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解剖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解剖鱼实验报告

解剖鱼实验报告

解剖鱼实验报告解剖鱼实验报告引言:鱼类是水生生物中最为广泛的一类,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和行为特点一直以来都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鱼类的解剖结构,我们进行了一次解剖鱼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过程、观察结果以及对鱼类解剖结构的初步认识。

实验过程:我们选择了一条常见的鲤鱼作为实验对象。

首先,我们将鲤鱼置于实验台上,用剪刀将其腹部的鳞片剪开,然后小心地剖开鱼腹,暴露内脏器官。

接着,我们使用解剖刀和镊子,逐层剥离鱼肉,同时注意保护内脏器官的完整性。

在剥离过程中,我们仔细观察并记录了每一层组织的特点和位置。

最后,我们将内脏器官取出并进行分析。

观察结果:在解剖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鱼类的一些重要器官和组织结构。

首先,我们发现了鱼的鳃,它们位于鱼的头部两侧,用于呼吸。

鳃由一系列细小的鳃弓构成,鳃弓上附着着许多细长的鳃丝,形成了一个高效的气体交换系统。

其次,我们发现了鱼的心脏,它位于鱼的胸腔中央,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通过心脏壁上的肌肉控制,使血液循环流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鱼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等器官。

这些器官协同工作,将食物消化为养分,为鱼的生长提供能量。

对鱼类解剖结构的初步认识: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鱼类解剖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首先,鱼类的鳃是其独特的呼吸器官,通过鳃弓和鳃丝的结构,实现了高效的气体交换。

鱼类的心脏则是其循环系统的核心,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保证了血液的流动和养分的输送。

此外,鱼类的消化系统也具有重要的功能,通过一系列器官的协同工作,将食物消化为养分,为鱼的生长提供能量。

结论:通过本次解剖鱼的实验,我们对鱼类的解剖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

鱼类的鳃、心脏和消化系统是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鱼类的生理和生态特点,为保护和利用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附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鱼类体表的鳞片结构、鱼鳍的形态特点以及鱼类的神经系统等。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五鱼类的观察与解剖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五鱼类的观察与解剖
切丢弃; • 实验完成后按规定处理实验剩余物。
六 作业:画出鲤鱼内部解剖图(原位观察图或 各系统图)。 思考:鱼适合于水生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 鳔:位置与鳔管走向、开口部位
• 生殖系统:生殖腺——精巢、卵巢; 生殖导管——短细
• 排泄系统:肾脏(头肾)、输尿管、膀 胱(输尿管膀胱)、尿道、泄殖腔
• 循环系统:心脏——心室、心房、静脉窦、动脉球
探索性观察
剪开口腔观察各部内容
• 舌、咽骨、咽齿、角质垫
五 注意事项
• 操作要规范,观察要仔细; • 尽量原位观察,保持器官的完整性,不随意剪
• 鱼体量度:实习 (P74-76实验18)
标本演示:骨骼系统

2、内部解剖与观察:
• 呼吸系统:鳃——鳃盖、鳃裂、鳃弓、鳃隔、 鳃耙、鳃片、鳃小片、鳃丝
• 脑:从眼眶下剪开,向后至颅骨末,去除顶盖、 颅侧骨,完全暴露:五部脑、嗅球、视叶
嗅叶间脑
嗅束
小脑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迷走叶
脑上腺
小脑瓣 小脑
迷走叶 面叶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五鱼类的观察与解剖
二、 实验内容:
1、文昌鱼装片与切片观察 2、鱼类外形、骨骼的观察、及分类(P74-
76) 2、鲫鱼大脑结构、内部解剖与观察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1、文昌鱼装片与切片 2、活鲫鱼、鱼骨标本 3、解剖器具、解剖盘等
四、 实验步骤:
• 1、文昌鱼观察
• 整体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调节光 栅,可见肌节(肌肉、肌隔)、背鳍、 尾鳍等、鳍条、背神经管、脑眼、脊索、 腹孔;(注意各结构特点与位置)
延脑
视神经
大脑
中脑 间脑 三叉神经 外外展展神神经经 舌下神经

动物学实验报告解剖鱼

动物学实验报告解剖鱼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鱼类的主要器官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等。

2. 掌握鱼类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通过解剖观察,比较不同鱼类器官系统的异同点,加深对鱼类生理结构特征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鲤鱼、鲢鱼2. 实验工具: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解剖镜、直尺、记录纸、笔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鱼类放置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剪在肛门前方剪一小口,然后沿腹中线向前剪开直至鳃盖下方。

- 将解剖剪钝头插入剪口,沿脊柱下方向前剪至鳃盖后缘,将左体壁全部剪去,暴露内脏。

2. 观察消化系统- 消化管:观察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部位。

- 消化腺:观察肝脏、胰脏、胆囊等部位。

3. 观察呼吸系统- 鳃盖:观察鳃盖的结构和鳃丝。

- 鳃弓:观察鳃弓的数量和排列。

- 鳃丝:观察鳃丝的形态和分布。

4. 观察循环系统- 心脏:观察心脏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 血管:观察心脏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之间的血管连接。

5. 观察排泄系统- 肾脏:观察肾脏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 输尿管:观察输尿管的走向和连接。

6. 观察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系统:观察精巢、输精管、阴茎等部位。

- 雌性生殖系统:观察卵巢、输卵管、子宫等部位。

7. 比较不同鱼类器官系统的异同点- 观察鲤鱼和鲢鱼的器官系统,比较其异同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消化系统- 鲤鱼和鲢鱼的消化系统结构相似,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 鲤鱼和鲢鱼的消化管长度、消化腺大小存在差异。

2. 呼吸系统- 鲤鱼和鲢鱼的呼吸系统结构相似,包括鳃盖、鳃弓、鳃丝。

- 鲤鱼和鲢鱼的鳃丝数量、鳃弓排列存在差异。

3. 循环系统- 鲤鱼和鲢鱼的循环系统结构相似,包括心脏、血管。

- 鲤鱼和鲢鱼的心脏形状、血管走向存在差异。

4. 排泄系统- 鲤鱼和鲢鱼的排泄系统结构相似,包括肾脏、输尿管。

- 鲤鱼和鲢鱼的肾脏大小、输尿管走向存在差异。

鱼的解剖和形态观察

鱼的解剖和形态观察

实验三:鱼的解剖和形态观察(吃了鱼来个报告)实验三:鱼的解剖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鱼类的外形与内脏结构2、学习鱼类解剖的要领二、实验原理(一)鱼的外形观察1、鱼类的定义:终生生活在水里,以鳃呼吸的有颌类脊椎动物。

2、记载鳍的性质和数量的一种方式,一般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

如:鲈鱼的背鳍鳍式:D.Ⅻ,Ⅰ-11-14表示鲈的背鳍由12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1枚棘11-14枚鳍条组成。

其它鳍的缩写:尾鳍(C.caudal)、臀鳍(A.anal)、腹鳍(V.ventral)、胸鳍(P.pectoral)3、鳞式是记载鳞片数目的一种方式,记载方法为: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4、侧线鳞是沿自头后起至尾鳍中部基底间侧线上分布的鳞片;侧线上鳞是背鳍基部前缘至侧线间(不包括侧线鳞)的横列鳞数;侧线下鳞是腹鳍(或臀鳍)基底前缘至侧线(不包括侧线鳞)的横列鳞数。

(二)鲫鱼的内脏解剖5、消化系统:包括由口腔、咽、食道、肠和肛门组成的消化道及腺体。

6、口腔由上下颌组成,鲫鱼颌无齿,口腔背壁由后肌肉层及表面粘膜组成,腔体后半部有一不能移动的三角形舌头。

7、咽:口腔后方,左右两侧时腮裂,咽齿位于最后一对咽弓上。

8、食道:咽部后方,很短,背面通有鳔管。

9、胃肠:胃在食道之后,外观难辨,比食道略膨大,被肝胰脏包埋,其右侧有胆囊,直接通于肠。

10、肝胰脏:呈粉红色弥散状分布,从心腹腔横隔后起,覆盖及包埋于肠各部之间11、呼吸系统:主要由鳃弓、鳃片、腮耙及鳃盖膜等组成的鳃作为气体交换器官;位于胸腹腔的背侧,分前后两室的胶质囊,即所谓的鳔,在某些种类中亦有呼吸功能(肺鱼、总鳍鱼)。

12、循环系统:心腹隔膜、心脏13、心腹隔膜(横隔):横膈为位于心脏和内脏器官之间的薄膜。

围心腔位于横膈的前方,心脏居于其内;横膈的后方是体腔,为内脏器官所在。

14、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组成。

静脉窦为心房和心室后侧的暗红色长囊,背侧为古维尔氏管;静脉窦前方呈暗红色薄囊状结构为心房;心房前方呈淡红色、倒圆锥形的肌肉囊即为心室;沿心室向前可见到一膨大的圆锥形白色球状结构,此即动脉球,而动脉球并不属于心脏结构,是动脉管之一部分。

活泥鳅解剖实验报告

活泥鳅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泥鳅的内部结构,掌握鱼类解剖方法。

2. 观察和描述泥鳅的器官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3. 理解鱼类生理特点,为后续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1. 活泥鳅若干条2. 解剖剪3. 解剖盘4. 水平解剖镜5. 纱布6. 纸笔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活泥鳅放在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剪开腹部,观察其外部形态。

(2)在解剖镜下,用解剖剪沿腹中线剪开腹部,将内脏器官暴露出来。

2. 解剖观察(1)消化系统a. 观察泥鳅的口和咽,了解其摄食和吞咽过程。

b. 观察泥鳅的胃,了解其消化功能。

c. 观察泥鳅的肠,了解其吸收和排泄过程。

(2)呼吸系统a. 观察泥鳅的鳃,了解其呼吸过程。

b. 观察鳃丝,了解其气体交换功能。

(3)循环系统a. 观察心脏,了解其跳动和血液流动情况。

b. 观察动脉和静脉,了解其血液分布。

(4)神经系统a. 观察脑,了解其控制作用。

b. 观察脊髓,了解其传递神经信号的功能。

(5)生殖系统a. 观察雄性泥鳅的精巢,了解其生殖功能。

b. 观察雌性泥鳅的卵巢,了解其生殖功能。

3. 记录实验结果(1)将解剖观察到的器官系统及特点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

(2)在实验报告中附上实验照片,以便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消化系统泥鳅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胃、肠等器官。

其中,胃位于消化道前端,呈囊状,主要起到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作用。

肠较长,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

2. 呼吸系统泥鳅的呼吸系统由鳃组成,位于身体两侧。

鳃丝丰富,有利于气体交换。

泥鳅通过鳃丝吸收水中的氧气,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循环系统泥鳅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和静脉。

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结构,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器官。

动脉和静脉负责血液的输送和回流。

4. 神经系统泥鳅的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位于头部,负责控制泥鳅的运动、摄食和生殖等行为。

脊髓位于脊柱内部,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解剖鲫鱼实验报告

解剖鲫鱼实验报告

解剖鲫鱼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2. 通过解剖鲫鱼的实践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对生物体结构的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

活鲫鱼、解剖盘、解剖剪、镊子、解剖针、大头针、纱布等。

三、实验步骤。

1. 外部形态观察。

- 将鲫鱼置于解剖盘中,观察其整体形态。

鲫鱼身体呈梭形,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

头部前端有口,两侧有眼,眼无眼睑。

鼻孔位于眼前方,一对。

鳃盖位于头部两侧,可保护鳃。

躯干部和尾部覆盖有鳞片,鳞片呈圆形,排列紧密,侧线贯穿躯干部和尾部的两侧,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

- 观察鲫鱼的鳍。

鲫鱼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

背鳍一个,位于躯干部的中轴线上;胸鳍一对,位于胸部两侧,呈扇形;腹鳍一对,位于腹部两侧;臀鳍一个,位于肛门后方;尾鳍呈叉形,在游泳时起主要的推进和控制方向的作用。

2. 内部结构解剖。

- 处死鲫鱼:用解剖针从鲫鱼的鳃盖后缘插入,破坏其延脑,使鲫鱼迅速死亡。

- 剪开体壁:将鲫鱼左侧向上置于解剖盘中,用剪刀从肛门向前沿腹中线剪至下颌,再沿鳃盖后缘剪至胸鳍基部,使体壁肌肉与骨骼分离。

用镊子提起体壁,用剪刀小心地将体壁与内部器官分离,并用大头针将体壁固定在解剖盘上。

- 观察内部器官。

- 消化系统:口张开后可见口腔内无牙齿,有咽喉齿,位于咽的底部。

食管较短,连接口腔和胃。

胃呈“U”形,壁厚,有弹性。

肠细长,盘曲在腹腔内,在肠与胃的交界处有肝脏和胆囊。

肝脏呈暗红色,较大,分左右两叶;胆囊呈绿色,位于肝脏的一叶内,胆汁通过胆管流入肠内。

- 呼吸系统:鳃位于鳃盖下方,每侧有4片鳃。

用镊子取下一片鳃,观察其结构,鳃由鳃弓、鳃丝和鳃耙组成。

鳃丝呈细丝状,密布毛细血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鳃耙位于鳃弓内侧,呈细齿状,有过滤食物的作用。

- 循环系统:心脏位于体腔前部,鳃盖后下方。

心脏由一心房和一心室组成,心房呈暗红色,心室呈淡红色,心室壁厚于心房壁。

从心脏发出的血管有腹大动脉、入鳃动脉和出鳃动脉等,静脉系统有前主静脉、后主静脉等,这些血管共同构成了鲫鱼的血液循环系统。

鱼的解剖实验

鱼的解剖实验

鱼的解剖实验
1.实验目的:通过鲤、鲢的解剖观察,了解鱼类的消化、呼吸、尿殖系统的形态、位置和构造;比较分析不同食性鱼类器官构造的差异,食性和形态构造特征相适应的相互关系。

2.实验内容:对鲤、鲢进行解剖观察,掌握正确地解剖方法;通过解剖观察,了解鱼类的消化、呼吸、尿殖系统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3.试剂和仪器设备:鲤鱼、鲢鱼;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镊子、解剖针等
4.实验步骤
解剖方法:
左手握鱼,右手持解剖剪,先在肛门前方剪一小的横切口,然后将解剖剪,然后将解剖剪钝头插入,沿腹中线向前方剪开直至鳃盖下方,然后直臀鳍前缘向左侧背方体壁剪上去,沿脊柱下方向前剪到鳃盖后缘,将左体壁全部剪去,呈显内脏。

用剪从下颌中央向后剪至鳃孔下方,再沿鳃孔上方经眼下缘向前剪断口上缘骨骼,除去口咽腔侧壁,观察口咽腔。

观察内容:
(1)消化系统:
①消化管:口咽腔、食道和肠
②消化腺:肝胰脏、胆囊
(2)呼吸系统:
①鳃盖、鳃盖膜
②鳃
③伪鳃
④鳔
(3)尿殖系统:
①肾脏
②输尿管和膀胱
③生殖腺
④生殖导管
5.实验报告要求
(1)绘制鲤(鲢)的消化系统。

(2)比较鲤和鲢的消化、呼吸、尿殖系统的异同点。

6.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手术刀等解剖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2)要保证实验动物的鲜活度。

7.问题讨论
以鳓、鲢、乌醴和鲈为代表,比较不同类别,不同食性,分析讨论其消化系统的构造与不同食性的相互关系。

鱼类解剖实验评价报告单。

解剖鱼实训报告

解剖鱼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在生物学领域中,鱼类作为研究动物解剖学的重要模型,其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对理解脊椎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解剖鱼类,加深对鱼类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认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训目的1. 了解鱼类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

2. 掌握鱼类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观察、分析、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4. 提高对鱼类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以鲫鱼为研究对象,主要解剖部位包括头部、躯干部、尾部、内脏器官等。

四、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 采集新鲜的鲫鱼样本,确保样本新鲜。

- 准备解剖工具,如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放大镜等。

2. 头部解剖- 从鱼头后部用解剖剪剪开,逐步分离头部肌肉和皮肤。

- 观察头部骨骼结构,包括鳃盖骨、颅骨等。

- 解剖鱼鳃,观察鳃丝和鳃弓。

3. 躯干部解剖- 沿脊椎中线剪开躯干部,分离肌肉和皮肤。

- 观察脊椎、肋骨和内脏器官的位置关系。

- 解剖肠道,观察肠道形态和消化系统。

4. 尾部解剖- 剪开尾部肌肉,观察尾鳍和尾椎骨的结构。

- 解剖生殖系统,观察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的差异。

5. 内脏器官解剖- 解剖心脏、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

- 观察内脏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6. 总结记录- 对解剖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观察到的结构、功能及其特点。

- 分析鱼类解剖结构的特点和生理功能。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头部解剖- 鱼类的头部骨骼较为简单,主要由鳃盖骨和颅骨组成。

- 鱼鳃是鱼类呼吸的主要器官,鳃丝富含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2. 躯干部解剖- 鱼类的躯干部肌肉发达,有利于游泳。

- 脊椎、肋骨和内脏器官的位置关系有助于维持鱼类的平衡和运动。

3. 尾部解剖- 尾鳍是鱼类游泳的主要器官,尾椎骨与尾鳍相连,有助于产生推力。

4. 内脏器官解剖- 心脏、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具有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血液循环、代谢和排泄等。

六、实训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鱼类解剖结构的特点和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鱼类解剖实验报告心得

鱼类解剖实验报告心得

鱼类解剖实验报告心得实验目的本次鱼类解剖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鱼类的解剖结构,掌握鱼类内部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并进一步学习鱼类的生态和种群分布规律。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选择了一条普通的鲤鱼进行解剖。

解剖前,我们对鱼类的外部特征进行了观察,并用标尺测量了其全长和体重等数据。

接着,我们将鱼放入解剖盘中,使用解剖刀和解剖剪逐层剖开鱼体,进行解剖实验。

实验结果通过对鱼类的解剖实验,我们依次观察了鱼类的外部和内部结构,并对每个器官的位置和功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首先,我们注意到鱼类的外部是由鳞片覆盖的。

这些鳞片有着不同的形状和排列方式,既保护了鱼的内部结构,又减小了水流的阻力。

然后,我们注视到鱼类的鳃盖上有一对鳃盖盖,在解剖过程中,我们将其打开,发现了鱼类的鳃弓及鳃弓间隙,这是鱼类进行气体交换和呼吸的重要部位。

接下来,我们继续剖开鱼体,发现了鱼类的消化系统。

鱼的嘴巴上有一张鳃盖,内部有一张舌头和一对颚,可以帮助鱼类进行摄食。

然后,食物会经过食道、胃和肠道等消化器官,进行消化和吸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发现了位于鱼体背部的胆囊,它起到储存胆汁的作用,有助于消化和吸收脂肪。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鱼类的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位于鱼体腹部的心脏,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起到了泵血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与心脏密切相关的血管系统,包括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它们将氧和养分输送到鱼体各个组织及器官,也将代谢废物带走。

最后,我们还探索了鱼类的生殖系统,发现了位于腹腔内的卵巢和精巢。

我们了解到,鱼类是卵生动物,通过此次实验对其生殖特征的了解也使我们对鱼类的繁衍和繁殖习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鱼类解剖实验,我对鱼类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鱼类的生态和种群分布规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实验中,我们需要细心观察,用心操作,以确保解剖过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我们还加深了对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实际操作,能更好地巩固和应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

文昌鱼的解剖实训报告

文昌鱼的解剖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文昌鱼解剖实训,使学生掌握文昌鱼的外部形态结构,了解其内部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进一步理解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训地点生物实验室四、实训材料文昌鱼、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解剖针、显微镜、生理盐水、酒精、碘酒、解剖图谱等。

五、实训步骤1. 文昌鱼的外部观察首先,对文昌鱼进行外部观察,注意其体型、颜色、附着的物体等特征。

文昌鱼体型细长,呈圆柱形,体色透明,通常附着在岩石或珊瑚上。

2. 文昌鱼的内脏观察(1)解剖文昌鱼:用解剖剪在文昌鱼腹部中央剪开,注意不要伤及生殖腺。

(2)观察内脏:用解剖针轻轻挑开内脏,观察其形态、位置和功能。

(3)记录观察结果:将观察到的内脏器官及其功能记录在解剖报告中。

3. 文昌鱼生殖系统的观察(1)生殖腺的提取:用解剖剪在文昌鱼腹部中央剪开,轻轻挑开内脏,找到生殖腺。

(2)生殖腺的观察:将生殖腺放在解剖盘上,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将生殖腺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记录在解剖报告中。

4. 文昌鱼消化系统的观察(1)消化系统的提取:用解剖剪在文昌鱼腹部中央剪开,轻轻挑开内脏,找到消化系统。

(2)消化系统的观察:将消化系统放在解剖盘上,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将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记录在解剖报告中。

5. 文昌鱼循环系统的观察(1)循环系统的提取:用解剖剪在文昌鱼腹部中央剪开,轻轻挑开内脏,找到循环系统。

(2)循环系统的观察:将循环系统放在解剖盘上,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将循环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记录在解剖报告中。

6. 文昌鱼神经系统的观察(1)神经系统的提取:用解剖剪在文昌鱼头部中央剪开,轻轻挑开内脏,找到神经系统。

(2)神经系统的观察:将神经系统放在解剖盘上,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将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记录在解剖报告中。

鱼类解剖实验报告反思

鱼类解剖实验报告反思

鱼类解剖实验报告反思引言鱼类解剖实验是生物学教育中常见的实践活动之一。

通过解剖鱼类,学生可以了解鱼类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鱼类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获益匪浅。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解剖一条鱼类,了解鱼类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并探究其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殊结构。

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工具:解剖刀、镊子、实验手套等;2. 选择一条完整的鱼类,清洗表面的污物;3. 将鱼类放在实验台上,用实验刀慢慢剖开;4. 观察鱼类内部的解剖结构,并描述其特点;5. 了解鱼类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实验结果经过仔细观察和解剖,我发现鱼类具有以下特点:1. 鱼类的体表光滑,覆盖有鱼鳞,这些鱼鳞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2. 鱼类的头部有眼睛、口和鳃盖等结构,鱼类主要通过这些结构的功能来感知外界环境并进行摄食和呼吸;3. 鱼类的身体结构呈流线型,便于在水中快速游动;4. 鱼类的内脏器官包括消化道、心脏、鳃等结构,这些器官共同完成鱼类的生命活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鱼类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鱼类的解剖结构与其适应水中生活密切相关。

例如,鱼类拥有流线型的体型和覆盖有鳞片的身体可以减少水流阻力,使其更加灵活的在水中游动。

鱼类的消化道、心脏和鳃等结构则帮助其完成摄食、呼吸和循环等生命活动。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由于解剖鱼类需要精细操作,我在使用解剖刀和镊子时不够熟练,导致一些组织的损伤。

此外,对于一些内部结构,我需要仔细观察才能辨认出来,这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经验。

针对这些困难,我认为我应该进一步提升解剖操作的技巧,加强对鱼类解剖结构的学习和理解。

我还可以借助视频、图书等多种资源,提高对鱼类解剖实验的前期准备,以更好地完成实验内容。

此次实验让我对鱼类的生物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的解剖学技巧。

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

解剖鲫鱼的实验报告

解剖鲫鱼的实验报告

解剖鲫鱼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鲫鱼的解剖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解剖鲫鱼,了解鲫鱼的内部器官结构、生理功能,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1.活体鲫鱼2.解剖刀、镊子、剪刀等解剖工具3.实验手套、实验口罩4.实验台、实验器皿、实验托盘等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在进行鲫鱼解剖实验之前,准备好解剖工具,并将解剖台、器皿等用70%乙醇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

2.鲫鱼的外部观察首先,将活体鲫鱼放置在解剖台上,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

注意观察鱼体的形状、颜色、鳞片、鳍等结构,了解其个体的生物学特征。

3.解剖鲫鱼身体部分使用解剖刀,从鳃盖处开始,沿着腹部中线切开鱼体。

可以选择将鱼体完全切开,也可以只在一侧进行解剖。

注意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损伤内部器官。

4.观察鲫鱼内部器官解剖后,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鲫鱼的内部器官。

首先,观察胸腔腔膜下的鱼鳔、鱼心等结构。

然后,继续观察消化道、肝脏、胆囊等消化系统器官,了解其形状、结构和位置。

最后,观察泌尿系统的肾脏和生殖系统的性腺等器官。

5.部分器官的取材研究选取感兴趣的器官,如心脏、肝脏等进行取材研究。

用镊子小心地取出该器官,并放置在实验器皿中进行观察。

可以进一步使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其细胞结构。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1.鲫鱼的外部特征通过观察鲫鱼的鳞片、鳍等外部结构可以发现,鲫鱼体被覆盖有多层的鳞片,鳞片的数量和形状会随着鱼体的生长发生变化。

鲫鱼的鳍由背鳍、臀鳍、尾鳍等组成,这些鳍的结构和数量也与鱼的种类和个体大小有关。

2.鲫鱼的内部器官通过解剖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鲫鱼的内部器官。

鱼鳔是鲫鱼的呼吸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氧气。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等器官,起到摄取食物、消化和吸收养分的作用。

肝脏是鲫鱼体内最大的器官之一,其功能包括产生胆汁、储存能量和代谢物质。

泌尿系统由肾脏和尿液排泄管组成,肾脏是鲫鱼排除废物、调节体液平衡的关键器官。

生殖系统负责鱼的繁殖,包括卵巢、精巢等。

解剖活鱼实验报告

解剖活鱼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 学习鱼类解剖的基本方法。

2. 了解鱼类内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材料:1. 活鱼(如鲫鱼)1条。

2. 解剖盘1个。

3. 解剖剪1把。

4. 解剖镊子1把。

5. 解剖针1根。

6. 麝香草酚1瓶。

7. 纱布或解剖巾。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活鱼放入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剪开鱼鳃盖,观察鳃的呼吸运动。

- 用解剖针轻轻挑开鳃盖,观察鳃丝的颜色和形态。

2. 观察鱼体外部结构:- 观察鱼体表颜色、鳞片、鳍条、鳔、鳃盖、口、眼等外部结构。

- 记录观察结果。

3. 解剖鱼体:- 用解剖剪从腹部正中线剪开,注意不要伤及内脏器官。

- 撕开腹壁,暴露内脏器官。

- 用解剖镊子取出内脏器官,依次为:鳔、肝脏、肠、胃、心脏、鳃、肾脏等。

4. 观察内脏器官:- 鳔:观察鳔的大小、形状,了解其功能。

- 肝脏:观察肝脏的颜色、形状,了解其功能。

- 肠:观察肠的长度、颜色,了解其功能。

- 胃:观察胃的大小、形状,了解其功能。

- 心脏: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了解其功能。

- 鳃:观察鳃的颜色、形态,了解其功能。

- 肾脏:观察肾脏的位置、形状,了解其功能。

5. 处理内脏器官:- 将内脏器官用麝香草酚溶液浸泡消毒。

- 将消毒后的内脏器官放在解剖巾上,进行详细观察。

6. 总结与记录:- 将观察到的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功能等信息进行总结。

- 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 鱼体外部结构:- 鱼体表呈银白色,有细小的鳞片。

- 鳍条完整,背鳍、腹鳍、臀鳍、胸鳍和尾鳍均明显。

- 鳔呈囊状,位于鱼体腹部。

- 鳃盖覆盖着鳃丝,颜色鲜红。

2. 内脏器官:- 鳔:囊状,位于鱼体腹部,具有调节浮力的功能。

- 肝脏:棕红色,位于鱼体左侧,具有代谢和解毒功能。

- 肠:细长,位于鱼体内部,具有消化吸收功能。

- 胃:位于鱼体腹部,具有储存和消化食物的功能。

- 心脏:位于鱼体背部,呈红色,具有泵血功能。

鱼的解剖实验报告

鱼的解剖实验报告

鱼的解剖实验报告
尊敬的老师:
我在实验室完成了鱼的解剖实验,并写下这篇报告。

实验目的:掌握鱼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实验材料:
1.小型鲤鱼
2.解剖刀
3.显微镜
结果:
鱼的身体结构分为头、体干和尾三部分。

头部包括口、鳃、眼和嗅觉器官等。

鲤鱼头部的鳃有4对,用解剖刀切开后能看见红色的鳃。

鱼的眼睛位于头的两侧,向前方移动可以观察到眼球和虹膜等组织。

鱼的嗅觉器官位于头部,具有感知味道和浓度的能力。

体干包括被鳞片和肌肉组成的身体部分。

鱼的鳞片覆盖在肌肉表面,提供保护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肌肉组织主要分为白肌和红肌。

白肌质地坚实,主要用于瞬间爆发力;红肌质地较软,能持续供能。

经显微镜观察,白肌细胞较大,红肌细胞较小且
较丰富。

尾巴部分包括鳍和尾柄。

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

不同的鳍有其对于游泳的协调作用。

尾柄主要由脊椎和肌肉组成,协调体干和鳍的运动,使鱼能灵活游动。

讨论:
在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鱼的结构体现了它的适应生存的优势。

鳞片能提供保护,肌肉组织分布合理,能轻松游动并适应于不同环境。

此外,对鱼的进一步研究也有助于深入了解鱼类的生态特征,促进发展渔业和保护水生动物等方面。

致谢:
感谢老师的专业指导和实验室的配合。

鱼的解剖实验报告

鱼的解剖实验报告

鱼的解剖实验报告
简介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鱼的解剖,了解鱼的内部结构和主要器官,并探索鱼类的适应性和生态角色。

方法
1. 实验材料:
- 鱼(选择一种常见的鱼类,如鲤鱼或草鱼)
- 解剖工具(镊子、剪刀、手术刀等)
2. 实验步骤:
- 将鱼放置在解剖板上,用镊子固定住。

- 使用剪刀慢慢剪开鱼的腹部,从肛门一直剪到嘴部。

- 慢慢撕开腹腔,观察内脏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 标注主要器官,如肝脏、心脏、肺、胃等。

- 仔细观察鱼的骨骼结构,特别注意脊椎骨和鳞片。

- 总结观察结果并拍摄照片。

结果
通过解剖观察,我们发现鱼的身体结构由外鳞片、内骨骼和内脏器官组成。

其中,肝脏起着消化和代谢的重要作用,心脏和鳃负责循环和呼吸,肺则用于气体交换。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脊椎骨的灵活性和鳞片的防护功能。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鱼类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

鱼类的适应性和生态角色与其身体结构密切相关,其中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使鱼类能够在水中生活并适应各种环境。

参考文献
无。

解剖鱼的实验报告

解剖鱼的实验报告

解剖鱼的实验报告解剖鱼的实验报告引言:在生物学学科中,解剖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践活动。

通过解剖动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为我们对生物体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次实验我们选择了鱼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解剖鱼类,我们将深入探索其身体结构以及适应水生环境的特殊器官。

一、鱼类的外部结构首先,我们观察到鱼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形态使其能够在水中迅速游动。

鱼类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这些鳞片既可以保护鱼体免受外界伤害,又能减少水的阻力,提高游泳效率。

此外,鱼类的头部具有眼睛、鼻孔和口腔等器官,这些器官使其能够感知和获取食物。

二、鱼类的内部结构1. 鱼类的骨骼系统我们首先对鱼类的骨骼系统进行了解剖。

鱼类的骨骼主要由脊椎骨组成,脊椎骨连接着鱼类的头部、躯干和尾部。

鱼类的骨骼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水中灵活运动。

2. 鱼类的消化系统接下来,我们对鱼类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

鱼类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等组成。

鱼类通过口腔摄取食物,食物经过食道进入胃中进行消化,然后通过肠道吸收养分,最后排出未消化的废物。

3. 鱼类的呼吸系统鱼类的呼吸系统与陆生动物有所不同。

它们通过鳃呼吸来获取氧气。

我们仔细观察了鱼类的鳃,发现它们像一片片细小的叶片,这些叶片上有许多微小的血管,通过这些血管,鱼类可以将水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 鱼类的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

鱼类的心脏分为两房一室,血液经过心脏的泵动进入鳃,通过鳃的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体内各个器官,完成氧气和养分的供应。

5. 鱼类的泌尿系统鱼类的泌尿系统由肾脏和尿管组成。

肾脏是鱼类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器官。

通过尿管,鱼类将废物排出体外,同时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结论:通过本次解剖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鱼类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功能。

鱼类的外部结构使其适应水生环境,流线型的身体和鳞片减少了水的阻力,便于游动。

鱼类解剖实验

鱼类解剖实验

2.4 消化系统
移去左侧生殖腺,观察肝胰脏、肠管、胆囊。
剪开口角,用镊子展开肠,观察上下颌、舌、鳃裂、 咽齿、食管、胃、肠、肛门。
绘制鲫鱼脑背面观示意图; 鳃盖、鳃弓、鳃耙、鳃片、鳃间隔。 腹鳍有棘2个,软鳍条8—9; 通过对鲫鱼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表示鲤鱼有背鳍一个,棘2个,软鳍条18—19; 从两眼眶下沿体长轴剪开头部背面骨骼,再在两端横剪两下,用镊子移去头部骨骼,用棉球吸去发亮的脑脊液,观察脑的结构。 鳃盖、鳃弓、鳃耙、鳃片、鳃间隔。 由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组成。 胸鳍有棘1个,软鳍条16—18; 胸鳍有棘1个,软鳍条16—18; 生殖导管是生殖腺表面的膜延伸形成的细管。 位于消化管的背方、体腔的背部呈银白色的囊状结构。 侧线鳞:有侧线器官穿孔的鳞片; 鱼类适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比如鲤鱼的鳍式为:D.Ⅱ,18—19; 鱼类适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外形观察完毕,剪去鲫鱼左侧体壁,掀去左鳃盖,先原位观察内脏器官的结构。 绘制鲫鱼脑背面观示意图; 比如鲤鱼的鳞式为34~38 ,就是说鲤鱼的侧线鳞为34~38片,侧线上鳞为5片,侧线下鳞为8片。 尾鳍有软鳍条20—22。 移去左侧生殖腺,观察肝胰脏、肠管、胆囊。 “-”表示鳍棘与鳍条相连,“,”表示二者分离; 比如鲤鱼的鳍式为:D.Ⅱ,18—19; 观察鲫鱼外部形态及其呼吸动作。 “-”表示鳍棘与鳍条相连,“,”表示二者分离; 腹鳍有棘2个,软鳍条8—9; 剪开口角,用镊子展开肠,观察上下颌、舌、鳃裂、咽齿、食管、胃、肠、肛门。 比如鲤鱼的鳍式为:D.Ⅱ,18—19; 尾鳍有软鳍条20—22。 掌握硬骨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1. 绘制鲫鱼脑背面观示意图; 2. 写出鲫鱼的鳞式、鳍式。 3. 鱼类适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鱼类解剖实验报告

鱼类解剖实验报告

实验室开放实验鱼类的分类识别与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鱼类外部形态的观察,熟悉鱼类外部形态的特征,掌握鱼类的外部测量方法,掌握形态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编制检索表的技巧;正确识别常见鱼类。

2、通过对鱼类内部构造的解剖和观察,熟悉鱼类躯体内部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的主要特征及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3、学习硬骨鱼类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1、不同种类鱼类样品,鱼类浸制标本和骨骼标本;2、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解剖镜、培养皿、直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乳胶手套3、甲醛、酒精、乙酸乙酯、乙醚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一)鱼类外形的观察与测量1、鱼类的一般测量和常用术语全长:自问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体长:自吻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体高: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头长:由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不包括腮膜)的长度躯干长:由鳃盖骨后缘到肛门的长度尾长:由肛门至尾部基部的长度吻长:由上颌前端至眼前缘的长度口裂长:吻端至口角的长度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尾柄高:尾柄最低处的垂直高度2、体型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棍棒型、不规则型3、口式前口式、下口式、上口式4、鳍与鳍式1)奇鳍:背鳍、尾鳍、臀鳍2)偶鳍:胸鳍、腹鳍鳍的结构鳍式:一般用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

用罗马数字表示鳍棘数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条数目。

鳍式中的半字线代表鳍棘与鳍条相连,逗号表示分离,罗马字或阿拉伯字中间的一字线表示范围。

鲻鱼:D.Ⅵ,1-8;AⅢ-8;P.16-17;V.1-5;C,14;5、侧线与鳞式侧线:躯体两侧从腮盖后缘到尾部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鳞式:侧线鳞数与=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二)内部解剖与观察解剖步骤1、将鱼置于解剖盘,腹部向上,用手术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口。

2、使鱼左侧向上侧卧,自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侧线下方前至鳃盖后缘,再至鳃盖后缘剪至下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开放实验鱼类的分类识别与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鱼类外部形态的观察,熟悉鱼类外部形态的特征,掌握鱼类的外部测量方法,掌握形态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编制检索表的技巧;正确识别常见鱼类。

2、通过对鱼类内部构造的解剖和观察,熟悉鱼类躯体内部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的主要特征及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3、学习硬骨鱼类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1、不同种类鱼类样品,鱼类浸制标本和骨骼标本;2、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解剖镜、培养皿、直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乳胶手套3、甲醛、酒精、乙酸乙酯、乙醚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一)鱼类外形的观察与测量1、鱼类的一般测量和常用术语全长:自问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体长:自吻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体高: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头长:由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不包括腮膜)的长度躯干长:由鳃盖骨后缘到肛门的长度尾长:由肛门至尾部基部的长度吻长:由上颌前端至眼前缘的长度口裂长:吻端至口角的长度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尾柄高:尾柄最低处的垂直高度2、体型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棍棒型、不规则型3、口式前口式、下口式、上口式4、鳍与鳍式1)奇鳍:背鳍、尾鳍、臀鳍2)偶鳍:胸鳍、腹鳍鳍的结构鳍式:一般用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

用罗马数字表示鳍棘数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条数目。

鳍式中的半字线代表鳍棘与鳍条相连,逗号表示分离,罗马字或阿拉伯字中间的一字线表示范围。

鲻鱼:D.Ⅵ,1-8;AⅢ-8;P.16-17;V.1-5;C,14;5、侧线与鳞式侧线:躯体两侧从腮盖后缘到尾部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鳞式:侧线鳞数与=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二)内部解剖与观察解剖步骤1、将鱼置于解剖盘,腹部向上,用手术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口。

2、使鱼左侧向上侧卧,自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侧线下方前至鳃盖后缘,再至鳃盖后缘剪至下颌。

3、将左侧体壁肌肉揭起,暴露心脏和内脏;拭净器官周围血迹及组织液,置于盛水解剖盘内观察。

注意:揭开左侧体壁前先将体腔膜与体壁分开,以免内脏器官与体壁分开时被损坏。

4、原位观察(1) 在胸腹腔前方、最后1对鳃弓腹方为围心腔,内具心脏;(2) 胸腹腔脊柱腹方为白色囊状鳔,前、后鳔室之间暗红色组织,为肾脏一部分。

(3) 鳔的腹方为长形生殖腺,雄性为乳白色精巢,雌性为黄色卵巢;(4) 胸腹腔腹侧盘曲管道为肠管;肠系膜上,具暗红色、散漫状分布肝胰脏;肠管和肝胰脏间细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

5、生殖系统(1) 生殖腺雄性有精巢1对,性未成熟时往往呈暗红色,性成熟时纯白色,呈扁长囊状;雌性有卵巢1对,性未成熟时呈淡橙黄色,呈长带状,性成熟时微黄红色,呈长囊形, 几乎充满整个腹腔,内有许多小型卵粒。

(2) 生殖导管生殖腺表膜向后延伸短管,即输精管或输卵管。

6、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肠、和肛门及肝胰脏、胆囊等。

(1) 食管肠管前端接于食管,较端,其背侧有鳔管通入,以次为食管和肠分界点。

(2) 肠展开肠管,肠为体长2-3倍,前2/3段为小肠,后部为大肠,最后为直肠,以肛门开口与臀鳍基部前方。

(3) 胆囊暗绿色椭圆型囊,位于肠管前端部右侧,大部分埋在肝胰脏内;7、鳔位于腹腔消化管背方,银白色,分前后2室后室前端腹面发出细长的鳔管,通入食管。

8、排泄系统(1) 肾脏紧贴腹腔背壁中线两侧,1对,红褐色;(2) 输尿管每肾最宽处各通出1细管,即输尿管,沿腹腔背壁后行,在近末端处2管汇合通入膀胱。

(3) 膀胱输尿管汇合后扩大形成的囊,末端开口与泄殖窦。

9、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胸鳍间围心腔,1心室、2心房、静脉窦。

(1) 心室淡红色,前端1白色圆锥小球体即动脉球,向前发出1条粗大的血管,即腹大动脉。

(2) 心房位于心室背侧,暗红色,薄囊状。

(3) 静脉窦位于心房背侧面,暗红色,壁薄,不易观察。

10、口腔与咽剪开口角,除掉腮盖,暴露口腔和腮。

(1)口腔由上、下颌包围而成,无齿,背壁有厚肌肉组成,表面有黏膜,腔底后半部具1不动的三角形舌。

(2) 咽口腔后为咽,左右两侧具5对腮裂间为弓鳃,鳃裂间为鳃弓,5对。

11、鳃(1) 鳃弓位于鳃盖之内,咽的两侧,5对。

(2) 鳃耙为鳃弓内缘凹面上成行的三角形突起。

第1-4对鳃弓各有2行鳃耙,第1对鳃耙较长。

第5对鳃弓只有1行鳃耙。

(3) 鳃片薄片状,鳃片由许多鳃丝组成,鳃丝两侧有许多突起状的鳃小片;1个鳃片称半鳃,同1 鳃弓上2个半鳃合称全鳃。

12、脑从眼眶下沿体长轴方向剪开头部背面骨骼,移去骨骼,用棉球吸去脊液,从脑背面观察。

(1)端脑:大脑分左右半球,位于脑的前端,顶端伸出 1棒状嗅柄,末端为椭圆形嗅球;(2)中脑:位于端脑之后,较大;(3)小脑:位于中脑后方,为圆球形,光滑;(4)延脑:由1个面叶和1对迷走叶组成,延脑后部边窄,连接脊髓四、实验结果1、根据实际观察、鉴定、识别观察标本的分类地位名称、描述基本特征。

2、根据观察标本编制鱼类检索表。

3、根据观察,图示观察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注明各主要部位名称。

4、根据观察,图示内部解剖形态,注明各主要部位名称。

五、思考与讨论1、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有哪些?2、身体形态与其生活环境有何适应关系?4、5、如何快速识别不同类群的鱼类?6、总结鱼类解剖的合理步骤与解剖技巧。

实验结果:鲫鱼的鳞式为28~30 = 5~6/6~7鲫鱼的鳍式 D:Ⅳ-15~18,A:Ⅲ-5,P:1-14~15,V:1-8,C:20~21。

头长:6cm 吻长:2cm 眼径:0.8cm体高:6.8cm 尾长:9.6cm 尾鳍长:5.2cm体长:24cm 全长:29.2cm1 根据实际观察、鉴定、识别观察标本的分类地位名称、描述基本特征。

鲫鱼鲤形目鲤科一般体长15~20厘米。

体侧扁而高,体较厚,腹部圆。

头短小,吻钝。

无须。

鳃耙长,鳃丝细长。

下咽齿一行,扁片形。

鳞片大。

侧线微弯。

背鳍长,外缘较平直。

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

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

尾鳍深叉形。

一般体背面灰黑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

因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

鲐鱼鲈形目鲭科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跨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腹部白而略带黄色、背鳍2个相距较远,第一背鳍鳍棘9-10根,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其后方上下各有5个小鳍;尾鳍深叉形、基部两侧有两个隆起脊;胸鳍浅黑色,臀鳍浅粉红色,其他各鳍为淡黄色。

乌鳢鲈形目黑鱼体圆长,口大牙利,性凶猛,一身黝黑形似蛇皮的图案,身上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一对突出、发光的小眼,由于各地水色不同,使黑鱼体色稍有差异。

昌扁鱼昌扁鱼属于鲈形目,鲳科。

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

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

成鱼腹鳍消失。

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

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

以甲壳类等为食。

初夏游向内海产卵,为食用经济鱼类。

我国沿海都产。

鳙鱼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鳙属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

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

鳃耙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

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勺形,齿面平滑。

鳞小,腹面仅腹鳍甚至肛门具皮质腹棱。

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

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

小黄鱼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鲈亚目、鲈总科、石首鱼科、黄鱼属小黄鱼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鱼尾柄较短;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

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大黄鱼颌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

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大黄鱼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

体侧扁,尾柄长约为高的3倍余。

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

下颌稍突出。

侧线鳞56~58,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鳞8~9枚。

背鳍具9~11鳍棘,27~38(一般为31~33)鳍条。

臀鳍具2鳍棘,7~10鳍条,第2鳍棘等于或稍大于眼径。

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

唇橘红色。

鳔较大,前端圆形,具侧肢31~33对,每一侧肢最后分出的前小枝和后小枝等长。

头颅内有2块白色矢耳石。

椎骨26~27个,有时25个。

鲈鱼鲈形目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800克、眼间隔微凹。

其间有4条隆起线。

口大,下颌长于上颌。

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腭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

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

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体被细小栉鳞,皮层粗糙,鳞片不易脱落、体背侧为青灰色。

腹侧为灰白色,体侧及背鳍鳍棘部散布着黑色斑点。

随年龄增长,斑点逐渐不明显。

背鳍2个稍分离。

第一背鳍发达并有12根硬棘。

第二背鳍由13根鳍条组成;腹鳍位于胸鳍始点稍后方。

第二背鳍基部浅黄色,胸鳍黄绿色,尾鳝叉形呈浅褐色。

黄鳝鳝鱼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无鳞,在浅水中能竖直身体的前半部分,用口到水面呼吸,把空气储存于口腔及喉部,所以显得喉部肿大。

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普遍的淡水食用鱼,除西北高原外,各地均产,栖息在池塘、小河、稻田等处,常潜伏在泥洞或石缝中。

夜出觅食。

生殖情况较特殊,幼时为雌,生殖一次后,转变为雄性,这种雌、雄性的转变现象称为性逆转现象。

2 根据观察标本编制鱼类检索表1(2)两颌具牙;一般具脂鳍2(1)通常两颌无牙,具咽喉齿;无脂鳍.........................................鲤形目3(4)左右鳃孔在喉部相连为一;无偶鳍,奇鳍也不明显...........................合鳃目4(3)左右鳃孔不相连;无腹鳍................................................鳗鲡目5(6)第二眶下骨不后延为一骨突,不与前鳃盖骨相连............................鲈形目6(5)第二眶下骨后延为一骨突,与前鳃盖骨相连................................鲉形目3 根据观察,图示观察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注明各主要部位名称。

4 根据观察,图示内部解剖形态,注明各主要部位名称。

思考与讨论1 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有哪些?鱼类适应水生:体形,无颈分化,鳃,单循环。

(一)体形1、身体由于栖息环境不同而形成各种形态纺锤形: 栖息在水上层,快速持久游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