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PPT课件1
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 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 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
明朝“朝贡”贸易, 3.短暂“开放”:
清朝“一体贸易”、一口通商
实质:官方垄断,禁止民间
材料一: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 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139
倭寇的侵扰 材料二:自今以后,各该督抚镇,著申饬沿 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 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指郑成功等抗清 势力) 贸易者,或地方官察出,或被人告发, 即将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 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清世祖实录》卷102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重 视 农 业
抑制商业
材料一: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
—战国
材料二:“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算缗” 、“告缗” 。 —汉
材料三:“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 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 ,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 的商税 —明 材料四: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处。—清
5、实质:
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
6、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评价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兴事物,代表了 中国进步的总趋势 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发展缓慢
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稀疏且微 弱---地区性和不平衡性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阻碍
阻碍
资本主义萌芽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广州 十三行,是唯 一准许与外商 打交道的商行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专题 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突破点四 突破点五
考点整合·热点突破
-11-
考点整合•筑基础 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分析推理两柄+种粒+足窍+两辕+种乃自下→播种工具→耧车。 精准解答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根据材料“所盛 种粒,各下通足窍”,可知该农具为播种工具。A项为牛耕,C项为灌 溉工具翻车,D项为曲辕犁,均排除。B项是播种工具耧车,符合题目 要求,故选B项。 答案:B
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
古代中国的商 业与经济政策
2017 天津文综,2 2016 天津文综,2 2016 天津文综,4
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以及解读相 关图文史料的能力;学科素养的 考查主要包括历史解释、史料实
证等方面
考点整合·热点突破
-4-
突破点四 突破点五
考点整合•筑基础 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海禁”与 闭关锁国
明朝开始实行,清朝前期更加严格地限制对外贸易
突破点四 突破点五
考点整合·热点突破
-21-
考点整合•筑基础 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2.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以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 价值取向。 (2)在土地问题上,很多王朝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 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 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到宋元 ③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
进了棉纺织技术
突破点四 突破点五
考点整合·热点突破
-7-
考点整合•筑基础 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史 第2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教学案
专题1 中国古代史第2讲古代中国的经济教学案一.知识网络二.核心梳理1.耕作方式(1)原始农业阶段: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没有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农耕工具:汉代:耦犁。
唐:曲辕犁。
3.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的特点。
4.古代水利灌溉(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风力水车等。
(2)灌溉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
三.思维点拨——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
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4.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四.难点突破——对小农经济特点及影响的理解1.演变: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弱点:(1)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3)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4.地位: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明清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核心梳理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主要行业:冶金业(铜、铁、钢)、制瓷业(青、白、彩)和丝织业(苏州、杭州)。
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经济专题课件 新人教版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 积?……”(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 有: ①耕的是“王田” ②纺的是棉布 ③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④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
A① ④ B②③ C① ②
D③ ④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 也。 ——《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 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 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 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 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出现的主要原 因是?(2分)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封建国家
轻 徭 薄 赋 徭 役 兵 役 田 赋 人 头 田 税 赋
地主
新 抑 的 制 兼(均田、限田) 封 并 建 国 家
自耕农
沦为
佃农
农民起义
激化矛盾
新的自耕农
青花瓷的无穷魅力
奥运地铁支线中 青花瓷风格的车站
奥运颁奖礼服中 青花瓷元素
官营手工业
国家力量,集中生代中国的经济
集中考点
1、小农经济的特点、地位和影响 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形式和特点 3、资本主义萌芽 3、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4、重农抑商 5、闭关锁国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业起源: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内部分工: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耕作方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 (4)耕作技术: 精耕细作; (5)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6)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
核心要点•重难突破
要点一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四大特点
2.古代经 济重心南 移的历史 因素
探规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 南移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对点训练]
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 1.(2021·全国乙卷,25)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答案 B 解析 秦汉时期制定了保护牛、马等畜力的法律,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 重视,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旨是对牛、马的保护,既有惩罚,也有奖励,排除 A项;题干材料与社会治安状况无关,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牛耕技术 更加成熟,排除D项。
易错点拨 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牛和马是中国古代 主要的农业畜力,保护牛、马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知这是南方 深入开发的表现,C项正确;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始于明清时期,A项错误;开 垦丘陵山区增加了土地供给,缓解了土地兼并,B项错误;人口南迁是开垦丘 陵山区的原因,而非结果,D项错误。
素养提升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 ▶易错点1 牛、马等畜力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5.(2021·安徽淮北一模)秦朝《厩苑律》规定官府定期对饲养的牛进行评 比,优秀者奖励,低劣者处罚;汉朝有盗马盗牛律,“杀伤马牛,与盗同法”,处罚 重至死刑。这反映了秦汉时期( ) A.法律规定较为严酷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社会治安状况较差 D.牛耕技术更加成熟
素养提升
2.(2021·湖南卷,3)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 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 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 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题汇编02古代中国的经济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2012课标,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013课标Ⅱ,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013课标Ⅱ,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014课标Ⅰ,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2014课标Ⅱ,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015课标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015课标Ⅰ,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高考大纲版历史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2 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
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
专题二│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综述:本专题是中国古代史中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农 作物的引进、水利工程的兴修等)、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和古代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和制度等内容。中国古代的经济特点是自 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因此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充分 的发展,而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专题二│ 重点要点探究
2.隋唐时期 (1)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 提高,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扬州和益州成为最为繁华的 工商业城市。 (2)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五代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 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也超过北方。
专题二│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2011·上海卷] 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 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
A.春秋战国 C.隋唐
B.秦汉 D.两宋
专题二│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影响下的文化。观察图示可知,诗人比较多的分布区是长江 中下游地区,而这种分布是与经济发展程度和政治中心地位 相联系的,因此判断D项正确。
专题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备考引擎
考情分析:
专题二│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二│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二│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二│ 专题备考引擎
结合历年高考来看,本专题是命题密集区域。从近三年 的高考试题分析,对本专题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题型全面, 以选择题为主。以2011年高考为例,不但出现了不少考查农 业、商业、手工业的选择题,还以大题形式考查了古代经济 (农业)的发展特点,说明了本专题在高考中的地位。(2)考查内 容集中。主要集中于历代农业的发展(重点在于生产工具的改 进与发明、水利工程的兴修、农业经济的特点)、主要时期(隋 唐、宋和明清)商业的发展、主要手工业部门(铸造业、陶瓷和 纺织业)发展表现、古代经济政策和隋唐及明朝赋税改革。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ppt课件:古代中国的经济PPT课件
反映了城是政治中心,以政治职能为主
规律:(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 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经的济 功 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 逐步放宽 ,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 夜市。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ppt课件:古代中国 的经济 PPT课 件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ppt课件:古代中国 的经济 PPT课 件
第四讲:古代中国的经济(下)
专题目录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经济结构: 一般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各领域、各部门、各地区
和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包括部门 (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所有制结构。
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体,与手工业、商 业等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自然经济体系。
知识脉络
耕地方式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ppt课件:古代中国 的经济 PPT课 件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ppt课件:古代中国 的经济 PPT课 件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主干知识】
1、“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ppt课件:古代中国 的经济 PPT课 件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ppt课件:古代中国 的经济 PPT课 件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ppt课件:古代中国 的经济 PPT课 件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ppt课件:古代中国 的经济 PPT课 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稍稍繁盛……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足官府需求,由此证明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当 时政府的收入来源情况,不能证明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 收入来源,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商业活动打破 坊市限制和官府对商业的扶持,故排除BC项。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试题类编
12.(2013·海南,8,2分,难度★★)右图反映的是( B )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解析这枚邮票的上半部分反映的是铁犁牛耕,下半部分体现了女子 在织布,综合起来,其反映的主题是男耕女织,这符合小农经济的基 本特征,故选B项。小国寡民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生活状态,当时不可 能有牛耕现象,排除A项。邮票主题反映的是男女分工不同,体现不 出男女各自在家庭中的地位,故C、D两项错误。
自耕农与佃农 自耕农: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 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条件好的自耕农雇用他人务农,身份有可能 转换为地主。
佃农:没有土地,耕种地主的土地,但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 料和生活资料,有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家庭经济。这种身份的人 与地主具有人身依附关系。
试题类编
试题类编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3.(2018·北京,13,4分,难度★★)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
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
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
正确的是( B )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试题类编
2.(2019·全国2,24,4分,难度★)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 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 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D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解析本题考查秦国中央权力增强的影响。题干材料的主旨是战国 时期秦国兴修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 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当时秦国通过 商鞅变法,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因此秦国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 足以完成这些任务,故D项正确;战国时期,公田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故A项错误;铁制工具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经开始使用,所以只是 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还要考虑秦国的国情,故B项错误;交通运输网 络的通畅与水利工程建设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线索三 古代商业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国内外贸易、 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 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
线索四 古代经济政策 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 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两者均是导致资本主 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
(4)影响: ①对经济布局的影响。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北差距日益缩小,南 北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共同促进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②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 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 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 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 政治交流。
2.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 本的转化。“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 业化。 (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 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 (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 资本。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 境。
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工具。
④南方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 利。
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⑥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专题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2
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发展与繁荣 从魏晋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朝烧制出白瓷 南北朝 (2)隋唐:制瓷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到宋元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夏商周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传统农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春秋战国 (2)生产技术:注重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松动
政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
策 明清
萌芽的发展——固守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51张PPT)
(2)为满足自家需要和缴纳赋税的自给自足。 (2)危害: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
【2020·全国新高考Ⅰ卷】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
三、手工业的影响
1.西汉: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 中国获得“丝国”称誉。 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 洲。 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 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深化探究
1.民营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市场 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 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 税。 (4)社会动荡:民营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 击巨大。
(2)制瓷业
时期
商周 秦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清
成就
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3)纺织业
时 期
成就
商 商朝已有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
深化探究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条件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改良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3.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经济形式,是中国封建 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混合了种植业、家庭手工业和家庭 饲养业,虽具有自足性,但并不排斥商品交换。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历史意义
井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 的土地制度之一,对研究 古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均田制
起源与背景
均田制起源于北魏,为封建社会土地 国有制度,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
历史意义
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 建经济的发展。
内容与特点
国家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只 有使用权,不得转让或买卖。同时, 农民需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
地主土地私有制
起源与背景
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起,地 主土地私有制逐渐成为主 要土地制度。
内容与特点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并出 租给农民耕种,从中获取 收益。农民则需向地主交 纳地租。
历史意义
地主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 建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 加剧了土地兼并和贫富分 化。
土地政策的影响
社会影响
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例如,井田制加强了 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均田制 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商业逐渐从官府 控制中解放出来,私商逐渐兴起。
秦汉时期
实行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但同时也鼓励对 外贸易。
隋唐时期
商业政策相对宽松,出现了商业繁荣的局面。
宋元时期
商业政策更加宽松,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 展迅速。
明清时期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商业发展受 到一定限制。
重视民生福祉
古代税收政策的使用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现代政府应该更加注重 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民生性。
加强税收监管
古代税收政策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对现代税收监管提供了启示,政府应 该加强对税收征管的监管力度,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目录考情分析1网络构建2考点一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3核心提炼·真题研析3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农业的发展3知识点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6知识点3 古代中国的商业8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3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及经济现象16核心提炼·真题研析16知识点1 经济政策16_Toc751知识点2 经济重心南移19知识点3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0题型特训·命题预测22考点三古代中国的居住环境、交通、人口迁徙与医学成就25核心提炼·真题研析25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居住环境和民居25知识点2 古代中国的水陆交通27知识点3 古代中国的人口迁徙28知识点4 古代中国的疫病防治中医药学的成就28题型特训·命题预测29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核心提炼1.古代中国的农业的发展核心提炼2.古代中国重要的农书及特点【难点突破】中国古代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的措施?①强调以农立国,视农业为“本业”。
②奖励耕织,劝课农桑,鼓励生产。
③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
④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
⑤重视兴修水利,治理水患,利于农业的发展。
⑥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改革赋税制度。
【真题研析】1.(2023·江苏卷)据淮关税收统计,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
此外,每年由海路从山东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的大豆和豆饼。
上述史实反映了乾隆年间()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C.北方粮食亩产量国内领先D.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
根据材料“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斤,东北输入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用粮”可知,清朝时,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手工业较北方发达,农业产量高,需要较多大豆和豆饼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因此北方生产的大豆就大量运输至南方,A项正确;材料还提及了运河运输,不能说明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排除B项;C 项与史实不符,北方粮食亩产不及南方,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12
考法6 经济重心的南移
魏晋南北朝 ―→ 唐朝 ―→ 南宋 江南开始开发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完成南移
精品
13
考法7 井田制
1.实质:名义上国有而实际上是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 (私有制)。 2.演变:产生于商,强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 国商鞅变法。 3.瓦解的原因: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 的提高,私有土地的日益增多,各诸侯国为刺激劳动者生 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鲁国实行 “初税亩”,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实际上使土地 私有制合法化,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品
3
精品
4
考点5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考点6 手工业的发展 考点7 商业的发展 考点8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精品
5
考点5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古代农业发展概况 2.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 (1)经济格局(起源):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的地域特征。 (2)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统治地位。 (4)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5)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6)经营方式(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 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精品
14
考法8 均田制
均田制是政府把掌握的无主土地或荒地分配给农民,目 的在于增加政府收入,维护统治,并没有触动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制。
精品
15
考法9 土地兼并与不抑兼并
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造成 大量小农破产,一方面使农耕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使国家失去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导致阶级矛 盾尖锐,进而危及封建政权的安危。为了巩固统治,采 取措施抑制兼并保护小农经济:北魏至唐玄宗时实行均 田制;明朝重新丈量土地,绘制“鱼鳞图册”,但不能 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 并的根源。
垄作法―→代田法―→魏晋南北朝 (春秋战国) (西汉赵过)
北方:耕耙耱 南方:耕耙
精品
10
考法4 水利灌溉
1.灌溉工具的进步
曹魏
→ 唐朝
→ 宋朝
→ 明清
2.水利设施的进步
春秋战国
→
西汉
→ 隋朝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漕渠、白渠、坎儿井 大运河
精品
11
考法5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精耕细作。其主要内 容是生产工具的演进,还包括水利、灌溉、 耕作技术与方法的进步、农业经验等。
精品
7
考法1 生产工具的演进
精品
8
考法2 耕作方式(技术)的演变
1.耕作方式演进
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石器锄耕(商周时期)―→铁犁牛耕(封建
社会)
2.铁犁牛耕的发展
春秋战国
―→
西汉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推广 耦犁(赵过,二牛三人)二牛一人;
犁壁
―→隋唐
曲辕犁(犁评)
精品
9
考法3 耕作方法的进步
精品
6
分考点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考法1 生产工具的演进
考法2 耕作方式(技术)的演变
考法3 耕作方法的进步
考法4 考法5 考法6
分考点2
水利灌溉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经济重心的南移
土地制度的演变
考法7 井田制
考法8 均田制
考法9 土地兼并与不抑兼并
考法10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基本模式
第一部分 古代史部分
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
精品
1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600分易混 概念&考点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精品
2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土地制度 变化和两个经济政策。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条件下,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早期推动封建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但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阻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中国逐渐落后 于西方,未能使中国成功地向近代社会转型。
―→ 明中叶
民营超过官营
官营手工业发展表现在:冶金业(冶铁与冶铜)、陶瓷业、丝织业等。
精品
19
考法2 冶金业
1.冶铜:原始社会晚期(出现)―→商周(青铜时代及代表——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2.冶铁: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春秋战国(冶炼生铁) 3.冶钢: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 东汉(杜诗“水排”) ―→ 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前领先世界
精品
20
考法3 制瓷业
商朝 ―→ 东汉 ―→ 北朝 ―→ 唐朝
原始瓷器 成熟青瓷
成熟白瓷 南青北白、秘
色瓷
―→ 宋 ―→
元 ―→ 明清时期
五大名窑 青花瓷―→ 彩瓷、珐琅彩
精品
21
考法4 丝织业
原始社会―→商朝 ―→ 西周 ―→ 西汉
养蚕缫丝 织机 斜纹提花织物
丝绸之路
―→ 唐 ―→ 宋 ―→ 明清
精品
17
考点6 手工业的发展
分考点1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考法1 官营手工业发达的原因、特点与“工商食官” 考法2 冶金业 考法3 制瓷业 考法4 丝织业
分考点2 家庭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
考法5 家庭手工业 考法6 民营手工业 考法7 古代手工业地位与特点
精品
18
考法1 官营手工业发达的原因、特点 和“工商食官”
1.发达原因: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
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供皇室使用,不在市场流通。规模大,分工细
致,不计成本,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3.发展史实
夏商周
―→
春秋战国
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官营为主,出现民间手工业
精品
16
考法10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农业生产基本模式
1.成因: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私田增多,小农经济形成。 2.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地位: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4.影响(评价) (1)积极: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推动精耕细作农业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 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封建社会形成发展时期,基本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利 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消极:小农经济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的特点,使人们形成“安土重迁”思想,阻 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影响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