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学设计5篇
![《凉州词》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0afad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1.png)
《凉州词》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学会6个一类生字,认识3个二类生字,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诵读古诗,感受古代诗韵律美。
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感悟、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音乐背景,课件。
基础知识:区别字:琵()琴()葡()战()琶()瑟()萄()站()教学过程:一、解题:凉州词:乐府旧题。
作者王翰,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人,睿宗景云元年进士及第,直言谏诤,被贬为道州司马,现存诗篇不多,但都属绝妙之作。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配乐朗读诗。
1.范读。
2.练习读。
3.指名读。
4.齐读。
四、听音乐,读古诗,想象诗的意境,了解诗意。
五、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六、作业:1.写生字、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搜集长城资料。
4.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
这是连绵词,不能拆开来理解,单个汉字没有意义。
(澎湃、玫瑰、蚂蚁、玻璃、叮咛)(2)讨论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3)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三句诗都是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
《凉州词》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a1ae8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a.png)
2.口头作业: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诗词背诵,要求熟练掌握《凉州词》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边塞文化,了解边塞诗人的生平事迹,激发孩子对边塞文化的兴趣。
3.实践作业:
-观察生活中与边塞相关的元素,如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等,用画笔或相机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分享。
3.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4.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边塞元素,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多媒体展示和故事讲述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凉州词》的情境。
1.多媒体展示:利用课件展示边塞风光,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边塞的壮美。同时,播放一首具有边塞特色的歌曲,让学生在听觉上体验边塞的韵味。
2.诗词解析:逐句解析《凉州词》的诗意,让学生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
3.背诵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背诵方法,如分句背诵、反复朗读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诗词意境、生字词等方面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2.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学习《凉州词》过程中的感受,体会边塞诗词的魅力。
3.价值观引导:强调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凉州词王翰教案
![凉州词王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eb97f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9.png)
凉州词王翰教案【篇一】教案一:《凉州词》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2.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导入:展示凉州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凉州的好奇课堂活动:1.听读《凉州词》2.分析《凉州词》的艺术特点3.体会《凉州词》蕴含的深刻哲理4.练习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情感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检测,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布置:和情感。
【篇二】教案二:《凉州词》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2.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导入:播放一首古筝演奏的《凉州词》音乐,引发学生对凉州的好奇课堂活动:1.学习分析《凉州词》的艺术特点2.理解《凉州词》蕴含的深刻哲理3.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4.分析作者王之涣的背景和创作背景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检测,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布置:和情感。
【篇三】教案三:《凉州词》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2.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2024年《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2024年《凉州词》王之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a9f61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9.png)
2024年《凉州词》王之涣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凉州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豪情壮志。
本课程通过学习《凉州词》,使学生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课程目标1. 理解《凉州词》的诗意和主题思想;2. 分析《凉州词》的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3. 欣赏边塞诗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内容概述《凉州词》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豪情壮志。
诗中通过描绘凉州的边塞风光和戍卒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塞将士的敬意。
2.2 诗歌结构分析2.2.1 首联:描绘凉州的边塞风光,设定诗歌背景;2.2.2 颔联:描述戍卒的艰苦生活,表现他们的豪情壮志;2.2.3 颈联:抒发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塞将士的敬意;2.2.4 尾联:以景物收束,增强诗歌的意境。
2.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2.3.1 意象: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戍卒生活,形成独特的意象;2.3.2 韵律:诗歌韵律优美,朗朗上口;2.3.3 修辞: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意境、主题、结构和艺术特色;3.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写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边塞诗的特点;4.2 诗歌解析:分析《凉州词》的诗意、结构和艺术特色;4.3 互动环节: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4.4 诗歌朗诵: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边塞诗的豪情壮志;4.5 写作练习:以《凉州词》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5.2 诗歌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解析环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5.3 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诗歌朗诵环节的表现;5.4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环节的成果。
2024年凉州词 王之涣教案
![2024年凉州词 王之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8d851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e.png)
2024年凉州词王之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凉州词》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凉州词》。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关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友谊、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凉州词》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把握《凉州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吟诵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法:以《凉州词》为例,分析诗词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凉州词》的内容,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等。
(2)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凉州词》,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思想。
(2)查阅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凉州词》的背景图片。
(2)引导学生回顾《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凉州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课前准备,分享自己对《凉州词》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凉州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以《凉州词》为例,分析诗词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魅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5feed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4.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三首:凉州词》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凉州词》的作者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和表达的情感。
•鼓励学生运用想象,感受古诗中描绘的边塞风光和战士的豪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体会古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边塞战士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正确书写。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诗中表达的深层含义。
教学资源•古诗《凉州词》原文及注释。
•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的音频、图片和背景资料)。
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旧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提问学生古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唤醒学生的古诗学习经验。
2.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描绘边塞风光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边塞的荒凉与辽阔,为学习《凉州词》做好情感铺垫。
3.引入课题:简要介绍《凉州词》的作者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主阅读:学生自读古诗《凉州词》,借助拼音和注释,认读生字新词,尝试理解词义。
2.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读法,解答学生遇到的生字新词问题。
3.生字新词教学:利用生字新词卡片,重点讲解本课生字新词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新词。
4.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和停顿。
然后分组朗读、个别朗读,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初步感知:学生再次阅读古诗,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分段讲解:教师将古诗分为几个部分,逐段讲解每部分的大意和重点词句。
凉州词王之涣优秀教案优秀6篇
![凉州词王之涣优秀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3da6e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4.png)
凉州词王之涣优秀教案优秀6篇《凉州词》王之涣教案篇一教材简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写了边塞的荒凉,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苍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千古名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这首诗。
了解诗歌大意。
学习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朗读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感悟体会,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
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
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
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
凉州词,盛唐流行的曲调名,不是诗题。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凉州词》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凉州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05a15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3.png)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凉州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凉州词》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读懂《凉州词》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的语言、意境和审美价值。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理解《凉州词》的内容和意境。
难点:学生理解和把握古文中的意蕴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凉州词》。
2.多媒体设备。
3.课堂小组讨论活动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呈现凉州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教学内容做铺垫。
2. 学习课文(15分钟)老师领读《凉州词》,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并解释生僻词语。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凉州词》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 分析讨论(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欣赏赏析(20分钟)老师和学生共同欣赏《凉州词》,品味其中的意境和语言之美,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审美。
6. 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布置课后阅读《凉州词》,并写一份感想和解读,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读懂《凉州词》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学生在欣赏中是否能领会古诗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教学设计,我发现学生对古诗《凉州词》的兴趣大增,他们表现出了对古诗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但也发现有些学生仍会对古文中的生僻词语产生困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注重对词语的解释和情感的引导,希望能让每个学生都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价值。
以上是本次《凉州词》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朓对您有所帮助。
《凉州词》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8b5bb2caaedd3383c4d3db.png)
《凉州词》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凉州词》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凉州词》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写了边塞的荒凉,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苍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千古名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这首诗。
了解诗歌大意。
学习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朗读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感悟体会,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
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
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
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2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f83f5f6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7.png)
王之涣《凉州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等。
(3)分析《凉州词》的文学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凉州词》。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边塞生活的艰苦,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2.1 《凉州词》的字词释义、句意理解。
2.2 《凉州词》的文学特点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凉州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王之涣的生平等。
3.2 诗歌韵律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凉州词》的历史背景、字词释义等。
4.2 互动法: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4.3 欣赏法: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之涣及《凉州词》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凉州词》,感受诗歌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5.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4 诗歌解析(1)分析《凉州词》的文学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2)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如“黄河”、“孤城”等。
5.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欣赏《凉州词》的朗诵视频,感受诗歌的美。
(2)引导学生思考:边塞将士的生活对我们的启示。
5.6 小结与作业(2)布置作业:背诵《凉州词》,了解其他关于边塞的诗歌。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6.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其对《凉州词》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六、课后反思6.2 学生反馈收集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凉州词》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七、教学内容扩展7.1 相关文学作品介绍介绍其他关于边塞的文学作品,如《将进酒》、《登鹳雀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凉州词》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f2b8e8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0.png)
《凉州词》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催”“醉”2个字,读准轻声“葡萄”“琵琶”。
2.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想象,读懂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想象,读懂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播放沙漠视频,伴随风声)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出示“凉州”),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词咏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
(板书课题“凉州词”)2.首先,我想邀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凉州词》的作者。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
从视频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诗中将士的情感打好基础。
二、初读诗句,读出节奏。
认识了作者之后,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茫茫的边塞,聆听那流传千古的凉州词……(播放范读)1.范读听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书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再读给同桌听一听,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葡萄和琵琶都读轻声。
好了,开始吧。
2.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读给全班听。
3.那么老师读给大家来听,大家注意听老师读的节奏。
4.现在我们一起来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5.读完后,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同桌之间借助注释交流一下,这首诗每一句都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进行朗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读出感觉,读出情绪,然后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结合注释的方法体味古诗的含义,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
《凉州词》教学设计4篇
![《凉州词》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f5c40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d.png)
《凉州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诗后注解,自学古诗,了解大意。
2、抓住重点字词,启发学生联想,读懂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西域沙漠,人烟稀少,战争频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
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以此为曲,以边塞的生活见闻为词,写下了一首首豪迈大气的边塞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
2、齐读课题。
二、分环节教学,确定学习古诗的标准。
1、读古诗,正字音(确定读的标准:节奏分明)(1)、自由读古诗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生试读,师相机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更正字音,读准节奏;(3)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4)男女分读,全班齐读;2、说古诗,明诗意(确立理解古诗的标准:结合注释,适当想象)(1)请学生分句解释诗句意思,师相机引导;(2)同桌互说整首诗意思;(3)请一位学生当堂展示,并总结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
(借助注释,适当想象)3、抓诗眼,悟诗情(确定明悟诗情的标准:抓诗眼,品悟诗情)(1)品味“酒美”a、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第一行诗写的是庆功宴上热闹欢乐的气氛,那么这种气氛是通过诗中的哪一个词写出来的?b、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酒美?c、酒在我们中国的诗歌文化里,是一种重要的意象,就是助情物,它往往是作者情感宣泄的出口,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酒在不同的环境里,分别代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d、对于戍边的战士来说,美酒意味着什么?(大胜之后的庆贺,以酒助兴。
越是美酒越是说明将士们的心情非常高兴,越是高兴就更该喝更好的酒)(2)品味“催”a、多好的美酒啊,战士们喝到了吗?那是因为一个字:催。
从这个字里,你能联想到什么?(战争开始了,胡人犯边,劫掠百姓)b、是啊,一个催字,写出了边疆战事的无常。
《凉州词》教学设计9篇
![《凉州词》教学设计9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9f8a6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7.png)
《凉州词》教学设计《凉州词》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凉州词》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凉州词》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及文中3个注音字,学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春日》和《凉州词》。
3、感悟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多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一背。
2、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自由读→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二、学习《凉州词》:1、出示第二首古诗,用上面的方法自学。
2、检察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纠错互评。
3、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点拨:万仞、杨柳、玉门关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边塞的风格。
简介:王之涣,盛唐边塞诗人。
这首《凉州词》描写了边塞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当时戍边战士的生活吗?6、有感情地按七绝节奏朗读诗歌。
7、组织背诵。
三、学习写字:1、出示要写的3个字。
提出好的写字建议。
2、练习写字。
3、互相评价。
四、小结。
五、作业:请收集王之涣的其他边塞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激趣。
1、背诵《凉州词》。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代朱熹的古诗《春日》。
板书诗题,齐读。
二、学习古诗《春日》:1、出示全诗。
指名试着读一读。
2、放录音,生认真听。
3、自学古诗中的生字。
4、小组内互读互听。
5、逐句简析诗意。
等闲—随便注意:风和日丽时,到泗水边游赏,一望无际的风光恍然一新。
随处可见春风的面目,万紫千红的花儿都是他的姿容啊。
6、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想象一下美丽的春天。
7、按节奏朗读古诗,鼓励当堂背诵。
三、练习写“闲”字。
四、请同学们课后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五、作业:1、背诵《春日》2、完成课后习题2《凉州词》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ac657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d.png)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分析《凉州词》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凉州词》。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分析《凉州词》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意境。
(2)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作品《凉州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凉州词》,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凉州词》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凉州词》的韵律特点和意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四、课后作业4.1 背诵《凉州词》。
4.2 结合课下注释,深入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4.3 写一篇关于《凉州词》心得体会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5.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5.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7f544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8.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第1篇】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昨天,我们已经学过了一首新的边塞诗——《出塞》,这首诗主要讲述了诗人王昌龄赴西域所作,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请同学来一起来有感情,并且有节奏地朗读《出塞》。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王翰的一首边塞诗——《凉州词》,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来读一读,并想一想《凉州词》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二、解诗题,知作者1.【解诗题】请同学们联系诗文和注释,想一想《凉州词》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教师提示:《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2.【知作者】人王翰和王昌龄一样,是唐朝时期闪写边塞诗的诗人,关于作者王翰,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三、明诗意、悟诗境1.请同学边读边思考,读准字音试着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2.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划分的节奏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师在旁边提示。
3.【明诗意】请同学们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帮助理解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学习提示:在概括诗意的时候,可以将注释带入诗中思考,书中注释如下:【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
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谈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
【沙场】战场。
例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诗意: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诗句,思考一下,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从这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时,马上就听到了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和战马的嘶鸣。
教案(凉州词)
![教案(凉州词)](https://img.taocdn.com/s3/m/a89c0f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4.png)
教案(凉州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些与凉州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凉州的兴趣。
-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凉州,引导学生思考凉州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点。
2. 知识讲解(15 分钟):- 讲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王之涣的生平介绍。
- 逐句解读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 强调“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
3. 课堂互动(10 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凉州词》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内容解读和主题思想。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凉州词》并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并且通过讨论,学生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分组讨论,他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限制,对一些诗句的解读可能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诗句解读和意境分析。
《凉州词》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b8d3b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b.png)
《凉州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出古诗所展现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边塞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有关边塞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边塞的情境。
提问学生对边塞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凉州词》。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着重强调他在边塞诗创作方面的成就。
讲述《凉州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是在怎样的历史环境和诗人的心境下产生的。
(三)朗读古诗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遇到疑难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3、教师对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描绘了黄河汹涌奔腾,仿佛一直流淌到白云之间的壮观景象。
“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城堡,“万仞山”形容山之高,突出了戍边环境的孤寂和荒凉。
(五)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让学生结合诗句和背景,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深入剖析诗人既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丽,又抒发了戍边战士思乡之情的复杂情感。
(六)想象画面1、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在脑海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七)背诵古诗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凉州词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凉州词教学设计(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5f2fc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2.png)
凉州词教学设计凉州词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凉州词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凉州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品读悟诗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乐曲、课件、边塞诗等。
学生准备:边塞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相机介绍这句诗的意思。
)“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5、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7、面对此请此景,你有什么感受?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凉州词》理解“沙场、人杰、江东”等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出塞》这首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谁掌握的知识多一些。
课件出示: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塞”有三种读音,在“出塞”中读(sài)。
在“阻塞”中读(sè)。
在“塞车”中读sāi)。
2.唐代的边塞诗歌,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二、理解题意。
《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简介诗人:王翰(公元687年至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
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
三、理解诗句。
1.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读一读诗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
生: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马上就听到了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和战马的嘶鸣。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谁能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总结,并课件出示诗句意思:
诗意:精致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将士们正准备举杯痛饮,却听到了战马上弹起琵琶,在催人出发了。
(2)指导朗读: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出征在即。
谁再来试着读一读,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指名读,师相机指导)气氛怎样?板书:隆重
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浓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指名读,分组读。
2.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出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教师引导: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理解“沙场”即战场。
(3)第三、四句诗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
教师指名学生作答,并及时评价。
课件出示:诗意: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
也请你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返回家乡?
(4)“醉卧沙场”表现了什么?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将士们豪放、开朗、旷达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呈现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几人回”表现了什么?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渲染了悲壮的氛围。
(5)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个反问句,你体会到了什么?残酷地展示了战争的后果,深化了古诗的主题。
板书豪迈、残酷(6、)指导朗读,互相背诵:“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反问句,朗读时,要语气加强,声调上扬。
板书:为国而战视死如归
四、总结: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少将士就这样再也没回来啊,所以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再来读一读《凉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