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诵读《卜算子 咏梅》 原创 【一等奖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e0010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f.png)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的诗意。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锻炼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学生领略梅花的傲骨和精神,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准确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学生掌握毛泽东诗词的基本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学生运用诗歌意境进行文学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词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和傲骨,激发学习兴趣。
4.2 讲授新课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知识,翻译诗句,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3 互动环节学生朗读诗歌,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4 练习与拓展学生模仿《卜算子·咏梅》的创作风格,进行文学创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5.2 作业评价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5.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期终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资源收集有关梅花的图片、诗词和相关文献,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诗歌朗诵音频文件,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和欣赏。
6.2 课前预习给学生发放《卜算子·咏梅》的文本,要求预习并理解诗歌内容。
第七章:教学内容7.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3ff79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3.png)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感悟生命的坚韧与顽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同志于1961年创作的一首诗歌,以咏梅为主题,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革命者的激励。
1.2.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2.3 创作背景: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和革命事业,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阅读理解:通过朗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1.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1.3 写作练习: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展示梅花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梅花的文化和诗词。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新课: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1.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等,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1.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1.5 写作练习: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新课:5分钟3.2.2 阅读理解:10分钟3.2.3 诗歌解析:15分钟3.2.4 讨论交流:10分钟3.2.5 写作练习: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卜算子咏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卜算子咏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c81ad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e.png)
《卜算子咏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和欣赏王国维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诗,使学生了解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3. 引导学生发掘自己身边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卜算子咏梅》全诗的朗读、理解和背诵;2. 诗歌赏析:学生分组围绕诗中的意象、意义和语言特点展开讨论,整理出各组的观点并进行展示;3. 诗歌表达:学生自由表达对梅花的感受,可以选择写诗、画画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幅梅花画,并请学生谈谈对梅花的第一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梅花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梅花在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情感?2. 朗读和理解:教师亲自朗读《卜算子咏梅》,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理解和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从诗中选取一段或一句进行讨论。
讨论的重点可以包括:诗中的情感表达、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美感等等。
每组设计一份PPT,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展示。
4. 诗歌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选择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可以选择用诗歌、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5. 展示和分享: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与小组成员和全班分享彼此的创作。
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课堂展览会,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和赏析。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原创性以及是否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分享。
五、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了解其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作品,并进行比较和欣赏。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卜算子咏梅》这首诗来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交流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了梅花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d16ed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0.png)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07108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2.png)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学生课文。
3. 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僻词语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赏析文章。
8.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其他咏梅诗词,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杜甫的《梅花》等,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达的情感。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梅花的传统文化知识,如梅花在寓意、绘画、书法等方面的应用。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1d65e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4.png)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了解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 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深度解读。
2. 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
3. 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等。
2. 准备诗词鉴赏的相关资料,如毛泽东其他诗词、梅花图片等。
3. 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诗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2)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表现手法。
4. 讲解分析(1)教师讲解诗中的意象、寓意及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交流欣赏心得。
(2)教师推荐相关诗词,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6.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7. 作业布置(1)背诵《卜算子·咏梅》。
(3)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2f1be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2.png)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卜算子·咏梅》篇1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目的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1.《红梅赞》乐曲及多媒体。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
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
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
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
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
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53ab86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f.png)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意境。
(2)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作品《卜算子·咏梅》。
(2)提问:同学们对咏梅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意境。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卜算子·咏梅》。
2. 深入研究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3f9b5d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f.png)
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卜算子·咏梅》。
学生能理解诗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把握整首词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运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以及所蕴含的高尚品格。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含义,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深入领会诗人借梅花所表达的深层寓意和精神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情境创设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 分钟)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甚爱莲花。
而大诗人陆游一生最爱的却是梅花。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歌咏梅花的词作---《卜算子咏梅》2. 作者及背景介绍(5 分钟)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书惯》《农家叹》《示儿》等均为世人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日益哀败的南宋,他的一生充满坎坷: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一群小人所排挤:在王炎幕府时筹划平定中原,又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不得遂其志。
读这首词,联系陆游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梅花是他的缩影。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77112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b.png)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1、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写出赞美自然界景物的文字。
二、过程方法:1、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和积蓄的情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2、利用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词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能想象画面,赏析文字。
四、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
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2、毛泽东同志真是一个豪迈、浪漫和富于激情的伟人,一场雪,就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一枝梅,更有笑傲江湖的情怀。
3、1962年春天,他看到迎寒怒放的梅花,写了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在这里,词牌名是?题目是?“咏”就是用诗词等来叙述的意思,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
(二)读一读1、初读感知:(1)毛主席眼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赞美梅花的呢?请大家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体会。
(2)读着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的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指名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3)指名诵读:提句读停顿、声调变化和感情扬抑的要求。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4fd61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a.png)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坚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把握。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
3.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诗歌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结构,分析首句、尾句、转折句等的作用。
(2)解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象征、拟人等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组织学生探讨其他诗人创作的咏梅诗,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等,分析各篇诗歌的异同点。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219250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9.png)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知识结构分析:《卜算子·咏梅》是义务教育课程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第四首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词、对陆游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熟练朗读本词,其次对本词进行翻译,解释重点生字词的含义(事实性知识)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概念性知识、难点)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起点能力: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与“词"相关的知识储备,对“词”这种文体有初步了解, 但由于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薄弱,特别是在有关古诗词方面更显不足.2.认知能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共情能力增强,理解课文的能力增强。
3.学习风格:学生进入八年级,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往往习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事物做出判断,在学习与线索特征关系不强的知识内容时,表现会更好一些。
而依存性较强的学生在学习中会较多地依赖外界的环境因素。
例如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有的学生倾向于对文章中的语言、人物形象等进行研究,有的学生则习惯于搜索作者的人生经历、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他类似的作品等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等)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学习到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能够正确解释词牌名。
(2). 学生能够能有感情的朗读本词,说出重点字词的含义,翻译出词的大意。
(3).学生熟练使用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在写作之中。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手法,创设情景,学生能更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能够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形成联系。
(3).学生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能够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能够体会到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美好品质,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学生通过学习本首词,能够逐渐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2df71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7.png)
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本篇文章以《卜算子·咏梅》这首诗歌为教学内容,针对苏教版七年级必修的教学要求,详细设计了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
通过分析、解读、欣赏、演绎等多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作者:毛泽东二、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1)理解和掌握本首诗的意义和语言特点;2)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形象语言等特点;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文学素养:1)了解毛泽东同志的政治身份和文学成就;2)理解诗歌作品与文化、文学、艺术之间的联系;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首诗的意义和语言特点;2、理解毛泽东同志的政治身份和文学成就。
四、教学方法1、讲解演示法:通过师生互动和现场演示,深入分析和解读诗歌内容和语言特点。
2、情景模拟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Part 1:导入环节1.老师出示几幅描绘梅花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梅花的美丽与特点。
2.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梅花的联想和感受: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是什么样的象征?Part 2:分析和解读1.老师先朗读诗歌全文,然后带领学生集中注意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2.分组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思考诗歌的意义和语言特点,发表个人看法和解读。
3.老师带领全班展开深入讨论和解读,精确理解和概括出本首诗歌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感受。
Part 3:欣赏和赏析1.听老师朗读并欣赏一段流传颇广的《咏梅》琴曲,感受梅花的意境和音乐所带来的感受。
2.老师引导学生认真欣赏以下诗句,尝试探究其内涵和表现手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召南·草》兰芷横刀留残红,海棠依旧笑春风。
——张学良Part 4:演绎和表现1.学生分组朗读本首诗歌,场面有序,声音宏亮,注意节奏和语调。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d84c1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c.png)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描述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 能够解读并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利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和意境。
2.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2 教学难点1. 诗词中较为生僻的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2.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卜算子·咏梅》的全文打印稿。
2. 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音乐。
3.2 课前准备1. 教师提前阅读并研究《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内容。
2. 准备与诗词相关的讨论问题和作业题目。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利用图片或音乐,引起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兴趣。
2. 简要介绍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4.2 朗读与理解1. 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4.3 分析与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2.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4 修辞手法解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4.5 总结与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1. 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是否有所增强。
5.2 改进措施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e4fa5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1.png)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的美学价值。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的意象分析与情感体验。
(3)诗歌的韵律特点和美学价值的欣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2)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巩固记忆。
3. 字词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关键词语。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4. 意象分析与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梅花”“冰雪”等。
(2)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5. 韵律特点与美学价值:(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2)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体会诗人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1.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课后拓展:(1)学生自主查找其他关于梅花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梅花为主题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 咏梅》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 咏梅》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be5df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b.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卜算子·咏梅教学目标1.思维品质:理解词的内容,丰富语文积累。
2.语言能力:抓住词中意象感受词中的意境,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学习能力:掌握该词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
4.文化品格:结合时代背景,体会学习陆游忠贞不渝的爱国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诗词大意,感受作者坚贞不移的爱国情操,掌握词中所用的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导入:古往今来,歌咏梅花的诗词不胜枚举,谁能给大家分享两句跟梅花相关的诗句呢?南宋词人陆游对梅花情有独钟,歌咏梅花的词有一百多首,其中以《卜算子·咏梅》最为有名。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去嗅一嗅他所钟爱的梅香。
一、吟咏含香(朗读词作)首先,请大家随着背景音乐齐声朗读。
二、品析识香(感知梅花处境品格)快速浏览全词,说说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有着怎样的品格。
这部分大家已经在预习作业中分析得很到位了,老师这里有一个微课,请大家再细听体会。
【播放微课】根据大家的作业反馈和微课视频,我将词中梅花的处境和品格归纳为这几点:在寂寞凄凉中饱受摧残的梅花孤傲高洁,哪怕零落成泥也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粘贴粉红纸】“诗言志”。
这首词仅仅只是在写梅花吗?——不是。
(说“托物言志”就绕不开词人的生平)我如果联系词人的生平遭遇,就可以看出,词中的梅花是词人陆游自身的缩影。
三、手法探香(托物言志)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并不真正想要恢复中原。
陆游因“喜论恢复”触怒投降派,多次被罢官。
写作此词时,陆游正因力主北伐而遭贬。
(学生齐读)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之心始终不渝。
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词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卜算子·咏梅》的表现手法。
(分小组讨论,讨论时间1分钟,讨论结束后请代表发言。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53edd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d.png)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卜算子咏梅》中的意象和抒情表达;2. 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写作手法;3. 感受诗歌中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卜算子咏梅》的内涵和表达方式;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卜算子咏梅》中所表达的哲思;2. 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唤起学生对于梅花的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和疑问;2. 课堂讲授法:结合文本分析,深入探讨《卜算子咏梅》中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对于诗歌的感悟和理解;4. 合作学习法:学生合作完成一份诗歌分析报告,共同探讨《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梅花的图片,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梅花图案,思考与梅花相关的情感和意义。
2. 课文赏析: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卜算子咏梅》,分段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 语言表达: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如对比、倒装、拟人和夸张等,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相互讨论并分享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解读,通过交流和合作,加深对诗歌的领悟和理解。
5. 诗歌分析报告:学生合作完成一份诗歌分析报告,报告中包括对于诗歌的表达方式、艺术手法、意境和主题的深入剖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主动参与和表达能力;2. 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对于诗歌的分析能力和文学素养;3. 学业水平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来评估学生对于文学知识和诗歌分析的理解能力。
七、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挖掘毛泽东诗歌中的其他主题和表达方式,进行深度的文学研究;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通过对于毛泽东诗歌的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诗歌写作能力。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5b3c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7.png)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卜算子咏梅》选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中的最后一首,是陆游坚贞不屈品质的真实写照,词人借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自喻,表达诗人自己矢志不渝和坚贞不屈的品格。
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根据注释理解古诗文的大意,能够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做出一些初浅的认识和分析,能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提炼自己的看法,流露出自己的情感,部分优秀学生能与文学作品产生共鸣。
设计思想遵循诗歌鉴赏之路。
“诗言志”,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了解学习诗歌的方法,重视诗歌诵读,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在读中领悟。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理解词中梅花品质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词中梅花品质及作者借梅花来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展台、班班通,学生作品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布置预习任务:1、查字典,读准这首词的字音。
2、收集整理陆游生平的相关介绍。
3、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情景导入请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花的认识。
设计意图:对梅花有初步认识,为本节课教学大好基础。
展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理解词中梅花品质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词中梅花品质及作者借梅花来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三、检查预习效果(一)作者简介1、播放介绍陆游的小视频。
2、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南宋四大家之首。
存有诗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卜算子咏梅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4ca58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e.png)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人王之涣及其代表作《登鹳雀楼》、《卜算子》和《咏梅》。
2. 理解《卜算子》的意境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梅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卜算子》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
2. 学习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来表达个人感受和情绪。
3. 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朗读和欣赏《卜算子》。
三、教学准备1. 课程教材《卜算子》的诗歌文本。
2. 纸和笔,供学生写作和记录用。
3. 音频设备和话筒,方便学生表达和朗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梅花图片,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和想象力。
引起学生对梅花的注意和好奇,为学习《卜算子》做铺垫。
2. 展示和朗读《卜算子》(10分钟)教师呈现《卜算子》的诗歌文本,同时朗读一遍。
让学生跟随教师读一遍,感受诗歌的韵律和内涵。
进行诗歌的解读,解释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3. 分析《卜算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卜算子》的诗句和意象,让学生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梅花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中那种寄托于梅花的浪漫情怀。
4. 学习修辞手法(15分钟)教师介绍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并给出一些例子。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以丰富写作的表达和感染力。
5. 创作《卜算子》之后(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题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创作一首与《卜算子》相关的诗歌或散文。
学生可以选择以《卜算子》为题材,也可以以梅花为题材,或者以自己的感受为题材。
6. 学生展示和分享(15分钟)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或者进行简短的演讲。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分享,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7.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回顾《卜算子》的意境和诗歌表达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教案
吴双燕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
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达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
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也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
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领袖,他高瞻远瞩,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
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诗词中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学情分析:
赞颂梅花的诗,学生以学过多首,而赞美梅花的词,尚未学过,教学这首词,在熟读的基础上,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要求:
1、熟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能想象出词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梅花的品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花?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
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
(1)卜算子词牌名。
强调“卜”的发音。
学生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题目“咏”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2)作者要歌颂梅花的什么品质呢?
二、学习课文
1、一生示范后自由读,组内练读,齐读
2、比赛读,生读生评,师指导并范读。
3、齐读上阕,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什么画面?
生汇报。
梅花的生存环境怎样?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百丈冰”,看到“百丈冰”让你想到什么?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梅花开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俏”,你仿佛看到梅花怎么样?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梅花依然开得热烈、俏丽,这是什么样的梅花?
学生回答后板书: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让我们心里想着画面,再读上阕,读出梅花的坚强勇敢。
4、齐读下阕,你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一幅什么画面?
生汇报。
这时候是什么情景?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山花烂漫”,看到“山花烂漫”让你想到什么?
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梅花怎么样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笑”,你仿佛看到梅花怎么样?
这是什么样的梅花?
学生回答后板书:谦逊无私
让我们心里想着画面,再读上阕,读出梅花的谦逊无私。
5、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深层思想感情。
三、总结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了本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A: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B:其它的写梅花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