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合集下载

铁路运营基础-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

铁路运营基础-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

铁路运营基础-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铁路运营基础-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铁路运营中,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是重要的基础工作。

列车运行图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序列,安排列车开行的计划表,而区间通过能力则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某个区间内能够通过的列车数量。

这两个概念在铁路运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保证列车的准点和运能的最大化。

首先,列车运行图的制定是建立在铁路线路和车辆基础上的。

列车运行图需要根据线路的情况和车辆的性能,结合乘客需求和运输任务,合理安排列车开行的时间和间隔。

在列车运行图中,需要明确列车的始发站、终点站,经由车站、通过距离和时间、停车时间等信息。

通过合理的调整和优化列车运行图,可以实现列车之间的衔接和高效的运输。

列车运行图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线路的特性,要考虑线路的长度、坡度、曲线等对列车行进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列车,如客车、货车和动车组的运行需求。

为了保证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还需要考虑列车的最小行车间隔和调整时间。

另外,还需要根据运输任务的需求,合理安排列车的班次和停站。

通过科学的列车运行图制定,可以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

区间通过能力是指在某个区间内,能够通过的列车数量。

铁路区间通行能力与列车运行图的制定密切相关。

为了确保区间的安全通行能力,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线路的容量。

铁路线路的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某个区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列车数量。

线路的容量主要受到速度限制、信号设备和道岔设备的限制等因素影响。

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出线路的容量,并对列车运行图进行相应的调整。

其次是车辆间隔和安全距离。

为了确保列车的安全通行,需要在列车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和距离。

首先是车辆间的间距,也就是列车之间的时间间隔。

这个间隔需要根据列车的速度和线路的安全要求来确定。

其次是列车的安全距离,指的是列车之间保持的物理距离。

这个距离需要保证列车在行进过程中的安全停车距离和保持距离,以防止碰撞和事故发生。

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编制任务书一、目的要求目的:通过编制列车运行图,使学生初步掌握铺画列车运行图及计算区间通过能力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组织指挥区段列车运行的初步能力.要求:1.计算甲—乙区段非平行运行图区间运行能力;2.编制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和机车周转图;3.计算该区段列车运行图的主要指标。

二、任务资料1.甲——乙区段线路示意图,区段长130Km。

2.区间闭塞方式为单线半自动,车站为电气集中联锁。

3.中间站到发线数目除E站为四股道外,其余均为3股道(包括正线)。

各站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均无超过6‰的下坡道,接车线路末端除E站外均无隔开设备。

4.机车运用有关规定①客运机车为电力机车(不勾交路);②货运机车为北京型内燃机车,机务段在甲站,停留时间标准为110min;折返段在乙站,折返时间标准为80min;③摘挂列车实行专用制,单独勾机车交路。

5.行车量及固定时刻:甲组:①旅客特快一对:135次甲站30:2开;136次乙站6:30开;②普通旅客列车二对:1001次甲站10:00开;1002次乙站13:00开;1003次甲站19:00开;1004次乙站22:00开。

③直达货物列车上行2列:86002次乙站2:00开;86004次乙站15:30开;④区段货物列车上行11列,下行13列,车次由30001/2编起;⑤摘挂列车一对,在A站或I站的T作业=3h。

车次为40001/2。

乙组:①旅客特快一对:135次甲站30:3开;136次乙站7:30开;②普通旅客列车二对:1001次甲站11:00开;1002次乙站14:00开;1003次甲站20:00开;1004次乙站23:00开.③直达货物列车上行2列:86002次乙站3:00开;86004次乙站16:30开;④区段货物列车上行11列,下行13列,车次由30001/2编起。

⑤摘挂列车一对,在A站或I站的T作业=3h。

车次为40001/2。

丙组:①旅客特快一对:135次甲站3:00开;136次乙站6:00开;②普通旅客列车二对:1001次甲站10:30开;1002次乙站13:30开;1003次甲站19: 30开;1004次乙站22:30开。

第15章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第15章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18
第十五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三、天窗的开设形式
天窗的开设形式主要有矩形、V型两种基本形 式,两种方式都有较广的采用范围,而且由此 两种基本类型相互组合可演化出不同的形式。
19
(1)矩形天窗 (2)V型天窗
第十五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天 窗
20
(3)Y型天窗 (4)r型天窗
第十五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第十五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第十五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 第一节 铁路运输能力概述 ➢ 第二节 以非平行运行图扣除系数计算
铁路通过能力的方法 ➢ 第三节 客运专线综合维修天窗的设置 ➢ 第四节 客运专线通过能力计算
1
第十五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第二节 以非平行运行图扣除系数 计算铁路通过能力的方法
一、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


T周
(c)
b
τa
t'+t起+t
τb
t''



T周
(d)
4
第十五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 中间站技术作业停站对两端通过能力的影响
T周a-b
a
t'站
τ站a
t3 t1
b t''站
t2 τ站c
c T b-c

5
第十五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第十五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 第一节 铁路运输能力概述 ➢ 第二节 以非平行运行图扣除系数计算
7
第十五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 中间站技术作业停站对两端通过能力的影响
T周a-b
a
t'站
τ站a
t3 t1

【微视频课件】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

【微视频课件】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
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
一、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1、运行图周期 在平行运行图上,一个区间内的列车运行线, 总是以同样的方式一组一组地反复排列的。 这样一组列车占用区间的总时分,称为运 行图周期 T周=∑t纯+ ∑t起停+ ∑ τ站(min)
几种常见的不同类型的运行图周期
(1)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2、开出限制区间的两列车都在车站通过
A
B
T周 T周2=t’+t”+ τ会A+ τ会B+t起A+t起B
(3)下行列车两端车站都通过
A
B T周 T周3=t’+t”+ τ不A+ τ会B+t停A+t起B
(4)上行列车在两端车站都通过
A
B T周 T周4= t’+t”+ τ会A+ τ不B+t起A+t停B
A
B
T周
(2)双线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B
τ连
T周
(3)双线追踪平行运行图
A
B
T周=I
2、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公式
N平=(1440-T空隙)/T周*K周(对或列)
其中,T空隙:为进行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改 造施工,预留的固定占用时间
3、限制区间 运行图周期越大,通过能力越小。一个区 段内通过能力最小的区间限制了整个区段 的通过能力,这个区间就称为限制区间 列车在区间运行时间最长的区间称为最大区 间,一般情况下,最大区间就是限制区间
4、单线区段限制区间两端车站放行列车的方案 列车放行方案不同,运行图周期可能不同。 为了提高区段的通过能力,应使限制区间的运 行图周期压缩到最小,因此,在限制区间应选 择放行列车的最优方案

列车运行图—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列车运行图—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1 平行运行图周期
02 在平行运行图上
一个区间内的列车运行线, 总是以同样的铺画方式一 组一组地反复排列着。 这种以同样铺画方式反复 排列的一组列车占用区间 的总时分,称为运行图周 期(T周)。

2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计算
N平
1440 T固 T周
K周
K周:
一个运行图周期内所包含的列车对数或 列数。
1 输送能力
大秦铁路承担着“西煤东调”、“北 煤南运”的国家战略,是山西、陕西、 内蒙古西部煤炭外运的主通道,拥有 成熟、先进、可靠的铁路煤炭重载运 输技术体系。 2020年大秦线运量 4.05亿吨,最高 值曾突破4.4亿吨。

机务
通信
车辆
车务

信号
工务
供电

2 通过能力
2021年1月2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 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 325列,主要货运通道增开货物列车 114 列。
在整个区段内通过能力最小
为最大区间。
的区间限制了整个区段的通
过能力,称为该区段的限制 3. 一般情况下,最大区间就是限制区间。 区间。

01 开入限制区间的两列 车都在车站通过
A
B T周
(a)
T周1
t't'
'
A 不
不B
t停A
t停(B min)
开出限制区间的两列 02 车都在车站通过
A
B T周
(b)
调图后,全国铁路客货列车开行总量 分别达到10203列、20513列,铁路 客货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

1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01 一个区间根据现有固定设备

铁路运营基础第五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

铁路运营基础第五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

更新固定设备
升级信号、通信、电力等 固定设备,提高设备可靠 性和稳定性,减少故障对 运营的影响。
优化运营组织
合理安排列车运行图,提 高列车运行速度和准点率, 减少列车在区间的占用时 间。
04
第五列车运行图与区间通过 能力的关系
第五列车运行图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
第五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是根据铁路线路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列车运行速度、停靠站点、发车间隔等因素,制定出的列车运 行时间表。它直接影响到铁路线路的运输效率和区间通过能力。
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工作的综合性计划,是组织列车运行 的基础,是实现列车安全、迅速、准确、有序运行的保证。
列车运行图的种类
按区间正线数目分
单线运行图、双线运行图以及 单双线运行图。
按车流性质分
上行运行图、下行运行图以及 上下行运行图。
按列车种类分
旅客列车运行图、货物列车运 行图以及客货混合列车运行图 。
间等元素。
审核与调整
对编制好的列车运行图进行审 核和调整,确保其符合实际运
输需求和条件。
03
区间通过能力概述
区间通过能力的定义
区间通过能力
指在一定设备和运营组织条件下,单 位时间(通常为一昼夜)内能通过区 间一方向的最大列车数。
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线路、信号、机车、车辆等 固定设备,以及行车组织、客运、货 运等运营组织因素。
铁路运营基础第五列车运行 图和区间通过能力
目录
• 列车运行图概述 • 第五列车运行图 • 区间通过能力概述 • 第五列车运行图与区间通过能力
的关系 • 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01
列车运行图概述
列车运行图的定义
列车运行图:是一种以图解表示列车运行时间、空间关系的 计划图表,其中规定了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顺序、列车运行 的径路、列车在各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时间以及机车交路等 。

铁道部关于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办法

铁道部关于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办法

铁道部关于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办法【发文字号】[84]铁运字664号【发布部门】铁道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4.10.01【实施日期】1984.10.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部门规章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办法((84)铁运字664号1984年10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保证铁路完成和超额完成不断增长的运输任务,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铁路运输的需要,铁路必须大力加强运输组织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高铁路线路通过能力。

铁路线路通过能力,是根据现有技术设备、行车组织方法及规定的技术作业过程确定的在一昼夜内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对数或列数。

铁路线路通过能力,系按区间、车站、机务段设备和整备设备、车站给水设备、电气化铁路的供电设备分别确定,以其中最小的通过能力,作为该区段的限制通过能力。

为了计算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本办法规定了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办法。

第2条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指每一区间在一昼夜内所能通过的列车数量(列数或对数)。

区间通过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的行车组织条件下,主要取决于正线数目、区间长度、线路纵断面、信联闭设备、牵引机车类型和列车运行速度等因素。

第3条计算区间通过能力时,应先计算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再计算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一般应按货物列车对数或列数计算;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系在规定旅客列车数量的基础上,以扣除系数的方法计算出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的对数或列数。

第4条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由各铁路局或分局负责计算,并填制区间通过能力计算表及区间通过能力汇总表,经铁路局审核后报铁道部运输局。

第5条本办法系根据我国铁路现有技术设备条件及多年来编制和执行列车运行图的经验,规定了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一般计算方法。

个别特殊情况,由铁路局根据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图解和计算。

第二章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第6条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应分别对区段内每一区间计算。

运行图周期最大的区间通过能力,即为该区段的限制区间通过能力。

铁路行车工作组织—列车运行图及线路通过能力

铁路行车工作组织—列车运行图及线路通过能力

第三节 列车运行图及线路通过能力 列车运行图
(3)机车全周转时间T全,即机车在一个牵引区段内往返一次平均消耗的时间。 当机车交路采用肩回运转制时,机车在一个牵引区段内往返一次需要经过以下4个过程。
a.从机务段所在车站牵引列车到折返段所在车站花费的时间,用T折表示。 b.从折返段所在车站停留后进入折返段,在折返段停留,进行整备作业、日常检查后,再出段 开到车站并等待出发,总的时间用t标表示。 c.从折返段所在车站牵引列车返回机务段所在车站,所花费的时间,用T旅表示。 d.从机务段所在车站停留后进入机务段,在机务段停留,机车乘务人员进行交接班,为下一次 运行进行整备作业、日常检查后,再出段开到车站并等待出发,总的时间用t机表示。机车全周转
v旅=L区段/∑t + ∑t停(公里/小时)
(2)列车技术速度v旅,即机车牵引列车在区段内的各区间内,
财平均走行公里数(只计算∑t,而不考虑∑t停
v技=L区段/∑t
(公里/小时)
式中 L区段-区段长度(公里)
∑t-列车在区段内纯运转时间的总和(小时)
∑t停 -列车在区段内各中间站停留时间的总和(小时)
在改善对旅客的服务、加速货物送达,扩大铁路在运输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以及改进机车车辆运用
和更好地利用区段通过能力诸方面获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
4.列车运行图的主要质量指标
列车运行图编完后,各铁路局应对运行图编制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在确认完全符合规定要求
后计算运行图质量指标,其主要质量指标有,
(1)列车旅行速度v,即机车牵引列车在区段内的平均速度。
时间(T全)就是以上四部分时间的总和: T全=T折+t标+T旅+t机(小时)
(4)机车日车公里S日:平均每台机车在一昼夜内完成的走行公里数。

第四章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第四章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PR of China
西南交通大学
4
第四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第二节 以非平行运行图扣除系数 计算铁路通过能力的方法
一、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
1、基本原理
n 1440 T周 T周 n周 d 有效
2、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2)V型天窗
优点是可以保证在全天内均可以行车,便
于跨线列车运行线的铺画和日常的运行的调度
调整;其缺点是一线维修、一线行车时,对两 条线路的作业都会产生干扰。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PR of China
西南交通大学
17
第四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第四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4)r型天窗 此种天窗的优点是,某一方向的列车旅行速度
可以提高,缺点是组织反向行车时天窗内有列车运
行,有安全隐患,降低了维修施工作业的效率,同 时不能检修渡线。另一方向的列车旅行速度将会有 所降低。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PR of China
同时具有矩形天窗和平行矩形天窗的优点。解决了平
行矩形天窗由于天窗时段范围开行太大而造成对发车 时段影响的问题,使其控制在夜间0:00-6:00。同时,
因为组织另一线反向行车,也解决了跨线列车运行图
的铺画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有维修作业与邻线行 车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PR of China
a-b T周
a t3 b
t'站 t1

铁路列车运行图及区间通过能力

铁路列车运行图及区间通过能力

铁路列车运⾏图及区间通过能⼒铁路列车运⾏图及区间通过能⼒【主要内容】列车运⾏图的格式和分类;运⾏图各项组成因素的概念及确定⽅法;区间通过能⼒的计算,加强通过能⼒的措施;列车运⾏图编制及其主要指标的计算。

【重点掌握】列车运⾏图的格式;列车运⾏图的各项组成因素;区间通过能⼒的计算;列车运⾏图的编制⽅法。

第⼀节列车运⾏图的格式与分类⼀、列车运⾏图及其作⽤列车运⾏图是列车运⾏的图解,是⽤以表⽰列车在铁路区间运⾏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件。

它是铁路⾏车组织⼯作的基础,所有与列车运⾏有关的铁路各部门,必须按列车运⾏图的要求,组织本部门的⼯作,以保证列车按运⾏图运⾏。

⼆、列车运⾏图的格式列车运⾏图是以坐标的形式表⽰列车运⾏的图解。

1、横坐标——表⽰时间s2、纵坐标——表⽰距离3、斜线——表⽰列车运⾏线0 t(时间)为适应不同需要,运⾏图分三种格式:1、⼆分格运⾏图:横轴以两分钟为单位加以划分,编制新图时做草图⽤。

2、⼗分格运⾏图;横轴以⼗分钟为单位加以划分,调度员绘制实际运⾏图。

3、⼩时格运⾏图:横轴以⼩时为单位加以划分,在编制旅客列车⽅案图和机车周转图时使⽤。

三、站名线的画法1、按区间⾥程的⽐率确定,即按整个区段内各车站间实际⾥程的⽐率来画横线,每⼀横线即表⽰⼀个车站的中⼼线。

⼀般不采⽤。

2、按区间运⾏时分⽐率确定,即按整个区段内下⾏(或上⾏)列车在各区间运⾏时分的⽐率来画横线。

四、列车运⾏图分类根据铁路线路的技术设备和列车运⾏速度,上下⾏列车的列车数量,列车的运⾏⽅式等条件,列车运⾏图可分为各种类型。

(⼀)按照区间正线数⽬分:1、单线运⾏图,即在单线区段采⽤的运⾏图。

2、双线运⾏图,即在双线区段采⽤的运⾏图。

3、单双线运⾏图,即在单双线区段采⽤的运⾏图。

(⼆)按照列车运⾏速度分:1、平⾏运⾏图。

在运⾏图上同⼀区间内,同⽅向列车的运⾏速度相同,因⽽列车运⾏线相互平⾏,且区段内⽆列车越⾏。

2、⾮平⾏运⾏图(普通运⾏图)。

列车运行图—铁路通过能力的加强

列车运行图—铁路通过能力的加强
加强铁路通过能力的途径
知识回顾
1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计算
N平
1440 T固 T周
K周
2 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公式
N非 = N货 + n客(对或列) N货 = N平 − ε客n客 + (ε快 − 1)n快 + (ε摘 − 1)n摘 (对或列)
如何提高铁路通过能力?
技术组织措施 改进行车组织方法,或只需要少量投资, 就能使通过能力达到需要水平的加强措施。
01 采用大型货车,
改善车辆构造;
02 采用补机推送,实
行多机牵引,开行 组合列车和重载列
车等;
03 降低限制坡度。
2 增加行车密度,即增加行车量
01 压缩列车运行图
周期以提高平行 运行图通过能力
2 增加行车密度,增加行车量
01 压缩列车运行图
周期以提高平行 运行图通过能力
02 减少扣除系数,这

1 增加行车密度的意义
作为统计列车正晚点、 列车技术速度、旅行速 度等项指标的主要依据。

2 缩短区间周期。 (2)向限制区间方面延长站线 缩短限制区间长度、缩短车站间隔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 可组织列车不停车交会;同时有助于提高列车重量标准。

主要是通过改善列 车运行图的铺划方
法来达到。
3
同时增加列车重量和 行车量。

1 提高列车牵引质量的效果及列车质量标准
线路的平纵断面不改变、货 流和车流结构一定时,货物 列车牵引质量主要受机车类 型(机车牵引力)和站线有 效长度的制约。

2 统一列车牵引质量标准和差别质量标准
区段站或编组站上,需经常 变更重量,进行增减轴作业。

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实用版3篇)目录(篇1)I.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定义及其重要性II.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III.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优化措施正文(篇1)一、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指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多列车数。

它是铁路运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关键指标。

通过能力的合理规划能够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保障铁路安全运行。

二、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表格法:根据列车类型、速度、牵引重量等因素,在表格中查找对应的通过能力数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线路情况。

2.公式法:根据线路条件,运用数学公式计算通过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线路情况。

3.经验法:根据铁路运营经验和实际情况,估算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缺乏精确数据的情况。

三、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优化措施为了提高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1.优化列车运行图:合理安排列车运行,减少列车冲突和重叠,提高运行效率。

2.优化列车编组: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列车编组,减少列车停站时间和行驶速度,提高通过能力。

目录(篇2)I.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概念II.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III.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限制因素IV.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应用正文(篇2)一、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概念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指单线铁路区间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数或最大车辆数。

它是铁路运输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

二、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通常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经验公式通常考虑了线路条件、列车类型、列车编组等因素。

根据经验公式,可以计算出单线铁路区间的通过能力。

三、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限制因素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主要包括:1.列车运行速度:列车运行速度是影响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列车运行图与区间通过能力—列车运行图的编制(铁路行车组织)

列车运行图与区间通过能力—列车运行图的编制(铁路行车组织)






上开口方案






交叉式方案
下开口方案 均衡铺画方案
8-4-6 区段管内工作列车运行线的铺画
区段管内工作列车运行线的铺画
1 • 集中给点 2 • 分散给点 3 • 分段给点 4 • 交叉给点 5 • 区段小运转与摘挂列车在不同车站交叉作业
区段管内工作列车运行线的铺画
1.集中给点:在区段内,某几个较大的中间站预留 出较长的停留时间。日常执行时,由调度员根据实际 作业需要分给几个邻近的中间站使用。
8-4-1 列车运行图编制步骤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在新线投入运营及既有线技术设备、客运量 或行车组织方法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均需要编制 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编制由运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 制。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编制步骤 研究讨论
1 4
计算指标
编制方案
2 3
铺画详图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编制步骤
研究讨论
按编图要求和编图目标 确定编图注意事项
区段车流变动图的铺画
(一)区段管内工作列车行车量的确定 区段管内工作列车的开行列数,决定于区段内各中
间站的到、发车流量。中间站的到发车流量,包括新 编列车运行图实行期间有代表性的日均装车数、卸车 数以及各站到发的空车数。
根据以上有关车数,参照以往实际车流的到发情况, 即可编制区段管内重、空车流表,见表8-5。根据表85即可编制各中间站上下行摘挂车数表,见表8 -6,并绘 制区段管内各区间车数变动图,如图8 -42所示。
3000
3300
3500
+0/4 —7/6 +15
14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列车运行图及区间通过能力【主要内容】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和分类;运行图各项组成因素的概念及确定方法;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加强通过能力的措施;列车运行图编制及其主要指标的计算。

【重点掌握】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列车运行图的各项组成因素;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

第一节列车运行图的格式与分类一、列车运行图及其作用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图解,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

它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所有与列车运行有关的铁路各部门,必须按列车运行图的要求,组织本部门的工作,以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

二、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列车运行图是以坐标的形式表示列车运行的图解。

1、横坐标——表示时间s2、纵坐标——表示距离3、斜线——表示列车运行线0 t(时间)为适应不同需要,运行图分三种格式:1、二分格运行图:横轴以两分钟为单位加以划分,编制新图时做草图用。

2、十分格运行图;横轴以十分钟为单位加以划分,调度员绘制实际运行图。

3、小时格运行图:横轴以小时为单位加以划分,在编制旅客列车方案图和机车周转图时使用。

三、站名线的画法1、按区间里程的比率确定,即按整个区段内各车站间实际里程的比率来画横线,每一横线即表示一个车站的中心线。

一般不采用。

2、按区间运行时分比率确定,即按整个区段内下行(或上行)列车在各区间运行时分的比率来画横线。

四、列车运行图分类根据铁路线路的技术设备和列车运行速度,上下行列车的列车数量,列车的运行方式等条件,列车运行图可分为各种类型。

(一)按照区间正线数目分:1、单线运行图,即在单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

2、双线运行图,即在双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

3、单双线运行图,即在单双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

(二)按照列车运行速度分:1、平行运行图。

在运行图上同一区间内,同方向列车的运行速度相同,因而列车运行线相互平行,且区段内无列车越行。

2、非平行运行图(普通运行图)。

在运行图上铺有各种不同速度和不同种类的列车,因而列车运行线互不平行,在区段内可能产生列车越行。

(三)按照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分:1、成对运行图。

同一区段内,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是相等的。

2、不成对运行图。

同一区段内,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是不等的。

(四)按照同方向列车运行方式分:1、追踪运行图。

在自动闭塞区段上,同方向的列车是以闭塞分区为间隔运行,在这种运行图上,一个站间区间允许同时有几个列车按追踪方式运行。

2、非追踪运行图。

同方向的列车是以站间区间或所间区间为间隔运行,即在非自动闭塞区段采用的运行图上。

第二节列车运行图组成因素列车运行图组成要素包括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列车在车站的间隔时间、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机车在折返段和基本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列车在技术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

一、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是指列车在两个相邻车站或线路所之间的运行时间标准。

区间运行时分应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查定:1、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要分别查定。

2、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要分别查定。

3、列车在区间两端站停车与不停车分别查定。

当区间两端均无技术需要停车时,应按通通、通停、起通、起停四种情况分别查定。

二、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是指列车在中间站上办理列车技术作业、客货运作业及列车会让等所需要的最小停留时间标准。

三、列车在车站的间隔时间(τ)列车在车站的间隔时间是指车站为办理两列车的到达、出发或通过作业所需要的最小间隔时间。

车站间隔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的间隔时间(τ)不是指在单线区段相对方向列车在车站交会时,自某一方向列车到达车站之时起,至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

)(二)会车间隔时间(τ会是指在单线区段的车站上,两列车交会时,自某一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之时起,至该站向同一区间发出另一对向列车之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

)(三)连发间隔时间(τ连是指在单线和双线区段上自前行列车到达或通过邻接的前方车站之时起,至本站向该区间发出另一同方向列车之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

(四)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开到(τ开到)及不同时到开(τ到开)间隔时间τ开到:是指自某一列车由车站出发时起,至同方向另一列车到达车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

τ到开:是指自某方向列车到达车站时起,至由该站发出另一列同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

四、追踪列车间隔时间(I 追)(一)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意义在自动闭赛区段,列车以闭塞分区为间隔运行,称为追踪运行。

追踪列车之间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双线区间 单线区间 (二)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列车在绿灯信号下向绿灯运行和列车在绿灯信号下向黄灯运行的的间隔时间如下式所示:min).min).((确运分区分区列黄追运分区分区分区列绿追t v l l l I v l l l l I +''+'+⨯='''+''+'+⨯=060060三项追踪间隔时间1、追踪列车到达间隔时间:min).(到进分区分区列到作业到v l l l l t I +''+'+⨯+=0602、追踪列车出发间隔时间:min).min).((发分区列发作业黄发发分区分区列发作业发v l l tI v l l l tI '+⨯+=''+'+⨯+=0600603、列车追踪通过车站的间隔时间:min).(通分区分区列站分区通作业通v l l l l l t I +''+'++⨯+=060(三)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1、概念一般称通过色灯信号机能显示诸如红、黄、黄绿和绿四种灯光信号的自动闭塞为四显示自动闭塞。

2、特点四显示信号时具有预告功能的速差式信号。

3、追踪间隔时间按相邻5个闭塞分区长度计算。

I 追 = 0.06 *(l 1+l 2+l 3+l 4+l 5)/v 通 (min )五、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 铁路机车的运用方式: 1、 肩回运转交路。

2、 半循环运转交路。

3、 循环运转交路。

4、 环形运转交路。

机车在机务本段或折返段所在站办理必要作业需要的最小时间,称为机车在折返段和基本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

机车折返停留时间(T折)由以下几项组成:1、机车在到达线上的作业时间。

2、机车入段走行时间。

3、机车在段内整备时间。

4、机车出段走行时间。

5、机车在发车线上的作业时间。

六、列车在技术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1、在到发场办理各种列车作业编组和解体列车的时间标准。

2、在牵出线或驼峰上编组和解体列车的时间标准。

3、旅客列车车底在配属段、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

4、货物站办理整列或分批装卸作业时间标准等。

第三节铁路区间通过能力一、常见几种能力的概念1、通过能力:在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铁路区段内的各种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或接发的最多列车对数或列车数,车辆数或吨数。

2、输送能力:在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一定的固定设备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按照活动设备(如机车、车辆)和人员配备的现有数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运送的最多的列车对数或列数、车辆数或吨数。

3、铁路区段通过能力:指铁路区段内各种固定设备中,通过能力最薄弱的设备的能力,也称为区段最终通过能力或限制通过能力。

二、区间通过能力及计算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指一个区间,一昼夜内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对数(单线)或对数(双线)。

区间通过能力,一般应计算到小数点后一位。

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以对数表示时,不足0.5对舍去,0.5对以上不足1对按0.5对计算;以列数表示时,不足1列者舍去。

(一)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1、运行图周期AB单线成对非追踪不平行运行图双线非追踪平行运行图双线追踪平行运行图运行图周期:是指每组列车占用区间的时分。

T周= ∑t纯+∑t起停+∑τ站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N平 = 1440- T固/T固* K固2.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T周 = t’+ t’’+∑t起停+τA+τB(分)为使区间通过能力最大,应使T固数值尽量缩小。

一个区间有多种列车放行方案,在选择最优的放行方案时,应考虑区间两端车站的具体条件。

3.单线不成对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公式:n”=1440/[ T固+T列(1-β不)]n‘ = n”β不单线不成对运行图行车量较大方向的区间通过能力比成对运行图高,并且不成对系数愈小,通过能力愈大。

但是往往要降低旅行速度,需要增加车站配线。

因此,只有在需要少量增加通过能力并且上下行行车量不平衡的条件下才采用这个措施。

4.双线平行运行图在未装设自动闭塞的双线区段,通常采用连发运行图双线连发运行图周期:T周 = t运+τ连(分)因此通过能力n =1440/( t运+τ连)在装设有自动闭塞的区段,通常采用追踪运行图双线追踪运行图周期:T周= I (分)因此通过能力 n =1440/ I(二)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是指在旅客列车数量既定的前提下,区间在一昼夜内能够通过的客、货列车总数(对数或列数)。

1、计算方法(1)图解法:在运行图上铺画旅客列车运行线后,在其间隔时间内铺画货物列车。

在运行图上最大限度能够铺画的客、货列车总数,就是非平行运行图的区间通过能力。

(2)分析计算法:在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的基础上,减去不平行运行线造成的影响,即可得出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N非=N货+n客(对或列)N货=N平- [ε客n客+(ε快货-1)n快货+(ε摘-1)n摘]2、扣除系数:因铺画一列或一对旅客列车、快运货物列车、摘挂列车,需要从平行运行图上扣除的一般货物列车数或对数,分别称为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快运货物列车扣除系数和摘挂列车扣除系数。

(1)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即在一列或一对旅客列车平均占用区间的时间(包括直接占用和额外扣除时间)内能铺画几列或几对一般货物列车。

(2)摘挂列车扣除系数摘挂列车扣除系数与作业站数、区间均等度、运行图铺满程度有关。

(3)我国铁路现阶段采用的扣除系数见课本182页表8-4。

(三)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K= [N平 - [ε客n客+(ε快货-1)n快货+(ε摘-1)n摘]第四节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当客货列车行车量、铁路技术设备以及运输组织方法发生较大变化时,需要修改或重新编制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原则上每两年编制一次,编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准备资料阶段、编制阶段、新图实行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一、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要求和步骤(一)编图要求1、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2、迅速、便利地运输旅客和货物。

3、充分利用通过能力,经济合理地运用机车车辆和安排施工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