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课堂PPT)

合集下载

青铜器ppt课件

青铜器ppt课件

•觚(gū) 饮酒器。 长身、侈口、 口和底均呈喇 叭状。
.
7
酒器(酒壶)
•兕觥(sìgōng) 盛酒或饮 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 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斝(jiǎ) 温酒器。 形状像爵,有 三足,两柱, 一鋬。
.
8
酒器(酒壶)
•尊 盛酒器。形似觚,中 •方彝( yí) 盛酒器。
容水 ;(二)盛冰; 或四足,前有流,后
(三)沐浴;(四) 有鋬,有的带盖。
鉴容照面
.
13
乐器
•编钟 打击乐器(宫 •编铙 商朝时军队盛 廷雅乐)。面较大而 行乐器。呈圆片形, 薄,多为弧形,根部 形制与钹基本相同。 凹进,边部稍作翘起。 钹(bó)
.
14
兵器、礼器
•钺本是王者贵族用 于劈砍的兵器,也是 象征权力的刑器和礼 器。
•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青
铜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
5
青铜器分类
•酒器 •食器 •水器 •乐器 •兵器 •礼器
•农具与工具 •车马器 •生活用具 •货币 •玺印 •等等
以下主要介绍左边这几类
.
6
酒器(酒杯)
•爵 饮酒器。圆 腹前有倾酒用 的流,后有尾, 口有两柱,下 有三个尖高足。
•角 饮酒器。形 似爵,前后都 有尾,无两柱。 有的有盖。
.
17
知名鼎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 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 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 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 58.3厘米,重近34.5公斤。 形体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的。 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 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 致的青铜典范”。
.
18
谢谢!

小学美术-第21课 中国古代青铜器 辽海版 (共23张PPT)ppt课件

小学美术-第21课 中国古代青铜器   辽海版 (共23张PPT)ppt课件
河南省 新郑城关李家楼村,高 120厘米,口径31厘米。 春秋时期器物。
壶上有冠盖,器身长 颈、垂腹、圈足。该壶造 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 美。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 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 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 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 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 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 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 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 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 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 一体,被誉为时代精神之 象征,“神仙世界”的无 字之碑!
灯体通高48厘米, 重15.85公斤。设计十 分巧妙,宫女一手执 灯,另一手袖似在挡 风,实为虹管,用以 吸收油烟,既防止了 空气污染,又有审美 价值。
树形灯 战国,高82.9厘米,
1976年出土于河北省 平山县中山王墓。是 目前发现的高度最高 的战国灯具,考证认 为其并非是放置在桌 台上的案灯,应为置 于房中的落地座灯, 由灯座、灯柱和灯盏 三部分组成。
武王伐商,甲子日凌晨 岁星正当其位,宜于征伐; 战胜商朝八天后的辛未日, 武王在当地的军队驻地赏 “有司”利以铜,利觉得很 荣耀,就用铜来铸造宝器以 纪念这件事。
小知识:
我国古代青铜器上常 铸 或 刻 有 文 字。 这 些 文 字 通 常 称 为 “ 铜 器 铭 文 ”,又 称“金文”或“钟鼎文”。 它是研究汉字发展演变的 珍 贵 资 料, 也 是 研 究 我 国 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小知识:
我国古代青铜器上常饰有 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 纹样,能够生动地反映当时人们 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设计精致,制作 工艺考究,人、猴、 鸟、龙共处一体,构 思奇特,妙趣横生, 整个构图注意对称, 十五枝灯盏穿插布置, 千姿百态,是灯具中 的佳品。

夏商周的青铜器PPT课件

夏商周的青铜器PPT课件
19
兽面纹家族的凝视
20
pán huī wén
龙 纹
21
鸟纹 关键词:尖钩嘴、羽毛尾 鸟纹在商、西周青铜器中 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纹饰。 虽然传说“天命玄鸟,降 而生商”,玄鸟是商族重 要的图腾,但是直到商代 晚期,鸟纹也多数是作为 辅助纹饰存在的。 22
其他纹饰
23
一条大河~波浪宽
24
25
2
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
(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有特殊重要 性和历史意义,与纯铜(紫铜)相比,青铜 强度高且熔点低。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 学性质稳定。 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 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
铜+锡+铅→青铜
3
常见的青铜器造型及名字
4
请大家欣赏并用简单的语言 说明一下各朝代的青铜器风格的不同。
——" 以形写神" 9
青铜器中的那些鸟儿
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中,以动物为造型者在数量上不算 很多,却是精品迭出。尤其是鸟型器皿,可称得上精 粹中的精粹。殷商时期最常见的是鸮鸟形象;到了两 周,鹤和凤更为常见;秦、汉文化则常见雁形象。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每一件鸟兽尊都是不可多得的艺 术精品。鸟形器一般开口于鸟兽的背或头,盖上盖子 后,整器浑然一体。这些器物的设计者和制作者们, 能够捕捉到鸟最灵动的瞬间,将之凝固于永恒。看完 以下器物,你一定会惊叹于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魅力。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合范法、失蜡法、拼接法
26
了解了这么多。。。
27
謝謝觀賞
28
2019/10/31
2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殷商 粗犷简约
春秋 优雅灵巧

青铜器ppt课件

青铜器ppt课件
1
青铜器是什么东东?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 金(红铜与锡的合金) 制成的东东
2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 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 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 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 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 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斝(jiǎ) 温酒器。 形状像爵,有 三足,两柱, 一鋬。
8
•尊 盛酒器。形似觚,中 •方彝( yí) 盛酒器。
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 高方身,有盖,盖形
方形的。
似屋顶,且有钮。
9
•鼎 煮或盛放鱼肉 用。大多是圆腹、 两耳、三足,也有 四足的方鼎。
•甗(yan,音 演) 相当于 如今的蒸锅。 全器分上、 下两部分, 上部为甑, 置食物;下 部为鬲,置 水。
10
•簋(guǐ)相当于如 今的大碗,盛饭用。 一般为圆腹、侈口、 圈足、有二耳。
•豆 盛 肉酱一 类食物 用的。 上有盘, 下有长 握,有 圈足, 多有盖。
11
•盨(xǔ) 盛黍,稷, 稻,粱用。椭圆形, 敛口,二耳,圈足, 有盖。
•敦(duì) 盛黍、稷、 稻、粱用。三短足、 圆腹、二环耳、有 盖。
14
•钺本是王者贵族用 于劈砍的兵器,也是 象征权力的刑器和礼 器。
•钺(yuè)形状像板 斧、斧头而较大。
15
•鸮[xiāo]尊为古代盛 酒器。铜尊,最早见 于商代。鸮,俗称猫 头鹰。在古代,鸮是 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 神鸟。鸮的形象是古 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 原形。
16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共30张PPT)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 ________ 、会意、形声等
多种造字方法。其中________是最原始的造字方
法。现代汉字很多都是 ________。甲骨文已经具 备 ________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 要阶段。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 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甲骨文名称的来历 甲骨文的发现及出土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甲骨文发现的价值
甲骨文名称的来历
商周时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 的文字
甲骨文被谁发现的? 王懿荣:
一片甲骨惊天下
19世纪末,河南安阳 小屯村的农民在田间挖 出一些甲骨,把它作为 中药药材“龙骨”出售 给药店。1899年,懂得 古董文字的官员王懿荣 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从 “龙骨”中发现了甲骨 文。
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 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1、《史记》记载:“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 荆山之下。”这说明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于( )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在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 明”,该文明指的是( ) A、尧舜禹时期 B、商周时期 C、黄帝时期 D、夏商周时期 3、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 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
我国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哪 几个阶段?
• 出现 • 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 —— 地区齐家文化出土了铜镜
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 繁荣丰富—
商周时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 作工艺高超)

《中国古代青铜器PPT课件

《中国古代青铜器PPT课件

2021/3/10
23
• 春秋时期 周室东迁,五霸兴起,周王朝的 中央集权逐渐分散到列国诸侯之手,他们各霸 一方,各自为政,冶铜铸器各得其便。因此,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也表现出了较强的随意 性,其内容和程式不与西周时期尽同,一般多 为联谊婚姻、夸耀祖先之类。
2021/3/10
24
• 战国时期 随着奴隶制社会的衰落,礼制开始崩坏,封 建地主阶级兴起,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加上当时的 简册书帛通行,文字应用日渐繁复,“镂于盘盂琢之金石” 终不如书于简册方便.所以,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铭文,长 篇大作不多,书史性质的更为少见。铭文从其格式、体例, 以至于刻铸方法、书法艺术等方面部起了很大的变化。战 国中期以后.铭刻终于转到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作 用上去了。
2021/3/10
11
宴饮
弋射
采桑
徒兵搏斗
攻城
2021/3/10
水战
上述纹饰均来自 战国时期青铜器
12
2021/3/10
13
2021/3/10
14
2021/3/10
15
其他纹饰
• 人面纹 在青铜器纹饰中,人面纹是—“种半人半兽的怪 神,有的仅有面部,有的还有兽的身躯,面部虽作人形, 但还包含兽类的特点,如头上长角,口中有獠牙,这种人 面纹在商代中晚期的铜器上出现较多。
出现最早的纹饰之一。已有实体的连珠纹,有作单行或双行排列, 周围以弦纹作界栏。商代早期的连珠纹.已是空心的小圆圈,它 已作为主纹。但这一纹饰大多在兽面纹、龙纹、雷纹的上下栏作 为次要的纹饰。
• 弦纹 是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为一根凸起的直或横的线
条。有的青铜器上仅有弦纹,没有其它纹饰,简洁朴素,但在大 多数的情况下,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24张PPT)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24张PPT)

依据和灵感来源,促进了青铜器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04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化价值
青铜器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代表了当时社会的高度发展水平和精湛工 艺。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礼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祭祀、宴飨等礼仪活动的重要载体。
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图案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信息,是研究 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青铜器与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 代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传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通过研究青铜器与甲骨文,可以深入 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的发展状况,为现代社会的发展 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到左。
03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
青铜器上的甲骨文
青铜器上的铭文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常铸有铭文 ,记录祭祀、战争、赏赐等重大 事件,这些铭文多采用甲骨文书
写。
铭文的内容与形式
青铜器上的铭文内容丰富,包括族 徽、祖先名、祭祀对象、战争经过 等,形式则包括象形、指事、会意 等多种表达方式。
铭文的研究价值
青铜器上的甲骨文对于研究商周时 期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语言文 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青铜器反映的古代社会制度、礼仪文化、宗教信仰等 方面的研究,揭示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甲骨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甲骨文识读与释读研究
通过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语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高甲骨 文的识读和释读水平,揭示甲骨文的语言特点和历史价值。
甲骨文与商周史研究
结合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运用甲骨文材料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文 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关于青铜器ppt课件

关于青铜器ppt课件

• 4、埋藏的目的不同 • 窖藏青铜器是出于各种原因而贮藏财富 • 墓葬青铜器是作为随葬品供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
• 5、从形体上看,出土于窖藏中的铜器一般体量较大。
爵柱和斝柱
• • • • • • • • • 1、反爵于坫(爵台)之用; 2、保持饮酒的仪态; 3、用柱强固流与器身接合处; 4、用以撑布防尘; 5、用柱美化爵形; 6、效法木器的样本; 7、与滤酒功能有关; 8、用柱拦胡须; 9、用柱挂肉
• 红铜的优点:可以锤炼,有延展性,而且用坏了可以重新 改铸。 • 红铜的缺点:硬度比较低,不适宜制造较大的容器、锋利 坚硬的武器及工具。现实生活中意义不是很大。 • 在历史上,红铜使用时间相对短暂,而且没有得到大的发 展。考古发掘中的红铜器多是一些小件器物,如小刀、小 锥、小凿及装饰品。红铜没有在较广泛的范围内代替石器, 红铜时代的说法也不能成立。
早期铜和铁的选择
• 1、地球上有自然铜而很少有自然铁。铁易氧化,多在氧 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存在。 • 2、在古代,铁矿石与普通石头不易区别,不像孔雀石由 于具有特殊的美丽色彩而易引人注意。 • 3、铁的熔点为1537度,低温生产出来的铁容易氧化,生 出铁锈。 • 4、生铁质脆,而熟铁质柔不硬,使之硬度增大需要技术 条件。
中国的龙文化
龙在殷周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按照图案的结构, 龙纹可分为爬行龙、卷体龙纹、交体龙纹、双体龙纹、两 头龙纹等等。
• 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了龙的形象。 距今7000年左右,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 蚌壳龙虎图;距今5000年左右红山文化、陶寺文化、良 渚文化也都出现了龙的形象。二里冈时期以后,龙的形象 大量出现在青铜纹饰当中。
• 《金石录》三十卷。赵明诚著。 • 自在太学作学生时即酷好古器铭,出仕后节衣缩食搜集金 石资料,后多在金人南下战乱中损失。此书是与妻李清照 合著。全书体例仿《集古录》。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23张PPT)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23张PPT)

利簋铭-又名武王征商簋
夏朝管流爵
二里头青铜爵
祛除对典籍的怀疑,有助于
古史的重建 青铜器的用途十分的广泛
兵器
乐器
4、青铜器的特点以及代表作品
蕉叶形、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青铜器制作羊的工前腿艺高超
4、青铜器的特点以及代表作品
(有学者认为应称为“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的重量重达832.84千克,高1.33 米,宽1.1米。铸造时用了70多个坩埚, 两三百人同时制作。
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这主要反映的( B)
A.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东周时期的诸侯争霸 D.东汉时期的光武中兴
课堂练习
2、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血脉与基因。下列文物中最
C 能印证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是( )
课堂练习
3、实物史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B 图1和图2集中展示了( )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阅读课本第27页,归纳总结一下甲骨文有哪些造字特点?
象形: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 :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 新字。
根据造字特点猜一猜?



知识拓展
西周毛公鼎及铭文
西周毛公鼎,铸有文字 497个, 一说499个,是目前所见青铜器 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
金文
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又因多是铸刻在钟、 鼎之上,故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 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0年 1月 对东城墙局部进行发掘,发现土坯砖,大致了解到 城墙的始筑年代和夯筑方法、城墙建筑结构等。
1992年5月 试掘西城墙并得到确认。三星堆古城墙获得肯定。
1994年9月 发现及发掘南城墙,重新确定古城区范围在3平方 公里以上。
1997年10月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建成开放,全面展示三星堆 文物。
也有学者认为,青铜纵目面像,很可能就是《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的“烛 龙”,代表蜀人崇拜的天神形象。
这一造型异常奇特的青铜大面具刚一出土,海内外新闻媒体便争相报导,震惊 世界。它是中国商代青铜艺术宝库中一朵璀璨夺目的瑰丽奇葩。
1953年 西南博物院院长、四川大学教授冯汉骥等调查三星堆 1958年 四川省博物馆到三星堆调查、采集出土文物。 1960年 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对遗址进行调查,发下,由四川省博物馆、四 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在月亮湾遗址发掘。 1980年 由四川省文管会、四川省博物馆、广汉县文 物部门联合开始对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嗣后十几年 中,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广汉文物部门持续性 地开展了遗址考古工作。 1981年 发现大面积房屋基址并进行了航拍。 1984年 在西泉坎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 文化堆积,三星堆遗址时代上下限大致确定。
1987年1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三星堆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
5月 两坑出土的上千件文物的整理工作全面展开。苏秉崎 教授等对遗址进行现场考察,将其定性为,“古文化、古城、 古国遗址”。
1988年1月 国务院公布三星堆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建立。
1989年 1月 发掘三星堆土堆,确认为人工夯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四川
四川广汉三星堆
河南
河南安阳殷墟
江西
江西新干大洋洲
1
三星堆大事记
1929年 燕道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内月亮湾挖地,首次发 现大宗具有古蜀地方特色的玉石器。
1934年 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美籍教授葛维汉、林名均等在月 亮湾进行考古发掘,其成果得到当时在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 度评价。
2000年12月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直播中国》栏目向全球 现场直播三星堆博物馆陈列文物精品和三星堆遗址月亮湾考古 发掘工地。
5
三星堆四大
国宝赏析
青铜立人像
连座通高达2.62米,重一百八十多公斤, 铸造历史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如此体量的青铜 人像,迄今为止,在国内出土的商周文物中, 尚属首例。因此被誉为“东方巨人”。
青铜神树
通高3.96米,含底座、树身、龙三部分。底座圈上三 个拱形足如同树根,主干上三层树枝,均弯曲下垂,树 枝尖端有花朵果实,其上均有立鸟,全树共九只乌。主 干侧有一身似绳索的残龙。这株铸造于三千年前的青铜 神树,极为壮观,真可算是独树一帜、举世无双。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是早蜀先民宇宙观的 实体模式,也是太阳崇拜的实物写照,与古代民族普遍 存在的自然崇拜有关。《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说: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十日居 上枝”。东晋《淮南子》云:“羿射十日,中其九日, 日中鸟尽死。”鸟,又称阳乌、金乌,太阳之化身。据 此,青铜神树上的九鸟,即是古代传说中的九个太阳。 《说文》中云:“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淮南 子·地形训》云:“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 下地。”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一、二号铜树,就是栖息 神鸟的扶桑和若木。扶桑在东方太阳升起的汤谷上,若 木在西方太阳落下的地方。天上的十个太阳,由十个神 鸟运载。一个在空中,九个在枝头。这就是远古时代人 们认为宇宙有“十日”的神话传说,即太阳崇拜在三星 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神树上的具体体现。祈求太阳适时 出没,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3
1985年 10月 首次发现遗址内的梁埂为人工建造的夯土城墙。
1986年3至5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 研室和广汉县对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将三星堆遗址的时代上 限推至距今5000年。
7月广汉县人民政府公布三星堆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月 发现发掘一号大型祭祀坑。
8月 发现发掘二号大型祭祀坑。
青铜大立人像身躯修长挺拔,头戴回纹筒形 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套装三件,外衣阴刻 两组龙纹,这可能就是商代祭祀的等穿着。从 华贵的衣饰。富丽的穿戴和古朴的台基装饰上, 显示出这尊青铜大立人像非凡的身份和地位。 多数学者认为他是蜀王兼群巫之长的形象,也 有的学者认为这一青铜大立人像原应是宗庙内 祭祖先王及上帝的像设,用于沟通天地、传达 天神旨意。大型青铜立人像铸造如此精湛,为 中国美术史和青铜冶铸史上所罕见。不仅填补 了中国青铜文化的空白,而且,比古希腊“德 尔菲御者铜像”、宙斯或波塞顿铜像还要早四 五百年以上。即使在古埃及等世界文明古国中, 也从未发现过时间如此早且体量如此大的青铜 像,毋庸置疑,三星堆大型青铜立人像堪称世 界之最。
青铜纵目面具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三十多件各类面具中,造型最神奇怪诞的是一对眼球 上的瞳孔呈筒状向前凸出16厘米的巨大青铜面具。面部至两耳尖宽138厘米。口阔超 过人面像,耳部斜伸展开像兽耳,眉、眼、鼻翼似人面,额部方孔,可能是原有附 件己脱落。
早期蜀国的匠师们,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将人、兽形貌巧妙地结合起来,面目 威武,神情严峻,创造出了抽象的人兽杂揉的神灵偶像。给人以神秘震慑崇敬之感, 反映了古代蜀族独特的社会意识和宗教观念。
如此极富想像力的造型艺术构思,与中原商周青铜艺术相比也毫不逊色。《华阳 国志·蜀志》中说:“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有的学者认为,三星堆青铜 大面具就是蜀人的始祖蚕丛的象征。远古时代,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主要是动物, 于是便产生了动物崇拜,同时也要对祖先进行崇拜。图腾崇拜就是以上两者崇拜的 结合。这一造型奇特的青铜大面具可能就是远古蜀人的自然崇拜向祖先崇拜过渡的 产物。所谓“纵目”,应是古代蜀人对自己祖先形象的追记。即采取极度夸张的艺 术手法塑造的蚕丛纵目的图腾神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