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九章 人格特征

合集下载

人格特征教育知识点总结

人格特征教育知识点总结

人格特征教育知识点总结人格特征教育是指通过培养个体的品质、习惯、精神与心理的完善,以及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从而提高个体的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平。

人格特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勇于承担责任、关心集体、乐于奉献的品格,帮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造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面我将从人格特征教育的概念与特点、实施途径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人格特征教育的概念与特点人格特征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品德、气质、态度、心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科学的指导和培养。

它要求学校和家庭做到循循善诱、潜移默化,通过种种教育手段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最终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积极乐观、良好品德的人格特征,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格特征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长期性:人格特征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学生的人格特征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家庭、学校教育中形成的,因此,人格特征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的耐心培养。

2. 集体性:人格特征教育强调集体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会关心集体、服从集体、为集体荣誉而奋斗。

3. 针对性:不同学生的人格特征存在差异,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方案和活动,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人格特征。

4. 多元性:人格特征教育需要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既需要学校教育,也需要家庭教育,更需要社会教育。

只有多元合力,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特征。

5. 科学性:人格特征教育要求科学与人性相结合,以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做到因材施教。

二、人格特征教育的实施途径人格特征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全面、深入的教育效果。

1. 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人格特征的重要机构。

心理学-第九章 人格

心理学-第九章 人格

第九章人格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极易出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现象。

这反映的性格的特点是()。

A.向师性B.依赖性C.可塑性D.独特性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作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3.“性格决定命运”突出了人格的()。

A.独特性B.社会性C.稳定性D.功能性4.“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5.人格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B.稳定性C.整合性D.功能性6.人格受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这说明人格具有()。

A.整合性B.独特性C.稳定性D.社会性7.按照典型气质分类,《红楼梦》中王熙凤和林黛玉分别属于()。

A.胆汁质和黏液质B.胆汁质和抑郁质C.多血质和抑郁质D.多血质和黏液质8.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是()。

的特点。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9.豹子头林冲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0.3岁左右基本成熟的自我是()。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现实自我11.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这是()气质类型的特点。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2.“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反映的是()因素对人的影响。

A.社会文化B.家庭环境C.自然环境D.早期经验13.人格结构中自我的作用主要是()。

A.追求各种生理需要B.抑制本我的冲动C.追求完善的境界D.调节矛盾14.超我遵循的原则是()。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满足原则15.关于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A.人格由三个层次构成B.人格的三个层次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C.自我位于人格的最高层次D.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反之,则会产生心理疾病16.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中,对应强、不平衡神经活动的气质类型的是()。

人格心理学题库

人格心理学题库

人格心理学题库第一章人格概说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着个人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G.奥尔波特•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陈仲庚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黄希庭,2002人格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范型来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或:主要研究领域)人格结构:是人格理论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所描述的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人格层面。

当承认人格结构存在之后,就要探讨人格结构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究竟有多少?诸要素是怎样组织的?是否有某些要素高于或控制着其他的要素?人格动力:指个体特征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

一些人格理论家用人格过程这一术语来概括人格动力机制方面的内容。

人是积极能动的主体,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

是什么力量促使人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人格动力就是要解答这个问题的。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至衰老死亡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人格是如何发展的?发展是否有阶段性?如果有阶段性那么经历哪些阶段?遗传与环境如何具体地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人格特征?婴幼儿时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有何意义?这些问题构成了人格心理学的第三个研究领域。

人格适应:(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

个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心情愉快、情绪积极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而不能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则表现为适应障碍。

持久性的适应障碍则属人格障碍。

人格评鉴:又称人格的评估,是通过科学的程序对个体人格表现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并给予解释的过程。

心理学知识点-人格的特征

心理学知识点-人格的特征

心理学知识点-人格的特征(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心理学知识点-人格的特征关于人格的特征是心理学部分的内容。

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点归纳总结9-基础心理学-能力和人格

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点归纳总结9-基础心理学-能力和人格

基础心理学-能力和人格第九节能力和人格第一单元能力第二单元人格第三单元气质第四单元性格第五单元人格理论第一单元能力一、能力概述(一)能力的定义: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

(二)智力智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维力是智力的支柱和核心,它代表着智力发展的水平。

(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区别(1)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2)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3)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

2、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2)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3)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会促进能力的发展(四)能力的分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智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特殊能力是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或某种特殊领域的活动时表现出的那种能力。

2、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液体能力又叫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主要取决于天赋。

与年龄密切相关,20岁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晶体能力又叫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

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学习。

与文化密切相关,一生都在发展。

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指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平常说的智力。

操作能力:指支配肢体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

如艺术表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指从事社交的能力。

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4、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效仿他人的言行举止,做出与之相类似的行为的能力再造能力:遵循现成的模式或程序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

创造能力:不依据现成的模式或程序,独立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现新的规律和创造新的方法能力。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高和低)100±16占68.2%;100±32占95.4%。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差异和人格特征形成与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于人格心理学的笔记要点:1. 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它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等方面。

2.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解释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框架。

常见的人格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等。

3. 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特定维度上的心理特征,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等。

特质理论认为人格可以通过这些维度来描述和测量。

4. 人格测量:人格测量是评估个体人格特征的方法。

常见的人格测量工具包括自陈量表、行为观察、心理测验等。

5. 人格发展:人格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成长过程。

它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发展阶段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认同发展理论等。

6. 人格差异:人格差异是指个体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来源于遗传、环境、文化等因素。

人格差异影响个体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等方面。

7. 人格与环境:人格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环境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

8.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心理特征,如边缘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等。

人格障碍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交、工作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9. 人格治疗:人格治疗是帮助个体改善人格特征、应对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人格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等。

10. 人格研究:人格研究旨在探讨人格的形成、发展、测量和应用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案例分析等。

以上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要点。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问题解决的过程.(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策略。

★考纲链接1.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问题的分类:分为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两种类型。

3.问题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4.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5.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指向性;(2)认知性;(3)序列性.6.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7.发现问题的能力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8.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9.检验假设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方法。

10.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③简化法;④类比法。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1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第九章 个性心理概述

第九章 个性心理概述

第九章个性心理概述教学资源库一、个性的概念个性的概念存在着众多的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特质说心理学家盖茨(A.L.Gates)认为,个性是具有社会意义兼可影响他人的特质。

卡特尔(R.B.Cattell,1950)认为,个性是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在某一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

吉尔福德(1959)认为,个性是构成包含有一个人的智力、性格、需要、态度、兴趣、气质等各种特质的独特模式。

(2)个别差异说这种观点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性是个别差异,是每个人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是指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方法的特点。

个性包括许多因素,如智力、动机、情绪活动、态度、信仰、道德评价等。

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产生了不同的个性(个别差异)。

(3)个人说一些苏联心理学家把个性视为具有一定的社会职能的人。

如波果斯洛夫斯基(В.В.Богословского)指出,个性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起一定社会作用的有意识的个体;彼得罗夫斯基也认为个性与个体的分界线是参与社会关系,他指出,个体的概念包含着人类所固有的事实,我们既可以把成年的正常人和新生儿叫做个体,也可以把不能掌握语言和最简单的熟练的白痴叫做个体,但是,只有前一类个体才是个性,也就是参与社会关系并成为社会发展的活动者的社会生物。

(4)总和说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С.Л.Рубинштейн)认为,个性表现为联系在一起的内部条件的总和。

(5)统合机能说奥尔波特认为,个性是在个体内部中,规定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与思想的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

(6)综合论个性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

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比较多的看法是,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它包括心理活动各方面或组成部分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

也有人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特有的行为与思考的概括化的心理活动的系统,因为,个性概念旨在说明人们如何表现(行为与举止)和思考(感知与思维的方式)。

《心理学导论》第九章

《心理学导论》第九章

第九章思维【学习目标】 (2)【学习建议】 (2)【学习重点】 (2)【关键词】 (2)第一节思维概述 (4)一、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4)二、思维的种类 (5)三、思维过程 (7)第二节概念形成 (9)一、概念概述 (9)二、概念形成过程 (11)三、概念掌握 (13)第三节推理和决策 (17)一、推理 (17)二、决策 (18)第四节问题解决 (20)一、问题解决内涵 (20)二、问题解决策略 (23)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5)第五节创造性思维 (28)一、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28)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28)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9)【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思维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和基本理论,了解思维的含义、思维种类、思维形式、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能够运用思维的基本原理和思维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思维问题。

【学习建议】理解和掌握思维的基本含义、思维过程、思维的种类、概念的含义、推理过程、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基本内容,以及思维的主要研究领域和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1.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与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着重要区别。

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

2.思维过程是人脑中心智的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操作,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体系化与具体化等多种思维活动。

3.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成分。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4.概念形成是指个体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从许多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和获得客观事物的共同特征的过程。

概念形成经历抽象化、类化和辨别三个阶段。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以及检验假设四个过程。

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直接检验(实验和实践活动)、间接检验,即根据已掌握的科学原理,利用思维活动对假设进行论证。

6.问题解决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索问题空间、选择算子时运用的策略总称。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人格结构、人格发展以及人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一、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一系列固定的维度来描述。

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五大人格特质模型,也称为“大五人格模型”,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二、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指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常用的人格结构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和认知社会学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格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认知社会学理论将人格结构视为认知过程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人格发展人格发展研究探讨人格是如何从出生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生命周期理论,人的人格经历了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特点。

四、人格测量人格测量是评估个体人格特质的方法与技术。

常用的人格测量工具有自我报告问卷、心理测验和项目ive测验。

其中,最常用的自我报告问卷包括NEO-PI-R(大五人格量表)、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评定量表)等。

五、人格与行为的关系人格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格特质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式。

另外,人格特质也可通过社会情境的选择和适应来表现出来,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

六、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个体人格发展不正常,出现明显的偏离常态的人格特征。

根据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分类,人格障碍被分为三个群体:奇怪型、情绪不稳定型和尖锐型。

每一类人格障碍都有独特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总结: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的人格特质、结构、发展和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领域。

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的个体差异,以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

通过适当的人格测量和评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点,从而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与实现自我价值。

第九章人格特征

第九章人格特征

——————————第九章人格特征—————————第一节概述一、人格:1、概念:人格是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所有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的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气质) 和社会性(性格) 的统一。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二、人格结构: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自我调控(以自我意识为核心)三个组成部分。

1、人格倾向性:是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性行为的动力系统;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主导)构成基础表现形式2、人格心理特征:是人格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人格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3、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三、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important(一)生物遗传:生物遗传因素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当然生物解剖特征和后天形成的某些生理特点,主要有神经类型、运动系统、感知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以及生理倾向等。

1、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2、身高、体重、体型、和外貌等生理特征对人格的形成具有影响。

(二)家庭环境:家庭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人格的影响主要通过父母的养育态度、家庭气氛、家庭结构特点以及家庭的经济地位等来实现的。

1、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2、家庭气氛和家庭结构3、家庭地位和出生顺序(三)学习教育: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

教师、班集体、同学和同伴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因素。

1、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

2、学校是同龄群体会聚的场所,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

(四)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人格:德莱加认为人格是个体持久的、内在的特征系统,该系统促进了个体行为的一致性。

2 、特质:是指用于区分人和物的特征或品质,尤其是指一种或多或少相一致的行为模式。

其一特质是指个体行为上的规律性或广泛的一致性。

其二作为人格基本单元的特质以及用以描述个体差异的特质词,具有广泛的应用。

3、人格障碍:是一种明显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的认知方式的,稳定、慢性、不适应的感知、思维、情感或行为模式。

这些模式可以严重损害一个人在社交或职业场合的功能,并造成显著的痛苦。

4 、A型人格:又称A型行为模式,描述了个体对其身体和社会环境作出反应的总的一致性行为方式,它被概括为一个人陷入在短而又短的时间里干多而又多的事情的不断斗争进取的境况中所表现的行为模式。

(要素:无缘无故的敌意、攻击性、争强好胜、总是感到时间紧迫、没有耐心、行色匆匆、不停地去实现并不明确的目标、讲话和运动迅速而莽撞)C型人格:与A型人格相反,主要特点是不表现出愤怒,而将愤怒藏在心里并加以控制,习惯于自我克制追求完善。

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别人过分合作,对别人过分有耐心,尽量回避各种冲突,不表现负面的情绪,屈从于权威等。

5、认知失调理论:⑴假定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性的趋向。

⑵当认知的不一致就意味着认知不协调或失调。

⑶认知失调的本质:两个认知要素是相关的且是相互独立的;可由一个要素导出另一个要素的反面,这两个认知要素就是失调关系。

6、集体无意识概念:根据荣格的理论,是若干年前人类祖先的经验沉积物,这些保持在脑中的祖先经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种族记忆”、“初级印象”或“原始意象”。

7、高峰体验:马斯洛提出高峰体验是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时体验,8、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这种学习指个体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就可以习得这种行为。

(班杜拉提出)9、艾森克三因素结构理论:①外倾—内倾②神经质—稳定性③精神质—超我机能。

考试教育学人格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考试教育学人格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考试教育学人格心理学常考知识点1. 人格心理学简介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和个体心理特征的学科,探讨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

其涉及到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并在教育学考试中经常出现。

2.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三个结构之间的冲突影响了个体的行为和发展-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个体的目标导向性决定了人格的形成- 个体通过超我、自我和外部环境来实现目标的追求-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是个体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个性和潜力的最优表现- 自我实现的追求是人格发展的关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需求可以按照层次进行分类,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需求的满足程度影响了个体的人格表现3.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问卷设计需要注意问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观察法- 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表现来获取人格心理特征- 观察需要客观、持续、全面和准确- 实验法- 通过设置实验条件来观察个体的行为和反应- 实验设计需要符合伦理原则并排除干扰因素4. 人格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研究风格和研究策略- 人格特征对学生的研究风格和研究策略具有影响-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 个性化教育- 不同的人格类型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个性化教育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心理辅导和支持- 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于学生心理辅导和支持- 通过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以上是考试教育学人格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准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和解决。

(健康管理师)第九章-心理健康知识点汇总

(健康管理师)第九章-心理健康知识点汇总

第九章-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汇总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1、心理学基础及其基本概念(1)心理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2)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保罗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2、心理健康(1)概念:指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就是在身心和谐的作用下,给个体带来一种主观幸福的体验。

(2)标志: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3、心理卫生(1)定义: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的心理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保持良好或完美状态二、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1、个体心理健康与发展(1)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合理安排学习;防止不良心理及性格的产生;培养社会适应能力;(2)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保护自信心和自尊心;保持情绪稳定;适当的性教育(3)成年早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积极适应社会变化;树立良好的婚恋择偶观(4)成年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加强自我心理保健;顺利度过更年期(5)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尽快适应离退休的生活;正确面对疾病和死亡2、群体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1)家庭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沟通;家庭心理咨询;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对待子女的发展(2)学校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应该以能够促进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为处于潜在危险或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充分的保护性支持和无条件的关注,并以这样的教育氛围,鼓励和应道学生做好应对各种心理健康的挑战和心理问题的准备(3)社区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1)概念:影响健康的行为,是对身体、心理、社会各个方面带来健康损害的一类危害行为的统称,又称不健康行为或称为危害健康的行为(2)特点:危害性、稳定性、习得性(3)表现:不良生活方式、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3、游戏与网络成瘾(1)网络成瘾的概念:指慢性或周期性对网络的生理和生理依恋的现象。

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和特征

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和特征

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和特征人格是指个体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稳定、持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包括了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反应、价值观、动机和行为模式等方面。

人格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性:人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在个体的生命周期内相对一致。

人们的人格特征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可能有所变化,但是总体上是相对持久的。

2.一致性:人格的特征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即一个人的多个人格特征彼此之间是协调和一致的。

例如,一个人可能具有外向和情绪稳定的人格特征,这两个特征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可能是相互呼应的。

3.唯一性: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特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格。

人格是受到遗传因素、环境经历和个体主观体验的综合影响,因此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模式。

4.可塑性:人格是可塑的,即人格特征可以经历改变和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和个体努力来改变和发展自己的人格特征。

然而,人格的塑造和改变通常是一个相对缓慢和持续的过程。

5.遗传因素:研究表明,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

然而,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根据心理学研究的不同理论和模型,人格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分类和描述。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人格分类模型:1.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一系列基本特质组成的。

例如,经典的五因素模型认为人格可以由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这五个维度来描述和衡量。

这些特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观察来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

2.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个体的潜意识冲突和动力对个体的行为和人格产生影响。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以及其后续的理论派别,如自我心理学和关系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内在冲突和力量对人格特征的塑造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个体对自我实现和个体价值的追求所决定的。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意义和自由意志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人格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人格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人格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涉及到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和动机等方面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人格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 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心理特征组成的整体,这些心理特征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体。

2. 稳定性:人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个体的行为和思想通常会遵循一定的模式,这种模式在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3. 独特性:每个人的心理特征都是独特的,不同个体的人格特征也存在差异。

4. 社会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会塑造不同的人格特征。

5. 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人格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个体的行为和思想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动力方向,这种动力方向在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人格的基本特征可以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评估和测量,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

人格的评估和测量对于个体的发展、心理健康和行为矫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基础心理学知识人格

基础心理学知识人格

基础心理学知识:人格人格又译为性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

并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人格的基础心理学知识:1.人格的结构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

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

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

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

是道德化的自我。

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遵循道德原则。

3.人格理论-特质论人格特质理论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指标,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确定。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

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

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体特质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概括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

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心理学与人格特征洞悉个人独特的性格特点

心理学与人格特征洞悉个人独特的性格特点

心理学与人格特征洞悉个人独特的性格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

这些性格特点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关系。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为我们洞悉个人的性格特点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理论支持。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可以被看作是个体相对稳定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它并非是短暂的情绪或行为表现,而是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并在不同的情境中相对稳定地展现出来。

比如,有些人总是乐观开朗,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而另一些人可能比较内向害羞,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较为拘谨。

心理学中的特质理论为我们描述和理解人格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特质理论认为,人格可以通过一系列基本的特质来描述。

例如,“大五人格模型”将人格特质分为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五个维度。

开放性高的人通常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责任心强的人做事认真负责,有计划有条理;外倾性强的人善于社交,充满活力;宜人性高的人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神经质程度高的人则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焦虑和抑郁。

通过这些特质的组合,我们可以描绘出一个人的大致性格轮廓。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在这些特质上的表现程度都是独特的,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会有所变化。

比如,一个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度责任心的人,在休闲时光里可能会更放松和随性。

那么,心理学是如何帮助我们洞悉这些人格特征的呢?心理测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例如,著名的 MBTI 性格测试、16PF 人格测试等,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选项,试图揭示个体在不同维度上的倾向。

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些测试只是提供一种参考,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性格。

观察和分析个体的行为也是了解其人格特征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往往反映了其内在的性格特点。

比如,一个总是主动帮助他人、关心他人需求的人,很可能具有较高的宜人性;而一个总是追求完美、对细节一丝不苟的人,可能在责任心方面表现突出。

人格的定义是什么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

人格的定义是什么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

人格的定义是什么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
心理学中的人格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二是遵从社会文化而做出的反应。

那么人格的定义是什么,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有哪些?
一、人格的定义是什么
在心理学中,人格的探讨完整人格与个体差异的领域。

因为心理学家的研究取向不同,所以对人格的看法有很大差异,综合各家的看法。

可将人格的概念界定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综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
人格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比如常说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样米养百种人”。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

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心理特征是人格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基本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人格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三)自我调控系统。
这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体系,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三、人格发展
(一)人格发展阶段。(心理学著名理论)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密切,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知识、技能不是人格心理特征,不属于能力;另一方面,能力的发展又离不开知识与技能。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能力、知识和技能属于不同的范畴。知识是对人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属于经验系统。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自动化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他们表现了一个人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能力是指顺利实现活动的心理条件,它预示着一个人在活动中可能达到的成就水平。
4.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发相发展。
5.自我因素。来自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首先要为个体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需要和动机,才能推动他的行为,而个体已有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对其接受什么样的社会影响起着决定作用。
6.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7.影响人格形成的还包括自我调控等内部因素。
由此可见,人格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个因素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个体的整个人格的形成。
四、人格测验。
(一)自量表示人格测验。
(二)投射测验。
主要有:罗夏墨迹测验、主观统觉测验
(三)情景测验。
(四)自我概念测验。
1.比纳·西蒙智力测量量表。
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智力测验发布于1905年。
2.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量量表。
最早使用“比率智商”概念的量表
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量表
离差智商=100+15Z(Z为标准分数)
4.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是瑞文1938年编制的非文字智力测验。
五、能力的测量
能力测量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能力的种类来分,有一般能力测量、特殊能力测量和创造力测量;按测验方式来分,有个体测验和团体测验。按测验内容的表述形式来分,有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一)一般能力测量。
一般能力测量也叫智力测量,是用一定的智力测量来表示衡量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或手段。
2.家庭环境、家庭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
(1)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
(2)家庭气氛和家庭结构。
(3)家庭地位和出生顺序。
3.学校教育。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班集体、同学与同伴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教师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
能力和活动密切相关:
1.能力在活动中发展并表现在活动之中。
2.从事某种活动必须以某种能力为前提。
(二)能力、才能和天才。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不是依靠一种能力而是依靠多种能力的结合。这些能力相互联系,保证了某种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能力才叫才能。能力的高度发展称天才。
(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二)特殊能力测量。
也叫专业能力测量,主要用来测定个体某方面特有的潜在能力。
(三)创造能力测量。
强调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超乎寻常的独特性。世界上主要的创造力测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散性思维测验、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和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
第三节气质与性格
一、气质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气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脾气”、“禀性”。
四、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简答题)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但是,就全人类来说,能力的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特点)智商70以下的都可以成为能力低下。
智力的分布是两头小,中间大。超常儿童的智商一般不低于130分,低常儿童智商不高于70分。
(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各种能力不仅在质或量的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且能力表现的早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人从小就表现出非常的聪明,能作曲,能写诗,有极高的运算能力。叫“神童”、有的人到了中老年才创造出成果,叫大器晚成的人。
1.根据照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可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2.根据个人的独立性程度,可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3.根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分为内情型和外倾型。
4.根据个体的社会生活方式,可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
(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按照能力的功能,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能力的结构
(一)能力的因素说。
1独立因素说:桑代克提出
2二因素说:斯皮尔曼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能力结构的二因素说
他认为能力包括两个因素,即一般因素,又称G因素;特殊因素,又称S因素。完成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以上两种因素决定的。
气质具有天赋性特点。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禀性”就是气质。
(是气质还是性格,让我们判断)
(二)气质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
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具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三种特性的不同组合构成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强、不平衡性(兴奋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粘液质;弱型(抑制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抑郁质。
3多因素说:赛斯顿提出
(二)能力的结构说。
1.层次结构理论。
2.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德在20余年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于1967年创立了(智力三维结构理论模型理论)。
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
(三)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斯腾伯格在1985年出版了《超越IQ》,提出了能力的三元理论,成分亚理论是能力三元论的核心内容。
1.独特性。2.整体性。3.稳定性。
4.功能性。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二、人格结构
(一)人格倾向性是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性行为的动力系统。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人格因素。就人的整个心理现象而言,人格倾向性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系统,也是人格积极性的动力源泉,主要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因素构成。
第九章人格特征p264
第一节概述
人格是一种内在的组织与结构,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所有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里品质。
人格具有的一些特性(多选)
(二)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制约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遗传。生物遗传因素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征和后天形成的某些生理特点。
(1)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格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身高、体重、体型和外貌等生理特征对人格的形成具有影响。
(3)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有的人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热情。
(4)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意志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表现在一个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的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一个人是否有明确的行为目标方面的性格特征;二是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三是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四是在经常和长期的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三)气质特征性研究。
1.阿尔伯特的特质理论。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3.现代特质理论。
“五大因素模型”中的五种特质①外倾性。②宜人性。③责任心。④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⑤开放性。
(四)气质类型。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体液理论”,这是最早关于气质的学说。
类型和基本心理特点
胆汁质
精力旺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热情、直率、朴实真诚、急躁、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难于自制
(三)能力类型的差异。
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方面。
1.知觉方面。2.记忆方面3.言语和思维方面。
(四)特殊能力的差异。
特殊能力的差异是指完成同一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实现。
(五)能力的性别差异。
关于能力的差异,目前研究较多,而且结论各异,但基本一致的结论有两个方面:①男女能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能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即很聪明的男性和很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②男女的能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首先,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知识越多,技能越强,就越有利于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就会对其能力的发展造成巨大障碍。其次,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条件的,能力直接影响人们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
1.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
2.性格是个体稳定的人格心理特征。
3.性格又是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有好坏之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