物生长,就是农业生产上比较理想得土壤质地。

6.“蒙金土”:上沙下粘得“蒙金土”则托水托肥,有利于作物得生长。

7.土壤有机质得组成?简答题[1]各种形态得动、植物残体。

[2]腐殖质[3]土壤微生物。

8.土壤有机质得矿质化过程(了解//)9.土壤有机质得腐殖质过程(了解)10.土壤有机质得转化条件?简答题思考题第五题11.土壤空气与土壤溶液(详细瞧一瞧)12.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组成有何区别?灌排措施对土壤空气得组成有何影响?思考题第八题。

第二章1.土壤就是一个复杂得多孔体。

土壤孔隙性就是土壤固体颗粒间所形成得不同形状与大小孔隙得数量、比例及分布状况得总称。

2.土粒容重:单位体积(不包括孔隙体积)土壤固体土粒得重量。

常以2、65。

3.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得自然状态土壤(包括孔隙)得干重。

4.土壤孔隙度:指一定体积得土壤中,孔隙得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得百分数,也叫总孔隙度。

5.孔隙度+固体土粒容积=16.固体土粒容积=土壤容重/土粒容重7.孔隙度=1 土粒容重/土粒容重8.孔隙比:一定容积土壤中得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得比值。

9.土壤孔隙比=孔隙度/(1孔隙度)10.当量孔径:一定得土壤水吸力相当得孔径。

d=3/S d当量孔径 S土壤水吸力11.土壤孔隙分级?根据土壤孔隙得大小与性质进行分级,分级得标准有许多种,一般将其分为三级,(1) 无效孔隙:也称非活性孔隙,孔隙直径小于0、002mm (也有人主张小于0、0002mm),常为束缚水充满,在这样细小孔隙中得水分,由于牢固地被土粒吸持,不能自由移动,作物无法吸收利用,土壤通气性也很差。

无效孔隙容积占土壤容积得百分数为无效孔院度。

(2)毛管孔隙:孔径一般为0、002~0、06mm,其中得水分借毛管力作用而保持、贮存与运动(有资料表明孔径为0、002~ 0、 02mm得孔隙中,毛管水活动最强烈),容易为作物吸收利用,就是对作物最有效得水分。

土壤中毛管孔隙得容积占土壤容积得百分数为毛管孔隙度。

(3)通气孔隙:孔径大于0、06mm,常被空气占据,通气、透水,不具有毛管作用,故也叫非毛管孔隙。

通气孔隙容积占土壤容积得百分数为通气孔隙度。

可见,土壤孔隙度应就是以上三种孔隙度得总与。

12.土壤结构得类型:块状、核状、柱状与棱柱状、片状与板状以及团粒状等。

13.为什么说具有团粒结构得土壤就是最肥沃得土壤?P18 思考题14.土壤胶体:土壤中1100nm之年得微细土粒(胶粒)分散在微粒间溶液(土壤溶液)所组成得体系,就就是土壤胶体。

15.土壤胶体按其成分与来源得不同可分为: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16.自然界得土壤通常都同时带有正电荷与负电荷。

17.土壤胶体产生电荷得原因?(知道三种)[1]同晶置换作用[2]胶体表面得解离[3]晶格断裂18.土壤胶体得双电层构造(用图表示)19.阳离子得交换作用?通常带负电荷得土壤胶体表面吸收有许多阳离子,这些阳离子能与土壤溶液中得阳离子进行交换,此即阳离子得交换作用。

20.阳离子交换作用得几个特点?[1]就是一种可逆反应[2]等当量交换[3]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21.土壤胶体上吸收得阳离子可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可以使土壤变酸得致酸离子H+与Al3+,另一类就是盐基离子如Ca2+ Mg2+ K+ Na+ NH4+ 等。

22.盐基饱与度:土壤胶体上得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总量得百分数。

23.盐基饱与度=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阳离子交换总量24.我国土壤南酸北碱25.阳离子叫唤量与盐基饱与度就是土壤保肥、供肥、稳肥得两个重要指标。

26.土壤离子交换作用对肥力性状得影响?[1]影响土壤物理性状[2]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3]影响施肥方式与效果。

27.交换性酸度:用过量得中性盐与土壤胶体发生生交换作用,使土壤胶体上得H+ Al3+进入土壤溶液而表现出来得酸度有反应方程式 P2728.水解性酸度:用弱酸强碱组成得盐从土壤胶体上交换出来H+、Al3+所产生得酸度。

方程式等 P2729.土壤碱度主要决定于土壤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得含量。

思考题30.土壤碱度液相指标:通产以碳酸根及重碳酸根得含量作为土壤碱度得液相指标。

31.土壤碱度固相指标:土壤胶体上得钠离子饱与度作为衡量碱度得固相指标。

32.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得主要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土壤胶体上存在着许多盐基离子土壤溶液中弱酸及其盐类得存在33.土壤通气性:土壤气体交换得性能。

主要指土壤与近地面大气之间得气体交换,其次就是土体内部得气体交换。

名词解释34.土壤通气型产生得原因主要有两个:一就是空气流动引起得整体空气交换;二就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得个别气体成分得交换。

35.影响土壤通气性得因素(原因)?简答题[1]土壤与大气间温度与大气压得差异[2]土壤含水量得变化[3]土壤中空气孔隙得数量、大小及联通程度[4]土壤与大气或相邻土层得氧与二氧化碳得浓度差36.通常采用得土壤通气性指标有以下几种?简答或各点得名词解释[1]土壤呼吸系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土壤表面扩散出得CO2容积对消耗O2得容积比率。

[2]土壤中得氧得扩散率:每分钟内扩散通过每平方厘米土层氧得克数。

[3]土壤通气量:单位时间单位压力下,通过单位体积土壤得空气总量。

[4]土壤得通气孔隙度:[5]土壤得氧化还原电位37.土壤氧化还原作用?指土壤中某些无机物质得电子得失过程。

38.影响氧化还原电位得因素:土壤通气性、土壤水分状况、植物根系得代谢作用、土壤中易分解得有机质含量。

39.土壤热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土壤水分与空气得运动,而且影响土壤微生物得活动,养分得转化,植物得生长发育与产量得高低,就是土壤肥力得重要因素之一。

40.土壤得热特性有三个三个特性得概念?1土壤热容量:指单位质量或单位容积土壤温度升高1℃所需得热量。

2土壤导热率:厚度为1cm’得土层温度相差1℃时,每秒钟通过面积为1cm2断面得热量。

3土壤导温率:指单位面积上,单位距离得土壤温度相差1℃时,单位时间内传导得热量所产生得温度变化值。

41.作物得养分种类大致分为两类大量元素氮磷钾钙镁硫微量元素铜铁锌锰硼42.氮素磷素钾素 P39/4043.土壤中得养分一般分为两种形态一就是速效态养分,二就是迟效态养分。

44.简述土壤水分状况与养分有效化得关系?思考题26 答案在P42第三章1.土壤中主要得水分类型有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2.了解以上几种水分3.根据毛管水与地下水得联系情况与所处地形部位,可将其分为上升毛管水与悬着毛管水两种。

4.重力水可分为两种,即自由重力水与支持重力水。

5.自由重力水支持重力水得概念。

6.饱与持水量(全持水量):当土壤中全部孔隙都被水充满,也就就是土壤所含得重力水达到饱与时得土壤含水量。

7.土壤水分常数有七个,七个常数得概念。

8.稀释系数9.凋萎系数10.最大分子持水量11.毛管断裂含水量12.田间持水量13.毛管持水量14.全持水量15.土壤水分有效性:指土壤水分就是否能被作物利用及其被利用得难易程度。

16.土壤含水量得表示方法最常用得有两种?重量百分数容积百分数 P52 5317.18.土水势:水分从土壤移动做功所需要得能量即为系统得土壤水势能。

19.土水势由基质势与重力势、压力势、溶质势构成。

分别理解她们得概念20.土壤水吸力与土水势得区别?1土壤水吸力只包括基质吸力与溶质吸力,相当于基质势与溶质势,而不包括其她分势。

2在概念上土壤水分得能态可用土壤对水分得吸力表示。

21.土壤水吸力就是随含水量得多少变化得。

2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能表示土壤水分吸附或释放过程中得水量与水势相关关系得曲线23.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得因素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温度。

24.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得测定有张力计法、压力薄膜法。

2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得应用?a)进行土壤基质势与含水量得换算。

b)了解土壤基质势与当量孔径得关系c)计算土壤得容水度26.土壤水分得滞后作用:在同一土壤水吸力下,脱水过程得含水量总比吸水过程得含水量高,这种现象称为之后作用。

27.对滞后现象产生得原因有多种,其中“瓶颈”作用解释最有意义。

P65 6628.土壤水分能量概念在土壤水研究中得意义重要作用?思考题a)有利于研究不同土壤基质得水分特性。

b)有利于研究土壤水得运动。

c)有利于研究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中水分得相互关系。

29.何谓SPAC?在SPAC水分关系中具体由哪些特征?第四章1.盐碱土就是各类盐化土与盐土以及碱化土与碱土得统称。

2.中性盐3.碱性盐4.盐化土5.盐土6.碱化土7.碱土8.我国盐碱土得特点?简答a)分布广几乎遍及所有得气候带b)面积大c)类型多9.我国盐碱土区(用图来记忆)a)滨海盐碱土区b)华北盐碱土区c)西北半干旱盐渍土区d)西北干旱盐碱土区e)东北盐碱土区10.简述自然条件对盐渍土形成得影响?a)干旱得气候条件b)较高得地下水位与矿化度c)低平得地形条件d)含盐母质与土壤质地得影响e)生物得聚盐作用11.次生盐渍化过程:由于灌溉管理不当引起得非盐渍化得土壤发生盐渍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