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和汉语互译中的区别

合集下载

英汉互译原理

英汉互译原理

英汉互译原理英汉互译是翻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互转换。

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规则,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英汉互译的原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翻译技巧。

首先,英汉互译的原理之一是语言特点的对比。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它们在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进行互译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准确的转换。

例如,英语中的主谓宾结构和汉语中的主谓宾结构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意思进行灵活的转换。

其次,英汉互译的原理还包括文化背景的考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语言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原文和译文所处的文化环境,尽量做到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的统一。

比如,英语中的一些习惯用语和汉语中的习惯用语可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和目标读者进行合理的转换和调整。

另外,英汉互译的原理还涉及到语境的把握。

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和情境,它会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产生重要影响。

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语境的影响,尽量做到译文贴近原文,符合语境的要求。

比如,英语中的一些隐喻和比喻表达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进行特定的转换和解释,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

最后,英汉互译的原理还需要注重语言的地道性。

地道性是指语言表达的真实性和自然性,它要求译文能够自然流畅地融入到目标语言的语境中,不显得生硬和生僻。

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我们需要尽量避免直译和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习惯用语进行合理的转换和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地道性和自然流畅性。

总之,英汉互译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翻译过程,它需要我们充分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和文化内涵,灵活运用翻译原则和技巧,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英汉互译原理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更好地进行英汉互译工作。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英汉句子对比

英汉句子对比
【译文】她踢脱鞋子,踏进一双拖鞋。可对她那双 纤纤细脚来说,拖鞋显得太大了。换鞋之后, 她便失了几分风度,也失了几分高度。
• That region was the most identifiable trouble spot.
• 2.The station chief would have to be close to the director, a member of the inner circle.
A. 英语简单句可转换成汉语复合句
B. 英语并列句、复合句可转换成汉语简单句
A. 英语简单句可转换成汉语复合句
例1:His superior grades at high school enabled him to enroll at the tuition-free Beijing University.
B. 英语并列句、复合句可转换成汉语简单句 例1:He doesn’t know what life means to him.
【译文】他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例2:What troubles me is that I don’t have much experience in this kind of work.
按照逻辑顺序译译文如果一位读者读过18世纪作家的作品体会到其刻意追求典雅的语言风格又读过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人在演讲大厅上所作的庄严的发言他定能更深刻地理解很多现代散文作品那种结构松散口语色彩浓好用俚语不拘形式的语言风格
• 句法的理解与翻译
• Syntactic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译文】遗传和行为的继承一直是支配环境的惟一方 式, 当这种继承第一次被有意识的选择打破时, 人类历史便开始了。

汉译英翻译十大技巧

汉译英翻译十大技巧
【例6】一个好的厨师总是努力在谷物、肉类和蔬菜三者之间取得平衡。
译文: A good chef is always trying to seek balance among cereal, meat and vegetable.
解析:仔细分析发现,句中有两个动词,分别是“努力”和“取得”,而“取得”是“努力”的目的,故把“努力”处理为谓语动词,“取得…”作目的状语。整句的主干为“厨师努力去取得”,译作…chef is trying to seek
2.汉语多短句,英语多长句。汉语侧重语义,多用短句、分句来表达;英语多用长句及复合句,其结构通过时态、标点符号及关联词来表达。因此,汉译英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合译、增补词汇等。
3.汉语多重复,英语多替代。汉语由于结构较松散,常对名词进行重复,使语义更加清晰,对动词进行重复起增强语气的作用:而英语常使用代词、名词及do,do so或so do,so,as或其他词组来代替重复出现的部分。
3.用解释的方式。中文的习惯用语和四字成语是令大家头痛的难点,汉译英时,可分两步走:先用浅显易懂的中文对其进行解释,然后再将其转化为英文。
4.根据上下文中的某个表达翻译某些难译的词。四级考试所考查的段落翻译是就某个话题展开的,所以有时可以借用上下文一些相关的表达来译出一些难以直译的词。
【例9】他为人太过圆滑,所以没人喜欢他
【例11】历史上,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经常被忽视和否定。尽管如此,对社会发展来说,小说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In history, novel, as a form of literature,
was often ignored and denied. In spite of these,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novel has an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06外语系(3)班06050307 单彩敏1.引言习语又称熟语,它通常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来说,做到彻底精确地理解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习语的翻译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和这种历史文化的沉积分不开的。

汉语习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

同样,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组合结构和修辞方法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

因此,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使语言学习者能加深了解这两种语言习语的文化异同,消除交流障碍和困难,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摘要习语又称熟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通常包括成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在此考察了英汉语言中心理与文化的同异现象。

关键词:英汉习语心理文化对比翻译2. 英汉习语的不同所反应的文化背景差异2.1生活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西欧边缘,与西欧很多国家相邻,国内有很多富有特色、享有盛誉的城市和河流,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都反映在习语上,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比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进退维谷)”,“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英国的产煤中心),“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烧泰晤士河,伟大的壮举)。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比较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比较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比较摘要: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分别隶属于世界两大语系。

从其形态上看两者没有相似之处,但从语义上有其异同性。

英语和汉语有很多同义词,众多专家和学者在英汉互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这一类研究大多是从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入手的。

作者运用义素分析法与语义比较对英汉语义进行微观层次的分析并以此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英汉互译语义比较义素分析一、引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音译结合的符号系统,为人类进行沟通交际所服务。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对这两种分别隶属于世界两大板块的语言来说,两者在其形态上没有相似之处,更找不到两者间语音上的对立规律(外来借词除外),但从语义上有其相似性。

同义词的存在在英语和汉语中屡见不鲜,众多专家和学者也在英汉互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这一类研究大多是从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入手的,成果丰富。

语言学规律告诉我们,在同一种语言范围内寻找概念完全对等的词是非常困难的。

而在两种语言之间,寻找概念完全相同的词,更是难上加难。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界定上虽有大量相似之处,但存在更多的是差异。

所以,只有准确把握英汉语义上的异同性,才能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忠于原文。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科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范围除语言学外,还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

本文主要运用义素分析法与语义比较对英汉语义进行微观层次的分析,分析难免带有主观色彩,没有音位分析那样精确、系统,仍有不完善之处,但我认为,要比较英语和汉语的关系,从语义上入手,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语义比较(一)对英汉义素的分析比较hjelmslev和jakonbson借鉴音位学中的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理论,提出了义素(sememe)的概念,指出可以将语义成分,即义素作为语义学中说明词汇结构的最基本、最小的单位。

义素是词义的最小语义构成成分,又叫做语义特征。

中英互译心得

中英互译心得
3英文思维注重的是文辞的实际意义,强调概括和直接性,而汉语注重文辞的修饰意义,强调形象具体和生动的表现法;英语不是单音节字词语言,又没有音节声调变化,所以不强调音节数的整齐划一 和由此带来的朗读效果,英文如此相反。
4.英语与汉语的句子实际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最主要的包括:
①句子性质有所不同:英语突出主语,汉语突出主题。如汉语“这座房子很大”英语“It is a large house”
10.英语不像汉语一样喜欢反问和否定的说法,更偏重直来直去的肯定表达。这种现象可能有三大原因:一是汉语可以表示否定意义的非否定词汇匮乏和英语可以表示否定意义的非否定词汇富足;二是英语的求静性与汉语的求动性的影响;三是变换角度,采用现成说法,获得理想的翻译效果。
11.八级考试,受时间限制,有其特殊性。鉴于大纲“译文必须忠实原意,语言通顺、流畅”的要求,建议还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再意译。 八级考试的体裁大多以散文为主,平时要有针对性的训练。一般说来,英汉互译时,头脑中要有这样的英汉语言对比意识:
②句子标志形式有所不同:从总体上看,英语句子的形式以谓语动词为标记,汉语的句子常常没有谓语动词标记,而是根据主题和述题分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③句子不同成分的连接方式有所不同:英语集约性很强,特别注重整体概括和集中表现,具体的看,英语的集约化手段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量使用名词性成分来概括简化各种意义。
9.英语
在话语衔接手段上大量使用替代和替换性词语指示话语中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事物与概念,代词和各种关系词用来指称上下文中提到的事物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使用十分频繁,而重复与完全省略的现象则相对较少。与英语相比之下,汉语由于没有英语那样的曲折变化,不注重语法形式分析,句子单位不像英语那样明确清楚,在很多情况下无论使用句号还是逗号都不会造成理解上的问题,对其理解比英语更需要依赖语境和话语的主题意义,因此与英语相比之下则较少使用替代和替换性词语指示语言中已经出现的事物和概念,代词和关系词使用不如英语那样频繁,而重复与省略的概率则明显高于英语。

英汉语言对比看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看翻译

0810010308 刘昌盛英汉语言对比看翻译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英汉比较是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翻译的方法与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之间。

因为相同我们才知道,进行互译;因为不同,我们才清楚了再什么地方需要方法和技巧。

而翻译也实践证明,在相同的地方一般比较容易掌握,在不同的地方往往是困难所在。

因此只有通过不同方面的了解、比较英汉语言的不同,才能做好翻译。

词汇对比(1)构成形态上看,汉语每个词只由一语素构成,是由几个代表不同意思的字构成的词,而英语则是由单纯的字母构成一个词,每个词还可以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示意义或语法功能的变化。

(2)词义上看,英语的词义比汉语更具灵活性,并对文章具有依赖性。

比如uncle一词就可以指伯伯、叔叔、舅舅、表叔、姑父、姨夫。

在翻译中就必须根据文章上下来进行选择。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词本无义,义随人生。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杨丰宁)这正说明了英语词汇的特征。

(3)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不仅有多个意思,还表现在词类。

一个词常常即能做动词又能做名词。

而汉语往往不行。

就像play做动词是玩、扮演,做名词是比赛,游戏;fire动词是射击、点燃,名词则是火、热情。

句子结构对比(1)不同语言的基本句子结构具有不同的扩展形式。

句子的扩展指的是基本句子结构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呈现的线性延伸。

英汉语言具有不同的扩展方向。

汉语扩展方向一般向左的,而英语的扩展方向是向右。

(2)叙述方式,汉语的叙事方式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逻辑顺序以短句的形式依次交代,句子之间没有过多的形式连接,给人层次感。

而英语则利用关系词将语句进行连接,可以不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用丰富的连接手段表达时序和逻辑关系。

(3)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

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汉语则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

英汉互译中形合与意合

英汉互译中形合与意合

由于形成和发展历程各异,英汉语言各具特点,这种差异虽然使语言本身丰富多采,但同时又给各自的学习者造成了障碍。

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学英语的人来说,有时觉得自己的话措辞、语法都没有错,可是总觉得有汉语味,为什么呢?恐怕在许多情况下都是由于对英汉语言的差异缺乏敏感造成的。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莫过于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之分(Nida,1982:16)。

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语言表现法。

现代语言学先驱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

“形合”(hypotaxis),又称“显性”(explicitness/overtness),指借助语言形式,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意合”(parataxis),也称“隐性”(implicitness/covertness)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的连接。

形合”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意合注重意义上的连贯。

我们可以从形合和意合看出汉英语言的不同特点:1、形态方面。

英语重形合,属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靠词形变化组句,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如英语名词有单、复数之别,非谓语动词形式有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分别用“to,-ing”及“-ed”的标志加以区分,其形合作用十分精微。

而汉语则仅凭词序来决定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及句子的意思,并无任何词形变化。

如:“Winter is the best time to study the growth of trees. Although the leaves are gone and the branches are bare, the trees themselves are beautiful.”译文:冬天是研究树木生长的最好的季节,虽然树叶落了,树枝光了,但树木本身却是美的。

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摘要:英语和汉语存在很⼤差异。

英、汉互译中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法。

在翻译⼯作中 ,直译和意译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从直译与意译的功能和⽤途上分析⼆者的关系 ,指出直译和意译所应遵循的原则。

通过两⽅⾯的分析 ,得出结论:在翻译⼯作中 ,直译和意译都有其各⾃的功能 ,⼆者缺⼀不可。

关键词:直译;意译;关系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 ,每种语⾔都有各⾃独⽴和分明的系统 ,在形态和句法⽅⾯⼆者存在很⼤差异。

然⽽ ,两种语⾔之间⼜存在⼀些相似性。

⽐如在主谓词序和动宾词序上是⼀致的。

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既有共同点⼜有不同点 ,所以在翻译实践中 ,我们不能千篇⼀律地使⽤⼀种⽅法进⾏翻译。

直译和意译是重要的翻译理论和基本的研究主题。

直译是既保持原⽂内容、⼜保持原⽂形式的翻译⽅法或翻译⽂字。

意译 ,也称为⾃由翻译 ,它是只保持原⽂内容、不保持原⽂形式的翻译⽅法或翻译⽂字。

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 ,同时 ,它们⼜互相协调、互相渗透 ,不可分割。

通过对直译与意译⼆者关系的正确研究 ,更多地认识了解到什么时候采⽤直译、什么时候采⽤意译 ,在运⽤直译与意译的时候所应该掌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终达到提⾼翻译能⼒及⽔平的⽬的。

⼀、从概念⾓度来区分⼆者的关系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 ,把⼀种语⾔信息转变成另⼀种语⾔信息的活动。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 ,译⽂读者对译⽂的反应如能与原⽂读者对原⽂的反应基本⼀致 ,翻译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 ,还应包括语⾔形式。

译者不能随意增加原作没有的思想,更不能随意地删减原作的思想。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

前者注重结构形式 ,⽽且往往利⽤紧凑的结构来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后者强调的是观点 ,并且⽤合理地调整语序来整体地反映思维的逻辑性。

因此 ,当我们进⾏翻译时 ,必须掌握原作的思想和风格 ,同时也必须把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当作译语的思想和风格。

英汉互译英汉

英汉互译英汉

英汉互译英汉1. 什么是英汉互译?英汉互译是指将英语和汉语之间进行相互转换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与汉语的关系日益密切。

因此,掌握英汉互译技能对于沟通交流、文化交流以及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 英汉互译的难点尽管英语和汉语都属于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但由于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句法结构、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进行英汉互译时会遇到一些难点。

2.1 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反映在了两种语言之间。

例如,在英文中,“猫”被描述为“cat”,而在中文中,“猫”被描述为“猫”。

这种差异不仅仅是表达方式上的区别,更体现了两种文化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2.2 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是指一个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和顺序。

英语和汉语的句法结构存在一些差异,例如,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在汉语中可能会被颠倒。

这就需要在互译过程中灵活运用句法结构的变化。

2.3 习惯用语和俚语习惯用语和俚语是两种语言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英汉互译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习惯用语和俚语难以直接对应的情况。

这时候需要通过理解其内涵和寻找相似表达来进行翻译。

3. 英汉互译技巧为了有效地进行英汉互译,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技巧:3.1 理解上下文理解上下文是进行准确翻译的关键。

通过仔细阅读原文并分析上下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情感色彩以及所传递的信息。

只有充分理解了原文,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

3.2 注重准确性和流畅性在进行英汉互译时,要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准确性是指翻译结果与原文的一致性,而流畅性则是指翻译结果在语言表达上的自然和流畅。

只有兼顾准确性和流畅性,才能使翻译更加贴近原文。

3.3 学习常见表达学习常见表达是提高英汉互译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积累常见的表达方式、短语和句型,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翻译任务。

在学习中应注重实践,通过大量阅读、写作和口语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英汉互译能力。

浅析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在互译中的特点

浅析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在互译中的特点

文化长廊浅析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在互译中的特点林书夷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人们在学习一种语言时,要想迅速地从概念上抓住它的组合规律,最开始便要从语法入手。

原因是语法作为浩繁的语法单元里概括抽出的各种语法之间共同的类别格式和表意原则。

例如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共性,也存在着不同。

关键词:语言;汉英语法;汉英对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194-01一、比较汉语英语语法的异同点(一)从句子对比中看汉语英语语言语法的相同点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之间是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的。

在研习的历程中,两者都可以充当协助彼此把握另一种语言的“必要用具”。

首先是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相同点。

汉语的组成部分分别是由“主谓宾,定状补”构成,其中又包含着动词、名词等词性。

而这些规律,在英语中也能见到,例如,“这里的人们都讨厌大吵大闹的人”。

这句汉语对译成英语便为“This old people hate yell bloody murder person.”在其中,英语与汉语的主语分别为“old people”与“人们”,谓语为“hate”与“讨厌”,宾语为“yell bloody murder person ”和“大吵大闹的人”。

再比如例句“这里大人们都喜欢天真烂漫的小孩子”,直译成英语为:“Adults here all like naive brilliant little children.”在这句话当中,两种语言的主语都为“Adults”和“成年人”,谓语都为“like”和“喜欢”,宾语都为“naive brilliant little children”和“天真烂漫的小孩”,而且,其中的“这里(here)”和“天真烂漫(naive brilliant little)”也都是两种语言种中修饰名词的定语。

显而易见地,其中动词、名词与形容词都是一个方向的。

浅析英汉互译的区别

浅析英汉互译的区别

浅析英汉互译的区别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汉英语言的主要区别及相应的翻译策略。

其中汉英语言的动态与静态以及物称与人称的使用使我感触颇多。

一、汉英语言的动态与静态汉语是动态语言,倾向于多用动态词,而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叙述成静态。

英语名词化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动作,而汉语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且常常可以重复或重叠增加动态感,所以英汉互译常常是静态与动态互相转换的过程。

比如如果将“他学习很用功”翻译成英语,大多数人都会译为:He works/studies hard. 但英语是一种倾向于静态的语言,人们自然地多用静态句。

更多说:He is a good/diligent/hard-working student.同样,他抽烟抽得很厉害”译成He smokes heavily/seriously 就显得非常不自然,应该说He is a heavy smoker. 反之,汉语里不会有人说:“他是一个厉害的抽烟者。

”如此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如果在汉译英时能有意识地学习采用这种静态句,译出来的英语会地道得多。

二、汉英物称和人称汉语是主体意识,而英语是客体意识。

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主语来叙述,而是表达客观事物如何作用于人,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

而汉语则注重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

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何使用主语和动词这两个方面。

英语用非人称主语表达时,往往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常用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比如“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就译为“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因此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加有灵动词,而汉语的有灵动词一般只能与人称搭配。

比如:“Beijing has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al events.”因此汉英互译时常常要在非人称主语和人称主语或其他主语中转换。

英汉互译容易翻错的

英汉互译容易翻错的
详细描述
在英汉互译时,引号的误用是一个常见的错误。例如,在英语中,引号用于引用他人的话语或特定术 语,但在中文中,除了引用他人的话语或特定术语外,还可以用引号表示强调或反语。因此,在英汉 互译时,需要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引号。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术语缺失
总结词
某些专业术语在中文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
详细描述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些英文专业术语可能没有直 接对应的中文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需要仔细研究 并选择最合适的中文表达。例如,"e-commerce"在中文 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通常被翻译为"电子商务"。同样, "blog"被翻译为"博客",虽然在中文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 汇,但这种翻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省略不当
要点一
总结词
省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去掉一些不必要的词语或信息。在 英汉互译中,不恰当的省略可能导致译文信息不完整或语 义不清。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例如,英语中可能有一些文化背景信息或习惯用法,对于 非英语读者来说可能不必要。如果将这些信息省略不译, 可能会导致译文读者对原文含义产生误解。正确的做法是 适当保留这些信息,或者在译文中加以解释和说明。
04 专业术语错误
术语不准确
总结词
专业术语的翻译需要精确,否则可能会造成误解或信息 失真。
详细描述
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由于语言差异和专业领域知识的不对 称,很容易出现专业术语翻译不准确的情况。例如,将 "GDP"错译为"GNP",或将"algorithm"误译为"计算方法"。 这些不准确的翻译可能会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甚至导 致错误的决策。

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摘要‎:英语和汉‎语存在很大‎差异。

英、‎汉互译中‎,直译和意‎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在翻译‎工作中 ,‎直译和意译‎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从直译与意‎译的功能和‎用途上分析‎二者的关‎系 ,指出‎直译和意译‎所应遵循的‎原则。

通过‎两方面的分‎析 ,得出‎结论:在翻‎译工作中‎,直译和意‎译都有其‎各自的功能‎,二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直译‎;意译;关‎系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和‎分明的系统‎,在形态‎和句法方面‎二者存在‎很大差异。

‎然而 ,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一些‎相似性。

‎比如在主谓‎词序和动宾‎词序上是一‎致的。

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所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进行翻‎译。

直译和‎意译是重要‎的翻译理论‎和基本的‎研究主题。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

‎意译 ,也‎称为自由翻‎译 ,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

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 ,同‎时 ,它‎们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 ,不可‎分割。

通过‎对直译与‎意译二者关‎系的正确研‎究 ,更多‎地认识了解‎到什么时‎候采用直译‎、什么时候‎采用意译‎,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的时候所应‎该掌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一、‎从概念角度‎来区分二者‎的关系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 ,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 ,‎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能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 ,‎翻译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应包‎括语言形式‎。

浅析在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表现

浅析在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表现

浅析在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表现英汉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分属不同语系,两种语言存在诸多不同。

英汉翻译离不开对这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对于翻译实践来说,明白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是翻译的前提,它对翻译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从英汉语言静态与动态的特点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英汉语言特点和加强翻译实践能力。

标签:英汉语言对比;翻译;静态;动态1.英语的静态倾向表现1.1 名词化英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其显著特点是词缀丰富。

英语中丰富的词缀使得有些动词和形容词很容易派生为名词形式,从而使得名词化成为英语常见的现象。

且名词与动词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英语的独特之处。

以下实例选自第十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英译汉参赛原文Necessary Fictions 的第一段:英语静态:The play thus moves on two levels.On one,it is the story of a judicial murder for money,an indictment of materialism. 汉语动态:该剧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方面,它讲述了一个看似合法、实为有悖公理的图财害命的故事。

抨击了物质享乐主义。

1.2 名词表示施事者代替动词英语常用含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代替动词,很多由动词派生的名词既表示施事者又保留原来动词的意义。

例如基于动词词干的- er /-or 派生名词,- er /-or 派生名词化使原来动态的表达方法转换为静态的表达方法。

以下实例选自第二段以及参考译文《必要的虚构》(王宏译、徐青根审定,2004)英语:He is“Head master of College,and lover of t he noblest Muse.”He sponsors the town’s Youth Club and describes himself as “a humanist,a lover of the ancient Greeks,an admirer of Plato.”He is a true believer in all those liberal and rational values that Western culture has inherited from antiquity. 汉语:作为“居伦学校的校长、最尊贵的缪斯女神的仰慕者”,他资助了该城的青年俱乐部,并自诩“崇尚人文主义、热爱古希腊人、仰慕柏拉图”。

汉语句子翻译成英语

汉语句子翻译成英语

汉语句子翻译成英语汉英互译时,它们之间表达的最大区别是,英语句子趋向于形合,而汉语的句子趋向于意合来组句。

英语组句时,需要借助关联词(关系词、连词和连接性副词)、介词和其他连接方式(宾语、主语、表语、状语从句等等),重结构;而汉语组句时,就像记录流水账一样,行云流水的写下来,其句子的意义的紧密性、连贯性通过句子之间靠内在、隐性的逻辑关系来表达,所以汉语的意思中可能存在包含、因果、递进等关系,翻译时要提现出来。

例如:1、人们面对社会的转变,消费观念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解析:这句话通过when引导状语从句,即可把其汉语的内在逻辑表达出来。

译文:People’s consumer senses have also been changing in a subtle way when they are faced with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2、正是由于中国传统节日有着如此深厚的民族精神的蕴含,所以,其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价值,激发与释放情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

解析:这句话虽然很长,但是句子间因果关系很明显。

其原因是“正是由于中国传统节日有着如此深厚的民族精神的蕴含”,结果是“其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价值,激发与释放情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其中该句的结果蕴含罗列关系,属于次要成分,在英语中表达中,先把主要成分表达出来,再把次要成分放在主要成分的后面。

译文:It is becaus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contain such a deep national spirit, that their values are hardly replaced by any cultural forms of passing ongenerations, enhancing the national spirit, maintaining the national unity, social harmony, family harmony and stimulating and releasing emotions and in harmony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3、所以,守护、继承、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更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里释放出更多的文化红利和社会正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和汉语的区别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

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

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

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例如: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compared, 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译文:总的来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相比的另一个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缺乏别的孩子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

原文中两个only if引导的从句显然使整个句子变得很复杂,可是由于有并列连词but 和and,整句话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楚:…能够得出结论…但是只要…而且只要…。

从上面的译文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中文表达更加清楚,but only if...and only if...首先提纲挈领: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感觉是译文中没有从句,有的只是一些不同的分句。

四、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在句子中,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多用动词。

英语不仅有we、you、he、they等人称代词,而且还有that、which之类的关系代词,在长而复杂的句子,为了使句子结构正确、语义清楚,同时避免表达上的重复,英语往往使用很多代词。

汉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结构相对松散、句子相对较短,汉语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词,使用名词往往使语义更加清楚。

请看下面的例句: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译文: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及装有污染监测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污染超标(或违规),监测器就会使其停驶。

五、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科技英语尤其如此。

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词表示动作是被动的,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的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此,英语中的被动在汉译中往往成了主动。

下面我们先看一组常用被动句型的汉译: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须指出……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须承认……It is imagined that...人们认为……It can not be denied that...不可否认……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由此可知……It should be realized that...必须认识到……It is (always) stressed that...人们(总是)强调……It may be said without fear of exaggeration that...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常用被动句型属于习惯表达法,在科技英语中出现频率很高,考生不仅要熟悉这些句型的固定翻译,同时要认识到许多英语中的被动从习惯上来讲要译成汉语的主动。

我们再看一个典型的例子: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 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y no means be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 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re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译文:许多人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家的思维活动相比,认为这些思维活动必须经过某种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原文中有三个被动语态is imagined, be compared和be required,译成汉语都变成了主动表达:认为、相比和掌握。

有些英语被动需要把主语译成汉语的宾语,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例如:New sources of energy must be found, and this will take time, but it is not likely to result in any situation that will ever restore (归还;恢复,复兴;恢复健康,复原)that sense of cheap and plentiful energy we have had in the past time.译文:必须找到新的能源,这需要时间;而过去我们感觉到的那种能源价廉而充足的情况将不大可能再出现了。

六、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表达相同的意思时往往变换表达方式。

第一次说"我认为"可以用"I think",第二次再用"I think"显然就很乏味,应该换成"I believe"或"I imagine"之类的表达。

相比之下,汉语对变换表达方式的要求没有英语那么高,很多英语中的变化表达译成重复表达就行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The m<I>onkey</I>'s most extraordinary accomplishment was learning to operate a tractor. By the age of nine, the m<I>onkey</I> had learned to solo on the vehicle.译文:这只猴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学会驾驶拖拉机。

到九岁的时候,这只猴子已经学会了单独表演驾驶拖拉机了。

tractor和vehicle在句中显然都表示"拖拉机",英语表达上有变化,而译成汉语时使用了重复表达法。

七、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做翻译实践较多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英文句子难译主要难在结构复杂和表达抽象上。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把长句变短句、从句变分句,结构上的难题往往迎刃而解。

表达抽象则要求译者吃透原文的意思、用具体的中文进行表达,这对考生往往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下面我们先看一组例子:disintegration 土崩瓦解ardent (热心的;热情的)loyalty 赤胆忠心total exhaustion 筋疲力尽far-sightedness 远见卓识careful consideration 深思熟虑perfect harmony (和声;和睦)水乳交融feed on fancies 画饼充饥with great eagerness 如饥似渴lack of perseverance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make a little contribution (捐款;捐助)添砖加瓦on the verge of destruction 危在旦夕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英语表达往往比较抽象,汉语则喜欢比较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