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守则编写方法(企业标准)
工艺文件编写规定
![工艺文件编写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b9adf2a227916888486d772.png)
工艺文件编写规定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品用工艺文件的类型格式、组成及填写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及其组成部分在组织生产和生产准备过程中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作。
2、引用标准GB1.1-87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4457.3-84 机械制图字体工艺标准化及工艺文件标准化审查工艺细则的编写规定3、一般规定工艺文件的文字表达准确、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避免产生不易理解或不同理解的可能性、工艺文件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应符合有关标准。
字体符号GB4457.3-844.工艺文件类型4.1.专用工艺文件针对某一个产品或零、部整件所编写的通用工艺文件。
4.2.典型工艺文件为一组结构及工艺特征相似的零、部件所设计的通用工艺文件。
4.3.工艺细则为某一专业工种共同遵守的通用操作规程。
4.4.汇总表分公司各厂按产品汇总某一工艺细则、某一典型工艺及汇总简易装配件或编制工艺图册等。
4.5.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零件所需消耗材料的数量标准。
4.6.工艺路线分配表产品或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准备到成品包装入库的全部工艺过程的先后顺序分配表。
5.工艺文件的格式我分公司采用的工艺文件格式列于下表中,供工艺设计人员选用:序号编号名称用途1 艺表1 工艺文件作为装订成册的工艺文件封面2 艺表1a 拟制、审核、批准签署页作为装订成册的工艺文件第一页3 艺表2 工艺装置明细表采用通用或专用工艺装备、仪器、仪表或专用设备填此表。
4 艺表3 材料消耗定额明细表按每项零、部、整件汇总车间材料消耗工艺定额5 艺表4 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综合明细表分产品,按材料种类汇总材料消耗工艺定额6 艺表5 车间分配表设计产品零、部、整件工艺路线7 艺表6 典型工艺规程使用明细表用于编制“汇总表”类工艺文件8 艺表7 材料消耗定额(装配)明细表设计装配工艺文件时,汇总材料消耗工艺定额9 艺表20(20a)机加工艺卡片(续)用于设计复杂机械加工零件工艺规程10 艺表21工艺过程卡片用于设计一般机械加工、冲压零件工艺6.工艺文件的组成6.1.专用工艺文件6.1.1.复杂机械加工零件工艺文件1、 艺表 1(1a)2、 艺表 23、 艺表 20(20 a )4、 艺表 24(放在有关工序之后)6.1.2.一般机械加工及冲压零件工艺文件1、 艺表 1(1a)2、 艺表 23、 艺表 21(21a )4、 艺表 24(放在有关工序之后)6.1.3.塑料制件工艺文件1、 艺表 1(1a )2、 艺表 23、 艺表 22(22a )6.1.4.装配、绕线工艺文件 (21a ) (续) 规程 11艺表22(22a ) 塑料压制工艺卡片(续) 设计塑料制品工艺规程时采用此表 12艺表23 装配工艺卡片 用于设计电器、机械装配及绕线工艺规程 13艺表24 工艺简图与说明 设计工艺简图及工艺规程说明 14艺表25 检验工序卡片 为有关工序设置检验点用 15 艺表32(32a ) 热处理工艺卡片(续)设计零件的热处理工艺文件1、艺表1(1a)2、艺表 23、艺表74、艺表235、艺表25(放在没有检验点工序之后与本工序一起编页)6、艺表246.2.典型工艺文件根据工艺特点,工艺文件组成格式参照6.16.3.汇总表1、艺表 1(1a)2、艺表 66.4.工艺路线分配表1、艺表 1(1a)2、艺表 243、艺表 56.5.各分厂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艺表 36.6.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综合明细表艺表 4注:艺表24使用情况根据工艺文件复杂程度可增减,或放在首页、末页或某工序之后。
通用工艺守则
![通用工艺守则](https://img.taocdn.com/s3/m/5eb4086327284b73f24250be.png)
1.操作者应仔细看清图纸与工艺文件中的各项说明,保持图纸与工艺文件的整洁和完整,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零部件的加工,不得随意自行更改。
2.操作者按照工艺要求查看所借的夹、量、刃辅具是否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若有疑问,应立即与组长或车间施工员联系。
3.操作者应将夹、量、刃辅具分别整齐地放置在工具箱上或其他适当的地方,但不准直接放在机床上,并应妥善保管好,不得任意拆卸,改变原来形状或尺寸。
4.在加工前,操作者首先应检查毛坯,或上道工序加工和本工序有关的尺寸,以确定余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5.操作者应按照工艺规程的定位基面安装零件;在装夹工件前应将工件和夹具清理干净。
在定位基面处不得有铁屑、毛刺、污物及磕碰现象。
6.加工面已到成品尺寸,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加工后应达到工艺文件通用技术标准、部标或厂标有关规定的要求。
7.按工艺规程进行压紧,应注意压紧力的位置、大小和方向,用以增强刚性的各种辅助支承压紧后要注意防止变形和磕碰。
8.工件的首件检验,应在自由状态下进行,不得压紧在夹具上或机床工作台面上或其他压紧情况下检验,换刀后的首件应交检。
9. 对连续加工的工序或工步,为避免最后成批报废,操作者应分工序进行自检,并请检查员巡检。
10. 倒角与倒棱,沉割槽,都应按工艺规程加工,保证加工完成后达到工艺或图纸要求。
11. 图纸中或工艺中未规定倒角倒棱的棱边处一律倒钝,一般情况应在加工有关方面时进行,如机械加工时无法倒钝,则最后由钳工倒钝。
车内外螺纹时,口端都要倒成和螺距的大小及螺纹角度一样的成形角。
零件倒毛刺应由操作者在本工序完成。
12.工件在各道工序加工后应由操作者保持清洁,到达无屑、无水、无脏物,并在适当的工位器具上存放整齐。
经过研磨后的精密配合面必须洗净研磨剂。
不立即进行下道工序加工的工件,加工面应采取防绣措施。
13.用磁力台吸住加工的各种工件,在加工后应该进行退磁。
14.工作前应首先检查机床各部位是否正常,机床应空运转5~10分钟,使转速逐渐增高,以消除传动部分的间隙,并保持良好的润滑状况,对于磨床磨头应点动和快速行程4~5次,工作台以最大行程往返10~20次。
铜元件的软化退火工艺守则
![铜元件的软化退火工艺守则](https://img.taocdn.com/s3/m/3f36e38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1.png)
XXX有限公司企业标准铜元件的软化退火工艺守则Q/XXX 010—2006代替Q/HZK 458—200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铜元件软化退火中的材料规格、设备与工具、准备工作、工艺规范、质量检验及安全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纯铜、黄铜、锡青铜板(带)等硬态及半硬态材料制造的铜元件冲压加工前的软化退火。
2 材料规格纯铜板(带):牌号为T2Y、T2Y2等。
黄铜板(带):牌号为H62Y、H62Y2、H68Y 、H68Y2等。
锡青铜板(带):牌号为QSn6.5-0.1 、QSn6.5-0.4、QSn4-3等。
3 设备与工具3.1 箱式电阻炉: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仪表。
3.2 冷却水槽:盛装自来水。
3.3 辅助设备:行车等。
3.4 工具:各种钳子、钩子、铁箱、吊具、夹具等。
4 准备工作4.1 设备的准备工作4.1.1 检查设备、仪表等是否正常。
4.1.2 启动设备前应检查炉内有无零件,并将炉膛内的各种杂物清理干净。
4.2 工夹具的准备工作按工艺规定选择合适的工夹具,并检查其是否完好。
4.3 零件的准备工作4.3.1 待处理零件的化学成分应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规定,外观不允许有裂纹和影响热处理质量的锈蚀、氧化皮及碰伤。
4.3.2 确认零件各项热处理技术要求,核对零件的形状、尺寸、加工状态是否与图纸及工艺文件相符合。
4.3.3 零件表面应洁净,无油污及其他腐蚀性物质。
4.3.4 检查零件的加工余量,其数值应大于允许的变形量。
4.3.5 对表面不允许氧化的零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进行装箱退火。
4.3.6 易变形件应排列整齐或装入专用夹具退火。
5 工艺规范5.1 退火温度各种铜元件软化退火的温度见表1。
表1 铜元件软化退火温度单位:℃5.2退火时间根据零件厚度及装炉量而定,以保证完成再结晶过程为原则,一般取1h ~2h。
有效厚度小于2mm的零件,一般取0.5h ~1h。
装炉量大或装箱退火时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延长。
5.3 冷却方法铜元件退火后的冷却方法应根据材料种类、零件要求及退火工艺确定。
各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标准)
![各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fb8fe3c76eeaeaad0f33031.png)
河南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工艺守则《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种切削加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适用于本企业的切削加工.2.规范引用文件GB4863—85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JB/T5000.9—1998 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要求Q/HMZ104—2001 未注公差Q/LK506-88 工序间余量3。
加工前的准备3。
1 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安全。
3。
2 要看懂、看清、工艺规程、产品图样及其技术要求,有疑问之处应找有关技术人员问清后再进行加工。
3.3 按产品图样和工艺规程复核工件毛坯或半成品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待问题解决后才能进行加工。
3。
4 按工艺规程要求准备好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艺装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新夹具、模具等,要先熟悉其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
按加工部位的精度和技术要求正确合理选用通用工具。
3.5 加工所用的工艺装备应放在规定的位置,不得乱放,更不能放在机床导轨上。
3。
6 工艺装备不得随意拆卸和更改。
3。
7 检查加工所用的机床设备,准备好所需的各种附件。
加工前要按规定对机床进行润滑和空运转。
4 刀具与工件的装夹4.1 刀具的装夹4.1.1 在装夹各种刀具前,一定要把刀柄、刀杆、导套等擦拭干净.4。
1.2 刀具装夹后,应用对刀装置或试切等检查其正确性。
4.2 工件的装夹。
4.2.1 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夹具时,首先要擦净其定位基面,并要找正其与刀具相对位置.4。
2。
2 工件装夹前应将其定位面、夹紧面及垫铁和夹具的定位夹紧面擦拭干净,并不得有毛刺。
4.2.3 按工艺规程中规定的定位基准夹紧。
若工艺规程中未规定装夹方式,操作者可自行选择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选择定位基准应按以下原则:a.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b.尽可能使各加工面采用同一定位基准;c.毛基准的选择首先考虑加工工艺基准的要求,并应保持加工工件的壁厚均匀;d.粗加工定位基准应尽量选择不加工或加工余量比较小的平整表面,而且只能使用一次;e.精加工工序定位基准应是已加工面;f.选择的定位基准必须使工件定位夹紧方便,加工时稳定可靠.4.2。
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编写指南
![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编写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faa9f7d3169a4517623a349.png)
包头市中慧钢铁集团公司作业指导书(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编写指南1.范围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本文件为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提供指南, 帮助编写出满足要求的作业指导书.本文件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写.(注:本文所指的作业指导书不同于今后开展的属于工业工程范畴的作业指导书也称SOP)2.术语和定义2.1作业指导书是对有关任务如何实施和纪录的详细描述.注1. 作业指导书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注2. 作业指导书可以是详细的书面描述、流程图、图表、模型、在图样中的技术注释、规范、设备操作手册、图片、录像、检查清单,或这些方式的组合。
作业指导书应对使用的任何材料、设备和文件进行描述。
必要时,作业指导书还可包括验收准则。
3.编写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和作用a.使管理者和员工达成共识;b.为期望的工作业绩提供基础;c.说明如何才能达到规定的要求;d.为新员工培训和现有员工的定期再培训提供基础;e.通过将过程形成文件以达到作业的一致性。
4.作业指导书的结构4.1 作业指导书分为两大类a.工艺技术规程b.技术操作规程4.2 工艺技术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分别编制。
5.工艺技术规程的内容和编写要求5.1 工艺技术规程以产品品种为单位编写。
其正文的内容可以包括:a.该产品的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的形式描述;b.生产中所需要的原材料技术条件(上工序产品应满足的要求);c.有关的工艺技术参数或必须监控的过程工艺技术参数;d.需要执行的产品标准(国家、行业、企业标准)。
5.2 工艺技术规程的编写要求a. 工艺技术规程是产品实现策划的结果,因此应以产品要求的实现得到充分保证为第一要素;c.工艺技术参数应尽量全面,应是最新的;d.有控制范围要求的一定要明确范围。
6. 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和编写要求6.1 技术操作规程可以岗位为单位编写,也可以某项作业(工作)为对象编写。
其正文的内容可以包括:a.岗位职责;b.岗位的主要设备及主要设备参数(本岗位没有设备时可略);c.操作步骤,可以用流程图表示,也可以用表格表示,还可以用文字描述;d.每一操作步骤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何地做(包括操作过程中的监视、检验和测量活动)?应该执行哪些文件(规范),都要描述清楚,尤其是关键的操作活动更应描述清楚,需要时,可以对操作时间提出要求;e.操作过程中发生了非正常的情况应如何处理;f.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哪些记录,需要时还应明确这些记录的名称。
冷冲压模具热处理工艺守则
![冷冲压模具热处理工艺守则](https://img.taocdn.com/s3/m/33e094c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3.png)
XXX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冷冲压模具热处理中的材料规格、设备与工具、准备工作、工艺规范、操作方法与注 意事项、质量检验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本标准适用于45、T8A 、T10A 、Crl2MoV. 7Cr7Mo3V2Si 等制造的冷冲压模具的热处理。
2材料规格材料牌号碳素结构钢:45钢等。
碳素工具钢:T8A 、T10A 等。
合金工具钢:Crl2MoV (类似于 D2、SKDH)、7Cr7Mo3V2Si (LD)等。
2.1化学成分常用冷冲压模具用钢的化学成分见表lo 表1常用冷冲压模具用钢的化学成分2.3钢的临界点常用冷冲压模具用钢的临界点见表2o表铁丝、钢筋、固体渗碳剂、石棉板、石棉绳、铁皮等。
3设备与工具3. 1加热设备 2006-07-08 发布 1.1.1 20 Kw 高温箱式炉,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仪表。
1.1.210 Kw 高温箱式炉,附温度自动控制仪表。
冷冲压模具热处理工艺守则冷冲压模具热处理工艺守则Q/XXX022-2006代替 Q/XXX455-19962006-07-28 实施 2006-07-28 实施1.1.375 Kw埋入式电极盐浴炉,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仪表。
1.1.424Kw井式回火炉,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仪表。
1.1.5外热式硝盐槽,附温度自动控制仪表。
3.2冷却设备3.2.1盐水槽:介质成分为8%〜10% NaCI水溶液,密度1.03〜1.07,使用温度W40℃。
3.2.2机油槽:介质成分为L—AN32机械油,使用温度W70°C。
3.2.3柴油槽:介质成分为0#或2#柴油,使用温度<70℃。
3.2.4外热式硝盐槽,附温度自动控制仪表。
3.3清洗设备热水槽。
3.4辅助设备砂轮机、行车等。
3.5工具铁箱、铁架、吊具、钳子、钩子、铁篮、垫铁等。
4准备工作4.1设备的准备工作按照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及工艺守则做好设备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4.2工夹具的准备工作按工艺规定选择合适的工夹具,并检查其是否完好。
工艺规范书制定步骤和方法
![工艺规范书制定步骤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ed0639376baf1ffc4fad26.png)
•
各工序基本尺寸公差 1) 半精车:IT10=0.12 Ф70.40-0.12 2) 粗车:IT12=0.4 Ф71.50-0.4 各工序加工表面粗糙度 半精车 Ra3.2 粗车Ra12.5
填写工艺卡片
示例:精车工序卡片
装配工艺
机械产品的质量必须由装配最终来保证。 零件、组件、部件、总装、部装、组装 装配的工作量比重大:主要靠手工完成
外圆柱面加工方法
8 粗车—半精车—精 车—精细车(或金刚 车) IT6~IT7 0.025~0.4 主要用于要 求较高的有 色金属加工
9
粗 车 — 半 精 车 — 粗 IT5以上 磨—精磨—超精磨 (或镜面磨)
0.006~0.025 (或Rz0.05)
极高精度外 圆加工
10
粗车—半精车—粗 磨—精磨—研磨
IT5以上
0.006~0.1 (或Rz0.05)
确定工序的集中和分散
工序集中
1)
2)
3)
工件在一次装夹后,可以加工多个表面,能较好地保证加工表面之间相互位 置精度;可以减少装夹工件的次数和辅助时间;减少工件在机床之间的搬运次 数,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 可减少机床数量、操作工人,节省车间生产面积,简化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 工作。 采用的设备(加工中心)与工装结构复杂、投资大,调整和维修的难度大, 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安排原则:基准先行,先主后次,先粗后精,先面后孔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1) 预备热处理:退火、正火,加工之前,调整工件的切
削加工性,消除应力。
调质处理:粗加工之后 3) 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半精加工后,磨之前 辅助工序的安排:
2)
1)
2)
检验工序:粗加工后; 重要工序前后;送往外车间之 前…… 去毛刺,清洗, 涂防锈油
工艺守则 总则
![工艺守则 总则](https://img.taocdn.com/s3/m/018e409e51e79b89680226fa.png)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总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种切削加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适用于新疆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的切削加工。
2 加工前的准备2. 1 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2. 2 要看懂、看清工艺规程,产品图样及其技术要求,有疑问之处应找有关技术人员问清后再进行加工。
2. 3 按产品图样或(和)工艺规程复核工件毛坯或半成品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待问题解决后才能进行加工。
2. 4 按工艺规程要求准备好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艺装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新夹具、模具等,要先熟悉其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
2. 5 加工所使用的工艺装备应放在规定的位置,不得乱放,更不能放在机床导轨上。
2. 6 工艺装备不得随意拆卸和更改。
2. 7 检查加工所用的机床设备,准备好所需的各种附件,加工前机床要按规定进行润滑和空运转。
3刀具与工件的装夹3. 1 刀具的装夹3. 1. 1 在装夹各种刀具前,一定要把刀柄、刀杆、导套等擦拭干净。
3. 1. 2 刀具装夹后,应用对刀装置或试切等检查其正确性。
3. 2 工件的装夹3. 2. 1 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夹具时,首先要擦净其定位基面,并要找正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
3. 2. 2 工件装夹前应将其定位面、夹紧面、垫铁和夹具的定位、夹紧面擦拭干净,并不得有毛刺。
3. 2. 3 按工艺规程中规定的定位基准装夹,若工艺规程中未规定装夹方式,操作者可自行选择定位基准和装夹方法。
选择定位基准应按以下原则:a) 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b) 尽可能使各加工面采用同一定位基准;c) 粗加工定位基准应尽量选择不加工或加工余量比较小的平整表面,而且只能使用一次;d) 精加工工序定位基准应是已加工表面;e) 选择的定位基准必须使工件定位夹紧方便,加工时稳定可靠。
3. 2. 4 对无专用夹具的工件,装夹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找正:a) 对划线工件应按划线进行找正;b) 对不划线工件,在本工序后尚需继续加工的表面,找正精度应保证下工序有足够的加工余量;c) 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小于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三分之一;d) 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未注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保证ZB J38 001中对未注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要求。
工艺规程草案填写方法
![工艺规程草案填写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ac5bd650e2524de5187eba.png)
浙江科都电气制造有限公司0KD.602.0602 工艺规程草案编写方法代替0KD.602.0301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艺规程编制过程中使用的符号、术语以及编号方法、格式。
并对QC做出重新定义。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所引用的标准被修订时,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考虑使用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B/T 9165.2—1998 工艺规程格式SJ/T 10375—1993 工艺文件格式的填写JB/T 9165.3—1998 管理用工艺文件格式JB/T 9166—1998 工艺文件编号方法JB/T 9169.5—1998 工艺规程设计SJ/T 10532.5—94 工艺规程设计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3. 术语和定义3.1 工艺流程卡(工艺路线卡)它规定了整个生产过程中,产品(或零件)所要经过的车间,工序等总的加工路线及所有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
工艺流程图不需要绘制工艺简图。
在小批量生产且工艺过程不复杂时,可作为工艺卡片的汇总文件。
如机加工工艺流程图,装配工艺流程图等。
3.2 装配工艺流程图是规定了零件(或部件)组装成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中的固定工序,并明确了质量控制点,流程图由简图、工序名称、零部件名称组成。
3.3 工艺卡是针对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加工路线工艺。
它规定了零件在这一阶段的各道工序,以及使用的设备、工装和加工规范。
如:注塑工艺卡,电镀工艺卡等。
3.4 工序卡是规定某一工序内具体加工要求的文件。
除工艺守则已做出规定的之外,一切与工序有关的工艺内容都集中在工序卡片上。
如机加工工序卡、装配工序卡、操作指导书等。
3.5 工艺附图、装配系统图是在某一步工艺格式内容无法满足要求时,而增加的简图。
3.6 检验卡这是根据产品标准、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规范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特性、检测内容、要求、检验手段、抽样方案做出规定的工艺文件,主要用于在IQC(进货检验)、FQC(关键工序)、IPQC(过程检验)、OQC(出货检验)、QA(品质稽核)方面的检查。
工艺管理守则[]0XX.0.8(具体内容).doc
![工艺管理守则[]0XX.0.8(具体内容).doc](https://img.taocdn.com/s3/m/e8ce65429e31433238689376.png)
工艺管理制度[2]2009.10.18(具体内容)1工艺管理规程本标准是参照国家建材局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1992年3月颁发的窑外分解窑工艺管理规程制定的。
第一章总则1主题内容与试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智海企业集团水泥公司工艺管理办法。
本标准试用于本公司工艺管理工作。
2工艺管理任务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质量管理;以优质、高产、低消耗为目的,加强窑、分解炉、预热器、磨、预均化堆场、生料均化库的工艺管理;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检测、定额等基础工作;提高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
3工艺管理的原则根据产品的品种,国家标准和生产设备性能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参数,充分运用计算,计量、仪表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以自控为主的过程控制,确定合理的安全运转周期,实现优质、稳定、高效、低耗和文明生产。
4工艺管理的组织与实施4.1本规程由公司经理、副经理和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
实行专业管理和岗位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分工协作,明确职责,奖罚分明,本厂各个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艺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对违反本规程致使生产遭受损失者,要查清原因,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对贯彻执行较好者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4.2凡属于工艺过程中的设备重大改进,新技术的采用,配料方案的改变,主要工艺参数及测量方法的改变,程序的修改和计算机新的控制方法等需要经过试验和技术鉴定,经相关专业组审定,报厂部批准后方可实施,不得未经批准盲目推行。
4.3完善和严格执行分级,各生产技术部门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要做到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第二章工艺管理体制和职责1工艺管理体制公司设立运营部,在公司经理领导下,负责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车间在主任的领导下和相关专业组的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
1.1运营部工艺职责a、组织制定本厂的工艺管理规定,协同技术中心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设计配料方案。
生产工艺管理规章制度模板
![生产工艺管理规章制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146bdc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b.png)
生产工艺管理规章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工艺管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稳定进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工艺管理的规范和监督,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遵守。
第三条生产工艺管理规章制度的修订和执行需经公司领导同意,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第四条未尽事宜,由公司领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第二章生产工艺管理第五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生产工艺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生产管理。
第六条生产工艺管理具体包括产品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文件编制、工艺过程优化、工艺改进等内容。
第七条生产工艺管理应遵循“稳定、高效、安全、环保”的原则,确保产品生产工艺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第八条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符合行业标准和公司要求。
第九条工艺文件应齐全、准确、清晰,需要定期审查更新。
第十条工艺过程优化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十一条工艺改进应提倡技术革新,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优化工艺流程,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
第三章生产工艺管理责任第十二条生产工艺管理由生产部门负责,生产部门经理为工艺管理的主要负责人。
第十三条生产部门应确保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查、更新及执行,做好工艺流程控制。
第十四条生产部门应定期组织工艺技术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技能和水平。
第十五条生产部门应建立健全工艺管理档案,便于监督和查阅。
第四章生产工艺管理流程第十六条生产工艺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查、更新。
2. 工艺流程的实施监督。
3. 工艺过程的优化和改进。
4. 工艺技术的培训与提升。
第十七条工艺文件的编制应由技术人员负责,内容准确、完整、清晰。
第十八条工艺文件的审查由生产部门主管和质量部门负责审核,确保符合要求。
第十九条工艺文件需定期更新,变更时需及时修订并报批。
第二十条工艺流程的实施和监督由生产部门负责,生产线上需设置专人进行监控。
工艺标准编制指南
![工艺标准编制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0e7fd942cc58bd63186bde5.png)
河南二建企业工艺标准编写指南1 标准正文应包括内容1.1 适用范围:某项工艺标准适用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
1.2 施工准备:按某项工艺标准完成某一分项工程需要提前做好的基本准备工作。
包括基本技术要求和技术文件;材料、设备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作业面应达到作业要求的基本条件。
1.2.1 技术准备1.2.2 材料、机具准备1.2.3 作业条件1.3 使用材料质量控制:对按某项工艺标准施工前所需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的质量标准和要求进行明确。
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1.4 施工工艺: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
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
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
对于构件、材料或机具使用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流程变化,应当有所交代。
1.4.1 工艺流程1.4.2 施工要点1.5 质量标准:按某项工艺标准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应满足或高于国家、地方(行业)标准中规定的质量要求。
1.6 成品保护措施:对按某项工艺标准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应该采取的相应有效保护措施。
1.7 安全、环保措施:说明工艺标准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的法规,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警事项。
遵照执行的国家和地方(行业)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中所要求的环保指标,以及必要的环保监测、环保措施和在文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1.8 施工记录:2 标准正文字号和字体要求工艺标准中的字号和字体序号页别位置文字内容字号和字体01 正文首页第一行标准名称三号黑体02 各页标准条文五号宋体03 各页章、条的编号和标题五号黑体04 各页列项及其编号五号宋体05 各页图注、图的脚注小五号宋体06 各页图中的数字和文字六号宋体07 各页图题、表题五号黑体3 标准正文层次划分及编号3.1 层次划分标准正文应按章、节、条、款、项划分层次。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https://img.taocdn.com/s3/m/86bcfd6569eae009581becd6.png)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1、总则1.1 本守则依据GB150《压力容器》和GB151《热交换器》标准,以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结合我公司具体情况,编制本通用工艺守则。
1.2 本守则若与设计图样、工艺文件有矛盾时,应首先满足设计图样、工艺文件上的要求和规定,同时必须符合有关国家、行业的规定、规程。
1.3 实际操作者必须熟悉图样、工艺文件及所使用的设备性能,同时应会熟练操作。
1.4 焊缝必须由持"特种设备焊接操作合格证"的焊工进行施焊。
2、材料2.1 材料牌号、规格应与图样相符,(有材料代用时,应办理材料代用手续)。
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或有关行业标准,具有质量证明书及材料标记,并有本公司入库号。
2.2 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
3、加工成型3.1 领料3.1.1 领料人员应根据材料定额单、图样、工艺流转卡,核对材料牌号与规格、材料标记等,并在工艺流转卡、材料领料卡上作好记录。
3.1.2 领料时,首先检查材料表面质量,在符合要求时再进行下料操作。
3.2 下料、划线3.2.1 按图样尺寸及工艺过程卡的规定进行排料、划线,排料时应注意钢材轧制方向和节约用料。
3.2.2 筒体直径展开长度尺寸应顺着钢板轧制方向。
3.2.3 筒节长度应不小于300MM。
3.2.4 每节筒体按图名义尺寸(中径)展开,展开长度:L=Π(DI+Δ1),与封头联接的筒体其展开尺寸,根据封头外圆周长下料,展开后四周每边放焊缝收缩量1MM,如需刨边或磨的筒节,每边应适当放余量。
3.2.5 划线时应首先核对钢板两直角边的垂直度。
3.2.6 下料划线的公差要求3.2.6.1 筒节高度H 的划线公差为±1MM;3.2.6.2 两对角线之差不大于3MM;3.2.6.3 筒节周长允差为±2MM(对换热器壳体周长取正公差);3.2.6.4 垂直度允差≤1.5MM。
3.2.7 周长需拼接时,应首先将拼接接头焊好后再进行加工,拼接上的板不得小于300MM。
工艺守则编制意义及原则
![工艺守则编制意义及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accbbb4a45177232e60a2c0.png)
工艺守则编制意义及原则(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工艺守则编制意义及原则一、工艺守则编制的意义本工艺守则针对陕汽四大工艺(焊接、冲压、涂装、整车装配),系统全面编写了17份细分专业工艺守则,规定并明确了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库管员、加工人员等人员在日常工作时,应遵守的基本工艺原则。
对提高整车质量、提升各项管理、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二、工艺守则编制要求及原则工艺守则是一种通用性的工艺文件,亦可称其为通用工艺。
它是对工艺规程的补充,其内容比工艺规程详尽得多且较系统全面。
在实际生产中,加工人也必须遵守工艺守则的规定。
工艺守则可以按工艺方法、结构材料、特种工艺和特种产品部件来编写。
本工艺守则以工艺方法为纲编制。
其内容应包括:1、编制依据,2、适用范围,3、工艺方法概述,4、产品设计时,材料选用、结构形式选取、预防设计工艺缺陷等设计工艺性原则,5、工作前准备的具体要求及实施步骤,工作材料及辅料工作前的检查内容及原则,6、对工作材料及辅料的质量要求,7、对工作材料及辅料使用前的预处理、保管方法和正确的使用方法,8、工艺程序,工艺参数及其选择原则,9、工艺装备基本要求、操作保养及设计原则,10、工艺设备分类、性能、操作保养及选用原则11、典型结构的工艺参数示例。
12、不同厚度和各种结构形式加工的工艺参数数据表。
13、不同结构形式的操作技术、要领、工作顺序的基本原则,14、常发生质量问题的表现形式、原因分析、检验方法、纠正预防措施。
15、完工后的检查方法、程序和合格标准。
应写出:一:1、应怎样做2、否则会出现什么3、为什么4、严禁什么二、适用人员: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质量管理、管理人员、加工人员等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守则编写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编写工艺守则的基本要求、内容结构和编写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艺守则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JB/T 5601-1991 机械加工定位、夹紧符号
QJ/ML 0003-A 技术文件编写基本规则
QJ/ML 0200-A 工艺文件完整性及审批程序
QJ/ML 0201-A 工艺文件格式
3 基本要求
3.1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通用工艺方法,适用于多种零部件加工且比用卡片形式表达更为明了时,宜编制工艺守则。
3.2工艺守则编写时应符合QJ/ML 0003-A的规定.语句流畅、文字正确,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推行的简化汉字。
3.3编写时所用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等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4工艺守则中的图样允许不按比例绘制,加工面用粗实线绘制,非加工面用细实线绘制。
图中应标明定位基面、加工部位、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测量基准等。
定位、夹紧符号按JB/T5601的规定。
3.5工艺守则规定的内容应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践中可行。
3.6工艺守则的封面、首页、续页应符合QJ/ML 0201-A的规定.
3.7工艺守则的审批程序应符合QJ/ML 0200-A的规定.
4 内容结构
4.1 工艺守则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范围;
b)规范性引用文件;
C) 材料;
d) 工具与设备;
e) 工艺过程;
f) 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
g) 包装、运输和贮存;
h) 安全、环境保护和设备维护。
上述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或减少。
4.2 范围
主要规定加工对象及其涉及的各个方面,由此指明工艺守则的使用界限。
必要时,可指
出不适用的界限。
一般用下列表述形式:
“本守则规定了……。
”
“本守则适用于……。
”
4.3 规范性引用文件
工艺守则中直接引用的所有文件。
4.4 材料
材料一般列表说明。
工艺守则在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的牌号、规格、技术要求均应列入,被施工或处理的零件不应列入。
4.5 工具与设备
4.5.1应列出实施守则时使用的主要设备的名称、规格或主要参数。
必要时,还应列出辅助设备的名称和规格。
4.5.2应列出实施守则时使用工具的名称和规格;若实施过程中需使用专用工艺工装时,应列出工艺工装的名称和代号。
4.6 工艺过程
4.6.1工艺过程是工艺守则的核心部分。
文字叙述一般按实际操作的先后次序来表述。
4.6.2编写工艺过程尽量采用图和表来表达。
4.6.3工艺过程中所要求的各种技术参数、工艺条件有一定范围时,应给出上下界限及其适用的条件。
4.6.4 工艺过程中必须使用的计算公式应列入,但要尽量减少复杂计算。
4.6.5中间工序需要检查时,应在该工序之后,按4.7条的规定编写检查要求。
4.7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4.7.1检验规则要详细规定抽样方法及合格与否的判定条件、检查标记等。
图样或专用技术规范有规定时可引用。
4.7.2检验方法中要详细规定检查项目、质量要求及工序间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用工具、仪器和设备。
4.8 包装、运输和贮存
如果制成的产品或零部件有包装、运输及贮存的特殊要求时,应明确规定包装、运输和贮存的方法及条件。
4.9 安全、环境保护和设备维护
4.9.1当工艺过程有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时,应详细规定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
如果设备已有安全操作规程时,可直接引用。
4.9.2工艺过程结束后,设备必须立即进行维护时,必须写明设备的维护要求。
上述4.9的内容视其文字的多少或重要程度,也可以以“注意事项”为标题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