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第七单元专题十七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微专题(一) 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
![微专题(一) 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ed7bdc66b9d528ea80c77917.png)
4.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多种类型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实现 机体稳态。
5.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
细胞,实现机体稳态。
二、知考查热点 1.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转化、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2.结合实例考查水盐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过程。 3.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传递过程和特点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的
6.激素 GLP1 具有调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等功能,当 GLP1 的分泌量 不足时,会导致Ⅱ型糖尿病。如图是某糖尿病患者注射一定量的 GLP1 后, 测得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 B 细胞和胰岛 A 细胞上可能有 GLP1 受体 B.正常人体在饥饿状态下,GLP1 的分泌量会增加 C.GLP1 有促进胰岛素分泌与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 D.合成 GLP1 类似物,可作为开发治疗Ⅱ型糖尿病药物的新途径
实验探究。 4.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分泌调节及相关实验设计与分析。 5.结合免疫与人体健康,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由课题串知识——让思维活起来] 钙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材料一 体内钙代谢虽然受多种激素的影响,但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分 泌)和降钙素(甲状腺 C 细胞分泌)是调节细胞外液中 Ca2+浓度的两种主要激素。 甲状旁腺素使血钙增加,降钙素使血钙降低。
4.(2020·江苏高考)如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 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从而降低 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https://img.taocdn.com/s3/m/9a24f5e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9.png)
(2021年深一模)某人到高原旅游时,感觉呼吸困难,同时伴有发热、 排尿量减少等现象。医院检查发现其肺部细胞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
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该患者发热是人体稳态失衡的表现 B.该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会升高 C.尿量随肾小管和集合管吸水减少而减少 D.该人可能因为散热受阻而伴有发热症状
内环境
2、内环境各组成之间的关系
血浆
毛细血管壁 90%
组织液 O2和营养物质 细胞内液
CO2和代谢废物
淋巴
内环境=细胞外液
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直接内环境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
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血浆 淋巴、血浆
3、内环境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3、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D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5、内环境的作用 ①细胞生存的 直接环境 ; 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稳态内涵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是维持在一个固定不 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集锦【专题17】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集锦【专题17】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10a3f940f5335a8102d220b6.png)
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1.(2019·高考北京卷)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解析:选A。
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而不是T细胞,A项错误;外界温度降低时,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以维持体温稳定,B项正确;血糖水平上升时,机体分泌起降血糖作用的胰岛素,使其恢复正常,C项正确;植物具有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D项正确。
2.(2019·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回答下列问题:(1)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
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
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
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
(1)空腹时,体内血糖的来源都是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2)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其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在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都上升,血糖的浓度上升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降低,但是,由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分泌的胰岛素比正常人少,所以,其血糖浓度下降速率就比正常人慢。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a7197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8.png)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稳态
1、总体稳态:生物体由于具有应激能力、内环境稳态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能力、代谢再循环能力等特征,使之能够维持其内部的自然状态的稳定,这一稳定的状态可以称为总体稳态。
2、器官稳态:当器官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我们可以称为器官稳态。
3、细胞稳态:细胞内生物水质结构以及细胞内物质比例的相对稳定,可以称为细胞稳态。
二、调节
1、激素调节:激素是生物体的内环境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体内激素的水平,使体内各种代谢作用处于适宜的程度。
2、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利用神经系统对生物体体内环境和机能的监护,以及与外界环境做出不同反应,使生物体体内和外界保持稳定态,以达到调节程度。
3、血液调节:血液调节是指利用血液介质中的物质,如蛋白质、糖、温度等,使体内各机能和部位处于一种保持体温的最佳状态,使体内的各种反应达到最佳的效果。
4、细胞调节:细胞调节是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自动调节,它是生命活
动的基本过程,利用细胞的形态、器官的大小以及分子的反应活性,完成调节机能的必要过程。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32083d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4.png)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生物体内环境调节是指生物体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其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
这种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称为“体内稳态”,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存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其相关概念和调节机制。
一、体内环境稳定性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温度稳定性:稳定的体温有助于保持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人类的体温一般在36.5°C-37.5°C之间波动,体温的调节通过神经、内分泌和活动等方式实现。
2. pH值稳定性:生物体内部液体的pH值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利于维持酶活性和其他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酸碱平衡主要受到呼吸系统和肾脏的调节。
3. 离子浓度稳定性:生物体内各种离子的浓度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正常离子浓度梯度,有利于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二、生物体内环境调节机制1. 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的传递,控制生理功能的开关。
例如,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刺激体表血管扩张,促进散热;体温过低时,神经系统则会刺激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2. 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播,实现对生物体内部环境的调节。
例如,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甲状腺素能够提高代谢速率。
3. 呼吸系统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控制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
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系统会加快呼吸速率,以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
4. 肾脏调节:肾脏是生物体体液体积和成分调节的关键器官。
它通过调整尿液的生成和排出,控制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当血液中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生成和排出量。
三、体温调节机制人类是恒温动物,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1. 对外环境的调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汗液等方式散热;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通过血管收缩,肌肉发抖等方式保持体温。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个体的稳态与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070c99f90b4e767f5bcfce34.png)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个体的稳态与调节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一般不超过1℃)。
[来源:Z*xx*k](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Ⅰ、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①突触的结构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司令部,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②大脑皮层除了具有对外部世界感知的功能(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Ⅱ、激素调节1、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2、血糖平衡的调节①血糖正常值0.8-1.2g/L(3.9—6.1mmol/L)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的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稳态及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及调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8eb7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b.png)
稳态及调节知识点总结稳态和调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到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体内部环境中,各种生理过程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以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生存状态。
调节是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各种反应,以维持内部稳定状态的能力。
稳态和调节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共同维持了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稳态的概念及特点稳态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各种生理过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维持是生物体内部各种器官和系统相互协调合作的结果,通过形成一系列反馈调节机制,使生物体的内部环境在外界环境变化的同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相对稳定性:稳态是相对的稳定状态,即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而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
2. 动态平衡: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指的是生物体内部环境各种生理过程以一定速率进行着动态的调节和平衡。
3. 反馈调节: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形成一系列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4. 适应性:稳态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同时,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稳态的维持主要依靠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和协调合作,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通过对体温、血糖、血压、酸碱平衡等的调节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性。
二、神经系统的稳态调节神经系统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稳态调节的重要调节系统,它通过神经元的传导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对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快速调节和适应。
神经系统的稳态调节主要包括对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生理参数的调节。
1.体温调节体温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参数,对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体温调节主要通过体温感受器、下丘脑和交感神经系统等进行调节,当体温升高时,体温感受器将信息传递给下丘脑,下丘脑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血管收缩、出汗增多等来进行降温,从而维持体温的稳定。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c203926de80d4d8d15a4f91.png)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内环境的组成①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②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③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37度时约为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酸碱度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②、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3)温度(37℃,波动一般不超过1℃)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CO2浓度最高②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四、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稳态的调节:神经 ----- 体液 --- 免疫共同调节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水肿】(1)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组织水肿的原因①过敏反应: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高考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高考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bc156d9577232f60dccca144.png)
3.2015课标1,3,6分,0.718)某同学给健康实验静脉滴注 0.9%的NaC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食物 消化系统 (碱性NaCO3)
正常 机体
剧烈运动
PH升高
NaCO3
PH降低
NaHCO3
NaHCO3
乳酸
乳酸钠+H2CO3
PH降低
H2O+CO2 PH升高
内环境
泌尿系统 呼吸系统
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3、温度(37℃左右)
(1)温度来源
细胞物质代谢释放的能量。
(2)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
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无机盐离子主要Na+和Cl-。
1、生理盐水的浓度?
•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2、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 此溶液渗透压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 浆等细胞外液的等渗溶液。
• 如果输液时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 水或失水。
先判断B为
,则A为
,C为 ,D为 。
任务三:痴迷跑步,脚肿了,可能是什么原因?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据图分析:
(1)图1中的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什么? 提示 组织液、血浆、淋巴。
考向一 内环境的成分及相互关系
选择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序号填空:①血红蛋白 ②尿素 ③CO2 ④麦芽糖 ⑤激素 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⑦氨基酸 ⑧抗体
2019届高考理综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专题十七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2019届高考理综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专题十七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fb3c7af426fff705cc170a46.png)
届高考理综生物知识点总结2019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专题十七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1 考点 ) ( 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健康的基础1.在成分③中不可能存在,抗体存在于成分②中A. ③的来源和去路各有三种B.C. 淋巴细胞只可在图中④含有肾上腺素可在图中②与③成分中存在D. ) (错误的是,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分,3,6新课标全国卷Ⅱ2.[2014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A. 并保持动态平衡,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B.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D.下列,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河北石家庄模拟3.[2018 ) (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B. 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C. 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 D.下列叙述,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分,18,2海南4.[2015 ) ( 错误的是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C.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D.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5. 1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A. 乙液会变少,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B. 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和丙液中B淋巴细胞和C.T 甲液和乙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无机盐含量的多少 D.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5%已知]分,31,10新课标全国卷Ⅰ6.[2014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 : 答下列问题并通过循环系,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经过氧化分解,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1)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系统被排出体外。
高二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52dfb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7.png)
高二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课程中,稳态与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机制。
本文将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重要性内环境稳态,又称为体内稳态,是指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正常进行,细胞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稳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如,人体通过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系统来维持血液pH值的稳定,保证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的稳定是通过多种调节机制实现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快速的电信号传递,对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进行调控。
例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人体可以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颤抖来产生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2. 体液调节: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和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对远处的器官或组织产生影响,从而调节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例如,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共同调节血糖水平。
3.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体内异常细胞,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有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产生抗体来消灭病原体。
三、稳态失衡的后果当内环境稳态被打破时,生物体可能会出现各种疾病。
例如,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或降低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此外,体温的持续升高可能引起发热,而体温过低则可能导致低体温症。
四、稳态与调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稳态与调节机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自然选择,那些能够有效调节内环境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物种更有可能生存下来。
例如,能够在极端温度下生存的物种,往往具有更为复杂的体温调节机制。
五、稳态与调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现代医学中,对稳态与调节机制的研究和应用极为广泛。
例如,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治疗内分泌失调,或者通过免疫调节疗法来治疗某些疾病。
此外,对稳态与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调节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7c45bde619e8b8f67c1cb9d5.png)
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渗透压 (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成因:溶质微粒数量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 透压越大。 (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 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4)与人体的健康: ①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 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输液来补 充。 ②血浆蛋白质含量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营养不良使合成量减少 ;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患者出现水肿现象 。 ③当代谢废物含量上升时,说明肾功能衰竭,会患尿毒症。
1.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下,指出下图 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 ( D ) A.①葡萄糖 B.②组织液 C.③水 D.④红细胞
2.(2009年青岛模拟)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 是 ( A)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 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有:
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全身性水肿); 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③淋巴回流受阻; ④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性水肿; ⑤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 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约在7.35~7.45之间。 (2)维持因素:与含有 、 等离子有关。 (3)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主要由Na+、K+和 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 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3.温度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所以人体 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 ℃左右。 (2)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 (3)与人体健康 当我们感冒发烧时,食欲低下、精神不佳,这是由于体温 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 良和其他生理活动紊乱的缘故。
高中生物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高中生物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d6185d2aff00bed5b9f31df6.png)
热 觉感受 体温调 ②汗液分泌增多 增加散热
器
节中枢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一.下丘脑与激素调节-------内分泌腺的枢纽
促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反馈调节)
促激素
垂体
甲状腺 性腺 肾上腺
21
二.下丘脑与神经调节
下丘脑刺激某一区域
刺激另一区域
心跳加快
交感神经兴奋 血压升高
消化器官运动 减弱 副交感神经 的兴奋 心跳变慢、血压 下降、消化器官 运动加强
非特 渐形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人 类
异性 免疫
特点: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 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的
免 疫 类 型
特异 性
来源:病原体或病原体的某种特征 物(抗原)侵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 生专门抵抗该病原体的物质(抗体) 来消灭、排除这种病原体。
免疫 特点:只对具有抗原特征的病原体
起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
b .皮肤立毛肌收缩.
c.激素分泌:代谢加强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 素、糖皮质激素等)
炎热环境
体温调节: 神经调节
过程:
1.血管平滑肌舒张
皮肤温觉 传入神经 下丘脑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增加散热) 2.汗腺分泌
13
六.下丘脑与水盐平衡
1.饮水不足、 细胞外液 体内失水过多 渗透压升高 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宿主细胞 T细胞
抗原
感
应
被抗原
阶
侵入的 组织细胞
段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反应阶段
T细胞与靶细 靶细胞破裂死亡
胞紧密接触
抗原被消灭
淋巴因子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稳态与调节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稳态与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9a1f830a28ea81c759f5787f.png)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稳态与调节1.内环境稳态应澄清的两个误区: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
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3.无论是在炎热条件下还是在寒冷条件下,体温只要维持稳定则产热量一定等于散热量。
4.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5.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6.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7.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8.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当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9.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10.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奋;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分析和综合兴奋,也不能向大脑皮层传导兴奋。
11.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2个神经元——传入(感觉)神经元和传出(运动)神经元。
1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13.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的结构,神经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区域。
14.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它们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同一生理功能可以分别由不同的神经中枢来调控,这些不同的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与调控。
15.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体现细胞膜信息传递功能;二者发挥作用后都可被分解或灭活,另外有些游离的神经递质可被重新吸收。
2019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专题十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2019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专题十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d5a3eed303d8ce2f006623fe.png)
专题十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健康的基础,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体存在于成分②中,在成分③中不可能存在B.③的来源和去路各有三种C.淋巴细胞只可在图中④含有D.肾上腺素可在图中②与③成分中存在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6分]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3.[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D.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4.[2015海南,18,2分]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5.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乙液会变少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和丙液中D.甲液和乙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无机盐含量的多少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31,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题组1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1.[2017江苏,15,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2.[2016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3,6分]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2013海南,17,2分]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5.[2015海南,27,8分]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
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
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
题组2体温调节6.[2017海南,14,2分]当外界温度高于动物体温时,下列不利于动物散热的是()A.马出汗B.猴子在水里玩耍C.犬伸出舌加速喘息D.牛排尿量减少7.[2016上海,14,2分]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8.[2014北京理综,2,6分]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9.[2013广东理综(节选),27,9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所示,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
(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随即通过调节,增加、减少,使体温回升至正常。
(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右移,出现发热。
若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题组3水盐调节10.[2017全国卷Ⅲ,4,6分]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11.[2016海南,12,2分]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12.[2016江苏,16,2分]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13.[2014福建理综,2,6分]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14.[2013山东理综(节选),24,4分]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继而促进,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2)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题组4血糖调节15.[2017北京理综,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16.[2016江苏,15,2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17.[2016上海,9,2分]在正常情况下,进餐后血糖浓度会相应升高。
在此过程中()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B.延髓糖中枢兴奋抑制糖原合成C.胰岛素的作用强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小肠黏膜细胞18.[2015天津理综,3,6分]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
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胚胎干细胞可来自对囊胚内细胞团的分离培养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19.[2017全国卷Ⅲ,31,10分]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
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
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
20.[2014安徽理综(节选),30,8分]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 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如表。
请在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血糖浓度/mg·mL-10.75 1.25 1.10 0.90 0.75 0.75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2018赣中南五校联考,3]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B.②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剧烈变化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2.[2018江淮十校联考(一),18]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 O3-、HP O42-等离子有关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浮肿、手足抽搐、贫血症都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3.[2018广东肇庆七校联考,7]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完成的B.糖尿病人必须及时口服胰岛素,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C.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需要载体并消耗ATP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4.[2018豫南九校联考(二),20]用一定方法将小鼠的下丘脑破坏(其他结构完好),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排尿量增加 B.体温维持恒定C.细胞代谢速率变慢D.机体仍存在反馈调节5.[2018安徽合肥调研,1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B.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C.饥饿→胰岛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血糖稳定D.剧烈运动→乳酸增加→体液中的某些离子缓冲→pH相对稳定6.[2018湖北黄冈模拟,12]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碱制剂可选用NaHCO3、Na2HPO4B.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和二氧化碳C.患者补充胰岛素的主要目的是加速血糖的利用D.人体中出现乳酸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7.[2017山东师大附中三模,6]如图是抗利尿激素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量随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而有所增加B.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垂体,刺激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D.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8.[2016河北唐山一模,3]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体温维持在38 ℃时散热量与产热量保持平衡B.体温升高都是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C.感染病菌时人体发烧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甲状腺的活动具有调节功能二、非选择题(共15分)9.[2018江淮十校联考,28,9分]严重的中暑又称热射病,是指由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可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死亡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