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师用书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ppt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ppt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9189e2700abb68a982fbb7.png)
高频考点讲练
城市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亟待完善
城镇密集,分 布以江河、国 道或公路为中 心
建设项目多, 大量占用耕地
寻找最佳状态 的城市规模扩 张模式
城市占用耕地 面积不断扩大
高频考点讲练
工业废水和生 珠江水质恶化 活污水直接排 入 火电厂排出大 城市酸雨现象 量二氧化硫等 建立山水城市 严重 酸性气体,随 生态模式 雨水降落 人口增加、生 城市固体废弃 活水平提高, 物污染加剧 产生大量固体 废弃物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 小,吸引外资额增长 存在 相对较慢;劳动密集 问题 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 较低,工业增加值的 增长相对较慢
高频考点讲练
特别提醒 比较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 型模式
高频考点讲练
例1 读“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示意 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频考点讲练
(1)从1985年到2002年,珠江三角 洲城市化发展快。其城市化过程具体 表现在 ;其城市化过程本 质表现在 ;其城市化过程 的动力主要是 。 (2)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 展,城市越来越密集,并逐步形成了 城市群的规模。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城 市群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3)珠江三角洲随着城市化的发 展,在人口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 化。请描述他们发生的显著变化。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珠 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较快,主要表现 在:城市数目明显增多,城市占地面 积扩大,出现城市群现象,这与工业 化直接相关。
高频考点讲练
【答案】 (1)城市数目增多,城 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现象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工业化 (2)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势较平坦; 临海,水陆交通方便;濒临港澳,地 处我国南大门;历史上有对外开放的 传统,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扶持;港 澳、欧美、日本等工业产业的转移。 (3)外来人口增多;人口素质不断 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2022年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习题:3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
![2022年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习题:3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295f3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b.png)
3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据此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城市化进展的共同特点是()A.工业化带动城市化B.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2.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消灭的问题是()A.资源短缺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D.农产品供应不足下图为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3~4题。
3.该国()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B.城市化速度快C.属进展中国家D.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4.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A.劳动密集型产业B.资源密集型产业C.能源密集型产业D.第三产业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状况。
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四个时期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6.据图示信息推断,四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目前,广东大力推动珠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打造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右图)成效初步显现,区域进展协调性增加。
据此回答7~8题。
7.推动珠三角一体化的主要意义是()A.扩大城市规模B.缓解交通压力C.促进人口流淌D.优化资源配置8.珠三角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进展,三大经济圈应()A.齐步并进,推动主导产业同化B.统一规划,实现产业错位进展C.把握人口,建立人口准入制度D.立足能源,大力进展火电工业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下图是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日本工业化率B.②—中国工业化率C.③—日本城市化率D.④—中国城市化率10.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于日本B.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C.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适应D.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依据下面两幅图,完成11~13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2ef5c1ce2f0066f5332243.png)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 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经历的阶段
阶段 ___ 夯实 ___ 基础 __阶 段 ___ 稳步 ___ 发展 __阶 段 具体表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动密集型 ____________出口加 工业发展迅速 8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以____________ 加工制造业 为 轻型 主的经济特色,建立了 _____工业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后,__________ 工业结构 得到优化 工业技术水平 工业增长速度 调整、 ____________明显提高, ____________保持较高水平,基本实现了 乡村工业化 ___________
思维升华
3.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降水丰富,
很多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为何 还存在缺水现象? 答案: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水资源 丰富,但是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 剧增,使一部分河水污染严重;同时,由 于工业和生活需水量的增加,有的城市出
现缺水现象。
考点串讲课堂互动
考点 1
知识精析
数量多 ,分布密度大 城镇 _______ 3.城市化水平 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高的表现 外来 劳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 _____ 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
城镇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 _____
思维升华
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答案: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
量增多;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_____ 珠江 下游。
广州 、B_____ 深圳 、C____ (2)范围:包括A_____ 珠海 、 东莞 、中山等市的全部 佛山、江门、D_____
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习题:3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习题:3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4a99ef227916888586d78f.png)
33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度——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选择题以下图是我国四个不一样地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据此回答1~2题。
1.四个地域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色是( )A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B .外来资本支持城市化C .政府投资促使城市化D .人口迁徙致使城市化 2.以上四个地域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A .资源欠缺B .劳动力欠缺C .环境质量降落D .农产品供给不足3~4题。
以下图为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3.该国()A .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B .城市化速度快C .属发展中国家D .城市化水平不停提升4.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家产部门为( )A .劳动密集型家产B .资源密集型家产C .能源密集型家产D .第三家产5~6题。
以下图表示某地区四个不一样期间三次家产的就业组成状况。
读图回答5.图示四个期间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6.据图示信息推测,四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当前,广东鼎力推动珠三角地域一体化进度,打造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右图)收效初步显现,地区发展协调性加强。
据此回答7~8题。
7.推动珠三角一体化的主要意义是()A.扩大城市规模B.缓解交通压力C.促使人口流动D.优化资源配置8.珠三角地域要实现经济的可连续发展,三大经济圈应().齐步并进,推动主导家产同化B.一致规划,实现家产错位发展C.控制人口,成立人口准入制度D.立足能源,鼎力发展火电工业工业化率是工业增添值占所有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以下图是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9~10题。
9.以下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①—日本工业化率B.②—中国工业化率C.③—日本城市化率D.④—中国城市化率10.对于中、日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剖析,正确的选项是().中国的城市化进度快于日本B.日本工业生产总值体现降落趋向C.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适应D.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依据下边两幅图,达成11~13题。
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
![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3871d84b73f242326c5f30.png)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
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
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
新区的区位优势有
。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
第(3)题,根据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可知,其第二产业 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占比很小,可提高轻工业比重;同时,可加强传统优势 工业的技术改造;黄石市工业生产总值虽有增加,但近年来工业产值增速并 不快,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另外,还应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等。第(4)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岗位,进 一步吸引劳动力向城镇迁移,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 用率;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污染一般较为严重,可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 污染等。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分析思路 分析方向 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我国经济实力最强、面积广阔的长江流域
②城镇数量多,分布
大。
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
发
展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地理
内容索引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 ①位置: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 下游。 ②范围: 广州 、 深圳 、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 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 香港 和 澳门特别行政区。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40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含答案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40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52f7adfab069dc50220196.png)
第40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包括A广州、B深圳、C珠海、佛山、江门、D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香港和F澳门。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夯实基础阶段稳步发展阶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程特点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多种形式引进外资和技术,工业发展步伐加快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优化,技术水平提高,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结果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起轻型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乡村工业化;面临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4.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5.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分类问题解决措施工业化问题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建立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城市化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珠江水质恶化;城市酸雨现象严重;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微点1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微点2良好的区位不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唯一原因珠三角地区良好的区位是始终存在的,其在20世纪80年代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改革开放的政策。
微点3珠江三角洲地区并非一直具备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条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但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工资水平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丧失。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3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湘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3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湘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e7bbbc2f18583d04864591a.png)
1.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D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在
1990年~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 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 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
应增强 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集聚效应 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 D.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城市集聚效应减弱
解析答案
材料二 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由__南__向__北__逐__步__降__低__(_南__高__北__低__) ,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经__济__社__会__发__展__水__平__差__异_。 解析 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 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由 图1可直观看出江苏省城镇化水平 空间分布的差异。
问题与对策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 队伍均落后于长三角
投资由追求降低成本转为扩 大市场
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较小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 市规模急剧膨胀
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城市 规模结构不合理,城中村普遍
城市间缺乏分工合作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大气污染加剧,成为全国 酸雨中心
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交通: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
便捷 技术:技术先进,便于借鉴先进的管理
经验 经济腹地:覆盖珠江流域,可以延伸
到西南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优势
著名侨乡: 利于招商引资 对外联系: 对外联系方便,信息来源
高中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教师用书)-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共52张PPT)
![高中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教师用书)-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b009d089eb172ded63b7b7.png)
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❶(下表)。
表
小城市 中等 城市 大城市 超大 城市
等级
Ⅱ 人口 <20 (万人) Ⅰ 20~ 50
特大城市
Ⅱ 100 ~ 300 Ⅰ 300 ~ 500 500~ 1 000
50~ 100
≥ 1 000
材料二
下图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
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打造1小时都市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
赢发展。读下图,回答1、2题。
1.京津冀三方目前产业结构既雷同又竞争,没有形成互
补的格局,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天津应着重发展
的经济部门是 A.机械制造业 C.创意文化产业 ( ) B.传统服务业 D.石油资源的开发
2.京津冀高速路网一体化,目的是 ①提高运输效率 ②增加运输方式多样性 ③加强城际联系
先行,路网一体化建设可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区域内城
际联系、便利区域内经济合作与人员往来、密切区域
内经济联系。
(2016·湖州模拟)下图为我国京津冀、“长三 角”“珠三角”地区2010年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比较。
完成3、4题。
3.旅客பைடு நூலகம்吐量反映出
(
)
A.“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B.“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低 C.京津冀区域发展最不平衡 D.上海交通辐射能力最强
推断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调动知识】
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及采取措施分析思路
(1)根据结构变化推测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①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一般是由 于区域工业化的发展,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②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一、三产业比重下降,一 般是区域工业化高度发展引起的,在此发展模式下社会 经济发展一般不平衡。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3第2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3第2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9ca98a651e79b89680226fe.png)
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1~3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B.河南省C.四川省D.海南省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解析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 1.A 2.D 3.A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陆城市。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B.地理区位相同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解析第4题,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基本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10章第6讲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10章第6讲](https://img.taocdn.com/s3/m/b58a76c7580216fc710afd0c.png)
方法技巧(jìqiǎo)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第九页,共42页。
巧学易记 图示法理解(lǐji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第十页,共42页。
归纳总结 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其带来的问题 (wèntí)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占用耕地,二 是环境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 城镇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第十四页,共42页。
【融会贯通】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比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密
切相关的,二者在发展(fāzhǎn)过程中具有
很大项的目 一致性。工业化
城市化
20世纪 8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以来
阶段 特点 阶段 特点
夯实基础 阶段
城乡一体化 阶段
大业系力 ,发 建展 立“了轻三型来(q一īn工补ɡ x业”í企n城体ɡ)市(与ch非én农g和sh业ì乡) 产村业融相合混,杂农业
答案 (1)C (2)A (3)B
第二十五页,共42页。
综合题答题规范秘诀
样题展示
(2012·上海地理,35~37)就地式城
市化是指农村人口
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 化,这是城市化的
一种新趋势。阅读图文(túwén)资料,回 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 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 人口约占82.6%。第二十据六页,共242页0。 09年统计,农林牧
①经济结构和城市职能 ②开发晚 ③自然 条件和工业基础差,技术水平低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3)图中显示我国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城镇化 率低于非农化率,由此带来的问题是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9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含解析湘教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9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含解析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70d46ecc22bcd127ff0c7e.png)
课时规X练39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基础巩固读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 )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C.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D.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2.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②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③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④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0某某某某联考)都市圈(区)是指由其核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和周边受到中心城市强烈辐射、有着紧密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经济区域。
它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
都市圈(区)的发育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图为某某省都市圈(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3~4题。
3.某某省都市圈(区)的形成,得益于( )A.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B.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C.跨区域的人口迁移D.快速化交通通信方式的兴起4.某某省六大都市圈(区)的形成,有利于( )A.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分工与协作B.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郊区城市化C.减轻大城市的土地承载压力,有效遏制环境恶化D.中小城市服务等级提高,建立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网络能力提升(2020某某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近年来,以功能分工为基础的城市群随着城际交通的不断完善迅速发展。
读我国主要城市群示意图,完成5~7题。
5.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发展迅速,其主要推动因素是( )①产业集群的发展②房地产大规模的开发③国家推行就地城镇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④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与某某半岛城市群相比,呼包鄂榆城市群最大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C.科技水平发达D.劳动力丰富7.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发展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所减缓,其主要原因有( )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升级困难②资源殆尽,交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③政策优势减弱,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④人口过多,影响城市化的发展(2020某某某某一中高三下学期冲刺)半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44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 湘教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44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 湘教](https://img.taocdn.com/s3/m/0f6c41b1fe4733687f21aa77.png)
考向真题探究
考情分析
分析近三年课改地区的高考题可知高考中针对本 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1.从考查内容来看:近三年高考对本部分内容 考查较少,主要考查了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特 点、发展条件与可持续发展。 2.从命题角度来看:以区域示意图、坐标图为 载体,考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是高 考命题的主要方式。 3.从考查能力来看:借助区域图、统计图,考 查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 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_稳__步__发__ _展__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_工__业__结__构__得到优化调
整,工_业__技__术__水__平__明显提高,工__业__增__长__速__度__ 保持较高水平,基本实现了_乡__村__工__业__化____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1/12/142021/12/14December 14, 2021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1年12月2021/12/142021/12/142021/12/1412/14/2021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2/142021/12/14
1.原因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推动下发展的,而受 产业基础薄弱和市场腹地小的限制,对外资的吸 引力下降,后劲不足。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课件:第10章 第6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课件:第10章 第6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120c90110661ed9ad51f343.png)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背景 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
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结构调整
主导 产业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 国的 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 地位 厂家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 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
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第 3 题。
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D [材料中提到“ 上海市已制定‘ 十三五’ 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
考向 2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 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 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 1 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 2 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 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 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对应学生用书第 194 页)
[识记—基础梳理]
分类 工业化问题
城市化问题
问题 ①大量占用_耕__地__; ②_城__镇__和工业过度密集; ③_环__境__污__染__严重; 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①城市基__础__设__施__建设亟待完善; ②城市占用_耕__地__面积不断扩大; ③珠江水质恶化; ④城市_酸__雨__现象严重; ⑤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39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2) .doc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39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2) .doc](https://img.taocdn.com/s3/m/288f3f81fab069dc51220159.png)
一、选择题(2010年广东惠州模拟)读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
回答1~2题。
(双选)1.A、B、C表示工业化的三个指标,其中A表示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B、C是()A.B表示农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B.C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C.B表示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D.C表示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解析:选AB。
B指标国际通用标准是小于20%,而我国是50%,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应表示的是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工业产值低于20%,不可能是工业化的指标);C指标从数值可知是表示城市化水平。
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2.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与国际通用标准还存在的差距是()A.农业就业人数比重远高于国际标准B.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的一半C.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远低于国际标准D.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约为国际标准的一半解析:选AC。
由上题可知,图中指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我国远高于国际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两个方面。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示意图,回答3~5题。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A.外来投资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解析:选A。
珠江三角洲是借助改革开放和政策优惠等条件,吸引外资发展起来的。
4.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丰富的廉价劳动力B.先进的技术水平C.接近棉花产地D.接近能源基地解析:选A。
轻纺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国外劳动力价格相比较廉价且丰富。
5.以下不.属于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是()A.全国对外改革开放范围的扩大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析:选B。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优势是加工工业发达,随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地价、劳动力价格上升,改革开放地区扩大,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而该地区能源矿产缺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识记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综合思维)3.结合图表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1.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考查频率较高。
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多以选择题(常见)和综合题形式呈现。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读“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图”,回答问题。
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包括A广州、B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资金积累的经济特色,建立起轻型工业体系面临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疑难辨析1】城市化水平越高,是不是工业化水平越高?提示不是。
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
三、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1.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疑难辨析2】“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后劲不足”主要是指哪方面?提示市场腹地狭小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后劲不足的原因之一。
由于受南岭的阻隔,“珠三角”的经济腹地较小,导致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造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后劲不足。
2.表现与治理分类问题解决对策工业化问题1大量占用耕地;2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3环境污染严重;4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1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2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3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城市化问题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2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3珠江水质恶化;4城市酸雨现象严重;5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考点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和进程【例1】(高考经典题)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B (2)D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夯实基础阶段稳步发展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工业实力大大增强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2019·深圳市期末)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企业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牌照,该地区国产手机制造业开始兴起。
以后,随着手机芯片技术的革新和手机生产牌照核准制度的取消,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上千家手机配套企业,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
,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我国手机品牌跻身世界高端市场。
据此完成(1)~(3)题。
(1)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国产手机制造业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地价低廉B.位置优越C.政策支持D.劳动力丰富(2)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主要得益于当地()A.科学技术的进步B.完备的产业链条C.优厚的地方政策D.庞大的消费市场(3)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这表明我国国产手机制造业()1重视国际市场开拓2生产规模不断壮大3注重高端品牌塑造4技术研发水平提升A.123B.124C.134D.234解析第(1)题,由“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牌照”“开始兴起”,可判断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
手机制造业属于高端制造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地价低廉、位置优越、劳动力丰富不是主要原因。
第(2)题,由“上千家手机配套企业”可判断迅速壮大的关键在于产业链完整。
科学技术的进步利于品牌创新,不是该地手机产业规模扩大的主因;材料中没有体现优厚的地方政策,手机消费市场包括全球,不仅仅是当地。
第(3)题,“在德国慕尼黑发布”,体现了重视国际市场开拓.但不能体现生产规模。
“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在发达国家发布,说明注重高端品牌塑造,以及技术研发水平的提升。
答案(1)C (2)B (3)C素养一区域认知:区域城镇化进程分析1.(2015·上海地理,19~20)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据此回答(1)~(2)题。
(1)2000年到,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1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2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3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4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12B.23C.34D.14(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A.休闲旅游业B.高端金融业C.农贸批发业D.房地产业解析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年到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
因此A正确。
第(2)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
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
A正确。
答案(1)A (2)A素养二区域认知:区域城市化差异比较2.(2017·江苏地理,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图1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图1材料三图2为“我国1980年三种产业构成图”。
图2(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
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的核心区。
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三可知当时我国产业状况,邻近香港是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第(2)题,与深圳特区相比,位于长三角地区上海市的浦东新区滨江临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经济腹地广。
第(3)题,由图可看出雄安新区的位置特征,快速交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改善了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
第(4)题,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因地制宜的重要思想。
答案(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
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
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考点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例2】(2015·海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
下图示意广东省1994~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1994~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
[尝试自解][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1)“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造成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耕地面积和农业结构的变化。
(2)“吸引大量省外人口”,其隐含的意义是广东省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可推测粮食消费量增加。
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1)图中信息1粮食产需差量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增大。
(2)图中信息2进入21世纪粮食产量不断下降。
答案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四个治理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
尤其要淘汰能耗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2019·长沙市高三期初)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