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部分答案 季孝达 第3章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谷超豪)前三章习题答案
由 (1), (2) 两式解出
其中 F,G 为任意的单变量可微函数,并由此求解它的初值问题:
1 1 h d c F x h x x 2 2a x 2
o
x
t 0 : u x ,
解:令 h x u v 则
u x . t
即为初值问题的解散。 2.问初始条件 ( x) 与 ( x) 满足怎样的条件时,齐次波动方程初值问题的解仅由右传播波
3
组成? 解:波动方程的通解为 u=F(x-at)+G(x+at) 其中 F,G 由初始条件 ( x) 与 ( x) 决定。初值问题的解仅由右传播组成,必须且只须对 于任何 x,
x h
u x u [ E (1 ) 2 ] 2 x h x t
2
二阶连续偏导数。且
u (t 2 x 2 y 2 ) 2 t t
3
x u x 2u E [(1 ) 2 ] (1 ) 2 2 x h x h t
4. 绝对柔软逐条而均匀的弦线有一端固定,在它本身重力作用下,此线处于铅垂平衡位置, 试导出此线的微小横振动方程。 解:如图 2,设弦长为 l ,弦的线密度为 ,则 x 点处的张力 T ( x) 为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 x ,再令 x 0 得
u u g [(l x) ] 。 2 x x t
2
5. 验证
u ( x, y , t )
1 t x y
2 2 2
在锥 t x y >0 中都满足波动方程
2 2 2
u ,故 x, x x 上所受摩阻力为 t u b px sx x t
其中 E ( x) 是在点 x 的杨氏模量。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谷超豪主编的课本的课后答案
1、一个偏微分方程所含有的未知函数最高阶导数的阶数称为这个偏微分方程的阶。
2、如果方程对未知函数及其各阶导数总体来说是线性的,则称这个方程是线性方程,否则称这个方程是非线性方程。
3、几种不同原因的综合所产生的效果等于这些不同原因单独产生的效果(即假设其他原因不存在时,该原因所产生的效果)的累加。
这个原理称为叠加原理。
4、I 【22222//0u t a u x ∂∂-∂∂=0:(),/()t u x u t x ϕψ==∂∂=】初值问题I 的解为(,)[()()]/2(1/2)()x atx atu x t x at x at a d ϕϕψαα+-=-+-+⎰此公式称为达朗贝尔公式5、依赖区间(x-at,x+at )第一章课后题2.8求解222200{//sin |0,/|sin }t t u t u x t x u u t x ==∂∂-∂∂==∂∂= 解:()0()11(,)sin sin sin 22x t x tt x tx t u x t d d t xττξξτξξ+-+---=+=⎰⎰⎰sin(1,2,...)k k C x k lπ=为常微分方程()()0X x X x λ''+=满足边界条件(0)0,()0X X l ==的固有函数(或特征函数)而222k lπλ=称为相应的固有值。
2222200:(),()0,:0uu atxu t u x x tx x l u ϕψ∂∂-=∂∂∂===∂===初值问题,的解是(,)cos sin sin k k k a k a k a u x t A t B t xl l l πππ⎛⎫=+ ⎪⎝⎭又可以写成(,)c o s ()s ink kk k k u x t N t xlπωθ=+其中,cos sin K K k k K a N lπωθθ====KN 称为波的振幅,Kω称为圆频率,k θ称为波的初位相。
弦上位于m l x k=(m=0,1,..k )处的点在振动过程中保持不动,称为节点。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答案(平时课后习题作业)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答案第一章.颠簸方程§ 1 方程的导出。
定解条件4. 绝对柔嫩逐条而平均的弦线有一端固定,在它自己重力作用下,此线处于铅垂均衡地点,试导出此线的细小横振动方程。
解:如图 2,设弦长为l ,弦的线密度为,则 x 点处的张力 T ( x) 为T ( x)g(lx)且 T( x) 的方向老是沿着弦在 x 点处的切线方向。
仍以 u( x, t) 表示弦上各点在时辰 t 沿垂直于 x 轴方向的位移,取弦段 ( x, xx), 则弦段两头张力在 u 轴方向的投影分别为g(l x) sin ( x); g (l( xx)) sin (xx)此中 (x) 表示 T (x) 方向与 x 轴的夹角又sintgux.于是得运动方程x2u[l( xx)]u∣xxg [lx]u∣x gt 2xx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x ,再令 x0 得2ug[( l x) ut 2] 。
x x5. 考证u( x, y,t )t 21在锥 t 2 x 2 y 2 >0 中都知足颠簸方程x 2 y 22u2u2u证:函数 u( x, y,t )1在锥 t 2x 2 2内对变量 t 2x 2 y 2t 2 x 2y >0y 2x, y, t 有u3二阶连续偏导数。
且(t2x 2 y 2) 2 tt2u35(t2x2y 2) 23(t2x2y2) 2 t2t23(t 2x 2y 2) 2 (2t 2x2y 2)u3x2 y 2)2 x(t2x2u35t2x2y223 t2x2y22 x 2x25 t2x2y22 t22 x2y22 u5同理t2x2y22 t2x22y2y22 u 2u52u .所以t 2 x 2y 2 2 22x 2 y 2x2y2tt2即得所证。
§2 达朗贝尔公式、波的传抪3.利用流传波法,求解颠簸方程的特点问题(又称古尔沙问题)2ua 22ut 2x 2u x at 0(x) (0)(0)u x at( x).解: u(x,t)=F(x-at)+G(x+at)令 x-at=0得 ( x) =F ( 0) +G ( 2x )令 x+at=0得( x) =F (2x ) +G(0)所以F(x)=( x) -G(0).2G ( x ) = ( x) -F(0).2且F ( 0) +G(0)= (0) (0).所以u(x,t)=(xat) + ( x at ) - (0).22即为古尔沙问题的解。
数理方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教学教材
数理方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曲线论§1 向量函数1. 证明本节命题3、命题5中未加证明的结论。
略2. 求证常向量的微商等于零向量。
证:设,为常向量,因为所以。
证毕3. 证明证:证毕4. 利用向量函数的泰勒公式证明:如果向量在某一区间内所有的点其微商为零,则此向量在该区间上是常向量。
证:设,为定义在区间上的向量函数,因为在区间上可导当且仅当数量函数,和在区间上可导。
所以,,根据数量函数的Lagrange中值定理,有其中,,介于与之间。
从而上式为向量函数的0阶Taylor公式,其中。
如果在区间上处处有,则在区间上处处有,从而,于是。
证毕5. 证明具有固定方向的充要条件是。
证:必要性:设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于是。
充分性:如果,可设,令,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向量,因为,于是因为,故,从而为常向量,于是,,即具有固定方向。
证毕6. 证明平行于固定平面的充要条件是。
证:必要性:设平行于固定平面,则存在一个常向量,使得,对此式连续求导,依次可得和,从而,,和共面,因此。
充分性:设,即,其中,如果,根据第5题的结论知,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任取一个与垂直的单位常向量,于是作以为法向量过原点的平面,则平行于。
如果,则与不共线,又由可知,,,和共面,于是,其中,为数量函数,令,那么,这说明与共线,从而,根据第5题的结论知,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作以为法向量,过原点的平面,则平行于。
证毕§2曲线的概念1. 求圆柱螺线在点的切线与法平面的方程。
解:,点对应于参数,于是当时,,,于是切线的方程为:法平面的方程为2. 求三次曲线在点处的切线和法平面的方程。
解:,当时,,,于是切线的方程为:法平面的方程为3. 证明圆柱螺线的切线和轴成固定角。
证:令为切线与轴之间的夹角,因为切线的方向向量为,轴的方向向量为,则证毕4. 求悬链线从起计算的弧长。
力学第二版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基本知识小结⒈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惯性系、质点,牛顿第二定律是核心。
矢量式:22dtr d m dt v d m a m F=== 分量式:(弧坐标)(直角坐标)ρτττ2,,,vm ma F dt dv mma F ma F ma F ma F n n z z y y x x =======⒉动量定理适用于惯性系、质点、质点系。
导数形式:dt pd F =微分形式:p d dt F=积分形式:p dt F I∆==⎰)( (注意分量式的运用)⒊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惯性系、质点、质点系。
若作用于质点或质点系的外力的矢量和始终为零,则质点或质点系的动量保持不变。
即∑==恒矢量。
则,若外p F0 (注意分量式的运用)⒋在非惯性系中,考虑相应的惯性力,也可应用以上规律解题。
在直线加速参考系中:0*a m f-=在转动参考系中:ωω⨯=='2,*2*mv f r m f k c⒌质心和质心运动定理 ⑴∑∑∑===i i c i i c i i ca m a m v m v m r m r m⑵∑=c a m F(注意分量式的运用)3.5.1 质量为2kg 的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j t t i t r ˆ)133(ˆ)16(22+++-= (单位:米,秒), 求证质点受恒力而运动,并求力的方向大小。
解:∵j i dt r d a ˆ6ˆ12/22+== , j ia m F ˆ12ˆ24+== 为一与时间无关的恒矢量,∴质点受恒力而运动。
F=(242+122)1/2=125N ,力与x 轴之间夹角为:'34265.0/︒===arctg F arctgF x y α3.5.2 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j t b i t a r ˆsin ˆcos ωω+= ,a,b,ω为正常数,证明作用于质点的合力总指向原点。
证明:∵rj t b i t a dt r d a2222)ˆsin ˆcos (/ωωωω-=+-==r m a m F2ω-==, ∴作用于质点的合力总指向原点。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习题解答 第三章教学文稿
x = r sinθ cosϕ , y = r sinθ sinϕ , z = r cosθ
(1)
∆u = ∂ 2u + ∂ 2u + ∂ 2u ∂x 2 ∂y 2 ∂z 2
为作变量的置换,首先令 ρ = ρ sinθ ,则变换(1)可分作两步进行
x = ρ cosϕ , y = ρ sin ϕ
(2)
∂ϕ ρ
= sinϕ ∂ ( ∂u sinϕ + ∂u ⋅ cosϕ ) +
∂ρ ∂ρ
∂ϕ ρ
+ cosϕ ∂ ( ∂u sinϕ + ∂u ⋅ cosϕ )
ρ ∂ϕ ∂ρ
∂ϕ ρ
= sin 2 ∂ 2u + 2sin ϕ cosϕ ∂ 2u + cos2 ϕ ⋅ ∂ 2u −
∂ρ 2
ρ
∂ρ∂ϕ ρ 2 ∂ϕ 2
⋅
∂2u ∂ϕ 2
=
0
3. 证明拉普拉斯算子在柱坐标 (r,θ , z) 下可以写成
∆u
=
1 r
⋅
∂ ∂r
(r
∂u ) ∂r
+
1 r2
⋅
∂2u ∂θ 2
+
∂2u ∂z 2
证:柱坐标 (r,θ , z) 与直角坐标 (x, y, z) 的关系
x = r cosθ , y = r sinθ , z = z
第三章 调 和 方 程
§1 建 立 方 程 定 解 条 件
1. 设 u(x1, x2 ,, xn ) = f (r) (r = x12 + + xn2 ) 是 n 维调和函数(即满足方程
∂ 2u + + ∂ 2u = 0 ),试证明
数理方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曲线论§ 1 向量函数1.证明本节命题3、命题5 中未加证明的结论略2.求证常向量的微商等于零向量。
证:设,为常向量,因为所以。
证毕3.证明证:证毕4.利用向量函数的泰勒公式证明:如果向量在某一区间所有的点其微商为零,则此向量在该区间上是常向量。
证:设,为定义在区间上的向量函数,因为在区间上可导当且仅当数量函数,和在区间上可导。
所以,,根据数量函数的Lagrange 中值定理,有其中,,介于与之间。
从而上式为向量函数的0 阶Taylor 公式,其中。
如果在区间上处处有,则在区间上处处有,从而,于是。
证毕5.证明具有固定方向的充要条件是证:必要性:设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于是。
充分性:如果,可设,令,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向量,因为,于是为常向量,于是,,即具有固定方向证毕因为,故,从而6.证明平行于固定平面的充要条件是。
证:必要性:设平行于固定平面,则存在一个常向量,使得,对此式连续求导,依次可得和,从而,,和共面,因此充分性:设,即,其中,如果,根据第5 题的结论知, 具有固定方向, 则某个数量函数, 为单位常向量,任取一个与 垂直的单位常向量 ,于是作以 为法向量过原点的平面 ,则 平行于 。
如果 ,则 与 不共线, 又由 可知, , ,和 共面,于是 ,,那么 ,这说明 与共线,从而,根据第 5 题的结论知, 具有固定方向,则 可表 示为,其中 为某个数量函数, 为单位常向量,作以为法向 量,过原点的平面 ,则 平行于 §2 曲线的概念1. 求圆柱螺线 在点 的切线与法平面的方程。
解: ,点 对应于参数 ,于是当 时, ,,于是切线的方程为:法平面的方程为2. 求三次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和法平面的方程。
解: ,当 时, , , 于是切线的方程为:法平面的方程为3. 证明圆柱螺线 的切线和 轴成固定角 证:可表示为 ,其中 为其中 , 为数量函数, 令 证毕令为切线与轴之间的夹角,因为切线的方向向量为,轴的方向向量为,则证毕4.求悬链线从起计算的弧长解:5.求抛物线对应于的一段的弧长解:6. 求星形线,的全弧长。
数学物理方程讲义姜礼尚答案
数学物理方程讲义姜礼尚答案11许绍浦《数学分析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书应该够了,其他书不一一列举。
从中选择一本当作课本就可以了。
外国数学分析教材:11《微积分学教程》菲赫金格尔茨著数学分析第一名著,不要被它的大部头吓到。
我大四上半年开始看,发现写的非常清楚,看起来很快的。
强烈推荐大家看一下,哪怕买了收藏。
买书不建议看价格,而要看书好不好。
一本好的教科书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影响今后的学习。
12《数学分析原理》菲赫金格尔茨著上本书的简写,不提倡看,要看就看上本。
13《数学分析》卓立奇观点很新,最近几年很流行,不过似乎没有必要。
14《数学分析简明教程》辛钦课后没有习题,但是推荐了《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里的相应习题。
但是随着习题集的更新,题已经对不上号了,不过辛钦的文笔还是不错的。
15《数学分析讲义》阿黑波夫等著莫斯科大学的讲义,不过是一本讲义,看着极为吃力,不过用来过知识点不错。
16《数学分析八讲》辛钦大师就是大师,强烈推荐。
17《数学分析原理》rudin中国的数学是从前苏联学来的,和俄罗斯教材比较像,看俄罗斯的书不会很吃力。
不过这本美国的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写的简单明了,可以自己试着把上面的定理推导一遍。
18《微积分与分析引论》库朗又一本美国的经典数学分析书。
有人认为观点已经不流行了,但是数学分析是一门基础课目的是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19《流形上的微积分》斯皮瓦克分析的进一步。
中国的数学分析一般不讲流形上的微积分,不过流形上的微积分是一种潮流,还是看一看的好。
20《在南开大学的演讲》陈省身从中会有一些领悟,不过可惜好像网络上流传的版本少了一些内容。
21华罗庚《高等数学引论》科学出版社数学分析习题集不做题就如同没有学过一样。
希望将课本后的习题一道道自己做完,不要看答案。
买习题集也要买习题集,不买习题集的答案。
1《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最近几年人们人云亦云的说这本书多么不好,批评计算题数目过多,不适合数学系等等。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3 -3对功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1) 保守力作正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增加;(2) 质点运动经一闭合路径,保守力对质点作的功为零;(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作功的代数和必为零.下列上述说法中判断正确的是()(A) (1)、(2)是正确的(B) (2)、(3)是正确的(C) 只有(2)是正确的(D) 只有(3)是正确的分析与解保守力作正功时,系统内相应势能应该减少.由于保守力作功与路径无关,而只与始末位置有关,如质点环绕一周过程中,保守力在一段过程中作正功,在另一段过程中必然作负功,两者之和必为零.至于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质点所作功之和未必为零(详见习题3 -2 分析),由此可见只有说法(2)正确,故选(C).3 -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A和B,置于光滑桌面上,A和B之间连有一轻弹簧.另有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C和D分别置于物体A与B 之上,且物体A和C、B和D之间的摩擦因数均不为零.首先用外力沿水平方向相向推压A和B,使弹簧被压缩,然后撤掉外力,则在A和B弹开的过程中,对A、B、C、D 以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有()(A)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C)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D)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分析与解由题意知,作用在题述系统上的合外力为零,故系统动量守恒,但机械能未必守恒,这取决于在A、B 弹开过程中C 与A 或D 与B 之间有无相对滑动,如有则必然会因摩擦内力作功,而使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故选(D).3 -5如图所示,子弹射入放在水平光滑地面上静止的木块后而穿出.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A) 子弹减少的动能转变为木块的动能(B) 子弹-木块系统的机械能守恒(C) 子弹动能的减少等于子弹克服木块阻力所作的功(D) 子弹克服木块阻力所作的功等于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热分析与解 子弹-木块系统在子弹射入过程中,作用于系统的合外力为零,故系统动量守恒,但机械能并不守恒.这是因为子弹与木块作用的一对内力所作功的代数和不为零(这是因为子弹对地位移大于木块对地位移所致),子弹动能的减少等于子弹克服阻力所作功,子弹减少的动能中,一部分通过其反作用力对木块作正功而转移为木块的动能,另一部分则转化为热能(大小就等于这一对内力所作功的代数和).综上所述,只有说法(C)的表述是完全正确的. 3 -6 一架以3.0 ×102m·s-1的速率水平飞行的飞机,与一只身长为0.20 m 、质量为0.50 kg 的飞鸟相碰.设碰撞后飞鸟的尸体与飞机具有同样的速度,而原来飞鸟对于地面的速率甚小,可以忽略不计.试估计飞鸟对飞机的冲击力(碰撞时间可用飞鸟身长被飞机速率相除来估算).根据本题的计算结果,你对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如飞机、汽车)与通常情况下不足以引起危害的物体(如飞鸟、小石子)相碰后会产生什么后果的问题有些什么体会?分析 由于鸟与飞机之间的作用是一短暂时间内急剧变化的变力,直接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受力问题是不可能的.如果考虑力的时间累积效果,运用动量定理来分析,就可避免作用过程中的细节情况.在求鸟对飞机的冲力(常指在短暂时间内的平均力)时,由于飞机的状态(指动量)变化不知道,使计算也难以进行;这时,可将问题转化为讨论鸟的状态变化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并根据鸟与飞机作用的相互性(作用与反作用),问题就很简单了. 解 以飞鸟为研究对象,取飞机运动方向为x 轴正向.由动量定理得 0Δ-='v m t F式中F '为飞机对鸟的平均冲力,而身长为20cm 的飞鸟与飞机碰撞时间约为Δt =l /v ,以此代入上式可得N 1055.252⨯=='lm F v鸟对飞机的平均冲力为N 1055.25⨯-='-=F F式中负号表示飞机受到的冲力与其飞行方向相反.从计算结果可知,2.25 ×105 N 的冲力大致相当于一个22 t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可见,此冲力是相当大的.若飞鸟与发动机叶片相碰,足以使发动机损坏,造成飞行事故.3 -7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由水平面上点O 以初速为v 0抛出,v 0与水平面成仰角α.若不计空气阻力,求:(1) 物体从发射点O 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2) 物体从发射点到落回至同一水平面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分析 重力是恒力,因此,求其在一段时间内的冲量时,只需求出时间间隔即可.由抛体运动规律可知,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时间gαt sin Δ01v =,物体从出发到落回至同一水平面所需的时间是到达最高点时间的两倍.这样,按冲量的定义即可求得结果. 另一种解的方法是根据过程的始、末动量,由动量定理求出. 解1 物体从出发到达最高点所需的时间为gαt sin Δ01v =则物体落回地面的时间为gt t αsin Δ2Δ0122v ==于是,在相应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分别为j j F I αsin Δd 011Δ1v m t mg t t -=-==⎰ j j F I αsin 2Δd 022Δ2v m t mg t t -=-==⎰解2 根据动量定理,物体由发射点O 运动到点A 、B 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分别为j j j I αm y m mv Ay sin 001v v -=-= j j j I αm y m mv By sin 2002v v -=-=3 -8 F x =30+4t (式中F x 的单位为N,t 的单位为s)的合外力作用在质量m =10 kg 的物体上,试求:(1) 在开始2s内此力的冲量;(2) 若冲量I =300 N·s,此力作用的时间;(3) 若物体的初速度v 1=10 m·s -1 ,方向与F x 相同,在t =6.86s 时,此物体的速度v 2. 分析 本题可由冲量的定义式⎰=21d t t t F I ,求变力的冲量,继而根据动量定理求物体的速度v 2.解 (1) 由分析知()s N 68230d 43020220⋅=+=+=⎰t t t t I(2) 由I =300 =30t +2t 2 ,解此方程可得t =6.86 s(另一解不合题意已舍去)(3) 由动量定理,有I =m v 2- m v 1由(2)可知t =6.86 s 时I =300 N·s ,将I 、m 及v 1代入可得112sm 40-⋅=+=mm I v v3 -9 高空作业时系安全带是非常必要的.假如一质量为51.0 kg 的人,在操作时不慎从高空竖直跌落下来,由于安全带的保护,最终使他被悬挂起来.已知此时人离原处的距离为2.0 m ,安全带弹性缓冲作用时间为0.50 s .求安全带对人的平均冲力.分析 从人受力的情况来看,可分两个阶段:在开始下落的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人体可看成是作自由落体运动;在安全带保护的缓冲过程中,则人体同时受重力和安全带冲力的作用,其合力是一变力,且作用时间很短.为求安全带的冲力,可以从缓冲时间内,人体运动状态(动量)的改变来分析,即运用动量定理来讨论.事实上,动量定理也可应用于整个过程.但是,这时必须分清重力和安全带冲力作用的时间是不同的;而在过程的初态和末态,人体的速度均为零.这样,运用动量定理仍可得到相同的结果.解1 以人为研究对象,按分析中的两个阶段进行讨论.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人跌落至2 m 处时的速度为gh 21=v (1)在缓冲过程中,人受重力和安全带冲力的作用,根据动量定理,有()12Δv v m m t -=+P F(2)由式(1)、(2)可得安全带对人的平均冲力大小为()N 1014.1Δ2ΔΔ3⨯=+=+=tgh mg tm Δmg F v解2 从整个过程来讨论.根据动量定理有N 1014.1/2Δ3⨯=+=mg g h tmg F3 -10 质量为m 的小球,在合外力F =-kx 作用下运动,已知x =A cos ωt ,其中k 、ω、A 均为正常量,求在t =0 到ωt 2π=时间内小球动量的增量.分析 由冲量定义求得力F 的冲量后,根据动量原理,即为动量增量,注意用式⎰21d t t t F 积分前,应先将式中x 用x =A cos ωt 代之,方能积分. 解 力F 的冲量为ωωωkAt t kA t kx t F I t t t t -=-=-==⎰⎰⎰2/π02121d cos d d即()ωkA m -=v Δ3 -11 一只质量kg 11.01=m 的垒球以11sm 17-⋅=v 水平速率扔向打击手,球经球棒击出后,具有如图(a )所示的速度且大小12sm 34-⋅=v ,若球与棒的接触时间为0.025 s,求:(1)棒对该球平均作用力的大小;(2)垒球手至少对球作了多少功?分析第(1)问可对垒球运用动量定理,既可根据动量定理的矢量式,用几何法求解,如图(b )所示;也可建立如图(a )所示的坐标系,用动量定量的分量式求解,对打击、碰撞一类作用时间很短的过程来说,物体的重力一般可略去不计.题 3-11 图解(1)解 1由分析知,有12mv mv t F -=∆其矢量关系如图(b )所示,则)60180cos())((2)()()(2122212--+=∆mv mv mv mv t F解之得N 9.197=F 解 2由图(a )有x xx mv mvt F 12-=∆02-=∆yy mvt F将,则和代入解得及y x y x x F F v v v v v v 60sin 60cos ,22221=-==N 9.19722=+=yx FF F(2) 由质点动能定理,得J 7.4721212122=-=mv mvW3 -12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横截面S =0.20 m 2的直角弯管,管中有流速为v =3.0 m·s-1的水通过,求弯管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题 3-12 图分析 对于弯曲部分AB 段内的水而言,由于流速一定,在时间Δt 内,从其一端流入的水量等于从另一端流出的水量.因此,对这部分水来说,在时间Δt 内动量的增量也就是流入与流出水的动量的增量Δp =Δm (v B -v A );此动量的变化是管壁在Δt 时间内对其作用冲量I 的结果.依据动量定理可求得该段水受到管壁的冲力F ;由牛顿第三定律,自然就得到水流对管壁的作用力F′=-F .解 在Δt 时间内,从管一端流入(或流出) 水的质量为Δm =ρυS Δt ,弯曲部分AB 的水的动量的增量则为Δp =Δm (v B -v A ) =ρυS Δt (v B -v A )依据动量定理I =Δp ,得到管壁对这部分水的平均冲力()A B t S ρtv v v -==ΔΔI F从而可得水流对管壁作用力的大小为N 105.2232⨯-=-=-='v S ρF F作用力的方向则沿直角平分线指向弯管外侧.3 -13 A 、B 两船在平静的湖面上平行逆向航行,当两船擦肩相遇时,两船各自向对方平稳地传递50 kg 的重物,结果是A 船停了下来,而B 船以3.4 m·s -1的速度继续向前驶去.A 、B 两船原有质量分别为0.5×103kg 和1.0 ×103 kg,求在传递重物前两船的速度.(忽略水对船的阻力) 分析 由于两船横向传递的速度可略去不计,则对搬出重物后的船A 与从船B 搬入的重物所组成的系统Ⅰ来讲,在水平方向上无外力作用,因此,它们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应满足动量守恒;同样,对搬出重物后的船B 与从船A 搬入的重物所组成的系统Ⅱ亦是这样.由此,分别列出系统Ⅰ、Ⅱ的动量守恒方程即可解出结果.解 设A 、B 两船原有的速度分别以v A 、v B 表示,传递重物后船的速度分别以v A ′ 、v B ′ 表示,被搬运重物的质量以m 表示.分别对上述系统Ⅰ、Ⅱ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则有()A A B A Am m m m v v v '=+-(1)()''=+-BB A B Bm m m m v v v (2) 由题意知v A ′ =0, v B ′ =3.4 m·s -1代入数据后,可解得()()12sm 40.0-⋅-=---'-=mm m m m m m A B BB A v v()()()12sm 6.3-⋅=---'-=mm m m m m m m B ABB AB v v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系统,例如,把A 、B 两船(包括传递的物体在内)视为系统,同样能满足动量守恒,也可列出相对应的方程求解.3 -14 质量为m′的人手里拿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此人用与水平面成α角的速率v 0向前跳去.当他达到最高点时,他将物体以相对于人为u 的水平速率向后抛出.问:由于人抛出物体,他跳跃的距离增加了多少? (假设人可视为质点)分析 人跳跃距离的增加是由于他在最高点处向后抛出物体所致.在抛物的过程中,人与物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冲量,使他们各自的动量发生了变化.如果把人与物视为一系统,因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故外力的冲量为零,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但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注意系统是相对地面(惯性系)而言的,因此,在处理人与物的速度时,要根据相对运动的关系来确定.至于,人因跳跃而增加的距离,可根据人在水平方向速率的增量Δv 来计算. 解 取如图所示坐标.把人与物视为一系统,当人跳跃到最高点处,在向左抛物的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故有()()u m m αm m -+'='+v v v cos 0式中v 为人抛物后相对地面的水平速率,v -u 为抛出物对地面的水平速率.得u m m m α'++=cos 00v v人的水平速率的增量为u m m m α'+=-=cos Δ0v v v而人从最高点到地面的运动时间为gαt sin 0v =所以,人跳跃后增加的距离()gm m αm t x '+==sin ΔΔ0v v3 -15 一物体在介质中按规律x =ct 3作直线运动,c 为一常量.设介质对物体的阻力正比于速度的平方.试求物体由x 0=0 运动到x =l 时,阻力所作的功.(已知阻力系数为k ) 分析 本题是一维变力作功问题,仍需按功的定义式⎰⋅=x F d W 来求解.关键在于寻找力函数F =F (x ).根据运动学关系,可将已知力与速度的函数关系F (v ) =k v 2变换到F (t ),进一步按x =ct 3的关系把F (t )转换为F (x ),这样,就可按功的定义式求解. 解 由运动学方程x =ct 3,可得物体的速度23d d ct tx ==v按题意及上述关系,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为3/43/242299xkct kc k F ===v则阻力的功为⎰⋅=x F W d 3/73/23/403/20727d 9d 180cos d l kcx xkcx W ll-=-==⋅=⎰⎰⎰x F3 -16 一人从10.0 m 深的井中提水,起始桶中装有10.0 kg 的水,由于水桶漏水,每升高1.00 m 要漏去0.20 kg 的水.水桶被匀速地从井中提到井口,求所作的功.题 3-16 图分析 由于水桶在匀速上提过程中,拉力必须始终与水桶重力相平衡.水桶重力因漏水而随提升高度而变,因此,拉力作功实为变力作功.由于拉力作功也就是克服重力的功,因此,只要能写出重力随高度变化的关系,拉力作功即可求出. 解 水桶在匀速上提过程中,a =0,拉力与水桶重力平衡,有F +P =0在图示所取坐标下,水桶重力随位置的变化关系为P =mg -αgy其中α=0.2 kg/m,人对水桶的拉力的功为()J 882d d 1010=-=⋅=⎰⎰y agy mgW y F3 -17 一质量为0.20 kg 的球,系在长为2.00 m 的细绳上,细绳的另一端系在天花板上.把小球移至使细绳与竖直方向成30°角的位置,然后从静止放开.求:(1) 在绳索从30°角到0°角的过程中,重力和张力所作的功;(2) 物体在最低位置时的动能和速率;(3) 在最低位置时的张力.题 3-17 图分析 (1) 在计算功时,首先应明确是什么力作功.小球摆动过程中同时受到重力和张力作用.重力是保守力,根据小球下落的距离,它的功很易求得;至于张力虽是一变力,但是,它的方向始终与小球运动方向垂直,根据功的矢量式⎰⋅=s d F W ,即能得出结果来.(2) 在计算功的基础上,由动能定理直接能求出动能和速率.(3) 在求最低点的张力时,可根据小球作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加速度由重力和张力提供来确定.解 (1) 如图所示,重力对小球所作的功只与始末位置有关,即()J 53.0cos 1Δ=-==θmgl h P W P在小球摆动过程中,张力F T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张力的功s Fd TT ⋅=⎰W(2) 根据动能定理,小球摆动过程中,其动能的增量是由于重力对它作功的结果.初始时动能为零,因而,在最低位置时的动能为J 53.0k ==P W E小球在最低位置的速率为1P K s m 30.222-⋅===mW mE v(3) 当小球在最低位置时,由牛顿定律可得lm P F 2T v =-N 49.22T =+=lm mg F v3 -18 一质量为m 的质点,系在细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平面上.此质点在粗糙水平面上作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设质点的最初速率是v 0.当它运动一周时,其速率为v 0 /2.求:(1) 摩擦力作的功;(2) 动摩擦因数;(3) 在静止以前质点运动了多少圈?分析 质点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减缓,意味着其动能减少;而减少的这部分动能则消耗在运动中克服摩擦力作功上.由此,可依据动能定理列式解之. 解 (1) 摩擦力作功为20202k 0k 832121v v v m m m E E W -=-=-=(1)(2) 由于摩擦力是一恒力,且F f=μmg ,故有mg r s F W μπ2180cos of -== (2)由式(1)、(2)可得动摩擦因数为rgπμ1632v =(3) 由于一周中损失的动能为2083v m ,则在静止前可运行的圈数为34k 0==WE n 圈3 -19 如图(a)所示,A 和B 两块板用一轻弹簧连接起来,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问在A 板上需加多大的压力,方可在力停止作用后,恰能使A 在跳起来时B 稍被提起.(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题 3-19 图分析 运用守恒定律求解是解决力学问题最简捷的途径之一.因为它与过程的细节无关,也常常与特定力的细节无关.“守恒”则意味着在条件满足的前提下,过程中任何时刻守恒量不变.在具体应用时,必须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系统),注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该题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决.选取两块板、弹簧和地球为系统,该系统在外界所施压力撤除后(取作状态1),直到B 板刚被提起(取作状态2),在这一过程中,系统不受外力作用,而内力中又只有保守力(重力和弹力)作功,支持力不作功,因此,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需取状态1 和状态2,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方程,并结合这两状态下受力的平衡,便可将所需压力求出. 解 选取如图(b)所示坐标,取原点O 处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零点.作各状态下物体的受力图.对A 板而言,当施以外力F 时,根据受力平衡有F 1=P 1+F (1)当外力撤除后,按分析中所选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221212121mgy ky mgyky +=-式中y 1、y 2为M 、N 两点对原点O 的位移.因为F 1=ky 1 ,F 2=ky 2及P 1=m 1g ,上式可写为F 1 -F 2=2P 1 (2)由式(1)、(2)可得F =P 1+F 2 (3)当A 板跳到N 点时,B 板刚被提起,此时弹性力F′2=P 2 ,且F 2=F′2.由式(3)可得F =P 1+P 2=(m 1+m 2 )g应注意,势能的零点位置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为计算方便起见,通常取弹簧原长时的弹性势能为零点,也同时为重力势能的零点.3 -20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2的子弹沿水平方向以速率0v 射入木块一段距离L (此时木块滑行距离恰为s )后留在木块内,求:(1)木块与子弹的共同速度v ,此过程中木块和子弹的动能各变化了多少?(2)子弹与木块间的摩擦阻力对木块和子弹各作了多少功?(3)证明这一对摩擦阻力的所作功的代数和就等于其中一个摩擦阻力沿相对位移L 所作的功.(4)证明这一对摩擦阻力所作功的代数和就等于子弹-木块系统总机械能的减少量(亦即转化为热的那部分能量).题 3-20 图分析对子弹-木块系统来说,满足动量守恒,但系统动能并不守恒,这是因为一对摩擦内力所做功的代数和并不为零,其中摩擦阻力对木块作正功,其反作用力对子弹作负功,后者功的数值大于前者,通过这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做功,子弹将一部分动能转移给木块,而另一部分却转化为物体内能.本题(3)、(4)两问给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可帮助读者以后分析此类问题.解(1)子弹-木块系统满足动量守恒,有v m m mv )2/(2/0+=解得共同速度031v v =对木块 2022k 181021mv mvE =-=∆对子弹 202022k 92)2(21)2(21mv v m v m E -=-=∆(2) 对木块和子弹分别运用质点动能定理,则 对木块 201k 1181mv E W =∆= 对子弹 202k 292mv E W -=∆=(3) 设摩擦阻力大小为f F ,在两者取得共同速度时,木块对地位移为s ,则子弹对地位移为L +s ,有对木块 s F W f 1= 对子弹 )(f 2s L F W +-= 得 L F W W W f 21-=+=式中L 即为子弹对木块的相对位移,“-”号表示这一对摩擦阻力(非保守力)所作功必定会使系统机械能减少.(4) 对木块 2f 121mv s F W ==对子弹 202f 2)2(21)2(21)(v m v m s L F W -=+-= 两式相加,得202221)2(21])2(2121[v m v m mvW W -+=+ 即 20f 183mv L F -=-两式相加后实为子弹-木块系统作为质点系的动能定理表达式,左边为一对内力所作功,右边为系统动能的变化量.3 -21 用铁锤把钉子敲入墙面木板.设木板对钉子的阻力与钉子进入木板的深度成正比.若第一次敲击,能把钉子钉入木板1.00 ×10 -2 m .第二次敲击时,保持第一次敲击钉子的速度,那么第二次能把钉子钉入多深?分析 由于两次锤击的条件相同,锤击后钉子获得的速度也相同,所具有的初动能也相同.钉子钉入木板是将钉子的动能用于克服阻力作功,由功能原理可知钉子两次所作的功相等.由于阻力与进入木板的深度成正比,按变力的功的定义得两次功的表达式,并由功相等的关系即可求解.解 因阻力与深度成正比,则有F =kx (k 为阻力系数).现令x 0=1.00 ×10 -2m,第二次钉入的深度为Δx ,由于钉子两次所作功相等,可得⎰⎰+=xx x x x kx x kx Δ000d dΔx =0.41 ×10 -2 m3 -22 一质量为m 的地球卫星,沿半径为3R E 的圆轨道运动, R E 为地球的半径.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 E .求:(1) 卫星的动能;(2) 卫星的引力势能;(3) 卫星的机械能.分析 根据势能和动能的定义,只需知道卫星的所在位置和绕地球运动的速率,其势能和动能即可算出.由于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作圆周运动,由此可算得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率和动能.由于卫星的引力势能是属于系统(卫星和地球)的,要确定特定位置的势能时,必须规定势能的零点,通常取卫星与地球相距无限远时的势能为零.这样,卫星在特定位置的势能也就能确定了.至于卫星的机械能则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解 (1) 卫星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牛顿定律可得()E22E E 33R mR mm Gv=则EE 2k 621R m m Gm E ==v(2) 取卫星与地球相距无限远(r →∞)时的势能为零,则处在轨道上的卫星所具有的势能为EE P 3R m m GE -=(3) 卫星的机械能为EE EE EE P k 636R m m GR m m GR m m GE E E -=-=+=3 -23 如图(a)所示,天文观测台有一半径为R 的半球形屋面,有一冰块从光滑屋面的最高点由静止沿屋面滑下,若摩擦力略去不计.求此冰块离开屋面的位置以及在该位置的速度.题 3-23 图分析 取冰块、屋面和地球为系统,由于屋面对冰块的支持力F N 始终与冰块运动的方向垂直,故支持力不作功;而重力P 又是保守内力,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但是,仅有一个机械能守恒方程不能解出速度和位置两个物理量;因此,还需设法根据冰块在脱离屋面时支持力为零这一条件,由牛顿定律列出冰块沿径向的动力学方程.求解上述两方程即可得出结果.解 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有θmgR m mgR cos 212+=v (1)根据牛顿定律,冰块沿径向的动力学方程为Rm F θmgR 2N cos v =- (2)冰块脱离球面时,支持力F N =0,由式(1)、(2)可得冰块的角位置oθ2.4832arccos==冰块此时的速率为32cos Rg θgR ==vv 的方向与重力P 方向的夹角为α=90° - θ=41.8°3 -24 如图所示,把质量m =0.20 kg 的小球放在位置A 时,弹簧被压缩Δl =7.5 ×10 -2m .然后在弹簧弹性力的作用下,小球从位置A 由静止被释放,小球沿轨道ABCD 运动.小球与轨道间的摩擦不计.已知 BCD 是半径r =0.15 m 的半圆弧,AB 相距为2r .求弹簧劲度系数的最小值.题 3-24 图分析 若取小球、弹簧和地球为系统,小球在被释放后的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力这两个保守内力作功,轨道对球的支持力不作功,因此,在运动的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运用守恒定律解题时,关键在于选好系统的初态和终态.为获取本题所求的结果,初态选在压缩弹簧刚被释放时刻,这样,可使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初态相联系;而终态则取在小球刚好能通过半圆弧时的最高点C 处,因为这时小球的速率正处于一种临界状态,若大于、等于此速率时,小球定能沿轨道继续向前运动;小于此速率时,小球将脱离轨道抛出.该速率则可根据重力提供圆弧运动中所需的向心力,由牛顿定律求出.这样,再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可解出该弹簧劲度系数的最小值.解 小球要刚好通过最高点C 时,轨道对小球支持力F N =0,因此,有rm mg c 2v =(1)取小球开始时所在位置A 为重力势能的零点,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2213Δ21c m r mg l k v += (2)由式(1)、(2)可得()12mN 366Δ7-⋅==l mgrk3 -25 如图所示,质量为m 、速度为v 的钢球,射向质量为m′的靶,靶中心有一小孔,内有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此靶最初处于静止状态,但可在水平面上作无摩擦滑动.求子弹射入靶内弹簧后,弹簧的最大压缩距离.题 3-25 图分析 这也是一种碰撞问题.碰撞的全过程是指小球刚与弹簧接触直至弹簧被压缩到最大,小球与靶刚好到达共同速度为止,在这过程中,小球和靶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外力的冲量为零,因此,在此方向动量守恒.但是,仅靠动量守恒定律还不能求出结果来.又考虑到无外力对系统作功,系统无非保守内力作功,故系统的机械能也守恒.应用上述两个守恒定律,并考虑到球与靶具有相同速度时,弹簧被压缩量最大这一条件,即可求解.应用守恒定律求解,可免除碰撞中的许多细节问题.解 设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 0.小球与靶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1v v m m m '+= (1)又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0212212121kx m m m +'+=v v (2)由式(1)、(2)可得()v m m k m m x '+'=3 -26 质量为m 的弹丸A ,穿过如图所示的摆锤B 后,速率由v 减少到v /2.已知摆锤的质量为m ′,摆线长度为l ,如果摆锤能在垂直平面内完成一个完全的圆周运动,弹丸速度v 的最小值应为多少?。
数学物理方程课后参考答案第三章
解:令
又 故取 则 满足调和方程
即
代入原定解问题,得 满足
用分离变量法零解 ,得
.
所以
再由另一对边值得
所以 .
得
最后得
8.举例与说明在二维调和方程的狄利克莱外问题,如对解 不加在无穷远处为有界的限制,那末定解问题的解以不是唯一的。
是区域 中的调和函数(无穷远点除外).
如果区域 为球面K以外的无界区域,则函数u 在 中除去原点O外是调和的,函数 称为函数 的凯尔文(Kelvin)变换。
证明:只需证明 满足 。
=
=
代入 的表达式,有
=
=
若u在包含原点O的有界区域内处处式调和的即 ,则除无穷远点(O的反演点)外, 即除 点外v是调和的。若u在无界域 上是调和的,则除去O点外,v也是调和的。证毕。
且矩阵( )是正定的,即
由于矩阵( )是非正定的,故 可以写成 的线性齐次式的平方和,即
=
所以
于是
因此在 点
与 在 点满足方程是矛盾的,故 不能在 内部达到正的最大值。
7.证明第6题中讨论的椭圆形方程第一边值问题的唯一性与稳定性。
证:唯一性。只须证明方程在齐次边值条件只的零解。
设 在 内满足方程,在 边界 上 。因 在 上连续,故 是有界的,
第三章调和方程
§1建立方程定解条件
1.设 是n维调和函数(即满足方程
),试证明
其中 为常数。
证: ,
即方程 化为
所以
若 ,积分得
即 ,则
若 ,则 故
即 ,则
2.证明拉普拉斯算子在球面坐标 下,可以写成
数学物理方法 第二版 (武仁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习题01-04
⎛π ⎞ i π 4+2 nπ ) 2 π 2+ 2 nπ i ⎜ + nπ ⎟ ⎤ i 1 + i ⎡ 2e ( π ⎝4 ⎠ 2 =⎢ = = e e (8) , ( n = 0, 1), Am = 1 , Arg = + nπ + 2kπ , ⎥ −iπ 4 1 − i ⎣ 2e 4 ⎦
( −1) Re =
(1)
(3) arg (1 − z ) = arg (1 − x − iy ) = 0 ⇔ 1 − x > 0 且 y = 0 ,即 x < 1 , y = 0 ;
w.
ww
arg (1 + z ) = arg (1 + x + iy ) =
arg ( z + 1 − i ) = arg ⎡ ⎣ x + 1 + i ( y − 1) ⎤ ⎦=
课后答案网,用心为你服务!
最全最多的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尽在课后答案网()!
Khdaw团队一直秉承用心为大家服务的宗旨,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出发点,
爱校园() 课后答案网() 淘答案()
则 z ′ = z − z0 ,即 x′ + iy′ = x − x0 + i ( y − y0 ) ,由此得 x′ = x − x0 , y′ = y − y0 。
ww
如图,
w.
AB i∠A z1 − z3 AC i∠C AB AC z2 − z1 , ∠A = ∠ C 。 e , e 。所以 = = = z3 − z1 AC z2 − z3 BC AC BC AB AC 可得 AB = BC = AC ,即 = AC BC
⎛ 2n + 1 ⎞ ⎛ 2n + 1 ⎞ Re = cos ⎜ π ⎟ , Im = sin ⎜ π ⎟; ⎝ 4 ⎠ ⎝ 4 ⎠
数学物理方程2-3章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数学物理方程 李明奇主编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3章部分习题答案习题2.14.一根长为L 、截面面积为1的均匀细杆,其x=0端固定,以槌水平击其x=L 端,使之获得冲量I 。
试写出定解问题。
解:由Newton 定律: tt x x Sdxu t x YSu t dx x SYu ρ=-+),(),(,其中,Y 为杨氏模量,S 为均匀细杆的横截面积,x u 为相对伸长率。
化简之后,可以得到定解问题为:⎪⎪⎩⎪⎪⎨⎧-==========)(|,0|0|,0|)/(0002L x I u u u u u a u Y u t t t L x x x xx xx tt δρρ。
习题2.23.设物体表面的绝对温度为u ,它向外辐射出去的热量,按斯特凡-波尔兹曼定律正比于4u ,即dSdt ku dQ 4=,设物体与周围介质之间,只有热辐射而无热传导,周围介质的绝对温度为已知函数),,,(t z y x ϕ,。
试写出边界条件。
解:由Fourier 热传导实验定律dSdt nuk dQ ∂∂-=1,其中1k 称为热传导系数。
可得dSdt u k dSdt n uk )(441ϕ-=∂∂-,即可得边界条件:)(441ϕ--=∂∂u k k nus。
习题2.34.由静电场Gauss 定理⎰⎰⎰⎰⎰⋅=⋅VsdV dS E ρε01,求证:0ερ=⋅∇E ,并由此导出静电势u 所满足的Poisson 方程。
证明:⎰⎰⎰⎰⎰⎰⎰⎰⋅=⋅=⋅VVsdV dV divE dS E ρε01,所以可以得到:0ερ=divE 。
由E divE ⋅∇=与u E -∇=,可得静电势u 所满足的Poisson 方程:02ερ-=∇u 。
习题2.42.求下列方程的通解:(2):;032=-+yy xy xx u u u (5):;031616=++yy xy xx u u u 解:(2):特征方程:03)(2)(2=--dxdydx dy 解得:1-=dx dy 和3=dxdy。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谷超豪)前三章习题答案
1
l 1
x h
所以截面积 s( x) (1 ) 。利用第 1 题,得
2
x h
证:函数 u ( x, y, t )
1 t x y
2 2 2
在锥 t x y >0 内对变量 x, y, t 有
2 2 2
( x) (1 ) 2
若 E ( x) E 为常量,则得
代入原方程,得
x sx
若 s( x) 常数,则得
2u u u . ES b x s x 2 t x x t
即
2v 1 2v h x 2 2 h x 2 x a t 2v 1 2v x 2 a 2 t 2
于是得运动方程
( x)s( x) x utt ( x, t ) ESu x ( x x) | x x ESu x ( x) | x
( x)s( x)utt ( ESu x ) x
即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 x ,再令 x 0 得
u ∣ x 0 k[u(0, t ) v(t )] x u ( u ) ∣ x 0 f (t ). x E
解:(1)杆的两端被固定在 x 0, x l 两点则相应的边界条件为
u(0, t ) 0, u(l , t ) 0.
(2)若 x l 为自由端,则杆在 x l 的张力 T (l , t ) E ( x) 界条件为
u u x E t t x x
1 F x Gx hx 1 x aF / x aG / x hx
x
(1)
数理方程第二版(谷超豪)答案第一章-第三章
的通解可以写成
u=
F ( x − at ) + G ( x + at ) h−x
其中 F,G 为任意的单变量可微函数,并由此求解它的初值问题:
t = 0 : u = ϕ (x ),
解:令 (h − x )u = v 则
∂u = Ψ ( x ). ∂t
∂v (h − x ) ∂u = u + ∂v , (h − x )2 ∂u = (h − x ) u + ∂x ∂x ∂x ∂x
∂u ,故 ( x, x + ∆x ) 上所受摩阻力为 ∂t ∂u − b ⋅ p( x )s ( x ) ⋅ ∆x ∂t
运动方程为:
ρ (x )s (x )∆x ⋅
∂ 2u
∂u ∂u ∂u x − b ⋅ ρ (x )s (x )∆x = ES x + ∆x − ES ∂x ∂t ∂t ∂t 2
∂ ∂v ∂u ∂ 2v 2 ∂u 2 ∂u [(h − x) = −(u + ) + (h − x) + (h − x) = (h − x)(u + 2 ) ∂x ∂x ∂x ∂x ∂x ∂ x
又 代入原方程,得
(h − x ) ∂
2
u
∂t 2
=
∂ 2v ∂t 2
(h − x ) ∂
即
2
v
∂x 2
ρg (l − x) sin θ ( x); ρg (l − ( x + ∆x)) sin θ ( x + ∆x)
其中 θ ( x) 表示 T ( x) 方向与 x 轴的夹角 又 于是得运动方程
sin θ ≈ tgθ =
∂u ∂x.
数理方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讲解学习
数理方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曲线论§1 向量函数1. 证明本节命题3、命题5中未加证明的结论。
略2. 求证常向量的微商等于零向量。
证:设,为常向量,因为所以。
证毕3. 证明证:证毕4. 利用向量函数的泰勒公式证明:如果向量在某一区间内所有的点其微商为零,则此向量在该区间上是常向量。
证:设,为定义在区间上的向量函数,因为在区间上可导当且仅当数量函数,和在区间上可导。
所以,,根据数量函数的Lagrange中值定理,有其中,,介于与之间。
从而上式为向量函数的0阶Taylor公式,其中。
如果在区间上处处有,则在区间上处处有,从而,于是。
证毕5. 证明具有固定方向的充要条件是。
证:必要性:设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于是。
充分性:如果,可设,令,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向量,因为,于是因为,故,从而为常向量,于是,,即具有固定方向。
证毕6. 证明平行于固定平面的充要条件是。
证:必要性:设平行于固定平面,则存在一个常向量,使得,对此式连续求导,依次可得和,从而,,和共面,因此。
充分性:设,即,其中,如果,根据第5题的结论知,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任取一个与垂直的单位常向量,于是作以为法向量过原点的平面,则平行于。
如果,则与不共线,又由可知,,,和共面,于是,其中,为数量函数,令,那么,这说明与共线,从而,根据第5题的结论知,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作以为法向量,过原点的平面,则平行于。
证毕§2曲线的概念1. 求圆柱螺线在点的切线与法平面的方程。
解:,点对应于参数,于是当时,,,于是切线的方程为:法平面的方程为2. 求三次曲线在点处的切线和法平面的方程。
解:,当时,,,于是切线的方程为:法平面的方程为3. 证明圆柱螺线的切线和轴成固定角。
证:令为切线与轴之间的夹角,因为切线的方向向量为,轴的方向向量为,则证毕4. 求悬链线从起计算的弧长。
(整理)数理方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曲线论§ 1向量函数1 .证明本节命题3、命题5中未加证明的结论略2 .求证常向量的微商等于零向量。
证:设31,回为常向量,因为r(t4- At) -r(t) c-c 11m = lim = 0it —AtAt —At所以E33 .证明⑹ p 2(t)则此向量在该区间上是常向量 证:设[=«r)=)⑴ 返 [回 回1为定义在区间口上的向量函数,因为 回在区间口上可导当且仅当数量函数 晅],EH3和EH3在区间 口上可导。
所 以,।° I ,根据数量函数的Lagrange 中值定理,有证毕4.利用向量函数的泰勒公式证明:如果向量在某一区间内所有的点其微商为零,x(t) - X(t o ) 4- %)y(t) =y(S)+ y r (日”(t -力式 t) = z(M)+ /(%)《一其中 51,囹,因介于口与口之间。
从而* =3(口 =比⑷ y(t) 4 t)} =+ £(%)(「-1) y(j) + 4(%)«-咐 《%) +={刀(珀 “幻)+ X(sp 4电)/(%)}("明=『口 +年一%)上式为向量函数的 0阶 Taylor 公式,其中 :—卜("'_‘(")_一 ⑻):。
如果在 区间口上处处有F ⑴=口⑷ *)曰!,则在区间口上处处有适三从而F = (,©) y'(%) ,(1)] = o]于是E3。
证毕5 .证明左逗1具有固定方向的充要条件是F 黑亍二°1证:必要性:设F=1a)l 具有固定方向,则F =直力1可表示为F =, 其中四为某个数量函数,目为单位常向量,于是f"=。
⑴P 住"X" Q] 充分性:如果区三可,可设[_叫,令巨运三叵画,其中四为某个 数量函数,回为单位向量,因为F=p 岸前⑴+。
("'⑴]于是r x ? = O-*p(t)2(t) x [p'(t)?(t) + p(t)e (t) - O^*p 2(f)[e(t) x e (t) - 0 因为回,故国亘1,从而F⑷x.(t)=。
数学物理方程讲义课后答案三四章 姜礼尚版本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