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懂得做事要顺应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 理解并实践“顺应规律,事半功倍”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南辕北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2)故事导入:讲述故事《南辕北辙》,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学习:(1)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理。
(2)回答问题: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理解程度。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顺应规律,事半功倍”的小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道理的理解。
3. 知识点测试:进行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学习重点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南辕北辙》原文。
2. 图片资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3.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2. 下一节课:检查课后作业,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进行知识点测试。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通过故事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和行为变化。
2. 学会将故事寓意联系到生活实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故事素材。
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成语“南辕北辙”。
(2)引导学生猜测成语的含义,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故事素材,理解故事内容。
(2)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和行为变化。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4. 寓意讲解(1)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寓意。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
(2)选择一个生活场景,运用成语“南辕北辙”进行描述。
六、教学拓展1. 成语接龙:以“南辕北辙”为起点,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成语知识。
2. 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南辕北辙”的经历,让大家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课堂互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讨论交流: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分析,培养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懂得遵循自然规律,认识到了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
3. 提高朗读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寓意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验课文内容。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的故事素材或图片。
4. 录音机、磁带或音频文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南辕北辙》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并记录生字词。
3.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口头造句,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
2. 设计一个类似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应用课文中的道理。
八、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拓展作业:让学生搜集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找出不足,为下次课做准备。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寓意,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寓意。
3. 讲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马车夫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文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故事给家长听,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注意观察学生的发音和表情,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分组讨论的积极性,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学生角色扮演的表现,注意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肢体语言,了解学生的创造力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上网搜索,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方向”、“目标”等。
(2)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4. 巩固式教学法:通过课后作业、练习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或黑板。
4. 作业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段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
3. 讨论与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全班交流,总结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 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课文《南辕北辙》的背景和作者。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第一次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2. 第二次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
3. 第三次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三、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并组内交流。
2. 重点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理解的“南辕北辙”的情景。
3. 思考一下,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教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课文理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对于生字词的学习,要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课堂讨论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进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总结并讲解比喻和寓意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3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3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②、认读生词,理解词义。
2、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3、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4、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听过故事中的故事,比如“山上有座庙”。
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话说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弱,但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
他的。
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在路上,他是绞尽脑汁想了一路。
当他风尘仆仆赶到魏国国君面前时,给他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猜一猜,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对,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解题1、通过课题你了解了那些知识?2、理解“辕和辙”。
三、初读课文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故事主要围绕谁与谁之间的对话展开的?师:课前让你们预习,你们能把课文读通读准吗?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理解词语南辕北辙季梁遇到行驶楚国不解应该奔驰虽然旅费诚恳驾车固执己见①选择其中的词语造句②老师给小组长发生字卡,由小组长帮忙检查,并汇报检查情况四、读中生疑,读中探究1、默读课文,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质疑:①、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这个人是谁?②、季梁劝了他几次,是怎么劝的?那个朋友是怎么说的?③、从中反映出了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④、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他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他,叫什么?⑤、现在请你帮老师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并说说理由。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
(2)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3)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内涵。
(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提高学生提炼故事主题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分析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寓意。
(3)把握故事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成语“南辕北辙”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故事情节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内涵。
2. 案例分析法:以故事为例,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故事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预习故事,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初步含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成语接龙游戏,引导学生说出“南辕北辙”。
(2)简要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来源和含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成语“南辕北辙”在故事中的具体运用。
3. 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寓意。
(2)学生讨论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2)各组分享表演心得,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成语“南辕北辙”的作文。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南辕北辙》教案
9、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注意“盘”的读音及“缠、硬”的字形。
2、理解“盘缠、把式、硬要”词语的含义。
3、有感情地正确朗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
4、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内容,以及懂得故事寓意。
5、在故事寓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拓展口语表达、书写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说出自身感想。
教学准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引导理解。
1、认识“辕、辙”,并板书。
正确朗读,教师释义,整体理解“南辕北辙”的具体含义,引发思考。
2、学写“盘缠、硬”生字,注意笔顺书写。
二、学习课文,理解故事。
1、听范读,思考课文的故事内容。
2、提出朗读要求,分角色正确朗读课文。
(思考,朋友提醒了他几次?并注意他的回答方式。
)3、进入故事,具体学习。
①从第一次对话中同学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回答,目的地在楚国,并板书。
)②从朋友的第一次提醒中,让学生了解方向出现错误。
(提醒注意的语气、心态,并提出能正确到达楚国吗?)③理解朋友的第二次提醒所说的话(反问句练习、理解“好把式”)。
④再次提醒,他仍是不以为然,又说了什么?(理解“盘缠”)三、感悟寓意,学习道理。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注意语气。
(理解“硬要”)2、师生共同总结寓意,升华理解3、面对楚国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四、总结成果1、通过学习,阐明学习道理。
2、填写作业卡。
板书设计:南辕北辙马快、车夫好、盘缠多行驶(北)楚国(南)越来越远。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阅读链接《南辕北辙》教案
《南辕北辙》阅读指导一、教材理解《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
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后来就流传了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
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
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快的马、很多的路费和驾车技术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之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教学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及实际生活了解课文中的词句,并读懂故事。
二、阅读目标1.知道寓言是一种文体,初步掌握寓言学习的目标与一般方法。
2.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的意思。
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明白要听取别人的劝告,要保持行动与目标相一致的道理。
3.有感情地复述寓言。
三、阅读建议1.了解寓言,明确方法。
导入课题解决如下问题:(1)了解寓言这种文体,说说知道的寓言故事。
(2)明确学习寓言时,除了要理解读懂故事,还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2.初读寓言,弄清题目的含义,对故事有个大体的了解,落实对“盘缠、把式”的理解。
3.在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后,探究原因:(1)那人这样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怎样的。
(2)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那人的致命错误在于“方向错误,如果方向错了,条件越好,可能离目标就越远了”。
4.联系生活,揭示道理。
(1)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2)探究这个寓言想通过这个人的可笑行为告诉我们的道理。
5.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名朗读。
注意朗读的语气,有意味深长,话里有话的感觉。
6.补充阅读:《掩耳盗铃》,课外拓展阅读《寓言故事:春秋战国十大愚人》(主要有:买椟还珠、杞人忧天、南辕北辙、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邯郸学步、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思考其愚在何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通过故事,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故事情节分析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分析故事情节:(1)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教师辅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分析。
(2)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故事情节,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3)思考: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怎样?为什么?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版本的《南辕北辙》故事,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举例说明“南辕北辙”的现象。
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故事《南辕北辙》。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四、分角色读文。
1、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五、表演课文内容。
1、学生准备。
2、指名展示表演。
(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六、拓展。
1、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1.3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要冷静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
3.2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才能达到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1.3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2.难点2.1理解成语“南辕北辙”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
2.2将成语“南辕北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成语故事。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四、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的理解。
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角色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角色特点。
三、成语运用1.学生举例说明成语“南辕北辙”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成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课堂小结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用成语“南辕北辙”造句。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同时,学生能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下《南辕北辙》优质教学设计
三下《南辕北辙》优质教学设计《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南辕北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要去楚国,楚国在南边她却偏向北走,揭示了人的行动与目标相反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道理。
教学目标: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质疑解疑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如果方向错了那就会适得其反。
教学方法:质疑、交流教学准备:图片、卡片教学过程:一、释题质疑1、板书:辕、辙。
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与车有关,是车字旁的字。
辕yuán (袁);辙zhé(撤)2、什么是“辕”出示图片①车前驾牲畜的部分;车往南走,辕就会指向南方。
(贴“南”字)3、出示图片②看,车轮压过的痕迹是“辙”;车往北走,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贴“北”字)4、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1、快打开书P35 ,读读书吧。
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
2、出示词语:南辕北辙盘缠(路费) 硬要(一定要) 本领把式三、深究解疑1、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指导读好对话。
问:你上哪儿去呀?答:我要到楚国去。
问: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答: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问: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答: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问: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答: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4、他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出示课件“他的马越……越……到不了楚国”1)齐读2)你们明白吗?用“不但……而且……”说说你的意见。
——不但到不了楚国,而且会离楚国越来越远。
3)“因为方向错了,所以……”5、车上的朋友固执己见,继续向北走,想象他以后的情景会怎样?6、假如这位朋友路过我们身边,我们怎么帮帮他? 用“只要方向对了,就……”说话。
三年级寓言《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寓言《南辕北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判断方向,避免做出南辕北辙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中人物的对话和行为,体会故事的寓意。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举一反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对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重要性:“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去一个地方,但是走的方向错了,能到达目的地吗?”(2)引出课题《南辕北辙》,并在黑板上板书。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辕”“辙”的读音和写法。
3、精读课文(1)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那个人要去楚国,却往北走,他的朋友是怎么劝他的?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那个人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3)小组交流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4、深入理解(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人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身边有没有南辕北辙的例子。
5、总结寓意(1)教师总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行动和目的要一致,如果方向错了,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达到目标。
(2)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这则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6、拓展延伸(1)让学生续编这个故事,想象那个人最终的结局。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如《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等。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字词、故事内容和寓意。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遵循规律,树立正确的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南辕北辙”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运用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来源和意义。
5.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南辕北辙”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成语运用。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南辕北辙》并背诵。
2. 运用“南辕北辙”成语造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讨论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巩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和成语运用。
在作业布置中,注重学生的抄写和背诵,以及成语的实际运用。
在教学反思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正确描述一个人行动和目的相反的情况。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领悟到在行动之前要深思熟虑,制定合适的计划,以免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能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描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在行动之前要考虑周全,以免出现行动和目的相反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通过故事讲解、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PPT、故事课件、讨论卡片。
4.2 教学环境: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南辕北辙》的故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南辕北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5.2 讲解故事:讲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重点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寓意。
5.3 案例分析: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
5.4 小组讨论:分发讨论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5.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描述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如何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六、教学拓展:6.1 相关成语讲解:介绍与“南辕北辙”相似的成语,如“亡羊补牢”、“因果报应”等,帮助学生扩展词汇,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6.2 故事延伸:讲解《南辕北辙》故事的其他版本或类似故事,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故事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七、课堂互动:7.1 提问环节:在讲解故事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7.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模拟,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悟。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寓意。
(2)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
(2)学会通过成语故事,提炼人生智慧,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做事要顺应规律,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懂得改变方向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及用法。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内涵。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智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来历,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寓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智慧。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内涵。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 运用成语“南辕北辙”造句,并写在日记中。
3. 思考并记录下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人生智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成语“南辕北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成语“南辕北辙”进行表达。
3. 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智慧的深度。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情景,增强对成语的理解。
2. 案例分析: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案例为例,让学生明白成语“南辕北辙”的适用场景。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成语“南辕北辙”的来历、用法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南辕北辙》教案篇1《南辕北辙》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
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
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
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
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
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一)自学1、自读。
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1、观察。
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1、解题。
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2、自学。
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
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4、师:出示:------虽然------可是-------(1)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13、师生分角色朗读(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2、反馈交流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1)小组合作交流(2)反馈交流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
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3【教材简析】《南辕北辙》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下册第七板块----寓言故事的第一课。
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以对话为主,适于儿童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
【设计理念】寓言是为适应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人们规劝和自我教育的生动形式。
而“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一、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将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紧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努力达到“教学做合一”。
二、“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充分经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合理想象,填补文本空白。
课堂的学习是有限的,我们要教孩子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无疑是对所学所悟的一个检验。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辕”“辙”的意思。
2.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去说,去读,去演,以领会寓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资源】幻灯片、南辕北辙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学生翻书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认识理解“辕”“辙”。
A教师板书:“辕”“辙”字,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B课件出示:“辕”和“辙”的图片,看课件理解“辕”和“辙”的意思。
(辕: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
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板书:北)。
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3.指导书写“辕”字。
三、深入研读——体会故事道理。
1.叫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文章的第一段)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面,这个人却往北面走。
)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楚国的图片,找学生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
4.再读这段话,你还读出了什么?(坐车人很愚蠢、固执等)5.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A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B师指名回答。
(马好,路费多,驾车人技术好)C出示坐车人与朋友的3段对话。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D填补文本的空白:为人物的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心理。
加上提示语再指名读3段对话。
E师请两名同学现场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
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F课文读到这里,这个前往楚国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愚蠢、好笑、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6.课件出示:他不知道这些条件越好,离开楚国就越远。
齐读这句话。
此时,你面对如此愚蠢的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四、了解出处——与生活实际结合。
1.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2.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3.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
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
(如:某食品质量不过关,却通过精美包装去吸引顾客,耗费人力、物力也没能提高购买率。
)4.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如:考试抄袭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五、课处延伸——引导大量阅读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先生对寓言有过这样精粹的描述:“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你转身离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课下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从这些小故事中,明白为人做事的大道理。
附:板书设计南辕北辙北▲方向弄错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南▼(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