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走进大自然》教学经验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065a6790740be1e650e9ae5.png)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1.短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繁星、漫灭”等词语。
2.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并体会诗歌的情感。
3.在赋予乐感的反复的朗读中,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激趣导入: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奶奶看到繁星时的心情。
2.介绍作者,解释“繁星”。
(课件出示)二、初读短诗,读出节奏环节一:朗读《繁星》(七一)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环节二:朗读《繁星》(一三一)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发现韵脚:感知“光”“香”“响”等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关注问号的语气,理解“思潮”。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五九)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三、学习《繁星》(一三一)1.情境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境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于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2)“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往事》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有着深深的眷恋与感激之情。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bc55defe87101f69f31956c.png)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观潮》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味它的壮观。
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真实画面会带给学生真切的感受,学生的想象毕竟狭窄。
语言文字能不能在头脑中生成画面,生活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见识少,缺少那种生活的体验,想象对他们来说就困难了。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钱塘江大潮是陌生的。
光从文字中去感悟显得有些空洞,因此,在教学开始,我先播放多媒体让学生随我一起观看大潮,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形成对大潮的第一印象。
之后在教学重点段落“潮来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录像片段,然后再来用心朗读课文,把自己观察到的情景读出来,这样很快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领悟文章美的蕴意,使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2、《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在教学中,我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
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老师先提出问题: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
然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最后全班交流反馈,老师相机归纳总结。
3、《鸟的天堂》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
特别是创设情境,那绝对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
因此,教学伊始,我就利用课件播放大榕树的录像,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117a6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6.png)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0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一期来的辛勤劳动,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学期;期末临近,回顾一学期的探索与尝试,酸甜苦辣样样都有。
在这一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讲评作业,督促学生及时更正错题,做好课后答疑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此刻,我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书写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有些学生对于写过几遍的字也会写错,如“宽”字下边本该“见”而非“贝”字,又如“拔”和“拨”字,学生总是分不清是“拨打”还是“拔打”,“拔河”还是“拨河”。
类似这样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反复默写和抄写。
又如,对打比方的造句,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对这些问题加大做题的数量,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写句子的本事。
二、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
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景灵活调整课程资料,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我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使学生始终坚持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劲头,但教师自我也必须对自我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我时时坚持以读代讲,多读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励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们尽情发表自我的看法,并且时不时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三、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a316af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7.png)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大自然中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大自然的规律、几何图形的认识、方向的辨别等。
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大自然中的数学现象,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大自然中的数学现象,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大自然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数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数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大自然的规律、几何图形的认识、方向的辨别等。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aeb28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2.png)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1这堂课我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
质疑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从自由质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馈,便于适时调整已定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
自主化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主要在于能使学生将生字读得准确,将课文读得通顺,而重点放在师生共同评读上,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本课中,我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以“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的自然现象中,使学生懂得大自然到处有语言,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学习,爱自然的情趣。
课文中例举了三种大自然的现象,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大自然的现象,以及所要告诉人们的内容。
小组的反馈、交流,课件的运用适当又帮助学生感性地理解了大自然的语言。
此举在朗读方面尤为体现,从一开始语调的比较平淡到最后的激情朗读,从一开始的面无表情到最后的摇头晃脑,每次读都有每次的不同,“读”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从读中让人感到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一言难尽。
最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给课文配音,这一举措,使所有的学生都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说:“我来!我来!”媒体的回放,使学生再一次回顾了课文内容,同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因此,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把教学的过程变革为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最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2、3、4小节的样子说说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环节。
在让学生学习教材同时,又不拘泥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给师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提供激发灵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目标的空间。
通过仿说,放飞学生的思想,任他们在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里振翅翱翔,尽显风采,从而真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学习,爱自然的情趣。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f684f59284ac850ac0242a2.png)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1《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为什么是小学生最喜欢闻的问题,也体现出了他们的天性——爱问为什么。
可是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来,也不是容易的,不是学生都理解。
而是根本提不出来,课堂上我反复让学生去朗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和关键词,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去感悟,感悟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充分发挥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去交流,学生们畅所欲言,交流他们内心地感受,正堂课下来,学生你问我答,气氛非常活跃,教师职在关键初起到点拨引导作用,但学生却懂得了好多知识,受到了很多启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使他们对大自然产生了农兴趣,更加热爱大自然,同时对科学的探索有了更深的向往。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2《大自然的启示》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该课文不光告诉了我们许多科学的知识,使我们明白了大自然中的生物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生物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智慧,从鸟儿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车前草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建造了螺旋型的楼房……而且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也启迪着孩子们的智慧。
如果学习就此打住了,那么这课堂温度就不可能再上升了。
就像是一壶水正在加热过程中,水已开始微微发热,但是如果停止加温,水反而会逐渐变冷。
于是,我又读了一则课外的“大自然的启示”,不过听后要让孩子说说人们从谁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孩子欣然同意,那洋溢的喜悦之情,就像春天里最美的桃花。
一听完,学生就争相回答:“人们从响尾蛇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仿生红外线和空对空响尾蛇导弹。
”看,孩子听得多认真,学生们亮晶晶的眼睛告诉我这个做老师的,这时的课堂在升温啊!我又稍稍添了把火,尽量让水沸腾起来:“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用我们的大脑去思考,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
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吧,‘大自然的启示’可说是无处不在啊!”出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表格,让学生自己来学习。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3《大自然的启示》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法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89753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1.png)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篇)学校语文教学反思1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同学爱学语文。
详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是公平的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是公平的,老师在同学面前不是一位不行冒犯的权威,同学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
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公平的关系,同学才有了平安感,才能布满信念,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
这样,就为同学的主动主动参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同学产生了剧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胜利的教学依靠于一种和谐平安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顺的目光,亲切的摩挲,殷切地盼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同学更加依靠老师,从而激起同学更大的学习热忱,这是同学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信任每个同学都能胜利罗森塔尔效应试验,说老师给同学自信,同学就会有高成就。
老师对同学的信任是一种巨大鼓舞力气。
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老师,应当信任每个同学都有胜利的盼望,每一个同学都具备胜利的潜能,而老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同学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同学多一点自我感觉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更新观念,还同学以学习和进展的地位,要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于同学五花八门的答案,老师要充分确定。
即使同学回答的稚嫩,肤浅,甚至片面、错误,老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忱鼓舞、引导、专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同学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让同学进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同学学会表达自己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同学在作文中的独特和制造性已消逝殆尽。
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颜色。
《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f1094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0.png)
《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篇1《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和几个朋友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上,想实地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开巢穴进入大海的。
出于好心帮助了一只幼龟,结果却给成千上万只幼龟带来了灾难,使不少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物。
这件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了解自然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感情朗读、对比体验等过程,理解文章内容。
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的自由辩论:一部分学生以原告——绿色海龟家族身份控告旅行团,并说明控告的理由;另一部分学生以旅行团成员身份为自己申辩;一名学生以审判长身份结案。
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时间非常充分。
学生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上出现了争辩的场面,有的同学认为向导做的对,以此来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同学说向导做的不对,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还有的同学认为向导的做法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在审判长定案的环节,我还为他捏了把汗:如果他判得不公平或有一方不服怎么办,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审判长竟然当机立断宣判:旅行团成员由于违背了自然规律使海龟家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但由于他们也是出于好心,所以旅行团成员要向海龟家族公开道歉。
真是思维敏捷,表达清楚呀,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遗憾之处,如:课文内涵突出不够,挖掘不广泛。
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强调不够,没有突出违反自然规律就会事与愿违的理念,另外,由于教师本人理解的肤浅,再加上课堂机智欠缺,所以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只停留在“好心办坏事”的这个层面,对于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中能够引出的“弱肉强食、生态平衡、适者生存”等观点没能即使引导,实际上这些也是“自然之道”。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04a62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0.png)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教学反思引言《自然之道》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本读本,它以自然的美景和动物世界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本教材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问题一: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自然之道》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但却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很多篇章都描述了一些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但学生很难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教材中描述了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但学生很难理解这与他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户外活动,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让学生亲自体验自然的奇妙之处。
问题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不足《自然之道》的教学重点主要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而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却较为薄弱。
很多篇章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些知识点,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情景模拟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题目,让他们通过写作来展示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问题三:教材篇幅过长《自然之道》的篇幅相对较长,很多篇章都需要学生花费较长的时间来阅读和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的阅读兴趣降低,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分篇点读,将篇章分为短文段,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吸收。
另外,我们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图片和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材的内容。
结论通过对小学语文《自然之道》教学的反思,我们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通过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缩短教材篇幅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教授《自然之道》这本教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自然的奇妙之处。
美丽的大自然教学反思
![美丽的大自然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fb6bd8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3.png)
美丽的大自然教学反思1、美丽的大自然教学反思这是今天上的第一堂课,又是一位从来没有上过品德课的老师,真高兴这个学科又有了新鲜的血液,晚上跟董老师聊天,才发现我们还是隔岸相对的老乡。
对于一个新上这个学科的完小老师,今天她上得不容易,上得很出色的。
(忽然感觉自己的口吻有点不对了,好像自己是专家,是领导了)该怎么说呢?——确实很出色的!活动很有意思,看看,听听,摸摸,猜猜,孩子们都乐此不疲;感受,触摸,聊天,就那么轻轻松松,徐徐道来;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把握都很不错,老师使出了浑身的解术,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如果我来上这堂课,我该作怎样的修改?好的设计,好的课,还是那样愿意想一想。
“那里没有我!”这句话是坐在身边的小女孩说的。
我想得最多的,如果要把这课做透,这一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第一个环节,让孩子们收集自然的神奇,农村孩子未必能收集图片,如果课堂呈现的是老师给予的图片,我觉得这个环节适得其反,让孩子和老师都置身于课外了。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太过求得完美,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求太高了,这样使得孩子在后面的环节里不敢表达。
我们不是练习语言文字的美,是感受自然的魅力,一种轻松闲适的心态在这个课里其实很重要。
因为这个正是孩子“这里没有我!”的心理基础。
也许只要提示一下动物世界,说说你感到最神奇的事物。
我记得二上语文课里就开始有植物方面神奇的内容了。
第二个环节,让孩子们多种感官来体验这种自然的神奇。
环节真的设计意图非常好,孩子们在这个环节里也很快乐。
但是有一种感觉,就是老师永远对着有机会的孩子。
有机会说的,有机会摸的,老师才反馈,而相反,大部分的孩子都只能观望,其实他们都想有机会去尝试,感觉自然。
作为农村老师,我觉得应该发挥农村孩子的一种优势,孩子们生活在自然里,不缺乏感觉,只是缺乏去发现。
让我来处理,摸的这个部分,可以更多的让孩子们一起参与。
1、摸的孩子说出事物的特点,让其他孩子一起猜猜,一起来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每课)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每课)](https://img.taocdn.com/s3/m/f02ffe7addccda38376baf22.png)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目录课文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
这个环节在备课中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诗歌大意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有难度,缺少了学习的兴趣。
低段诗歌教学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到情感朗读中来,我设计的动态画面孩子们很喜欢,但是没能利用好。
在孩子们看到画面时,首先应让孩子们先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然后再让学生们说说看到这些美景的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古诗,情感朗读指导相信效果会更好。
2找春天根据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媒体的直观的演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运用“创设情景,感染气氛,情景朗读”让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情景有所思考,并对春天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一边导看一边导思。
利用多媒体资源刺激了学生的眼、耳、脑等感官,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欲望。
3开满鲜花的小路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但是这个童话故事中出现的角色比较多(一共有9个角色:长颈鹿大叔、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故事情节上下两个部分课时跨度比较大(收到奇怪的包裹——到春天才发现这是美好的礼物),故事上下两部分的情节衔接过度不是很清晰,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有一定的难度。
4邓小平爷爷植树“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从那时起,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展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精选26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精选2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ca161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b.png)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精选26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篇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篇2学完课文后,我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并课外搜集阅读有关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发而有所发明的文章,或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启示,学生激情都很高。
但课后仔细想想,还是有一些不足:1、教学用语不够凝练。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语要准确、简洁、生动。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感觉用语不够生动简洁,已经显示很清楚的问题,我还要反复的重复,不但自己累,还浪费宝贵的时间。
其实学生一看就懂。
2、教学灵活度还不够。
比如,在学习“打扫”森林这篇小文章,在集体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环节中,学生已经提到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破坏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可我却没有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只是稍做点拨,没有深入的交流感受。
通过这节课,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课堂上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灵活的从中抓住要点,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味,有收获。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篇3依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在课堂上我从这几方面入手:1、放手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方式达到了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c072ef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2.png)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方案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教学方案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p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展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领略草原的美妙风光,追随作者文字描绘,感受作者热爱丁香结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2.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目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3.学习比照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展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1草原………………………………………………………………2课时2丁香结……………………………………………………………2课时3古诗词三首………………………………………………………2课时4花之歌……………………………………………………………1课时习作:变形记…………………………………………………………2课时语文园地一……………………………………………………………2课时1.草原教学目的: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优质精品课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优质精品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e9dd89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7.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优质精品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主要包括了课文《草原》、《秋天的雨》、《大自然的声音》三篇文章以及相关的语文素养训练。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通过阅读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在教材内容安排上,课文《草原》描绘了一幅草原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和生机;课文《秋天的雨》则描述了秋天雨后的美丽景色,让学生体会到秋天的丰收和喜悦;课文《大自然的声音》则引导学生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此外,本单元还设置了相关的语文素养训练,包括词语积累、造句、阅读理解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结构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关键词语的解释和句子结构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进行想象和描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2024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核心素养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4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核心素养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25bda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3.png)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5.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活动意图: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
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
2.学生赛读。
3.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依次填:热情激情盛情尽情深情(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
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
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迎接、相见、款待、联
欢、话别5.我们按照老舍先
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
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
课题:草原)
3.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
味。”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草原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
刻的句子。感受语言的魅力。
②语言运用: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③思维能力: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大自然》的教学回顾与反思
![《大自然》的教学回顾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b5a2e5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3.png)
《大自然》的教学回顾与反思1. 教学目标回顾在本门《大自然》课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掌握大自然的概念、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了解大自然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 学习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能力。
2. 教学内容回顾课程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部分:- 大自然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价值- 生物与非生物要素的相互作用-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法:用于解读现实中的生态问题;- 小组讨论法: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 实地考察法:用于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掌握:学生掌握了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理论知识;- 思考能力: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生态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环保意识: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愿意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增加互动环节:在课堂上,我们应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分享心得,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强化实践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丰富教学手段:继续探索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如在线教学、虚拟现实等,以提高教学质量。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e2f4d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3.png)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一课时一、设情境,激发兴趣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
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
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读课文,解释词语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
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1.自由快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工作总结
![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e8af4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8.png)
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工作总结
在现代社会,学生们通常都是在校园里度过大部分时间,接受书本知识的教育。
然而,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力量,也是学生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离开书本,走出教室,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学生们在大自然中学会了感恩。
当他们置身于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
底的溪流和壮丽的山脉之间时,意识到自然界的美丽和宝贵。
他们开始明白,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而不是随意破坏。
这种感恩之心将伴随他们一生。
其次,学生们在大自然中学会了团队合作。
在户外活动中,每个人都需要相互
配合,共同克服困难。
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学会了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学生们在大自然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户外环境中,
他们需要自己制定计划,解决遇到的问题。
他们学会了观察、分析和判断,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感恩之心、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大自然》的教学回顾与反思
![《大自然》的教学回顾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37ee4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9.png)
《大自然》的教学回顾与反思大自然的教学回顾与反思引言本文对大自然的教学进行回顾与反思,以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
回顾在本次教学中,我们以大自然为主题,通过观察、探索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和美丽。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1. 自然界的多样性:介绍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植物、动物和地貌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生态系统的平衡:讲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强调人类对大自然的影响和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反思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教学内容安排过于简单:由于追求简单策略,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欠缺,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2. 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实践的机会,导致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3. 评估方式单一:仅采用笔试形式进行评估,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改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今后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1. 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实践环节,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材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提高互动性:引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3. 多元化评估方式:除了笔试,可以引入口头答辩、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结论通过对大自然的教学回顾与反思,我们发现了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希望今后的教学能更加全面、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_21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21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3ad1157eff9aef8941e06e9.png)
大自然的声音一、导入出示:滚动播放漂亮的自然风光图片,配乐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出示预习单:自主预习单(1)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生读——师:这样的短语文中有很多,谁能读好?师:同学们很会预习课文,圈画的这些新鲜的词语和短语很有特点,养成这样在读书中不断积累的好习惯,我们的语文知识宝库就会越来越丰富。
三、读成诗师:读完以后,老师发现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很有趣。
你发现了吗?根据你的预习,在小组内和同学说一说。
生: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句,下面的三个段是并列的,而且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是这一段的总起句。
你说得太准确了。
三、品读感悟(一)读文成诗师: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关注了这些句子,有了如此多的感受,现在老师将这些句子进行了这样的排列,(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文中的这些总起句)谁来读一读?(指生读,齐读)师:读着读着,你发现哪一句最美呢?生:第二句师:就请你美美的读一读。
生读师:那你能不能把三四句变得和第二句一样美?(课件出示三四小节后面的横线,学生自由填)谁来试试?师:同学们看,这样一篇长长的文章变成了一首短短的小诗(板书—诗)一首短短的小诗经过我们的创作变得这么美,谁来美美的读一读生:齐读师:同学们抓住了关键语句,就把这篇长长的文章读成了一首短短的小诗。
有人说,书能读薄,还能读厚。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课文,看看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出示读书提示:在文中画出有画面感的句子,想象画面,准备和同学分享。
(二)读文成画生读文画句子,师巡视师:谁愿意领着我们走进你看到的画面?生:交流,(三)读文成歌老师这里有三组句子,仔细观察。
师:你有什么发现?(等几秒)师:作者用了一个小小的分号,就把前后内容对应起来,读来很有节奏,韵味十足。
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呢?来,女生读红色部分,男生读黑色的部分(标红前半句)师:对读,更能表现语句的节奏感。
谁再来对读一下?(音乐起)师:真美!读着读着,文章就读成了一首歌,一首美妙的歌(板书—歌)小结:同学们,这样长长的一篇文章,作者用上生动的语言(板书),就把他写得如诗,如画,如歌,这样美妙的自然,这样美妙的语言,我们要用心灵去聆听,去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走进大自然》教学经验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尝试收集,调动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课外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用较恰当的语言描叙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激发学生关心、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课前播放音乐。
一、活动导入
1 / 7
师:同学们,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进入了这节课的学习。
老师对同学们提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认真地听,大胆地说。
[点评:学生伴随音乐进入课堂学习,心情愉悦,气氛活跃。
在课前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既为本堂课的教学作好了准备,长期对学生提出这样的短期目标,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有帮助。
]
二、整体回顾
师:上星期我们学完了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一共有几篇课文?大家回忆一下。
(课件出示五篇课文的题目)《浪花》《大自然的语言》《要下雨了》《红领巾真好》《小狐狸卖空气》。
1.你最喜欢哪篇课文?把你最喜欢的部分大声地背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部分。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想不想对大自然有更多的了解呢?
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吧!(课件出示课题。
)
[点评: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
---------------------------------------------------------------范文最新推荐------------------------------------------------------ 但它的落脚点在语,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学到的在课外得到延伸。
此环节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过渡到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将学习内容与活动联系起来。
]
三、走进大自然
(一)说说你所了解的大自然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两扇大门,一扇大门上写着美丽的大自然,另一扇大门上写着神秘的大自然。
师:同学们,大自然既神奇,又美丽,你们是想先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还是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呢?(学生用鼠标点开大门。
)
[点评:课件设计两扇大门,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选择,完全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课件出示大自然风景图)
3 / 7
1.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片请你说说大自然中什么最美?
2.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你最想说什么?
3.游览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区。
(课件出示祖国自然景区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点评:教师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
运用课件收集的大量图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长期训练积累,学生的语言材料会越来越丰满。
]
(三)探索大自然的神奇
播放录音: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范文最新推荐------------------------------------------------------ 师: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它有自己的语言,它用独特的语言告诉我们许许多多。
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回去收集大自然的语言,收集好了吗?
1.将你们组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
(学生分组讨论。
有的组画画,有的组编儿歌,有的组写句子。
)
2.分组汇报,组长代表本组展示收集的内容。
教师点评。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通过小组搜集信息,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创造才华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
四、保护环境大行动
面对如此美丽,如此神奇的大自然,我们应该怎么做?
请你学习《红领巾》一课,为这些地方写警示牌:(课件出示草坪、森林、花园、动物)
[点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在生活实际中马上能用,获得了
5 / 7
锻炼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
五、总结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才能带给我们更舒适的环境。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相合作能力等。
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创造了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状态之中,用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查找资料,并用各种形式汇报查找的结果,在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