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棒稳定性理论 棱边定理
鲁棒稳定性鲁棒控制
体现了开环特性的相对偏差 GK GK 到闭环频率特性 GB GB 的增益,因此,如果我们在设计控制器K时, 能够使S的增益足够小,即
S( j) ,为充分小正数
那么闭环特性的偏差将会抑制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 传递函数S(s)称为系统的灵敏度函数。实际上S(s)还等 于干扰w到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因此减小S(s)的增益 就等价于减小干扰对控制误差的影响。引入定义
即为设计K使得A+BK+EF稳定,也即
F(sI A BK )1 E 1
实验
Furuta摆实验
三自由度直升机系统
考虑下图所示系统
G(s)
u
y
-
kK(s)
G(s)
其中(s)为任意稳定的真有理分式且满足||(s)||1 定理:上图所示的闭环系统对任意的(s)均稳定当且 仅当
K(s)(I G(s)K(s))1 1
闭环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
▪ 乘性不确定性
考虑下图所示系统
G(s)
u
y
-
kK(s) G(s)
其中(s)为任意稳定的真有理分式且满足||(s)||1 定理:上图所示的闭环系统对任意的(s)均稳定当且 仅当
可以找到适当的界函数W( j),有( j) W( j)
鲁棒控制理论是分析和处理具有不确定性系统的 控制理论,包括两大类问题:鲁棒性分析及鲁棒性综 合问题。鲁棒性分析是根据给定的标称系统和不确定 性集合,找出保证系统鲁棒性所需的条件;而鲁棒性 综合(鲁棒控制器设计问题)就是根据给定的标称模 型和不确定性集合,基于鲁棒性分析得到的结果来设 计一个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满足期望的性能要求。 主要的鲁棒控制理论有:
S(s) sup [S( j)] R 1
其中 ()表示最大奇异值,即 ( A) {max (A*A)}2 ,
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 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分析
第五章 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分析5.1 BIBO 稳定性对实际工程中的动态系统来讲,稳定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一般的稳定性含义有两个。
一个是指无外部信号激励的情况下,系统的状态能够从任意的初始点回到自身所固有的平衡状态的特性。
另一种定义是指在有外部有界的信号激励下,系统的状态,或输出,响应能够停留在有界的范围内。
对于线性系统,这两个稳定性定义是等价的,但是对一般的非线性系统则不是等价的。
前者称为Lyapunov 稳定,而后者称为BIBO 稳定。
本小节我们先考虑BIBO 稳定性。
假设系统H 由如下状态方程来描述: (5.1.1)⎩⎨⎧==),(),(u x h y u x f xH &:如图5.1.1所示,是系统的内部状态,u 和分别是外部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设输入信号u 属于某一个可描述的函数空间U 。
那么,对于任意nR t x ∈)(y U u ∈,系统H 都有一个输出响应信号y 与之对应,为了简单起见,记其对应关系为(5.1.2)Hu y =显然,系统Σ对应于的输出响应信号的全体同样地构成一个空间,记为Y 。
因此,从数学的意义上讲,系统U u ∈H 实际上是输入函数空间U 到输出函数空间的一个映射或算子。
这也表明,我们可以更加严格地使用算子理论来研究系统Y H 的性质。
定义5.1.1 设为关于时间)(t u ),0[∞∈t 的函数,则的截断的定义为 )(t u )(t U T (5.1.3)⎩⎨⎧>≤≤=T t Tt t u t u T ,00),()(定义5.1.2 若算子H 满足(5.1.4) T T T Hu Hu )()(=则称算子H 是因果的。
而式(5.1.4)称为因果律。
因果算子的物理意义很明确,即T 时刻的输入并不影响))((T t t u >T 时刻以前的输出响应。
T Hu )(定义 5.1.3 设算子H 满足p T p T L u L HU ∈∀∈,)(。
《鲁棒控制》-8-参数摄动系统鲁棒性分析
问题:如何检验 Δ (s, H) 的鲁棒稳定性?
猜测: (1) 扩展为区间多项式族,应用 Kharitonov 定理? (2) 判断所有顶点多项式的稳定性?
例:考虑下图所示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Nc (s)
Dc (s)
K
其中
Nc (s) =1+ s − s2 Dc ( s) = 1+ 2s + 4s2 + s3 k ∈[1,3] = K
Δ (s, K ) = Dc (s) + KNc (s) = conv (Δ (s, 0.1), Δ (s,1))
Δ ( s, 0.1) = 10s3 + s2 + 6s + 0.57 Δ ( s,1) = 10s3 +1.9s2 + 7.8s +1.47
Δ (s, 0.1) ——稳定 Δ (s,1) ——稳定 Δ (s, 0.5) ——不稳定
●
K1 ( jω )
●
K4 ( jω )
Re
注意:此平行四边形的边永远平行于实轴或 jω 轴。
因已假设 Ki ( s) ( i = 1, 2,3, 4 )稳定,由排零原理知,如果: 0 ∉P ( jω,Q)
则P (s,Q) 鲁棒稳定。
现反设:存在某ω0 ∈ R ,
0 ∈ P ( jω0,Q) 因 Ki (s) ( i = 1, 2,3, 4 )均是稳定的,由 Mikhainov 引理知,随着 ω : 0 → ∞ ,
则 Δ (s, K ) = (1+ K ) + (2 + K ) s + (4 − K ) s2 + s3 扩展为区间多项式族:
鲁棒控制
V ( x) 2 x P( ) x(t ) x [ A ( ) P( ) P( ) A( )]x(t ) 0
T T T
计算李雅普诺夫函数式(4.200)沿系统方程 的导数,有
(4.201) 显然要判断 V 0 是比较困难的,一种有效的 方式是将 V 表示成 l
B1 D11 D21
B2 D12 D22
与 H 状态反馈控制问题相比,测量输出y的 描述和输出反馈控制律是不相同的,控制器K 是动态输出反馈补偿器,其状态空间描述为 (5.5a) Ak Bk y (5.5b) u Ck Dk y 即 根据2.2.1节的讨论,如图所示的闭环系统由 w到z的闭环传递函数矩阵为
C C1 D12 FL Dk C2
D D11 D12 FL Dk C21
FL ( I Dk D22 )1 EL ( I D22 Dk )
1
D12 FLCk
5.1.3基于状态观测器的H 控制问题
如图所示基于状态观测器的 H 控制问题。假 设广义的控制对象由(5.4)描述,控制器K 由状态观测器及基于这个状态观测器的状态 反馈控制律构成。 对于与广义控制对象同维数的状态观测器, 有 x A x B1 y B 2 u(5.8) 对于降维观测器有:
V
i 1 i
i
i
的形式,这样,只要 0, i 1, , l ,就能保 证 V 0,从而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事实上,由系统方程(4.191)引入自由矩阵 ,对任意合适维数的矩阵T1 , T2 ,有
[ x T1 x T2 ][ x(t ) A( ) x(t )] 0 (4.203)
鲁棒控制及其他
内模原理
伺服补偿器引入外部讯号的动态模型,是鲁棒 控制的关键。所谓内模原理,指任何好的调节 器必须在闭环系统中建立一个环境的动态模型, 提供对伺服控制问题的观察力。
R +
伺服 补偿 K1 + + U 被控 对象
Y
K2 稳定补偿
内模原理
R +
e 伺服补偿 -
K1
+
U +
K2
被控对象
Y
R +
-
Y
内模原理
前馈补偿 状态反馈
前馈补偿
在待解耦系统中串联一个前馈补偿器,使 串联组合系统的传递函数阵成为对角线性 的有理函数阵。(系统维数会增加)
gr11 前馈补偿 gr12 gr21 gr22 被控对象
状态反馈解耦
状态反馈解耦不会增加系统的维数,但 是解耦的条件要苛刻的多。
R
H
U
B
+ +
∫
C
Y
A K
月球软着陆问题
h(t)
如图,飞船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试 寻找发动机推力u(t)的最优控制规律, 以便使燃料的消耗最少。已知飞船质量 为m(t),高度为h(t),垂直速度 u(t) 为v(t),月球表面加速度视为常 数g,飞船自重M,所带 燃料 m(t) F ,初始垂直速度 v ,发动机推 0 -v(t) 力u(t)与燃料消耗速度成正比。
经典控制理论的鲁棒控制
r e y e(s)=r· (s+a)/(s+1+a),r为单位阶跃输入时
引入积分补偿器gc=k/s,其中k为可调参数 e(s)=(s+a)/(s2+as+k)
鲁棒控制理论第四章
∞
<1
ˆ ˆ P 1 + ΔW2
(
)
ˆ ˆ W2 S
∞
<1
4.3 鲁棒性能(鲁棒跟踪性)
假定对象传递函数属于集合 ℘ 。鲁棒性能的一般含义 是指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满足内稳定和一种特定的性能。 定义:鲁棒跟踪性 设对象不确定性满足乘积摄动模型,即
ˆ ℘ = P = (1 + ΔW2 ) P Δ ∞ ≤ 1 对于给定的参考输入信号,当鲁棒稳定的控制器 ˆ 对于 ,有 ,称系统是鲁棒跟踪 C ˆ ∀P ∈℘ W1S < 1 的,其中 为摄动系统的敏感函数。 ∞
选择
0.21s ˆ W2 ( s ) = 0.1s + 1
ω
例3:模型嵌入方法
设实际对象传递函数 P ( s ) = 现将它嵌入乘积摄动模型。 令标称对象 选择
k ˆ P (s) = 0 s−2
ˆ W2 ( jω )
k s−2
,其中 k ∈ [0.1,10]
ˆ P ( jω ) − P ( jω ) ˆ ≤ W2 ( jω ) ,满足 ˆ P ( jω )
设对象不确定性满足乘积摄动模型即设控制器使标称对象内稳定则控制器内稳定其中为标称系统的补敏感函数定理1的证明已知摄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根据nyquist稳定性判据由于标称系统内稳定wtwtimre位于以1为圆心半径小于1的闭圆内相位角变化360满足则在由于则在通过1j0点则摄动系统不稳定
鲁棒控制理论
ωi
M ik , φik
ˆ 选取 W2 ( s) ,满足
W2 ( jωi ) ≥ M ik e M ie
φik φi
−1 ,
i = 1,
m,
k = 1,
稳定性与鲁棒性
综合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性研究一、立论依据稳定性与鲁棒性问题是控制系统中的普遍性问题。
稳定性理论是研究动态系统中的过程(包括平衡位置)相对于干扰是否具有自我保持能力的理论。
一个实际系统与人们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之间总存在着偏差,根据数学模型设计的控制器作用于实际系统中往往使系统达不到期望的性能指标。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控制系统使得某些重要特性在摄动情况下保持不变。
在系统参数具有小摄动时保持系统特性不变性的设计问题在控制理论发展初始阶段已经被考虑过,当时自然只限于系统灵敏度分析之上,后来人们认识到实际系统与纯化了的理想系统之间的差异并不能总视为充分小,这既反映在由于系统与环境的日益复杂而使系统含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上,也反映在对某些对象来说,它的工作状态并不唯一等因素上,例如,飞机在不同高度以不同速度作巡航飞行时,无论是其空气动力学特性还是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均不相同,此时,同一架飞机由于飞行状态的变化就有几个标定系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在处理系统的非微摄动的问题上,有了一些理论与方法,特别由于控制界的推动,形成了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不衰的鲁棒分析与鲁棒控制的研究热。
鲁棒性是指系统中存在不确定因素时系统能保持正常工作性能的一种属性。
不确定性通常包括结构性不确定性和非结构性不确定性,前者通常是由实际物理系统的物理参数的测量误差、运行环境的变化或系统辨识不精确而引起的,就线性定常系统而言,它表现为系统传递函数中的多项式系数或相关参数的摄动;后者通常是由未建模动态而引起的,常用对标称系统传递函数扰动的范数来表示。
从分析的观点来研究系统在一定摄动下是否仍能保持原有的性能,称为系统的鲁棒分析问题;而从设计的观点来研究如何设计控制器来控制具有一定摄动的受控对象,使系统在这种摄动下仍能保持所希望的性能,称为系统的鲁棒综合。
前苏联科学家Kharitonov首先讨论了具有参数不确定性多项式族的鲁棒稳定性问题,自从Barmish将Kharitonov定理引入控制界以来,这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控制理论界的极大重视,相继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如棱边定理、边界定理、以及稳定的凸方向研究等。
稳定性及鲁棒性lecture3
鲁棒性(Robustness)
一般地,总假设已知受控对象的模型(标称模型),但实际 中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如:
➢ 参数变化; ➢ 未建模动态特性;
内部不确定性
➢ 平衡点的变化;
➢ 传感器噪声;
外部不确定性
➢ 不可预测的干扰输入;
所以标称模型只能是实际物理系统的不精确表示。
➢ 鲁棒性: 在外界干扰或系统模型发生变化时系统性能的保 持能力;
鲁棒稳定性的频域判定条件
➢ 反馈控制系统Σ
+
_
u
y
H(s)
G(s)
G(s) N1(s) , D1 ( s)
闭环传函
H (s) N2 (s) D2 (s)
F(s) G(s)H (s) 1 G(s)H (s)
通过F(s)的极点分布,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也就是研究1+G(s)H(s)=0 的根,即
的根的情况
最终建立起被控量θ和控制量u之间的关系
:
(M m)mgl (M m)I Mml 2
(M
ml m)I
Mml 2
u
近似描述单摆运动规律,寻找合适u使平衡态 T 0 0T 稳定
➢ 建模,控制:忽略某些动态特性→线性化模型→控制u完全根 据Σ设计
➢ 实际系统:控制效果?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系统 Lyapunov稳定性理论三要素 扰动
(2) 加法不确定性
W(s)
ΔP(s)
+
P0(s)
+
P(s) P0 (s) P(s)W (s),
P(s) 1
(3) 反馈不确定性
ΔP(s)
W(s)
_
+
P0(s)
对鲁棒控制的认识
对鲁棒控制的认识 赵呈涛专业:学号: 092030071姓名:鲁棒控制( RobustControl )方面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
在过去的 20 年中,鲁棒控制一直是国际自控界的研究热点。
所谓“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 在一定(结构、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某些性能的特性。
根据对性能的不同 定义,可分为稳定鲁棒性和性能鲁棒性。
如果所关心的是系统的稳定性,那么就称 该系统具有鲁棒稳定性;如果所关心的是用干扰抑制性能或用其他性能准则来描述的 品质,那么就称该系统具有鲁棒性能。
以闭环系统的鲁棒性作为目标设计得到的固定控制器称为鲁棒控制器。
定性,具有代表性的是 Zames 提出的微分灵敏度分析。
然而,实际工业过程中故障导致系统中参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界摄动而不是无穷小摄动,因此产生了以讨论参数在有界摄动下系统性能保持和控制为内容的现代鲁棒控制。
控制是一个着重控制算法可靠性研究的控制器设计方法, 际环境中为保证安全要求控制系统最小必须满足的要求。
一旦设计好这个控制 器,它的参数不能改变而且控制性能能够保证。
鲁棒控制方法,是对时间域或频率域来说,一般要假设过程动态特性的信息 和它的变化范围 , 一些算法不需要精确的过程模型,但需要一些离线辨识。
鲁棒 控制理论是分析和处理具有不确定性系统的控制理论,包括两大类问题:鲁棒性分析 及鲁棒性综合问题。
鲁棒性分析是根据给定的标称系统和不确定性集合,找出保证系 统鲁棒性所需的条件;而鲁棒性综合(鲁棒控制器设计问题)就是根据给定的标称模 型和不确定性集合,基于鲁棒性分析得到的结果来设计一个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满 足期望的性能要求。
主要的鲁棒控制理论有:1) Kharitonov 区间理论;2) H 控制理论;3)结构奇异值理论 理论。
面就这三种理论做简单的介绍。
1 Kharitonov 区间理论 1.1 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概况对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源于20世纪20年代。
稳定性与鲁棒性lecture3——鲁棒控制基础
u G(s)
y
N1 ( s ) G ( s) , D1 ( s )
N 2 ( s) H ( s) D2 ( s )
闭环传函
F ( s) G( s) H ( s) 1 G( s) H ( s)
通过F(s)的极点分布,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也就是研究1+G(s)H(s)=0 的根,即 D1(s)D2(s)+N1(s) N2(s)=0 的根的情况
W(s) K(s) P(s)
w1
Ws(s) _ r
u
+
控制目标:尽量减少跟踪误差,即
由w1到e的传函
1 Ws ( s ) I [ P( s) ( s)W ( s)]K ( s)
1
确保鲁棒稳定性: W (s) P(s) K (s)S (s) 1 其中 S ( s)
1 I P( s) K ( s )
P( s)
1
(3) 反馈不确定性
ΔP(s) _ + P0(s) W(s)
P( s)
P ( s) 0 , 1 P( s )W ( s ) P ( s ) 0
ΔP(s) _
P( s )
1
W(s)
P0(s)
+
P ( s) 0 P( s ) , 1 P( s )W ( s )
所以标称模型只能是实际物理系统的不 在外界干扰或系统模型发生变化时系统性能的保 持能力; 鲁棒控制:按照鲁棒性要求设计的控制方案叫做鲁棒控制; 鲁棒系统设计的目标:就是要在模型不精确和存在其他变 化因素的条件下,使系统仍能保持预期性能。 如果模型的变化和模型的不精确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其 它动态性能,这样的系统我们称它为鲁棒控制系统。 鲁棒控制理论:鲁棒性分析问题和鲁棒性综合问题
鲁棒控制理论基础4章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43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44
Δ
Δ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45
Δ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46
gout
g in
in
out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108
The End
25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26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27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28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29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30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103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104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105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106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107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52
,
K > -1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53
Δ
于是有: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54
Fang Hua-Jing , HUST 2010
鲁棒稳定性理论robustfourth
2009年11月27日
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课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何 勇
基于规范互质分解描述的鲁棒稳定性
z2
ΔN (s)
w2
w1
w
ΔM (s)
z1
W (s)
r
K (s)
N1 ( s )
M
−1 1
(s)
-
PA ( s )
y
U C = { PA ( s ) = [ M 1 ( s ) + M Δ M ( s )]−1[ N1 ( s ) + W Δ N ( s )], Δ ( s ) ∈ BH ∞ ⎡ I ⎤ −1 −1 Tzw ( s ) = ⎢ ⎥ [ I + P( s ) K ( s )] M 1 ( s )W ( s ) ⎣ − K (s) ⎦
σ max [Tzω ( jω )]
当Δ ( s ) = 0 时闭 环控制系统是 稳定的;
10 − 1
( I + KP) KW ∈ BH ∞
−1
10 − 2 10 − 2
10 − 1
10 0
101
10 2 ω
奇异值曲线
K(s)是稳定化控制器
3
2009年11月27日
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课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函数 V ( x) = xT Px 对时间的导数不依赖于让r(t)和s(t)的值而满 足
& V ( x) = x T {[ A + ΔA( r (t ))]T P + P[ A + ΔA( r (t ))]}x − 2 x T P[ B + ΔB ( s (t ))] f ( x)
≤ −a x(t ) ,
鲁棒稳定性理论 棱边定理
(40a)
(40b)
(41)
考虑到矩阵特征根的连续性,A的赫尔维茨稳定性度量为
(42a) 或 (42b)
(43)
(44)
引理4.4:假定M是可逆方阵,E是复数方阵,则有
(45)
特别地,赫尔维茨半径可由下式给出。
(46)
(47)
对于时间离散系统,设A为舒尔矩阵,则舒尔稳定性度量定义为
(48)
系数空间中的稳定区域
考虑使实系数多项式
(28)
(29a)
它对应着原点s=0;
(29b)(ຫໍສະໝຸດ 0)(31)则(29b)式为
(32)
(33)
(32)式可以从
(34)
中得到。
鲁棒稳定性的度量
(35a)
(35b)
(36)
(37)
(38)
特别的,当系数本身是参数时,m=n,q=a,只要考虑
(39)
卡里托诺夫定理
卡里托诺夫定理是原苏联数学家v.l.卡里托诺
夫1978年提出的,但是在鲁棒控制方面取得 优异成果则是在那年之后。这个定理给出了 区间多项式具有赫尔维茨稳定性的充分与必 要条件。
区间多项式:就是实数多项式 (1) 的集合,其中 (2) 用G表示这种多项式的全体,用H表示所有赫尔维茨多项式。即所有 有那些特征根均位于复数左开半平面的多项式。
(12)
双线性变换:比较离散时间系统与连续时间系统的一种方法。 (13) 双线性变换使(1)式f(s)的赫尔维茨稳定性与 (14) 舒尔稳定性相对应。 因此,如果连续时间系统f(s)的系数参数空间上的超矩形体可以映射 到离散事件系统g(z)的系数参数空间上的超矩形体,那么定理4.11 和定理4.12均成立。
鲁棒控制算法
鲁棒控制算法
鲁棒控制算法是一种能够在系统受到外部干扰或内部变化时保持稳定性的控制算法。
它是一种针对不确定性和变化的控制方法,能够在系统受到干扰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鲁棒控制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设计控制器来抵消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这种算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中,包括机械系统、电子系统、化学系统等。
鲁棒控制算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在系统受到干扰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这种算法可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变化,包括参数变化、外部干扰、噪声等。
此外,鲁棒控制算法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系统和环境。
鲁棒控制算法的实现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系统的不确定性、控制器的设计、控制器的实现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和环境来选择合适的鲁棒控制算法,并进行相应的参数调整和优化。
鲁棒控制算法是一种能够在系统受到干扰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的控制算法。
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能够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和环境来选择合适的鲁棒控制算法,并进行相应的参数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
鲁棒性和稳定性的区别
鲁棒性和稳定性的区别
鲁棒性和稳定性都是反应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参数。
那么关于鲁棒性和稳定性的区别有哪些,我们先来看看两者的定义。
定义上
所谓“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结构,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其它某些性能的特性。
所谓“稳定性”,是指控制系统在使它偏离平衡状态的扰动作用消失后,返回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
受到的扰动
稳定性是指系统受到瞬时扰动,扰动消失后系统回到原来状态的能力,而鲁棒性是指系统受到持续扰动能保持原来状态的能力。
稳定的概念
稳定性分为一致稳定和渐进稳定,就是说可以慢慢的稳定也可以螺旋形绕着稳定点稳定;
鲁棒性,是指你可以设定一个鲁棒界(可以2范数也可以是无穷范数),只要系统在这个界内就是稳定的;
性能要求
两者其实是包含关系。
鲁棒性能包括:信号跟踪、干扰抑制、响应性和最优性等动态性能,其中稳定性仅仅是其前提条件。
通常控制系统在不稳定前其性能已经显着下降,因此鲁棒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使系统满足所要求的鲁棒性能。
鲁邦控制简介
一个工具—LMI
• LMI的发展: - Karmarkar, 1984: 线性规划,内点法 - Nesterov and Nemirovsky, 1994: <<Interior-point polynomial in convex programming>> - Boyd, et al., 1993, 1994: <<Linear mateix inequalities in system and control>> - Ghaoui and Niculescu, 1999: <<Recent advances o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methods in control>> - Scherer and Weiland, 2000: <<Linear matrix inequalties in control>> • LMI的定义: F(x)=F0+x1 F1+x2 F2+…+xm Fm>0 - 凸性,规范统一,矩阵变量,Schur补变换, ...
鲁棒控制论简介
鲁棒控制论简介.txt永远像孩子一样好奇,像年轻人一样改变,像中年人一样耐心,像老年人一样睿智。
我的腰闪了,惹祸的不是青春,而是压力。
当女人不再痴缠,不再耍赖,不再喜怒无常,也就不再爱了。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研究是现代控制理论研究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鲁棒控制问题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人们对于微分方程的研究中。
Black首先在他的1927年的一项专利上应用了鲁棒控制。
但是什么叫做鲁棒性呢?其实这个名字是一个音译,其英文拼写为Robust。
也就是健壮和强壮的意思。
控制专家用这个名字来表示当一个控制系统中的参数发生摄动时系统能否保持正常工作的一种特性或属性。
人在受到外界病菌的感染后,是否能够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恢复健康一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状态空间的结构理论的形成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
状态空间的结构理论包括能控性、能观性、反馈镇定和输入输出模型的状态空间实现理论,它连同最优控制理论和卡尔曼滤波理论一起,使现代控制理论形成了严谨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宇航和机器人控制等应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但是这些理论要求系统的模型必须是已知的,而大多实际的工程系统都运行在变化的环境中,要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是不可能的。
因此很多理论在实际的应用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
到了1972年,鲁棒控制这个术语在文献中首先被提出,但是对于它的精确定义至今还没有一致的说法。
其主要分歧就在于对于摄动的定义上面,摄动分很多种,是否每种摄动都要包括在鲁棒性研究中呢?尽管存在分歧,但是鲁棒性的研究没有受到阻碍,其发展的势头有增无减。
鲁棒控制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很多引人注目的理论。
其中控制理论是目前解决鲁棒性问题最为成功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Zames在1981年首次提出了这一著名理论,他考虑了对于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一个控制器,使系统对于扰动的反映最小。
在他提出这一理论之后的20年里,许多学者发展了这一理论,使其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稳定性与鲁棒性lecture2——稳定性基础
对Lyapunov函数的说明:
(1)V(X)是正定的标量函数; (2)并非所有系统都能找到V(X)来证明该系统稳定或者 不稳定; (3) V(X)如果存在,一般是非唯一的,但关于稳定性的 结论是一致的; (4)V(X)最简单的形式是二次型V(X)=XTPX; (5)V(X)只是提供平衡点附近的运动情况,丝毫不能反
映域外运动的任何信息;
(6)构造V(X)需要一定的技巧。
四、Lyapunov方法在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渐近稳定性判据: 设线性定常系统为:x Ax,则平衡状态Xe=0为全局渐近 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对任意给定的正定实对称矩阵Q,必存 在正定的实对称矩阵P,满足Lyapunov方程: ATP+PA=-Q 且V(X)=XTPX就是Lyapunov函数。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渐近稳定性判据: 设线性定常系统为:x(k+1)=φx(k),则平衡状态Xe=0为全局 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对任意给定的正定实对称矩阵Q, 必存在正定的实对称矩阵P,满足Lyapunov方程: φT P φ-P =-Q 且V(X)=XTPX就是Lyapunov函数。
0
成立。则称系统的平衡状态Xe是指数稳定的 如果上式对任意的x0∈ Rn 均成立,则称平衡点Xe是全局 指数稳定的
三、 Lyapunov稳定定理 (3) x f ( x, u ) 不失一般性,设系统 的平衡状态Xe =0,下面讨论其稳定或渐近稳定的条件 设V(x,t)是连续可微的正定函数,若V沿着系统(3)解的轨 迹对t求导,其导数
u f(x,u) ∫ y x h(x,u) H
任意输入u,系统H都有一个响应信号y与之对应:y=Hu
从数学意义上,H为输入函数空间U到输出函数空间Y的一 个映射或算子
一类多项式族的鲁棒稳定性分析
.S ,t d o ma i n i n c e a na n a l y t i c f u n c t i o nc a nb e a r b i t r a r ya p p r o x i ma t e db yap o l y n o mi a l h e p r o v i d e dme t h o d s
.Mo ,ame t h ec l a s so f p o l y n o mi a l f a mi l y r e o v e r t h o di sa l s op r o v i d e dt oe s t i ma t et h ema x i ma l s t a b i l i t y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相继出现了许多数字迭代算法 , 这样确定的多项式零点分布问题基本上已解决 .
被控对象总是存在不可避免的 时 变 、 非线性和 不确 定 性因素 .2 0世 纪 6 0年 代发 展起 来的 现代 控制 理论方法因过分依赖对象的精确模型 ,在处理实际被控对象时就出现困难和不足 ,这是促进 2 0世纪 8 0 年代鲁棒控制广泛研究的根本原因 .鲁棒控制为多项式零点分布问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具有不确定 性 的多项式族的稳定性分析问题得到重视 .1 9 8 4年 ,美国学者 B 1 9 7 8 )关于 系数 a mi s h将 Kh a r i t o n o v( 有 界 微 分 方 程 族 的 稳 定 性 分 析 结 果 引 入 到 控 制 界 ,由 此 引 发 了 在 参 数 空 间 研 究 多 项 式 族 鲁 棒 稳 定 的 热
1 牕 牕 -1
+…+牃 ( ┻ ) ┽ +牃 ( ┻ ) } , 牕 -1 牕
( 1 )
T 牔 式中 :┻ 为摄动参数 ;爯 为参数摄动域 . =[ … 牚 牚 牚 1 2 牔]∈爯 众所周知 ,式 ( 1 )中多项式是式 ( 2 )自治系统的特征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间矩阵和凸组合多项式的稳定性
区间矩阵:区间矩阵就是下面定义的矩阵集合:
(15)
(18)
(19)
这个定理揭示了凸组合多项式的赫尔维茨稳定性可以根据有顶点多 项式的赫尔维茨矩阵构成的某一矩阵是否存在非正的特征根来确定。 对于时间离散系统的舒尔稳定性,有并行的结果成立。
定理4.23:假设E是复数方阵,A为舒尔矩阵,则有
(49)
(50)
舒尔半径为
(51)
鲁棒稳定性分析的LMI方法
本节主要是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对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的鲁棒性分析和综合问题进行讨 论。 考虑如下具有时变结构不确定参数系统:
(52)
这里
(53)
(54)
(40a)
(40b)
(41)
考虑到矩阵特征根的连续性,A的赫尔维茨稳定性度量为
(42a) 或 (42b)
(43)
(44)
引理4.4:假定M是可逆方阵,E是复数方阵,则有
(45)
特别地,赫尔维茨半径可由下式给出。
(46)
(47)
对于时间离散系统,设A为舒尔矩阵,则舒尔稳定性度量定义为
(48)
(20)
构成下述矩阵
(21)
(22)
棱边定理
概述
棱边定理研究的多项式一般具有下述形式
(23)
其中
(24)
(25) (26)
(27)
在应用棱边定理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还没有寻找突出棱 边的有效手段,棱边多项式的个数随着多面体顶点个数的增加而大 量增加,一般不能用于参数空间中存在非线性关系的场合。尽管如 此棱边定理在鲁棒性分析方面仍是很好用。
卡里托诺夫定理
卡里托诺夫定理是原苏联数学家v.l.卡里托诺
夫1978年提出的,但是在鲁棒控制方面取得 优异成果则是在那年之后。这个定理给出了 区间多项式具有赫尔维茨稳定性的充分与必 要条件。
区间多项式:就是实数多项式 (1) 的集合,其中 (2) 用G表示这种多项式的全体,用H表示所有赫尔维茨多项式。即所有 有那些特征根均位于复数左开半平面的多项式。
(55)
(56)
(59)
对于i=1,…,l成立,则具有系统矩阵并可表示成(57)是鲁棒稳定的。
卡里托诺夫定理的复平面应用:设
(7)
其中
(8)
(9a) (9b)
(9c)
(9d)
(9e) (9f) (9g) (9h)
卡里托诺夫定理给出了系数不确定性连续时间系统特征多项式的赫 尔维茨稳定性条件。 舒尔稳定多项式:定义区间多项式为
(10a)
其中
(10b)
把(8)式变为
(11a)
(11b)
(3a) (3b) (3c) (3d)
这些多项式称为对(1)式的卡里托诺福多项式。
(4)
(5a) (5b) (5c) (5d)
通过上述着四个多项式地组合,可得(3)式的卡里托诺夫多项式
(6a) (6b) (6c) (6d) 卡里托诺夫解释了区间多项式的强弱两个稳定性条件。所谓卡里 托诺夫定理通常是指强的一个稳定性结果。
(12)
双线性变换:比较离散时间系统与连续时间系统的一种方法。 (13) 双线性变换使(1)式f(s)的赫尔维茨稳定性与 (14) 舒尔稳定性相对应。 因此,如果连续时间系统f(s)的系数参数空间上的超矩形体可以映射 到离散事件系统g(z)的系数参数空间上的超矩形体,那么定理4.11 和定理4.12均成立。
系数空间中的稳定区域
考虑使实系数多项式
(28)
(29a)
它对应着原点s=0;
(29b)
(30)
(31)
则(29b)式为
(32)
(33)
(32)式可以从
(34)
中得到。
鲁棒稳定性的度量
(35a)
(35b)
(36)
(37)
(38)
特别的,当系数本身是参数时,m=n,q=a,只要考虑
(39)
鲁棒稳定性理论
参数空间稳定性分析
概述
这一节讨论参数空间存在结构不确定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也就是针对已知 系统的结构和参数的大概值,但并不清楚参数的精确值这种情况,介绍几种 主要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参数空间的稳定性分析是一个古典的研究领域,但是研究的总体情况可以说 并不是很顺利的,特别是在鲁棒稳定性分析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知道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卡里托诺夫定理在鲁棒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提 出了鲁棒稳定性分析的多项式代数方法,开辟了参数空间鲁棒稳定性分析的 新领域。 下面主要叙述卡里托诺夫定理及其相关的鲁棒稳定性分析方法,并对其保守 性,介绍棱边定理和有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