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尝试了“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提出猜测;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学习的知识。 1、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让全班合作交流。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步骤。
刘海英
记录人
刘海英
主备人
刘海英
参加人员
刘海英 张喜平
学
情
分
析
刘海英:106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生上课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从整体上来看我班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学习基础不太好,已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新的知识接受慢。本节课要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过程中, 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比一比看谁最快、最棒:
1、-0.4ab3的系数是 次数是。
2、多项式3xy2+2xy-3xy-4的最高次项是 ,同类项是 ,常数项是 。
3、去括号3a-(2ab-3b2+4)=
4、与2a-1的和为7a2-4a+1的多项式是
二、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你一定行:
已知小明的年龄是m岁,小红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少4岁,小华的年龄比小红的年龄的一半多1 岁,求三个人的年龄和。
本人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活动的内容程度的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基础知识是否能够牢固掌握。
2、学生的语言表达评价,评价学生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有条理。
3、学生的行为习惯评价,包括课堂纪律的评价,课堂上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以及活动过程中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的评价。
七年级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

三、教法建议:
1、充分利用现实情境以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和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世界中,周围大量存在的是空间图形.因此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空间.同时,图形直观是人们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绝妙工具,它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将给学生带来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这种直觉将有效地增进学生对空间的理解.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第一章教材分析、教学方法
活动时间
2019.09.04
活动地点
教研室
参加人员
七年级数学组
主 持 人
万红娟
中心发言人
何思明
记 录 员
万红娟
活动记录: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科书设计了4节内容.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体以及通过观察得出这些几何体的部分性质,并揭示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对于几何体的研究和认识,教科书采用了化归的方法,将几何体转化为平面图形,从平面的角度去研究几何体.为此,教科书从三个方面入手,它们分别是:第2节“展开与折叠”、第3节“截一个几何体”和第4节“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其中的第2节,首先遵循从立体到平面的方向,将几何体展开,得到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形;然后又将平面图形折叠,还原得到几何体,进行平面和立体的转化.第3节,通过截面截几何体,研究不同截法得到的截面的形状.第4节,通过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识别和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所得到的形状图.以上三节内容,都力图在平面
集中教研记录初中数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初中数学集中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经验分享等形式,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教学方向。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3.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4. 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各年级数学教师分组进行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共同研究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课堂教学。
(1)教材分析:教师们对教材进行了全面分析,明确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点分布、能力培养等方面。
(2)教学目标:教师们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制定了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教师们针对不同教学环节,探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2. 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结束后,各年级教师代表分别进行教学研讨。
研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难点解析:教师们针对本册教材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2)教学案例分享: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成功案例,供其他教师借鉴。
(3)教学反思: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3. 经验分享活动最后,部分优秀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
内容包括:(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游戏、设置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们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课堂管理等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们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日期:XXXX年XX月XX日时间:XX:XX-XX:XX地点:XX教室参会人员:1.老师A2.老师B3.老师C会议内容:1.课程介绍:-本学期的数学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确定课程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与平面图形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平面图形相关的问题。
-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材分析:-对教材进行内容分析,明确每个单元的主题和核心概念。
-确定教材的难点和重点,以便做好针对性教学准备。
-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合理分配课程内容。
3.教学计划制定:-根据教材分析结果,制定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
-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制定每个课时的教学安排,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使用。
4.活动设计:-讨论适合每个单元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概念和解决问题。
-设计小组活动、讨论活动、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5.评价与反馈:-讨论每个单元的评价方式,既包括日常形成性评价,也包括单元结束的综合评价。
-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发展方向。
-明确如何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给学生和家长,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
6.教学资源准备:-根据教学计划,明确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具、练习册等。
-分工合作,确保每个资源都能准备齐全,并及时复制和整理。
-提醒大家留意教材配套资源的更新和使用技巧。
7.其他事项:-讨论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管理学生。
-协调每个老师的教学进度,确保紧密配合和顺利推进教学工作。
-发布下一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
会议总结:本次集体备课会议的内容涵盖了课程介绍、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制定、活动设计、评价与反馈、教学资源准备以及其他事项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讨论,我们明确了本学期数学教学的目标和重点,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
希望本次集体备课的成果能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范例8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6】
活动内容
期中复习总结
活动时间
2008பைடு நூலகம்4.20
活动地点
教导处
参加人员
李亚芬严黎明马妹红孙亚燕高亚媛
主 持 人
李亚芬
中心发言人
高亚媛
记 录 员
孙亚燕
活动记录:
期终考试即将到来,这次备课组活动主要讨论期中复习计划及作业设计。
第七章的复习作业由李亚芬负责,第八、九章的复习作业由李亚芬负责,第十章的复习作业由孙亚燕负责,第十一章的复习作业由严黎明负责,最后两章由高亚缘负责,综合试卷由严黎明负责。复习作业要求原则上是两张,一张基础练习,一张提高题.试卷知识点要全,出作业前可以先研究去年的期终试卷。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内容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内容在初中数学的集体备课活动上,大家都聚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哎呀,老师们真是个个充满了干劲,像打了鸡血一样。
大伙儿坐得满满当当,黑板上、桌子上、甚至还有一些小纸条上,满是我们对课程的奇思妙想,真是琳琅满目。
大家一开口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各种好点子纷纷涌出。
比如说,怎样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更积极,活跃的像小猴子一样。
有人提议,干脆来个数学游戏,像“谁是卧底”,不过换成数学题目,哈哈,这主意绝了!我们都笑得前仰后合,想象着学生们那聚精会神的样子,简直乐翻了。
我们聊起了如何让难懂的概念变得简单明了。
这个时候,老师张大声说道,咱们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
比如说,面积问题就可以跟大家喜欢的披萨联系在一起,谁不爱吃披萨呢?想象一下,分披萨的时候,计算每块的面积,那小朋友们可乐了。
这下大家都心领神会,纷纷点头,眼里闪着光。
说实话,这种把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的方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像阳光洒进了阴暗的小巷子里。
而后,我们又开始讨论课后作业。
哎,真是一言难尽!有的老师说,作业太多小孩根本做不完,搞得他们心里像压了一座山。
有人提议,干脆把作业变得有趣一点,比如给他们做个小调查,问问同学们周末都喜欢做什么,然后把数据统计出来,写成一份“小小数学报告”。
这主意一出,大家都哈哈大笑,觉得这可以让作业不再枯燥,变得像个小探险,收获满满。
我们也不能不提考试了。
每年考前,老师们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上上下下,有时觉得学生们能行,有时又忍不住揪心。
有的老师说,考试不应该只是考知识,更应该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于是,大家开始讨论,怎么设计一些新颖的题目,能让学生们在考试中发挥得更好,真是热火朝天。
有人提到,干脆把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放进考试里,让学生们觉得这不是在做题,而是在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简直妙极了。
大家也聊到了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老师李说,反思就像给自己打个小小的问号,每次上完课都得问问自己,今天的教学是不是达到了目标,学生们有没有收获。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因式分解
参加人员
活动情况记录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弄清公式的形式和特征,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弄清公式的形式和特征,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2.经历通过单项式乘多项式探索提取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的过程,体会单项式乘多项式与提取公因式之间的联系,发展逆向思维的能力.经历把平方差公式反过来探索平方差公式法分解因式的过程,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发展逆向思维的能力.经历把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探索完全平方公式法分解因式的过程,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发展逆向思维的能力.
3、通过对多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
4、课堂教学方法的及时交流,遇到问题及时反馈,练习题的统一制定以及测试卷的统一命题。
成效与反思
明确本周上课内容,重难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知识点。商讨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训练的方法、练习题的统一制定以及测试卷的统一命题。
记录人:
七年级数学第四次集体备课记录

1、注重对学生观察、操作、探பைடு நூலகம்图形性质等活动的评价.
2、注重评价学生对基本平面图形的认识及对性质的应用.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第四章教材分析、教学方法
活动时间
2019.11.13
活动地点
教研室
参加人员
七年级数学组
主 持 人
万红娟
中心发言人
刘燕
记 录 员
万红娟
活动记录: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科书设计了5节内容:第1节“线段、射线、直线”·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线段、射线、直线,通过具体活动明确“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第2节“比较线段的长短”.通过展现比较线段长短的不同方法,学习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直接比较及借助标准单位作比较.将生活经验上升为一种理性的认识,明确方法的本质和数学表达;第3节“角”,通过呈现角的表示方法,体现决定角的基本要素;展现运用度量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第4节“角的比较”,类比线段的比较解决角的比较问题,关注比较方法的一致性;明确角的平分线等概念;第5节“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等基本的平面图形及其相关概念,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三、教法建议:
1、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与线段、射线、直线、角、多边形、圆、扇形密切相关的现实背景,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2、要让学生从事观察、测量、折叠等活动,帮助他们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3、鼓励学生从事抽象与概括活动,归纳数学对象的特征,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二、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2010年9月 1 日周次:参加人:程元义张建国张玉强庄兴光杨静缺勤:无中心发言人:庄兴光集体备课内容: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五部分内容:轴对称、镜面对称、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
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延伸到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
例1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境图,下面给出了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
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做一做”是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摞书,判断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这个活动简单易操作,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来。
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和镜面对称。
第一节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的、感性的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没有明确给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
例2先让学生仿照书本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
“做一做”,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第六节的内容是镜面对称,也就是相对于一个平面形成的对称。
只要让学生观察图片、照镜子,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
通过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等轴对称图形学习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初一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三篇

初一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三篇备课日期:20xx年10月15日参加成员:缺勤:并无集体备课内容:1、集体复习分工任务顺利完成情况;电子教案列印印发情况;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展开开拓。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3)补足一些直观练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讲课中存有的问题,探讨化解的办法。
(2)预测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集体探讨教学设计(教案)附于后。
12.1 轴对称12.1.1 轴对称(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讲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等距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在多样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测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积极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观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当和泛运用和它的多样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能辨识轴对称图形并找到它的对称轴.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就是等距中关键的一种,从这文言已经开始,我们去自学第十四章:轴对称.今天我们去研究第一节,重新认识什么就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就是对称轴.ⅱ.导入新课出具课本的图片,观测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小结:等距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至分子结构,从建筑物至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出等距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打听一些具备等距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我们的身体,除了飞机、汽车、枫叶等都就是等距的.如课本的图14.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14.1.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并使折痕两旁的部分全然重合.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并使直线两旁重合,上面图14.1.1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并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 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卷曲,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道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等距.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挑一张质地较软的纸,将纸对折,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雕出一个图案,?将纸关上后铺平,你获得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展开交流.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由此可以获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卷曲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全然重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内容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一、前言本文档记录了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备课目标、备课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希望能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备课目标本次备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七年级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备课目标如下:1.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知晓小数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3.熟悉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4.理解代数式和方程式的概念,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5.掌握图形的基本属性和表示方法。
6.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备课内容根据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要求,我们确定了以下备课内容:1. 整数主要包括整数的概念、正整数和负整数的表示方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2. 小数主要包括小数的定义、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小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3. 分数主要包括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4. 代数式和方程式主要包括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方程式的解法和应用等。
通过代数式和方程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图形主要包括图形的基本属性、图形的表示方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
通过图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6. 数据与统计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常见统计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等)的计算和应用等。
四、教学方法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生活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七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七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一、会议目的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就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进行深入研讨,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会议时间及地点时间:2022年5月10日,下午14:00-17:00地点:学校教务处会议室三、会议内容1.教材解读首先,大家针对有些难点的教材进行了逐一解读。
如:《初中数学》,该教材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但一些知识点依然需要更详尽的解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详细解释和讲解,使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2.章节难点探讨在讲解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共同研究了几个难点章节。
例如《计算器的使用》,我们讨论了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防止因误操作而造成的错误;又如《运算符的运用》,我们探讨了运算符的优先级和运算法则等。
通过讨论和研究,大家对这些难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使得在教学中更加自如。
3.教学方式与方法探究在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因材施教。
因此,我们探讨了教学方法和操作方法,比如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思考,通过集体合作等方式,使教学寓教于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作业布置和检查对于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检查,我们一致认为,应在日常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并及时评阅,互相之间也要互相交流,从而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加强记忆和实效上的检验。
四、总结本次备课会议,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拓宽教学思路,共同探讨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会议,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富有创新性和活力,给学生带去更好的教育体验。
通过一系列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我们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体验。
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摘要本文是关于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旨在总结活动过程和讨论的内容,以便教师们及时了解和参考。
引言初一年级的数学组于xx年xx月xx日举行了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合作讨论和相互研究,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为学生的数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活动的参与人员包括数学组所有成员,共计xx人。
活动过程准备阶段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组织者提前准备了相关资料,并将其分发给参与人员。
资料包括教材教辅资料、往年试卷和评价表等。
此外,还为每个参与人员准备了纸和笔,方便记录意见和心得。
讨论环节活动开始时,组织者首先概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议程。
随后,教师们就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探讨。
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心得和教学策略。
在讨论中,教师们互相启发,共同探讨了一些教学难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通过这种合作的方式,教师们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交流与了解,更深化了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研究交流在活动中,教师们还就个别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交流。
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关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研究的观察和调查结果。
他们就学生的研究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这种研究交流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总结与展望活动的最后,组织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评估。
他们指出了本次活动的成果和收获,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和改进措施的提出。
组织者还对未来的备课活动提出了展望和期待,鼓励教师们继续参与和支持这样的集体备课活动。
结论通过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相互交流和研究,不仅提高了备课水平,还深化了对数学教学的理解。
活动促进了教师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的数学研究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
致谢在此特别感谢所有参与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教师们,正是因为你们的辛勤付出和积极参与,我们才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
感谢你们的合作和支持!参考资料无以上是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旨在总结活动过程和讨论的内容。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主讲人:XXX参加人:XXX、XXX、XXX本次第6次备课的教学内容是教科书第54-56页,2.1整式中的单项式。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概念,并能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以及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练作业包括P60;4.5.8.p63.4.9课本p59:1,2.其中第一题要求学生列代数式,让学生不仅复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的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题要求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第三题要求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研究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在讲授新课时,首先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接着进行练,让学生判断哪些代数式是单项式,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最后,教师讲解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概念,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相乘而成,系数为数字因数,次数为字母因数中各字母次数的和。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研究多项式的基础。
因此,对单项式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研究。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同时,也要注重分析。
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和次数,为进一步研究新知做好铺垫。
数学七年级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七年级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X月X日在会议室举行了数学七年级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经验分享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活动地点:会议室三、活动参与人员参与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七年级数学教师四、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全体数学教师针对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式》进行了集体备课。
首先,由备课组长介绍了单元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然后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和梳理。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2)重难点的突破策略;(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4)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5)作业布置与评价。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整式这一单元的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结束后,教师们分组进行教学研讨。
各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如何提高学生对整式的认识和理解;(2)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如何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研讨成果:(1)通过实例讲解、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整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3)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后及时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3. 经验分享在经验分享环节,部分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例如:(1)教师A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整式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教师B利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教师C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内容

活动主题: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活动日期:2024年9月1日活动地点:XX中学数学教研室活动目标:1.形成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确定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3.研讨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情况,分享教学资源。
活动安排:8:00-8:10主持教师介绍活动目的和安排8:10-8:30各位参会教师依次介绍自己的教学情况和教学经验,分享教学心得8:30-9:00回顾七年级上学期数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并分组进行讨论小组1:整数小组2:分数小组3:代数式小组4:方程小组5:数据的统计与分析9:00-9:30小组讨论主持教师分享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活动设计等9:30-10:00各小组组长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讨论成果10:00-10:15主持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大家深入讨论10:15-10:30休息10:30-11:00讨论教学方法小组1:如何提高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小组2:如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分数运算小组3: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代数式的含义小组4:如何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小组5:如何激发学生对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兴趣11:00-11:30小组讨论主持教师分享教学方法和策略11:30-12:00各小组组长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讨论成果12:00-14:00午餐和休息14:00-14:30分析教材使用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14:30-15:30通过研讨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15:30-16:00制定备课计划和活动安排16:00-16:30评价活动效果,提出下一步教研活动的建议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在交流和讨论中增进了解和信任,共同对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享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通过讨论教材使用情况,教师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活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初中(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1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一堂,针对本学期教学进度和重难点进行了集体备课。
首先,由备课组长带领大家回顾了教材内容,并对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接着,老师们就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 教学观摩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成果,本次活动安排了两位青年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第一位青年教师展示了“勾股定理”的教学,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第二位青年教师展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研讨交流观摩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研讨交流。
首先,授课教师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并分享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解决方法。
接着,其他教师针对两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4. 专家讲座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次活动邀请了市数学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讲座过程中,专家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教学策略和方法,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5. 教学反思活动结束后,全体教师撰写了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措施。
三、活动总结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活动,教师们对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2.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使他们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共同成长。
七年级数数学上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七年级数数学上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七年级数数学上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九次集体备课:
时间:15周星期一
参加人员:初一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生活中的数学
一,教学
案例:某校在暑假将带领该校市级“三好学生”去北京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
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右享受半价优惠。
”;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全票的6折(即按全票价的60%收费)优惠”,若全票价为40元,(1)如果学生为3人和7人时,两个旅行社各收费多少元?(2)当学生数为多少人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一样?
思路点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怎么比较两个旅行社的收费,通过实践操作从中得出结论。
由此引导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近几年的一种热点问题。
这里告诉我们:
甲旅行社收费=乙旅行社的收费
甲旅行社收费=1个全全票价+半票价学生数
乙旅行社收费=全全票价60%(学生数+!)
二,进一步反思
:你在数学上还见过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的?谈谈你的休会。
三,通过对生活中数学实例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类型有关资料,体会
数学的重要性.。
初一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初一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一、活动主题。
探讨初一数学上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二、活动时间。
[具体日期]三、活动地点。
[备课室地点]四、参与人员。
初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教师姓名1]、[教师姓名2]、[教师姓名3]……五、活动过程。
(一)开场闲聊(轻松氛围营造)[教师姓名1]:“各位数学大侠们,咱们又聚在一起准备给初一的小娃娃们‘传功授业’啦。
希望今天咱们能碰撞出一些超级厉害的教学火花,就像数学公式碰撞出美妙的结果一样。
”众人哄笑,开始今天的备课活动。
(二)教材分析。
1. 整体框架梳理。
[教师姓名2]:“咱们先整体看看这本上册书啊。
这第一章有理数就像一个大迷宫,对刚上初一的孩子来说,正数、负数、有理数的分类啥的,就像迷宫里的一道道小关卡。
咱们得想办法给他们一把清晰的钥匙,让他们顺利走出这个迷宫。
”[教师姓名3]:“没错,而且这有理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就像一套组合拳。
学生们得把每个招式都练熟咯,不然很容易在计算的擂台上被打败。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2. 重点内容剖析。
[教师姓名1]:“我觉得一元一次方程这个部分可是重中之重啊。
这就好比是数学世界里的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好多问题的大门。
咱们得让孩子们明白方程的本质是啥,怎么设未知数,怎么列方程。
”[教师姓名2]:“对,还有这个方程的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啥的,就像给小机器人组装零件一样,每个步骤都得精准。
”[教师姓名3]:“而且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一元一次方程也很关键,这就像把数学知识从实验室搬到了生活大舞台,要让孩子们学会从生活里找等量关系。
”3. 难点讨论。
[教师姓名1]:“说到难点,我觉得绝对值这个概念就挺难搞的。
它又抽象,又有那么多规则,什么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孩子们很容易迷糊。
”[教师姓名2]:“还有几何图形初步这一章里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对空间想象力不太好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咱们得想点有趣的法子,像折纸游戏之类的,让他们能直观地感受一下。
七年级数学组《有理数》集体备课记录

七年级数学组《有理数》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12年9月日地点:x 科目:数学课题:有理数记录人:xx参加人员:xx设计理念:有理数是数学版七年级第一章的内容, 是在小学的基础是引入了负数后进行整体全面研究的, 对于初中生运用有理数的知识和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本章运算规则较多, 符号容易弄错, 所以本章设计的运算量较大。
教材单元背景:本章共有正负数、有理数、有理数加减、有理数乘除、乘方等内容, 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全面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能巧用这些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 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 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5、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 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负数绝对值的理解, 有理数运算教学流程:情景引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本章既承接前面学段的内容, 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
首先, 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 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中的最基本运算, 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基础, 这个基础打不好,势必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 实践证明, 在有关代数式的进一步求值、计算、证明以及解方程时变形中出现的问题, 大部分是因为有理数运算不熟或出了差错引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
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课堂作业: 课本 p59:1,2。
板书设计:
《单项式》
1.单项式的定义: 2.例 1:………
例 2:…………
………………
…………………
…………………
………………
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点,教学时将以
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
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具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体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
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
内
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 a,5。
①x+1;
②1;
x
③πr2;
④- 3 a2b。 2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 1 与 x
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 2;
④是,它的系数是- 3 ,次数 2
是 3。
例 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 的系数是 7; ②-x2y3 与 x3 没有系数; ③-ab3c2 的次数是 0+3
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 1 a2h,2πr,abc,-m 为例,让学生说出它 3
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
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
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 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 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
…………………
学生练习:…… ………………… ………………
…………………
………………… ………………… ………………… …………………
………………… ………………… ………………… …………………
集体备课研讨反思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 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为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 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 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 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 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
+2;
④-a3 的系数是-1; ⑤-32x2y3 的次数是 7; ⑥ 1 πr2h 的系数是 1 。
3
3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 1 或-1 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 x2,-a2b
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 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方法
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练习作业
P60;4.5.8.p63.4.9
课本 p59:1,2。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 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形
式,且由编题学生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使
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6.课堂练习:课本 p56:1,2。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七 年 数学 学科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主讲人 内容
2010 年 4 月 12 日 星期一
第 6 次备课
邹艳玲
参加人
康茹茹 唐道河 许秀杰
教科书第 54—56 页,2.1 整式:1.单项式。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容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 x 1 ;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 2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
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
;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 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 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为
;
(3)若 x 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
(4)若 m 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 x 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