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文学杂志发展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杂志发展研究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期刊杂志的数量由930种增加到了9468种,杂志品种也比30年前丰富了许多,几乎每个读者都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杂志,这当中的变化,是每个人都能够切切实实地感觉到的。其中,文学期刊杂志也迎来了其大繁荣的胜景。

文学期刊尤其是由各级作家协会和文联主办的纯文学刊物。在高度一体化的文学体制中,文学的潮涌方向明确,在迫切的责任感与忧患意识的驱策之下,文学主体在价值趋向和审美选择方面,惊人地一致,被缺乏个性的共识所束缚,1978年1月,《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转载后,立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民文学》等文学杂志在这一时期所发表的《班主任》、《伤痕》等反映“文革”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全国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共鸣。一时间,文学创作没有了禁区,文学作品如井喷般大量涌现,导致各地纷纷创办文学类杂志,最多时,我国的文学类杂志达600多种,其中有被誉为“四大名旦”的大型文学杂志《十月》、《当代》、《收获》、《花城》,也有《安徽文学》、《作品》等发表了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学作品的省级文学期刊。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一段时期内起到了抚平人们心灵创伤,激发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勇气的重要作用。

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的两个年轻人提议创办一本《读者文摘》,在当时文化期刊比较单一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发行量不断增加,此后因刊名侵犯了美国同名杂志的商标权改名为《读者》,但其至今仍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之一。1983年7月王成刚将《长春》改为《作家》,打破封闭的地域界限,以面向全国的视野办刊,这触犯了当时期刊界严密的等级规范,震动了文坛,遭受到众多的非议,但其行为无疑是对文学期刊的再次放松。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逐渐宽松,一些地处中心城市的文学期刊开始尝试着打破千篇一律的办刊格局,创立自己的特色。像《北京文学》对汪曾祺、邓友梅、林斤澜的风情小说的激赏,《上海文学》对寻根文学的推举,《收获》对先锋文学的集中展示,《钟山》为新写实小说鸣锣开道的“大联展”,都成为其办刊史上辉煌的一页,也在林立的文学期刊中为自己赢得了文化尊重与

象征资本。《收获》、《花城》等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为先锋文学摇旗呐喊的期刊,也开始向现实主义的趣味回归,形式探索的声音逐渐沉寂。文学期刊自觉地通过期刊策划来介入、干预、引导文学实践与文学进程,在90年代以后风起云涌,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对于《十月》、《当代》、《收获》、《钟山》、《花城》、《人民文学》、《小说月报》、《中国作家》等老牌期刊而言,在总体策略上按兵不动,以不变应万变,仅仅在局部作出一些调整。《十月》、《当代》、《小说月报》、《中国作家》依然保持其贴近现实的姿态,刊发的小说作品在文体上表现出向报告文学与散文靠拢的特征,热衷于追逐具有鲜明的时效性的题材,小说的新闻化趋向日益明显。90年代,文学期刊进行改制,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刮过一阵期刊正名的热风,很多文学杂志改名,《××文艺》几乎都改成了《××文学》,譬如,山西的《汾水》改成了《山西文学》,《黑龙江文艺》、《广东文艺》、《江苏文艺》、《浙江文艺》、《河南文艺》、《江西文艺》恢复其曾经用过的刊名《北方文学》、《作品》、《雨花》、《东海》、《奔流》、《星火》,一时成为席卷全国的风潮。这种“正名”和90年代以来的改制,立意有所不同,前者旨在政治上的反正,后者重在应对市场挑战。

综述而言:八十年至九十年代,文学期刊是作家成长的摇篮,是文学出版选拔作品和人才的基地。但在口号、运动、市场的压力下,对“轰动”的盲目追求只能使文学的功利性畸形地膨胀。期刊过分看重社会反响,就驱使编辑去组织作家炮制趋时应景的作品,紧跟社会热点,不经过生命体验的浸润和审美的升华,就生吞活剥地出炉粗糙的作品。这些年曾经流行的下岗、反腐、底层题材作品,少有精品,像那些迅速更新的时尚一样,随风飘逝,文学的独立性和审美性日益萎缩。

九十年代以来的期刊策划对文学的最为深层的影响是“代群意识”的强化,以代群划分文学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以年龄、地域标准将作家划分为若干群落,已经成了文学期刊推举或炒作作家的惯例。这种约定俗成的做法已经成了文学期刊设置栏目的主要依据,而且,这种做法还将继续下去,毫无衰退的迹象。大部分期刊都希望发表在自己刊物上的作品能够体现出统一的文学主张和审美倾向,渴望以“合唱”的宏大声势为文坛带来激动,也为刊物带来声誉与效益。

而在新旧世纪的交接断,文学期刊的政治功能逐渐弱化,其商业功能被逐渐

强化,交换的逻辑逐渐地渗透到编辑行为之中,靠刊吃刊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出现了“广告文学”,而这样就很难保证期刊发表的作品是好作品,劣胜优汰的现象也就会不时地出现。

所以,对于文学期刊而言,无论是在大转型的特别时代里还是步入一个新型时代,其办刊理念应当是始终怀抱热忱、信守艺术良知的、拥有牺牲精神和敬业精神,存续文学的正气、信心和后备力量,去发挥其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