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自1205 刘彬 41251141

1 实验方案设计

1.1 生成输入数据和噪声

用M 序列作为辨识的输入信号,噪声采用标准正态分布的白噪声。 生成白噪声时,首先利用乘同余法生成U[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再利用U[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生成标准正态分布的白噪声。 1.2 过程仿真

模拟过程传递函数)(s G ,获得输出数据y(k)。)(s G 采取串联传递函数仿真,

2

12111

11)(T s T s T T K s G ++=

,用M 序列作为辨识的输入信号。

1.3 计算互相关函数

∑++=-=

p

p N r N i p

Mz i z k i u rN k R )1(1

)()(1

)(

其中r 为周期数,1+=p N i 表示计算互相关函数所用的数据是从第二个周期开始的,目的是等过程仿真数据进入平稳状态。

1.4 计算脉冲响应估计值、脉冲响应理论值、脉冲响应估计误差

脉冲响应估计值[]

)1()()1()(?2

--?+=p Mz Mz

p

p

N R k R

t

a N N k g

脉冲响应理论值[]

21//2

10)(T t k T t k e e T T K

k g ?-?---=

脉冲响应估计误差

()()

∑∑==-=

p

p

N k N k g k g

k g

k g

1

2

1

2

)()(?)(δ 1.5 计算噪信比

信噪比()()2

2

)()(v k v y k y --=η

2 编程说明

M 序列中,M 序列循环周期取

63

126=-=p N ,时钟节拍t ?=1Sec ,幅度1=a ,

特征多项式为1)(56⊕⊕=s s s F 。白噪声循环周期为32768215=。

)(s G 采样时间0T 设为1Sec ,Sec 2.6 Sec,3.8 ,12021===T T K

3 源程序清单

3.1 均匀分布随机数生成函数

function sita=U(N)

%生成N 个[0 1]均匀分布随机数 A=179; x0=11; M=2^15; for k=1:N x2=A*x0;

x1=mod(x2,M); v1=x1/(M+1); v(:,k)=v1; x0=x1; end sita=v; end

3.2 正态分布白噪声生成函数

function v=noise(aipi)

%生成正态分布N(0,sigma)

sigma=1; %标准差

for k=1:length(aipi)

ksai=0;

for i=1:12

temp=mod(i+k,length(aipi))+1;

ksai=ksai+aipi(temp);

end

v(k)=sigma*(ksai-6);

end

end

3.3 M序列生成函数

function [Np r M]=createM(n,a)

%生成长度为n的M序列,周期为Np,周期数为r

x=[1 1 1 1 1 1]; %初始化初态

for i=1:n

y=x;

x(2:6)=y(1:5);

x(1)=xor(y(5),y(6));

U(i)=y(6);

end

M=U*a;

lenx=length(x);

Np=2^lenx-1;

r=n/Np;

end

3.4 过程仿真函数

function y=createy(u,K,T1,T2,T0)

n=length(u);

K1=K/(T1*T2);

E1=exp(-T0/T1);

E2=exp(-T0/T2);

x(1)=0;

y(1)=0;

for k=2:n

x(k)=E1*x(k-1)+T1*K1*(1-E1)*u(k-1)...

+T1*K1*(T1*(E1-1)+T0)*(u(k)-u(k-1))/T0;

y(k)=E2*y(k-1)+T2*(1-E2)*x(k-1)...

+T2*(T2*(E1-1)+T0)*(x(k)-x(k-1))/T0;

u(k-1)=u(k);

x(k-1)=x(k);

y(k-1)=y(k);

end

end

3.5 相关函数计算函数

function R_Mz=RMz(Np,r,u,z)

r=r-1;

y=zeros(1,Np);

for k=1:Np

y(k)=0;

for i=Np+1:(r+1)*Np

y(k)=y(k)+u(i-k)*z(i);

end

y(k)=y(k)/(r*Np);

end

R_Mz=y;

end

3.5 主函数

function [og yita]=main(time)

% 脉冲响应估计误差og

% 噪信比yita

N=time*63;

K=120; T1=8.3; T2=6.2; T0=1; a=1;

sita=U(N); %生成[0 1]均匀分布随机数

v=noise(sita); %利用aipi生成正态分布白噪声

[Np r u]=createM(N,a); %生成长度为N的M序列

y=createy(u,K,T1,T2,T0); %利用M序列驱动,生成y

z=y+v;

R_Mz=RMz(Np,r,u,z); %计算相关函数

% 计算脉冲响应估计值

g_k=zeros(1,Np);

for k=1:Np

g_k(1,k)=(R_Mz(1,k)-R_Mz(Np-1))*Np/((Np+1)*a*a*T0);

end

% 计算脉冲响应理论值

Eg=zeros(1,Np);

for k=1:Np

Eg(1,k)=K/(T1-T2)*(exp(-k*T0/T1)-exp(-k*T0/T2));

end

% 计算脉冲响应估计误差

og=sqrt(norm(Eg-g_k)^2/norm(Eg)^2);

ov=fangcha(v); %计算噪声方差

oy=fangcha(y); %计算信号方差

yita=sqrt(oy/ov); %计算信噪比End

3.5 画图函数1

%mainPlot.m

figure(1)

for n=4:40

[og yita]=main(n);

y1(n)=og;

end

y1=y1(4:40);

plot([4:40],y1);

xlabel('周期数');

ylabel('脉冲响应估计误差');

figure(2)

for n=4:40

[og yita]=main(n);

y2(n)=yita;

end

y2=y2(4:40);

plot([4:40],y2);

xlabel('周期数');

ylabel('噪信比');

3.5 画图函数2

%mainPlot2.m

N=252;

K=120; T1=8.3; T2=6.2; T0=1; a=1;

sita=U(N); %生成[0 1]均匀分布随机数

v=noise(sita); %利用aipi生成正态分布白噪声

[Np r u]=createM(N,a); %生成长度为N的M序列

y=createy(u,K,T1,T2,T0); %利用M序列驱动,生成y

z=y+v;

R_Mz=RMz(Np,r,u,z); %计算相关函数

% 计算脉冲响应估计值

g_k=zeros(1,Np);

for k=1:Np

g_k(1,k)=(R_Mz(1,k)-R_Mz(Np-1))*Np/((Np+1)*a*a*T0);

end

% 计算脉冲响应理论值

Eg=zeros(1,Np);

for k=1:Np

Eg(1,k)=K/(T1-T2)*(exp(-k*T0/T1)-exp(-k*T0/T2));

end

figure(1)

plot([1:252],y,[1:252],z);

Legend('不含噪声的输出序列','含噪声的输出序列');

figure(2)

plot([1:63],g_k,[1:63],Eg);

Legend('脉冲响应估计值','脉冲响应理论值');

4 数据记录

表1脉冲响应估计值与脉冲响应理论值的比较

t 1 2 3 4 5 6 7

脉冲响应估计值0.79 0.92 1.02 1.04 1.05 1.01 0.92 脉冲响应理论值 2.03 3.52 4.59 5.32 5.77 6.02 6.11 t 8 9 10 11 12 13 14

脉冲响应估计值0.87 0.80 0.74 0.65 0.57 0.50 0.42 脉冲响应理论值 6.07 5.94 5.74 5.49 5.21 4.91 4.60 t 15 16 17 18 19 20 21

脉冲响应估计值0.33 0.23 0.17 0.10 0.05 -0.01 -0.06 脉冲响应理论值 4.29 3.99 3.69 3.40 3.12 2.86 2.62 t 22 23 24 25 26 27 28

脉冲响应估计值-0.10 -0.16 -0.19 -0.22 -0.25 -0.29 -0.28 脉冲响应理论值 2.39 2.18 1.98 1.80 1.63 1.48 1.33 t 29 30 31 32 33 34 35

脉冲响应估计值-0.30 -0.31 -0.32 -0.36 -0.37 -0.39 -0.41 脉冲响应理论值 1.20 1.09 0.98 0.88 0.79 0.71 0.64 t 36 37 38 39 40 41 42

脉冲响应估计值-0.44 -0.46 -0.47 -0.46 -0.49 -0.51 -0.52 脉冲响应理论值0.58 0.52 0.46 0.41 0.37 0.33 0.30 t 43 44 45 46 47 48 49

脉冲响应估计值-0.53 -0.54 -0.55 -0.55 -0.56 -0.54 -0.56 脉冲响应理论值0.27 0.24 0.21 0.19 0.17 0.15 0.13 t 50 51 52 53 54 55 56

脉冲响应估计值-0.57 -0.57 -0.56 -0.57 -0.57 -0.56 -0.55 脉冲响应理论值0.12 0.11 0.10 0.09 0.08 0.07 0.06 t 57 58 59 60 61 62 63

脉冲响应估计值-0.53 -0.52 -0.53 -0.52 -0.53 0.00 0.61 脉冲响应理论值0.05 0.05 0.04 0.04 0.03 0.03 0.03

5 曲线打印

图1 信噪比随着周期数增大的变化

图2 脉冲响应计算误差随着周期数增大的变化

图3 加入噪声前后的输出序列比较

图4 脉冲响应理论值与估计值的比较

6 结果分析

6.1 信噪比脉冲响应计算误差随周期的变化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信噪比减小,说明噪声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变得更强烈,而计算误差的减小表示周期数的增加使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减小,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更接近。

6.2 加入噪声前后的输出序列比较

加入噪声前后的变化并不大,说明噪声对输出序列影响不大,在第二个周期之后输出序列变得稳定,具有周期变化。

6.3 脉冲响应理论值与估计值的比较

随着时间的增加,脉冲响应理论值与估计值全部变小,且差值变小,与实验前的理论推导一致。

7 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试验,我不仅更深层次的了解了系统辨识的内容,而且也复习和运用了matlab,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了一些基础。

脉冲响应函数简析

3-2 脉冲响应函数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其传递函数)(s Φ为 )() ()(s R s C s =Φ 式中)(s R 是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s C 是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式。 系统输出可以写成)(s Φ与)(s R 的乘积,即 )()()(s R s s C Φ= (3-1) 下面讨论,当初始条件等于零时,系统对单位脉冲输入量的响应。因为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等于1,所以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恰恰是它的传递函数,即 )()(s s C Φ= (3-2) 由方程(3-2)可见,输出量的拉氏反变换就是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用)(t k 表示,即 1 ()[()]k t s -=Φ 脉冲响应函数)(t k ,是在初始条件等于零的情况下,线性系统对单位脉冲输入信号的响应。可见,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与脉冲响应函数,就系统动态特性来说,二者所包含的信息是相同的。所以,如果以脉冲函数作为系统的输入量,并测出系统的响应,就可以获得有关系统动态特性的全部信息。在具体实践中,与系统的时间常数相比,持续时间短得很多的脉动输入信号就可以看成是脉冲信号。 设脉冲输入信号的幅度为11t ,宽度为1t ,现研究一阶系统对这种脉动信号的响应。如 果输入脉动信号的持续时间t )0(1t t <<,与系统的时间常数T 相比足够小,那么系统的响应将近似于单位脉冲响应。为了确定1t 是否足够小,可以用幅度为12,持续时间(宽度)为 21t 的脉动输入信号来进行试验。如果系统对幅度为11t ,宽度为1t 的脉动输入信号的响应,与系统对幅度为12t ,宽度为21t 的脉动输入信号的响应相比,两者基本上相同,那么1t 就可以认为是足够小了。图3-3(a)表示一阶系统脉动输入信号的响应曲线;图3-3(c)表示一阶系统对脉冲输入信号的响应曲线。应当指出,如果脉动输入信号T t 1.01<(图3-3(b)所示), 则系统的响应将非常接近于系统对单位脉冲信号的响应。 这样,当系统输入为一个任意函数)(t r 时,如图3-4所示。那么输入量)(t r 可以用n 个连续脉冲函数来近似。只要把每一个脉冲函数的响应求出来,然后利用叠加原理,把每个脉冲函数的响应叠加起来,就可得到系统在任意输入函数)(t r 作用下的响应。

系统辨识试卷A

1、相关分析法的主要优点是什么,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 答:相关分析法的主要优点是由于M序列信号近似于白噪声,噪声功率均匀分布于整个频带,从而对系统的扰动甚微,保证系统能正常工作(1.5分)。此外。因为相关函数的计算是一种统计平均的方法,具有信息滤波的功能,因此,在有噪声污染下,仍可提取有用信息,准确地求出系统的脉冲响应(1.5分)。 相关辨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可归结为下述几个方面: (1)系统动态特性的在线测试。包括机、炉、电等一次设备,风机、水泵等辅机以及二次自动控制系统;(1分) (2)对控制系统进行在线调试,使调节系统参数优化;(1分) (3)自适应控制中的非参数型模型辨识等。(1分) 2、什么是权?叙述加权在渐消记忆的最小二乘递推算法中的作用。 计算中用一个数值来表示对观测数据的相对的“信任程度”,这就是权。(2分) 对于时变参数系统,其当前的观测数据最能反映被识对象当前的动态特性,数据愈“老”,它偏离当前对象特性的可能性愈大。因此要充分重视当前的数据而将“过时的”、“陈旧的”数据逐渐“遗忘”掉,这就是加权的概念。(2分)具体的方法是,每当取得一个新的量测数据, ρ<1),这个加权因子体现出对老数据逐步衰就将以前的所有数据都乘上一个加权因子ρ(0< 减的作用,所以ρ也可称为衰减因子,因此在L次观测的基础上,在最小二乘准则中进行了某ρ=μ(0<μ<1),选择不同的μ就得到不同的加权效果。μ愈小,表示将过种加权,即取2 去的数据“遗忘”得愈快。(2分) 3、简述极大似然原理,叙述极大似然法和最小二乘法的关系。 答:极大似然法把参数估计问题化为依赖于统计信息而构造的似然函数的极大化问题,即当似然函数在某个参数值上达到极大时,就得到了有关参数的最佳估计。(2分)似然函数是在给定的观测量z和参数θ下的观测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它是实验观测的样本数据z和参数θ的函数。(2分)最小二乘法基本不考虑估计过程中所处理的各类数据的概率统计特性。极大似然法要求有输出量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的先验知识,当噪声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下,极大似然法和最小二乘法完全等价。(2分) 第1页,共1页

判别分析-四种方法

第六章 判别分析 §6.1 什么是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是判别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统计方法,其应用之广可与回归分析媲美。 在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观测到的数据资料,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例如在经济学中,根据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工农业产值、人均消费水平等多种指标来判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所属类型;在市场预测中,根据以往调查所得的种种指标,判别下季度产品是畅销、平常或滞销;在地质勘探中,根据岩石标本的多种特性来判别地层的地质年代,由采样分析出的多种成份来判别此地是有矿或无矿,是铜矿或铁矿等;在油田开发中,根据钻井的电测或化验数据,判别是否遇到油层、水层、干层或油水混合层;在农林害虫预报中,根据以往的虫情、多种气象因子来判别一个月后的虫情是大发生、中发生或正常; 在体育运动中,判别某游泳运动员的“苗子”是适合练蛙泳、仰泳、还是自由泳等;在医疗诊断中,根据某人多种体验指标(如体温、血压、白血球等)来判别此人是有病还是无病。总之,在实际问题中需要判别的问题几乎到处可见。 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不同。判别分析是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或组别)并已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品的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式,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判别分类。对于聚类分析来说,一批给定样品要划分的类型事先并不知道,正需要通过聚类分析来给以确定类型的。 正因为如此,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往往联合起来使用,例如判别分析是要求先知道各类总体情况才能判断新样品的归类,当总体分类不清楚时,可先用聚类分析对原来的一批样品进行分类,然后再用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式以对新样品进行判别。 判别分析内容很丰富,方法很多。判别分析按判别的组数来区分,有两组判别分析和多组判别分析;按区分不同总体的所用的数学模型来分,有线性判别和非线性判别;按判别时所处理的变量方法不同,有逐步判别和序贯判别等。判别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因此有不同的判别准则,如马氏距离最小准则、Fisher 准则、平均损失最小准则、最小平方准则、最大似然准则、最大概率准则等等,按判别准则的不同又提出多种判别方法。本章仅介绍四种常用的判别方法即距离判别法、Fisher 判别法、Bayes 判别法和逐步判别法。 §6.2 距离判别法 基本思想:首先根据已知分类的数据,分别计算各类的重心即分组(类)的均值,判别准则是对任给的一次观测,若它与第i 类的重心距离最近,就认为它来自第i 类。 距离判别法,对各类(或总体)的分布,并无特定的要求。 1 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法 设有两个总体(或称两类)G 1、G 2,从第一个总体中抽取n 1个样品,从第二个总体中抽取n 2个样品,每个样品测量p 个指标如下页表。 今任取一个样品,实测指标值为),,(1'=p x x X ,问X 应判归为哪一类? 首先计算X 到G 1、G 2总体的距离,分别记为),(1G X D 和),(2G X D ,按距离最近准则

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1 生成输入数据和噪声 用M 序列作为辨识的输入信号,噪声采用标准正态分布的白噪声。 生成白噪声时,首先利用乘同余法生成U[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再利用U[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生成标准正态分布的白噪声。白噪声循环周期为 15232768=。 2 过程仿真 模拟过程传递函数)(s G ,获得输出数据y(k)。)(s G 采取串联传递函数仿真, 2 12111 11)(T s T s T T K s G ++= ,用M 序列作为辨识的输入信号。()G s 采样时间0T 设为 1Sec ,12120, 8.3Sec, 6.2Sec K T T === (1) 惯性环节 其中,T 为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K 为惯性环节的静态放大倍数。若采样时 间记作0T ,则惯性环节的输出可写成: [] 011111000T k u k u T e T TK k u e TK k y e k y T T T T T T )()() )() ()()()(///--+-+--+-=--- (2) 传递函数()G s 仿真(串联) 21211111T s T s T T K s G //)(++=

令112 K K T T =,则()G s 的表达框图为: [] 011111000T k u k u T e T TK k u e TK k y e k y T T T T T T )()() )() ()()()(///--+-+--+-=--- 编程语句可写成: [][][][]}; );()();()();()(; /)()(*)(**)(*)(*)(*)(;/)()(*)(***)(*)(**)(*)({) ;;(; )(;)();/();/();*/(k y k y k x k x k u k u T k x k x T E T T k x E T k y E k y T k u k u T E T K T k u E K T k x E k x k k k y x T T E T T E T T K K =-=-=---+-+--+-=--+-+--+-=++<===-=-==11111111111112521for 0000EXP EXP 002222220011111111202101211 3、白噪声生成 ● 利用乘同余法生成U[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 (,)(mod ) (,,],[~)(mod ,奇数循环周期其中118317923276821002151=====?????==-+x A M U M x M Ax x k i i i i ξ ● 利用U[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生成正态分布的白噪声

VAR与脉冲响应函数

VAR与脉冲响应函数 建立VAR本质是一个多元方程,因此需要变量序列都为同阶单整,且如果非平稳的话就需要存在协整关系,否则会出现伪回归现象。 脉冲响应函数(IRF)中变量序列顺序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脉冲图像。关于这个顺序的选择依据,目前还没见到相关说明。不过在实践中见到《经济研究》上一篇关于农村农民收入与金融发展关系的论文中,作者在IRF中为了避免不同的变量顺序产生不同的结果,每个VAR 只选取两个变量。此时两个变量的VAR不论顺便如何变化,IRF的结果也就唯一。个人认为这个方法非常好。如果VAR有两个以上变量,则可以根据要求建立起多个双变量的VAR和IRF,这样问题迎刃而解。 脉冲相应函数是用于衡量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比如在eviews中有gnp和m2+cd的数列,在命令窗口输入series by=log(gnp)-log(gnp(-1)) 可以得到名义gnp成长率dy,同样类似的命令可以得到名义货币需求成长率dm.然后对名义数据的成长率进行var分 析.menu->quick->estimate VAR .内生变数里输入dy dm就可以了.在eviews 里进行var推定之后,view->impulse response里选择table,就可以知道第一期dm的noise在第二期也同样带来影响.用命令来输入的话,就是 var1.impluse(20,T) dy dm.括号内是期数. 在workfile窗口下点住x不放,拖到y上。也就是同时选中x和y序列,鼠标右键,在弹出的选单中选择open as group。 之后弹出窗口,点选窗口中的view,有graph和multipe graph两个选单,下面还有子目录,根据你的需要选择图表就行了,图表出现后可以进行复制粘贴。 点击 Edit——copy即可或者通过print转成PDF格式然后在复制粘贴

判别分析三种方法

作业一: 为研究1991年中国城镇居民月平均收入状况,按标准化欧氏平方距离、离差平方和聚类方法将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两种类型。试建立判别函数,判定广东、西藏分别属于哪个收入类型。判别指标及原始数据见表9-4。 1991年30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月平均收人数据表 单位:元/人 x1:人均生活费收入 x6:人均各种奖金、超额工资(国有+集体) x2:人均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工资 x7:人均各种津贴(国有+集体) x3:人均来源于国有经济单位标准工资 x8:人均从工作单位得到的其他收入 x4:人均集体所有制工资收入 x9:个体劳动者收入 x5:人均集体所有制职工标准工资

一、距离判别法 解:变量个数p=9,两类总体各有11个样品,即n1=n2=11 ,有2个待判样品,假定两总体协差阵相等。由spss可计算出:协方差和平均值

合计x1 123.2881 23.27817 22 22.000 x2 80.4895 22.04796 22 22.000 x3 50.8709 6.14867 22 22.000 x4 10.1450 3.11887 22 22.000 x5 6.0659 2.72297 22 22.000 x6 14.6060 6.73264 22 22.000 x7 15.7215 6.64603 22 22.000 x8 8.7895 3.02700 22 22.000 x9 1.5291 1.31496 22 22.000 知道了均值和协方差可利用matlab计算线性判别函数W(x)的判别系数a和判别常数。程序如下: v=[1.000,0.217,0.299,0.045,-0.054,0.688,0.212,0.121,-0.245;.217,1,.102,-.234,-.211,. 136,-.052,.116,.154;.299,.102,1,-.296,-.062,.091,-.017,-.607,-.034;.045,-.234,-.296,1,. 762,-.172,-.297,.103,-.554;-.054,-.211,-.062,.762,1,-.156,-.342,.022,-.654;.688,.136,.0 91,-.172,-.156,1,.235,.384,-.098;.212,-.052,-.017,-.297,-.342,.235,1,-.040,.424;.121,.1 16,-.607,.103,.022,.384,-.040,1,-.071;-.245,.154,-.034,-.554,-.654,-.098,.424,-.071,1]; >> m1=[139.2664;93.0918;53.9882;11.2073;6.7645;17.9345;17,8327;11.0018;1.6736];m 2=[107.3099;67.8873;47.7536;9.0827;5.3673;11.2775;13.6102;6.5773;1.3845]; >> m=(m1+m2)/2; >> arfa=inv(v)*(m1-m2);

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自1205 刘彬 41251141 1 实验方案设计 1.1 生成输入数据和噪声 用M 序列作为辨识的输入信号,噪声采用标准正态分布的白噪声。 生成白噪声时,首先利用乘同余法生成U[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再利用U[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生成标准正态分布的白噪声。 1.2 过程仿真 模拟过程传递函数)(s G ,获得输出数据y(k)。)(s G 采取串联传递函数仿真, 2 12111 11)(T s T s T T K s G ++= ,用M 序列作为辨识的输入信号。 1.3 计算互相关函数 ∑++=-= p p N r N i p Mz i z k i u rN k R )1(1 )()(1 )( 其中r 为周期数,1+=p N i 表示计算互相关函数所用的数据是从第二个周期开始的,目的是等过程仿真数据进入平稳状态。 1.4 计算脉冲响应估计值、脉冲响应理论值、脉冲响应估计误差 脉冲响应估计值[] )1()()1()(?2 --?+=p Mz Mz p p N R k R t a N N k g 脉冲响应理论值[] 21//2 10)(T t k T t k e e T T K k g ?-?---=

脉冲响应估计误差 ()() ∑∑==-= p p N k N k g k g k g k g 1 2 1 2 )()(?)(δ 1.5 计算噪信比 信噪比()()2 2 )()(v k v y k y --=η 2 编程说明 M 序列中,M 序列循环周期取 63 126=-=p N ,时钟节拍t ?=1Sec ,幅度1=a , 特征多项式为1)(56⊕⊕=s s s F 。白噪声循环周期为32768215=。 )(s G 采样时间0T 设为1Sec ,Sec 2.6 Sec,3.8 ,12021===T T K 3 源程序清单 3.1 均匀分布随机数生成函数 function sita=U(N) %生成N 个[0 1]均匀分布随机数 A=179; x0=11; M=2^15; for k=1:N x2=A*x0; x1=mod(x2,M); v1=x1/(M+1); v(:,k)=v1; x0=x1; end sita=v; end 3.2 正态分布白噪声生成函数 function v=noise(aipi) %生成正态分布N(0,sigma)

风险脉冲响应函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6825114.html, 风险脉冲响应函数 作者:孙志鹏张思妍 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1期 【摘要】本文基于Chavleishvili and Manganelli (2017)提出的多变量动态分位数回归模型(multivariate dynamic quantile model),对市场风险进行测量,并通过推导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市场风险对个体风险的传导机制。本研究选取沪深300指数、中国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及中信证券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市场,金融机构对于结构性冲击(structural shock)更加敏感;此外,左尾冲击相较于右尾冲击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更显著及持久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验证了多变量动态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稳健性。 【关键词】分位数回归;脉冲响应函数;VaR值 一、研究背景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损失,有效的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业界以及学术界的重视。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逐步加大了对外开放 的深度及广度,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完成和汇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也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1)如何有效地定义和测量市场风险;(2)市场风险是如何向个体金融机构传导。这些问题正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重点所在。 VaR(value at the risk)这一概念最早于1994年由J.P Morgan提出,之后因其能快速、简单地将投资组合的风险信息数量化,逐渐被广泛的用来衡量和报告市场风险。但在传统方法中,VaR的计算是基于历史概率分布(historical distribution),而这一分布是确定性的,并不能很好地描述收益率分布的动态随机过程。因此,选择一个更加合适的模型估计VaR值,无论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还是机构的投资决策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背景之下,Engle and Manganelli (2004)提出CAViaR(conditional autoregressive value at risk)模型,该模型直接 利用分位数回归对数据建模,突破了传统上先确定资产组合收益率概率分布的做法。该法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分位数回归所估计出的参数对极端的风险值测度依然很稳健;其次,由于该方法是一种半参数法(semi-parametric),因此不需要对数据的分布提出任何假设,能有效提高模型的估计效率,降低模型设定偏误。White et al. (2015)对CAViaR模型进行了推广,提出了能联合估计多个时间序列VaR值的VAR (vector autoregressive)模型,该模型最大的优点在于可直接测量多个随机变量的尾部风险冲击的相关关系,而不是由其时间序列的一阶矩和二阶矩间接得到。 CAViaR模型和VAR for VaR模型都对VaR的测度方法进行了拓展,然而它们在推导风险脉冲响应函数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若干问题。首先,由于分位数回归没有对误差项分布作具体设定,在CAViaR至VAR形式的推广过程中无法得到一个多变量联合概率分布,因此无法研究

SPSS操作方法:判别分析例题95239

实验指导之二 判别分析的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 [实验例题]为研究1991年中国城镇居民月平均收入状况,按标准化欧氏平方距离、离差平方和聚类方法将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三种类型。试建立判别函数,判定广东、西藏分别属于哪个收入类型。判别指标及原始数据见表9-4。 1991年30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月平均收人数据表 单位:元/人 x1:人均生活费收入 x6:人均各种奖金、超额工资(国有+集体) x2:人均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工资 x7:人均各种津贴(国有+集体) x3:人均来源于国有经济单位标准工资 x8:人均从工作单位得到的其他收入 x4:人均集体所有制工资收入 x9:个体劳动者收入 x5:人均集体所有制职工标准工资

6 湖南124.00 84.66 44.05 13.5 7.4 7 19.11 20.49 10.3 1.76 待判1 广东211.30 114.0 41.44 33.2 11.2 48.72 30.77 14.9 11.1 2 西藏175.9 3 163.8 57.89 4.22 3.37 17.81 82.32 15.7 0.00 贝叶斯判别的SPSS操作方法: 1. 建立数据文件 2.单击Analyze→Classify→Discriminant,打开Discriminant Analysis判别分析对话框如图1所示: 图1 Discriminant Analysis判别分析对话框 3.从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中进行判别分析的有关变量x1~x9进入Independents 框,作为判别分析的基础数据变量。 从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分组变量Group进入Grouping Variable 框,并点击Define Range...钮,在打开的Discriminant Analysis: Define Range 对话框中,定义判别原始数据的类别数,由于原始数据分为3类,则在Minimum(最小值)处输入1,在Maximum(最大值)处输入3(见图2)。。 选择后点击Continue按钮返回Discriminant Analysis主对话框。 图2 Define Range对话框 4、选择分析方法

实验一利用相关函数辨识脉冲响应

北京工商大学 《系统辨识》课程 实验报告 (2014-2015 1学期) 课程名称:系统辨识 题目: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专业班级:控制工程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刘刘 成绩: 2015年1月18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仿真实验掌握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图1为本实验的原理框图。过程传递函数为) (s G,其中 Sec 2 6 T Sec, 3 8 120 2 1 . . ,= = =T K;) ( ) (k z k u和分别为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变量;) (k v 为过程测量白噪声,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零,方差为2 v σ,记作) , ( ~ ) (2 v N k vσ; ) (k g 为过程的脉冲响应理论值,) ( ? k g为过程脉冲响应估计值,) (~k g为过程脉冲响应估计误差。 过程的输入驱动采用M序列,输出受到白噪声) (k v的污染。根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数据{})( ), (k z k u,利用相关分析算法根据输出过程的脉冲响应值) ( ? k g,并与过程脉冲响应理论值) (k g 比较,得到过程脉冲响应估计误差值) (~k g,当∞ → k 时,应该有0 → ) (~k g。 图1 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原理框图 三、实验要求 进行方案设计,模拟过程传递函数,获得输出数据,用M序列作为辨识的输入信号,噪声采用标准正态分布的白噪声,计算互相关函数,不同λ值的脉冲响应估计值、脉冲响应理论值和脉冲响应估计误差,计算信噪比,画出实验流程图,用MATLAB编程实现。 四、实验原理 相关分析法 v(k) u(k) z(k) )1 )( 1 ( ) ( 2 1 + + = s T s T K s G y(k)

系统辨识方法

系统辨识方学习总结 一.系统辨识的定义 关于系统辨识的定义,Zadeh是这样提出的:“系统辨识就是在输入和输出数据观 测的基础上,在指定的一组模型类中确定一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L.Ljung也给 “辨识即是按规定准则在一类模型中选择一个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出了一个定义: 二.系统描述的数学模型 按照系统分析的定义,数学模型可以分为时间域和频率域两种。经典控制理论中微 分方程和现代控制方法中的状态空间方程都是属于时域的范畴,离散模型中的差分方程 和离散状态空间方程也如此。一般在经典控制论中采用频域传递函数建模,而在现代控 制论中则采用时域状态空间方程建模。 三.系统辨识的步骤与内容 (1)先验知识与明确辨识目的 这一步为执行辨识任务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首先从各个方面尽量的了解待辨识的 系统,例如系统飞工作过程,运行条件,噪声的强弱及其性质,支配系统行为的机理等。 对辨识目的的了解,常能提供模型类型、模型精度和辨识方法的约束。 (2)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包括扰动信号的选择,采样方法和间隔的决定,采样区段(采样数据长度 的设计)以及辨识方式(离线、在线及开环、闭环等的考虑)等。主要涉及以下两个问 题,扰动信号的选择和采样方法和采样间隔 (3)模型结构的确定 模型类型和结构的选定是决定建立数学模型质量的关键性的一步,与建模的目的, 对所辨识系统的眼前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为了讨论模型和类型和结构的选择,引 入模型集合的概念,利用它来代替被识系统的所有可能的模型称为模型群。所谓模型结 构的选定,就是在指定的一类模型中,选择出具有一定结构参数的模型M。在单输入单 输出系统的情况下,系统模型结构就只是模型的阶次。当具有一定阶次的模型的所有参 数都确定时,就得到特定的系统模型M,这就是所需要的数学模型。 (4)模型参数的估计 参数模型的类型和结构选定以后,下一步是对模型中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这个阶 段就称为模型参数估计。

spss进行判别分析步骤

spss进行判别分析步骤 1.Discriminant Analysis判别分析主对话框 如图1-1 所示 图1-1 Discriminant Analysis 主对话框 (1)选择分类变量及其范围 在主对话框中左面的矩形框中选择表明已知的观测量所属类别的变量(一定是离散变量),

按上面的一个向右的箭头按钮,使该变量名移到右面的Grouping Variable 框中。 此时矩形框下面的Define Range 按钮加亮,按该按钮屏幕显示一个小对话框如图1-2 所示,供指定该分类变量的数值范围。 图1-2 Define Range 对话框 在Minimum 框中输入该分类变量的最小值在Maximum 框中输入该分类变量的最大值。按Continue 按钮返回主对话框。 (2)指定判别分析的自变量

图1-3 展开Selection Variable 对话框的主对话框 在主对话框的左面的变量表中选择表明观测量特征的变量,按下面一个箭头按钮。 把选中的变量移到Independents 矩形框中,作为参与判别分析的变量。 (3)选择观测量 图1-4 Set Value 子对话框

如果希望使用一部分观测量进行判别函数的推导而且有一 个变量的某个值可以作为这些观测量的标识, 则用Select 功能进行选择,操作方法是单击Select 按钮展开Selection Variable。选择框如图1-3 所示。 并从变量列表框中选择变量移入该框中再单击Selection Variable 选择框右侧的Value按钮, 展开Set Value(子对话框)对话框,如图1-4 所示,键入标识参与分析的观测量所具有的该变量值, 一般均使用数据文件中的所有合法观测量此步骤可以省略。(4)选择分析方法 在主对话框中自变量矩形框下面有两个选择项,被选中的方法前面的圆圈中加有黑点。这两个选择项是用于选择判别分

判别分析-四种方法

第六章 判别分析 § 什么是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是判别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统计方法,其应用之广可与回归分析媲美。 在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观测到的数据资料,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例如在经济学中,根据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工农业产值、人均消费水平等多种指标来判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所属类型;在市场预测中,根据以往调查所得的种种指标,判别下季度产品是畅销、平常或滞销;在地质勘探中,根据岩石标本的多种特性来判别地层的地质年代,由采样分析出的多种成份来判别此地是有矿或无矿,是铜矿或铁矿等;在油田开发中,根据钻井的电测或化验数据,判别是否遇到油层、水层、干层或油水混合层;在农林害虫预报中,根据以往的虫情、多种气象因子来判别一个月后的虫情是大发生、中发生或正常; 在体育运动中,判别某游泳运动员的“苗子”是适合练蛙泳、仰泳、还是自由泳等;在医疗诊断中,根据某人多种体验指标(如体温、血压、白血球等)来判别此人是有病还是无病。总之,在实际问题中需要判别的问题几乎到处可见。 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不同。判别分析是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或组别)并已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品的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式,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判别分类。对于聚类分析来说,一批给定样品要划分的类型事先并不知道,正需要通过聚类分析来给以确定类型的。 正因为如此,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往往联合起来使用,例如判别分析是要求先知道各类总体情况才能判断新样品的归类,当总体分类不清楚时,可先用聚类分析对原来的一批样品进行分类,然后再用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式以对新样品进行判别。 判别分析内容很丰富,方法很多。判别分析按判别的组数来区分,有两组判别分析和多组判别分析;按区分不同总体的所用的数学模型来分,有线性判别和非线性判别;按判别时所处理的变量方法不同,有逐步判别和序贯判别等。判别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因此有不同的判别准则,如马氏距离最小准则、Fisher 准则、平均损失最小准则、最小平方准则、最大似然准则、最大概率准则等等,按判别准则的不同又提出多种判别方法。本章仅介绍四种常用的判别方法即距离判别法、Fisher 判别法、Bayes 判别法和逐步判别法。 § 距离判别法 基本思想:首先根据已知分类的数据,分别计算各类的重心即分组(类)的均值,判别准则是对任给的一次观测,若它与第i 类的重心距离最近,就认为它来自第i 类。 距离判别法,对各类(或总体)的分布,并无特定的要求。 1 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法 设有两个总体(或称两类)G 1、G 2,从第一个总体中抽取n 1个样品,从第二个总体中抽取n 2个样品,每个样品测量p 个指标如下页表。 今任取一个样品,实测指标值为),,(1'=p x x X ,问X 应判归为哪一类 首先计算X 到G 1、G 2总体的距离,分别记为),(1G X D 和),(2G X D ,按距离最近准则

面料的鉴别方法及织物面料小样分析(1)

面料的鉴别方法及织物面料小样分析 面料的鉴别方法 1、面料原料鉴别方法有:手感目测法、化学溶解法、显微镜观测法、药品着色法、燃烧法等。具体鉴别方法在纺织材料资料中有详细说明。 2、面料的经纬向区别 (1)、如被鉴别的面料是有布边的,则与布边平行的纱线方向便是经向,另一方是纬向。 (2)、上浆的是经纱的方向,不上浆的是纬纱的方向。 (3)、一般织品密度大的一主是经向,密度小的一方是纬向。 (4)、筘痕明显的布料,则筘痕方向为经向。 (5)、对半线织物,通常股线方向为经向,单纱方向为纬向。 (6)、若单纱织物的成纱捻抽不同时,则Z捻向为经向,S捻向为纬向。 (7)、若织品的经纬纱特数、捻向、捻度都差异不大时,则纱线条干均匀、光泽较好的为经向。 (8)、若织品的成纱捻度不同时,则捻度大的多数为经向,捻度小的为纬向。 (9)、毛巾类织物,其起毛圈的纱线方向为经向,不起毛圈者为纬向。 (10)、条子织物,其条子方向通常中经向方向。 (11)、若织品有一个系统的纱线具有多种不同的特数时,这个方向则为经向。 (12)、纱罗织品,有扭绞的纱的方向为经向,无扭绞的纱的方向为纬向。 (13)、在不同原料的交织物中,一般棉毛或棉麻交织的织品,棉为经纱;毛丝交织物中,丝为经纱;毛丝绵交织物中,则丝、棉为经纱;天然丝与绢丝交织物中,天然线为经纱;天然丝与人造丝交织物中,则天然丝为经纱。由于织物用途极广,品种也很多,对织物原料和组织结构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在判断时,还要根据织品的具体情况来定。 3、面料的正反面区别

(1)、一般织物正面的花纹、色泽均比反面清晰美观。 (2)、具有条格外观的织品和配色花纹织物,其正面花纹必然是清晰悦目的。 (3)、凸条及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有较长的浮长线。 (4)、起毛面料:单面起毛的面料,起毛绒的一面为正面。双面起毛的面料,则以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织品的正面。 (5)、观察织品的布边,布边光洁、整齐的一面为织品的正面。 (6)、双层、多层织物,如正反面的经纬密度不同时,则一般正面肯有较大的密度或正面的原料较佳。 (7)、纱罗织物:纹路清晰、绞经突出的一面为正面。 (8)、毛巾织物: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 (9)、印花织物:花型清晰,色泽较鲜艳的一面为正面。 (10)、整片的织物:除出口产品以外,凡粘贴有说明书(商标)和盖有出厂检验章的一般为反面。多数织物,其正面反面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不少织品的正反面极为相似,两面均可应用,因此对这类织物可不强求区别其正反面。 面料印染与后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曾几何时,我国纺织品后处理非常落后,现在应该说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 织物面料小样分析 织物小样分析纱支的测定 客户提供小样一般都很小,长*宽都在2*2厘米左右,有的甚至更小1.5*1.5厘米,这样给纱支的确定带来了困难,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怎样能够准确的分析出纱支对能否接下定单,能否达到客户满意非常重要。 测定纱支工具: 修布钳扭力天平剪刀钢板尺 目的:通过测试纱线重量,来确定纱支。 测定纱支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小样是坯布还是成品布,成品布染色对纱支的影响。 2.织物组织是平纹、斜纹、缎纹还是其他另外变化组织,织缩率对纱支的影响。

《系统辨识》实验手册-16页文档资料

《系统辨识》 实验手册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 2012年8月 目录 实验1白噪声和M序列的产生---------------------------------------------------------- 2实验2脉冲响应法的实现----------------------------------------------------------------5实验3最小二乘法的实现--------------------------------------------------------------- 9 实验4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实现---------------------------------------------------------- 12附录实验报告模板----------------------------------------------------------------------16 实验1 白噪声和M序列的产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产生均匀分布随机序列方法以及进而产生高斯白噪声方法

2、熟悉并掌握M 序列生成原理及仿真生成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混合同余法 混合同余法是加同余法和乘同余法的混合形式,其迭代式如下: 式中a 为乘子,0x 为种子,b 为常数,M 为模。混合同余法是一种递归算法,即先提供一个种子0x ,逐次递归即得到一个不超过模M 的整数数列。 2、正态分布随机数产生方法 由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有:设随机变量12,,....,,...n X X X 相互独立,服从同一分布,且具有数学期望和方差: 则随机变量之和1n k i X =∑的标准化变量: () n n n k k k X E X X n Y μ --= = ∑∑∑近似服从(0,1)N 分布。 如果n X 服从[0, 1]均匀分布,则上式中0.5μ=,2 1 12 σ= 。即 0.5n k X n Y -= ∑近似服从(0,1)N 分布。 3、M 序列生成原理 用移位寄存器产生M 序列的简化框图如下图所示。该图表示一个由4个双稳态触发器顺序连接而成的4级移位寄存器,它带有一个反馈通道。当移位脉冲来到时,每级触发器的状态移到下一级触发器中,而反馈通道按模2加法规则反馈到第一级的输入端。

第六章脉冲响应函数

第6章 脉冲响应函数的辨识 6.1辨识问题的提法 下图所示,、将作用在系统上的一切随机干扰和噪声,用一个作用于系统输出的等效随机干扰源)t (v 来代替。其中,输入信号)(u t 是过程的运行操作信号, 是可以直接观测的确定性变量;)(y u t 是过程的实际输出,是不能被观测到的;y(t) 是过程的观测输出,混有随机噪声)t (v 。 由此可以提出辨识问题: 在已知输入、输出的观测量)(u t 、y(t)以及f t (f t 可以根据脉冲响应过渡历程时间的先验知识作粗略估计)的情况下,要求估计出脉冲响应函数)(g t 。 下面介绍两种辨识脉冲响应函数的常用方法:相关分析法和最小二乘法。 6.2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函数 相关函数是基于一种统计的描述,是由输出信号)(y t 同其余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脉冲响应函数。假定噪声)t (v 是一个零均值平稳随机过程,并与)(u t 不相关,且过程是线性时不变的、因果性的系统,过程的未知脉冲响应函数为)(g t ,则过程的输入、输出和脉冲响应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如下: ?∞ -=0)()()(y λλλd u t g t u (6.1) ?+-=f t t v d u t g t 0 )()()()(y λλλ (6.2) 把变量t 用τ+t 代换,得 ?++-+=+f t t v d t u g t 0)()()()(y τλλτλτ (6.3) 由于已经假设)t (v 与输入信号)(u t 不相关,因此对应的相关系数0)(uv =τR ,是可得维纳-霍夫方程。 λλλτd t R g R f t uu )()()(0uy -=? (6.4) 若将(6.4)离散化,得到离散型Wiener-Holf 方程: 过程g(t) ) (u t y(t) ) (y u t ) t (v + +

实验实验一 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实验一 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一、实验目的 通过仿真实验掌握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下图为本实验的原理框图。过程传递函数为)(s G ,其中 S e c 26T S e c ,3812021..,===T K ;)()(k z k u 和分别为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变量;)(k v 为过程测量白噪声,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零,方差为2v σ,记作 ),(~)(2 0v N k v σ;)(k g 0为过程的脉冲响应理论值,)(?k g 为过程脉冲响应估 计值,)(~k g 为过程脉冲响应估计误差。 过程的输入驱动采用M 序列,输出受到白噪声)(k v 的污染。根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数据{})(),(k z k u ,利用相关分析算法根据输出过程的脉冲响 应值)(? k g ,并与过程脉冲响应理论值)(k g 0比较,得到过程脉冲响应估计 误差值)(~ g ~ 三、实验方案设计 (1) 采用串联传递函数)(s G 仿真 k g = )(? ] 2T t k /?

2 12111 11T s T s T T K s G //)(++= 令2 11T T K K =,则)(s G 的表达框图为: 编程语句可写成: [][][][]}; );()();()();()(; /)()(*)(**)(*)(*)(*)(;/)()(*)(***)(*)(**)(*)({) ;;(; )(;)();/();/(); */(k y k y k x k x k u k u T k x k x T E T T k x E T k y E k y T k u k u T E T K T k u E K T k x E k x k k k y x T T E T T E T T K K =-=-=---+-+--+-=--+-+--+-=++<===-=-==11111111111112521for 0000EXP EXP 002222220011111111202101211 (2)白噪声生成 ● 利用U[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生成正态分布的白噪声 ),(~)(212106v i i v N k v σξσ?? ? ??-=∑= 其中,标准差v σ分别取0,0.1,0.5。 ● 编程语句

实验一 利用相关辨识法辨识脉冲响应

《系统辨识基础》第11讲要点 实验一 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一、实验目的 通过仿真实验掌握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下图为本实验的原理框图。过程传递函数为)(s G ,其中Sec 26T Sec,3812021..,===T K ;)()(k z k u 和分别为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变量;)(k v 为过程测量白噪声,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零,方差为2v σ,记作),(~)(20v N k v σ;)(k g 0为过程的脉冲响应理论值,)(? k g 为过程脉冲响 应估计值,)(~k g 为过程脉冲响应估计误差。 过程的输入驱动采用M 序列,输出受到白噪声)(k v 的污染。根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数据 {})(),(k z k u ,利用相关分析算法根据出过程的脉冲响应值)(? k g ,并与过程脉冲响应理论值 )(k g 0比较,得到过程脉冲响应估计误差值)(~k g ,当∞→k 时,应该有0→)(~k g 。 1 模拟过程传递函数)(s G ,获得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数据{})(),(k z k u (采样时间取1秒)。 下面介绍的三种仿真方法都可以用。 (1) 惯性环节 其中,T 为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K 为惯性环节的静态放大倍数。若采样时间记作0T ,则惯性环节的输出可写成: [ ]0 011111000T k u k u T e T TK k u e TK k y e k y T T T T T T ) ()() )() ()()()(///--+-+--+-=--- (2) 传递函数)(s G 仿真(串联) 2 12111 11 T s T s T T K s G //)(++= k g =)(?]2 T t k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