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驱替实验处理记录(1)
驱替实验简介及多功能岩心驱替装置
2020/6/10
流体的粘弹性越大,盲端内的流速和应力越大,流体在盲端内的波及浓度越大,有利于提高残 余油的驱油效率。
2020/6/10
学术交流
4
驱替实验背景知识
聚合物驱室内研究
➢ 目的
筛选适合油藏的聚合物
进行聚合物驱的敏感性分析
为数模提供必要的输入参数
➢ 内容
配伍性实验
开发效果预测
溶解性、增粘性、过滤性(对应注入性)、流变性等
学术交流
23
驱替实验背景知识
多孔介质的性质
➢ 定义:一种含有相互连通或不连 通的各种孔洞或空隙,这些洞隙 呈随机分布或按某种有序的几何
分布的固体物质。
➢ (有效)孔隙度:(有效)孔隙 体积与多孔介质总体积的比值
➢ 渗透率:让流体流过其相互连通 的孔隙网络的能力,是流体传输 性能的量度。
达西公式:
K QL
AP
设备选型可靠,能够长期连续运行,保证聚合物驱油 的顺利进行。
2020/6/10
学术交流
21
现场注聚工艺流程
现场注聚工艺流程以及装置 聚合物是作为一种添加剂加入到注入水中,注水工艺流
程均按常规方式设计,聚合物注入工艺只考虑如何将聚合物 加入到水中,并完全溶解即可。聚合物驱油的地面工艺流程 的关键环节是如何配置聚合物溶液。
14
汇报提纲
驱替实验背景知识 驱替装置简介 驱替实验注意事项 现场注聚工艺流程
岩心驱替PPT课件
压力表
A
活塞式中 间容器
平流泵
B
注意:1.一定要等到流量稳定后
测量,第一次恒流时间可以加长 些。2.确保岩心夹持器与中间容器 恒温后开启实验。
7
渗透率计算公式:
K 100Ql
60 AP
K ——渗透率,mD Q ——流量,ml——岩心横截面积,cm2 P ——岩心两端压力差,MPa
现在以水驱后,表活剂驱,二元 驱为例。现在需要3个中间容器,1 号为现场高压污水,2号为表活剂, 3号为二元溶液。
阀让流体自然流出一段时间,压力表降为零。不再有液体流出后记下试管内的液
体体积V2。实验前测量的死孔隙体积(除岩心之外的所有含水部分)分别为Va、
Vb、Vc。孔隙体积V= V1 -Vo - V2 - Va - Vb - Vc
-
6
5.测水相渗透率
首先要将岩心加持器放入恒温箱内加热,根据
模拟地层的温度设置恒温箱的温度。活塞式中间 容器的溶积不同,选用容积比较大的装入地层模 拟水。放入恒温箱内恒温。当温度恒定后连接好 管线,连接到A阀门时一定要排空,确保中间容器 到A阀门内无空气后,开启平流泵,看压力是否上 升,如果上升打开阀门A再打开阀门B用20ml带刻 度试管接液体。平流泵的流速在2-5ml/min调整, 有高到低,在选定流速后恒流1小时后开始测量, 测量出口端B处的流速。如果B处的流速与平流泵 的流速偏差很小时为恒定。记下压力表的示数。 改变平流泵的流速,待B处的流速稳定后记下数值 和压力。再次改变平流泵的流速测量。每次改变 流速前记录3组计算渗透率,如果变化不大取平均 值。最后查看三次平均渗透率值。偏差不大取平 均值。此后步骤全在恒温箱中进行。
实验要求岩心的含油饱和度在70%以上。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提高含油饱 和度:1.长时间的注入饱和油,7-10PV。2.在输入饱和油过程中适当的提高注 入速度,以提高注入压力,使油波及的体积更广。
考虑渗吸和驱替的致密油藏体积改造实验及多尺度模拟
考虑渗吸和驱替的致密油藏体积改造实验及多尺度模拟李帅;丁云宏;孟迪;卢拥军;许江文【摘要】矿场试验表明,压裂后不立即放喷,依靠焖井过程的驱替和渗吸可置换小孔隙内的原油,提高原油采出程度。
为探索该过程机理,进行了实验和模拟研究。
首先,带压渗吸实验,模拟裂缝壁面在驱替压差和毛管力共同作用下的渗吸行为,无因次时间中加入驱替项(Δp),对实验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其次,建立基于CT 扫描的孔隙尺度模型,通过致密岩心采收率拟合,获得驱替、渗吸的相渗和毛管压力;最后,在油藏尺度,分别赋予基质和裂缝不同的相渗和毛管压力,模拟矿场实际油水流动。
结果表明:带压渗吸采收率明显高于自发渗吸采收率,提高幅度10%~15%;无因次时间中加入驱替项,可对实验结果进行较好的归一化;调整微观孔隙结构如孔道/喉道半径、孔喉比、配位数等参数可以实现渗吸采收率的拟合;油藏尺度对基质/裂缝以及渗吸/驱替的划分,可准确反映开采初期含水率变化。
%TField experiences show, before prompt blowout after fracturing, soaking process can proceed to sweep the crude oil in minor pores through displacement and imbibition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Tests and simulation have been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in these processes: First of all, pressurized imbibi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simulate imbibition of fracture sidewalls under joint effects of differential displacement pressures and capillary force by adding displacement (Δp) in the dimensionless time. Relevant test results were processed through normalization; Secondly, models on pore scale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CT scanning. By fitting with oil recovery in tight cores,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capillary pressure of displacement and imbibition can be determined;In the final step, matrix and fractures were given different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capillary pressures on field scale to simulate actualoil/water flows in formation. Test results show: oil recovery of pressurized imbibi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pontaneous im-bibition approximately by 10%~15%; By adding the displacement term in dimensionless time, better normalization of test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By adjusting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s, such as pore/pore throat radius, pore throat ratio, coordination number and other parameters, satisfactory matching between imbibition and oil recovery can be performed; Partition of matrix/fracture and imbibition/displacement on field scale may accurately reflect changes in watercut in early development stages.【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16(038)005【总页数】6页(P678-683)【关键词】致密油藏;体积改造;渗吸;驱替;多尺度模拟【作者】李帅;丁云宏;孟迪;卢拥军;许江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8致密油储层多为微纳米级孔喉系统,原油主要分布于中小孔隙,常规方法难以有效开发[1]。
驱替实验简介及多功能岩心驱替装置
岩心流动实验 驱油实验
吸附滞留量、IPV、RF及RFF、多孔介质中的流变性
聚合物分子量、浓度、经段济塞效尺寸果及评组价合的影响
2020/6/10
学术交流
5
驱替实验流程设计
1注入泵 2、3、4中间容器,分别装有盐水、聚合物溶液、模拟 油 5岩心夹持器 6压力表 7油水分离器 8计量器 9环压 10压力 传感器 11数据采集系统 12恒温箱
注入堵性水、调阻剖剂力等系的数评价、 水残驱余、阻聚力合系物数驱、
) ➢提高采收率研究
复合驱油试验
2020/6/10
学术交流
9
驱替装置简介
仪器基本组成
➢ 注入系统
注入泵
可
将
注 入 到 岩 心 内
各 种 流 体 按 一 定
✓岛津恒流泵LC-10ADvp ✓双缸恒速恒压泵D-250L 中间容器
流
管阀件
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聚合物溶液优先流到油藏高渗透部位。
聚合物溶液在流动过程中,一方面表现出驱替液粘度升高,另一方面造成流过部分渗透率降低, 这种综合作用首先增加了驱替液在油藏高渗透部位的流动阻力,提高了波及效率。
➢ 聚合物粘弹性的作用
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对于流体在盲端内的流动速度场、应力场及压力场有较大的影响。
2020/6/10
学术交流
2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性
➢ 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
阻力系数Resistance Factor
残余阻力系数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物理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聚合物驱油效果与聚合物改善流度比和降低 渗透率能力有关,即与二者有关。
影响因素很多:
学术交流
岩心驱替
3.抽真空
继环压之后,开始抽真空。在岩 心加持器的一端安装真空表,另一端 接上真空泵。打开真空泵后查看真空 表的情况,是否有示数。抽真空需要 4-6小时,在期间要定时查看真空表 情况,是否出现真空表的示数下降的 情况,如果出现次类情况,关掉A阀, 查看情况,如果压力仍然下降,检测 导致原因。如果找不到原因:给岩心 加持器泄压,重新安装岩心,并且查 找密封不严的原因。 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在抽怎空4-6小时后看真空度是否能达到0.09MPa以 上。如果达不到0.09MPa则换台真空泵重新抽真空,直到真空度达到 0.09MPa后关上A阀稳定一端时间后真空度依然在0.09MPa以上后,关上B阀 进行下一步实验。 真空泵 B A 真空表
6.饱和油及测试含油饱和度
当测玩岩心水相渗透率后,下一步该给岩心饱和模拟油,根据模拟地层情 况选择模拟油的粘度,粘度高时用煤油稀释。大庆地层的模拟油选择在 10mPa·s左右。在饱和地层水时,就把模拟油装如中间容器开始恒温。现在把 测试完水相渗透率后的岩心加持器连接到装油模拟油的中间容器上,启动平流 泵调整速度为0.3ml/min向岩心内注入。 实验要求岩心的含油饱和度在70%以上。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提高含油饱 和度:1.长时间的注入饱和油,7-10PV。2.在输入饱和油过程中适当的提高注 入速度,以提高注入压力,使油波及的体积更广。 饱和后的判定方法:在注入的半个小时内,只出油不出水为止。 饱和度的测定:采出液用量筒接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岩心加持器的 两端死孔隙体积为Va,Vb(这是个固定值,与孔隙度中的体积是一个值),如 果开始时出口端含Vc含水时,则要去掉。 含油体积即:Vo=V`- Va- Vb - Vc 含油饱和度:Vo/V
序 号 刻度上限
油的体积 ml 刻度下线 Vo 刻度上限
岩心CT微观驱替实验的图像处理研究_张顺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302021)。
收稿日期:2006-03-02作者简介:张顺康(1979-),男,江苏江都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油藏工程研究。
文章编号:1000-3754(2007)01-0010-03岩心CT 微观驱替实验的图像处理研究张顺康1,陈月明1,侯 健1,施晓乐2(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2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15)摘要:针对CT 微观驱替图像的特点,考虑图像中像素的空间分布,提出利用指示克里金方法分割图像。
对不同驱替阶段的CT 微观驱替图像进行分割,并和传统的简单阈值法的分割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计算孔隙度等参数并结合室内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利用指示克里金方法分割CT 微观驱替图像克服了传统分割方法的缺陷,因而能达到较好的分割效果。
关键词:CT ;微观驱替图像;指示克里金;剩余油;孔隙中图分类号:TE135 文献标识码:AI m age processing for CT m icroscopic coreflooding experi m entsZ HANG Shun-kang 1,C H E N Yue -m ing 1,H OU Jian 1,Sh iX iao -le2(1 Colle g e of P etroleum Engineering,China Un iversit y of P etroleum,Dongy ing 257061,China;2 G eo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o f Sheng liO il F ield Co mpany L i m ited,D ongy ing 257015,China )Abst ract :T aking the spatia l distri b u ti o n of i m age pixels into accou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 w m et h od to perfor m i m -age segm entati o n by i n dicatorK rig i n g according to the d istingu ish i n g features o fCT m icroscopic fl o od i n g i m age .CT i m a -ges at d ifferen t stages o fw ater-fl o od i n g are segm ented w ith the m ethod ,and then the results are co m pared w ith t h ose o fsi n g le thresho l d va l u e m ethod .Based on seg m entati o n ,para m eters ,such as po r osity ,are calcu lated and co m pared w ith labora tory experi m ents ,through wh ich the i m p le m entati o n of the m ethod is verifi e d .The resu lts i n d icate that CT m icro -scopic fl o od i n g i m ages can be seg m ented fa irly w ell by indicator Kr i g i n g ,w hich overco m es the defeat o f lacking consider -ation o f the spatia l d i s tribution o f p i x e ls by si n g le thresho l d va l u e m e t h odK ey w ords :CT ;m icroscop ic flood i n g i m age ;i n d icato r K ri g i n g ;residual o i;l pore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精细化,CT 扫描技术逐渐被用来研究储层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裂缝分布、驱替特征以及剩余油分布等等。
聚丙烯酰胺连续驱替岩心实验
第1章概述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据预测,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到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将高达108吨/年(1亿)。
这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1]。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
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
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
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
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
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
石油是一种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
在各种矿物中,石油的采收率是比较低的。
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
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
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
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
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
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
(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
近几年,我国已成为纯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05年将进口1亿吨/年。
国民经济急需石油,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万吨。
岩心驱替
阀让流体自然流出一段时间,压力表降为零。不再有液体流出后记下试管内的液
体体积V2。实验前测量的死孔隙体积(除岩心之外的所有含水部分)分别为Va、
Vb、Vc。孔隙体积V= V1 -Vo - V2 - Va - Vb - Vc
6
5.测水相渗透率
首先要将岩心加持器放入恒温箱内加热,根据
模拟地层的温度设置恒温箱的温度。活塞式中间 容器的溶积不同,选用容积比较大的装入地层模 拟水。放入恒温箱内恒温。当温度恒定后连接好 管线,连接到A阀门时一定要排空,确保中间容器 到A阀门内无空气后,开启平流泵,看压力是否上 升,如果上升打开阀门A再打开阀门B用20ml带刻 度试管接液体。平流泵的流速在2-5ml/min调整, 有高到低,在选定流速后恒流1小时后开始测量, 测量出口端B处的流速。如果B处的流速与平流泵 的流速偏差很小时为恒定。记下压力表的示数。 改变平流泵的流速,待B处的流速稳定后记下数值 和压力。再次改变平流泵的流速测量。每次改变 流速前记录3组计算渗透率,如果变化不大取平均 值。最后查看三次平均渗透率值。偏差不大取平 均值。此后步骤全在恒温箱中进行。
4
3.抽真空
继环压之后,开始抽真空。在岩 心加持器的一端安装真空表,另一端
真空表
接上真空泵。打开真空泵后查看真空
A
表的情况,是否有示数。抽真空需要
4-6小时,在期间要定时查看真空表
B
情况,是否出现真空表的示数下降的
情况,如果出现次类情况,关掉A阀,
查看情况,如果压力仍然下降,检测 导致原因。如果找不到原因:给岩心
真空泵
加持器泄压,重新安装岩心,并且查
找密封不严的原因。
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在抽怎空4-6小时后看真空度是否能达到0.09MPa以 上。如果达不到0.09MPa则换台真空泵重新抽真空,直到真空度达到 0.09MPa后关上A阀稳定一端时间后真空度依然在0.09MPa以上后,关上B阀 进行下一步实验。
压裂液伤害实验步骤
试验步骤1.将岩心切成直径25mm、长度20~80mm的圆柱状,并对切下的岩屑进行分类保留,写好标签妥善保存。
2.对岩心进行洗油(乙醇:丙酮=3:1,体积比)。
易着火,必须时刻观察。
3.将岩心放在烘箱100℃左右里进行烘干。
每隔一段时间称量下岩心重量,确认重量无变化即为完全烘干。
4.使用气体渗透仪,在三个不同的压力下进行渗透测量,取克氏渗透率。
5.配制3%KCl盐水6.将岩心进行抽真空真空饱和3%KCl盐水。
(气井岩心不用进行盐水抽真空饱和)7.煤油去极性。
8.使用高温高压动态损害仪,进行装岩心、排气、加围压。
1)从夹持器左部放入准备好的岩心。
2)用左柱塞将岩心旋到夹持器内,用力适当,岩心不够长时加铁岩心堵块。
3)连接好管线和快速线头,启动平流泵,关闭正向和反向出口阀,打开左柱塞上的堵头,正反向排尽管道中的空气。
4)打开面板上的围压泄压阀,在加围压时排尽夹持器内部空气。
5)设定电动泵的工作方式(手动—前进或后退,自动—恒压或跟踪),启动电动泵,加载围压压力,比实验压力高2~3MPa为宜,停电动泵。
6)若夹持器需加温,必须边升温边加压保证围压比实验压力高2~3MPa。
7)若因温度升高,围压压力升高,电动泵可以自动后退,放掉多余的压力。
9.损害前岩心渗透率K1的测定1)右柱塞顶紧,检测右柱塞上的垂直阀门是否打开(测试渗透率时打开,进行压裂液损害时关闭)。
2)在损害评价系统中输入岩心编号、直径、长度,流体名称、粘度、密度、体积,孔隙度,及气体渗透率等相关数据。
关闭出口阀,装入3%KCl饱和盐水,设定加热温度开始加热。
3)当实验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围压加到设定值,打开出口阀和实验调节阀,设定实验流量,启动平流泵开始实验。
4)使3%KCl 盐水从岩心夹持器反响端挤入岩心进行驱替,流速低于临界流速。
直至流量及压差稳定,稳定时间不少于1h 。
注水井的流动介质从岩心夹持器正向端入口进入岩心。
5)当出口管线有液体流出时,点击开始测试。
注气提高采收率(简述)
关于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调研1 前言随着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井综合含水率上升,油田开发难度加大,注气采油逐渐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对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驱替实验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注气可明显改善驱油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
2 国内外现状近年来,国内外注气技术发展很快,注气类型、注气方式、注气时机、适宜注气的油藏类型不断发展,已成为除热采之外发展较快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目前,注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美国和加拿大注气技术极为成熟。
在美国,注气项目中以二氧化碳混相驱为主,而加拿大以注入烃类溶剂混相驱为主导。
2006年,美国、加拿大等石油生产大国仍把蒸汽驱作为EOR(或IOR)主导技术,加拿大掀起了以蒸汽重力驱(SAGD)技术为主的开采油砂热,化学驱的应用仍很少。
注气驱仍以逐年增长的态势和显著的成效而成为当今世界石油开采中具有很大潜力和前景的技术。
在我国东部主要产油区,天然气气源紧张,供不应求,CO2气源目前还比较少。
尽管如此,注非烃气体混相和非混相驱的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一直没有停止过。
1963年首先在大庆油田作为主要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研究,1966、1969、1985、1991、1994年先后开展了注CO2先导试验,很受重视。
华北油田在雁翎油田开展注N2非混相驱矿场试验。
吉林油田利用万金塔CO2气田的液态CO2,在吉林油田开展CO2吞吐和CO2泡沫压裂已在100井次以上。
1996年江苏油田富民油田48井开展了CO2吞吐试验,并已开展了驱替试验。
吐哈葡北油田已开始实施注气混相驱。
大港大张坨凝析气田和塔西南柯克亚凝析气田注气成功。
西南石油学院以气为特色,长期开展了油气体系的相态研究,早在1984年,为大庆、中原开展了混相驱实验,引进了当时全国第1台混相驱细管实验装置。
随后与华北油田合作,配合雁翎油田注N2试验,模拟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在全国比较系统地开展了系列注N2实验。
岩心驱替
分析总结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开始时含水率非常低,在注入约0.29PV时开始 含水量大幅度上升,注入压力开始下降,但幅度不是很大。当含水率达到 98%时,采出程度达到52%左右。此时改为二元驱,压力迅速上升,当注 完二元体系,由于换罐的原因所以压力骤然下降,但当开始后续水驱后压 力又从新恢复,说明二元体系在岩心内部流动性差形成了高压,由于流度 能够得到控制,会使驱替液扩大波及体积,进入到开始水驱时所没有波及
1.平流泵: 断开与负载的管路连接,出口与排废容器连通。以无负载的情况下,设置 最大流量输液。用溶剂(如乙醇、甲醇、四氯化碳等)大流量冲洗泵的流路,并 在结束时放净。关机,切断电源,在清洁处保存仪器。 2.中间容器及管线阀门: 拆除连接管线后,清洗各个管线(个别管线内残留化学药品的要多次清 洗),中间容器要打开把剩下的药品进行分类回收。再进行清洗容器多次清洗, 六通阀要注重清洗。清洗后放置恒温箱内烘干。 3.岩心夹持器:
6.饱和油及测试含油饱和度
当测玩岩心水相渗透率后,下一步该给岩心饱和模拟油,根据模拟地层情 况选择模拟油的粘度,粘度高时用煤油稀释。大庆地层的模拟油选择在
10mPa· s左右。在饱和地层水时,就把模拟油装如中间容器开始恒温。现在把
测试完水相渗透率后的岩心加持器连接到装油模拟油的中间容器上,启动平流 泵调整速度为0.3ml/min向岩心内注入。 实验要求岩心的含油饱和度在70%以上。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提高含油饱
注意:
1.加岩心时务必保持岩心两边方形口水平不错位。 2.岩心一定要保持在夹持器的中间位置。 3.方形堵头务必拧紧。
2.打环压
拧紧两端后,用手 动计量泵向岩心夹持器 的环形空间打压,并放 空后使环压达到7MPa
左右为止。静止一段时
低渗透高含水油藏水气交替驱实验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 ;高含水 ;采收率 ;水气交替 ;驱油效率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6 8 9 6 . 2 0 1 3 . 1 1 . 0 2 3
. 1 8 2 m3 / m。 ,单 次脱 气 气 油 比 低 渗 透 油 藏 因储 层 物 性 变 化 大 、非 均 质 性 严 地 层 原 油体 积 系数 为 1 重 ,造成 其 在高 含水 期 后油 水 分布 十分 复杂 ,提 高 主要 之一 是 进行 改 善水 驱 的水动 力学 的实验 研究 。
算束缚水饱和度 ;③用复配 的地层流体驱替岩心 中
的死 油 ,直 到入 、出 口端原 油 的气油 比一致 ,稳 定
一
选取 1 6 块 ,总 长度 为 9 2 . 6 8 5 c m,平 均渗 透率 为 2 2 . 1 3 m D,平均孑 L 隙度为 l 6 . 7 6 % ,岩心 总孔 隙体
1 实验 内容
1 . 1 长 岩 心驱替 实 验装 置
实验用气为商品C O ,纯度9 9 . 9 9 8 %
1 . 4 实验 过程
长岩 心 驱替 实验 流 程主 要 由注入 泵 系统 、长岩
实验条件为地层温度 9 3 . 0。 C、压 力 2 6 . 4 MP a 。
心夹持器 、回压调节器 、压差表 、控温系统 、气量 计和气相 色谱仪组成 。其中 1 m 左右长 的三轴长岩 心夹持器是长岩心驱替装置中的关键部件 ,主要 由 长岩心外筒 、胶皮套和轴向连接器组成 。 1 . 2 实验 岩 心
驱替 方式 的驱油 效率 ,并 分 析驱 替过 程 中的动态 特 其中K +N a 为7 9 6 9 m g / L ,C a 砣 为9 6 3 m g / L ,M g 为
水驱替岩心相渗曲线普通测法
水驱替岩心相渗曲线普通测法替岩心相渗曲线是评价井底渗透情况的重要参数,通常根据渗透系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井底压力。
该曲线在整个水驱过程中,作用极其明显且可以重复使用,在油藏开采中有极重要意义。
然而替岩心渗曲线与常规的渗透率表有较大差异,常规测量方法是通过测定替岩心液面各层之间的渗透系数来反映含油面积大小。
然而在油藏开采中这一现象很难通过测定渗透系数进行有效预测。
该曲线是判断油气层被开采深度与厚度的重要参数,同时也是油藏质量评价和产量计算的依据之一。
因此为了提高含油面积预报能力、评价油气层厚度与含油面积比及预测储量,水驱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方法对含油面积进行测量。
本文将以替岩心径向渗曲线为基础,结合渗透率公式来分析替岩心径向渗曲线适用于何种方法进行测量。
1.试验方法替岩心径向渗曲线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电渗仪测量法、压差法。
电渗仪测量法具有操作简单、简便、成本低、测试结果准确等优点,是目前主流的替岩心径向渗曲线法,但其在现场应用不广泛。
为减少现场施工影响,目前替岩心径向渗曲线法仅在国内少数井中采用。
本文通过采用电渗仪表法试验替岩心径向渗曲线和渗透率表(见图1)。
电渗仪表法采用电化学监测系统测量替岩心液面中水分子质量及渗透系数特征值;压差系数采用电阻率仪进行压差测量。
两种方法均采用差分电阻率仪测量替岩心渗透系数以及渗透率;两种方法对数据结果采用平均值和标准差两种处理方法计算得出替岩心渗透率与替土心之间的关系。
两种方法的原理相同,但是由于其程序复杂、耗时长、精度低等原因不适于现场应用。
由于替岩心径向渗曲线与渗透率表之间没有确定方程,因此不适合用于井底压力的预测和评价。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油水井压力变化具有很大程度上影响替岩心径向渗曲线在油水井场中的测量结果。
2.测液工艺替岩心径向渗曲线测液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为保证替岩心水驱操作时,替岩石心内部处于良好的液面状态,需要对井筒的每个角落进行测液观测。
首先要对井底的所有测液观测孔进行测试,并且测试孔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由于测液孔径大小而影响渗透率数据的准确性。
驱替实验过程中的低渗透岩心分析方法论证.总结
1驱替实验过程中的低渗透岩心分析方法论证岩心分析的主要内容1、矿物性质,特别是敏感性矿物的类型、产状和含量;2、渗流多孔介质的性质,如孔隙度、渗透率、裂隙发育程度、孔隙及喉道的大小、形态、分布和连通性;3、矿物、渗流介质、地层流体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及可能的损害趋势和后果。
2岩心分析的主要方法2.1 X 射线衍射(X-raydiffraction,XRD)2.1.1 X射线衍射基本概念全岩矿物和粘土矿物部分可用X射线衍射迅速而准确的测定。
XRD分析借助于X射线衍射仪来实现,它主要由光源、测角仪、X射线检测和记录仪构成。
2.1.2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原理每一种结晶体(包括晶质矿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
当x 射线通过晶体时,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花样,它们的衍射特征可以用各个反射面网的面网间距(d值)和反射的相对强度(I/I0)来表示。
其中面网间距d值与晶胞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相对强度则与晶体质点的种类及在晶胞中的位置有关。
根据它们在衍射图谱上表现出的不同衍射角和不同的衍射峰值高(强度),可以鉴别各类结晶物质包括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组成。
2.1.3粘土矿物类型鉴定和相对含量计算方法利用粘土矿物特征峰的d值,鉴定粘土矿物的类型,利用出现矿物对应的衍射峰的强度,定量分析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
常见的粘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
相对含量计算:对全晶质样品,利用在所有样品中普遍存在的矿物-----石英作为标准,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各矿物的相对含量:I i I石英K iX IX石英即X石英K1I1I石英1K1I1I石英LX II1KII石英X石英式中,n----物相个数;I-----石英特征峰的衍射强度;I i-----某矿物相特征峰的衍射强度;X 石英----样品中石英的含量;X i-----样品中某矿物相的含量;K i-----某矿物相特征峰相对于石英特征峰的强度因子。
2.2 2.2.1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扫描电镜技术的基本概念扫描电镜技术即是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它利用类似电视摄影显像的方式,用细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表面上逐点进行扫描成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0.2374984
45 0.2968729
54 0.3562475
63 0.4156221
72 0.4749967
81 0.5343713
90 0.5937459
99 0.6531205
108 0.7124951
117 0.7718696
0 0.407609 0 0.407609 0.9273 0.408399 0.3929 0.408399 1 0.408399
0:00 候凝(224个小时)
42.5 44.14 44.14
45.7 52.47
53.5 57.15
57.5 57.5 57.6 57.7
1.17 1.64
0 1.56 6.77 1.03 3.65 0.35
0 0.1 0.1
67.5 73.4 81.7 86.8 87.53 95.4 100.05 107.5 114.8 122.4
126 0.8312442 135 0.8906188 144 0.9499934 153 1.009368 162 1.0687426
0.890618815 1.009367991 1.128117166 1.246866341 1.365615517 1.484364692 1.603113867 1.721863043
实验日期 岩心类型 孔隙体积 含油饱和度
驱替方式
岩心驱替实验处理记录
2012.6.28 长方形非均质 岩 心 号
151.58ml 孔 隙 度
实验人
李新林 郑春鹏
110315B-4 岩心尺寸
24.80% 饱和油体积
66.80% 空气渗透率 405mD 水相渗透率
注入方案
水驱
药剂驱
注入量
时间
水驱08:30 AM 9:00 9:30
0.24 0.239 0.245
0.26 0.26 0.257 0.263 0.248 0.28 0.265
0.05 0.05 0.05 0.13 0.58
含水率 %
采收率 %
注入量 ml
PV数
0
0
0
0
0 0.008992
0 0.024901
0.9052 0.037253
0.4122 0.130534
0.118749175 0.237498351 0.356247526 0.474996701 0.593745877 0.712495052
pv数
李新林 郑春鹏 30.10×20.28cm3 101.2ml
125.05mD 凝胶后水相渗透率 8.42mD
注入压力 MPa
0.02 0.045 0.062 0.121
0.519 0.535 0.583 0.636 0.711
0.73 0.78 0.81 0.82 0.82 0.83
岩心驱替实验
0.8321 0.41996 0.7825 0.436166
1.017 0.436166 0.7658 0.451581 0.9733 0.518478 0.8831 0.528656 0.5549 0.564723 0.9551 0.568182
0.252 0.212945
0.1951 0.261858
0.24 0.316206
0.4611 0.348419
0.7386 0.370553
0.75 0.395257
0.966 0.397727
0.9962 0.398024
0
0
9 0.0593746
18 0.1187492
27 0.1781238
0
0 0.91
1.6 1.25 9.44 8.34 4.95
5.7 3.26 2.24
2.5 0.25 0.03
0 0 0 0 5.63 17.57 20.38 21.58 23.38 26.17 32.5 40 47.1 55
41.25 41.25 41.33 41.33 41.33
0.097 0
1 0.568182 0.987 0.56917 0.9871 0.570158
171 1.1281172 180 1.1874918 189 1.2468663 198 1.3062409 207 1.3656155 216 1.4249901 225 1.4843647 234 1.5437393 243 1.6031139 252 1.6624885 261 1.721863
10:00 10:30 11:00 11:30 12:00 12:30 13:00 13:30 14:00 14:30 15:00 药剂驱16:00 PM 16:30 17:00 17:30 18:00 18:30
数据记录及处理
累积油量 ml
ΔV油 ml
累积水量 ml
0 0 0.91 2.52 3.77 13.21 21.55 26.5 32 35.26 37.5 40 40.25 40.28
注入压力 MPa
含水率Biblioteka 120%采收率
100
%
采收率,% 含水率,%
80
60
40
20
0
pv数
0.890618815 1.009367991 1.128117166 1.246866341 1.365615517 1.484364692 1.603113867 1.721863043
注入压力 含水率 采收率
130
5.8 5.9 8.3 5.1 0.73 7.78 4.55 7.45 7.3 7.6 7.7
岩心驱替实验
注入压力,Mpa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0.118749175 0.237498351 0.356247526 0.474996701 0.593745877 0.712495052
0.08 0.17
0
55 55 56.02 56.13 61.7
ΔV水 ml
0 0 0 0 11.94 6.62 2.81 1.2 1.8 2.79 6.33 7.5 7.1 7.9
0 0 1.02 0.11 5.57
19:00 19:30 20:00 20:30 21:00 21:30 22:00 22:30 23:00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